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41|回复: 36

要懂得“思辨”的正确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6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识仁波切《三宝原理与归依法通俗解说》
信与解的重要性

人们也许会说:佛法重智慧分辩,重理性,为什么钝根人反而信仰虔诚,得成就快呢?

  知识理论的正确性、合理性需要分辩,但前人验证过的知识,对使用知识的人来说,不必要,也不可能样样都要自己来重新验证。如果那样做,反而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般情况下所学的法,有《经》、《续》和著名佛法大师《疏论》根据,传法人的学问、德性被证明是可以信赖的,具有讲授和实修的可靠传承者,就可以相信。因此钝根人如果得到良师益友,得到公认的正法,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修持,反而比那些半信半疑、思想污染较深的有学问的人,更有获得好成就的希望。因为一般的利根学人,因其见闻广,大脑就像一个杂货商店,三教九流的货色样样都有,思想意识的白纸上涂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颜色。这种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和慧眼,在思想意识里很难形成纯洁的、色调鲜明的信仰画面。这就是信仰坚定专一的钝根人有时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利根学人反而出成就快的原因所在。现在学佛的人多如牛毛,但获得高成就的稀若晨星,究其根源,德性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在诸德性中,“信德”不足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未信之前,应慎重抉择,不可轻信、乱信;既然生信之后,就不可三心二意,一定要专一和坚定。佛陀曾对众弟子说:“生命可以失去,但戒行不可失。”又说:“戒行还可以放弃,信念不能放弃。”可见信念比什么都重要。
发表于 2008-2-1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钝根人有福啊!!!可惜我不是------

一个利根的人怎么样才能变成钝根呢?

要利根的人装傻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08-2-1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下  利根与钝根是怎么判别的?
我本来还是很明白的   现在看了这个解释之后  俺就糊涂了  
按照楼上的帖子“因为一般的利根学人,因其见闻广,大脑就像一个杂货商店,三教九流的货色样样都有,思想意识的白纸上涂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颜色。”   也就是说 见闻广博的就是利根了?
“这就是信仰坚定专一的钝根人有时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利根学人反而出成就快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 信仰坚定的就是钝根?
那么请问:钝根的都信仰坚定了,难道所谓的利根还不如钝根?既然不如钝根,何必称为利根?叫钝钝根岂不更贴切?
发表于 2008-2-1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後,以四大思維分析及其他邏輯因明分析,仔細研究開示之內容(是否正確?是否對眾生有益?能否令人得解脫?)至一切懷疑之點都一一經分析推敲而推翻後,知道開示正確無誤,合乎因明,方為接受,此為「因反思而領受之理解」。

  再下來,以一念不散之定力反複深觀(深入思維觀照),於定中不斷熟思開示之內容,如此,正心變得堅固強大,邪心減退至完全拔起,即証佛境。

  為助對佛法之學習、思維與深觀,弟子必須修持清淨法(懺法)及積德修行。這些又全依賴於信心。如無清淨正確之信念,單靠苦行與聰敏是不能達到証悟的。尤如燒壞之種子,不論怎樣施肥及曬陽光亦不可能發芽。此點彌勒菩薩曾經開示。

  信念──一切善德之基礎──為一種喜悅及弘願之意念。例如以侍奉上師來說,弟子因反複思觀侍師之所得之助,心中馬上生出喜悅之心及願意侍奉恩師之念。

  全部佛法之修持須要靠長遠之眼光,如似「趁墟」般之修持態度只如孩童之無義遊戲。同時以世俗之利益方面來衡量佛法而修持亦同樣毫無作用。
发表于 2008-2-17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2-17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重智慧分辩,重理性,为什么钝根人反而信仰虔诚,得成就快呢?

  知识理论的正确性、合理性需要分辩,但前人验证过的知识,对使用知识的人来说,不必要,也不可能样样都要自己来重新验证。如果那样做,反而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般情况下所学的法,有《经》、《续》和著名佛法大师《疏论》根据,传法人的学问、德性被证明是可以信赖的,具有讲授和实修的可靠传承者,就可以相信。因此钝根人如果得到良师益友,得到公认的正法,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修持,反而比那些半信半疑、思想污染较深的有学问的人,更有获得好成就的希望。因为一般的利根学人,因其见闻广,大脑就像一个杂货商店,三教九流的货色样样都有,思想意识的白纸上涂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颜色。这种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和慧眼,在思想意识里很难形成纯洁的、色调鲜明的信仰画面。这就是信仰坚定专一的钝根人有时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利根学人反而出成就快的原因所在。现在学佛的人多如牛毛,但获得高成就的稀若晨星,究其根源,德性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在诸德性中,“信德”不足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未信之前,应慎重抉择,不可轻信、乱信;既然生信之后,就不可三心二意,一定要专一和坚定。佛陀曾对众弟子说:“生命可以失去,但戒行不可失。”又说:“戒行还可以放弃,信念不能放弃。”可见信念比什么都重要。



解读:
1,可信的人说的话可信不用验证.
2,具信的白色纸比不具信的杂色纸好调教.
3,不可轻易具信,但信比戒还重.

提问:
1,是否需要得到所有人的信心才称为可信的人.
2,不具信的白色纸和具信的杂色纸哪个好调教.
3,如何生起或者稳固重大于戒但不可轻易生起的具信.

