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aixl

思维正法而引生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9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的帖子

老兄太客氣了,隨便聊天就是,也不用太認真!
﹣﹣﹣心的奧秘:L :L :L :L
发表于 2009-8-9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鄭易彰 于 2009-8-9 08:49 发表
若能通達道次第後,則能具善巧抉擇之力,利用不同的境來修心。對居士身而言,生活上所要面對的種種個別境況,也能選用不同的心去相應修持。
境上無非順逆與中平之況狀,此皆流轉無定,關鍵在於心能自主,並善用一切外境來修心,那麼進步就會快。 ...


1.小弟以为,真正通达道次第,必须来来回回不断在文字和境上同时往返观察、认出、体悟和提炼的结果,仅靠开示和文字的一类缘,不能肉入骨里,所以真正通达道次第,不应该是先在文字上心能自主,而后才能返到境上用功,因为岸上练功和水里练功,不是一样的清晰度和力度,所以文字与境,应互为经纬,来回穿梭,互为同步龙头,不知这也是兄之意?

2.兄说【以朝聖為例,大部份人在千辛萬苦的旅程後,會生起很大的信念,這很正常。但真是要他們移民到那些聖地上的生活,恐怕這些信念都會很快的消失無踪了。】【離開了聖地後(境),則努力把這種心境提回來,務求做到何時何地,動念間,或少作思維,即能把這個心境提出來。】

小弟以为:心会对任何喜悦事物如:音乐,妙香,美色,产生这样的起伏,这是它的活动规律,就像潮涨潮落,月圆月缺,我们没办法靠人力,总要它们象风帆,一路涨得鼓鼓的,但我观察,在心潮降落的同时,他们不总是趋于淡无或隐没,如果我们顺从他们,给他们放上一小会儿假,而后不久善巧地用其他高尚的对境刺激它的觉受,它会同样甚至更有力地再度升起强烈的情感,

而【强烈的情感】的保持,不再于刺激的长久,却在于刺激或回忆得频繁而短暂!不需特别增加或减少什么,只要引起仰慕向往的真心实意,少停留一会儿就好了!仰慕和向往,厌恶和不快,只要它们穿过真心,都不需要你额外为他们做什么,它们自己会喂它们自己长大的!拔苗助长没必要!


另要特别辨明的是【强烈的情感】,完全可能只是一时表象的情绪,不能作为心灵长久深沉有力的象征!因为【强裂的情感下】可能只是心湖泛滥,而人内在的觉知很有可能还在沉睡,甚至会因情绪强烈而障蔽心本身的清明洞察!

我们的心的运作方式好像是:对于初次的新鲜刺激,记忆尤甚!完全随之身心起舞!我们完全听之任之,能做到的控制很少很少!但随着刺激的加长和频繁,新的觉受,越来越走向摆脱刺激,习以为常,而这时就开始分为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接受习以为常的状态,任其变为衰落的麻木或消失,直到不能发挥作用!一条是:对任何觉受都不刻意着心力,就像月下赏花观察自己境上觉受,不令其强烈逢迎趋避,心意不强不弱,视野不远不近,意态平和悠远,则频繁刺激中,心潮虽不在热烈拍涌,而另有别一种暗流,悄悄摄取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把真正合乎了本质的部分提炼纯化后,编入你的心灵程序,流向人的理性中!

所以情的爱憎,如果火候把握得当,也会静静转入心底知性的清明,到了这个时候,人浅层的心绪已不再波动,而另有一种清明洞开的坚定,温柔的祥和,无波无澜,从心底升起!粗心的人觉察不到,反而以为自己的沉静是困乏,其实那已是知性转化提升的开始!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些人把自己实际的困乏当理智,这样,就需要学习的人应当在文字上、心上境上,都各生出观察的眼!否则误了自己,还不知道!

总之,融会贯通,提升心智,先要入境,然后住境,困境,破境和转境,整个过程,漫长细致艰难!极需坚强的毅力和灵敏空灵的智慧!每个阶段,每个心相,都要自己格外留心!愿与您继续探讨。


[ 本帖最后由 旮旯儿一虾米 于 2009-8-9 14:44 编辑 ]
发表于 2009-8-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的帖子

我本來準備回覆的,也寫了七八成,但心裹的感覺不太好,我想還是與師兄私下聊比較好。
或許以E-mail討論好嗎?
若你同意則可以發短消息給我!
发表于 2009-8-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ok! 请见短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诸位师兄踊跃发言
期待更多的妙论:)
发表于 2009-8-10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的疾苦,我们了解多少呢?

随喜各位的福报!

