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11-14 14:51 编辑
請福智學員看法王對韓國請法眾的開示-視師如佛不是初學的主修
2014.11.14
柯南 发表于 2014-11-14 11:11:52 |只看该作者
2014.11.13法王尊者對韓國請法眾的開示
在<中觀寶鬘論>裡說到了..增上生還有決定勝的這個暫時和究竟的果位,
我們學佛最主要最終的目的,那就是為了一切遍智.那為了能夠或的這一切遍智,我們要確保後世能夠無有間斷的獲得增上生,那才有辦法生生世世走上成佛之道,
因此獲得增上生的這種暫時利益和究竟利益的決定勝,這是我們修行最主要的兩大目標.那這是必須要透過方便和智慧兩者的資糧互相的雙運,才有辦法獲得的.
那其根本最主要的呢..還是透過空正見(就是空性的思維),因此為了修學空性的思維,我們必須要認識認知到有不同宗義的思想,這是很重要的,
那清辨論師所著作的<中觀心要論>的自釋,可能沒有翻成中文吧!這個要讀.
還有提婆菩薩所著作的<四百論>,這個已經翻成中文了, 那這個要讀.
透過這個<四百論>和<中觀心要>的自釋, 自釋就是清辨論師自己寫的這個注釋,那這個呢 要閱讀學習來去了解中觀,
不只如此,還要來去學習因明的論典,那透過因明的論典,我們來去知道甚麼叫做成立法, 甚麼叫做遮遣法,那正因要能夠形成的時候,需要什麼樣的條件..等等,這是必須要來去學習的.
C…..> 如上是說”修學空正見’的一些方向, 如 要學攝類學的,讓自己有思擇之基本素養. 且要依據"四部宗義"的內涵, 漸次理解上去.
[原文]
那之後再來去學習菩提心的一些要義,因為光是空正見的話..沒有辦法圓滿成佛之因,
空正見是三乘的菩提的主因-沒有錯,可是要成為大乘或者是一切遍智的一個因緣的話,光是空正見是不夠的,必須要菩提心才可以.
如同<莊嚴經論>裡面有說到了菩提心的根本為大悲心,
也就是緣一切如母有情,為了能夠利益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早日的離苦得樂,所以我必須承擔一切的責任,為了他們 為了一切有情眾生,我必須要成就無上菩提.
那為了能夠獲得這種自然任運的成就的菩提心,我們首先必須要對正在遭受痛苦的眾生們發起悲憫心,還有愛心,那這一種愛護,真正想要去照顧正在遭受痛苦的眾生的愛心慈心,
可以來自兩個途徑:一個呢 七因果;一個自他換,才有辦法生起他利之發心,
那之後呢 以希求他利之發心為因,再來生起希求菩提之發心,
那於此..與希求菩提之發心相應的這個心王呢
菩提心才有辦法產生.那如同剛剛<莊嚴經論>裡面所說的,菩提心最主要的主因就是大悲心,
C…..>如是是就如何生起菩提心的二個途徑 即1.七因果 2.自他換
其中,更需讓心續生起”大悲心”
[原文]
為了能夠生起大悲心,不只要愛護眾生的愛心這個慈心以外,我們還需要了解到說..眾生正在遭受的痛苦是甚麼?
所以痛苦的本質必須要認知,
那要認知痛苦的本質就是行苦的本質,如同<釋量論>裡面有說到, 雖然我們現在大家是不想要苦苦,可是不想要苦苦的話,那苦苦最主要來自於哪裡?
從這個因地上去尋找,那苦苦最主要是來自於哪裡?
那苦苦的因有沒有辦法斷除?
那苦苦跟行苦有沒有甚麼樣的關聯?..等,那透過這種的方法呢..去厭離痛苦,了知痛苦,所以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說到了十六法等來去行善斷惡.
C…> 為了生起大悲心, 須對”三苦”有了解- 這可從廣論中去了解.
[原文]
這世間呢..所有的宗教信仰,具有教義的傳統宗教信仰,都是講到如何去幫助他人,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這一種的教授呢 是共同的,
所以也說到如何累積福報資糧,如何去累積功德..等,
所以在外道裡面:印度婆羅門教裡面,還有基督教,回教,還有猶太教裡面..等,都有在強調這一點,如何讓我們從身語意來去行善..等等,
那也說到了個別的一種方法,
可是我們佛教徒在行這些善法的時候,為了使我們行的這些善法能夠相應於佛教,因此,無論做任何善法的時候,都要以皈依心,皈依為動機來去行這個善行,那這樣的話,所行的善行或所造的善業才有辦法相應於佛法,相應於佛教.
C …> 還要行善,且佛教徒要以皈依三寶來行善,如是才可以跟”要解脫或成佛”的佛法相應
[原文]
那在正行佛法的時候,有說到了無常的觀修,那在此指的無常是粗分的無常,
那粗分的無常是甚麼呢?
