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武林的师徒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查询的资料:陈华顺

陈华顺(1849年-1913年),享寿64岁。顺德杏坛东马宁人,顺德出生,后居佛山,以找钱为业,绰号找钱华。身材高大,臂力惊人。他知道佛山赞的比武事迹,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39岁时追随已经62岁梁赞学习咏春拳。赞去世,陈华顺(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

陈华顺于1901至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16人。大师兄吴小鲁、二师兄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陈汝锦和封门弟子叶问等。

------网络记载陈已于1913年去世,上善老大的父亲是不是和这位陈华顺学习武术的?那如果是的话,上善的父亲岁数也很大了啊
发表于 2013-1-2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春拳宗师梁碧,生卒年不祥,佛山梁赞之子,赞乃佛山咏春宗师,而且医术精湛,在佛山负盛名,世称‘佛山赞先生’,如此富庶之家成长的梁碧,俨然就是一个富家公子的样子,平日我行我素,但却有一颗侠义之心。赞深知碧骨架良奇,乃练武上品,但由于平时赞的光芒之下,却练就了一颗不服输的性格,始终不肯拜赞为师,终离家出走,途遇黄华宝,得其咏春真髓,因黄华宝乃是自己父亲的师傅,未行拜师礼。归家后拜父为师,勤习咏春,而后,与师兄陈华顺合收一徒,这就是以后咏春的又一宗师,叶问。
发表于 2013-1-29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把武术多功能化.所谓以武入道.修养之类...中国的传统其实是很鄙视将武术视为纯打斗的东西.所以.总要引入文化.甚至宗教.提升内涵.而不是沦为一介武夫之鄙号

可是.最精明的日本人也被传染.你看下关于极真的介绍.就算介绍是中国人写的.但我不认为日本人不会这么想

空手道起源于东方的古武术,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格斗技。“空手道”一词源自日语,意思是“赤手空拳”暗含“驱除一切邪念”之意。


空手道是徒手运用拳脚、胜负的原理,进而达到超越胜败的境地,是磨练精神、体魄、技术、探究真善美的禅道。
发表于 2013-1-2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嶺南獦獠 于 2013-1-29 12:13 编辑
闲云~ 发表于 2013-1-29 11:17
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把武术多功能化.所谓以武入道.修养之类...中国的传统其实是很鄙视将武术视为纯打斗的东 ...

日本人愛以武入禪, 所以口號和某些國術差不多, 但訓練內容分別很大, 極真空手道非常注重體能和搏擊訓練, 不談玄幻的東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ckm0012001 发表于 2013-1-29 11:07
网络记载陈已于1913年去世,上善老大的父亲是不是和这位陈华顺学习武术的?那如果是的话,上善的父亲岁数也很大了啊...


父亲?什么父亲?我父亲海南人,住马来西亚,和佛山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学过拳。
如果是指师父,那么,也不是。我师公才是跟陈华顺学的(实际上大概没学到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 发表于 2013-1-29 11:17
最精明的日本人也被传染.你看下关于极真的介绍.就算介绍是中国人写的.但我不认为日本人不会这么想...空手道是徒手运用拳脚、胜负的原理,进而达到超越胜败的境地,是磨练精神、体魄、技术、探究真善美的禅道。

只要接触过空手道就知道,您说的这些,在某些派别里,顶多也只是有那么一说,另外一些里,根本不说。而在实在上,他们根本没有这一套。打架就是打架,很科学,很物质,就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外家搏擊。

如果说以X入道、X禅一味,日本人不只是被中国传染,实际上大概比中国更严重,什么都是“道”,插盘花也是“花道”。可是,有个关键性分别。日本茶道确实能做茶,花道确实插花,空手道就是打架。虽然有一个更高的期望,实际上没有什么太虚幻的东西。甚至,最好笑的是,外国人(含中国)都爱一厢情愿认为日本X道是怎样的,都爱以为他们很“禅”还有很多概念,实际情况往往根本不是那样。举几个例子:

1,剑道
中国内地教授剑道,都有很多传说,譬如对自己的头巾很重视,认为日本就是这样云云。所以,头巾都是很严肃的“杀人剑活人剑”、“战魂”、“剑人不二”一类的形而上内容。可是,真正日本剑道,根本没有这些讲究,他们用的是机器猫、阿童木头巾。

2,空手道
西方世界,都自己发明很多“日本规矩”,譬如道袍不能洗等等。一个白人,最后去了日本还是韩国祖庭学,存在很多幻想。第一节课,日本太师公就对他说,您的衣服得洗一下吧?