现如今的很多同龄人,都不太清楚疾苦的味道;

也许从农村出来的同龄人尝过生活之艰辛之苦,但对于疾病之折磨与无奈特别陌生。

不清楚人间的疾苦的人,如同一个被物质生活与满脑子幻想惯坏了的没断奶的孩子,经常心往外攀缘,要找些外在的刺激与事物来充当“奶嘴”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有时候我们也把佛法当成打发寂寞的“奶嘴”。

时间如金子一般每天在我们的放逸和散乱中流失;打发时间在英文中的意思是:kill time!意思简单明了,打发时间如同杀死自己!

我们对佛法没有希求之心,是因为我们的心太粗大,没有细细观察无常之变化及轮回之苦,我们都患了轮回之瘾,如同瘾君子一般。

对法没有希求之心,是我们的业力太深重了,赶紧忏悔吧!

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有一次佛陀看到一位八十岁的老翁,还在忙于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别墅,丝毫不知道无常即将降临其身。

佛陀对于这一老者的愚痴非常怜悯,就前往拜访老者,提醒他珍惜生命多种福田。

没想到这位老者见到佛陀后,一再表示要监督工程进行,非常繁忙,无暇与佛多谈。

佛再告诉他,人生有些事比建屋享受还要重要,希望他能拨空听一下。

老者仍然表示现在很忙,以后有机会再听。

佛陀第三次再提醒他,这些重要的事如果现在不听,将来恐怕就不容易听到,希望老者能拨十分钟听他说法。

没想到老者就面呈愠色,很不耐烦,随即就离佛而去巡视工地。

佛陀无奈的感叹一声,慢慢离开而去。

不料十分钟后,这位老者,便因建造中的大屋梁忽然坠下而当被压死,家属们立即嚎啕大哭,非常悲伤。

佛陀对于这位老者再三不愿拨空闻佛法,以致无法适时逃过一劫,心中至感惋惜与悲痛。

在回家途中,有一些外道遇见佛陀,说问佛从何而来,佛乃告知刚才往访富翁,富翁不愿拨空闻法,以致难逃一劫之经过。

这些外道聆听之后,对佛陀的慈悲及佛法的宝贵,至为感佩,纷纷向佛顶礼拜谢。佛陀随即向弟子开示:“愚者牛饮不知茶味,智者品茗一闻即知。学道也与此相似。”

韩国一位著名的禅师元晓大师,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发人省思的话:“我曾经尽一切的力量(包括神通)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甚至集一百个神通力也无法阻止无常的来临,因此不管你愿不愿意,世间的无常是无法避免的。”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财富权势只是过眼云烟,美女俊男终将年华消逝,亲朋好友也不过暂时聚会于“无不散之筵席”——这些无常现象的来临,任何力量都无法真正阻挡。

有人企图运用神通力来阻止无常的发生,结果也是徒劳无功。

印度琉璃王攻打释迦族时,号称神通第一的佛弟子目犍连曾运用神通将数百名男女置于钵中,放在天上,以便延续释迦族后代。战后将钵收回打开,钵中所有的人无一幸存,只剩血水。即使是目犍连本人,后来也示现被仇敌杀害身亡。

可见“神通”不敌“业力”,大限终将到来。

甚至功德圆满如释迦牟尼佛,也亲身示现罹患严重的背痛和胃病,在八十岁的时候就涅槃,来警示我们忆念无常,快快修行!

因此,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常常提醒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铁律,当下付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佛法修持——这才是一位正信佛教徒之所当为。

[ 本帖最后由 hellotojoy 于 2009-8-10 06:37 编辑 ]
发表于 2009-8-1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同意某些观点
佛教又不是穷苦人的专利
楼上说“不清楚人间的疾苦的人,如同一个被物质生活与满脑子幻想惯坏了的没断奶的孩子,经常心往外攀缘,要找些外在的刺激与事物来充当“奶嘴”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有时候我们也把佛法当成打发寂寞的“奶嘴”。”
空虚寂寞难道不是苦吗
我觉得穷苦人感受较多的是苦苦 而生活条件好的人感受更多的可能是坏苦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那干脆大家就都追求物质生活算了 那样就离苦得乐了
学佛学的是智慧
又不是学穷
学精神病
学到有屋檐不在屋檐底下非跑到外面淋雨的状态
那是学佛还是学蘑菇呢
发表于 2009-8-1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22楼你误解21楼了,他的意思不是那样,请耐心再读呵

发表于 2009-8-1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非针对某一楼 而是针对一说到苦 就只能联想到 贫穷 饥饿 疾病的思维惯性 而一个孩子如果没亲身经历这些 他就不能知道苦 我觉得这是错的
发表于 2009-8-12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里观察找到原因--我们的心,有时是怎样变得麻木甚至成为【教油子】的?

而为什么有些事情却能让你历久弥新,永不衰退?

建议:

先从你生活情趣上最基本的爱恶反应观察起,你会发现关于心的力量的一些小秘密,也会同时赫然发现:我们的头脑所谓理性,常常不懂我们心灵深层的动机!

可以借鉴在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6:18 , Processed in 0.04842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