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如道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2-16 21:59 发表 [具量士夫只有佛,只有佛遍知一切,所以依教理才是根本之道,


1.本來期待法師多談一點,看來現在只有剪貼了。
2.我也是初學者,只在師前聽過一次廣論,可能有點好處是說,我沒有先設定自己不聽聞五部大論相關的內容,所以其他課也聽了一點。因此,還是有深深的感覺,如果不去觸碰二諦、四諦的內涵,廣論在消讀字面後,一定會遇到法義上的瓶頸,拒絕學習二諦,只學一半,那其實另一半也學不好的。宗大師說的:「最初常求廣大聞。」這個法王也講了很多次,甚至法王還希望四大派的東西多少都接觸一點。



以當我們透過三淨相,去相信極細微隱蔽分的時候,其實最主要的要相信佛陀的悲智功德,所以雖然在大論典裡面有說,以三淨相來相信極細微隱蔽分,可是這不是那麼簡單的。它裡面包含著很多的內涵,有很多的因素我們必需要去具足。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的,深信佛陀的智慧功德,我們不覺得他具有如此的遠見、或者是深見,能夠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更深奧的一層,我們就沒有辦法相信。但是當我們深信佛陀的智慧,絕對超過於我們,而且通達一切的話,那對於佛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我們對佛所產生的這種信任,才有辦法真正的堅定,才有辦法真正的發起。
對佛無比的智慧,我們要如何去相信?是透過緣起性空的道理。透過大論典裡面所說的性空的內涵,反覆的去思惟,一次再一次的去思惟。當我們真正的體會到,依由緣起而說性空,原來一切的痛苦來自於,對於性空的不認知而產生的。如果真實體會到這種法味甘露的話,那時候我們對佛的智慧,真的是無體投地的佩服、欽佩,因為第一次自在宣說緣起性空的導師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
每一天我們所看的這個事物,我們看成的都是從他那邊而產生,但實際上卻非如此,因此我們產生了痛苦之因,如此殊勝的教法真的唯有佛才有辦法說到,而且只有佛才能自在的宣說。所以當我們去相信到,無始以來都沒有認知的,這種如此深奧的內容,千真萬確的實相就擺在自己的面前,但是卻一直都沒有看到;今天被佛給點醒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真的是從心深處,去欽佩、尊敬佛陀的智慧,而去看到佛陀的慧功德。
再加上由菩提心,如果自己真的去體會到,愛他勝於愛己,而且是愛一切有情眾生的這種悲愍心,自己真的去修行,有去感受到那種甘味,那種甜甜的味道,如果自己有去感受到的話,那對於佛陀的悲心的功德,我們真的是打從心裡的欽佩,不會有任何的疑惑。當我們真正的深信,體會到佛陀的悲智功德,不只對於歸依,會有強大的幫助以外,對於佛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的信任,絕對有幫助的。
這時候再以三淨相,來相信佛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這樣才是真的強而有力。否則的話,我們只是按照大論典的說辭,說由三淨相去相信佛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好像只嘴巴說說而已,內心沒有感觸。這也是為什麼宗喀巴大師,在寫《緣起讚》的時候,也如此的說「依由佛說了緣起的緣故,所以當我相信到緣起性空的內容的時候,由此我更相信佛所說的其他的一切的法義,一切的教法。」
所以宗大師在《緣起讚》的時候就說到了,「緣起道之正因相,見尊說法無能比,由此證知尊餘法,亦為定量起決定。」所以由導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麼如此殊勝的緣起性空的內涵,無人能及的緣起性空的內涵,因為了解的緣故,所以從此我更堅信,佛所說的其餘的所有教法,於是而產生了決定。


