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般若净土123

《摄颂八小时教授》日宗仁波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偈颂当中最主要是谈到了精进,精进简单的来分,可以分为擐甲精进、摄善法精进以及饶益有情精进这三大类。这三类当中最主要强调的是第一种精进,也就所谓的擐甲精进;这种精进的状态是纵使我们自己本身必须堕入地狱道当中受苦,它的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几年,甚至多少生、多少劫,我们在内心当中也很愿意的要去帮助他人,不管是布施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好,或是要持守清净的戒律也好、或者要修学忍辱的内涵也好,纵使我们自己本身的利益可能会有损失,可能会因此而堕入地狱道当中受苦,但是我们也希望、甚至我们也愿意透由我们自己本身的力量,而利益其他有情众生的一种精进状态。所以在这个当中就有谈到:若披坚固不退精进甲。最主要就谈到擐甲精进。教证功德增长如初月。如果能够不断的在内心当中培养精进的这种意识型态的话,我们内心当中的功德,不管是教或者是证,种种的功德就有如同上弦月般能够不断增长。平时修学佛道的当下,我们大部分的人遇到了困难就会退缩,然后就是找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来做,如果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修学佛道,你的内心当中教证的功德绝无生起的可能性。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当下,教证的种种功德才有办法现起。
    一切所行皆具足义利。一位肯精进的行者,不管是在行、住、坐、卧的任何的一个状态,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事情。随所作事悉皆如意成。并且他内心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一定会尽可能、并且尽自己的全力的去完成它。以上是谈到了精进种种的特点。
    如是知已佛子勤修持,尽除一切懈怠大精进,
    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下一个偈颂最主要是谈到了禅定度,在讲述禅定的时候,是配合着奢摩他来做讲述的。这当中有谈到:禅定于心如权势国王。无始以来,我们是被于内心,也就是被我们的心所控制的,而我们的心又是被烦恼所控制的,我们为什么会被我们的心所控制?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得出来,在短短的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当中,我们都没有办法控制我们自己的内心状态,我们是完全被内心控制,而我们的内心又是被烦恼所控制的,也就是因为烦恼以及心控制了我们的缘故,我们不想要受苦,但是在此同时还是必须要承受许多的苦;所以这当中就有谈到禅定于心如权势国王。禅定的一颗心或者是奢摩他的一颗心,他是相当稳固并且能够时常缘着善法的一颗心,透由这颗心他能控制我们的意识型态,让我们的心大部分时间是缘在善法之上。所以这当中就有特别强调说:禅定或者是奢摩他,他就有如同是一位有权势的国王,它能够控制我们的内心安住不动,这当中的安住,是奢摩他能够安住在善的所缘境之上,并且安住之后,就有如同是须弥山般坚稳而且不动。
    起定遍缘一切善所缘。如果在内心能够生起奢摩他,就能够完全的缘在善的所缘境上。能引身心轻安之大乐。并且透由奢摩他的力量,能够使我们获得身、心的种种轻安,并且在轻安之上获得一种快乐的感受。现今,如果我们拜佛的话,不久之后我们会觉得全身疲乏,思考一件问题,或者思考一件事情,我们也很容易有一种疲累的感觉,这就表示说,我们的身跟心皆无法轻安,也就是没有办法随顺我们自己本身的想法而去做一件事情,透由修学的奢摩他,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当中,风-也就是能够净化我们内心当中「风」的这个层面,那净化了「风」就能够获得身以及心的种种轻安,并且在这个之上,获得安乐的这种感受。
    如是知已修持瑜伽王,摧伏散乱之敌恆修定,
    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我们平时会行很多的善业,但是我们所造的善,为什么力量没有办法呈现出来?这是因为我们行善的当下,内心过于散乱的缘故,我们也时常的去观修佛法当中的内涵,但是为什么在观修之后,果没有办法呈现?甚至在我们的内心里,教证种种的功德没有办法增长,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办法安住,甚至说我们的心不稳固,如果你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纵使你花了多生多劫的时间来观修本尊或者是持咒的话,实际上观修本尊或者是持咒的这种能力,是没有办法呈现出来的。所以如果你想要让你的修行得力,甚至说想要让你所造的善业,它的力量能够增强的话,你必须透由修学禅定的力量,而让你的心能够慢慢稳定下来,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行善。
