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大般涅槃经》难题悬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吉祥智 于 2009-2-25 18:35 发表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长阿含经第四分世記經三災品第九》:“云何為火災。火災始欲起時。此世間人皆行正法。正見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時。有人得第二禪者。即踊身上昇於虛空中。住聖人道.天道.梵道。高聲唱言。 ...

你这个也不是为什么火灾会成为具足初禅的因缘啊,倒是说火灾是破坏初禅的因缘嘛,呵呵。
发表于 2009-2-2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抄字典抄字典,字典上都有的嘛各位,hiahiahia,抄完字典再解释一番。
第一个问题:
【劫火】
梵语kalpa^gni,巴利语kappaggi。又作劫尽火、劫烧(梵kalpa -da^ha )。指坏劫时所起之火灾。于佛教之世界观中,谓世界之成立分为成、住、坏、空四劫,于坏劫之末必起火灾、水灾、风灾,火灾之时,天上出现七日轮,初禅天以下全为劫火所烧。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大九·三四上):‘假使劫烧,担负干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二五·二六一上):‘诸阿罗汉、辟支佛,(中略)智慧力薄,如世间火;诸佛力大,如劫尽火。’
--------
按:关于这个问题,增一阿含和长阿含都是有的。初禅以下烧光了,被烧死的有情转生于初禅天。

第二个问题:
【大地法】
梵语maha^-bhu^mika。遍大地法之略称。指与一切心相应俱起之十种心理作用。即:(一)受(梵vedana^  ),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非苦非乐受等三种。 (二)想(梵sam!jn~a^  ),想像之义;对境而取差别之相。(三)思(梵cetana^  ),造作之义;令心有所造作。(四)触(梵spars/a  ),由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能有触对。 (五)欲(梵chanda  ),缘外境而有所希求。(六)慧(梵prajn~a^  ),对法能有所分别、简择。(七)念(梵smr!ti  ),对所缘之事铭记不忘。(八)作意(梵manaska^ra  ),警觉之义;能令心警觉。(九)胜解(梵adhimoks!a  ),即殊胜之解;对境而产生印可审定之作用。(十)三摩地(梵sama^dhi  ),又作等持、正定,即使心专注一境。此十法遍善、不善、无记等三性之心品而与之相应,故称大法;此大法之依地为心王所有,故称大地法。

 说一切有部主张此十法遍一切心,而俱起于刹那之间,且此十法皆有别体;经量部则主张,十法之中唯有受、想、思三法有其体,余者则无;唯识家将十法分成五遍行、五别境两种,即:(一)作意、触、受、想、思等五法,遍与一切之心、心所相应,故称遍行。(二)欲、慧、念、胜解、三摩地等五法缘各别之境而生,故称别境。[显扬圣教论卷一、顺正理论卷十、俱舍论卷四、成唯识论卷三、大毗婆沙论卷十六、卷四十二]
---------
按:仅限于一切有心位(不通于无心定)不乱心,且对一境地有集中之作用者,即称三摩地。
佛性本具,不需要外部条件,也不需要修炼,故为上。末劫火令众生自然生于初禅,只要有此因缘,定能得初禅之定,故为中。唯十大地法之三摩地需要大伙儿自行刻苦修炼,不过只要练了,也是能够成功,最麻烦。至于得的是哪种三摩地,就看自己努力得对不对头(毕竟是通善恶无记通定散的),有多努力了(从有寻有伺到无寻无伺都有)。故为下。

[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09-2-25 19:45 编辑 ]
发表于 2009-2-2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7楼好像有点道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解释是正确的,第二个还是不对

原帖由 吉祥智 于 2009-2-25 18:35 发表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长阿含经第四分世記經三災品第九》:“云何為火災。火災始欲起時。此世間人皆行正法。正見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時。有人得第二禪者。即踊身上昇於虛空中。住聖人道.天道.梵道。高聲唱言。 ...