----
(疏)壬二、答 分三:癸一、尋求遍智之原因,二、尋求之理,三、明遍智。今初
(論)於不知而說,諸恐錯誤者,爲修彼說故,尋求具知者。
(疏)對於實不了知寂滅苦之方便而妄宣說者,恐誤以爲真正大師之求解脫者,尋求有真知滅苦方便者之原因,爲於彼大師所說方便殷重修行故。
於不知而說」:明明不知道解脫之道,可是卻喜歡宣說解脫之道,或是一直在講解脫之道。這個不僅是外道如此,內道也是一樣的。
「諸恐錯誤者」:如果是利根者,想無誤地依止能指導解脫道的人的話,就會怕依止了錯誤的人。
「為修彼說故,尋求具知者」:而且並不是為了尋找而尋找。找知解脫道者,是想從他那邊得到解脫的方法,所以才很小心、很殷重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

(疏)癸二、尋求之理
(論)故應善觀察,辦彼所修智,此能知蟲數,於我無所需。
(疏)求解脫者,當觀察此師有無了知滅苦方便之智,成辦求解脫者所修之事。非是觀察此師能否知蟲數量,以知蟲數量,於我求解脫者無所需故。
注疏:求解脫者(或學佛者)求的是解脫,就要觀察他了不了解滅苦的方法(或道次第),而不是看他是否知道蟲數等,因為那並不是求解脫者所需求的。

(疏)癸三、明遍智
(論)了知取捨性,及其諸方便,許彼爲定量,非了知一切。
隨能見遠否,要見所欲性,若見遠是量,當來依鷲鳥。
(疏)許佛世尊是定量士夫,以於所取所捨性及其方便,了知究竟故。又佛世尊非以了知一切蟲數爲定量士夫,以求解脫者無所需故。又佛世尊是定量士夫,隨能否見遠皆可,以見所欲求性到究竟故。若謂以能見遠爲定量士夫者,則應教云:求解脫者當來依止鷲鳥爲師,以彼能見遠故。
想解脫的人希求的目標是解脫,要達到這個目標,要透過取捨才行。對此,求解脫者最重要的就是依止能指引解脫之道者。但是講解脫之道的人很多,有的說用這個方式可以解脫,有的說用那個方式可以解脫,即講了解脫之道,但是所講的並不一定是對的。如果聽了不對的說法,又殷重地去修,結果一定是很糟糕的,因此,尋求知道量取捨之道者就很重要了。也因如此,這邊並不是說佛不了知蟲數、恆河有多少沙等,不是這樣的。我們說佛是遍知,既然是遍知,就會知道這些,所以此處並不是否認佛陀並不知道蟲數等,而是我們觀察的內容,依師也好、讚嘆佛也好,都是從三士道去看的,以這邊的用語就是「取捨之道」,因此取捨之道就很重要了。
「隨能見遠否,要見所欲性,若見遠是量,當來依鷲鳥」:能不能見到很遠的地方或很細微的東西皆可,主要要能見到我們所欲求的事-解脫,反之,如果量需要看到很遠的地方,那就去依鷲鳥吧。

