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gary

有人說,發心不一定要觀世間苦。這個講法對不對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不是发泄,修的时候不是一直必须观苦到底,而是各阶段各有侧重!

原帖由 鸿泥 于 2009-8-20 14:46 发表


换言之,发心一定要观苦!发菩提心部分不是不说苦谛、也不是不思维苦谛,而是前面已说,这里不重复说;修的时候,必须把前面思维苦谛部分的内容拿到这里来用。
...


嘿嘿老泥,发心不是发泄啊,你学武不精,误人子弟:lol :lol

因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但是又各有侧重,愿菩提心,侧重于发愿;行菩提心侧重于得悲利他;胜义菩提心侧重于体证般若。三者虽然是相辅相成,后后来源于前前,但很显然发心不一定是要始始终终都观苦的!它是有它的次第的!当然也就不是你说的【一直把前面苦拿来修到底】的机械与僵化,更不是你讲的只【因为后面不重复前说,而只是对境换了,仍依前修观苦而已】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的发心法!不信你问你师父去!!!;P ;P




[ 本帖最后由 旮旯儿一虾米 于 2009-8-20 22:11 编辑 ]
发表于 2009-8-2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旮旯儿一虾米 于 2009-8-20 20:29 发表


嘿嘿老泥,发心不是发泄啊,你学武不精,误人子弟:lol :lol

因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但是又各有侧重,愿菩提心,侧重于发愿;行菩提心侧重于得悲利他;胜义菩提心侧 ...


“愿菩提心”是真正意义上的菩提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发菩提心;“行菩提心”,是行不是心,是以菩提心摄持下的行;“胜义菩提心”,是空性智。这三个当中,后两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菩提心,不是我们(《广、略论》)所说的“发菩提心”的范畴中。没把概念弄清楚,你那些分别都是瞎蒙、瞎说。俺“学武”精或不精,以你的智商恐怕难以辨别。

我的说法是依据宗大师的抉择说的,若你认为宗大师说错了,那你跟宗大师辩论去;若对我的解读有异议,你最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就事论事、有理就说理即可,别到处宣泄你的情绪。
发表于 2009-8-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鲁论坛的管理员们啊,都来看看你们当中的【精品】吧,这就是恋爱结婚生孩子后的效应

:lol :lol :lol
发表于 2009-8-2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ishuwen88 于 2009-8-18 18:17 发表
不对,一切的出离心,都是由观苦发生的。即使欣慕涅槃樂,也是由于世间轮回苦的原因,才欣慕涅槃樂。



赞成! 苦乐是相对的两面, 不知苦, 何知乐??
不观现世的苦, 如何去估计涅盘的乐??
发表于 2009-8-21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次第上的差别
是先后的差别
不应割裂看这个问题
这个发心的人发心的时刻是
观苦的么?
是仰佛么?
是求涅盘乐么?
是希求众生得乐么?
观自己苦是出生出离心的要素
观众生苦是大悲心的要素
发菩提心显然是要给众生一个交代的意图,这个交待显然是对乐的具备了认知。而不是仅仅对苦有个认知。
假设,某夫不知道有乐可得,仅知道苦,如何引导大众。
以此而论,发心时候,绝非仅知道苦,为苦所烦恼的凡情所能为。
发表于 2009-8-2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2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一定要观世间苦,但发心不一定仅观世间苦!知恩与知佛果更是引发皈依与二希求之因

发表于 2009-8-23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简单点:
發心不一定要觀世間苦——是否同意?
发表于 2009-8-23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09-8-23 00:10 发表
鸿泥

简单点:
發心不一定要觀世間苦——是否同意?


龙老大,好好睡一觉,清醒了再说话。
发表于 2009-8-23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核心就是发心,发菩提心。发心的基础是加行。
依据《掌中解脱》来看,其中第十四天:思维轮回皆苦,应该包含了观世间苦。
发表于 2009-8-23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ishuwen88 于 2009-8-22 21:56 发表

了苦就是乐。也就是离苦就是乐。发出离心和菩提心都要在知苦的情况下,才能发出离的心。楼主问的是发心是什么引生的。那显然是由观苦而出生的。

观苦虽然是必要因素,但仅仅观苦并不能够引发出离心,菩提心。
1:如果仅仅知道苦就够了,那么地狱有情水深火热,出离心更加现成,不用生就有了。
2:出离心的引发还需要对离苦之后的状况有所认知,比如暇满人生,以及暇满人生和各种苦趣的比较,以及净土等善地的真实性的认知
3:但是,发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一个人可能对苦早已深刻认识,对苦早已经厌倦,只是从未认识到尚有美好的境界,烦闷得很。这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方向。一个令人欢喜满意的方向,充满了令人欢喜真实的目标,完全脱离苦恼羁绊的方向。如此当下,广大发心,欲令众生都得到如此境界。这个时候,说:发心时候,只见善妙乐境,并不观苦。
4:何以故,苦早已观够,成为知识储备,决定成就厌离的情绪了。若无对乐认知,则如许多自杀厌世之人,正是典型。
发表于 2009-8-2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火:观苦虽然是必要因素,但仅仅观苦并不能够引发出离心,菩提心。

