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如道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小釵 于 2011-2-15 15:23 发表
福智團體的確有依僧--依僧人所說而認上師(自己可以不用觀察,因為她是常師父選擇的接班人,問題是:她是學習指導方向的顧問,常師父可沒說要認她為上師吧,這點鳳山寺的上座法師們不能曲解常師父的意思吧),依僧人所提的 ...


小钗师兄,你这所谓的“依僧人所說而認上師”不是常师父教导的“依僧”意思。依师先从依僧起,日常法师早有过教诫的。看这链接:
http://www.foyuan.net/html/banru ... 09/0927/126541.html

对于依僧来说,有几个要说出来的地方,可能是:
(1)依师要把师长看成佛,或者师长在某种条件下必须是佛,那么就是一种异常严厉的对境,这对弟子的要求很高。而相反,“僧”或者“伴”则并非是如此严厉的对境,可以先用来磨练、调服自己的习气,早日具足堪能依师的弟子德相的;
(2)有时候师长不在身边或者只能高山仰止,那么从身边的僧众或“伴”开始训练相关德相,是很现实的下手处。
(3)师一定是法的来源,但僧则未必是,僧应该是“实践法”的所缘境。所以依僧不等于完全顺从“僧的指示”,比如去接受接班上师。

关于如何依僧,我也不排除有人同你所说想得一样,但我想,所谓依僧的意思,可以继续核实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寶的意思:佛為示道大師,法為道諦滅諦,僧為聖僧,凡夫僧團亦為隨順此意..正歸依是為法寶..還是信與智的內涵..

[ 本帖最后由 如道 于 2011-2-15 17:49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gg 于 2011-2-15 17:06 发表
小钗师兄,你这所谓的“依僧人所說而認上師”不是常师父教导的“依僧”意思。依师先从依僧起,日常法师早有过教诫的。看这链接:
http://www.foyuan.net/html/banruo/qitalei/weifenlei/2009/0927/126541.html
...

以上是山寨版.
註 : 隨意修改師長的開示,不是很好.
請用正版:

依師應從依僧起——「上師薈供」的意義
        日常法師1998年2月22日開示於鳳山寺
http://bbs.gelupa.org/viewthread.php?tid=10321&extra=page%3D1&page=34  #507~#509
(珍藏版,這篇的部份重要內容在福智的刊物是看不到的喲!)
比較一下山寨版的內容到底少了什麼? :o :o :o

[ 本帖最后由 福智學員 于 2011-2-15 18:07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和 合 義
http://www.duobaosi.com/cn/bencandy.php?fid=21&aid=114&page=1
此文為近代高僧能海法師于1936年在中國佛教會的演講,由侍者明心師記錄成稿,曾刊載於《四川佛教月刊》第11期,論述六和合的意義、內容極其重要,極為精闢中肯,對於當前加強僧團自身建設,仍具有指導意義。
发表于 2011-2-1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bigg師兄
依僧的主要內涵在於法的依止,法是需要思維觀察後再去實踐,若以三寶而言,僧功德在於法的聞思修,方夠成稱為寶的資格,現今團體情況不提也吧,畢竟您我兩岸隔閡,差距很大,台灣情況為有身歷其中者,方知滋味,謝謝您的點醒:)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主題
1951年考入國立成功大學,1958年畢業,原打算出國留學,因故蹉跎未果。他生具善根,十二、三歲之時,有感於人世無常,時有出家之 想。五十年前後,因緣逐漸成熟,首先在南投縣水裡鄉蓮因寺,皈依於懺雲法師,依法師修習佛學,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台灣國立大學不容易考,所以俱足異熟功德..族姓圓滿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其異熟因緣..謂摧伏慢心,於尊長等,勤禮拜等,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常師父讀的科系是建築系,我們面對的一切事情都離不開業果,包含科系在內,有人會說,是依成積來分發學校的,話雖如此,但業果絕非偶然,學建築的人有考慮架構,總別次第,思慮長遠,謀而後動的特性,與常師父的等流一致,所以還是造作與領受的作用,若時常以業相來分析事情,角度會不同..
童齡時期就有無常想,大多數的人此時只顧著玩,有很大的差別,表示修行的等流強,走增上生道會非常穩健,不為環境影響,我們則會被環境影響,所以要選擇學佛的環境,並創造學佛的環境..
发表于 2011-2-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人能在常師父讀成大時就分析出這些,應該就更棒!
請問常師父讀的是建築系還是土木工程系呢? :$

