|
转引张文江先生《西游记讲记》有关内容供参考
“……以五四为界,《西游记》的读法一直有两种。古代差不多都是把它当作传道书,以为此书讲的是佛道理论。五四以后,也就是胡适、鲁迅渐渐把它当成小说。同一个文本往往有多种读法,就是鲁迅论《红楼梦》时讲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但“经学家看见易”为什么不可以呢?至少曾经有人这样看的,这是历史事实。我看到过三种用这样方法解读《西游记》的书。第一种《西游证道书》(汪象旭),第二种《西游真诠》(陈士斌),第三种《西游原旨》(刘一明)。三种书完全是从修炼啊、得道啊这些方面说的,《西游记》在他们眼里完完全全是本修道书。在清末民初有一本书叫《忘山庐日记》,取义是禅宗的见道忘山。作者叫孙宝,他的哥哥孙宝琦做过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日记写他一生的读书。他在书里就写到,看了《西游记》、《红楼梦》大悟等。五四以后鲁迅、胡适把《西游记》看成小说,是故事、娱乐的东西。这牵涉到对《西游记》作者的认识。清初有一段时间认为此书作者是长春真人丘处机,是他那些理论的通俗版本,所以里面有修炼内容顺理成章。现在已经肯定不是他写的。丘处机有过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在《道藏》里面,讲的是他带十八个弟子去见成吉思汗。《元史·丘处机传》记他“拳拳以止杀为劝”,“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结果就是元朝打进南宋以后少杀了一些人。从道教来讲,这是一个功德。当时的道教现在都毁了,但全真教还在,就是北京的白云观。现在已经完全搞清楚了,《西游记》作者不是他,只是有这么一个传说,要托到一个有名的人身上。
……那么是不是根据古代的读法肯定《西游记》就是传道书呢?我觉得也不见得,不一定古代的读法就好,他们也有先入之见。顺便讲一下,在我看来,在三本书中,《西游证道书》比较浅,《西游真诠》比较完整,《西游原旨》比较深。《西游原旨》作者刘一明是道家人物,他的《道书十二种》中,把《西游原旨》的纲领放进去了。……写成《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懂佛道呢?我觉得是懂的。他里面的象差不多都是对的。但它是不是就是传道书呢?传道书很多,《参同契》、《悟真篇》这些道家的书很多,为什么要写一部小说呢。我觉得它也是游戏笔墨。你要他一定认真,他不一定认真,但就是这样花过工夫,里面的象是对的。佛道内容和小说,似乎可以引用买椟还珠的比喻。珠可以是宝贝,椟也可以是宝贝。如果现在能找到先秦的一个椟,这就是文物啊。小说的佛道内容是椟还是珠呢?都可以,两边都有珍贵的地方。《西游证道书》等已经戴上有色眼镜了,强人就我,强《西游记》就传道书。不要传道,这里面的内容天然就是好东西,不用解释成传道才是好东西。这些年有点回潮,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人宣称破译了《西游记》,都是练功心法之类。这类书我看到过两种,评价不高。清代的人真是相信这个,一生沉浸在里面,才有《西游证道书》、《西游真筌》、《西游原旨》这些书。这些书无论如何自成一说,搭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我的结论是《西游记》最后编订者是懂佛家和道家的。是不是有意传道呢?不见得,不知道。里面的佛道内容是不是好呢?我觉得是好的。照这样的方法是不是还能修一个孙悟空出来呢?也是不知道。了解这些内容是不是好呢?也是好的。对这些内容要进得去出得来,要理解这里的象。这样读一本书,才是一本活的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