---->雖然是引自己老師說的,但是他也是按字面消文,所以可以說是<釋量論>說的。依師要的是個能講成佛之道、解脫之道的人。所以長相莊嚴、歌聲優美、很會寫歌等,就不要拿來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常師父的生日!願我們討論佛法的功德,回向常師父乘願再來攝授我們!
发表于 2011-2-17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時光一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祈願法會
編輯室整理
  鳳山寺於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七日首次舉辦「祈願法會」,恭請宗大師法座傳承第一百世甘丹墀巴仁波切親蒞主法。根據仁波切所言,藏地以外,只舉辦過兩次,一次在美國華盛頓,另一次在尼泊爾。而能完整地依藏地之軌則舉辦,且首次在漢地舉行,彌足珍貴殊勝。常師父也說,今後祈願法會年年要辦,並勉勵大眾以護持五戒十善功德,迎請宗大師父子三尊速降漢地。
  二月二十二日緣起法會,僧俗二眾一千多人與會,法會期間,上午由仁波切開示道次第及佛陀本生故事,下午恭誦世尊、彌勒菩薩、宗大師等多位傳承祖師之祈願文,晚上並作施食布施給當方之山神、地主等眾生,希望他們能護持法會及教法。其中二十六日正月十五)適逢常師父壽誕,當天講經之前,同修提早至鳳山寺參加放生,仁波切親自為常師父修法,並為放生物皈依。上午有一場辯經,由常師父任主考師,而數位喇嘛及赴印修學的沙彌示範,辯經內容為五部大論的「入中論」、「現觀莊嚴論」及「釋量論」,因時間所限,故另二論未辯論。此一辯經活動希能開啟三部論在漢地能有教證二量弘傳的殊勝緣起。晚上舉辦上師薈供,祈願師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二十七日法會圓滿日,天氣晴朗,仁波切講法誦經之後,與常師父及隨行的藏系法師率眾在鳳山寺後山,依傳承儀軌迎請彌勒菩薩,為眾生在未來彌勒菩薩成佛時結下得度因緣,並於度母塔等處定點施燒煙供供養護法。一千多位同修沿途列隊手執哈達或燃香,虔誦宗大師祈請文,仁波切並為度母塔開光。在場同修也紛紛供燈、焚香祝禱,祈求度母護持教法,攝受廣大事業。大眾於十時左右回到大殿廣場課誦祈願。
  法會期間僧眾並研閱「至尊宗喀巴大師傳」,藉以了解格魯傳承的完整面貌,有助於增長對宗大師功德及建立教法的信心。
  教法得以住世,除諸佛菩薩攝持外,更須眾生具備廣大資糧。六百年前,宗大師為了弘傳教法,使教法長久住世,五十三歲那年在拉薩大昭寺重建祈願法會,將釋迦世尊降伏六師外道,豎立正法幢之「大神變法會」傳續下來,施設無量上妙供品,供養三寶,誦經發願,為眾生積廣大福。如今常師父為弘揚宗大師聖教,建立正法,創建法人事業,饒益三界六道有情,一心迎請師長,建立教法,帶領我們至誠祈請大師父子三尊及廣大眷屬降生漢地,親自攝持我們,更為了速能成就迎請大師降生之廣大資糧,特地於去年獲法王慈允,促成此次甘丹墀巴仁波切來台傳授「祈願法會」及廣大供養之教授。
  民國初年法尊法師、能海法師皆曾迎請甘丹墀巴仁波切到漢地,然因緣不具未果。今天仁波切親臨教導,其中意義非比尋常。師父在法會結束時開示,舉辦祈願法會,除了傳承儀軌外,建立教法之根本重在持戒,僧俗二眾應持戒、護戒做得好,這件事本身就是莊嚴師父並立下宏願:「這是對世尊、大師、法王,乃至於對護法的承諾,盡未來際都要全力以赴」,為此次祈願法會後,安立了一個最正確具體的下手處。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談業果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苦諦所攝,所以是業感得的,但是生病吃藥會好起來..
買菜若無特別想法,就跟業無關,但與人殺價爭吵就造業因,買到不好的菜是感業果,這就有關於業。
是因果不一定是業因果,比方加汽油車可以開動,是因果關係,但不是業因果,而車子及汽油都是我們的業所感得的。
夏天裡的一陣涼風,也是跟業有關..
发表于 2011-2-18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2-18 01:37 发表
買菜若無特別想法,就跟業無關,


內心已經生起要去買菜的想法,所以腳才會移動去買菜....
跟吃飯、喝水一樣,沒有特別的想法,是無記業。
飯前供養,把無記業轉成善業,是另一回事,但是不代表沒供養該行為就與業無關。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提醒,買菜也有善惡皆非的無記業,的確是也業,但與先前的業無關(新造的),業的意思是思已心所..
業的微細觀察,法王有很獨到的見解,可以參考法王的開示或論著.

[ 本帖最后由 如道 于 2011-2-18 12:32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2-18 10:58 发表
感謝提醒,買菜也有善惡皆非的無記業,的確是也業,但與先前的業無關(新造的),業的意思是思已心所..