附上俺小文的前半截:

《大般涅槃经》难解处小释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云:“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大般涅槃经》最著名的论断,耳熟能详,不烦赘述。中定中所谓两种因缘,第二种谓破欲界结,结者系缚之义,为烦恼之异名。为烦恼因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又系缚众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断除欲界的结,自然可得初禅,这也不难理解。
  但是,“火灾”为什么会成为众生具足初禅的因缘呢?这点是颇为不易了解的。
  原来,这点要从佛教特有的宇宙观谈起,在二十中劫后之“坏劫”时,如火、水、风灾次第坏初、二、三禅天,《瑜伽师地论》卷二云:“云何火灾能坏世间?谓有如是时,世间有情,寿量无限。从此渐减,乃至寿量经八万岁。彼复受行不善法故;寿量转减,乃至十岁。彼复获得厌离之心,受行善法。由此因缘,寿量渐增;乃至八万。如是寿量一减一增,合成一中劫。又云:如是二十减,二十增,合四十增减,便出住劫。于最后增已;尔时那落迦有情,唯没不生。如是渐渐乃至没尽;当知说名那落迦世间坏。如那落迦坏,傍生饿鬼,坏亦如是。尔时人中随一有情、自然法尔所得第二静虑。其余有情、展转随学,亦复如是。皆此没已,生极净光天众同分中。当知尔时说名人世间坏。”
  其中重点,在于“尔时人中随一有情、自然法尔所得第二静虑。其余有情、展转随学,亦复如是。”。火灾坏世间,那么众生都到哪儿去了呢?这时,会有一个人自然而然的证得二禅,于是其余有情都随着学,也都能证得,从世间殁后往生到“极净光天”,也就是“光音天”。据说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大火灾破坏至色界之初禅天时,下界之众生尽集此天处,待世界再成后至成劫之初,自此天起金色之云而注大洪雨以造初禅天以下至地狱之世界,待世界已成,此天众之福薄者渐渐下生,乃至地狱界等便尽见众生。
  以此因缘,故经说,一切众生具足初禅。


不过,俺疑惑,这里明明说的是,所有有情得的是第二静虑,也就是二禅啊,为何不说一切众生具足二禅呢?

吉祥智师兄可以和俺联系,有法宝一份奉送。按说,第二问不对,应该送一半法宝,不过念在回答踊跃,送一半法宝有吝法之嫌,且缘起不好,所以送完整的一份,呵呵。

第二点,希望大家仔细再想想,呵呵,元照的十大地法说的很对,但是对三摩地的解释却是望文生义,在这里不是按照常见的方式解释的,不然又怎会说一切众生皆能具足呢?

俺是想了两天才弄明白的,没想到论坛上人多力量大,答案出来的真快啊,下次再有难题悬解,看来只需挂半天了。
发表于 2009-2-2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禅有声有色,初禅为火烧,二禅为水淹,三禅被风坏,四禅不动不坏.
火把地狱有情烧坏....人道靠过去的业力而生初禅.
火灾得因得初禅!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洛桑益西 于 2009-2-25 20:23 发表
初禅有声有色,初禅为火烧,二禅为水淹,三禅被风坏,四禅不动不坏.
火把地狱有情烧坏....人道靠过去的业力而生初禅.
火灾得因得初禅!


最后一句没看懂。
发表于 2009-2-2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2楼的解释是:火灾坏因得出禅.
而此是人道靠业力而生出禅.
故;火灾得因得初禅.
发表于 2009-2-2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摩地,一切众生皆能具足,不是说的可能性吗
发表于 2009-2-2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俺疑惑,这里明明说的是,所有有情得的是第二静虑,也就是二禅啊,为何不说一切众生具足二禅呢?
---- 瑜伽是如是说 但是 俱舍中 确实 是从法尔得初静虑开始的。
发表于 2009-2-2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大师的解释:
经说有三种定.谓上中下.下即十大地中心数定也
.心数虽多.随所向处皆有此定.故云若无此定.手书异文.口演异言.平地颠倒.
以有定则不如此.中定者.即是四禅定法也.若修之相应.挺然不乱.如蛇入筒.筒
令蛇直.此法亦尔.然定能令发定.上定者即法性不动定.无有生灭.自性是定.对
於生死散动法名法性为定.而此法性亦无定无可定.尚无定之可定.何得有散.以无
散无定.名法性为定(云云)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可能性,是必然性

