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土登俄热

梵网戒成了密乘戒?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说梵网菩萨戒是密宗的戒,文章中海公上师、隆莲法师和太虚大师有讲解和分析,可以稍微阅读仔细一点
http://www.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4793&extra=page%3D1
2、班禅大师所受菩萨戒为瑜伽菩萨戒,不存在违反梵网菩萨戒的问题,再说这种证量的以无上密为主修的上师,饮食很难构成障碍了。
3、事部行部所受密戒,主要就是瑜伽菩萨戒,除了与上师的三昧耶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密戒。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才涉及五方佛戒和十四根本戒。
发表于 2021-2-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定不要把杀生与食用三净肉混淆。
    杀生在梵网戒里面是十重,而食用三净肉在梵网戒里面是四十八轻的轻垢戒。
    虽然是轻垢戒,在黑文殊法等事部密法的修持中,却是影响快速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想慢慢走也是可以的,随着积资净障的深入,逐步自然会做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世以来,我国佛教界所传的三坛大戒中,第三坛所授者即为菩萨戒。这是僧俗皆可受的戒律。菩萨戒为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而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为小乘声闻戒。

    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必须持守。

    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特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梵网戒本所受戒之作法出《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分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瑜伽戒本出《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

    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

   (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

   (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

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

   (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

   (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汉译藏经中较受重视之菩萨戒本或菩萨戒经有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菩萨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戒本等六种。若以顿渐二类分之,璎珞与梵网属于顿立,其余之瑜伽、地持、善戒、优婆塞等戒经则属于渐次戒。

    又我国菩萨戒之弘传始于鸠摩罗什(344~413),于敦煌写本中有罗什撰之受菩萨戒仪轨一卷。至于受戒之作法则以昙无谶(385~433)于姑臧(甘肃武威)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为嚆矢。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一说武帝从智藏受菩萨戒。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窥知受菩萨戒风气盛行于我国之一斑。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隆莲法师说梵网戒成了密乘戒那么它是哪门的密乘戒呢?唐密?不是,东密?不是,藏密?更不是。在历史上到底它是哪一路的密乘戒呢?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西藏的上师和僧侣都吃肉! 假如身为上师都不能够放弃吃肉,那是一件多么叫人羞耻的事啊!首先,上师们应该发誓愿要终身持素。假如上师们成为素食者,他们始能向佛教善信们弘法。你们更应该鼓励僧侣们要持素,否则即使博学多闻的教内人士,都尚且吃肉,那么又怎能期望那些愚昧无知,像羊群般,只会随俗的普罗大众会持素呢?--夏札仁波切
---------------------------------------------------------
就藏传而言佛教律藏没有不许吃肉的戒条那么身为上师都不能够放弃吃肉有羞耻吗?
发表于 2021-2-1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藏传佛教而言,你可能不太了解吧?传统上出家僧众主要由自己的家族或者家人供养日常所需,现代交通方便,十方信众的供养比例才增大。也就是说,传统上,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乞食环境类似。
    再就是,无上部有见解和修法方便突破饮食障碍,当然至少修法要精勤才行,泛泛念念无上部仪轨可能还达不到要求。突破饮食障碍不等同于非吃肉不可,你天天供养素食也不是吃不下。
    另外,主修下三部本尊的大德,因为经论及修法要求,闭关修的时候必须吃素,十方供养条件不好的寺院,平常饮食也很难自己煮素食,家人和信众供养啥就只有吃啥,跟南传类似。
发表于 2021-2-1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21-2-18 11:33
隆莲法师说梵网戒成了密乘戒那么它是哪门的密乘戒呢?唐密?不是,东密?不是,藏密?更不是。在历史上到底 ...