反思:
1,执著是造成可信的人说的话也不可信的罪魁祸首.
2,只要具信无论白色纸杂色纸都站在同一具信起跑线上.
3,不具信的白色纸和不具信的杂色纸一样挺难有成就可言.
4,打破执著生起不被狭隘执著掌控的具信成为具信的纸.


突然想到了"我尊敬你,但不相信你".呵呵.这是无标号的纸.

[ 本帖最后由 pengcuo 于 2008-2-17 05:52 A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多识仁波切所说的一般利根应该是指汉传佛教里常说的那种所谓世智辩聪吧 并非真正利根法行人

大概是仁波切汉语表达的方式让人有点误会
***************************************

今之人每以世智辩聪之资,研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印祖语)
今之人每以世智辩聪之资,研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且莫说古今之人,不入己目,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有法身菩萨示现者,彼皆以为庸常,不足为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如是习染,切宜痛除。



【八难】
八个见闻佛法有障碍的地方和情形,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此中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因业障太重,很难见闻佛法;北俱卢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晓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脱死;无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脱死;患了盲聋喑哑的人,自然见闻不到佛法;世智辩聪是世人仗著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会毁谤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佛涅槃后,都见不到佛和听不到佛法。
FROM:【佛学常见辞汇】



更详细可以参考喜绕兄的贴: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7658&extra=page%3D1

复次诸苾刍。于此世间。大师出现。十号具足。宣说诸佛所证妙法。善除烦恼。能趣菩提。究竟涅槃。尽诸苦际。说是法时。有人虽复生在中国。其身虽不聋盲喑哑以手代言。于善于恶。悉能晓了。然而信邪倒见。作如是说。无施无受。亦无祠祀。无善恶业缘。无异熟果报。无今世后世。无父母眷属。无化生有情。于此世间。无阿罗汉正趣正行。此世他世。于现法中。得自觉悟。正证圆满。皆悉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此事皆无。生极邪见。是谓第七欲住圣行无暇修习。
发表于 2008-2-1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学佛的人多如牛毛,但获得高成就的稀若晨星,究其根源,德性不足是其主要原因。
---------------------------------------------------
德性最重要的有两种----智德与福德,智德与福德不足就会导至学佛的八难出现。智德不足特别容易导至:“世智辩聪(所谓的利根学人)是世人仗著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会毁谤佛法;”由于无德性智慧越高毁谤佛法越历害。虽然学佛也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相反成为堕落的重要原因。而钝根人往往福德深厚智德也比较具备。
发表于 2008-2-1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唐的意思莫非是指,钝根比利根要好?

不过我不理解的是:既然“福德深厚智德也比较具备”,那他怎么还会是钝根,那怎么样也应该叫做“利根”才对啊?!

或者,各位老大能否定义一下,什么叫做利根,什么叫做钝根?
发表于 2008-2-18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完佛爷的这段是这么理解的:
聪明、理解能力强-------利根
不聪明、愚钝-----------钝根
利根者如果在信德方面不如钝根者,则反而不如钝根者修行成就快。

当然了如果利根者信德不比钝根者差,当然利根者修行成就要比钝根者强。

佛爷这里不是说钝根比利根好,而是强调“信德”的重要性。
至于把利根理解成“世智辩聪”,就有点过了。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2-18 12:13 A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8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出来一个“信德”?

现在有三德了,智德、福德和信德。

还是请老大们定义一下,此三德的含义到底各是什么?
发表于 2008-2-18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08-2-18 12:16 AM 发表
又出来一个“信德”?

现在有三德了,智德、福德和信德。

还是请老大们定义一下,此三德的含义到底各是什么?

呵呵,“信德”顾名思义就是“信”的品德。
马上问题又出来了,什么是“信”呢?
我网上搜来的:
《唯识论》对佛法的信,有很简洁扼要的说明:

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

「于实德能」,就是说,对于「真实的,功德的,功能的」,「深忍乐欲」,深忍就是深深地肯定,也就是「深信」的意思,「乐欲」就是喜好。对于真实的,有功德的,能够离苦得乐的功能的,深深地相信、喜好,而且进一步去追求。

其他两德俺就不会定义了。
发表于 2008-2-1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尊法师的一篇关于“信”的文章。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2-18 12:47 A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18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坚持”的重要性。
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是因为乌龟的坚持。
如果看到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就认为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岂不可笑了。
寓言故事都能理解,为何到了佛法里面就变复杂了呢?
:lol
发表于 2008-2-18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一般的利根学人,因其见闻广,大脑就像一个杂货商店,三教九流的货色样样都有,思想意识的白纸上涂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颜色。这种人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和慧眼,在思想意识里很难形成纯洁的、色调鲜明的信仰画面。
-----------------------------------------------
关键在于若人没有经过特殊严谨的思维训练则不可能有扎实的智慧将从外界得来的杂乱信息,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得见本质,反而受其信息杂乱所累,最钟迷失在表象中得出与真实相悖的一面之词....


智慧的能力永远在质不在量,深度永远胜过广度,若没有特殊因缘接受思维慧眼的教育和历练,头脑当然不可能形成任何主题鲜明,层次完整的图画,只能成为徒有其表,见木不见林的肤浅[利根头脑],这在其他学科的知识上,早有明证

辨证地看待仁波切的话,不可拘泥,自陷文字巢臼难出!

[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18 12:47 A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14:19 , Processed in 0.0355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