原帖由 慧灯元照 于 2009-2-25 20:42 发表
三摩地,一切众生皆能具足,不是说的可能性吗


因为一切众生具足三定,佛性是必然有的,破欲界结也是定能获得初禅的,坏劫火灾的时候,也是所有人必然能获得二禅往生光音天的,这些,都是必然的。
如果说三摩地作为可能性来理解,便很难解释为何单独要拿心数定来说,按理,很多很多法,都是众生“可能”会具有的。而且这里说的是下定,十大地中的,不是一般所说的三摩地。
实际上,这需要按相宗的解释吧。
发表于 2009-2-2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摩地,一切众生皆能具足,不是说的可能性吗----这里的 十大地法中的  定心所 是不用修的 众生皆有的 他只不过是一种心所罢了就如 众生不一定都有空性慧等 但是 大地法中的 慧心所 都是有的----经中 说这个 下定 十大地中心数定 明白来说  就是指 这个 十大地法中的定心所 众生都有,不是修的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慧灯元照 于 2009-2-25 20:55 发表
智者大师的解释:
经说有三种定.谓上中下.下即十大地中心数定也
.心数虽多.随所向处皆有此定.故云若无此定.手书异文.口演异言.平地颠倒.
以有定则不如此.中定者.即是四禅定法也.若修之相应.挺然不乱.如蛇入筒.筒
...

智者大师说的心数定,的确很接近原意,但其余两种解释,便见仁见智吧,貌似中定那个,说的很很牵强……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q123 于 2009-2-25 21:01 发表
三摩地,一切众生皆能具足,不是说的可能性吗----这里的 十大地法中的  定心所 是不用修的 众生皆有的 他只不过是一种心所罢了就如 众生不一定都有空性慧等 但是 大地法中的 慧心所 都是有的----经中 说这个 下定 十 ...

恭喜恭喜,答案正确!
“定心所 是不用修的 众生皆有的 他只不过是一种心所罢了”
就是这样!
请和我联系,奉送法宝一份!

小文后半截在这里

       那么“十大地中心数定”是何意呢?十大地法,指与一切心相应俱起的十种心识作用。
  俱舍论卷四云:“地谓行处。若此是彼所行处;即说此为彼法地。大法地故,名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谓法、恒于一切心有。彼法是何?颂曰:受、想、思、触、欲、慧、念、与作意、胜解、三摩地、遍于一切心。论曰:传说如是。所列十法,诸心刹那,和合遍有。”
  此十法遍善、不善、无记等三性之心品而与之相应,故称大法;此大法之依地为心王所有,故称大地法。唯识宗将以上十法分成五遍行、五别境两种,一、五遍行即:作意、触、受、想、思等五法,遍与一切之心、心所相应,故称遍行。二、五别境即欲、胜解、慧、念、三摩地等五法缘各别之境而生,故称别境。
  心数乃旧译,新译名即心所,此心所中之“三摩地”即“心数定”,新译称“定心所”,正果法师在《佛教基本知识》里面解释说:“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即于所观察的功德、过失、俱非境相上,由定令心专注不散,这是性的作用;依这定力,便有抉择智生,故说智依为业。这也是约四法迹定能生慧的意义而言,即约净分定说,并非一切定皆有这样的功能,定后亦有起愚痴心的人故。心专注的意义,是说随其所注心的多少境,随所欲住即便能住,深取所缘,定即得生,并不是说前后心决定唯缘一境才名为定,若不作这样的解释,则在相见道的时候,十六心历观诸谛,前后境别,就应当没有等持了。若不系心专住境位,便无定起。”
  由此可知,心于所观境上,能生起专注不散的功用,便立名为定心所,也就是心所在所观境上,能够生起时短暂的同一体性的相续,这是一切众生皆有的,根据众生心所皆具这种“定心所”的功能,故名一切众生皆具“十大地中心数定。”
  释讫,经文甚深,或非我境,倘有错处,敬请指正。
发表于 2009-2-2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09-2-25 20:12 发表


附上俺小文的前半截:

《大般涅槃经》难解处小释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云:“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 ...

已有初禅,才能得二禅.三禅...初禅是基楚.
三摩地是心所法,"心一境性"为三摩地.禅定要具量,而凡夫的三摩地是不具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21:02 , Processed in 0.03401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