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喜饶嘉措

站在佛教理论的珠穆朗玛峰上[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佛教各教派,各高僧,都要尊重。
对佛法,佛理,无论是谁说的,甚至于佛祖经言,都要依理智去抉择,明辨!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与各同修共勉!:victory:
发表于 2009-2-1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多识活佛的论著好就好在以     通俗易懂的语言`质朴的方式`说出了佛法的要领。
        质朴的语言’而并非用大量玄奥的诸如大乐空明不二双运甚深清净幻化神变。。。等词汇包装,为真正想要一见佛法庐山真面目的学子拨开了语言上的迷雾。然而对于那些喜欢沉醉于虹光佛影神通感应中的部分人来说多识活佛的书还不够玄不够深不够大。
       佛法是什么,怎样修佛法,多识活佛说了真话,说了大实话。有不少 学佛数年乃至十多年的居士经常问我:修什么法最好?诵哪部经或明咒最好`感应最快?念什么消业最好?等等功利性的问题,固然我们学佛是需要从佛法中得到一些现实利益,然而只追求现实利益是一个学佛人思想信念不成熟的标志。活佛的书正是对治这个问题的良药。可是还有不少人不能认识它的价值`可贵和重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然不复,买椟还珠的故事不断发生。只好改行当木匠银匠做盒子去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师颂》看藏传佛教如何尊师重道

无缘慈悲大海观世音,

无障智慧总主文殊师,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

雪域圣哲之首宗喀巴,

洛桑扎华我向您祈祷,

加持心事如愿得成就!

这是宗喀巴大师著、多识仁波切译的藏传佛教学修者人人精熟、个个能背的著名的《上师颂》。其中的“洛桑扎华”是宗喀巴大师的法号。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并提出疑问:宗喀巴大师写的《上师颂》怎么自称“雪域圣哲”,而且自己向自己祈祷呢?原来,这其中有一段尊师重道的感人故事:《上师颂》原本是宗喀巴大师敬献给自己的上师仁达瓦大师的赞词,仁达瓦大师慧眼识珠,认定宗喀巴大师必定成为普世敬仰的“雪域圣哲”,因而略加修改,又把《上师颂》回敬给了宗喀巴大师。这首赞词藏语称为“穆则玛”,是藏传佛教中最为普及的礼敬赞词之一,持颂者坚信其中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加持力。从中,诚信的人们会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就是藏传佛教对于上师的高度重视与崇敬。这种虔诚质朴的尊师重道精神不仅是藏传佛教学人入门与深造的心理法宝,而且应当成为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师长的普遍心态和行为规范。

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传承不衰的一个悠久而且优良的传统。天、地、君、亲、师,师为古人极其崇敬的五个重要对象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等,关于尊师、敬师、爱师、从师的警句谚语,实在是太多了,许多人们都耳熟能详、记忆犹新。而把尊师重道精神体现到淋漓尽致、至高无上的地位,愚以为非藏传佛教莫属。藏传佛教最为简明扼要的皈依词“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首句便是“皈依上师”,不懂藏传佛教常识的人误以为藏传佛教把“三宝”变成了“四宝”、把“三皈依”变成了“四皈依”。这里关键的关键,是对“上师”的正确理解和对尊师重道精神的始终贯彻。

宗喀巴大师既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雪域圣哲”,又是贯彻尊师重道精神的光辉典范。除了作有著名的《上师颂》之外,他还把尊师重道精神贯彻到身教与言教的方方面面。他写的《佛法三根本要义》第一句就是“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他的佛学名著《菩提道次第广(略)论》,第一章就是“亲近上师”。他在自己的学修实践中曾拜30多位藏传佛教名家为师。多识仁波切在《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中解释第一句“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时,明确地告诉大家:经文开头先向上师敬礼,向受法的弟子显示了如下几种意思:(一)拜师学法是入道之门。佛说:“无师连佛的名称都听不到,怎能得知佛法。”上师传道授法,培养指点,其恩惠胜过十方三世一切佛,故时时事事不能忘掉师恩,违背师教。(二)上师是集三宝于一身的现实的佛,敬师就是敬三宝,敬三宝就是皈依三宝,以三宝为榜样,实现自身三宝。诚信三宝,无限敬仰三宝,将自己的一切寄托于三宝的皈依法是进入佛门的第一道门,也是一切善行的基础。说法之始,礼敬上师,也显示皈依法。从密法的角度讲,上师是三源之一。三源是:上师是加持之源,本尊是悉地(事业)之源,守戒是获得成就之源。因此有观修上师法。(三)向上师敬礼,显示了下面将要说的法是具有严格传承法统、法脉未断的正法,并非自己杜撰新创的假法。由此可见,尊师重道的上师法,是藏传佛教法脉传承的正统性、法理传播的正确性、法行传导的正当性的有力保证。

