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5-2-17 21:26 编辑
只要很會演之福智金存在 就會突顯常師父是很私心的要抱住福智
2015.2.17
摘自福智之聲219期 [2015年1月出刊]
慈悲法筵 上師曉喻真理義 -──2014心靈提升營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又見上師容顏、恭聆上師法音,寒風凜凜的十二月天,成了聖潔的冬天、燦爛的季節。沐浴在上師萬頃悲泉中,乾枯心靈深獲滋潤的弟子們都熱切渴盼能速親見上師,實現心中的夢!
「祈求上師來台順緣具足共業計畫」第三波結束之際,團體再度舉辦超大型心靈提升營。
一如二◯一四年七月份模式,總共有三梯次,每梯次為期兩天,分別於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一日在高雄漢神巨蛋,十二月五日至八日在林口體育館登場,總計逾三萬三千位學員齊聚大課堂學習。
聽話 做好聽聞前行
距離第一次心靈提升營,匆匆過了五個月,許多弟子在聽聞上師教言後,非常努力依教奉行,以此做為再度聞法的供養。
….想到當年上師為了見師父,千里迢迢、克服萬難……
台北到高雄豈能相比?我決心對治自己的怯懦習性,勇敢來到高雄聽聞上師教授!」
聞法前行
師父盛讚:唯上師深知法的價值
師父曾經說過,弟子相與聽聞軌理做到了,佛道成就百分百。
C 若常師父說過這話,其前題應該也是要架構在這個弟子,已經依止在一個具量的善知識,且自己有依教奉行,成就佛道才可能百分百吧!
以若不這樣加註, 那一位依學邪師的具相,且聽聞規裡也做到的弟子,也會成就佛道了?
D 所以現在應該觀察福智金是不是真正的具量的善知識,對吧!
C 沒錯,如下就是想慢慢地觀察.
[原文]
---這次心靈提升營選播的上師開示內容,正是成就佛道的大根大本:依師勝利與聞法勝利。
第一場「依止法學習」,上師細說了八則依師勝利的內涵,並以自他因為信受師言而改變生命的故事為喻,讓弟子感受到依師勝利是這麼切身的結合生活與生命。….
終不違越菩薩所行,意謂菩提心不為四黑法所染著,且能養成等流,生生世世現行。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例如很多班長、全職投入法人事業,此乃無上菩提資糧。
C 為何投入福智法人事業,就是無上菩提的資糧
D 那是福智金要對投入者的一番鼓勵的話吧!
C所以班長或全職投入的,若對菩提心或空正見,都還搞不清,就一頭栽入法人事業, 不見得是無上菩提的資糧, 對吧!
D 沒錯!
C 如是福智金不是不懂道次第,就是太會甜言蜜語了,
[原文]
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上師以自己跟隨師父學習的點點滴滴,證成「作自他利資糧圓滿」。
例如創作讚頌,自謙是作曲盲的上師,因為師父勸說就勉力而寫,如今已創作數百首,並饒益無量有情眾生。
C 創出數百首, 這不就是說, 福智基本上已經可以稱為”讚頌宗”了
D 福智金不好意思這樣蠻幹吧!
C 難說呀!
[原文]
上師說,善知識指導你的時候,你會超越自我,有一天你會認識自己不認識的自己,那是被善知識塑造的自我。
因為善知識有穿越時空的目光,看到你的潛力,只要聽他的話,朝著他說的話前進,就會和新的自我相遇。
上師說想改變自我,就親近善知識吧,而這源於對善知識的信心。
C 若真是這樣,為何常師父在世的後3年, 福智讚頌,沒有被積極地推展呢? 以福智讚頌是常師父圓寂後,才被福智金與擁金的法師,大力推展成福智第四大事業, 對此(在2002-2004年10月,沒有推展),為何都不作解釋呢?
[原文]
不可思議的依止過程
亟思出家的上師,卻遭師父拒絕,師父一句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做何等事,皆須對教法、眾生有利。」
上師就對朝思暮想的願望輕輕pass了。
C 福智金大概是鬆了一口氣吧! 以自己的演戲,若變成假戲真作(即被允許出家),那福智金不就又要演一幕 “自己還不行”的戲.
