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01|回复: 127

南传发菩提心的四缘、四因、四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2-5 21:56 编辑

至上願

至上(abhi)是指圓滿自覺。願(nīhāra),是指朝向,或意向;由此至上願即是願得圓滿自覺。

在第一次被授記成為菩薩時,修行者必須具備八個條件,即:
一、他必須是人;
二、必須是男人;
三、修行已圓滿至可在那世成為阿羅漢;
四、遇見在世的佛陀;
五、出家;他必須出家為比丘或是一位相信業報的修行者;
六、聖潔成就;他必須擁有四禪八定與五神通;
七、增上行;極強的誠意,不惜為佛而犧牲自己的性命;
八、極深之欲;極強的善欲,不畏艱難地去成就佛果。

當具備以上八個條件時,至上願才有生起的條件。其時,菩薩即會不必受任何人指點之下如此思惟(如妙智隱士):

「當我脫離苦海之後,我必須渡脫眾生;當我得以解脫娑婆世界之鎖後,我必須渡脫眾生;當我成功克服六根後,我當教導眾生克服它們;當我消滅內心煩惱之烈火後,我必須去平靜眾生有如在火中燃燒之心;當我證得涅槃最美妙的寂靜後,我當與眾生分享此樂;當我消滅自己的三種生死輪迴(49:三 種 生 死 輪 轉 : 業 輪 轉 ( kammava??a) 、 煩 惱 輪 轉(kilesava??a)和果報輪轉(vipākava??a)。 )之火後,我當消滅焚燒眾生之火;當我清除自己的煩惱之後,我當使眾生獲得清淨;當我證得四聖諦之後,我當把它教給眾生。(簡而言之,我當為成佛而奮鬥,再去解救眾生。)

(沒有具足八條件的這類思惟並不是至上願。)

如此,成佛之願這大善心(mahākusalacitta)及其心所則連續不斷與強烈地生起。這發願成佛的大善心與心所即是至上願,也是十波羅蜜的基礎。

事實上,只有至上願生起之後,他才能被佛陀授記為菩薩。被授記之後,「波羅蜜思擇智」即會順序發生,再決意修習諸波羅蜜至圓滿。

至上願的相是內心傾向於圓滿自覺;作用是發願成佛與希望成佛之後解救眾生,讓他們得證涅槃;現起是菩薩行的根本條件;近因是大悲心(或是主要的輔助條件已達到圓滿。有關方面過後將會討論。)。

至上願的目標是不可思議的佛果與無邊世界眾生的福利,因此是波羅蜜、捨離(cāga)、善行(cariya)這些菩薩行的基礎,也是擁有無比力量的最崇高善法。

簡短地分析此特別力量:

在至上願生起的那一刻,菩薩即已準備好進入「大菩提乘行道」(mahābodhiyāna-pa?ipatti)。他已肯定將在未來成佛。在至上願生起之後,這一切已是不退轉的了,因此他被稱為菩薩。(當一個人還未具備至上願時,他還不配被稱為菩薩。)

從那一刻開始,菩薩完全傾向於成就圓滿自覺。而其修習波羅蜜、捨離與善行的力量也已具備。

由於妙智隱士已具備至上願,因此他可以準確無誤地以「波羅蜜思擇智」(pāramī-pavicaya?ā?a)來觀察全部的波羅蜜。這是他不需要導師的幫助而自己獲得的智慧,因此也稱為「自生智」(sayambhū?ā?a),也是圓滿自覺的預兆。在明確無誤地省察十波羅蜜之後,他再以四阿僧祇與十萬大劫的時間去修習以達到圓滿。

至上願有:
(a)  四緣(paccaya);
(b)  四因(hetu);
(c)  四力(bala)。

(a) 四緣(遠的因素)是:
一、當發願修菩薩道之偉人親眼目睹佛陀顯現神通之後,他想:「圓滿自覺具有非凡的力量,佛陀在證得它之後變得如此超凡、美妙與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親眼得見佛陀的力量之後,他的心已傾向於圓滿自覺。
二、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世尊的非凡力量,但是他從他人之處聽到:「世尊擁有如此如此的威神力。」聽後,他的心也已傾向於圓滿自覺。
三、雖然沒有親見或耳聞世尊之威神力,他學到有關佛陀的威神力之經典。學後,他的心已傾向於圓滿自覺。
四、雖然沒有親見或耳聞世尊之威神力,也沒有學到有關佛陀威神力的經典,但他本身已具備非常聖潔的傾向,所以他想:「我將護持佛陀的傳承、血統、傳統與正法。」由於這對法至高的敬仰(Dhammagaru),他也傾向於圓滿自覺。