在藏传佛教中,上师的合法资格是十分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弟子对上师的虔诚与恭敬。通俗地说,就是弟子在心目中究竟把上师看成什么的问题。而弟子对于上师的认知程度与自己的学修程度往往是相应的。这一点其实也是佛教的一个普遍原理。记得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人拜自己的叔叔为师修学佛法,他对叔叔很尊重,学修也很用功,可就是进步不大,他感到十分困惑,就问叔叔:这是怎么回事?叔叔回答说:你把我只当叔叔看,没有当佛看,所以,你得到的只是叔叔的加持,而没有得到佛的加持。这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视叔如佛,修行的境界果然大大提高。这个故事,正好印证了藏传佛教一个著名的经典论断:以虔诚的恭敬之心礼敬上师,加持之流就会倾泻而下。藏传佛教认为,对于上师最好的礼敬,就是老老实实地遵照上师的教导依法正行,并不是要贡献给上师多少金银财宝等等物质的供养。这也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的纯洁性与简朴性。

皈依上师法,既是藏传佛教的入门法,也是藏传佛教修行证果的深造法,更是藏传佛教一以贯之的根本法。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皈依上师、亲近上师、礼敬上师,遵照上师的教导,一门深入、一往无前地在菩提大道上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勇猛精进吧!

http://lzxm999.tibetcul.com/56672.html
发表于 2009-2-1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09-2-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凉子 于 2009-2-12 12:22 发表
对佛教各教派,各高僧,都要尊重。
对佛法,佛理,无论是谁说的,甚至于佛祖经言,都要依理智去抉择,明辨!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与各同修共勉!:victory:


'依法不依人'-- 這點我認同. 但很多金剛同門卻堅持是依人不依法.若有機會我們可討論這點.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佛教胜道之门的金钥匙

  “《胜道启门颂》虽然短,但道理却非常重要、深刻,如果每天能把其中的道理想一遍或者念诵一遍,也比获得很大的神通强百倍。这是一切法的基础,是衡量学佛者的一杆秤,可以拿它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在《宗喀巴大师佛学名著译解》之《胜道启门颂》略讲中,多识仁波切如此这般地谆谆告诫读者和学修者。真可谓苦口婆心,慈悲满怀啊!

  《胜道启门颂》是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在修上师法时为求上师本尊加持而作的,所以颂中接连有12个“求加持”,并依次简捷明晰地阐述了显密二次第纲要,是八万四千法的总括,是修行佛法的基础。大师以身作则、垂范后世,随使《胜道启门颂》成为藏传佛教的“入门颂”。至今,藏传佛教仍然保持着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在每次传法、灌顶前都要讲《胜道启门颂》。由此可见,《胜道启门颂》的确是开启佛教胜道之门的金钥匙。

  至尊宗喀巴大师著、多识仁波切译的《胜道启门颂》全文如下:

  万般功德之源是恩师,以礼从师求教是道根。
  深明此理尽一切努力,恭恭敬敬投师求加持。
  今世幸得具足良缘身,此身既难得而又可贵。
  为了求取人生真价值,时时激励心志求加持。
  生命易逝犹如水泡影,常想死亡随时会降临。
  死后生前所造善恶业,于己形影不离紧跟随。
  对此坚信不疑罪恶事,轻微也不忽略严防止。
  善行好事都要尽力做,一贯坚持不懈求加持。
  享用心常不足生众苦,无可信赖世间诸幸福。
  深知其害心向解脱乐,追求奋斗不息求加持。
  上述出世念头为动力,警觉不忘律仪严守持。
  圣教基础分别解脱戒,当作根本修持求加持。
  自己沉沦苦海受此苦,慈母众生受苦也如己。
  激起救度众生责任心,增进菩提宝心求加持。
  虽有发心若对三善戒,修不成熟不会成正觉。
  深明此理对于菩萨行,竭尽全力修持求加持。
  止息引起烦恼诸念头,精心思辨有益之事理。
  止心定与胜观双修道,以使迅速生起求加持。
  显乘学修达到成熟时,对那诸乘顶峰金刚乘,
  有缘宝器能入之胜道,再求顺利进入求加持。
  守持纯净誓言与戒行,是获两种成就主因素。
  对此坚信不疑承诺事,视如生命维护求加持。
  依次求教密续部要旨,生圆二次第之密修理。
  坚持不懈四座瑜伽行,遵照善教修习求加持。
  如此指示正道善知识,依法坚持学修众学友。
  健康长寿身内外魔障,使之烟消云散求加持。
  有道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用于《胜道启门颂》则应改为“胜颂最宜天天读,熟读深思奥义明。”的确,“胜颂”读一遍有一遍的心得,多读、细读、深读、常读,并依法观想、修习,佛教的种种殊胜妙理就会层层展开、节节深入、步步推进、级级升华。给人一种犹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后“方知像教力,足可追冥搜”的感悟与体验。