D 你為何會想到是福智金是在演戲呢?
C 以福智金自己不小心說了真相(見下文)
[原文]
上師對到師父「示現」乍似不合理的境遇,一心只在意師父不要不高興,且到最後證實,師父看的是對的。
C 這就是說常師父以前要她不出家,而福智金現在說 “常師父說的很對”這不就可以推知, 當時想出家的她,實際上不是這樣想出家的.
[原文]
簡而言之,上師依止法的過程,就是上師要做什麼,師父不讓他做,但上師不想做的,師父偏讓他做。但是上師說不知道為什麼,他特別開心,師父也很開心,且自己不會有被「擰」的感覺。上師認定師父是聖者,他是跟著學的,自己肯定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師父了解,所以不必爭,一開始就聽話最划算。
C 福智金眼中的聖者,會是甚麼內容呢?
D學過現觀或地道, 大概也會稍微知道福智所說的聖者,跟經論所述,相符否? 然,在福智,沒有人敢請福智金說看看,所以到現在大家都沒有辦法知道福智金說的聖者,是指何內涵的聖者?
C聽說常師父就曾要福智金去見法王(被檢驗吧),但福智金很精,根本就不去被檢驗!
[原文]
上師提到與師父的互動中,僅兩次師父示現有點不高興的樣子。一次是談到傾心想辦孤兒院,被師父反對,
一次因傳話問題導致與師父會面遲到。
面對師父的示現,上師會盡心讓師父開心,直到師父的眼睛裡一點不高興都沒有了。
上師勸誡弟子,若讓自己的上師不高興時,不可把上師擱在一邊,就自己跑去拜懺。
上師談到與師父相處的過程,每一個小小的動作,都透析出上師對師父的修信念恩。
例如:散步時,師父提醒上師別觸摸疑似有毒的美麗花兒,上師感受師父非常容易相處、取悅,不會記仇,心胸開闊而深邃。弟子一點善行,就高興得不得了,把什麼都忘了。一旦合到師父心靈的頻率,陪伴在他心靈的旁邊,會有一種自己也很自在的感覺。
C 以前聽過,福智金在常師父面前,確實表現的很沒有野心的狀況-即她完全是迎合常師父的頻率的討常師父歡心.
D 常師父會被這麼一個小妮子矇嗎?
C 論語不是有說 “君子欺之以方”- 故常師父被矇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吧!
D 你敢這樣說,不怕被貼上”汙衊常師父”嗎?
C 若我這樣說,算是汙衊常師父, 那就先請孔子不要這樣說吧!
[原文]
一次走在路上,看見迎面而來穿著極度暴露的女子,師父眼中瞬間溢滿大悲的淚水:「哎呀,哎呀,哎呀,暇滿人身啊!就這麼糟蹋了!」望著流出淚滴的師父,上師內心非常震撼──看見的是完全清涼美麗的佛菩薩,展現纖毫不染的大悲心。
參訪寺院,旁人對師父目不暫捨,上師聯想到的,是善財童子看見觀世音菩薩,目不交睫;
世尊成道後重返舍衛城,萬人空巷爭睹容顏。上師讚嘆:這是怎樣的修行──要多少生多少世的修行,才能集聚出如此美妙的威儀、美妙的心續,令有情心生愛樂!
C 若你被一個如福智金這樣敢表達(或演戲)的人,大概也是會被蒙的暈頭轉向的..
D 說的也是
[原文]
堅持對師父修信念恩
講完「親近勝利」後,上師開示「不依過患」,並複習「三特法」。在「不依過患」部分,上師再再強調:佛說的惡因感苦果不是恐嚇,不能不引以為戒。勸諫弟子們不要放縱狂心造惡,使生命置於險處;一定要堅持對師父修信念恩──寧向「修信念恩」一步死,不向「觀過」的地方半步生。
法會結束之際,上師策勵弟子再再善閱經教善思擇,希望能在心上有止惡揚善的力量,不要動搖對師父的信心,
尤其師父的對境,絕對是具力業門,果報是芥子與須彌山的關係。
上師亟思怎樣照顧、關心弟子們,就是在善惡上數數宣講,因為修行的關鍵,從調伏三業開始,進止取捨之間警鐘常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千萬不能放逸三門、千萬不能毀謗師長!