也就是我們絕對會死,死無定期,而且死的時候除了善法外,沒有其他能夠幫助我們,以這種的方式呢,來去斷除對於今世的貪著;
那再去思惟暇滿義大,暇滿人身是非常難獲得的,我們好不容易有這暇滿人身,有這樣一個修法的工具,我們不好好的利用這一個工具去行偉大的善業的話,何時做?
以這種的一個方式來去思惟,
所以暇滿, 無常,惡趣之苦,皈依利益,業果,如何透過苦,集二諦來去思惟污染諦的輪轉次第,如何透過滅,道二諦來去思惟清淨諦的還滅次第.這是透過有次第的來去學習的.
C…> 修學佛法的時候,大體上可以照廣論所述的, 從粗分無常(死亡)開始思維,再思維"瑕滿義大". 乃至再依次的思維"苦諦 集諦 滅諦 道諦"的內涵- 即有用這種方式,來漸次學習道次的.
---------------
那當我們講到有次第的,依靠次第來去學習的方式,其實有兩種解讀的方式,那就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一種修法來講的話,有兩種次第的修行方式:
一個呢 是根據廣論的這個科判 那就是個別的來去做修學 那如果你沒有到達這個科判所要詮釋的這個証量的話,你就停在這個科判裡面一直學習,來去獲得証量之後,你才到下一個科判去,然後再去觀修,這是一種.
那另一種是廣論所有的內容都學,對整個大論典的教義都懂,那最主要的是為了菩提心發起而來去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
雖然他會根據科判來去做觀修,但他主要的目標是緣菩提心為主的,
那這樣的話呢,會非常的強而有力,為甚麼呢?
因為一旦體會到菩提心的一點..哪怕是少許的功德,你就會知道說,喔 暇滿人身是如此的重要,因為透過這一個暇滿人身,我們可以獲得如此珍貴的菩提心啊!
那這樣的話,再去思惟暇滿義大的時候,才會非常的強而有力,否則的話,光是思惟暇滿的功德的話,內心很難會獲得感受,因為他沒有一個很強大的後盾來去支援這方面的一個資訊.
但是一旦從內心生出體會到菩提心的功德,再去思惟暇滿義大的話,那感覺是完全的不一樣了,會有這一方面的差別.
C ….>學習的次第有二類
1. 照廣論的科判,依次學上去,但主要還是要以能生起”菩提心”為主.
2. 先對道次體的整體認識,後再對廣論上所說的瑕滿等法類, 逐一的因為要生起菩提心,故要來生有一個瑕滿的人身,乃至為了生起”菩提心”,要先生起”大悲心”-故要對無常,苦等串習….甚要對集諦或滅諦的認識,與切實的在道諦下功夫.
[原文[
雖然有一些人..就是很容易直接接受暇滿義大所說的內容,是不需要經過菩提心,但是有一些人可能需要透過教法整體的道次第的認知之後,再去思惟暇滿義大的話,才會更有效率.所以這有這種不同的根器啦.但是就以上根者來講的話,是以後者為主的.
那當內心對菩提心有特別感受的時候呢,
如同慈尊菩薩所說的「能遮一切惡趣道, 開尋一切善趣門,引入無有老死地,於菩提心敬頂禮.」才會真正產生如此強烈的一個感受.那這是我們要去知道的,
否則的話,有時候我們在學習廣論的時候,會覺得說..喔這是..這個道次第是決定的,
C…> 比較何種次第的學習, 比較切要.
[原文]
因此呢 我們學的時候只能學這個科判,不能到下一個科判,因此呢..一直在依止善知識這邊學習,那這樣的話呢,很難去獲得整個道次第的加持啊,相當的困難! 為甚麼呢? 因為在依止善知識的時候有說到了..依止的好處,不依止的壞處..等,也說到了..像依止善知識之後 說到了暇滿義大..等,但是如果沒有產生對整體教義的見理所生的信心的話,你們要怎樣去產生「視師如佛」的這一種証量?這是沒有辦法的!
我們要把上師視為是金剛持的化身,這是極細微隱蔽分的內容,這必需要靠其他的經文啊!
C…> 特別指出,只在道前基礎的”依止師長”下功夫,是不切實際的.
D 不知福智學員,看了這段剖析,作何感想
C 我看已經不太知道法王消息的福智學員,大概都不會看到或知道這段開示吧.
[原文]
但是觀修菩提心,觀修空正見的話.. 菩提心和空正見的內容並非是極細微隱蔽分,這是透過理由思考,我們就可以知道,不需要依賴其他的經文啊!所以當自己的內心對菩提心有一點感受,知道說 喔 菩提心是如此的殊勝!
