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98|回复: 20

《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追本溯源——师承及佛学渊源考辨
第一节 师承关系
第二节 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渊源

第二章 缘起即性空--存有论解析(上)
第一节 批判“无分别”——对缘起说的维护
第二节 对自性空的全面贯彻
第三节 二谛观

第三章 纳唯识入中观——存有论解析(下)
第一节 不许异体之阿赖耶识
第二节 离识许外境
第三节 不许自证分
第四节 重新阐释“三时判教”

第四章 解构与重建--方法论的展开
第一节 对传统观点的清理
第二节 解构自续而重建应成

第五章 去顿悟而重渐修——境界论和实践论的彰显
第一节 不许如来藏
第二节 实践论
第三节 佛果说

第六章 切片式的审视——印藏汉佛教背景下的宗喀巴佛学
第一节 宗喀巴与月称佛学思想的关系
第二节 汉藏佛学的比较
第三节 汉藏大背景下的宗喀巴佛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朱丽霞:女,1970年生,甘肃镇原人。199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宗教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哲学。先后在《宗教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出版专著两部??《佛教与西藏古代社会》和《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2006)》(合著)。
发表于 2007-7-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第一节 不许如来藏"<br><br>宗大师不许如来藏?老笨打字有没有搞错?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应该是没错,呵呵,网上也有此书介绍,译师可以百度一下。
发表于 2007-7-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这位教授很可怜,撞到chodrak的枪口了。<br>
发表于 2007-7-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P>这书我在无锡买了一本 </P><P>本来准备送清法师的 结果去上海时 忘了拿<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0.gif"></P><P>感觉写的很一般</P>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这书上介绍说,宗大师实际上认为如来藏学说并非了义,但是没有不承认如来藏啊,呵呵,稍等,我扫描相关章节,供译师批判。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该书P159~163


  第五章 去顿悟而重渐修——境界论和实践论的彰显
  第一节 不许如来藏
  如来藏思想是大乘佛教发展到后期的一个重要产物,按照印顺法师的观点:“后期的大乘经,虽也是部类众多,而以如来藏、佛性,及与如来藏思想接近的佛菩提、涅架功德的阐扬,为后期大乘经的一般倾向。”①天亲著、真谛译的《佛性论》中关于如来藏的界定比较清晰和全面:
  复次如来藏义有三种应知。何者为三。一所摄藏。二隐覆藏。三能摄藏。一所摄名藏者佛说约住自性如如。一切众生是如来藏。言如者。有二义。一如如智。二如如境。并不倒故名如如。言来者。约从自性来。来至至得。是名如来。……隐覆为藏者。如来自隐不现。故名为藏。……三能摄为藏者。谓果地一切过恒沙数功德。住如来应得性时。摄之已尽故。②
  这里,如来藏之义分三:所摄藏指的是如来佛性(或如来德性)在众生位,为一切染净诸法的根据;隐覆藏指的是如来佛性于众生位被
  ①《印度佛教思想史》,第153页。
  ②《佛性论》,载《大正藏》第31卷,第795页。