C 這就是福智金或福智只學的二個科目 “依師”與”業果”的明證.
D 還有如下一個”聽聞”的科目
C 沒錯! 但後來還是會轉到”依師或業果”的.
[原文]
第二場,思惟聞法勝利
精進聽聞佛法不退
上師策發弟子們:佛道長遠,一定要發一個對「精進聽聞佛法」恆久不退的心──因為廣論還沒證得;很多義理沒有貫通;對境時調伏自己的力量無法相續、正知正念沒了。持續聽聞廣論,有助於對境時提起正知正念,因為「正念由聽聞來,正知由正念來」。對境提起正知正念亦即護戒,這是修行人最根本的問題,然而,遇到強猛境界,正念還是會全軍覆沒,不敵煩惱魔軍,故需大量串習思惟──精進如法的聽聞,就是摧伏煩惱的最勝軍!
上師要弟子們從第一個道次第好好的學個仔細。從最初的道次第,斷除一過、生起一德全賴善知識,這「全賴善知識」感覺上可以,但對境時、被挑戰時,還能生起定解嗎?親近善知識要不變心,此即華嚴九心中的金剛心:「魔羅及惡友不能破離」。所以,彼此承諾了,不要輕易變,要發起這樣的誓願力,不能過兩天就不信了,變成「親睦無常、情面無常」。
上師強調,一旦確定為善知識,絕對不能再觀過;觀過,絕對不成就──這必須透過嚴格的理路,再再的生起定解:思惟「如法親近的勝利」與「不如法親近的過患」,而這兩者的比較就是因果的測量。上師說,依止法上的善與惡,是以「修信念恩」與「不修信念恩」成立的,且二者非此即彼!
每每與弟子見面,上師一定會談依止法軌理,無懼有希求名聞利養的嫌疑
,
C 福智金經常說 “依止法”說到已到被人感到太有希求 “名聞利養”的嫌疑-.對此,福智金在常師父前,一定藏著很好-即沒有被常師父發現吧!
D 若想當常師父的接班人,那是一定要藏好的..
[原文]
上師說,不談會對不起自己的良知,因為他也是他所有上師的弟子,而這是修行人的同一原則,不注意會墮落的。
C 這句話,誰都會這樣說, 但有人還是會 ‘利養,名聞,或權力”都照一把捉.
D 沒錯!聽說福智金在常師父在世時,表現的一點野心也無,但常師父才圓寂,馬上原形畢露的大大要掌權.
[原文]
上師帶著弟子念師父的深恩,指師父在廣論錄音帶中講的全部都是修心扼要,雖然看起來是小事情,但天長地久,法鏡就會向內看──當與人爭端,甚至是別人對不起我時,師父的法語好似六根門頭懸一面明鏡,攬鏡自照,是自心醜陋不自省?或是心生慚愧?或修行德行、善行與日俱增?
上師分享跟隨師父的體會:自己在對治某種習氣時,實際上非常吃力,一旦得到師父一句話,拿這句話對付心中的煩惱時,會非常迅速、非常方便。上師問弟子,經論都有了,為什麼還要善知識帶領修行?因為必須丈量一下,方向有沒有正確?次第有沒有偏差?面對生命重大挑戰,能否護戒、持戒皎潔?所以從一開始到成佛,全程不離善知識!
C 福智金因為自己沒有真材實學,故開講永遠只能抬出常師父來擋,
D 真是好敢的上師呀!
C 這也不難,即只要這位敢演的上師,所面對的是一群已經被訓練成”特溫順”的弟子時,大概都可勝任上師的角色.以這群溫順的弟子,太容易騙與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