  “胜颂”开宗明义第一节,启示的就是藏传佛教无与伦比的上师法与皈依法。大师以身施教,告诫学人,恩师是万般功德之源,是胜道传布之根,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佛法胜道的源泉、根本。皈依上师就是皈依三宝,礼敬上师就是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以,要想进入佛门、修习佛法,首要的条件、第一步行动,就是依照礼节恭恭敬敬地投师求教。

  第二节启示的是佛教稀有美妙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阐明了佛教关于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如实真理。说到人身难得,稍加思考就可明了,在无边的生死轮回中能有幸得到具足良缘的人身,实属不易,那是生生世世行善积德的结果,所以难能可贵;就算意愿投胎人世,而父母精卵成功结合的物质因之命中率也是微乎其微,所以难能可贵;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期间调养、呵护,亦非易事,所以难能可贵;降生人间,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抚育长大,历尽多少风风雨雨,所以难能可贵。而在人世间能够听闻佛法更是稀有难得,因为虽然佛法在世间,若无明师指点,你只好“无缘对面不相识”,或者即使看到佛法辉煌壮丽的神圣殿堂,也不得其门而入,或者固守一经一典,而终究不得要领。所以,宗师教导学人一定要珍惜身命、珍惜佛法,为了求取人生真价值,祈祷上师加持以时时激励自己的心志。

  第三、四节启示的是佛教特有的轮回观与善恶观。因缘果报、生死轮回是佛教立论设教的基本立足点。在无穷无尽的轮回流转中,人的身命易逝而难得,其决定因素则是人生所作所为的善恶业力。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诲归根结底就是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亦复如是,叮咛祝福修学者对于罪恶之事“轻微也不忽略严防止”,“善行好事都要尽力做”。也就是告诫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善恶事关重大,“死后生前所造善恶业,于己形影不离紧跟随”,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疏忽大意。

  第五、六节启示的是佛教透彻的幸福观与出世心。有句成语叫欲壑难填,有句谚语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人就是因贪心而不知餍足,原本追求幸福快乐,结果吃尽种种苦头。在佛眼看来,世间的所谓幸福快乐,是表面的、肤浅的、短暂的、靠不住的。学佛者应当以彻底的出世心愿为动力,追求佛法的解脱之乐。然而,“解脱乐”必须以“解脱戒”为保障,因此,学修者又必须严守佛教的戒律,以戒为师、以戒为盾,抵御世间形形色色的诱惑的侵袭。

  第七、八节启示的是佛教圣洁的慈母观与菩提心。大乘佛教的精神境界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洋广阔,旨在自觉觉人、自度度人。她把世间芸芸众生统统看作自己生生世世的慈祥母亲。自己学佛修道,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离苦得乐,而且是要救度如同自己一样的在轮回流转中受苦受难的慈母众生。为此,就要守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益众生”的三善戒,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万行的菩萨行。

  第九节启示的是佛教八正道中正思维、正定与正见。教导修学者止观双修,学会观察、管理、控制自己的思想念头,静心地、理性地思辨是非善恶的种种道理,由静入定,由定入悟。悟彻菩提真妙理,获得佛教的正定、正见、正思维。关于这一点,多识仁波切在“略讲”中指出:真正的止观并不是枯坐,也不是什么都不想。要解决根本问题,就是要从佛教的角度,从人生无常、因果报应等方面来进行理性思辨,然后在定中进行体验。仁波切还特别指出:胜观属于正见方面的理论,一般人难以理解。……只有在正定中修得的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一般人没有这一类智慧。不过我想,我们千万不要因此而泄气,应当老老实实求师加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毕竟学佛不是急功近利的事。

