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7|回复: 24

“自空见”?“他空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7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問:格魯派的見地是什麼?

答:在格魯和薩迦本身,為了要增加彼此的了解,所以有時會辯論,但並不是那麼重要。

薩迦派認為修行不需另外創造出一個空性來,但格魯派(黃教),則強調在修定時,應該要摧毀分別見地,造出空;這是薩迦和格魯主要的不同。

寧瑪和薩迦之間,沒什麼文獻記載的辯論,但他們在發展空性見地上,有所謂“自空見”和“他空見”之不同。如果以自空和他空來說,多半格魯派是自空見,竹巴噶舉也是自空見,噶瑪噶舉是他空見,薩迦派有的持他空見,如薩迦秋登,另一個薩迦派學者叫都潤巴,這個人是持自空見,很多寧瑪派持他空見。

所謂“自空見”是說佛性本來是空;“他空見”是說佛性本身不空,但對無明來說他是空的。這樣子的話,可以說有一種無意識的辯論。
當然噶舉(白教)和薩迦也有一點辯論,像止貢噶舉派和薩迦派在戒律這方面有辯論。其中止貢派大師說,比丘戒是屬心戒,一直到破戒才會消失。

不過這都只是遊戲,他們所有見地都是好的,只不過是趨進的方法不同。一個會讀書的人,如果讀到這些見地,讀得愈多信心反而愈強,因為這些見地都很好,可以使你了解佛法;對一個不良的讀者而言,當然也會增加他的貪、嗔、癡。


############################################################################################################
以上文字全文转载某仁波切的开示。
发表于 2008-9-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格魯派(黃教),則強調在修定時,應該要摧毀分別見地,造出空
-----------------------------------
估计这位所谓的仁波切并不是格鲁派的仁波切,即使是格鲁派的仁波切可能也不懂格鲁派的空。从未听说格鲁派的空是造出来的,宗喀巴大师也极力批驳这种造出来的空。搞所谓的圆信,颟顸各教派观点都一样,如果是出自团结教内的态度也就罢了,竟然愈演愈烈、信口开河道。难道因为有了仁波切、活佛、法_王的名称,就可以胡说八道了吗?难道因为有了仁波切、活佛、法_王的名称,胡说八道就变成合法了吗?此真见浊、劫浊之可悲现象。
发表于 2008-9-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喀巴大师也极力批驳这种造出来的空

麻烦能不能给出一些典型的出处。
发表于 2008-9-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板锹 于 2008-9-7 02:13 PM 发表
麻烦能不能给出一些典型的出处。

在宗喀巴的《中观八难辨析》《入中论善解密意疏》里面都有提及,我就不去找了。下面引用法尊法师讲解的《中观八难》给您看看:

若计诸法有自相者,其自相应是本来成就的,应是实有的,这种实有的自相,在圣人的根本无分别智中理应看得比较凡夫更为透彻明白;但是圣根本智亲证诸法真理时,只见“空无自性”,不见它“实有自相”。照计诸法有自相者看来,这就等于说:诸法原本是实有自相的,却被圣智观之使它成空了;譬如原本有瓶子,被铁锤给凿破了。也就是说,圣人的无漏根本智,反而成为破坏诸法自相的主因。这是很不合理的事,就连清辨论师等也没法允许。故成为计有自相者的过失。

因为诸法本身是性空,所以圣智才能契入,宗喀巴认为空是万法的本质,只能去认识,不是造出来的。并不是诸法有自相,靠圣智造一个空出来。
另,这位仁波切所说格鲁“造”,还有一个隐含意思的,不过既然他没提,我就不戳穿了。
发表于 2008-9-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格魯派(黃教),則強調在修定時,應該要摧毀分別見地,造出空
******************
恩 大概对一些人来说 空性需要观察思维才能证的就是造出来得     无分别住自然证悟的空性才不是造

这个跟支那堪布其实无别  标准反理智派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
学菩萨行
  [科]辛二 显示学习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
又有一类除不毁谤方便而外见解道理,许和尚说而为善哉。又有余者弃舍观慧,全不思惟,意许和尚修法为善。此等之道,全未接近修空方所。纵许修空,然若说云已得无倒空性之义无谬修习有修证者,惟当修空,不当更修世俗行品。或说行品不须执为中心,多门修习,亦与一切圣教相违,惟是违越正理之道。
****************
格鲁派老和尚讲的:
【何名五蕴自性空耶 所谓即色是空】