明明知道菩提心如此的殊勝,但是內心還會隨著愛我執而走的話,會知道自己有多麼的愚蠢, 那..明明知道說「入行論」裡面說到了菩提心的這些種種的功德,但是我們的內心還是..卻傾向著隨愛我執而走,會覺得說自己怎麼這麼的犯賤啊.因為透過這些的..「入行論」所說的這些愛他心的理由,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可以讓愛我執閉嘴! 可是愛我執卻在旁邊一直聳恿著我們要隨著他走.
所以透過這一種的思惟,我們再來去觀修依止善知識或暇滿義大的話,會非常的強而有力的,所以我剛剛就在說到了..
上根者的這種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持的方式,是了解了整體的一個教義,之後以菩提心為主要的修行對象,後來呢 再根據道次第裡面所說的科判呢暫時的修學.
但是他不是以現在當下的科判所詮釋的內容為主要修行,他目標還是生起菩提心為主,
那這樣的一種修持方式呢 是上根者的修持方式.我覺得這才是符合道理的,是符合現代我們的學習方式.因為現代的資訊發達.那我們都是講理的,而過去的那種傳統的迷信的這種修行方式,已經過期了,
C…> 修學菩提心與空正見,其實是比修成依止師長要容易,以這二法要,還不是極隱密分.但”視師如佛”是極隱密分,即若沒有整體的道次聞思,或很深厚的聞思基礎, 是不可能生起的.
D 如是, 廣論會將"依止師長",放在最前面的道次,這是為什麼呢?
C 這可能只是一個"緣起"之意吧! 即學習佛法從基礎的"顯教的佛法"到"密教的佛法", 都要依靠師長. 故雖是以最高的”視師如佛”為一個高標準, 但內文實際上,有指出我等先以法友或多觀師長的某些功德,耐心的依學,與培養自己的抉擇慧力. 乃至,若發現師長所教的內容或行為,不是如法的話,還要避之.
總之,對才學習佛法的我們,怎可一下就要提升到將”師長視為佛"呢? 即這很不合情理呀!
[原文]
所以呢..當然啦 因為眾生的根器不同,或者是所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樣, 雖然會有不同的種類, 但是我個人是偏向於後者的這種修法.
那至於上師來講的話,光是有上師的名稱是不夠的,最主要是看這個上師所說的法,那他有沒有如同他所說的去行持?這是很重要的.
如同<莊嚴論>裡面有說到善知識十法嘛..「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厭離」這十法來看有沒有俱足?
俱足的話再去依止,不俱足的話就不要依止,有時候我們西藏社會出現了一個這種弊端,就是說..一談到了喇嘛或者是轉世的朱古的時候呢,都會覺得說是至高無上的感覺,一聽到了住持或格西拉的時候,好像就不太理會,這是錯誤的,
那我有兩三次..曾經去過泰國大約有二到三次左右,那有一次去泰國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就是非常著名的一名學者,而且他個人也是一位非常好的修行人,叫作`布達它薩',於是呢 我到他居住的地方去,那在他居住的附近旁邊有一片森林,那有一個人跟我說在這一片森林的中間有一塊大石頭, 這一塊大石頭就是我們的老師`布達達薩'講法的法座,
那當他這樣跟我解釋的時候,我內心裡面真的感觸非常的深刻,我就直接的感覺到說,直接的想到當時候,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就是這麼的簡單而已,根本沒有任何法座的這種點綴,或者是裝飾..等等,
可是我們西藏人就是很喜歡搞這些東西,那像我來講的話,就是對DL喇嘛鑄造一個黃金打造的這種法座,那聽說我們那時候西藏失去了的時候,
毛XX聽說還想要看DL喇嘛坐的..平常坐的這一個用黃金打造的法座,聽說還把這個法座運到北京去了,可是很不幸呢,坐在法座上的這個人最後逃走了嘛,無可奈何的情況逃走了.
總之, `布達它薩'的這種作法..真的值得我隨喜,遠離了貪, 遠離了嗔,遠離了世俗的這種喧嘩,真是完全符合佛所說的教義而來去傳授教法的,這是我們要去學習的!
那在藏傳佛教裡面的修行者,像:札貝珠仁波切確確實實是入行論的權威,或者是入行論傳承最主要的持有者,他個人的生活非常的簡單,永遠都是持著一根拐杖走而已.像:密勒日巴來講的話,確實是持教者裡面最具莊嚴者,可是呢 他的生活卻是像乞丐般的生活.
所以我們要依止的上師,是要名符其實的上師,具有善法條件的上師,而不是看他的名氣,如同第五世DL喇嘛在他所著作的作品裡面說到了:「我們西藏裡面充滿了具有車隊,馬隊,還有黃金打造的這種法座的上師..」這不是一件很好的現象啊!
C…> 法王更指出一直要錢的師長,我們就該注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