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永真

智敏上师: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毁灭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7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是一本弘扬世间善法的童蒙识字课本,佛教徒并不否认其劝善功用,但说《弟子规》是学佛的基础,无异于表示从释迦牟尼佛说法起直至清末,佛教都缺少基础,只有在清朝秀才李毓秀编了《弟子规》后,佛教才有了基础。--摘
发表于 2016-4-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虚法师:对索达吉堪布知见的几点质疑,是对他赞叹净空的逻辑思维的质疑——大德的知见有时候也会漏洞百出,所以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
发表于 2016-4-17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4-16 11:49
他喜欢给汉传贴金,不管是能贴上的,还是不能贴上的。他一听到某人的宣传有佛教名词,就大声赞叹菩萨啊, ...

引用“但他对自两晋以来,宋明以降的汉传佛教教义、佛教史有多深入了解?泛泛而言,往往是粗枝大叶的代名词。”
======================
就跟索达吉堪布一样,他也跟上净空演《弟子规》,这就演错了。他刚开始演《金刚经》的时候,因为藏地以前没有汉文《金刚经》以及讲义一类的内容,所以他把汉文的《金刚经》拿上也把握不住。他刚开始拿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他看了看,说这个翻译的不好,然后把唐玄奘翻译的拿过来一看,说这个翻译的好。因为他看过《西游记》里的唐僧,知道唐三藏的名声很大,他就说玄奘法师翻译的好。结果到了汉地一看,很多地方都是拿着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然后他又把鸠摩罗什的拿起来给大家讲,说还是这个翻译的好。--五台山比丘果戒
发表于 2016-4-17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17 02:08 编辑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16-4-17 00:55
《弟子规》是一本弘扬世间善法的童蒙识字课本,佛教徒并不否认其劝善功用,但说《弟子规》是学佛的基础,无 ...