第二、彼集業之理分二:一、正明所集之業,二、如何集業之理。初中分二:一、思業,二、思已業。今初
  如《集論》云:「云何為思?謂令心造作意業,於善、不善及無記中,役策心為業。」謂令自相應心,於境轉動之心所意業。
  第二者,謂彼思發起身語之業。《俱舍論》云:「業謂思彼起,思即是意業,彼起身語業。」於身語業分為二種:有表、無表。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許為與身語表俱轉之思,故二種業俱說為思。


沒有"思已心所",只有"思心所"。
若我問:買菜是不相應行法,"心所"是心法,為什麼買菜是思已業?(請解釋一下思已業。)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2-18 13: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已心所",是由藏文翻譯來的..就是業是一種心所,是一種思維..跟"思心所"..思是心所(非心王),是有差別的..
其實你補充的資料已經很詳細,策發買菜由心而來,是為思業..謂令自相應心,於境轉動之心所意業。
由此發起身口是為思已業..謂彼思發起身語之業。

業的觀察可以分兩方面:一由空性入,一由緣起入。
空性是互相觀待而有的意思,不互相觀待乃實質有,這種並不存在,所以我們面對境界,是一種有為法,當境界來時,是與我有關的,會讓我痛苦或快樂,境界本身非實質存在,或偶然發生的,需觀待因緣而有,觀待我先前的業而有,所以才會讓我痛苦或快樂,當空性的了解越深,對於業感果的道理也越深,因為廣論裡..如有一類,說於空性,已獲決定,然於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謂即見為緣起之義,是於業果發生定解為助伴故..但這樣是否就能遍知業果,那也不一定,羅漢雖證空性,微細的業果仍無法通達..
業感果的原理知道後,若不透過聖言量來了解佈施得財富等業果,業是如何別別感果?也無法說真正了解業果,面對境界仍會迷失造業,若常常依聖言量來推比觀察,這就是由緣起入..
前者三大寺很著重,後者常師父有豐富的操作經驗,是學教理的人可以參考之處,業果是一切法門的基礎,有此基礎才能通達其他法類..

[ 本帖最后由 如道 于 2011-2-18 14:30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道 于 2011-2-18 14:16 发表
"思已心所",是由藏文翻譯來的..就是業是一種心所,是一種思維..跟"思心所"..思是心所(非心王),是有差別的..
其實你補充的資料已經很詳細,策發買菜由心而來,是為思業..謂令自相應心,於境轉動之心所意業。
由此發起身口是為思已業..謂彼思發起身語之業


1.我知道法師還有教化其他人的意思。我的部份發言,有的只是法義討論。
2.法王那段開示是很特別的,至少對我而言,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將談論極隱密法等跟修皈依、空性連起來的。一般在上基礎課時,就只有談到三種量....。果然是會的人,"一切聖言現為教授"。
3.許為與身語表俱轉之思,故二種業俱說為思。
--我的理解,對某些部派(或說法來說)身語的動作是業,但是世親菩薩說,是指與身語動作同時的那個思心所("俱轉")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2-18 14:2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份就有點困難了,待我辯經課辯到時再來談這個問題..
发表于 2011-2-1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8# 的帖子

我個人要講一下話,也許表面看過去,我先前的提問,對某些人來說,是在挑戰他的基礎。例如,有人說要先通達業果。那我就問:什麼叫通達?極隱密是凡夫能通達的嗎?然後我說:只學某一章節,絕對學不好那一節,就引了其他人的說法。當然法師也有他的答辯。像這樣的討論的過程,是當然的,總是要有正反二個意見嘛。
至於接受哪一種意見,或是自己聽了之後選擇了什麼動作,那都是自己的決定。

