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arrypotter

对禅宗传播方法的一些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3-6 14:05
给你看看经论和大德是怎么说无为法是常法的:
《俱舍论》原文:
唯有为法有因有果,非诸无为。

最后再举一个大般若经的例子吧: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真如非常非无常。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非常非无常。

你是打算观真如为常法,还是观为非常非无常呢?
发表于 2017-3-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3-6 14:58
最后再举一个大般若经的例子吧: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真如非常非无常。观法界法 ...

如是离染著,身世皆清净,湛然如虚空,一切无有生。知身无有尽,无生亦无灭,非常非无常,示现诸世间。
《华严经》

给你增加个佛经的教言。
我个人感觉:非常非无常。是指的佛性的妙用。也就是所谓的真空妙有。佛性长存,不是无常。但佛性妙用起来,如某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再入娑婆,分身无数,因为有了肉身就要有生死。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说能说常。同时佛性显现的各种贪嗔痴等也是可以断除的,就是非常。
个人理解,如有错误即行忏悔。
发表于 2017-3-6 1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3-6 14:16
你举这些对于反驳我有什么意义呢?否认佛性如来藏无为法是常的经教我都列举了。你去否定它们吧。
观待和 ...

否定无为法是常法,那是你看不懂佛经脑补而已。观音尊者智敏上师多识仁波切十分明确地用白话跟我们讲解了无为法是常法。而你根本就举不出来当代权威大德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讲解的无为法不是常法的讲记。也就是说当代的权威大德没有谁认为无为法不是常法,你自己的脑补的见解是不如法的。
发表于 2017-3-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达吉 发表于 2017-3-6 15:45
如是离染著,身世皆清净,湛然如虚空,一切无有生。知身无有尽,无生亦无灭,非常非无常,示现诸世间。
...

你的理解有点类似起信论。比如法藏说:

若依终教,于此赖耶识,得理事融通二分义。故论但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梨耶识。”以许真如随熏和合成此本识。不同前教业等种生故。《楞伽》云:“如来藏为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藏识。”又云,“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又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又《起信》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成染心”等。如是非一。
问:真如既言常法,云何得说随熏起灭?既许起灭,如何复说为凝然常?
答:既言真如常故,非如言所谓常也。何者圣说真如为凝然者?此是随缘作诸法时,不失自体,故说为常。是即不异无常之常,名不思议常。非谓不作诸法,如情所谓之凝然也。故《胜鬘》中云“不染而染”者,明随缘作诸法也;“染而不染”者,明随缘时不失自性。由初义故俗谛得成,由后义故真谛复立。如是真俗但有二义,无有二体,相融无碍,离诸情执。是故论云“智障极盲闇谓真俗别执”,此之谓也。此真如二义,同前始教中约法相差别门故,但说一分凝然义也。此终教中,约体相镕融门故,说二分无二之义。此义广如《起信义记》中说。又如《十地经》云:“三界虚妄,唯一心作。”《摄论》等约始教义释诸赖耶识等也,《十地论》约终教释为第一义真心也。又如《达磨经颂》《摄论》等释云:此界等者,界谓因义,即种子识。如是等。《宝性论》约终教释云:此性者即如来藏性,依此有诸趣等者。如《胜鬘经》说:依如来藏有生死,依如来藏有涅槃等。乃至广说。是故当知二门别也。
发表于 2017-3-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3-6 15:46
否定无为法是常法,那是你看不懂佛经脑补而已。观音尊者智敏上师多识仁波切十分明确地用白话跟我们讲解了 ...

可以可以 666
我举了这么多都不算数,佛经也不算数,慧能神会都不算数,都是我看不懂脑补的,必须是 当代 权威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的讲记。不就是一个销号么,我不跟你赌了就是了。
发表于 2017-3-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3-6 15:46
否定无为法是常法,那是你看不懂佛经脑补而已。观音尊者智敏上师多识仁波切十分明确地用白话跟我们讲解了 ...

你俩的辩论不是在一个基础上的。
圆鲁并没有否定无为法是常法。但因为无为法的某些妙用吧(或是我现在无法理解的原因),可以说是非常法,否则佛也不会在经里多次提到佛性是非常非无常了。直接说佛性是常就算了。
发表于 2017-3-6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达吉 发表于 2017-3-6 16:24
你俩的辩论不是在一个基础上的。
圆鲁并没有否定无为法是常法。但因为无为法的某些妙用吧(或是我现在无 ...

我是否定无为法的常相的,只是承认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时也可以说常。
因为常与无常相待,无为法绝待,所以根本谈不上常不常。若落相待,即落有为。
发表于 2017-3-6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3-6 15:57
可以可以 666
我举了这么多都不算数,佛经也不算数,慧能神会都不算数,都是我看不懂脑补的,必须是 当 ...

“无为法是常法”乃佛法常识(证据增添如下),不懂装懂自由心证,贻笑大方耳!