1、隆莲法师怎么说的呢?这样说的:“因为梵网戒老上师给我们讲的,梵网经就是就是一个密乘经,但是全经没有翻译过来,就只翻译菩萨心地品这一品。老上师说梵网经就是密宗,梵网经全经没有传来,那些密宗其它的修法都没有传来,就光是传了梵网菩萨戒。”
    所以,梵网菩萨戒就是菩萨戒里面要求最严的一种,也是密宗经典梵网经里面的戒,梵网经里面的密乘修法没有翻译过来,这本密乘经典要求的特殊戒律翻译过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密乘戒。而事部行部密法一般是除上师三昧耶之外,就是菩萨戒,菩萨戒对于事部行部密法来说,就是这两部密法要求的戒。内涵意义大概是这个。
2、太虚大师怎么说的呢?这样说的:“梵网经是佛教中一部奇特的经或一部奇特的大乘律,虽中国千数百年来已久为七众共受的菩萨戒本,公认为鸠摩罗什所译,持诵讲解,毫无疑义。梵网经乃由盛唐后,传密宗的人摘译出的密宗戒经,故曰光明金刚宝戒。梵网经与千钵经既同部类,则其为密宗经典可知。由此其下卷之十重四十八轻,应亦为密宗戒本。”
    太虚大师担心你还是不明白,又开颜含笑慈悲耐心地对你说:“有问:瑜伽戒本与梵网戒本异同?或答:瑜伽乃慈氏禀释尊曲为地前或劫前初发意菩萨施设,富伸缩性而抉择详悉,乃大心凡夫受持实践行履的;梵网乃大化千释迦小化千百亿释迦,禀承二地所见,坐千世界莲华他受用身毗卢遮那佛所传授,富果决性而意旨坚强;初发心菩萨可受为果德加被加持的增上缘力。依此答,尤足见梵网乃三密加持的密戒”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21-2-18 11:33
隆莲法师说梵网戒成了密乘戒那么它是哪门的密乘戒呢?唐密?不是,东密?不是,藏密?更不是。在历史上到底 ...

太虚大师:乃自唐朝转传日本之密宗,别有所谓三昧耶佛戒,而不认‘佛子受此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之梵网戒为佛戒。在西藏亦受持弥勒瑜伽戒本,不识不信梵网;
---------------------------------------------------------------------------------------------
感谢太虚大师的力挺。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梵网戒在历史上到底它是哪一路的密乘戒呢?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贤愚经》的记载,佛陀是这样说的:“比丘之法,檀越与食,应先问之,此是何肉?檀越若言此是净肉,应重观察,可信应食。若不可信,便不可食。”佛陀指出,“诸不净肉皆不应食,若见闻疑,三不净肉亦不应食,如是分别应不应食”。由于佛陀在涅盘前,曾留有“佛灭度后,以戒为师”的教言,在《四分律》里亦把戒法视为佛法的根本,所谓“毗尼藏者,是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然而戒法中不仅没有完全禁止食肉,在行为显现上还开许比丘食“三净肉”。这就是后世比丘常常引用的可以吃肉的根据。--凤凰佛教
发表于 2021-2-1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提倡吃素,又断章取意不识不信梵网,这就矛盾了。
    关于梵网,你明白是汉传比丘比丘尼必受的三坛大戒就行了,梵网经虽然是密乘经典,但其中的密乘修法没有翻译过来,与梵网经密乘修法配套的是一种奇特的菩萨戒——梵网菩萨戒,此戒经汉地历代祖师大德包括登地以上佛菩萨化身的解释抉择和受持,决定可靠,知道这些就可以了。
    汉地出家人必受梵网菩萨戒,而此戒本来是与密法配套的一种戒律,此中缘起甚好,减少了谤密堕狱的机缘,可能也是佛菩萨祖师大德加持汉地众生的一种密意吧,顶礼梵网菩萨戒。
发表于 2021-2-1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庆喜贤 于 2021-2-19 22:03 编辑