蔣勁松:索達吉堪布對《弟子規》的讚歎被某些人誇大
索達吉堪布讚歎弟子規的話,被某些人誇大了,他們引來為自己過分吹捧《弟子規》辯護,為自己混淆儒佛之別的錯誤辯護。但是,他們可能沒有仔細讀索達吉堪布的文章,其實,堪布對《弟子規》的界定還是蠻準確的。堪布認為是《弟子規》乃至儒家只是一種世間法,對眾生為人處世有益,但是,不能誇大。
   他對《弟子規》的定位是:“不管佛教理論還是世間格言,只要用得上,對自己心行起到斷惡修善的作用,就是善法。”“任何學問只要對眾生有利,就值得讚歎,也應當接受”,僅此而已。相反,堪布處處強調佛教與儒家的差別,不斷駁斥孔子可與佛陀相提並論的說法。
   順便說一句:讚歎他人的弘法功德是好事,但是,請留意不要為了讚歎一個菩薩,就貶低抹殺無視千千萬萬個努力修行弘法的菩薩們,這樣說是有過失的。南無阿彌陀佛!
   以下是索達吉堪布相關教導的部分摘抄:
   雖然它在教導人生哲理、規範世俗行為上是一部好論典,但與佛教勝義、世俗的真理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這方面務必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否則,特別喜好孔孟思想的個別人覺得:“《弟子規》是一切學問之最,只要懂得孔子的思想就可以,學佛沒有什麼。”把孔子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我覺得這是一大錯誤!
   我看過不少儒家先賢的書,如《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裡面對今生的做人講得很好,可卻沒有涉及業因果、前後世的甚深道理,更未觸及佛教所揭示的一切萬法真理。因此,如果有人說孔子與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可以跟他辯論:不說特別深奧的道理,單單是前後世或六道輪回的存在,儒教傳統思想中有沒有提到?大家不妨觀察一下。我詳詳細細地翻過很多書,覺得儒家注重的是今世,來世幾乎很少提及,更不要說揭示心性本體,讓人明心見性了。因此,對它太重視了恐怕也不行,只能說:在世俗方面,它是很好的教言。
   我經常想:《弟子規》的內容,應該用佛教觀點來解釋,這樣剛好有一些補充。否則,單單只考慮眼前幾十年,卻從來不提前後世、業因果,不去關注更為長遠的生命,就太有限了。
   或許有人問:“儒家思想提倡孝道,後世有《二十四孝》等許多故事。可這孝順之舉,佛教有嗎?”
   佛教不但有,而且遠遠超勝,更不可思議。如虛雲老和尚,他為報答亡母深恩,吃盡了千辛萬苦:首先三步一拜,一心發願朝拜五臺山,以此功德,回向母親早脫輪回。在這個過程中,他兩次凍僵在冰雪中,感得文殊菩薩化身救他脫險,三年後才到五臺山。後來又念未見母親現身,不知是否離苦得樂,他又在阿育王寺拜佛陀舍利、燃指供佛,一心求見母親一面。結果一天在夢中見母現身,得知母親已轉生淨土。
   以這種偉大的行持報父母之恩,在儒教中很難見到。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活著,應以禮承事;死後,要以禮埋葬,並于逢年過節時,以禮祭奠。所以,他們對父母的報恩僅限於此。然佛教可謂更上一層,蓮池大師云:“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讓父母徹底離苦得樂,才成就了真實的孝道。
   在佛教中,一個人要想往生極樂世界,首要條件就是:“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可見,“孝養父母”是最基本的善法。要瞭解孝,就應深入佛經,像《父母恩重經》、《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都可以稱為“佛門孝經”,經中詳細描述了父母恩重難酬,做兒女的應如何報答父母深恩。佛陀還親口說:“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因此,人想學道,孝順非常重要。
   而孝順方式,佛教的與世間的有很大不同。佛經云:“飲食及寶,未足報父母之恩。唯導父母向于正法,便為報二親。”意思是說,以金銀財寶、飲食衣物供奉,不能圓滿報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導他們行持正法,才是真正報答了雙親之恩。有些道友以前常讓父母不高興,也做了讓他們傷心的事,現在懂佛教的道理後,就應該行持善法,並把善根回向給他們——這是我們的報恩之舉,是最圓滿的!
   當然,作為出家人,出去回來都跟父母稟報,恐怕不一定適合。尤其是父母若不信佛教,你這樣做,可能永遠沒機會行持善法了。對這種情況,佛教經論中開許說:可以自己決定。誠如華智仁波切在《前行》所言:既不向父親詢問,也不與母親商量,自己決定一切,遠離世間而前往寂靜地,什麼也不掛在心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以此來印證自己修行。到了那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什麼也不必在乎,在這樣的境界中,就不用天天到父母那裡去了。如果你都出了家,就應該放下一切,沒必要總惦記著家,否則修行容易出障礙。暫時看來這好像是不孝,實際上是大孝,這方面也有許多教證。
   只有看了、對比了,才會發現:佛法是全世界唯一的如意寶,它所揭示的真理,任何宗教都無法同日而語。現在我們也正在學儒教思想,從中也看得出來,這裡面有時雖有利他,但範圍很小,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都要由大乘佛法來補充才完善。這並不是自贊毀他,事實就擺在眼前,誰都可以看得到。
   有些人覺得儒教跟佛教完全一樣,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對此我們只能說:你還需要再三地、更細緻地去瞭解。
   在儒教思想中,人死之後,只是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地處理完屍體即可,至於他的靈魂來世感受痛苦還是快樂,因為智慧所限,就不再判斷了。如同佛教的聲聞乘,他們的觀點雖然好,但與中觀應成派相比,對萬法無法通達無礙,故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同樣,儒家雖在“孝”方面有它的特點,但卻不能像佛教那樣,人死後還要為亡人超度或行持善法,以利益他的生生世世。所以在究不究竟方面,大家一定要觀察。
   而且,儒教的極個別傳統,也有一些不好的負面影響。尤其在南方一帶,每逢清明就宰乳豬、殺雞鴨,以此祭祀亡人,這種做法非常可怕!佛經中記載:一次佛陀與阿難在河邊行走時,看見五百個餓鬼非常歡喜,一邊走路一邊唱歌。阿難問佛陀,佛陀說:“這些餓鬼的子孫,正在替它們修福,它們快要解脫苦海了,所以唱歌跳舞表示高興。”後來又遇到好幾百個餓鬼很傷心地走過。
   阿難又問佛陀,佛陀告訴阿難:“那些餓鬼的子孫正在為它們殺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餓鬼身後有火逼迫,故它們在啼哭。”《地藏經》也告訴我們:辦喪事不可殺生造業,否則,只會增加亡者的負擔和痛苦。所以,後人在祭拜亡人時,對某些傳統要以智慧作取捨。
  