从这一句经文开始,观自在解释如何观证‘五蕴’之自性为‘空性’的方法与过程。

首先是从‘色蕴’说起,因为只要能参透‘色’序‘空性’,其它四蕴之空性本质也是同样的道理了。

有些人以为‘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这是一种邪见。他们认为善恶、因果也都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是不存在的,这个见解把‘空性’误解作‘无’,这并非‘空性’的意义,同时也是不符合佛法的。而一般人的凡俗观点则视一切事物的真正体性为实有,这也是错误的。‘空性’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并无自性,并非以个别地与客观地存在的方式而存在。这一点比较难说明,必须在听了以后反复思维推论方可明白。有关‘空性’之教理,若要研学,必须小心要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可出错,否则去到经文中后面部分时,会生出极大的错误见解!

我们以‘色蕴’的‘空性’作为例子:比如我面前的这个茶杯子,它是一个实物,所以属于‘色’的范围之内,一般的俗见视它为有自性地存在的茶杯,也就是说它的体性向来就是茶杯,如果我们推前去想一想,它本来是什么呢?它本来是陶泥,加上水份,加上人手加工与烧制过程,最后我们见到成品时就叫它为一只茶杯,这茶杯到底是什么呢?这茶杯节体性与身份到底在哪里?茶杯是陶泥吗?是水吗?是加工的过程吗?都不是!陶泥并非茶杯,只是原料!水也不是茶杯,加工的过程也不是茶杯。若果同样的陶泥、水、制作对等造出一个略矮身、略宽的形状,它就不是一只茶杯,而是一只碗了,但大家去想想:既然似乎这形状决定了它是茶杯这是碗的话,茶杯是否就是指这个形状呢?如果以同样形状的物品放酒进去,大家就叫它为酒杯了,那茶杯去了哪里呢?在装茶的时候它是茶杯,装酒的时候它是酒杯,那么节话,它的身份又不是取决于形状了,那它是否取决于所装东西呢?明显地,茶杯与茶并不相同,茶杯并不存在于茶液之中,我们到现在,还没找到茶杯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把这茶杯打砰来研究,还是找不到茶杯到底在哪里,是在这个碎开了的杯柄中吗?是在这块碎片中吗?是在这个杯盖中吗?都不是!茶杯并非指某一个部分,所以茶杯并不存在于某一块碎片中,也就是说:茶杯并非我们称为茶杯的这件物品的组成部分、茶杯节体性并不存在于它的任何组成单元之中。你没法拿着一块碎片而说‘这就是茶杯!’碎片只是茶杯的部分,并非茶杯!我们把所有的碎片放在一起,它们的总和与原来的茶杯并无分别,如果我们去研究碎分节重量总和、质料成分等等,都是与原来的茶杯是一样的,这是否就是说:组成节部分之总和等于茶杯呢?如果我们把碎片黏起来成为一只碗的模样,它们的总和并无不同,但也就不是茶杯了。从另一方面去惟论,假设我们有十头牛,它像的总和也就是一群牛,不可能是一群羊!刚才我们已说过:茶杯的一块碎片都不是茶杯,一堆‘不是茶杯’的总和不可能等于一只茶杯,我们只能说它们是一堆茶杯的组成部分,但不能说它们就是茶杯的本身!我们可以用上一生寻找,都不能找到茶杯节个别存在的体性!