    下一个偈颂:慧乃观照深空之眼目。这个偈颂当中是谈到了智慧,这里面的智慧最主要是强调证得空性的智慧。证得空性的智慧就有如同是人的双眼,它能够清楚的看到外境最究竟的本质。根除轮迴根本之胜道。并且想要断除轮迴就必须要断除轮迴的根本,也就是无明我执。透由证得空性的智慧,它不仅能够断除无明我执,更进一步的,能够断除无明我执所留下来的习气,因此第二句话当中就有谈到根除轮迴根本之胜道。
    一切圣言所讚功德藏。在入行论当中,有强调「此前诸要目,佛为智慧说」。也就是佛陀在宣说六度的时候,其他五度的内涵是为了要配合智慧度而宣说的。为了要让行者的心相续当中能够生起了知空性的智慧,而在之前宣说了前五度的法,所以也因此,一切的功德不管是解脱、或解释一切遍智的佛果,或者是佛所拥有的功德也好,谛道的种种殊胜功德也好,有学、无学的一切的功德,都是透由智慧所开展出来的。而布施等方便的这些内涵,只是我们在修学佛道当中,也是生起智慧时的一种助伴罢了。真正能够引发我们内心当中种种殊胜功德的,唯有透由智慧才有办法引发。
    下一句话:誉为灭除癡暗最胜灯。证得空性的智慧也是灭除愚痴黑暗的一盏明灯。如是知已求解脱智者,发大精进修习此妙道,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下一个偈颂当中,最主要是谈到了止观双运的这个部分。
    若见仅修专注之禅定,无力断除轮迴之根本。如果我们的内心只生起了坚固的禅定,但是没有证得空性的智慧作为辅助的话,是绝对没有力量来断除轮迴的根本。若离止道几多修观慧,亦未堪能断除诸烦恼。相同的道理,纵使我们的内心当中,有证得空性的智慧,但没有办法配合着奢摩他或者是禅定来做观修的话,也没有办法断除烦恼的根本,之前的奢摩他并不一定只侷限在于缘着空性的奢摩他,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我们谈到所谓的奢摩他,奢摩他的所缘境可以分为多种,譬如缘着佛像或者是缘着外在的事物,能够培养我们内心当中的奢摩他。但是在这个地方,「若见仅修专注之禅定」,这当中的禅定,也就是所谓的奢摩他,最主要是谈到缘着空性的奢摩他,如果我们的内心当中,有缘着空性的奢摩他,但是没有证得空性的智慧作为相辅助的话,纵使有缘空的奢摩他,你还是没有办法断除轮迴的根本。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若离止道几多修观慧。但是远离了奢摩他,或者是远离了禅定之后,纵使你花多的时间来观修空性的内涵,也在内心当中生起了证得空性的智慧之后,但是因为没有奢摩他的缘故,还是没有办法断除轮迴的根本,也没有办法断除烦恼。因此在观修的过程当中,止跟观这两个部分应该是要互相的配合,在生起了证得空性的智慧之上,我们必须要能够与缘空的奢摩他来相互配合而做观修。
    并且在之后就又谈到:故须究竟通达空性慧,骑乘坚固不动疾止马。其实在这个地方谈到止观双修,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譬喻:譬如说我们到寺院里面,或者到一栋房子当中,我们想要看清楚墙壁上面到底画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东西的话,我们在看的当下,必须要有一盏明灯,而且这盏明灯是处在一种不晃动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清楚的看到墙壁上的这些壁画。相同的道理,如果你想要透由证得空性而断除内心当中的烦恼,一方面我们必须要生起证得空性的智慧,一方面我们的心也要能够安住在空性的这种境界状态当中,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两者相互的配合,我们才有办法断除轮迴的根本。
    因此在这之后就有谈到:故须究竟通达空性慧,骑乘坚固不动疾止马。在这个地方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譬喻-古时候人要出外打仗的时候,他是必须要骑马,而这匹马就有如同是奢摩他或者是禅定,而骑在马上的这位将军或者是这个人,就有如同是智慧般。
    执持离边中观智利剑。这个时候骑在马上的这个人,他手上所持的剑是中观的正见。透由中观的正见才有办法破除一切常边以及断边的种种邪执,所以最后一句话里面就有谈到破除一切边执所缘境;这个地方最主要强调的观念,就是强调止观双修的这个部分。
    更以如理观察广大慧,增长了悟空性之智慧,
    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下一个偈颂:非仅专注修持能引定,即由如理所行妙观察,
    亦见堪能引发缘空性,无动至极坚固三摩地。
    是故于此止观二双运,勤修习者乃是最稀有,