发表于 2016-4-17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17 02:17 编辑

(接上)過去我總以為,儒教的“四海之內”,指四海之內的一切眾生,包括陸地、水裡的動物。這樣一來,儒教的思想境界就比較高了,因為是兄弟的話,就不能互相啖食,所以人不能吃動物。但實際上不是這樣解釋。他們認為,只有天底下的“人類”,才是兄弟,“人類”之間才該互相友好,不要發生爭鬥——當然,如果這樣去做,也能消除一些爭論和戰爭。
   儒教不以吃魚、殺生為惡,有時候我很看不慣。比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臥冰求鯉,就是供養父母鯉魚;現在小孩子的圖畫書裡,在表示孝順父母時,也是在盤裡放一條魚……儒教提倡“以時殺焉”,認為遵循時令則可以殺生,這一點跟佛教有很大的差別。
   有些佛教徒的極端,他們聲稱:“大乘佛教不用學,它跟儒教一模一樣。我對《三字經》、《弟子規》更有信心,對佛教沒信心也可以。”這一番言論,正說明了他連儒教都不懂。而有些國學老師更可悲,上課時諄諄告誡孩子:“你們一定要殺雞宰羊,以孝父母。”其實,造罪業來孝順父母,在佛教中本身就是不孝。他們把“終生慕父母”認為“則大孝也”,我們也承認;但若說“殺生供父母,則大孝也”,我們則不許也。
   儒教在世間法方面有很好的傳統,這一點我們非常認可,但除此之外,他們對來世的研究一片空白,在有些話、有些事上造下很多罪業,這從有些文章中也看得出來。所以,這次講《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如果有不同的意見,不管遇到什麼人,都會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以供大家作為參考。
   從《毗奈耶經》的戒條來看,佛教中無論是吃飯、走路、做事,不但有相同於儒教的地方,更有超勝之處,對真正有功德的人、自己得過法的人、年長或戒臘高的人,必須要恭敬尊重,這方面的教言數不勝數。當然,如果你修行好,能把所有眾生都看作父母,則不需勤作,恭敬心自然而然就會生起。
   我再三強調過,其他宗教對人類的愛也算廣大,但與佛教相比,則不免狹隘。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它並未涉及人類以外的其他三界眾生;第二、即使對於人類,也只是要求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可這一點如何成立?具體該怎麼樣修?並沒有特別強調,只不過有一些教證而已。
   佛教智慧涵蓋了世間一切優良學說,不管是行為、心態,甚至極其深奧、無法言說的境界,都從不同角度闡述得非常圓滿、究竟。
   有些老師講《弟子規》時,因自己愛喝酒,講到這裡,就說:“你們小時候不能喝,但長大後是可以的。”這種觀點我不贊同。《禮記》等文獻中記載:古時候,酒是當作藥來用,不是平常給人喝著玩的。即使偶爾喝點酒,也是用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就像密宗會供一樣,只是沾一沾唇,表示一下而已。但到了後來,飲酒就開始沒有節制了,逐漸演變成一種風俗。
   現在就更可怕了,飲酒低齡化趨勢嚴重,未成年人飲酒的比例越來越高。一份報告中說:據陝西省針對大中學生的調查資料顯示,學生中有飲酒史的平均高達82%;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廣州市中小學生中有24.9%曾有過喝酒的經歷。如今的孩子們,家人不教,老師不管,想什麼做什麼,這樣就把他們給害了。因為煙酒都是魔以惡願加持過的,凡夫人一接觸就會上癮,上癮之後像吸毒一樣,想戒除會特別難。
   鑒於飲酒有種種過患,佛陀曾在經中規定:“佛教所有四眾弟子,一滴酒都不能沾。”若能真正不喝酒,對行為就有控制能力。佛教其實有很多好的教言和行為,如果想做一個好人,只要能做一個合格的佛教徒,就肯定沒有問題。
   孔孟之道裡沒有佛教的輪回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接人待物方面,講得確實好。
   昨天,南京少兒讀經班的老師,跟我作了簡單溝通。他們對學習《弟子規》,採取的方法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聽,因為許多父母也沒受過傳統文化教育,要想正確引導孩子,其自身的教育也很重要;而在宣講方式上,則是結合現代的一些故事和人文道德。他們做了兩張光碟,今天上午我看了一下,感覺挺不錯,只不過佛教內容少了點,我在裡面一直使勁找,最後只發現一點點。