换一个对像来研究:衲叫做罗笙登杜,这个罗笙登杜的自性身份到底在哪里呢?如果罗笙登杜是真正如我们的想法这样地存在的话,他只可能是以回种情况之一而存在:

(1)罗笙登杜是这个身体;
(2)罗笙登杜是我的思想知觉
(3)罗笙登杜是我的身体与心的总和;或
(4)罗笙登杜是这我的身体与心的总和以外的东西。

除此以外,逻辑上并无第五个可能性。如果罗笙登杜真的存在,他只可能以以上四种方式之一而存在。我们逐一去查究:

如果罗笙登杜就是我的身体,他是这身体的某一部分呢,还是所有部分的总和呢?如果说他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的话,你可以指出那一部分是他吗?罗登杜是我的头吗?是我的脚吗?是我的肺吗?透过一步一步的筛证,可以看出罗笙登杜并非身的某一部分。既然身体的一部分都不是罗笙登杜,它们的总和也没可能会是罗笙登杜,因为一组非罗笙登杜的东西总和逻辑上不可能成为罗笙登杜,正如十头牛加起来绝不可能会是牛以外的一种东西的结论一样。

如果罗笙登杜是我的思想知觉的话,在提到我的思想的时候为何我们要说 ‘罗笙登杜的思想呢’?如果我就是这个思想知觉,那就无需以‘我的思想’来标志它了。思想知觉还分为眼识、耳识等六识,如果罗笙登杜就是知觉的话,由于知觉有很多种,那就等于说有很多个罗笙登杜了,这也明显地是不合理的。

如果罗生登杜不是这身体,也不是知觉,那身体与心(注:知觉)这两种 ‘非罗笙登杜’的成分加起来之总和断不可能是罗笙登杜,所以罗笙登杜也不是身体与知觉之总和。

既然罗笙登杜并不存在于身体中,也不存在于心识知觉中,也非此二者之总和,那他是否存在于此二者以外呢?假设没有了我的身体与知觉,那还有甚么罗笙登杜可言呢?可见他也非存于身体与知觉以外!

我们刚才用了茶杯及罗笙登杜这个人作为参思‘空性’的对像,但其它的万事万物之‘无自性’的存在方式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透过同样的方法去禅思它们的‘空性’本质。

前面已经说过,物质(‘色’)并非不存在,而是无自性的,它们并非我们所想的不依条件因缘,独立自存的实在个体,说‘即色是空’并不否定依各种因缘而形成的物质之存在性。既然说‘色’是并非自性有的,并非独立自存的实在个体,那他们是以何形式存在的呢?他们的存在依赖于心念中假定为能安立的相及立名。天上的彩虹似竹米十分实在,有着自已的形相,色彩,距离等等,但若去寻找彩虹,会发现它是寻不得的,文只是依赖阳光,水分及观者之距离等因素方可存在的;同样地,我们的身体依赖着身体的各部分之组合现相而存在,它只是在我们意念中的一种现相,并非自性有的实体,所以是不能寻得的。

‘色’同时依赖立名方可存在,例如大家把我称为寺院的方丈,在安立了 ‘方丈’这个职衍后,我就成为了‘方丈’,在未立这个名之前,‘方丈’并不存在,在立了‘方丈’这个名后,‘方丈’就存在了,这个‘方丈’的存在依附于大家立名的过程,没有立名,‘方丈’并不存在,我的肉体并非‘方丈’,我的思想也不是‘方丈’,这个‘方丈’是不可寻得的,只赖于立名,在立名后,这个‘方丈’才存在,大家见到他时会说:‘呀!方丈来了!’所以,万事万物是以立名之形式而存在的。

以刚才的茶杯作例:我们已经反复说明了,不论如何寻找,茶杯的个体性并不能寻得,茶杯只是陶泥配合水份及烧制与造形等过程之组合,再加上我们的命名为‘茶杯’,它只是如此地存在。没有堪能安名的基础——陶泥,水份及制造各种因缘,茶杯便不存在;即使有了这个因缘而起之物,没有了命名‘茶杯便不存在;即使有了这个因缘而起之物,没有了命名‘茶杯’这概念,‘茶杯’还是不存在的。

我们在六道轮回中经历无教生生死死,是因为因果与业力的牵引之下,在过去造了业因,就必定会受生而感苦,同时又做了新的因,将来还必定会继继受生;综合这些业因,不外乎由身体,语言及意念所造作的,而这些身,语,意作业不外乎由贪贪嗔嗔痴所引发,这三毒(即贪贪嗔嗔痴)归根究底乃由我执而生的。在渐渐体悟我们所最为珍爱的身体之本质为‘空性’的过程中,我们对它的执恋也会自然退灭,种种烦恼也故此会消退,渐渐地,我们所有的痛苦的根源——我执与无明——会被拔起,从而体验到自在之境。