我個人也不能說沒看過日常法師所講的,好歹也翻了幾頁廣論的講稿,聽了南山律什麼的錄音。我不會說日常法師講得不是佛法,因此,我也不能說學習老法師的開示者是外道。但是太過強調某些東西,而失去法的背景時,很多行為會跟外道一樣。在釋量論中有提到(類似),外道有苦行、可能也有灌頂、火供,佛教在外相上,也有這些,但是二者的不同,佛教有無我見在後面。所以,基督教也唱聖歌,佛教徒也可以唱讚頌,二者哪裡會分出界限呢?只有有講到解脫道才有辦法。如果沒有這些,歌頌宗大師跟歌頌上帝就沒有差別。

我可能很誇張的老是舉這個例子。但是我要說的是,一個行為是善,或是惡,那得看動機,這個誰都知道。同樣的,一個行為是否是合乎佛教知見下而有的,重點在內心的知見。當一個主事者,將重心放在那些枝節上,卻忽略了根本知見,根本不講二諦、四諦等解脫之道,只是講當好人之類的話,很難說她無誤地帶領其他人。言盡於此,以後不再討論她的作法了。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2-18 15:34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太长了,容易跟丢,建议法师

您能不能先暂停一下,能不能把您想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主要论点,一一逐条罗列一下?方便大家共同探讨,不至于后来人发生鸡和鸭讲的情况

谢谢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確很長,還要找時間整理一下,下次我會每到一個段落做一個小總結.
发表于 2011-2-1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糾正有人曲解佛法禪宗與儒門心法非究竟之謬誤(1)

我根本一點也不關心福智的問題,因為它大有可能變成第二個羅馬廢墟﹗為了避免他們繼續扭曲佛法存在之真義,我才挺身而出說句公道話。不明理焉修道?他們所犯的是修行禁忌,這將使追隨他們的人無法成功,無法如願,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曲解佛法,錯誤認知,比不學佛法還要危險,結果只會愈說愈糟糕,愈學愈糊塗。所謂誰快誰慢?誰為究竟不究竟?誰在學?誰想要成佛?學﹗學﹗學﹗總是學﹗學得愈多離道愈遠。何以故?總說實相而根本不懂實相之緣故呀﹗若能了知實相者,什么不是圓滿教法呀﹗所謂「密乘修持之即身成佛與顯教修行需經三大阿僧祇刧」的說法,於佛陀所說之本來成佛的角度下,是全無分別的,法師你知否?我真正要表達的是,在這個角度下,密乘修行成就的快,與顯教修行成就的慢,已經再沒有意義了。

說到密乘的精妙,論壇上許多大德都深明其妙,不用我來重覆,但大乘顯教的奧妙,大家卻較少談及,現在倒讓我來談一談,以正視聽。上文第一帖法師說到「漢傳具不共特色,法華開權顯實…華嚴總別考慮圓滿…」,實有抛書包之嫌,其目的看來無非是想暗示一下自己在學密方面有多少斤両,及以他的境界來看顯教中之經典都不外如是,甚至乎或者是覺得顯教經典與密乘論著比較,特別是與菩提道次第廣論比較,都不過是小兒科之修持而矣﹗唉﹗太孤陋寡聞了﹗

於實佛陀當年所說的所有經典中,有哪一部不是開權(閣下知否云何開權?)顯實(閣下知否云何顯實?)的呢?﹗為什么我要這樣說呢?想一想吧﹗其次,閣下為想表達自己想說的圓滿,就順手拿出華嚴經來作比喻,究竟閣下有否真正了解什么是圓滿呢?以華嚴經來比喻圓滿,表面上對華嚴經來說當然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閣下並未全然懂得華嚴之真實義呀﹗所謂華嚴者,乃一切如來光嚴住持佛地之境,是恒河沙數如來互為總持常光互融整徧無遮所成之境,即佛境也。說「華嚴總別考慮圓滿」,是否想表達:圓者空也,滿者真空也,覺也,而圓滿者,即用覺性填滿這個虛空之情境呀?﹗凡此種種,哪裏有得學?請告訴我吧﹗如果滿腦袋都是知見妄念,不解諸法實相,只懂追逐開權之法而且於中打滾,又豈能理解彈指間成佛的上乘心法呢?