3,弓道
《射艺中的禅》外文书疯魔西方,后来翻译为日文,被日本人笑半死。那个作者,其实根本不懂日语,无法和师父沟通,大部分他认为的玄妙元素,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ckm0012001 发表于 2013-1-29 11:09
赞深知碧骨架良奇,乃练武上品,但由于平时赞的光芒之下,却练就了一颗不服输的性格,始终不肯拜赞为师,终离家出走,途遇黄华宝,得其咏春真髓,因黄华宝乃是自己父亲的师傅,未行拜师礼。归家后拜父为师,勤习咏春,而后,与师兄陈华顺合收一徒,这就是以后咏春的又一宗师,叶问。


这是骗人的内容啦。


  • 他离乡,是在父亲死后。
  • 他没有和陈华顺合收一徒。实际上,陈华顺声称梁碧根本没学过咏春而自己就是唯一传人。
  • 梁碧没有收过叶问为徒。
  • 两人就是因为不咬弦所以梁碧才离开佛山、所以才教叶问的嘛。

以前的人尊敬师父,所以,描述的时候很含蓄。但哪怕从含蓄表达里,也不难知道,当年陈华顺大概到处宣称自己是唯一传人,也声称梁碧兄弟根本不懂咏春(不是不行,是“不懂...从来没学过”的意思),梁碧虽然不和他争,但心里是不爽的。


给您看看真实的历史:

佛山和北京、蘇州、漢口並稱為中國商業最繁榮的“四大聚”,亦與河南朱仙、江西景德、湖北漢口並列爲“四大名鎮”。當時在佛山市,有一條桑園大街(即現在的蓮花廣場),葉家的大宅、莊園就在這條街上。在莊園入口處的碑文寫着“南陽寄蘆”,以紀念葉氏宗族本來自廣東南陽而只是寄居佛山。這是葉問和其子葉准、葉正童年生活居所。在同一條街上,與葉氏莊園入口隔幾棟建築物的距離外,是供奉歷代祖宗牌位的葉氏宗祠。在祠堂範圍内,有很大片的空地。在葉問童年的年代,梁赞的徒弟陳華順租借了這個祠堂教授詠春。葉問在葉氏莊園裏所居住的側樓,不必走出莊園以外的大街,從大廳就可以經小巷直接通往祠堂。由於是“近水樓臺”,稚齡的葉問常常去觀看練拳,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天,他自己向陳華順求學。陳華順半開玩笑地對他說“跟我學武的學費可不低喔!”,葉問回答“我會求媽媽付學費。”翌日,葉問果然拉着母親拜訪陳華順。由於葉問當時體質較弱,葉母考慮到練武可能對健康有利,遂答應讓兒子正式拜師學藝。這時候的葉問大概是七嵗左右,同門學藝的師兄包括雷汝濟、吳仲素、吳小魯、何漢侶等人,葉問是年紀最小的一位。從此時到約十三嵗之間,他隨陳華順學拳。據葉問成年後的回憶,當時的他只是依樣畫葫蘆,師父讓做什麽動作便學着做,難説理解拳理。這也是後來葉問不太鼓勵幼童學習詠春的原因。陳華順活到七十嵗左右。在他身故後,葉問隨同其他師兄一起扶棺,把師父送回順德陳村入土。
在陳華順臨死前,曾特別交代各徒代爲教導小師弟葉問、完成其學藝。當時,在眾門徒中,別的師兄們也都是業餘愛好學拳,並不作爲職業,只有吳仲素正式開館教授,這個責任很自然便落到他的頭上,由他來承擔(實際上,陳華順也曾特別囑咐吳仲素繼續教導葉問)。吳仲素當時在綫香街授拳,葉問在這裡認識了許多新同門,包括阮奇山(其兄阮濟雲曾傳與詠春屬同源異流的永春拳於越南,至今仍盛行於當地)、姚才等。沒多久後,三人成爲聞名佛山的“詠春三雄”。如果按輩分說,以阮奇山、姚才作爲吳仲素的徒弟算,葉問當屬阮、姚二人的師叔輩;但若論年紀卻是葉問最小。
在十七嵗時,葉問得香港的姐夫龐偉庭贊助,入讀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聖士提反書院是歷史悠久的香港著名英文學校,創辦於1903年,現今多座校舍皆被列為歷史建築,學生大多非富則貴,其歷屆畢業生包括港鐵主席錢果豐、富商及慈善家鄧肇堅爵士、國際奧委會委員霍震霆 東方海外有限公司主席董建成DHL國際快運公司主席鍾普洋、麥兜故事作者謝立文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電影大亨鄒文懷、前香港衞生署長李紹鴻等。根據校方紀錄,葉問是在1917年入學的(在1923遷校至現址的紀錄中,仍有葉問名字在冊)。學校裏除了華人外,還有許多外籍同學。一天,葉與同學踢球。球場分兩區域,華籍同學們只在球場一角玩耍,從來不敢使用另一邊。葉問詢問原因,被告知那是印度同學的“地盤”,不好惹。葉問當時在佛山已初具名氣,年少氣盛,故意把球踢往隔壁挑釁。在這場打鬥中,葉問把三個身材遠比他高大的印度同學逐一打倒,在校内贏得不少名聲(在老年對兒子、徒眾復述此事時,葉問特別説明並非同時對戰三人,而是“逐一”對打而得勝。其人一生嚴謹,實事求是,不喜吹噓、誇張,由此可見一班)。
當時,同學裏有一人姓“馮”(註:亦有説姓“黎”),祖籍佛山,乃上環文咸東街南北行某店少東。南北行是香港昔日一種商行。香港開埠後,作為一個轉口港,當時部份中國南部乃至南洋群島貨物會經香港運到北部,反之亦然,從事這種業務的商行便被稱為“南北行”。南北行在解放前一直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當時南北行也兼營貨幣兌換、貨運保險、匯款等業務。於19世紀末期,南北行約有三百多間,由於其皆聚集在上環文咸東街文咸西街,南北行也成為該處的地名。馮同學回家後,隨口說起校内趣事,便提到了葉問打敗印度同學的經過。當年的南北行店鋪,通常都設很多客房,方便招待往來的客戶、友人。那年代不同現在,講究人情味,此類店鋪同時也會接待同鄉住在客房裏,吃飯的時候擺一大桌,主人、賓客、食客就圍坐一起吃飯、談天。梁赞的兒子梁壁,此時正在馮同學父親店中長期作客(亦有說當時梁經營綢緞生意;在電影裏,梁壁是藥材店掌櫃,乃藝術化改編)。梁赞有兩個兒子(亦有說是五個),長子梁春,幼子是梁壁。梁赞把自己精通的兩种技藝各傳了一種給一個兒子,梁春得授醫術,梁壁則得其詠春絕學。不知什麽具體原因,兩兄弟向來不太和睦(葉準老師傅在幼年曾經去過梁宅。据老人家描述,一進門,大屋中間有一面牆,把房子一分爲二,兄弟各佔一邊)。在梁赞死後,哥哥繼承了醫舘(後轉讓);當時鄉親們都知道陳華順教授詠春,都認爲他是梁赞武藝的唯一傳人(這有可能出於陳華順之説法),梁壁也不與之爭名,便遠走香港,投靠在南北行的同鄉友人店裏,一住就住了好幾年。如果按武林的輩分說,梁壁是葉問的師公之子,即葉的師叔伯輩。梁壁聼店鋪少東的描述,便產生了好奇心,問及這同學的宗派,並讓他帶同學來見面。馮同學把葉問帶來後,梁壁對他問了一系列的内行問題“你是陳華順徒弟吧?”、“學到哪裏了?”、“尋橋學過沒?”、“標指學到了嗎?”然後邀請少年葉問試手。兩人一搭上手,葉問就知道遇到了高手。在學藝時,師父就告訴過葉問,如果遇到手上有一股力在相抵的對手不必怕,但如果碰到有力和無力之間的,就必須萬萬小心。葉問和梁壁搭上手後,馬上就知道這是他沒碰過的那種傳説中的境界,只能小心翼翼應付。梁壁的力度似有似無,像一條溼毛巾似的搭在葉問手上,怎麽甩也甩不掉,也無法攻入對方身内。這時候的梁壁年齡不詳;他和陳華順誰老誰少的問題,在歷史上也沒很清晰的紀錄,但無論怎麽算,此時的他也不可能太年輕。葉問久攻不克,就準備欺負老人體力上的劣勢,用詠春的“標馬”嘗試沖進貼近梁壁的範圍,卻被梁把他撞到牆壁上去了。少年葉問一直以來沒嘗試過戰敗的滋味。根據葉問老年時對兒子所說的回憶,這是他一輩子中比武最狼狽的一次,尤其又是輸給一個不起眼的老頭,心裏很不是滋味。過手後,他取起因要過招而脫下的長衫,也不道別,直接就走了。葉問從小被師父讚美,也從未落敗。在此役後,他對自己的武藝水平產生了很大的困惑,一度興起從此放棄練武的念頭。幾天後,馮同學又找他說店裏老人約見。兩人這次面是在中環威靈頓街一家茶餐廳裏碰面的。這次馮同學本人沒有在場。甫見面,老人就向他交待身份說“年輕人不必沮喪。你輸了也不算丟臉!這不是你的功夫沒用。我是你的師公梁赞之子梁壁!”葉問奇怪地問“可是您不是不懂詠春的吗?”,老人回答“你看我這算是懂還是不懂呢?”老人問他“你已經有了根基,如果跟我學幾年,以後回到佛山無人能敵。你要學不?”葉問回答“我是來讀書的學生,恐怕無法負擔”梁說“我有説過要收錢嗎?”這段對話是葉問回憶復述的精確原話,在電影《葉問前傳》裏也如實呈現;可是,梁壁還說了一段電影對白裏沒出現過的話“我只有一個要求。你學成回到佛山後,如果別人問你你的功夫從哪裏學的,你就告訴他們曾經學自我梁壁!”此後,葉問隨梁壁學習了兩三年左右,在此期間技藝突飛猛進。在學藝後,梁壁對葉問說“我和你之間並無師徒名分。陳華順才是你的師父。”因爲這個原因,葉問一生奉陳華順為師,但也坦言真正的大成卻來自梁壁(歷史上並沒留下太多有關梁壁的確切文字記錄;但根據口耳相傳,除葉問外,他似乎並無別的傳人)。