我们的痛苦,轮回生死等都源出于我们执取‘我’与其它事物与现像为有自性及实在地存在的这种错误的看法,要由轮回中解脱,必须看透体悟到万事万物的真实谛——它们的真正体性只是依附缘起及名相而存在的。如果不能生起甚深妙之‘空性’正见,即使具备了菩提心等方便,亦不能成就解脱或佛果位, 故此,此‘般若空性’智慧是我们用作对治我执的方法,斩断轮回的慧剑。我们的痛苦与轮回源出于竹找们对事物的一贯错误观念,以为它们为实有,由这个‘我执,执取一个本无自性的‘我’为实有的生出了贪念,嗔恨,甚至继而作出或说出种种业因,最后受到业果之报而体验痛苦与不停的生死轮回,不能超脱。一旦能体悟了‘我’的‘空性’本质,我执即得以断除,轮回生死这个循环之枷锁也被斩断了。
                                                                 甚深微妙--《般若心经》释义开示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
发表于 2008-9-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行般若的时候,即空性定中,一切俗谛现象、概念皆不显现,因为这时候能观的智慧跟所观的空性容契,出定后才有分别智观察如幻俗谛,才有各种名言差别。就象心经所说,无轮回无涅槃一样,都是指定中究竟理智观察胜义的情况,不能以此来否定世俗谛中也没有轮回和涅槃。不能正确区分二谛情况,颟顸庞统,可能正是格鲁以外常犯的错误。
——这段是你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说的。结合你反驳“造出空性”的立场,那么请问你是认为有一个“纯然的空性本身”可以获得么?这里所谓“纯然的空性本身”的界定,是指区别于世俗谛的种种缤纷表现的诸法。
发表于 2008-9-7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08-9-7 02:49 PM 发表

空是万法的本质


“本质”这个词容易引起歧义,让人想起 大梵、本源,说法上斟酌一下比较好?
发表于 2008-9-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智范围内,科学和世俗承认的东西,应承中观丝毫无损,与它无争;

在胜义谛上、它的自性上丝毫不留,一点尾巴也不留,彻底的是空。这就是“相有性空”。

一切法无自性是本来如是 无可造作  但要认识这个无自性 必须先以正理观察 获得正确的定解 依此定解转变自心 令自心永无错觉无明,证悟空性不是自心得到一个叫空性境界,只是自心不再有错觉无明,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学习心得。

认为只要心不分别住就可以自然明白一切法无自性 令心自然永无错觉 无明(自然解脱?),广论破斥很多 可以自行参考。
发表于 2008-9-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板锹 于 2008-9-7 04:14 PM 发表
那么请问你是认为有一个“纯然的空性本身”可以获得么?这里所谓“纯然的空性本身”的界定,是指区别于世俗谛的种种缤纷表现的诸法。...

空性作为一切法的共相(现代语言可以说是本质)是存在的,行人通过如理的观修,可以契入此空性,这个没问题。但不是说自己造出来的一个空。
空性是胜义谛,是究竟智慧的对境,跟各种缤纷的万物当然不同。如果相同,那岂不是没有二谛差别了吗?板锹兄是什么意见呢?
发表于 2008-9-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发表于 2008-9-7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学习经论没有用  这是不是你引这文想表达的结论?  这跟白卷英雄一个见

我们是号称理智信仰的佛教

祖师知道你这么认为大概会叫冤枉



原帖由 zj19740529 于 2008-9-7 06:02 PM 发表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发表于 2008-9-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没用?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但是只讨论名相,不知道认真修行,这才叫真冤枉呢!祖师知道后学这么理解才叫真冤枉呢!
发表于 2008-9-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对法师释迦古那的开示

         敬礼上师。

         尊者密勒日巴由蒙境的快乐村返回雅龙,昔日的施主们都高兴万分;
     在极端雀跃兴奋的心情中,对密勒日巴说道:「请尊者以后长期住在雅龙
     吧。」在一个乾净的大树中央,有一块腹状的巨石,巨石之下有一个洞,
     尊者就安住在洞内。法师释迦古那和雅龙的施主们都来拜望尊者。释迦古
     那问道:「尊者啊!您这一向在远方的山洞中修行时,有什么心得啊?产
     生了怎样的定解桝,能开示我们一下吗?」

