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alestorm 于 2017-1-14 00:53 编辑
1. 依照佛教歷史,《阿含》是最早集出,也是最早流傳的佛經,要看對邪婬的規定,阿含就有了。
- 《雜阿含·一〇三九經》:「行諸邪婬,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親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護,以力強干,不離邪婬。」(對應巴利經藏增支部10集176經)
- 《雜阿含·一〇四四經》:「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婦。是故受持不他婬戒。」(對應巴利經藏相應部55相應7經)
- 《中阿含·優婆塞經》:「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邪婬、斷邪婬,彼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姊妹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為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不犯如是女。彼於邪淫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三法。」
阿含對邪淫的規定很簡單: (1) 不和他人妻妾(包括訂婚和暫時)的對象有性行為;(2) 不侵犯他人(父母、兄弟、親族)監護的對象。 和同性或和自妻非產道,不在邪淫的規定內,「南傳佛教」也是遵照同樣的規定,解說邪淫戒。
2. 對女性非道的增添,乃至於提到男性,乃是在部份論藏才出現,但有些論藏有解釋這涉及到「強迫」。在四阿含暮抄解和大智度論,都有提到「強迫行淫」。
- 《四阿含暮抄解》:「問:何法婬愚行?答:婬愚行,他、法受、行更婬;婬愚行略三:他他取、去法受、行更婬。……問:是更婬何法?答:更婬,捨婦人所生處,更以餘婬男兒山持,更婬名。謂捨婦人所生處,作餘婬力強婬男兒,行山持行,是更婬。」
- 《大智度論》:「問曰:人守人瞋,法守破法,應名邪婬。人自有妻,何以為邪?」「答曰:非道之處,則非女根,女心不樂,強以非理,故名邪婬。」
3. 正法念處經,是個別部派在公元二、三世紀以後,集出的佛經,其佛語的權威性並未得到所有部派的認可。其次,正法念處經對於非產道行淫也有種種「伴隨強迫」的描述,例如:
- 「何者邪行。謂於婦女。非道行婬。彼不隨順。自力強逼。」
- 「何者邪行?所謂:有人取他兒子,強逼邪行,自既力多,令彼啼哭。」。
因此, 恰當的解釋,是認為正法念處經所提到的「非產道行淫」(而男人和男人一定是非產道,所以包括在內),視為強逼。在《正法念處經》開章的解釋已經有提:「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婬? 此邪婬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婬。」,強教他作和(強逼)自妻非產道為邪淫。
4. 優婆塞五戒相經,原本叫做《優婆塞五戒略論》,襲自漢譯本十誦律,這已經有人提過了(http://www.gel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72)。
5. 五戒表解是釋懺雲法師編的,不是佛傳。其來源是「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又是抄自成實論和大智度論。成實論說「邪婬名若眾生非妻與之行婬。是名邪婬....又一切女人皆有守護。若父母兄弟夫主兒息等。出家女人為王等守護」,但在成實論中也有說,「問曰。若無主女人自來求為妻者。是事云何。答曰。若實無主,於眾人前如法來者。不名邪婬。」,非為他人所監護/守護的對象,前來請求結為配偶,則非邪婬。
因此,邪婬和「若眾生非妻」的關係是指非配偶(站在異性戀男的角度,而說非妻),在於該對象是否有人監護,守護,看管,管教,而非性別,這看前後文脈絡就能得知。
總結:邪婬是侵犯他人監護的對象,和他人的妻子/配偶/交往對象 有性關係,和自己的配偶,進行對方不喜悅的性交方式, 以及強逼配偶或他人行淫。照著文字的字面解讀,才會錯解邪婬戒。而異性戀男子因為找不到女人行淫,抓男人強逼行淫,才是正法念處經所描述的情況,「失無量妻」是針對異性戀男性,不是同性戀男。還有,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確實認為單純的同性性行為並非邪婬,也不是只有他,包括有些漢傳,南傳的出家僧眾,也有明確表示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