    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之前在前半部当中,有谈到非仅专注修持能引定,即由如理所行妙观察。透由了知空性的内涵,我们能够将心缘在空性之上,而在内心当中生起缘空的奢摩他,这是有办法达成的,但是在缘空的奢摩他之上,也就是我们的心完全的安住在空性的状态当中,在这个状态里,要能够辨别空性内涵,或者是思惟空性的内涵,透由思惟的力量,而引发的毗婆舍那是相当困难,而且以这样的方式如果能够生起毗婆舍那的话,这是相当殊胜而且相当稀有的一种方式。所以这段偈颂当中,最主要是有谈到说,缘空的奢摩他,透由稍微了知空性的内涵之后,如果你将心缘在空性的状态当中,是有办法生起缘空的奢摩他,这一点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是在缘空的奢摩他之上,也就是我们的内心完全安住在空的境界,或者空的状态里面,我们要能够再一次的去思惟或者分辨空性的内涵,而透由思惟、分辨的力量,而引发的毗婆舍那,这是所谓的止观双运的内涵,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之前缘空的奢摩他是存在的,也就是在我们的内心当中,确实有缘空的奢摩他,但是在缘空的奢摩他之上,要能够以缘空的奢摩他去引发所谓缘空的止观双运、或者是缘空的毗婆舍那,这是何等困难的一件事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偈颂:定中修习如虚空空性,后得修习如幻化空性,
    称讚双运智慧与方便,能达菩萨胜行之彼岸。
    首先,在这个之前,我们先谈到缘空的止观双运,或者是证得空性的毗婆舍那,要是我们的内心当中,能够生起证得空性的毗婆舍那,或者是缘空的止观双运的话,我们就能够进入三乘道的加行道里面,不管是声闻、独觉或者是大乘的菩萨,要从资粮道进入加行道的第一个关口,就是他必须在他内心当中生起缘空的止观双运,或者是证得空性的毗婆舍那,这是第一个关口。并且在生起(进入)加行道之后,会依次的生起煖、顶、忍以及世第一法这四种不同的加行道,透由这四种加行道的增长,如果能够现证空性的话,就表示说你能够进入三乘道的见道里,见道是以现量的状态来证得空性的,在这个之前,不管是资粮道或者是加行道,证得空性的行者在证得空性的当下,是必须要与空性之上的异共相相配合之后,也就是掺杂着异共相才有办法了知通达空性的内涵。但是在进入了见道之后,此时行者他的内心当中,是能够透由现量来证得空性的道理,所以这当中的第一句话定中修习如虚空空性。这当中的定,就是谈到了见道入定的状态,在见道里,入定的行者缘着空性的时候,就有如同缘着虚空般,他能够遮止所有世俗的影像,在遮止世俗的影像的同时而现证空性的内涵。
    后得修习如幻化空性。并且在出定的时候,他所看到世俗谛的这一切,就有如同是幻化的空性,这当中的幻化就有如同是我们看到彩虹的那种感觉。出定的这位行者,在他四周围他所观见的这一切世俗谛的法,在看到的同时,就会有一种如同看到天空当中的彩虹,或者是看到魔术师在变现出种种幻化的那种感觉;他并不会在内心当中对于境界生起一种强烈的执着,也不会认为境界本身是以很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谈到了,在出定的一位行者他面对世俗的境界的一种状态。
    称讚双运智慧与方便。因此不管是修学大乘或者是小乘的行者,在入定以及出定的状态当中,都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在面对所谓的空性或者是一般的世俗谛。那这当中以大乘的行者而言,称讚双运智慧与方便,就是在入定以及出定的状态当中,来修学智慧以及方便的内涵,透由如此的修学,能达菩萨胜行之彼岸。
    如是知已诸具智慧者,不恃片面之道而自满。就如同一只鸟,必须透由两只健全的翅膀才有办法飞翔在天空当中;相同的,想飞到佛国的彼岸,我们自己本身也必须要同时修学智慧以及方便这两种道次第的内涵。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下一个偈颂:如是于此因与果大乘,二种胜道所需共通道,
    如实生已依善舵手怙,趣入续部教法广大海,
    修习圆满殊胜之教授,获此暇身具足大义利,
    瑜伽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
    这当中有谈到因的般若密乘以及果的金刚乘。那这两种道都是必须要建立在因,也就是般若密乘的这个共道之上,因此显教或者是般若密乘是这当中所谓的共通道。在共通道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要能够修学密法,这个时候,在修学密法之前,要找寻一位具量的上师,并且在上师的面前获得灌顶,接受了灌顶之后而如实的修学密法。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获此暇身具足大义利,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修学密法话,才不会白费我们当下所获得的暇满人身;并且也希望透由这个人身能够快速的成办种种殊胜的利益。
    最后一个偈颂:造此正为修习自心故,之所以会造下菩提道次第摄颂的这部论,一方面是我希望能够对于整个成佛的道次第有更深厚的体会;兼为利益诸余善士夫,并且我也希望能够利益到我以外的一切有情众生。诸佛所喜圆满清净道,浅易宣说所获诸福德,而在当下我所造的这部论典里面,是以很简单的方式来为大家介绍诸佛所欢喜,并且相当圆满的一条清净善道。因此在介绍的过程当中,我所累积的一切福德,我都希望能够回向给一切的有情众生。