  第十、十一、十二节启示的是佛教严密的显宗与密宗二次第特别是密法金刚乘修法。宗喀巴大师教导学人学修佛法必须先显后密,打牢基础。只有在“显乘学修达到成熟时”,“有缘宝器”方可由上师指引进入“诸乘顶峰金刚乘”。修持密法,“守持纯净誓言与戒行”特别重要。这是因为,誓言与戒行是获得世间成就与超世成就的主因素。修持密法,必须按生成、圆满二次第的义理来修,一般的修法不起什么作用。由于因缘、根器等等原因,未必人人都能登上佛法修为的金顶。但是,多识仁波切在讲到第十节时的真诚告诫特别重要:“现在修行的人信力不够,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三心二意,今天修这个法,明天又修另一个法,最后什么也没有修成,两手空空,根本的问题是缺乏信念,不属宝器。”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深刻反省、防渗补漏,努力争取使自己由“漏器”变为“宝器”。

  最后一节启示的是佛教的宏大誓愿与美好回向。衷心希望自己的上师和学友健康长寿,身心内外的一切魔障都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以上仅是我学修“胜颂”的粗浅心得,公诸博客,敬请上师与方家指正。

http://lzxm999.tibetcul.com/56850.html
发表于 2009-2-2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哲学思想精华的绝妙理赞

公元1999年仲夏,多识仁波切在《宗喀巴大师佛学名著译解》之《佛理精华缘起理赞》要义解说的最后这样写道:“《缘起理赞》虽然只有五十八颂,共二百三十二句,但却概括了龙树的《中观论》、提婆的《百论》、月称的《入中论》、寂天的《入菩萨行论》等中观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和重点、要点,是一部内涵很深、知识蕴藏量很大的颂体形式的哲学论文,与上述几部中观名著,相互参照引证,可以写出数十万言的中观大论。但那样的论著只对专门研究者有用,初学者反而觉得繁琐。尤其是当今世界,人们都苦于时间少,喜欢吃方便“快餐”,不喜欢长篇大论。因此,说理解经,也只能随顺时代,粗线条地勾勒一个大致轮廓罢了。如有愿意细品细尝、寻根究底的学人,就请阅读上述论著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的胜观部分好了。我的这个要义解说,只是一个在赞词原文上添加了些注释词的词面义解说而已。”时轮飞转,十年已过。回头再品味仁波切的话语,我总觉得他在佛教理论学习上与邓小平在马列理论学习上的主张心息相通,都认为读大部头是专家的事,对一般读者而言,学习内容一定要精、要管用。就学习掌握佛教哲学思想精华来说,我辈学人如果真的能够把宗喀巴大师的《佛理精华缘起理赞》原文与多识仁波切的“要义解说”结合起来,详读、深解,并在自己的学修实践中不断体验、印证,就一定能够攀登上佛教哲学思想的珠穆朗玛峰,最起码能从文字抽象意义上点亮缘起性空的中观正见之智慧的“宝莲灯”,逐步驱除思想深处的断、常偏见,为进一步深入、实际地证悟中观正见这一佛教哲学的“理中之王”打下良好的基础。诚如宗喀巴大师在本赞中所说:“别说您的系统学说,即使其中片言只语,皮毛粗略懂得一点,也会获得无限乐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深切地感到,拜读《佛理精华缘起理赞》与“要义解说”,实在是现代人不可多得的“贤者喜宴”,领略佛教哲学思想最高成果——缘起性空中观正见的美味十足的“精神大餐”。

至尊宗喀巴大师著、多识仁波切译的《佛理精华缘起理赞》原文如下:

向文殊师利恩师致敬!

                                一

自见其性宣说其理,故为胜解妙说第一。

如见宣解依缘所生,无能敌者向您致敬!