以上是叶问亲口对自己儿子回忆的内容,我听叶问儿子亲口对我说的。在纪录这段文字的时候,师父绕来绕去,被我逼得没办法,才说“唯一传人之说,总之当时大家都那么说,至于最初从哪里开始传播的,就不好追究了。可能他自己说的吧,我们不知道,也不问...总之当时陈公也还在世,他没有否认...”,还有后来梁壁不收学费,只要求“你學成回到佛山後,如果別人問你你的功夫從哪裏學的,你就告訴他們曾經學自我梁壁!”,就能看出,梁壁始终不爽。
这个读读即可,请别转载,因为必须校对和让师父决定全部口述回忆里的哪部分能出版哪部分删除。目前只是在纪录,能说的不能说的得罪人的都说出来,然后以后才慢慢删改、成书。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读到的

揭开传统功夫的美丽谎言
一、内家拳的谎言
内家拳的之说始见于清代之黄百家,但黄百家武功平平,未得真传,其言可信度并不高,内家拳之说极力宣扬"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但是"以静制动"实质是后发制人,是一种战略思想,"以柔克刚"实质是四两拔千,是一种战术思想,这是任何一个武术门派都有的东西,非内家拳独创。
在未有武当内家拳之说以前,武当派功夫叫武当拳,少林派功夫叫少林拳,没有内家外家之分,传入云南的武当派内家拳,名称也是叫武当拳,没有内家二字。自从有了内家之说后,武当派顺水推舟以内家自居,似乎高人一等,少林拳被自然地贬为了外家拳,似乎是低人一等,而且后来的武术贩子更是极力贬低外家拳,其实二者的根本是一样的。所以说,中国功夫本来没有内家、外家之分,内家拳之说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一个最大的谎言,并被武术贩子极度炒作,以致今天假变成真,真变成假,今天的武林已经认可了这种说法,武当派为内家拳之宗,少林派称为外家拳之祖。