         尊者答道:

   「敬礼译师马尔巴,我于他乡修行时,于无生法得定解。
     今生来生二执著,皆已断除得清净,于六道境得解脱。
     切断生死绳缚故,彻证诸法平等性,苦乐二执得清净,虚假识受得解脱。
     斩断取舍二执故,我契诸法无别境,轮涅二执皆清净,道地幻行得解脱。
     已离希冀与怖畏,永断诸疑心安乐。                                」

         其他的施主们又问道:「舍此之外,其他的悟境,请一并开示一下。
     」

         尊者道:「为适应你们施主的心意,我现在唱一首歌来帮助你们增长
     善根吧!」随即唱道:

   「父母助我作外因,自赖耶识为内缘,中间得清净人身,得此三缘离恶趣。
     生死境界于外显,信心出离于内生,中间常思正法教,此心乃能离亲仇。
     如父上师作外因,本来智慧内开显,中间得决定善解,乃能于法断疑惑。
     六道有情显于外,无偏大悲显于内,中间常思修行事,能断贪欲起慈悲。
     三界于外自解脱,本来智慧心内生,中间具确定证悟,如是乃能离恶危。
     五欲爱乐显于外,无执智慧显于内,中间能行平等行,苦乐二执自解脱。
     无为无事显于外,心离冀畏显于内,中离勤勇与作为,善恶二执皆超脱。」

         法师释迦古那说道:「尊者的定慧早已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了。我虽
     然过去已经参谒尊颜多次,但迄今能未得到使我能信赖和依止的口诀。现
     在务必请尊者慈悲赐我灌顶,传授口诀,予以摄受。」

         尊者随即传给他灌顶和口诀,并命他立即依之修持。不久,释迦古那
     产生了觉受和疑问,来到尊者前问道:「上师啊!如果外境和轮回是根本
     没有的,那么我们根本也用不着修什么行了。如果心也是空无的,我们亦
     不要上师了。如果上师也是空的,那么谁也不知道怎样去修持了。请尊者
     把这些疑问为我解释一下,同时恳请您传授我『指示心性』桞的口诀。」

         为酬其请,尊者歌曰:

   「显有之性本无生,虽现生相无可执,轮回体空无实相,心体法尔本双融,
     若有方所起爱执。
     如量上师具传承,自创『上师』是愚行。
     心性犹如大虚空,偶被妄念乌云遮;如量上师之口诀,恰如狂飙卷残云,
     妄念自灭光明显;此时心中之觉受,一似日月朗晴空,
     十方三世皆寂灭桟!
     无可执取离言诠,决定证悟如星现,于一切境乐融融;法身之体离戏论,
     六识境显空幻中,自然离勤住胜义,超越自他一切境,无执智慧常相续,
     三身不离甚奇哉!                                                」

         尊者继续对他说道:「法师啊!不要贪着此生的荣誉和安乐,莫要被
     名相所缚,而让名相牵着自己的鼻子到处跑。应当尽此一生,矢志修行。
     你若这样去做,其他许多人也为仿效你去努力修行的。我说的这些话,请
     劳记于心。」随即歌道:

   「具足善根诸施主,人生宁非枉劳耶?资财宁非幻化耶?轮回宁非性空耶?
     欲乐岂非如梦耶?毁誉岂非谷响耶?显境岂非心性耶?自心岂非佛陀耶?
     佛陀岂非法身耶?法身岂非法性耶?开悟之时何感受?亲见一切惟心现!
     故应昼夜观此心!观心转深无所见,即于无见而安住。

     自己即是大手印,心中亦无有我相,不执识见坦然住;
     根本后得无别故,我已超越道次第桪,凡所显现体性空,
     念时即持无不持。

     我已亲尝无生法,由观心故得证悟,其他密乘方便道,
     气脉明点及业印桬,念诵真言观本尊,四种净住桭等修观,
     大乘权巧方便耳。
     
     虽然亲勤修斯法,不能尽断贪瞋根!

