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释观清

伪经——《优婆塞五戒相经》!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里没人否定优婆塞五戒,只是对这部《优婆塞五戒相经》提出质疑,优婆塞五戒当然是应该学的,但是,应该跟真正的佛经学,这点,是分歧所在。

如果说是净饭王去世后自天下降请教佛陀,这个,经上应该很明确的写出来,否则就是伪经。不然你找任何佛经,凡是已经去世了又从天上下来请佛说法的,无不有明确的说明,何以故?以昭公信!不加说明就拿去世的人来请佛说法,这样的例子,除了这经,大藏里面一个也没有。
发表于 2009-5-1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佛游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卢。与诸大比丘众俱。是时大爱道裘昙弥。行到佛所。稽首作礼迁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乐。欲出家为道。佛言。且止裘昙弥。无乐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当尽寿命清净洁己。究畅梵行静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无邪念欲。心与空寂为娱乐。时大爱道。即复求哀言。如是行者为可不乎。愿佛见过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不肯听之。便复前作礼绕佛而去。去后未久。佛与诸大比丘俱。从释氏精卢行入迦维罗卫。时大爱道。闻佛从诸弟子来入国中。心大欢喜。即行到佛所。叉手前稽首。礼佛足下却坐。须臾起长跪叉手。前复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使得无上正真之道。我以居家有信有乐。晓知无常。如是乐欲出家为道。佛言。止止裘昙弥。无乐以母人入我法律服我法衣者。当尽寿命清净洁己。究畅梵行静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无邪念欲。心与空寂为娱乐。时大爱道。即复求哀言。如是行者为可不乎。愿佛见过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复不肯听之。前后作礼绕佛而去。自感愁毒悔过悲哀。泪出不能自止。自念。作女人情态罪患乃当如是。即便作大愿。愿一切诸菩萨及人非人。莫复更此女人想态也。今要当求佛。尽形寿终不懈倦。佛时与大比丘留止是国。避雨三月补纳成衣已著衣持钵出国而去。大爱道即与诸老母等。俱行追佛。佛转到那和县顿止河上。大爱道便前稽首作礼迁住。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愿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乐。晓知无常。如是乐欲出家为道。佛言。止止裘昙弥。无乐令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
发表于 2009-5-1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尽寿命清净洁己。究畅梵行静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无邪念欲。心与空寂为娱乐。时大爱道。即复求哀言。如是行者为可不乎。愿佛见过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复不肯听之。便复前作礼绕佛而去。退住于外门被弊败之衣。踱跣而立。泪出如雨。面目颜色垢秽流离。衣服污尘身体疲劳。歔欷悲啼不能自胜。自悔恣态恶有八十四。迷乱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谛实如是审。天下男子。无不为女人所惑者。甚难甚难。我今用是态欲故。要当洁己不敢厥废也。唯子当度母耳。终不失子本愿也。贤者阿难。见母大爱道如是不乐。即问言。裘昙弥。何因著弊衣踱跣。面目流离身上蒙尘。疲劳悲涕乃尔耶。大爱道答言。贤者阿难。今我用母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故自悲伤耳。阿难言。止止裘昙弥。且自宽意。莫复悲怀乎。待我今入当向佛说是事。令母得安隐。使母欢喜。大爱道报言。阿难。唯贤者当见过度使得成立。贤者阿难即入。叉手长跪稽首佛足下。三自归命。前白佛言。我从佛闻。母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今大爱道。以至心欲受佛法律。其以居家有信有乐。晓知无常。自审欲态。深知已谛。今欲出家为道。愿佛许之。佛言。止止阿难。无乐使母人入我法律为沙门也。所以者何。必危清高之士故。譬如阿难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者。当知其家欲微矣。为已弱衰。不得大强盛也。今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净梵行不得久住也。复譬如稻田禾稼且熟而有恶露灾气。则令善谷伤败。令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净梵行大道不得久兴盛。何以故。阿难。复譬如好良田持蒺[卄/梨]种散其中。必败良田。今使母人入我法。譬如是。母人入我法律中者。无有成我法时。但猗我法欲坏败清净梵行。使堕欲中立罪之根耳。阿难复言。今大爱道。多有善意于佛。佛初生时乃自育养至于长大。皆从大爱道善乐之德也。佛言阿难。有是。大爱道信多有善意。于我有大恩。我生七日而母亡。大爱道育养我至于长大。今我天上天下最尊。自致作佛。号名如来无上正真觉。亦念多有恩德于我。我念大爱道其恩大重。大爱道。但由是恩故。得来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复疑苦。不复疑习。不复疑尽。不复疑谛。乃成其道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名闻。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杀生。不盗窃于他人。不淫劮于女欲。不妄语证人罪。不饮酒迷乱。如是阿难。正使人终身相给施与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因缘医药。不及此恩德也。亿百千分也。佛告阿难。假使母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逾越。当尽形寿学而持之。自纪信解专心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得入我法律戒中也。何谓为八敬。贤者阿难受佛语已。以熟谛思惟深而且要。便起作礼而出。报大爱道言。裘昙弥。勿可复愁忧也。已得舍家之信。去家就道。亦甚安隐矣。佛说。女人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逾越。但当终身勤意学而行之耳。持意当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尔时阿难。便一一为母说佛教敕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得入佛法律。于是大爱道。闻是语即大欢喜而言。唯诺阿难。听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涂香衣被庄严之事。而人复欲利之。如是宁当益安隐不。对曰无不安隐也。复以好华香珍宝结为步瑶。持与女人。岂不爱乐头首受乎。今佛所教敕八敬法者。我亦观心。愿以头顶受而行之。遂乐所业万不惟恨。自约如是无不悦豫
发表于 2009-5-1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阿难。便一一为母说佛教敕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得入佛法律。于是大爱道。闻是语即大欢喜而言。唯诺阿难。听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涂香衣被庄严之事。而人复欲利之。如是宁当益安隐不。对曰无不安隐也。复以好华香珍宝结为步瑶。持与女人。岂不爱乐头首受乎。今佛所教敕八敬法者。我亦观心。愿以头顶受而行之。遂乐所业万不惟恨。自约如是无不悦豫
     尔时佛便授大爱道十戒为沙弥尼。
发表于 2009-5-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佛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六