二、冥想、命名的谎言
少林拳、武当功、太极掌、虎爪、鹤立……这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招数。可是,这些招式不过是些热身操、练习曲,在实战中完全派不上用场。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国术游艺大会结果就让许多标榜“传统武术”的人大吃一惊。优胜者自报家门时虽都是五花八门的传统门派,但无一例外的暗地另搞一套独有的格斗训练,比如亚军获得者朱国禄就兼练拳击。中国武术与跆拳道、摔跤、拳击一样,都首先是一种搏击的技能,都是要在一定的规则下,保护自己、制服对手。别国选手苦练力量、速度,中国传统武师却在整天琢磨什么是武术的精髓。不得不让人担心。于是,一些人根据谎言串供,指出中华武术的精髓或者终极目的,在于“自我的发现、提高,最终战胜自我”。但这种励志书式的“冥想”与其说是“自我战胜”,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消耗”。

三、推手的神话
推手,本来就是一种使用力量的技巧,这种技巧达到巅峰.确实可以四两拨千斤。但是,他的前题条件是:较技双方必须要搭手。可是,真正的性命相搏,或是无觇则的技击竞赛,没有人会跟你搭手.因此,太极拳推手原本就是门内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的一种游戏,利用杠杆原理破坏对方的平衡,培养自身的感应能力,原本就与一击必杀的技击功夫不贴边。

四、民间高手不出世的谎言
重量级拳王刘易斯和挑战者布里奇斯打,第五回合,布里奇斯被老刘KO;被老刘KO的布里奇斯去参加K1自由搏击大赛,一分钟搞定了一个叫ERICSON的拳手;ERICSON同样在K1比赛中,1分钟秒杀一个俄罗斯的大胖子;这个俄国大胖子3战3败,在K1也混不开了,于是到中国的“武林风”客串,他对阵一个中国的“民间高手”,是一个小胖子,体重200斤以上。这个在搏击比赛受尽蹂躏的俄国大胖子,对付中国“高手”还是绰绰有余,一个重拳把中国小胖子KO了。
民间不会有武林高手,就像民间不可能找出一个110米栏比刘翔快的人一样。CCTV5的武林大会号称是百姓舞台、民间舞台,到现在为止有谁见过一个可以称作是高手的?为什么现代职业搏击运动兴起数十载以来,就没有一个选手通过实际行动为内家拳正名的?

功夫现状如下:
一、中国功夫(除散打之外)的视频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电影镜头、舞技表演、天桥杂耍、“实战演示”(讲招拆招)。
二、用中国功夫实战的,也就是认真去检验和实践中国武术的,以外国和外国人居多,国内和中国人少。中国的武迷和大师主要以动嘴为主。
三、在国外的实战中,输多赢少。并且实战比赛的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打的难看。(唯有散打还能在世界级比赛上争以点点光,可差距仍很大)

中国武迷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全盲阶段。对于各种神功奇术深信不疑,认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样的高手不仅古代比比皆是,在今天深山野林里仍然存在。
第二阶段:大半盲阶段。认为黄药师欧阳锋那样的高手和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那样的绝世武功估计是虚构出来的,但少林高僧、武当道长、太极大师等仍然武功绝世,只是不太愿意出手而已。
第三阶段:半盲阶段。觉得现在的武林大师们都名不副实,多是骗子。但是杨露禅、霍元甲、孙禄堂这些人当年仍是武功绝世的高手,只是后代们不争气,学不好而已,况且好多武功由于各派太保守或祖师爷觉得太厉害不肯传人,已经失传了。但是在今天,龙哥和截拳道、特种兵、中南海保镖仍然是武功盖世的,只是他们不太出手,一出手则一两招击毙敌人。
第四阶段:脱盲阶段。真正的世界顶尖武术高手,都是在职业化产业背景下,用科学合理的,艰苦严格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专业搏击手”。搏击手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只能来自于艰苦训练,长期实战。擂台上胜负是速度,力量,意志,技术,体力,经验等综合因素对抗的结果。