  烦恼所隐覆,不能显现;能摄藏指的是如来佛性虽隐覆于烦恼中,但是含摄一切如来果位的功德。
  简而言之,如来藏又称如来胎。通常被视为真如、佛性的异名,这其实是成就如来人格的可能基础,是宗教意义的最高主体性。在佛教来说,这即是佛性,即是自性清净心,是众生本有的成佛可能性。故又称如来藏自性清净心。①在印度,首开印度大乘佛教如来藏思想的代表性经典是《大方等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和《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这三部经继承部派佛教的心性本净思想,并吸收有关大乘佛教经典的学说,阐释了如来藏的构造、性质和功能等学说。接着出现的《涅架经》把如来藏思想发展为佛性观念。最后,《楞伽经》和《密严经》则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加以调和,使如来藏思想失去了独立性。②除上面提到的经典外,《大法鼓经》、《央掘摩罗经》、《解深密经》、《阿毗达磨大乘经》等也宣扬如来藏思想。如来藏思想在印度并未形成特定的宗派,所以并不十分兴盛。但佛教传人中国后,如来藏思想却在汉地和西藏十分流行。在汉地,根据此思想而形成的《大乘起信论》,深受汉地各佛教派别的重视。在西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觉囊派的思想中都有如来藏的内容。
  但是,如来藏中隐含着明显的神我思想,印顺法师明确地说:“我,如来藏,佛性,约义不同而体性是一。”“以如来藏真我,破斥外道的我,也破佛法所说的无我。”①正因为如来藏和佛法的基础教义无我说有抵牾,因而历时历代以来备受争议。早在清辨、月称时代就已经被判为“不了义”,宗喀巴接过他们的话头,继续反对如来藏之说,他认为:“有情数量众多,行为恶暴”④,并没有提到众生存在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相反,宗喀巴明确地不承认众生有如来藏。宗喀巴不许如来藏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他反对任何直接的或“变相”的“有我论”,他引《无尽慧经》说:
  ①此定义见吴汝钧《佛教大辞典》,第227页。
  ②参见方立天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九章。
  ③《印度佛教思想史》,第284、307页。
  ④《菩提道次第广论},载《宗喀巴大师集》第一卷,第221页。

若有由其种种名言,宣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于无我中显似有我,此等名为不了义经。若有显示空性、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无无我等诸解脱门,此等是名了义契经。①  据此,如来藏——佛性一系的思想因其浓厚的“我论”色彩,也属于“不了义”。这样,他并不认为众生有如来藏识(佛性),更不认为众生存在着本觉的心性。
  宗喀巴反对如来藏依据则是《楞伽经》,他先引该经的经文:
  大慧问曰:“有契经中说如来藏自性光明、本来清净,具足成就三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摩尼宝垢衣缠裹,如是亦被蕴界处之所缠裹,而有垢染,然是常住、坚固、不变。此如来藏与诸外道所说神我有何差别?外道亦说常住、无作、无德、周遍不坏为我。”次答彼云:“诸佛为除愚夫无我恐怖,及为引诱执我外道,说空无相无愿等句义,诸法无我、无现行境名如来藏,故与外道说我不同。现未菩萨,不应于此而执为我,欲令诸堕我见意乐有情、安住三解脱境速成正觉,为利彼故说如来藏,是为遣除外道见故,随如来藏无我义转。”
  《楞伽经》已经在作空性与如来藏之间的会通工作,将如来藏等同于空、诸法无我等,借以淡化如来藏的神我色彩。按照《楞伽经》,这种会通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用如来藏之说引渡那些“有我论”的外道,因而被定在方便说法的范围内。宗喀巴据此解释这段经文为:
  此中密意所依,是法无我空性,为令舍离无我恐怖及为渐引执著
  ①《菩提道次第广论》,载《宗喀巴大师集》第一卷,第395页。



  我者,趣向无我。以此为因,成立说如来藏,与说有我二者不同。①
  从宗喀巴所引的经文及他自己的解释来看,宗喀巴并不是完全彻底地反对如来藏之说,只是将它判为不了义,认为他是接引众生的方便。不仅如此,宗喀巴还引《楞伽经》和《密严经》,正如前面所说,这两部经将阿赖耶识和如来藏视为异名同体之物,因而由于宗喀巴不许阿赖耶识,将其判为不了义,如来藏也就面临同样的命运。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宗喀巴不承认如来藏说,而应该表述为宗喀巴不承认实体的如来藏,终极意义上的如来藏。但是,如来藏如果去掉其常住、坚固、不变等特性,也就只是一个虚壳而已,实际上也等于不存在了。宗喀巴反对如来藏之说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不承认任何意义上、任何层面、任何程度的有我论,全面彻底地坚持无自性说。而如来藏在某种程度上有实体的性质,所以,理所当然地被他认为是不了义了。
  需要提及的是,对如来藏的反对,直到现在在国际上依然此起彼伏。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在1986年曾发文直接名为《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在这篇文章中,松本史朗造了一个新词——dhatu—vada,被译作“界论”,这个词特指“发生论的一元论”或“根源实在论”。松本史朗自己在文章的末尾说:
  本文结论可归纳为下列三点:
  (1)如来藏思想是“dhatu—vfida'’。
  (2)“dhotu—vada'’是释尊批判的对象。佛教(缘起说)正是否定“dhatu—vada'’。
  (3)今日的日本佛教唯有不断地否定如来藏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②
  同时代的另一位日本学者挎谷宪昭也持类似观点,他们都是就如来藏(佛性)与佛教的基础教义——无我之间的紧张来批判如来藏(佛
  ①以上引文见《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载《宗喀巴大师集》第四卷,第105页。
  ②《修剪菩提树——“批判佛教”的风暴》,第172页。