世间中的一切忧患,其根源是心智愚暗。

明见此理可以根治,故此讲说依存因缘。



因此具有理智之士,怎么可能认识不到,

相依相存因缘之理,是您神圣教义精髓。



作为伟大救世者您,受赞功德会有种种。

没有一种赞美之词,胜过赞美您说缘起。



“什么事物依靠因缘,什么事物便无自性。”

没有比您这个论断,更加绝妙超群之说。



愚钝之徒执此理由,反而增固偏见之缚。

聪慧之士以此为由,可以斩断虚执迷网。



此理正确无可置辩,因而您是真正导师。

其他邪门外道之人,称“师”犹如狐称雄狮。



伟大导师心灵救星,无比论师救堕能手。

善于解说缘起之师,我今致以崇高敬意。



利益众生为己任者,您为利众讲说妙法。

法中精髓便是性空,断定性空最胜证据,



就是众缘相合存在。将其视为对立之因,

或视其理不能成立,怎会理解您的本意。



您的否定自性存在,就是肯定缘起之义。

物我自性空不可得,与有作为并不矛盾。



如果认识与此相反,认为性空就无作用,

有作用者便非性空,就会落入邪见深渊。



因在您的教义之中,觉悟缘起最为殊胜。

但这并非物相空无,也非物我自性实有。



非缘起物犹如空花,故无无缘存在之物。

如果物从自性中生,就与众缘和合相悖。



从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依缘存在之物。

所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自性空无之物。



自性本指不变恒性,倘若诸法原有自性,

去染还净便不可能,虚构意识也不会灭。



因此佛以狮吼之声,对着理性开化之众,

再三宣称法无自性,谁能动摇推翻此论?



自性原本丝毫也无,有此缘而却生此物,

完全合乎逻辑二义,一体之中并存不悖。



因视一切依缘而有,故不陷入绝对有无。

这是救世佛陀之言,所向无敌原因所在。



凡这一切均无自性,但从缘合生相应果。

根本对立两种性质,互不妨碍相互依存。



没有比这更奇妙事,没有比这更高超理。

以您宣扬此理作赞,那是绝妙无比赞词。



那些愚昧思想奴隶,与您思想根本对立。

对于论说性空之言,不能接受并非怪事。



对您胜法宝中珍宝,因缘之法坚信不疑,

却不理解性空之义,这倒使人感到离奇。



由此悟出性空之理,最胜法门就是缘起。

若以名相反而生执,认定自性实有之人。



让他开窍进入先圣,所走过的唯一途径,

到达您的理想境地,还会有何别的良策?



自性绝对不依作用,因缘相对作用形成。

互不相容两种性质,一物之中如何并存?



众缘和合生成之物,虽然根本没有自性,

却能显现各种形象。所以称作虚幻现象。



您所开示这一原理,若讲道理进行反驳,

无能胜者其因何在?从此说中可得答案。



原因在于这一理论,对于已显未显之物,

都能消除虚构假设,歪曲事实错误观念。



从那证明您的见解,正确无误缘起之说,

足以产生其余论说,均属可靠坚定信念。



如实所见解说合理,以您为师从事学修,

可以远离一切过患,因为能断诸恶根源。



背离您的教义之人,虽然长期修炼苦行,

无损我执更是坚固,犹如召唤祸患为伴。



那些理智发达之人,可以分清二者利弊,

怎能不从心灵深处,对您产生深深敬意。



别说您的系统学说,即使其中片言只语,

皮毛粗略懂得一点,也会获得无限乐趣。



我自恨受无知之害,对这无上功德宝藏,

虽然皈依时日已久,胜德点滴也未认识。



但在临近死神之前,趁此生命一息尚存,

对您产生意思真信,我自庆幸缘分不浅。



论说之中缘起之说,智慧之中见缘起智。

犹如世间崇高胜王,唯您独步别无匹敌。



您的一切教化之言,均从理证缘起立意。

目的只是远离苦楚,除趋寂灭别无他求。



您的教导不同凡响,无论是谁有幸得闻,

都能得到烦恼熄灭,谁能对您不生敬仰?