《宗义宝鬘浅释》(法音法师释):

无为诸法被视为「常怛的事物」,
即无为法必是常法,不是因果所生法,不是剎那生灭法。

无为法(常法)有三:
    1.虚空:2.择灭:3.非择灭:

「无作用的法」、 「世俗谛」、 「共相」、 「常法」、 「无为法」、 「虚幻存在的法」都是同义词。

发表于 2017-3-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3-6 16:28
“无为法是常法”乃佛法常识(证据增添如下),不懂装懂自由心证,贻笑大方耳!

请向您认可的当代权威大德咨询,楞伽经、大般若经、涅槃经为什么说真如非常非无常,以及为什么无为法落于观待而立的常相,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解释。
发表于 2017-3-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3-6 16:28
我是否定无为法的常相的,只是承认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时也可以说常。
因为常与无常相待,无为法绝待,所以 ...

你从专业解释佛经的五部大论中找出“否定无为法的常相的,只是承认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时也可以说常”的观点算你厉害。只知道自己脑补自由心证解释佛经那是误人子弟。
发表于 2017-3-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3-6 16:33
你从专业解释佛经的五部大论中找出“否定无为法的常相的,只是承认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时也可以说常”的观点 ...

别自说自话了。你解释解释前面引用的经典为什么说真如非常非无常,观待和无为怎么同时成立。你从始至终都没解释过,只是一味重复自己的话,重复一万遍也不构成有效反驳。
发表于 2017-3-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3-6 16:31
请向您认可的当代权威大德咨询,楞伽经、大般若经、涅槃经为什么说真如非常非无常,以及为什么无为法落于 ...

连法分为常法和无常法都不懂。脑中就没有常法的概念。常识匮乏却也随心所欲乱说一通。
发表于 2017-3-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7-3-6 16:38
连法分为常法和无常法都不懂。脑中就没有常法的概念。常识匮乏却也随心所欲乱说一通。

呵呵,除了扣帽子,就是不会用道理反驳。
发表于 2017-3-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看到了“自性:的讨论,各派关于此字条皆有不同解释,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贴上来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本文将举出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并作一比较说明。


一、各家所说的“自性” 

  (一)有部的自性。有部,具称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于西北印加湿弥罗一带,人才辈出,注疏丰富。主要论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蕴足论》、《集导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和《论身足论》;“一身”是《大毘婆沙论》,及《发智论》等。其理论特点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有部之所以得名一切有部,就是因为它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缘故。有部将一切法加以归纳分类,其中最完整的分类,要算世友的《品类足论》及世亲的《俱舍论》中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五位.即色法、心法、心所注、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色法分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分为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分为十四种,无为法分为三种,共合七十五种法。这些法在有部看来,都有它的自性,此自性恒有。
  那么自性是什么呢?在《大毘婆沙论》中有自性门,说明某法的体性是什么,这就是出体。有部论师对世间、身心一切现象,了解为复杂的综合体,分析复合体而发现内在单一的本质,就是自性。这就是实有与假有。如《大毘婆沙论》卷一三三曰:“地云何?答:显形色,此世俗想施设。……地界云何?答:坚性触,此是胜义能造地体。”这里把地分为二种:常识中的地,是和合有,是世俗假想施设而非真实的;佛说的地界,那是胜义有。从复合的总聚,而探得一一法的自性,也称为分。分是不可再分析的,也称为我。如《大毘婆沙论》卷九曰:“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法性实有,如实见故。” 此外自性,还有本性等别名,显示了一切法自性,是自有、自成的,永恒存在的,所以《大毘婆沙论》卷二十一曰:“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
  对于这样恒有的自性,与现实的无常生灭现象似乎相违,与缘起因果也仿佛不合。针对这些疑问,在《大毘婆沙论》中有着详细的解释说明,兹略引几段。如《论》卷七十六曰:“未来诸法集现在时,如何聚物非本无今有?现在诸法散往过去时,如何聚物非有已还无?答:三世诸法,因性果性,随其所应,次第排立。体实恒有,无增无减,约依作用,说有说无。诸聚集物,依实有事,假施设有,时有时无。”这是说,诸法实体在三世中恒有,不能说从无而有,有已还无的,但依作用可以说有说无。
  又如《论》卷三十九曰:“问:诸行自性有转变不?设尔何失,若有转变,云何诸法不舍自相?若无转变,云何此中说有住导?答:应说诸行自性无有转变。复次有因缘故说无转变,有因缘故说有转变。有因缘故说无转变者,谓一切法各住自体、自我、自物、自性、自相,无有转变;有因缘故有转变者,谓有为法得势时生,失势时灭……故有转变。”这可见有为法的生灭有无,约作用、功能而说。自体是恒住自性,如如不变的,因此称为恒有。
  至于三世因果的建立,在有部有四大论师的不同主张,即法救、妙音、世友、觉天。这里但举出有部正宗世友的主张来介绍一下。如《大毘婆沙论》卷七七曰:“说位异者,彼谓诸法于世转时,由位有异,非体有异。如运一筹,置一位名一,置十位名十,置百位名百,虽历位有异,而筹体无异。如是诸法经三世位,虽得三世而体无别。此师所立,体无杂乱,以依作用立三世别。谓有为法,未有作用名未来世,正有作用名现在世,作用已灭名过去世。”三世但依作用有无建立,自体则是恒有不变,所以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二)中观家的自性。在佛灭度后的五、六百年间,印度佛教史上是部派佛教盛行时期,由其是一切有部影响极大。到了佛灭后七百年间,有龙树大士出世,因感于有部思想不契合佛意,遂依《般若经》,造《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针对着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思想,给予猛烈的评击。同时,高竖缘起无自性的中道法幢,在印度佛教史上放出异常的光彩。
  中观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缘起,即宇宙间一切有为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谓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现象,皆无自性。《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又如《中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是说一切法无不是缘起,缘起法必然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所以性空。
  自性与缘起,从有部的立场去看,本来可以并立而相成的,但到了中观家的经论里就变成水火不容了。以自性是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有自性就不必待缘起。既然待因缘和合而生,那就必然没有自性。因此,缘起必然性空,性空才能建立缘起,只有这样才是符合中道。像有部所说不仅不能建立,而且也是落于常见了。