  性)的。这也是宗喀巴“不许如来藏”的根本出发点。
  宗喀巴虽然不承认如来藏佛性说,但对于他来说,成佛依然是可能的。这就是说,宗喀巴认为由凡到圣的转变过程,其实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输灌过程,一个“修”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向内发掘的过程,不是一个“悟”的瞬间。宗喀巴对佛性理论的摒弃,实际上就将格鲁派与其他藏传佛教派别拉开了距离。因为宁玛派主张:“此法说先前离垢之智,明空赤露,为大圆满。”噶举派的向蔡巴则说:“万有种子心本相,与佛佛子心无别,妙智显现即法身……”萨迦派认为:“随弥勒派的教授而修者,此法先应了知因位时的智慧勇识,本性光明,这是生死涅椠二者的根本,由对他不认识,故为能所二取迷乱,遂起二现的现行及其习气,这是生死根本的俱生无明。”①这些主要派别都认为,在因位上心性是本净的,只是这个本净的心性为客尘障覆。如果要解脱生死,只有重现这一本性光明的心性,即可成佛。但是,宗喀巴不承认如来藏佛性的思想,在另一方面,拉开了人、佛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结果就是:
  在格鲁派那里,佛又从当前现实的人心转成了虚无缥缈的绝对精神、高不可攀的天国神灵,要达到此种境界,就有读不完的佛经、修不完的佛法、除不完的无明。这样,人们和佛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成佛的时间又越来越长了,成佛的难度又越来越大了。②
  由于不承认人有本有的佛性,就等于排除了人在成佛上顿悟的可能,而趋向渐修,这也就有了“修不完的佛法”。
  ①以上引文分别见《土观宗派源流》,第39、80、108页。
  ②《藏传佛教思想史纲》,第330页。