上文第一帖提到「常師父遍學大小顯密及各宗派,是中國佛教集大成者」,但令人大感可惜的是,可能他尚未遇到禪宗六祖之心法,或者並未教授其弟子,否則曲解禪宗真義的地方怎會處處可見,實在令人痛心﹗大家可曾了解,大乘頓教之法,可令人成佛於彈指之間,領會當體即空的滋味﹗

世間種種假像,令人以為儒門心法非究竟,令人以為顯密二乘有分别(究竟無分別故)……種種「以為」,都是危險的。這些「以為」,如果放在心中慢慢求證,當然問題不大,而且都是未證果的修行人常常經歷的過程,但如果宣之於口,或者用來教人,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大家不要以為奉行十善就是儒門心法,這只是未經深入學習的說法而矣﹗大家知道「直心」是什么?儒家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有情者,人道也,情未發者,弗人也,弗人者,佛也﹗說到明行足,儒家有云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所謂無過無不及,乃天下間入世之大智慧,就猶如學習佛法的人,也經常提出要把佛法用於生活中才是正確一樣。修習佛法之人,也有借出家來迴避世間煩惱事者,而儒家之成就,正是真正在塵超塵(維摩詰就是其中表表者)的大成就呀﹗另外,聽過「天命之謂性」(生命本有之前的生命,佛陀稱祂為如來),「率性之謂道」(即已進入性覺成性主導之完美運作模式,亦相等於佛法中的如如化),「修道之謂教」(所謂「學問之道,求其放心而矣」,即運用真正的知識來調節心性――存心養性是儒門修持的心法,如是心法與佛法中之明心見性有異曲同功之妙)嗎?輕視儒門心法只能反映其人所知太少﹗太孤陋寡聞了﹗

而宗毅2口出惡言更是要不得,要不得呀﹗你知否儒門心法行者的修行精粹一樣可以超生了死?修行成果的徵結所在,是決定在臨終善逝的一刻,它是一門如是內有乾坤竅妙的學問呀﹗當然,我指的只能在真修實踐的君子身上找到。儒門思想中的孝悌忠信仁義道德之法,只是其枝葉,真正身藏儒門通天達地超生了死之人,只是你還未踫上而矣,不要信口開河犯口業呀﹗說到究竟處,儒門禪宗何有異哉﹗

說到儒門所說「本立而道生」,大家知否盡人道而合天道者,即能成就天下之大本,大本者道體也,而道體者,即宇宙萬物本根之德,與佛所說的如來藏有何分別?﹗所謂天德者,大公無私法法皆是平等之德是也,此是了無虛妄分別的無相真心呀﹗


[ 本帖最后由 chileung 于 2011-2-18 23:56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糾正有人曲解佛法禪宗與儒門心法非究竟之謬誤(2)

法師說到「若是五祖,乾脆每人發一個(衣缽),輕鬆一下」真是令人哀痛萬分﹗這些話如果出自一個普通學佛人之口,尤可諒解,但出自一位「集佛教大成者的修行人之弟子」口中,真叫人滿天星斗﹗說這些輕佻話語時,請問閣下有沒有想過以下問題?