站在中国律宗的发展史的角度去看,视野应该会开阔很多。智者大师的《菩萨戒义疏》就提到当时菩萨戒的传承:“道俗共用方法不同,略出六种:一梵网本、二地持本、三高昌本、四璎珞本、五新撰本。”足见,《梵网经》只是其中一种,其他依据是《地持经》《璎珞经》等。地持系相当于是《瑜伽行菩萨戒》系统:
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相当于奘译本《瑜伽师地论》·35~50卷前半《本地分·菩萨地》)及《菩萨戒本》1卷(相当于奘译本40~41卷)
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菩萨善戒经》9卷(相当于奘译本《本地分·菩萨地》)、《优婆塞五戒威仪经》1卷(为《菩萨戒本》的异译)。
唐代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当时所撰写的《授菩萨戒仪》也是综合了《梵网》《地持》《璎珞》及高昌诸本。大乘基(窥基)法师一生造弥勒像,受持“瑜伽行菩萨戒”。宋代仍有瑜伽行菩萨戒的注疏。《梵网》系的流行,应该与天台宗、禅宗等流行有关,义理上更为贴合,也与梁武帝所倡导的“吃素”文化相应。“瑜伽行菩萨戒”随着唯识学的式微而式微。
三坛同授的受戒模式,完备于明清之际而随着清初《传戒正范》而成为定型,所以也算是后出的,历史祖师、汉地比丘(尼),未必都是受“梵网”菩萨戒。
本来南传、汉传、藏传的律部传承是不同的,汉传是主体是《四分律》(法藏部),融合诸部(宋代时义净三藏对汉化的律宗有看法),藏传是有部律,菩萨戒的传统不一样,也并无奇特。
断肉食确实非律部所遮止,这是不争的事实,求同存异,即可;一旦要“摩诃震旦”中心主义去看,则离佛陀的本怀“密义”越来越远。

PS. 就梵网经属于密乘戒的说法。密乘早期也是“多元”的传承,有所谓“杂密”的说法(杂,并不是驳杂,而是说不成系统),而后慢慢经由一些大师整理、综合,形成不同的传规,不能用A传规否定B传规(如用藏密否定藏密),也不能用形成传规后的系统去否定早期的“松散”传承。梵网经菩萨戒,不能归入唐密、藏密传规,但是并不能就此否定其成为某种的“密乘戒”。另外,海公、太虚的观点天台宗、禅宗的许多法师未必承许,也难以成为教界的普遍共识,可以作为参考,未必要接受为定论。
发表于 2021-2-1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1、师兄博学,学习受教了。
    至于最后一句,海公上师和太虚大师的观点非教界共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海公上师和太虚大师是显密全圆道视角。所以,不必共识嘛。

2、《菩萨戒略颂讲记》智敏上师
    取筹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在末法时期,大多数的人都是凡夫,知见不正的,而极少数的人却是知见正的,如果一取筹的话,少数服从多数的话,那就是正知正见的人就要服从那些邪知邪见的啦,所以说这也是破坏佛教的一方面。

3、敏公上师这段开示也适用于我们正在讨论的课题,当然此处类比不是说其他法师知见不正,此处是眼界视野的差别。

4、继续共学敏公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的开示,对于取筹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阿育王信了佛之后,对三宝非常恭敬,在鸡园寺里面供养了几万个僧人。那时候,因为他们供养得多,外道的供养就没有了,混到这个僧团里来,就龙蛇混杂,里边的意见复杂得很。有一次诵戒的时候,有一个大天,他就上去诵戒,诵了之后,他就说了个颂,这个颂是什么呢?“无学漏失因魔引、无知、疑惑、由他度,圣道不起假声呼,是谓如来眞佛教”, 他说五个事情,这个是眞正的佛教。
    ◎这样子就斗争了,大家意见不同,就互相辩论,弄了一夜,停不下来。停不下来,阿育王就派大臣去劝,劝了之后也停不下来,这下事情大了。这个五个事情都不是小事情。你说它是佛教,一个说完全是狂言,那怎么几句话平得下来呢。阿育王亲自来调解也调不下来,结果怎么办呢?取筹。
    ◎日常法师说,取筹跟相似佛法是坏佛教的事情。那么这个就是取筹的事情。取筹——少数服从多数。大家取筹了,就表决。结果因为大众部的人多,很多都是一般的凡夫僧,人数多,都拥护大天的见。而阿罗汉那边只有五百,还有五百个凡夫僧,倾向阿罗汉方面的,他们只有一千人,而鸡园寺里的比丘一般是上两三万的。那个比例比起来,差得远了。他们只有一千,一边是几万,当然取筹的结果,是表决于那一边了。那么这样子,就认为那边对了。
    ◎这样子,阿罗汉感到这是不行,这是坏佛法的事情,就要准备离开鸡园寺。这本来是一个如法的事情,一个僧团,你不和合,在里面斗争是不行的,你只有自己考虑其他地方去,这是可以的。阿育王,据说是对这个事情很不高兴,他说你们不受我的供养,跑掉了,你们说你们是阿罗汉,倒试试看你们是不是眞的阿罗汉。他们要走,要渡恒河。他就吩咐他的大臣准备个烂船,破的,要他们乘,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阿罗汉。于是,他们就把破的船给他们乘去。船到河的中心,这个船水漏进去了,慢慢地漏漏,沉下去了。这个五百阿罗汉都有神通,一下飞上去,把那五百个凡夫僧也带上天上,一起飞到迦湿弥罗国去了。阿育王非常惭愧,哎呀,搞错了。他们眞的是罗汉,再去请他们回来呢,不来了。
    ◎我们这里要强调一个,人多,并不等于是对的,我们说“取筹”,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无可奈何的时候,采取的办法。如果个别的人,他是对的,而大多数人,是错误的,那么少数对的也只好服从错的,那就是说这个原则性就丧失了。
发表于 2021-2-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地普遍的大乘视角,和海公上师、太虚大师的显密全圆道视角,都对。
梵网菩萨戒本身就是菩萨戒,没有学密乘能认识到这个没错。
但海公上师、太虚大师对密乘了解深入,从显密全圆道视角的观察,很难与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取得共识,因为观察的覆盖面就不同。
发表于 2021-2-19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庆喜贤 于 2021-2-19 23:26 编辑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1-2-19 22:23
1、师兄博学,学习受教了。
    至于最后一句,海公上师和太虚大师的观点非教界共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

