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49|回复: 16

格鲁不共修持——观察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nbsp;&nbsp;&nbsp; 格鲁不共修持——观察修</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nbsp;</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在《菩提道次第》中,将所有佛法修持归纳为观察修和止住修二类,而所有佛法修持对象中只有奢摩他——止才是止住修,其他所有所缘都要进行观察修,因此正确了解观察修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大略研讨一下观察修。</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观察修是说对于所应观修的内容通过思辨、分析、推理等各种方法进行修持,当内心有所觉受的时候才进行止住修——安住于观察修所得之觉受。就像我们对于一个仇人,每思及曾对我所作的损害则怨恨增加一分,这是我们平常人的“观察修”,佛法的观察修要把对境换成道次第的所缘。宗大师说,此观察修不但不影响止住修,反而可以帮助生起止,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炼金的比喻。</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现在很多人认为只有止住修才是真正的修持,其实是十分错误的,苦、皈依、业果、出离心等需要观察修才可以生起觉受、证德暂且不说,能断除无始轮回生死根本无明的唯一锋利宝剑——无漏智慧也是必须要通过观察修才能获得,这点宗大师在很多著作中都有论述,帕帮喀大师曾说:这个观察修的教授是从文殊上师(指宗喀巴)语密耳传所出,只有格鲁派具备而他宗少分也没有的教授(帕帮喀著《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1、既然说观察修是思辨、分析等修持方式,那回忆道次第每个所缘是否是观察修呢?这不是这里所说的观察修,观察修一定要具备各种理路的推理、思辨,然后确定所观察的对象,单纯忆念并不具备这个因素。</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2、背诵所闻的法义,然后进行思维也不是观察修,因为这只是属于闻慧的范畴,按照所闻法义进行思维不具备观察修的要素。</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3、串习道次第每个所缘以及他们的标准、修持方法、修持次第等也不是观察修,这属于串习道次第的法义,令不忘所缘而已,并不能生起道次第的证德,故非观察修。</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现在很多人说格鲁派所说的观察修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和殊胜之处,我想可能是不了解什么是观察修吧?这个教授在其他教派的确难以找到,但并非说他们没有证德,只是没有阐发出这个教授而已。所以帕帮喀大师说此乃格鲁别法。</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匆忙之中略谈如上,起因是由于本空说只有中观应成思想才是格鲁的精华,其他都是和“邻居”差不多而起,其实格鲁所标显的各种殊胜并非乱说,里面具有严格的论述,其他殊胜之处等有机会慢慢探讨。</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nbsp;&nbsp; </FONT></P><br>[此帖子已被 喜饶嘉措 在 2004-10-30 11:36:43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1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lt;IMG src="file:///d:/ding.gif" border=0>
发表于 2004-10-3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的恩师常会说起一个道理,他说我们的烦恼是无始以来一点一点串习来的,相反地,我们的善根也是要一点一点串习增长的。那么怎样才能增长自己的善根呢?关键要依着传承和善知识的教授进行广大的闻思,在教理上进行反复的、深细的思维和抉择,获得种种定解,建立起坚固的佛教世界观,同时运用到到实际的起心动念和一举一动中——这就是修行。</P><P>恩师这里说的实际也是重视观察修。</P><P>然而,现在往往却有两种风气流行。一种,则是一开始学佛即忙着修定修观修本尊,轻视教理学习思维,或者对教理的学习浮光掠影,把教理结合实际的观察运用更无从谈起。这一种,说得不客气一点,只恐怕连对三宝的最基本认识都类同或落入于外道见解,修持是否成为佛法尚且难说。因立得不正,果会如何就不知了。另一种,则是一入佛门,就急着强调戒行、菩萨行等等行方面的内容,却同样忽视教理的系统闻思。这样做功德自然是有的,可没有教理的基础而一味强调行持,很容易落入学行相而已,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P><P>个人想,强调观察修的另一个涵义,即是强调教理的闻思。学佛应该从闻思入手。道次第里就说得很明白,闻思即已成修。</P><P>以上一点感想,请师兄们指正。</P>
发表于 2004-10-3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P>帕绷喀大师的一段话:</P><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种观察修是不可或缺的,在西藏,能知观察修为修的只有宗喀巴大师。循文作观的是[速修];回忆各节科判心想[这是某科,那是某科]的是[温习]。[观察修]则不同,它是把所修之法固定于心中,用许多教理来作观察。</P><P>&nbsp;&nbsp;&nbsp; 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对贪欲境数数作意,就是一种[观察修],由此贪等烦恼愈来愈强烈,直至出生觉受。相反,如果你对[上师即佛是金刚持所许]等依次作观察修的话,证悟的觉受就会速速生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摘自 帕绷喀大师讲授《三主要道》,仁钦曲扎译</P>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的,说的非常好!</P>
发表于 2004-10-3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P>若缘如所有尽所有性无分别影象,是为修止。</P><P>若缘如所有尽所有性有分别影象,是为修观。</P><P>止有九住心,观有:最极思维,最正思维,周遍寻思,周遍伺察,四种。</P><P>如所有(俗谛)尽所有(胜义)</P>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所有是胜义,尽所有性是世俗,您搞反了吧?