不要再相信一些虚幻的东西。人要提高自己只能靠科学的方法,刻苦的训练。不是坐在那里悟道悟出来的。殊不知古有纸上谈兵吗?今天,我们这个讲究仁义道德和忠厚操守的民族不知被什么东两带进了一个不讲诚信、不究是非的时代,从大街小巷到报刊、电视和互联网,到处是谎言,骗局正在大大方方地登上大雅之堂。似乎天道轮回,要给我们中国人上一课,还是把谎言收起来,用良知来荡涤我们的灵魂吧。
发表于 2013-1-3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走眼了,您的原文记载:向我的教拳师父收集其对父亲的回忆------说明您的教拳师父的爸爸是民国以前出生的人了。陈华顺是1915年去世的。那他父亲学拳脚要清朝了。1911年是民国元年。陈公不承认梁碧老先生学习过咏春拳,那梁公学习的是什么拳脚?国际咏春拳协会或者咏春拳业内承认梁先生是不是咏春拳脚的传人呢?

梁碧没有收叶问为徒弟,那以什么身份指导叶问的武功的呢?叶以梁为师吗?
发表于 2013-1-3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m0012001 于 2013-1-30 09:29 编辑

梁碧是梁赞之子,一般人的认识是乃父总归教导武术给其的。梁碧公的武学在香港还有传人吗?其后代还有吗?还有梁公的出生年,去世年网络查不到,不知道有没有知道的?

按照常规思想,梁碧公如果没有与其父闹翻,因该梁赞先生会传授一些功法给其子梁碧的,毕竟是家学渊源吧。虎父无犬子也。因为我们对梁碧公,梁赞先生的历史了解很少,所以不曾得闻之。

叶问是因为其名气太大。又被拍摄过电影。所以晓得一些。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武林人物多数是方世玉,陈近男,海灯法师,等等。有些历史人物因为时代久远已不可考。.....

关于咏春拳有三个渊源,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 永春县严三娘 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 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到底哪个源流是正宗的来源呢?


发表于 2013-1-3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问所培养的咏春弟子中人才济济。其中出名的有:梁相、骆耀、徐尚田、黄淳梁(梁、骆、徐、黄四人后被称为叶问在香港的四大弟子)、梁绍鸿(美国海豹突击队执教七年)、朱国宪(大陆咏春大师)、何金铬、招允、卢文锦、王乔、伦佳、李小龙等;叶问晚年收受的“封门弟子”梁挺[3],凭着咏春拳真功夫,及其深厚的武术教育家修为,突破原本中国武术早期“多半缺乏文字  中国唯一咏春拳学校
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的发展瓶颈,创立了“梁挺咏春”拳系WingTsun,建立了包括“三段十二级”的教练晋升体制,以及“十二阶”的学员晋升体制,让每个教练和学员,均可随时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武馆继续深造咏春拳术。这套教学体系,解决了大批量群体教学、并保证学员学习效果的问题,将原本“秘而不传”的儿女家防护术,发展至遍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得到包括全球军警界、武术界及影视界的高度认可和追捧,蜚声国际,载誉全球。国际咏春总会成为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武术组织。梁挺与WingTsun为标志所代表的“梁挺咏春拳系”,对咏春拳的发展及传扬,得到包括叶问所传的咏春其它众门人、派系的一致追捧,引以为傲。[4]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一致被认定为:“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传于叶问,盛于梁挺!”[5]
发表于 2013-1-3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m0012001 于 2013-1-30 09:35 编辑