能破一切敌对邪说,义理统一无相悖处,

众生获得远近二利,故我深爱这种教义。



为得此法佛陀您曾,不惜舍去生命躯体,

爱妻子女一切财产,非止一次经无量劫。



对其崇高功德利益,向往犹如鱼上金钩。

使您倾心爱慕之法,未能亲聆您教有憾。



为此心中常常思念,犹如慈母失去爱子。

沉重忧愁压在心头,朝朝暮暮难以忘怀。



每当想起您的教导,眼前仿佛光芒四射,

无比巍峨庄严佛身,以其悦耳梵天之声,



如此这般谆谆教诲,心中映现佛陀形象,

消除心中炽热烦恼,犹如一丝清凉月光。



如此珍贵无比之法,却被学浅无知之辈,

搞得如像马兰花草,交错倒置乱无头绪。



见此情景于心不忍,千辛万苦探索求知,

跟随大善知识足迹,寻找您的原本教义。



当时研读教内教外,众多有关著作论述,

使我产生种种怀疑,不得其解忧心如焚。



您亲预言准确解说,无比优越大乘之法,

排除有无二边戏论,龙树理论夜荷花田。



清净智慧轮廓圆满,经学天空畅行无阻,

驱散心中偏见夜色,压倒一切谬论群星。



皎皎明月月称学说,光照深理夜荷开放。

多亏恩师指点释疑,至此心情才得宁安。



佛陀利众事业之中,言教事业最为重要。

更重要者宣教缘起,智者以此纪念佛陀。



                                二

步佛后尘出世为僧,研习经教不算差劲,

修相应行一介比丘,以此对佛略表孝敬。



我今有幸蒙师指引,获得人天导师圣教。

此善回向一切众生,遇善知识赐教指引。



但愿圣教于世长存,不受邪见歪风侵扰,

真正领会圣教本质,对佛理信充满大地。



宣扬依缘存在之理,这一无比优越教义,

世世代代愿以生命,维护奉行绝不松弛!



伟大佛祖历经艰辛,潜心所修法中精粹,

如何使其发扬光大,日夜思考以尽天年。



纯真无邪奉此法者,梵天帝释护世诸神,

黑善天等一切护法,形影不离永远护持!

(多识仁波切注:1997年11月下旬开笔敬译宗师四十岁时所写名著于兰州)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顾名思义,就是对佛教哲学理论精华缘起性空中观正见的赞美、赞扬、赞许与赞叹。说是理赞,实质上更是对佛教精华妙理的理解、理信、理论与理释。真诚拜读这篇精美绝妙的赞词,任何有良知的学人都会深深地被宗师对佛陀上师的虔诚恭敬之心所感染,被宗师对中观正见的真信理信之心所感召,被宗师对缘起性空的妙解妙悟之心所感通,被宗师对佛法精粹的回向护持之心所感动。

学习“理赞”,抓住根本,自始至终都要牢牢把握一个核心、一条精髓——“论说之中缘起之说,智慧之中见缘起智,犹如世间崇高胜王,唯您独步别无匹敌。”“您的一切教化之言,均从理证缘起立意。目的只是远离苦楚,除趋寂灭别无他求。”从而明确佛陀缘起性空中观正见的立意、目的、妙趣与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

学习“理赞”,探明源头,自始至终都要深深懂得一个珍惜、一种纪念——“为得此法佛陀您曾,不惜舍去生命躯体,爱妻子女一切财产,非止一次经无量劫。”“佛陀利众事业之中,言教事业最为重要。更重要者宣教缘起,智者以此纪念佛陀。”由此可见,佛陀缘起性空中观正见这一佛理精华多么来之不易,对佛陀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学习、多多宣传这一举世无双的理论成果。

学习“理赞”,如饥似渴,自始至终都要念念不忘一息尚存、一丝真信——“我自恨受无知之害,对这无上功德宝藏,虽然皈依时日已久,胜德点滴也未认识。”“但在临近死神之前,趁此生命一息尚存,对您产生一丝真信,我自庆幸缘分不浅。”这两颂与其说是宗喀巴大师的自省与自幸,不如说是宗师对每一个有缘学人的警告与警醒!

学习“理赞”,学以致用,自始至终都要处处留心一个方法、一种智慧——“世间中的一切忧患,其根源是心智愚暗。明见此理可以根治,故此讲说依存因缘。”“如实所见解说合理,以您为师从事学修,可以远离一切过患,因为能断诸恶根源。”我辈学人理应以佛陀为师、以宗师为范,在日常生活中用缘起性空中观正见观照、观察、观省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从而逐步培养、生起智慧正见,“以现象实有消除执实偏见,以自性空无消除虚无偏见,悟出缘起与性空互为因果,就不会堕入执空有二边的深渊”(见宗师《佛法三根本要义》)。

谨以这篇粗浅心得,作为对佛陀、宗师的虔诚顶礼,对上师的衷心致敬,对学友的真诚回向。

http://lzxm999.tibetcul.com/56979.html
发表于 2009-2-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生世世 顶礼至尊文殊上师大宝恩师(宗喀巴大师)!!!
             至尊宗喀巴大师诗学名著 四大颂赞 之首《佛理精华缘起理赞》的学术价值可以和龙树圣菩萨的《中观頌》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并驾齐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21:00 , Processed in 0.0330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