   他們之所以這樣,可能也是顧慮很多方面。但我覺得,把佛教與儒教的內容結合起來講,也沒什麼不能接受的,如果有些家長實在不願聽到“佛教”兩個字,那不來也可以,我們沒必要特別擔心。作為佛教徒,不管在信佛教的人面前,還是在無神論者面前,都應該坦然地弘揚佛法。
   因為佛教本身是一種多元化的教育,舉世公認的許多智者都承認,它涵蓋了一切學問。世間物理、天文、醫學、生物等學科,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依靠儀器研究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東西、耳朵聽不到的聲音,但更深層次的領域,像人體最微妙的來龍去脈,心的本體、分類、作用等,自古以來,他們根本無法觸及,甚至想都沒有想過。而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佛教,不但牽涉到不可思議的佛菩薩境界,也完全通達了器情世界或宇宙人生的真理。故在所有文化中,唯有佛教才揭示了萬法實相,這樣的學說值得在智者面前宣揚。
   所以,對孩子的父母也好、不信佛教的領導也好,都應把佛教的道理講給他們聽。如果這些道理不會講,則是我們佛教徒的過失;但若他們不接受,那就是他們的愚癡了。當然,假如佛教強詞奪理、漏洞百出,他們不接受也情有可原,但佛教絕不會這樣。因此,大家以後弘法時應該大膽一點,沒有必要膽戰心驚。在任何一個國家,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的行為,才值得提心吊膽,而共同學習真理,這是好事,所以應該把心放寬。
   但現在的社會,很多人對做好事的不放心,經常監督、阻撓,對做壞事的卻處處開綠燈,這確實很顛倒。不過,這也與很多因緣有關,我們不必怨天尤人,作為一個大乘行人,應以廣大的心來攝持自己的行為。
   佛教中有許多審視言行舉止的教言,用這些來反觀自身並不困難。在儒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中,這樣的教言雖然也有,但與佛教相比,竅訣上有很大差別。這並不是我自贊毀他,而是長期以來,自己在這方面作過大量觀察。所以,若能用佛教教理經常反觀自己,我們的功德定會日日增上,過失也會漸漸減少。
   “凡是人,皆須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然這一思想的理論依據是“天同覆,地同載”,那就不應該只關愛人類,而應擴展至一切眾生。按照佛教的觀點,這句話應改為“凡眾生,皆須愛”,為什麼呢?因為其它眾生跟人類一樣,也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大地上。而且,它們也同樣願獲得快樂,不願接受痛苦,正如寂天菩薩所云:“避苦求樂同,護他如護己。”這是個很甚深的道理。所以,人類應像關愛自己那樣,維護所有的眾生。
   有位國學教育專家曾說:“我最欣賞《弟子規》中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代表了儒學的精華。甚至在要義上,可以與佛家、基督文化比肩齊美。”可是,說它與基督教的教義相似,都是在關心人類,這還講得通;但說它與佛教的教義可以媲美,恐怕還要觀察。雖然佛教中也提倡幫助人類,但嚴格來講,佛教所涉及的範圍是所有眾生,而不單單只有人類。即便是儒教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並未牽涉佛教的甚深意義。因此,佛教的偉大精神,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才會了知,這並不是我們自吹自擂。
   當然不可否認,儒家思想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對父母的孝順、對兄弟的友愛,都值得現代人學習。但有些思想,像“不關己,莫閑管”,因為被過分強調了,也就使得他們在言行舉止上過於重視自己,與佛教《大智度論》中所說的“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的理念無法相提並論。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1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17 01:52
(接上)過去我總以為,儒教的“四海之內”,指四海之內的一切眾生,包括陸地、水裡的動物。這樣一來,儒教的 ...