答:楼主的问题“发心”是不是“一定要观世间苦”。回答说:是,一定要——这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点没有异议。

风火:
1:如果仅仅知道苦就够了,那么地狱有情水深火热,出离心更加现成,不用生就有了。

2:出离心的引发还需要对离苦之后的状况有所认知,比如暇满人生,以及暇满人生和各种苦趣的比较,以及净土等善地的真实性的认知
3:但是,发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一个人可能对苦早已深刻认识,对苦早已经厌倦,只是从未认识到尚有美好的境界,烦闷得很。这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方向。一个令人欢喜满意的方向,充满了令人欢喜真实的目标,完全脱离苦恼羁绊的方向。如此当下,广大发心,欲令众生都得到如此境界。这个时候,说:发心时候,只见善妙乐境,并不观苦。
4:何以故,苦早已观够,成为知识储备,决定成就厌离的情绪了。若无对乐认知,则如许多自杀厌世之人,正是典型。


答:这些说法都没有把握苦、乐、出离心的关键所在(未达扼要);观苦,也并非“知道苦”。
《略论释》云:“不知观苦,不能生起出离心。”观苦,不是观现前的苦、也不是观某一道的苦,而是遍观三界之苦、流转之苦、有漏取蕴之苦。出离,也不是出离现前的苦,更不是对现前身、命、受用等的厌离,而是“对取蕴真实生起厌离”(《略论释》语),知苦,实际包含了苦、集二谛,所谓“知苦思断集”——了知轮回苦,引发断除其因(烦恼、集谛)的好乐之心。
对离苦之后的状况”的“认知”,并非“比如暇满人生,以及暇满人生和各种苦趣的比较,以及净土等善地的真实性的认知”,而是对断除烦恼后的涅槃境界的认知,也即是对涅槃的寂灭之乐的认知,由“慕灭乃”引发证得涅槃之因——“修道”的好乐之心。
“知苦思断集”、“慕灭乃修道”,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风火云:“则如许多自杀厌世之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他“无对乐认知”,而是他根本没有正确了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风火云:“发心时候,只见善妙乐境,并不观苦”,俺不知道这是出自哪门子的教授?但明显违背《略论》,因悲心的所缘是一切苦恼的如母有情,其苦恼之相,如思维苦谛一科中已说。《略论》云:“修习(菩提心中悲心一科之修)法者,思惟是母所成之诸有情,堕于有海,如何领受总别之苦等而思之。苦已释竟。”《略论释》解释说:“修悲方法。凡观苦,须先从粗分入手,如先观三恶趣苦,次乃及于轮回苦,亦不可超越。例如行苦,即属细分,如先观行苦,即难生起。”
发表于 2009-8-24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感慨!

夫子云:“思而不学则殆”,社区上不少自命是格鲁巴弟子的同修,干的却是闭门造车的勾当——不学习《广、略论》等圣典,关上门、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堵住耳朵,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说出来的话,似乎底气十足、牛气逼人,却全无格鲁巴的气味、《广、略论》的影子,这是很可笑、很可悲、很危险的事!

确实,社区应该组织学习、讨论《广论》、或《略论》了。 倡议:即使没有组织共学,我们至少也应该每天读上1、2页的《广、略论》,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是宗喀巴大师的子孙”、“我是格鲁巴的学人”这称号。

用心良苦,但措辞生硬、未加修饰,请各位老大见谅,善取其意!
发表于 2009-8-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头抛出为了引玉,奈何玉竟自菲薄。
何以为?
文字都是泥,抄家不糊涂,看家糊涂。
糊涂一:底气十足的是什么东西?是天马行空的思维,还是毫无抉择过的胡扯?
糊涂二:牛气逼人是冲着谁人?冲着楼主的疑问,还是冲着泥巴个别人的思维角度?
糊涂三:格鲁巴的气味是哪个,是有数几个译师的文笔,还是你泥巴的宏大味道?

我听说过格鲁巴好辩,非为令人糊涂之感慨也。
发表于 2009-8-2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巴云:并非他“无对乐认知”,而是他根本没有正确了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答:正确了知苦,乐,正是我所说“无对乐认知”呀,你仔细思考一下,有何不同。

泥巴云:“发心时候,只见善妙乐境,并不观苦”,俺不知道这是出自哪门子的教授?但明显违背《略论》,因悲心的。。。,其苦恼之相,。。。。《略论》云:“修习(菩提心中悲心一科之修)法者,思惟是母所成之诸有情,堕于有海,如何领受总别之苦等而思之。苦已释竟。”《略论释》解释说:“修悲。。。。起。”
答:泥兄看清楚了,我给你删了一些词,你所指的是“修习悲心”,要观苦。我已经肯定过这个问题了,你不需要太仔细看的我的话也能看到这样的字句。这里,我言辞中强调的是发心时候,也是我认为的楼主发帖所问的地方,你这块老玉,麻烦多翻翻广论略论,用观观苦心,助人为乐一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5:33 , Processed in 0.0440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