     一切显境由心起,应观心性毕境空;若能常契无生境,供养持戒诸善行,
     一切法尔得圆满。                                                」

         释迦古那依尊者嘱,从此专心修行,获得了殊胜之觉受及证解。以后
     他就成为尊者最亲近的「出家弟子」之一。

         以上是尊者在雅龙腹崖度化释迦古那法师的故事。
发表于 2008-9-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勒日巴尊者 我的偶像啊 哈哈

尊者传为噶当派的一位大格西转世 今生示现离俗专修  但尊者最初还是要从玛尔巴译师那得到教授 才去专修 并且其前生同样是广学多闻  

很多人 怕学习 爱简便 喜欢拿尊者和六祖说事  其实根本是只看到贼吃肉 没看到贼挨打

未有不闻而修者  
******************
今丁一 思惟闻法所有胜利 
  《听闻集》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内,纵然有众色,具眼亦莫见。如是于此中,生人虽具慧,然未听闻时,不知善恶法。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本生论》亦云:“若由闻法发信意,成妙欢喜获坚住,启发智慧无愚痴,用自肉买亦应理。闻除痴暗为明灯,盗等难携最胜财,是摧愚怨器开示,方便教授最胜友。虽贫不变是爱亲,无所损害愁病药,摧大罪军最胜军,亦是誉德最胜藏,遇诸善士为胜礼,于大众中智者爱。”又云:“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于其所说诸闻胜利,应当决心发起胜解。
  复次应如《菩萨地》说,须以五想听闻正法。谓佛出世极罕难遇,其法亦然,由稀贵故,作珍宝想。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故,作光明想。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观乐故,作无罪想。作是思惟,即是思惟听闻胜利。
........................................
[科]戊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第二破除于此修轨邪执分别者,心未趣向圣言及释诸大教典,现教授者,作如是言,正修道时,不应于境数数观察,惟应止修,若以观慧数观择者,是闻思时故。又诸分别,是有相执,于正等觉,为障碍故。此乃未达修行扼要,极大乱说。《庄严经论》云:“此依先闻,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义境智生。”此说从其思所成慧,如理作意,所闻诸义,修所成慧,真义现观,乃得起故。
  故所应修者,须先从他闻,由他力故而发定解,次乃自以圣教正理,如理思惟所闻诸义,由自力故而得决定,如是若由闻思决定,远离疑惑,数数串习,是名为修。故以数数观察而修,及不观察住止而修,二俱须要。以于闻思所抉择义,现见俱有不观止住,及以观慧思择修故。是故若许一切修习皆止修者,如持一麦说一切谷,皆惟是此,等同无异。复如闻所成慧,以闻为先,思所成慧以思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应以修为先,以其修慧从修成故。若如是者,则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习思所成慧所决定义,故说修慧从思慧生。以是若有几许多闻,亦有尔多从此成慧,此慧几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从思成慧,亦当不鲜。如思慧多,则多修行,修行多故,则有众多灭除过失,引德道理。故诸经论,皆说于修闻思最要。若谓闻思所抉择者,非为修故,惟是广辟诸外知解,若正修时,另修一种无关余事。如示跑处另向余跑,则前所说悉无系属,亦是善破诸圣言中,诸总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则其乱说趣无错道,不须多闻亦成善说。未达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习经典续部,与一从来未习教者,于正修时,二人所修,全无多寡。又彼行者,是执闻法及观择等以为过失,诸恶轨派令成坚固。是故串习闻思二慧所决定义,虽非修成,然许是修,有何相违。若相违者,则诸异生未得初禅未到定时,应全无修。以欲地中,除说已得入大地时,由彼因缘,可生修所成慧之外,余于欲地无修所成,对法论中数宣说故。故言修者,应当了知,如《波罗密多释论明显文句》中云:“所言修者,谓令其意,成彼体分,或成彼事。”譬如说云修信修悲,是须令意生为彼彼。以是诸大译师,有译修道,有译串习。如《现观庄严论》云:“见习诸道中。”盖修习二,同一义故。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9-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1 03:29 , Processed in 0.0362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