咏春拳据传起源于满清中期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的
五枚师太
主条目:少林五老
主条目:南拳
属传说人物,没有佐证。  《咏春根源考》
严二严咏春父女起,咏春授与其夫梁慱俦。慱俦传与梁兰桂,慱俦因记念其妻,故命名“咏春拳”。兰桂在佛山红船(广东大戏班)传于当时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因事为清官员追捕,逃亡至四川大凉山脚,以卖豆腐为生。严二学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桩拳法”(未有佐证)。并将其改良,授予严咏春先祖。广东商人梁博俦先生在云贵收集茶叶,路经大凉山脚时,认识了卖豆腐的严二。严将女儿咏春许配与博俦。并授与拳术。
可查历史
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开始,时值太平天国及洪兵起义反清期间,当时(1854年)红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众反清,导致粤剧全面被禁达15年之久。华宝,二娣从此公开授武。二娣曾习钦州洪兵拳术 (蛇形洪拳、琼花会馆被焚毁后,改称少林拳),孰练六点半棍法,二公传与跌打兼中医师梁赞、梁赞整理后传出。
有两种说法,其一是:  咏春拳源流表
咏春拳是中国少林拳种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明“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这现代最流行的中国少林武术门派,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咏春拳术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八股的五行八卦及像形神意等玄学虚幻、非科学逻辑性的近似哲学解释。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其二是:
据《咏春白鹤拳谱》记载,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举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方七娘-日在白练(莲)寺内织布时,见一只白鹤飞落在梁间,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衔毛,做伸颈觅食之状,后又缠膀歇息,姿态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避过;又以纬尺击之,复被白鹤展翼弹出。俄而白鹤展翅凌空,冲人霄汉。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辍,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别具一格的拳法。
后永春县等地学习白鹤拳的人数最多,范闹最广,影响最大,使白鹤拳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为这些人的籍贯都在永春,故将此拳称为“永春白鹤拳”。 咏春拳宗于白鹤拳,而方七娘的白鹤拳经过三代人才传到五枚师太,故严咏春没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间,也与古劳咏春派流传的说法不一致。  《咏春拳》
据叶问宗师撰写的《咏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师太是永春白鹤高手。自从火烧少林寺后,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东西。至善禅师传说逃到广州,因此成为广东永春派武术(非咏春派)之祖师遁迹于红船内为“煲头”,遂传说出一段与其爱徒梁二娣“以拳换棍”的故事。因此,近代广东历史完全证实,咏春拳及绝大部分“南少林”武术,如“南少林”武术之代表洪拳、蔡李佛拳、刘家、莫家等拳术,其真正发祥地在于广东佛山。[3]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宗师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弟子分别是周光耀(叶问的儿子叶准称,叶问原先是不收徒弟的,原因是“怕麻烦”。抗战期间,叶问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于是在周清泉的纱厂内首次开班授徒,周清泉的儿子周光耀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叶问的大弟子。)、梁相、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其三是: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这现代最流行的中国武术门派,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咏春拳术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八股的五行八卦及像形神意等玄学虚幻、非科学逻辑性的近似哲学解释。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二字钳羊马、偏马等。

以上人物之多,盛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ckm0012001 发表于 2013-1-30 09:16
陈公不承认梁碧老先生学习过咏春拳,那梁公学习的是什么拳脚?


還是一樣的拳脚,只是陈公不知道,或者故意“不知道”,這就不好説了。


ckm0012001 发表于 2013-1-30 09:16
国际咏春拳协会或者咏春拳业内承认梁先生是不是咏春拳脚的传人呢?


葉問以下的徒輩都承認,因爲相當於自己傳承祖師(雖然沒拜師)。
“国际咏春拳协会”不是咏春拳业内協會什麽的,只是其中一個拳師自己成立的團體的名字而已,團體内就是他自己的徒弟、徒孫而已,沒有別的。


ckm0012001 发表于 2013-1-30 09:16
梁碧没有收叶问为徒弟,那以什么身份指导叶问的武功的呢?叶以梁为师吗?


這是最初開天闢地一樓裏的主題啊。

ckm0012001 发表于 2013-1-30 09:16
梁碧公的武学在香港还有传人吗?其后代还有吗?


上面就說了啊。






发表于 2013-1-3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碧公的武学在香港还有传人吗?其后代还有吗---上文我怎么没有看见啊?可能我眼睛不好的原因,叶问老师是不是嘴巴没有说,心里以梁碧为师呢?

梁的直系后代还有从事武术教学的吗?
发表于 2013-1-3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碧公乃武学大家梁赞之后人,其子,乃是直属亲属,家学渊源的因缘总有吧。学习家父的武术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9:56 , Processed in 0.03945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