[ 本帖最后由 櫻櫻美代子 于 2011-2-15 22: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土木工程系,就是有關於建築方面..
補充先前的資料
日常老法師生於民國18年的上海崇明島,由於是家中第一個男孩,從小就受到父母親毫無保留的關愛和用心的教育。老法師的父親是一位推崇科學的五四新青年,但中年時期因病在家休養,遂對老法師展開一對一、全神貫注的教育,兩人每天都起得很早,背四書五經和佛經,學習灑掃應對。13歲那一年,父親對他說了一席話:「兒子,如果你想做世間第一等人,就要出家去當和尚。」這樣的引導,對他的未來有了絕大的影響。母親給予他的,則是全心全意溫暖的關愛,這樣的慈愛,不僅讓老法師無比的感念,對其日後修行、利生的事業有絕端的幫助,也發願要盡己所能的,去報答一切眾生對自己的恩情。
老法師生長的崇明島天寬地闊,地平如掌,沒有任何的污染。更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非常淳厚和善,沒有遮罩和藩籬,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心胸自然寬闊。由於這樣的生長背景,老法師對儒家、孝悌、簡樸生活等等傳統文化的價值有很深的體會,也發願要在這個時代裡,讓這些價值重新被認識、闡揚。他說:「整部【論語】都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這些道理都是從『學』開始,然後推己及人,而且盡可能從小在家庭開始。」「人類要怎麼往好的方面發展呢?就是跟聖賢學。什麼時候開始學呢?從小時候在父母的身邊就要學。我們要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就必須瞭解父母全心全意關懷我們的心。」為了從根本改善這個日漸下滑的社會,老法師所帶領的基金會,每年都舉辦學員近千人的「教師成長營」、「校長成長營」和「大專成長營」。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在營隊中重新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無數青年學子,也在營隊中重新體會如何對他人付出關懷、感恩與愛。
18歲那年,老法師隨三叔來到台灣,不料接著發生國共內戰,老法師便從此留在台灣。數年後,老法師考上台南工學院(國立成功大學前身)土木系。當年,他和班上同學組了一個叫「多邊形」(Polygon)的社團,社團成員不但會唸書,也很會玩,而且玩的都是益智的活動。當年的社團同學,有許多現今社會上很有成就的人物,如前教育部長吳京先生,前清大校長劉炯朗先生等等。老法師學的是土木,又因為嚮往留學生活,對英文也下過許多功夫,這些學習看似與學佛無關,沒想到,日後都轉成了老法師學習佛法的助緣。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仔細研究一下,常師父所領受的,與造作的(事業),是互相呼應的,業果真實不虛...
发表于 2011-2-16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有必然的關連性,但佛教徒應該是要承許業果真實不虛. :$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對照方式比較清礎
因為我曾經受過常師父的照顧,感受比較深..
領受:從小就受到父母親毫無保留的關愛和用心的教育。
造作:在鳳山寺所有的法師及沙彌都有被關愛的感覺,弟子碰到瓶頸時,該給甚麼法?如何提升?甚至安頓俗家父母,很有耐心地等待弟子成長及適時關心,從來不提經營寺院的辛苦,僧眾安心辦道,重視德育,辦教師營,影響廣大的學子及社會風氣。
領受:父親對老法師展開一對一、全神貫注的教育,兩人每天都起得很早,背四書五經和佛經,學習灑掃應對。
造作:鳳山寺大大小小都是這樣做,要早晚課,法師們曾背誦過四書,小沙彌要背的更多,法師們甚麼工作都要會做,小沙彌跟學,做事利落,大人都比不上..
領受:父親對他說,如果你想做世間第一等人,就要出家去當和尚。
造作:幾乎每天開示都會提,出家的本份,要有崇高的目標,比方淨智營的宗旨理念課程..
領受:母親給予他的,則是全心全意溫暖的關愛
造作:常師父對弟子的照顧非常細心,每次營隊要前行好幾次,有次營隊,居士要另外住新宿舍,法師自認已打點好,常師父問:實際去睡過嗎?法師說沒有,常師父則說:沒有怎會清礎?諸如此類,我們看不到的小地方,無數青年學子,也在營隊中重新體會如何對他人付出關懷、感恩與愛。
領受:老法師生長的崇明島天寬地闊,地平如掌,沒有任何的污染。更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非常淳厚和善,沒有遮罩和藩籬。
造作:推展有機農法,沙彌都有自己的農地,回歸自然,彼此自愛自重,懂得體諒他人..
業相分析每年淨智營都有,要經常練習,一下子體會有困難,先從自己分析..
发表于 2011-2-16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分析一下自己….
  領受 : 常師父在圓根燈會中,一對多地公開對我們宣布交棒給如證法師.
  造作 : 我也在格魯修學社區和其他地方, 一對多地公開聲明常師父在圓根燈會中交棒給如證法師.
但是我發現有些人是….
  領受 : 常師父在圓根燈會中,一對多地公開宣布交棒給如證法師.
  造作 : 一對多地公開聲明常師父在十年前就幫大家找好了接班上師
為甚麼他們的領受跟造作不同呢? :$
发表于 2011-2-1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2# 的帖子

法師,藉事來討論,沒有貶低日常法師的意思。

下方是大德的開示,請問:您現在的推理動作,跟下方紅字有無衝突?

了解現前分是靠現量,就是直接去了解的這種現量來了解的。細微隱蔽分是靠比量,應用推理的方式去了解的。那極細微隱蔽分,就是非常非常細微的業果,為什麼造這個業,會感得這種果,佛在本生故事裡面也有說到,在其他經典裡面有說到,這是很細微的因果,這是沒有辦法用理由去推理。我們可以用理由去推理,果必須由因而生,因也絕對會感果,如果沒有受到其他外緣的阻礙和障礙下,因具有生果的能力,這是可以用理由去推理的。可是很細微的因果,什麼樣的因會感得什麼樣的果,這種非常細部的解說,這個唯有透過相信。可是這種的相信,不是說因為佛說而相信,沒有那麼簡單而已,還有很多的條件,所以我們一般說叫由三淨相而來相信。那三淨相呢?不被現量所違害,不被比量所違害,以及講述者前後說辭沒有矛盾,而且不欺誑,具有這些種種的道理,我們來相信,佛所說的這種細微業果的內涵。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2-16 11:26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4# 的帖子

項莊舞劍,討論上面的問題後,
如果您回答沒有相違。那我接下來就會問:若某人說「xxx前世是AAA」、「xxx生生世世都是比丘」等,跟上面紅字有無相違。

如果第一個問題,回答是無違,第二個問題,回答是有違,那您要解釋一下當中的界線。

如果光是了解一切法有三種情況,要由三種量去成立的道理,再對照某些發言,認為這個發言人的說法不符合法義,那這個發言人的推薦(觀察過接班上師),是不是也沒什麼道理。

本題又事關敏感,您可以選擇不發言。不過您進過辨經場,順便教一下如何看待極隱密事,我想會很好。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1-2-16 11:2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3:12 , Processed in 0.03519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