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为说妙法。

----------------------------------------------------------------
佛母去世上升忉利天,这是很多经上都记载的事实,经文上写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有。
这经上写的: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这可不是天上,按照您逻辑,佛既然上天为佛母说法,为何不能上天为佛父说法呢?岂非佛心不平等?而且这经毫无佛父下凡的只言片语。
发表于 2009-5-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奇怪.大爱道比丘尼经前头并没有明显宣说是净饭王入灭前或灭后
发表于 2009-5-14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段

《大爱道比丘尼经》出于大正藏律部二四册(第九四五页中--九五九页上)、译者失传,北凉时录。这是一部叙述比丘尼祖师大爱道出家因缘的经典。它记载道:释尊成道后十四年,归返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城(kapilavtthu)教化族人。佛的姨母大爱道因听闻如来正法,遂决心出家。她三次向佛陀请求出家修道,均被佛陀拒绝了。这时,佛陀带众比丘弟子出发游行,离开了迦毗罗卫城。但是,大爱道出家的心念坚定,并未因佛陀的离城游行而断绝,“大爱道即与诸老母等,俱行追佛。”至舍卫城,诸女衣服污浊,满脸尘垢,身体疲惫不堪,悲啼于祗洹精舍门外。阿难尊者见诸女身心憔悴悲伤之极,心起同情,以报答佛母深恩和女众出家终能证得四果为由,再三向佛陀恳请。终于,佛陀以女众出家必遵守八敬法为条件,允许女性出家。于是,大爱道成为千古第一比丘尼,比丘尼僧团从此诞生。
  为了使女性在修道上取得成就,针对女性眷属爱重、心胸狭隘及其生理特征,佛陀制定了一系列的戒律。戒律包括:从女性进入僧团出家必遵守八敬法,到“沙弥尼”的十戒和女性正式的出家身份--“比丘尼”的受具资格,乃至女众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行、住、坐、卧的威仪细则,佛陀全部作了明文规定。同时,佛陀还指出:只要女众发菩提心,通过学习戒律,如法行持,克服女人八十四态,最后亦能证果乃至成佛,这是佛陀对女性修道者道果的肯定。
  关于大爱道比丘尼出家因缘的记载,除了《大爱道比丘尼经》外,还有如下经典:
  (一)《毗尼母经》卷第一(大正藏二四·八零三)。
  (二)《四分律》卷第四十八(大正二二·九二二下一一九二三)。
  (三)《中本起经》卷下(大正藏四·一五八)。
  (四)《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瞿昙弥经(大正藏一·六零五)。
发表于 2009-5-1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过两大车轨的教授再加上自己的“理智”就可以判别抉择法门与佛经的真伪?这种说法有个要点,归根到底还是依止自己的解释抉择嘛。

那善知识的教授教诫、指授要道、传承的教授教诫安立在尊者内心的哪个位置啊?

没有见道就要去挑战见道以上的祖师大德的解释抉择、挑战楞严独步、律法泰斗,收获的除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教训,还能有什么呢?

清净的传承就会起保证的作用,没有善知识与传承的摄护,自己的见解与理智就没有可靠的保证。
发表于 2009-5-14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引的那段《大爱道比丘尼经》那里有写:释尊成道后十四年?
发表于 2009-5-1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01:38 , Processed in 0.03273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