    祈愿一切诸有情含识,永不离此清净妙善道,
    瑜伽行者我亦发是愿,汝求脱者亦应如是发。
    那就如同大师他是如此的来发愿,而我们修学的弟子也应该如同大师一起发下如此殊胜的善愿。
    今天在这个地方将菩提道次第摄颂的讲说传承传给诸位,以我自己本身而言,菩提道次第摄颂的传承,我从尊者以及■永真仁波切的座前,我都有获得这一方面的传承,甚至说在过去藏地,我也曾经在上一世的■墀江仁波切的座前,获得道次第的八大教授所有的传承。也因此,在道次第的八大教授当中,就有包含了菩提道次第摄颂的这部论文,今天在这个地方很荣幸的能够将这部论的讲说传承传给诸位,实际上这个传承是相当的殊胜,并且说实在的,以这部论本身而言,是造者,也就是宗大师在生起了证量之后所造的一本论着,所以这本论当中的每一句话,都有绝对的加持力。而今天在这各地方将这部论的讲说传承传给诸位。
    而实际上,在场有很多的人都是以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甚至有很多的人,你们都是常师父的弟子,有机会能够在常师父的座前,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的 教授。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这本论着呢?以现场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信众,你们抱着强大的信心而前来听法,甚至说在场也有以凤山寺住持为主的诸多法师们,你们也都来到这个地方来听我讲经说法。
    但实际上,在常师父-也就是你们的恩师圆寂之后,你们必须以一种报恩的方式,来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这本论着。在师长还未圆寂之前,常师父他有许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当中包含了园区、学苑以及僧俗二众一切的佛法活动。那就如同世间人,父亲的未完成的心愿,应该是透由儿子来承办的一般。相同的道理,上师未完的心愿,也应该由你们这些弟子好好的来承担。
    虽然常师父圆寂之后,在承担教法或者是修学佛到的过程当中,你们一定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在遇到困难的同时,应该是要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并且以一种不退转的心念来修学佛法,以这种方式来学习,我们才能够报答师长对于我们所付出的这一切。虽然常师父他暂时的离开了你们,但是常师父他所讲的录音带,或者是有很多的手抄稿的著作,是你们现今还有办法听到或者是阅读到的。对于这方面的内涵如果有不清楚、不了解的部分,你们也可以去问其他的人,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不断精进努力的修学,想必对你们还是会有绝对性的帮助。
    而实际上,当我们在探讨佛法是如何的传入藏地或者是汉地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当佛法还未传入藏第之前,是先传入了汉地;并且在汉地当中,佛法兴盛了一段时间。接下来,当佛法进入了藏地之后,佛法也在藏地当中兴盛了一段时间。甚至到现在,我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藏传师长,也就是这些上师们会为汉地的这些弟子讲经说法,而跟汉地或者是汉人结下这段法缘,这也是相当殊胜的。并且在佛亲口授记的一些经文当中,不管是在般若八千颂、或者是其他的经文里面,我们都可以在在的看到佛有授记到说:将来祂所传下来的教法,会在北方宏扬开来。
    就如同佛受记般,如果教法真的能够在北方宏扬开来的话,这对于全世界的众生而言,是有绝对的帮助的,虽然现今在西方各国,有很多的西方人他也升起了绝对的好乐而修学佛法,但是否能够产生很广大的效益是有待考虑(观察)的一件事情。但不管怎么说,在场大部分的人,你们都有宗教信仰,甚至在众多的宗教当中,你们选择了佛教作为你们本身的宗教信仰;既然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里,你对佛法能够生起些微的信心,就是透由这一点点的信心,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来修学佛法,以一种精进的态度来修学的话,相信透由佛法的内涵,对于各位都一定会有所提升。因此我们必须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修学佛法的内涵。
我们这次的讲课就到此告一个段落。

发表于 2019-2-1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不错啊!赞一个!能不能转成一个PDF的文件链接呢?便于下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07:00 , Processed in 0.0321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