1.        五祖為何只傳法給六祖?(請勿侮辱五祖的智慧﹗)
2.        禪宗這個法的精粹在哪裏?為何這么多密法大修行者對禪宗推崇備至?
3.        神秀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神秀只知道「時時勤拂拭」,學學學,不知道「本來無一物」呀﹗)
4.        怎樣的人才有能力有資格承接禪宗的棒子?
5.        如果五祖選錯了接棒人,受害的人會有多少?事情有多嚴重?誤法的果報有多重?下場有多可怕?
6.        禪宗是傳心不是傳法﹗
7.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的禍害有多嚴重?不解修心又何能如法修行?
8.        禪宗衣缽(即心法)的傳承不是搞傳銷,不可能是是但但求求其其找個肯聽話的人做班長拼命開班提高銷售額和推銷員數目就可以的﹗是無漏福當然愈多愈好,是禍則愈多愈慘烈呀﹗﹗﹗六祖不是關起禪門自己稱王稱帝稱師稱祖,而是親證坐化根瑞的善逝表徵,向世人宣示禪門心法的高超呀,有誰敢說這是造假?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大家想想,這么多年來,歷經戰亂、政權交替,六祖還是屹立不倒,為什么?就是要以這種示現方式向世人證明禪門心法之高超﹗禪宗正是直指每一個眾生本來就是佛的法門。所以說有眾生,是因為他們天天不斷做很多事情出來障礙自己,令自己覺得自己不是佛而矣。
9.        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只限穿起法衣的人嗎?(大家忘記了佛陀說在家人維摩詰已證佛果嗎?)六祖真的沒有將禪門心法傳下去嗎?還是傳了你也不知道呢?還是沒有傳給穿起法衣的人呢?真正的情況是怎樣的?不知道也不可以胡言亂語啊﹗難道達摩東來,是想來中國吃齋?什么叫「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傳至五祖後有什么結果呢?禪宗是一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各位學佛的大德們,佛陀有說佛再來這個世間時,一定要穿着法衣嗎?六祖當年只是一個懂得做粗活大字不識的人呀,他的成就代表什么?成佛不一定和讀書識字有關呀﹗

宗毅2呀,雖然你對儒門不了解,但你說到衣缽與修行無直接關係,確是事實。同時,講個秘密你知,禪宗衣缽的傳遞,就是交接成佛心印的印心法,正如當年釋迦佛拈花而迦葉尊者微笑一樣。這個心印是人人皆有,有而不知,全面公開,不作顯示的本來成佛心法,而且是一個與修行全無關係的心法。所以說廣傳禪門衣缽,好讓人人如法修行,真是一個荒唐的笑話而矣。

視師如佛是在修位的一個法,可讓行者避免生起觀師過的妄心,即使師有過,自己亦可避免因此生起任何成見,這是純綷利於徒方的法門。有關上師相應法和依止上師的正確方法,大家在論壇上多有論述,較近期頂果欽哲仁波切的開示(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 ... &extra=page%3D4)就說得很清楚,請不要以為把上師當偶像來崇拜就是正確的呀﹗

有關金洲大師與阿底峽尊者之間的故事,阿底峽尊者架空了金洲大師對他作出的指導,是他自視為佛作出的判斷,這是不依師佛而依自佛,只有佛才有能力在不依師的情況下不生過,此事表面看來是不依師所作指示的做法,但實則是不行師教而成師所願的成就。其實,在師與徒皆為佛時,這個依師法已不成立,就猶如渡江以後舟可棄之的道理一樣。

老師作出指示,是希望弟子依他的教法去做,達到他期望做到的效果。就阿底峽尊者的事例來說,金洲大師的要求沒錯,阿底峽尊者若依師所教,當然一樣可以成就,但不依師所教,成就證明更是再上一層樓,結果是青出於藍,大放異彩。福智能否有此表現,大家心中有數﹗

最後要提醒大家,不要看輕末法年代正法難行會帶來的負面因素所構成的禍害。在這個年代,已不是自己做好本份就可以那么簡單,末法年代其中一種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正是邪見太多,太多人依附假像取著表現與行作,而最可悲的是,很多自以為學佛的人不單誤解佛法,而且更自以為可以代表佛法而妄說佛法,結果自己變成誹謗佛法的一份子而不自知﹗這種可憐人把宣揚正法與誹謗佛法兩件事情都顛倒了而不自覺,對佛法只會造成破壞,甚至是不可彌補的損害。

有人說福智如今更勝從前,人數更多,團體更興旺,但團體變得愈來愈大,只可代表共業緣起之盛衰而已。昔日強大的羅馬帝國,如今安在?如果這個團體在弘揚正法上沒有真正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最後只不過會變成第二個羅馬廢墟而已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3:42 , Processed in 0.03648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