[此帖子已被 笨者之帚 在 2007-7-2 17:58:46 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宗大师实际上认为如来藏学说并非了义,但是没有不承认如来藏啊。”
宗大师不仅承认如来藏,而且认为如来藏说了义。当然,先要认识有了、不了义两种如来藏说,而不了义的如来藏说绝非以宝性论为代表的佛教如来藏说主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blockquote><img border=0 src=images/icon-quote.gif> <b>chodrak:</b><br><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书上介绍说,宗大师实际上认为如来藏学说并非了义,但是没有不承认如来藏啊。”</SPAN></P><P class=MsoNormal><?xml:namespace prefix = o /><o:p></o:p><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宗大师不仅承认如来藏,而且认为如来藏说了义。当然,先要认识有了、不了义两种如来藏说,而不了义的如来藏说绝非以宝性论为代表的佛教如来藏说主体。</SPAN></P><P></blockquote></P><P>这样说,俺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宝性论”为代表的佛教如来藏说是“了义的如来藏说”?</P>
发表于 2007-7-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宝性论、如来藏经(Essence of Those Thus Gone sutra)是了义,中观派的如来藏理论。<br><br>大乘经庄严论,不了义,唯识派的观点。<br><br>小乘也有相应的如来藏理论。<br><br>--色拉寺 Geshe Ronam Rinchen之《Buddha Nature》一书中的介绍<br><p>[此帖子已被 圣护 在 2007-7-2 19:42:5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ang="ZH-CN">“大乘经庄严论,不了义,唯识派的观点。”</span></p><p class="MsoNormal"><o:p></o: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ang="ZH-CN">谁说的?</span><br><b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ang="ZH-CN">“小乘也有相应的如来藏理论。”</span></p><p class="MsoNormal"><o:p></o: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lang="ZH-CN">晕倒!</span></p>
发表于 2007-7-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一位色拉寺的格西Sonam Rinchen所讲。<br>原文:“The Kadampa masters, in discussing the disposition for enlithtenment, drew on Maitreya&#39;s Ornament for the Mahayana Sutras and Asanga&#39;s Bodhisattva stages. Althoug both of these texts present the Chittamatra view of Buddha nature, ....”<br><br>以上出自《Buddha Nature》<br>关于小乘,也许说解脱种更合适。<br><br><br>
发表于 2007-7-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P>在小乘經論中應該沒有如來藏的概念,只有到了大乘才有。</P><P>不過在小乘宗義中雖然看不到中觀的影子,但在小乘經典中卻可以找到中觀的思想。特別是宗噶巴中觀八難題中許無阿賴耶同樣可以建立業果輪回等觀點,在小乘經典中可以找到依據。</P><P>雖然不知道為甚么宗噶巴傳承了幾乎其他各派的密法,卻沒有將無上大圓滿法傳承下去的原因,不過宗噶巴大師的確了得!</P>
发表于 2007-7-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blockquote><img border=0 src=images/icon-quote.gif> <b>chodrak:</b><br><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宗大师实际上认为如来藏学说并非了义,但是没有不承认如来藏啊。”</SPAN></P><P class=MsoNormal><?xml:namespace prefix = o /><o:p></o:p><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宗大师不仅承认如来藏,而且认为如来藏说了义。当然,先要认识有了、不了义两种如来藏说,而不了义的如来藏说绝非以宝性论为代表的佛教如来藏说主体。</SPAN></P><P></blockquote></P><P>依宗噶巴[入中論善解密意]說,如來藏之說本為引導先學梵我外道之徒,故為不了義,以如來藏本質為無我空性,非外道之神我觀念。后其弟子如克珠等則將如來藏說定為中轉法輪之說,認定為了義,那額魯巴究如何看待如來藏?可否詳細說之?</P>
发表于 2007-7-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简介

依宗噶巴[入中論善解密意]說,如來藏之說本為引導先學梵我外道之徒,故為不了義,以如來藏本質為無我空性,非外道之神我觀念。后其弟子如克珠等則將如來藏說定為中轉法輪之說,認定為了義,那額魯巴究如何看待如來藏?可否詳細說之?
1 "宗噶巴"
“噶”与“喀”发音不同,请不要随便改动。

2 “如來藏之說本為引導先學梵我外道之徒,故為不了義”
关于这个“如來藏之說”,宗喀巴是有定义的,即“常住坚固如來藏”,而非泛指。

3 “以如來藏本質為無我空性”
宗喀巴说如來藏的“密意之所依” 為無我,不是“本質”。"密意之所依"与"本質",概念完全不同。

4 “后其弟子如克珠等則將如來藏說定為中轉法輪之說,認定為了義。
克珠的这个观点是继承其师宗喀巴之说,不是后来的发展。他也没将“如來藏說定為中轉法輪”。您短短的几句话,已经将宗喀巴与克珠的意思理解得错误百出了,如果您想作个格鲁派弟子或想了解格鲁派的宗风,建议以后读书请务必用心!

5"那額魯巴究如何看待如來藏?可否詳細說之?"
我将有专文介绍,敬请期待,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0:03 , Processed in 0.0351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