或许有人想:“我们出家人不用学吧,这是世间学问,又是童蒙教育,我都看破了、出家了,何必学呢?”
出家了,人做不好的话,即使待在僧团里,也不会守规矩的,要发心利他更难,要成佛,那太遥远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人人都要学《弟子规》。小孩子要学,大人也要学,在家人要学,出家人也要学。这本《漫谈弟子规》就是我为每一个人写的。
——————————————————————————————
佛教的戒律呢?十善业道经呢?那么多佛经论典告诉出家人如何做事,没那本弟子规就没法做个好僧人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17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17 01:52
(接上)過去我總以為,儒教的“四海之內”,指四海之內的一切眾生,包括陸地、水裡的動物。這樣一來,儒教的 ...

索达吉堪布上师在讲解《弟子规》行将结束时说:
     在世间所有书籍中,这本《弟子规》,确实很有功德、很有加持,因为它改变了世界上许多人,给他们种下了善根种子。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圣者,普通人恐怕写不出这样的论典,即使写了,后人也不一定如此重视。所以,我认为,作者肯定具有非常广大的愿心。
如果按照佛经中的教证,恐怕《弟子规》许多说法不一定找得到教证。如果要字面上辩论的话,我们也可以引用许多教证来说明《弟子规》的许多说法和佛陀所言相违,可是,作者是圣者。
      圣者度化众生,没有定法,根据不同的众生的根基,宣说不同的教法。并非圣者说的所有的言语都必须是了义的法。而且,大德之间也经常演双簧,互相辩论,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每一种根基的弟子,同时又不至于让弟子们过于执着暂时的方便说,因此需要不同观点,也需要辩论。
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依据某某人宣说了某几句不了义的观点因此将其定为“魔知识”。
正确的判断方式是什么呢?
       依靠他利益众生的事业。如果一个大德,利益了非常多的众生,而且是真实的利益,那么,可以断定这绝对不是凡夫人的行境。
      我们想一想,有多少人依靠净空法师而趋入佛门?有多少人依靠净空法师而精进念佛?净空法师的弟子里又有多少人临终显现往生迹象?
     虽然我们凡夫人不一定敢肯定净空法师就是什么什么果位,但是他一定具足善知识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广大的菩提心。否则就像上面上师所言,普通人恐怕没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随随便便依靠自己分别念对佛经的一些理解,就断定他为“魔知识”,确实需要小心慎重。
      ——(转自索达吉上师讲解《弟子规》)
——————————————————————————————
1、何为善知识?佛经论典里有的。
2、索达吉堪布是否承认净空的那种说法“寺院里都是魔”。那么法王如意和门措上师在索达吉堪布的眼里。这两位算什么?
3、很多人还因为李轮子开始接触到真善美,然后开始学佛的。按照索达吉堪布的这个观点。李轮子也是善知识了。
善知识这个词。现在真被某些人给贱卖了。
发表于 2016-4-1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17 01:52
(接上)過去我總以為,儒教的“四海之內”,指四海之內的一切眾生,包括陸地、水裡的動物。這樣一來,儒教的 ...

《弟子规》我们要把它看成是佛教的戒律,是真的,不是假的。隋唐大德放下小乘,用儒、道来代替,我们今天不学小乘,如果没有儒跟道,入大乘那是笑话,佛不承认你。
你不学《弟子规》、不学《感应篇》,你就得学小乘,小乘的经典很多。这些祖师大德为什么放弃小乘,教你学儒、学道?儒道可以代替小乘,而且儒、道的思想更接近大乘。
不从戒律,你没有根,你怎么样苦修、怎么样聪明,像种树一样,你认真努力在种树,这树没有根,长不大,稍大一点就枯死了,没根。扎根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世法、佛法都要根,根是相同的。
——————————————————————————————
净空的胡扯。
发表于 2016-4-17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16-4-17 01:04
引用“但他对自两晋以来,宋明以降的汉传佛教教义、佛教史有多深入了解?泛泛而言,往往是粗枝大叶的代名 ...

印度的莲花戒阿闍梨有《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经註疏》。以中观自续观点讲解。
不过,一开始就给弟子讲空,要不要得?
发表于 2016-4-17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4-17 07:30
印度的莲花戒阿闍梨有《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经註疏》。以中观自续观点讲解。
不过,一开始就给弟子讲空 ...

按照地藏经里的修持次第。一开始还真不能给弟子们讲空。毕竟和六祖大师一般的利根智慧,现在基本没有的。
就算是密勒日巴尊者,玛尔巴尊者一开始教导他时,也没讲空。先去消业障再说吧。
发表于 2016-4-17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堪布要么没看到JK的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要么看过了,采取选择性记忆/遗忘。当然还有鸵鸟式——圣者密意,凡夫难测。
可能利根之人,能在千百万人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游刃有余。但是普通群众,禁不起折腾,今天讲喝酒不醉,明天说求往生极乐世界,後天再崩腾个普世价值观。
发表于 2016-4-17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4-17 07:30
印度的莲花戒阿闍梨有《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经註疏》。以中观自续观点讲解。
不过,一开始就给弟子讲空 ...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
发表于 2016-4-1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涅槃 发表于 2016-4-17 07:11
或许有人想:“我们出家人不用学吧,这是世间学问,又是童蒙教育,我都看破了、出家了,何必学呢?”
出 ...

那本弟子规是給你讀的  出家人應該多讀佛经论典..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1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17 08:44
那本弟子规是給你讀的  出家人應該多讀佛经论典..呵呵

呵呵。我看十善业道经、善生经等佛经。弟子规是啥?能吃吗?就一个落地的清朝秀才写的一个儿童读物。
说白了。曾国藩家书都比弟子规强。
发表于 2016-4-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堪布要么没看到JK的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要么看过了,采取选择性记忆/遗忘。当然还有鸵鸟式——圣者密意,凡夫难测。
=================================
可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0:22 , Processed in 0.03729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