海公上师,要解决格鲁传入汉地的“汉化”问题,教统是格鲁(也接受了临济禅的传承),戒统还是南山律的戒统,揭示梵网经属于密乘戒,旨在促进汉化的戒统与密法的融合(因为在密续灌顶时候,所受的菩萨戒是瑜伽菩萨戒,梵网菩萨戒是否与这个系统相合呢?这个需要有一些回应。能海上师说过:“虚空藏经所出罪,菩萨地中未宣说。菩萨地中诸违犯,诸经论中不全有。寂天菩萨糅经论,二宗义合最允当。”就菩萨戒的戒统融合问题,其实海公上师心里是清楚的。90年代定公上师推动了《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本》流通,此本《瑜伽师地论》与《虚空藏菩萨经》融合,配合宗大师《菩萨戒品释》的传规),毕竟法流传东土,既需要符合“中国化”的情境,也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这到底是全圆道的再抉择,由此来高标《梵网经》,还是汉化的调和?还是要独具只眼的。

太虚大师的意图,请参阅太虚大师的《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其实其出发点,并不是在赞叹《梵网经》作为密乘经典的殊胜之处,而是通过千钵经的比对,成立《梵网经》并不是伪经:
——“其文既有千钵经可证,必有梵文根据,而疑伪之间可祛。”(有千钵经作为参照,推测有梵文本的依据。)
—— “密宗的经,所说大都甚奇诞,益后出的益怪特!如去年在北平、班禅所传的时轮金刚法,虽亦说源出释尊,然与释尊当时在印度之说法无关,乃由另一神秘的香拔拉国中相承而来,故亦非日密传说之南天铁塔系所能范围。……”(这是从经文内容上的又一个论证,因为密宗经典大都“奇诞”的,所以梵网经的“奇诞”,不能证明其是伪经)。
你所引用的太虚大师说明梵网菩萨戒(梵网乃大化千释迦小化千百亿释迦,禀承二地所见,坐千世界莲华他受用身毗卢遮那佛所传授,……)与瑜伽菩萨戒(瑜伽乃慈氏禀释尊曲为地前或劫前初发意菩萨施设……)的差异,并不是说大师在赞叹《梵网经》,恰恰是通过表明两种菩萨戒的差异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而证明梵网经非伪经。不然大师也不会推崇、倡导《瑜伽菩萨戒》了。——“太虚大师《瑜伽菩萨戒本讲录》……散见于大乘各经论,考之有梵网经、缨珞经、菩萨优婆塞戒经、密宗三昧耶戒仪轨、与此瑜伽菩萨戒本五种,而以梵网为最完具。然梵网兼具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而能发挥菩萨戒中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之殊胜相者,则唯在此瑜伽戒本也。”(大师是作平等观的,梵网经最殊胜的不是在于其是密宗戒,而是说其完备性,瑜伽菩萨戒也有其特长之处)
回到原本去看,压根儿也没有阁下所谓的显密全圆道的视角。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21:22 , Processed in 0.03374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