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静风

从传承问题说说一些题外话:汉藏两系的矛盾

 关闭 [复制链接]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0-1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1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敏公上师所述:“學過《菩提道次第》的,總的五部論的核心都在;你學過《菩提道次第》的,五部的傳承都有。海公上師在康薩仁波卿座下,《菩提道次第》學得很好,那五部的傳承都有的。……那就是傳承,傳承的知見。你這個知見拿去,講什麽經都是那個傳承,都是那個傳承的見來講的。”
上善所引的祈竹仁波切所述:“我们只是说道次第包含了其他佛法的心要,所以也可以说包括了五部大论等的心要,却不能说就自动有了五部大论的传承。否则的话,三大寺不必慢慢学了,都来学一部总的就可以了。。。没有这样的事!佛教没有这样的说法。不只没有,甚至五部大论也不是只有五本,而是五部里的每一部其实都有很多很多本书,这些都必须各自个别一本一本得到传承的。”

以上双方的论点,表面上是相违的。
但是考虑双方各自的立场不同,应该是对“传承”的概念和定义不一样。
在敏公一方,猜测“传承”主要是指格鲁的见地。那么通达道次第的,自然具有相应的见地,自然也具备了相应的传承;而祈竹仁波切,则以代代延续的“口传”作为所述“传承”的定义。所以虽然都有了道次第的“法要”“心要”,但是却不具备道次第的某些传承。
所以在他们各自的立场上,自己的说法都能成立。所以如果要争论,不是争论他们对错,而是谁的定义更优。不过似乎也不是优劣的问题,估计还是概念深浅宽窄的问题。值得为这个打架吗?呵呵。

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广论是不是成佛之道?坦途是不是成佛之道?如果都是成佛之道,那么就其各自传承内涵而言,二者是一样或者不一样?这个问题说的明白些:就二者各自内涵而言,假如广论的法要内涵是(ab),那么坦途的内涵有这多种可能,比如缺少了(a),一样的(ab),增多了(abc),全然不同(xy)。各位认为如何理解啊?如果保证传承不是为了得到传承的法要和心要,那么从传承得到的是什么?
(2)依祈竹仁波切的定义,可以推理的结论是:因为很多经论的“口传”传承来自格鲁创始之前的佛、菩萨们,如果是各教派都有“口传”,那么口传应该一直不变,那么就谈不到格鲁的特色,就不能说格鲁是“诸教派中最高峰”。不要对我说:格鲁传承保持的最好;因为按照祈竹活佛的说法,口传只要听过就得,不要求懂。这个要求其实不高,各派也大都这么做。这里要问的是格鲁凭什么比其他教派更有特点,这个特点和传承有何关系?
(3)掌中解脱谈到讲解引导、明晰引导、经验引导。请问这三种引导是否都具有“口传传承”?因为明显不都是念一遍的口传嘛!那么除了口传引导是否有其他的传承的定义和概念?如果有些引导没有口传传承,那么这些引导的意义和传承的意义何在?

从传承搞的事情很多,其实未必见得有意义。再顶一次静风的说法吧,摘两点,呵呵。
(1)真正的好师父,不但是学识,传承这些外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心!
(2)修行也是如此,一个人一生的修行,究竟会怎样,远不是我们的师父是否具备一部经纶的传承这点细微的东西就能造成真正影响的,这些东西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 本帖最后由 bigg 于 2009-10-13 21:4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1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寨子里的规矩只是寨子里用。
发表于 2009-10-1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看汉藏两地,根本差别不在传承。而在于藏地佛法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积淀,教法系统、完整,在深广各方面超过汉地,以此为依靠,成就者的数量和高度也应该远超过汉地。如果把这种历史积淀叫做传承也无不可,不过这不是一般严格意义上的传承。汉地应该也不是缺乏成就者,除非假定菩萨们不眷顾汉地,但这基本不大可能。

[ 本帖最后由 bigg 于 2009-10-13 22:1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1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10-13 13:29 发表
传承的事情,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就是无法谈拢,争吵避免不了。为啥?因为它折射的是汉藏两派格鲁派的矛盾,格鲁派在汉地发展到现在,汉藏两系也开始慢慢交流的深入,当然矛盾也是无法避免。汉是指海公这些原先存 ...


貴格魯派內部互相戰來戰去我沒有意見

只要你們不牽涉到咱們你漢傳就行
发表于 2009-10-1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ravika 于 2009-10-13 22:42 发表


貴格魯派內部互相戰來戰去我沒有意見

只要你們不牽涉到咱們你漢傳就行


小白兔一边待着去。大人说话,没小孩甚麽事。
发表于 2009-10-13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故乡 于 2009-10-13 22:48 发表


小白兔一边待着去。大人说话,没小孩甚麽事。


原來你懂得很多啊。那么在下有禮了。什么時候撞見問題了得請教一下您這位大德。
发表于 2009-10-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会背书,其他甚麽都不会。对你们汉传,那是七窍通了六窍,所以还是别……
发表于 2009-10-1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ravika 于 2009-10-13 22:42 发表