  (三)唯识家的自性。唯识学是佛灭后九百年间,由无著、世亲兄弟共同兴起的一个教派。它与龙树倡导的中观学分庭抗礼,形成了印度佛教史上的空有二宗。前面说过,空宗的特征是彻底否定自性,阐明一切法都无自性空,可是,到了唯识家经论里又讲究自性。于是,又有了空有之争。
  唯识家的核心理论是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性” 是唯识家对一切法的本质及状态所作的归类性的说明。其具体内容据《唯识三十颂》中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此二颂中,前一颂解释遍计所执性。“彼彼”显示众多;“遍计”是周遍计度,谓我人能缘心不断地于所缘境上虚妄分别,错误的认为有我有法,我法二执即是遍计所执性。次一颂的前半颂解释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现象。次半颂显示圆成实性,圆成实乃圣智所缘的境界,是由远离我法二执而显。而三性的有无,颂中但曰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圆成都未提及,可见是有的。
  对三性有无作进一步说明的是三无性。《唯识三十颂》继三性之后曰:“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这里说明了一切法无性,即三无性是佛陀密意说的。在三自性中,遍计所执性的没有,是为“相无性”。依他起性,谓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事物现象是有的,而自生、自成的永恒性则是没有,是为“生无性”。圆成实性由远离二执而显,且不从其本身去看。相对遍计执性而言,则是有的。因此,在三无性中,只有遍计执性才是真实无性,依他、圆成皆是假说无性,非性全无也。
  中观家讲缘起性空,唯识家讲依他、圆成有自性,乍看之下似乎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相违背。为什么?因为所说的自性含义不同。中观家破的自性,是有部所建立的自性。它具有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意思,这种自性在缘起法中当然不能成立,是没有的,而唯识家也是反对的。《唯识三十颂》讲到依他起性时说无自然性,此自然性岂不是有部所立,而为中观家所破的自性吗?再看唯识家所说的自性,“自”是简别它为义;“性”是体义、质义。谓因缘聚合而成现象,具有相对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称为“自性”。此自性的含义正好与法的含义相等,这样,有法就有自性。所以,唯识家把依他起与自性联系在一起并不矛盾。而唯识家这种自性,中观家也不排挤,原因是中观家也承认性空而又宛然有的现实。《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四)禅宗的自性。禅宗,是达摩西来以心印心,代代相传而形成的一个宗派。这宗派的特点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心”为我人现前一念之妄心;“性”是生起心的相本,是心的本原。在禅家语录里,或曰本来面目、或曰本性、或曰佛性、或曰自性等。尤其自性一名,禅家使用偏多,如《六祖坛经·序品》 中五祖对神秀曰:“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这里以无上菩提为自性,说明明心见性情况,意谓神秀尚未见性。又同品六祖悟后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五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自心,学法无益;若识自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又《般若品》六祖曰:“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显然,这里的自性就是佛性。它具有本来具足、清净、不生灭、不动摇、能生万法的特点,圣人悟之而成道,凡夫迷之则流转生死。
  禅家所讲的自性与有部所说的自性,约其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一点,颇为相同。但有部是指缘起现象的世俗谛;神宗则建立在无相寂灭的第一义谛中。缘起现象的世俗谛,因为缘起的,自然不存在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故为中观家所破。禅家从无相寂灭的第一义谛里说明:无相寂灭的第一义谛非缘起,非缘起故自性得以建立。


二、结 论 

  总观以上四家所说:有部的自性,是指因缘聚合的有为现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唯识家的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现象,各有相对独立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禅家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中观家所破的对象,主要是有部所说的自性。至于唯识、禅宗所说,从论主龙树破执的动机去看,显然不是他所要破的,而若有人执以为实有,中观家也会破斥的。

发表于 2017-3-18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法無常法的定義是什麼?
常與無常的定義又是什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6:43 , Processed in 0.0339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