发表于 2004-10-3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不净观 空观 无常观算不算观察修,这不是格鲁巴的专利吧?当然宗咯巴大师在理论上的成就可以说是等峰造极。
发表于 2004-10-3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喜饶嘉措和智慧光两位师兄。这个帖子太好了。我正学到观修重要(抉择分见道,及于修道中,数思惟称量,观察修习道)观修太重要了。
发表于 2004-11-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P>智慧光说:【我的恩师常会说起一个道理,他说我们的烦恼是无始以来一点一点串习来的,相反地,我们的善根也是要一点一点串习增长的。那么怎样才能增长自己的善根呢?关键要依着传承和善知识的教授进行广大的闻思,在教理上进行反复的、深细的思维和抉择,获得种种定解,建立起坚固的佛教世界观,同时运用到到实际的起心动念和一举一动中——这就是修行。】</P><P>您的恩师说的好!我也把这个教导记在心里。</P><P>但不知对于【轮回】,【业力】这样无法用思维确定的教理怎么办?(不知这样说对否?好像轮回和业力超越理智的理解吧?)</P><P>请大家指教。</P>
发表于 2004-11-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77.gif">“<STRONG>我的恩师常会说起一个道理,他说我们的烦恼是无始以来一点一点串习来的,相反地,我们的善根也是要一点一点串习增长的。那么怎样才能增长自己的善根呢?关键要依着传承和善知识的教授进行广大的闻思,在教理上进行反复的、深细的思维和抉择,获得种种定解,建立起坚固的佛教世界观,同时运用到到实际的起心动念和一举一动中——这就是修行</STRONG>。”</P><P>清净三学修觉心,宏扬圣教遍十方;</P><P>住持正法顶壮严,敬礼无等上师足;</P><P>三世佛子共行道;出生利乐大宝藏;</P><P>由善弟子数劝请,谨依师语而开显!</P>
发表于 2004-11-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复次「根本修信」之一科,虽极重要生起却极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滞留于此数月或数年,不应怯弱以为太长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乃至心未转变一心修。</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复若于每座修多科,恐成忆念修非观察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故于每座但勤修一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例如此段四科之第一,「上师是佛金刚持所许」<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单立此项为所修目标,运用犀利能立之教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乃至未生定解整座中,精进修习、今日如是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明日修此、後天亦修此,本月修此、下月亦修此,<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是未发体验持续修,体验生已转入次所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已生觉受忆念修即可,体验未起纵修次所缘,</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者未起後者不生故,当于前者励力发体验。”</P><P>以上摘自帕绷卡大师《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按大师所举例子“上师是佛金刚持所许”这一科需要长期修持。而掌中解脱中关于这一科的内容只有如下这一小段,按大师的定义,仅忆念思维这些文义并不算观察修。那么能否请师兄们具体说明一下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对这一科做观察修呢?是否只是反复的想这部经里这样说,这部续里这样说?另外是否需要从上师处得到关于这一科的更详细的讲解?因为感觉这一段内容太少,思维一遍只要一会儿就完了。</P><P>&nbsp;</P><P>“  辛一、上师是佛乃金刚持所许</P><P>  有人认为:「那些善知识本来不是佛,但我在修依止善知识法时,应该假装这样来看。]这种想法很危险,不应该执著这类错误的思想不放;这是极其重要的。相反的,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虽然上师是佛,但我却认识下到。上师是佛的原因是:现在金刚持正现上师相住世度化。」《二观察续》(17、《喜金刚续王》的简称)中说:</P><P>  「我於未法时,现阿阇黎身。」</P><P>  另一部密续中说:</P><P>  「最後五百年,我现规范相,当知彼即我,於彼生恭敬。」</P><P>  以及:</P><P>  「未来浊世时,我现凡夫身,种种方便相。」</P><P>  经中也说:</P><P>  「见有义谛听,我於末法时,当现亲教身,住阿阇黎相。」</P><P>  像这样在许多显经、密续中,金刚持悲悯教诫道:未来浊世时,他本人将现普通阿阁黎相出现於世,希望弟子们到时候能认得他,所以不必以为再也无法见到他而感到失意。这些话都是很容易明白的,可以直接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此外当知所谓的「浊世」,就是指现在。</P><P>  因此在我们自己的上师中,肯定有金刚持化现的阿阇黎!原因是:我们深深地为业烦恼所苦,对於这些情况,慈悲的金刚持悉知悉见;另外金刚持也知道,现在正是能决定利益我们的良机,因为我们具有能了知取舍处及能修教义的人身等等。</P><P>  再者,当知现在所有的上师都是金刚持的化身,如果不这样看,而对每一位上师刚持的化身一个也没了,这当然是与上述经教相违背的。在上师中一定有佛的化身,所以当思:只想著上师为什么不是佛的理由而失去认识佛的化身的机会,乃是自己的恶念所致。因此,我们应当将一切上师都视为佛的化身。</P><P>  对那些容易生起信心的人来讲,单讲这些经教即可:如果再用正理来加以成立的话,我们便能获得更大的定解,所以接著讲第二点。”</P>
发表于 2004-12-1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8.gif">
发表于 2005-2-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悦
发表于 2005-2-8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难理解观察修 希望能说的更细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11:45 , Processed in 0.0345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