貴格魯派內部互相戰來戰去我沒有意見

只要你們不牽涉到咱們你漢傳就行

自稱“漢傳”的大德您,是不是跑錯網路社區了,這裡是格魯修學社區,請看清楚點:lol 請移駕至“漢傳網路社區”發表您的高見,不送
发表于 2009-10-1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胜勇 于 2009-10-13 23:03 发表

自稱“漢傳”的大德您,是不是跑錯網路社區了,這裡是格魯修學社區,請看清楚點:lol 請移駕至“漢傳網路社區”發表您的高見,不送


有機會來這里取長補短還是有意義的
发表于 2009-10-1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胜勇 于 2009-10-13 19:04 发表
甘丹傳承來自三大寺跟上、下密院,這點您承許否?其他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那拉卜楞、塔尔与扎什伦布寺算不算在其中呢
发表于 2009-10-13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LGX 于 2009-10-13 23:05 发表

那拉卜楞、塔尔与扎什伦布寺算不算在其中呢

算阿!請研讀下寺史:loveliness: 拉不楞本為何意?
发表于 2009-10-1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知道的师兄帮忙解释一下!
本人只知道修习佛法有以下几种:
藏音1.昂签,2昂,3解囊,4隆,5协隆,6弛!
想问:1,以上6种汉语翻译过来是叫什么?!
      2,以上6种是什么概念?!之间什么关系?!
      

把这个明白了,几个帖子争论的问题就解决了!
发表于 2009-10-1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0#  karavika
  看到你的发言,似乎在你看来,我们论坛对这一论题的讨论是一种争吵,其实不是,这是对各自师父所传法要的理解和切磋,就像师父们的辩经一样,不能理解成派系之争。
  在我们武汉市有许多学佛小组,我们各自的的宗派不同,甚至同一宗派的师兄对法义的理解也不相同,不同的师父们也对我们有不同的指教,但是这不会影响大伙儿的和谐和团结:
  大吉活佛那一系的师兄们曾经对我们进行密宗知识的启蒙,只是我们后来跟从了阿扎上师这一系。大吉活佛的弟子果智上师在赤壁市建了一座格鲁派的寺院——观音寺,我们和他们那一系的师兄们也多次对果智上师进行人力和财力的支持。我们师父来武汉后,也多次得到宁玛派和大吉活佛那一系的法本印刷及提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令人感动的是,2008.12.阿扎上师和大藏寺的师父们分两批,几乎同时抵达武汉。幸亏大吉活佛那一系的果智上师及其弟子们出力,为阿扎上师和大藏寺的师父们分别提供了两处传法地点,并分出一组人帮忙护持大藏寺的师父们,最终,使两处法会都很圆满。
  由于法务繁忙,阿扎上师来武汉没有举行过大规模的放生活动,我们的放生知识和实践是在觉壤派、宁玛派、噶举派和净土宗的师父师兄们带领下完成的。我们这儿有个印度那烂陀寺风格的寺院,叫古德禅寺,由比丘尼师父住锡,每当寺里有领导检查和大型法会,我们就会去帮忙做卫生,在那里,我们又服从一个净土宗小组的管理和安排。
  以上是为了让我们形成一种观点:学佛的环境、氛围很重要,但是,对法义的不同理解,从而导致一些争执也很正常。我们的学习也将会因此而得到提高,所以,千万别将辩论当成攻击。
  说到“攻击”,的确也有。记得有的师兄将密宗的普及读物拿到归元禅寺结缘,但是,那里法物流通处说:“可以,放到抽屉里吧,我们用来揭批。”原来,他们是萧平实的信众。但是,当阿扎上师到该寺参访时,又受到管理罗汉殿的居士们的关照,事情是这样的:2008.12.当我们陪阿扎上师参访归元禅寺,到达罗汉殿时,阿扎上师接到一个电话,消息是:他家乡的一个老人去世了。于是阿扎上师赶忙要求我们找个板凳,让他坐下来念经超度。这时,管理罗汉殿的居士们马上要去拿蒲团,阿扎上师指着小板凳说,这个就可以了,说着就要去拿。可能那些居士们认为让师父坐小板凳不敬,就要让出高脚凳,但是,阿扎上师还是坚持要小板凳。于是他们也顺从了。只是在游客较多的罗汉殿中,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上师在念经的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师父周围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我猜:一定是那些居士认为师父念经不能打扰,就将游客分流了吧!他们就是用这种朴实的行动,表达了对上师的尊敬。
  在本论坛上,“般若净土师兄”可能会贴一些容易着火的贴子,我们可以指责他,但是,我们自己也应该掌握好用词和发言的尺度,不要引起教内的仇恨。
希望以上的大量文字,能稀释火药,使着火点永远达不到。
发表于 2009-10-1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桑丹尊 于 2009-10-14 09:04 发表
  回20#  karavika
  看到你的发言,似乎在你看来,我们论坛对这一论题的讨论是一种争吵,其实不是,这是对各自师父所传法要的理解和切磋,就像师父们的辩经一样,不能理解成派系之争。
  在我们武汉市有许 ...


:victory: “学佛的环境、氛围很重要,但是,对法义的不同理解,从而导致一些争执也很正常。我们的学习也将会因此而得到提高,所以,千万别将辩论当成攻击。”

祝愿自他一切有情 能够理信学修佛法,日常体现悲智待人处事为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2-17 12:01 , Processed in 0.03705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