(b) 四因(近的、直接的因素)是:
一、這偉人具有為過去佛做出增上行(adhikāra)之特別善業為親依止(upanissaya)。
二、他自然地擁有悲憫的性格,而願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減輕眾生之苦。
三、他具有持恆之精進力,足以使他長期奮鬥至成就佛果,不會因為輪迴之苦與為眾生的福利奉獻之艱難而生退心。
四、他樂於跟勸他人離惡行善之善知識結交為友。

在以上四因之中,擁有親依止是指他曾當著過去佛面前(經典並沒有記載需要多少尊佛),在心中默念與親口發願修菩薩道,他一直傾向於圓滿自覺與為眾生之福利而奉獻。

由於他具備此親依止,他在某些方面與那些未來將成為辟支佛或弟子的人有很明顯的差別,即是:
一、五根(indriya);
二、為眾生福利的修行;
三、助人之善巧與辨別善惡智(thānāthāna-kosalla-?ā?a)。
(從以上三個素質,可以推斷菩薩在過去佛前曾種下特別的善業。)

有關親近善知識這一點,善知識是指具備八個素質的人,即是信、戒、多聞、出離、精進、念、定與慧。 具備了信,善知識對世尊之圓滿自覺及自業果報有充份的信心。由於此信念,他絕不放棄為眾生圖福利之願,而此願是成就圓滿自覺的基本原因。
具備了戒,尊敬他的眾生感到他很親切。
具備了多聞,他時常開示為眾生帶來福利與快樂的深奧道理。
具備了出離,他少欲知足,不執著於五根(感官)的享受,而保持超越的態度。
具備了精進,他時常為提昇眾生之福利而奮鬥。
具備了正念,他從不忽略修善。
具備了定力,他的心不散亂而專注。
具備了智慧,他能如實知見諸法。

善知識以正念分析善業與惡業之果報;通過智慧他真正地明瞭什麼是對眾生有益與有害的;他以定力保持穩定的心;通過精進力,他使眾生遠離有害的事物,再引導他們努力不懈地向善。

如此菩薩親近與依靠具備這八種素質的善知識,而努力地加強自己的親依止。通過持續的努力,他獲得了潔淨的智慧與非常清淨的身語業,由此他具備了四力。不久之後,他將具備被授記之八條件,再無畏與明確地發至上願,如此他成為真正的菩薩。 自此以後,除了圓滿自覺他再無其他願望。他已成為一個聖潔的人,成佛已是肯定且不可退轉的成果。

(c) 四力是:
一、 內力(ajjhattikabala):[單憑自身之能力與對法至高的敬仰(Dhammagārava,上述之第四緣)而極度傾向於圓滿自覺(三藐三菩提)。]他自力更生、具有慚心(羞於造惡),再運用此內力,菩薩發願證得佛果,修習諸波羅蜜,直至最終證得圓滿自覺。
二、 外力(bāhirabala):[憑藉外力,上述之前三緣,他極度傾向於圓滿自覺。]運用此外來之力,再加以自尊與自信:「我是具有能力證得佛果之人。」菩薩發願證得佛果,修習諸波羅蜜,直至最終證得圓滿自覺。
三、 親依止力(upanissayabala):[憑藉上述四因的第一項而極度傾向於圓滿自覺。]他具有敏銳的根、擁有正念的自然清淨,再運用此力,菩薩發願證得佛果,修習諸波羅蜜,直至最終證得圓滿自覺。
四、 精進力(payogabala,加行力):[具備了足夠證得圓滿自覺的正確精進力,他持續不斷地累積助緣與善行。]運用此身語清淨與不斷修善之力,菩薩發願證得佛果,修習諸波羅蜜,直至最終證得圓滿自覺。

具備了此四緣、四因與四力,而後在修至有如妙智修行者的階段,他將具足被授記為菩薩之八個條件。具足此八條件之後,他將生起發至上願的大善心與心所:「我將毫不懈怠地致力修行以成就佛果與解救眾生。」這大善之至上願是為十波羅蜜的根本條件。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2-17 12:16 编辑

师兄提到关于菩萨道如何实修的问题,在末学看来,其实哪个宗派都一样,首先的根本都是要亲近善知识,依照传承而修:比如斯里兰卡的龙树林,以及本帖主题帖引用的兜率天修行林,去请教那里修行菩萨道的法师。

没有亲近的条件之前,为了避免依文解义,应当作认真的闻思,好好阅读《南传菩萨道》全书。其实书中一开始就讲了——在达到严格的授记条件之前,他已在难以估计的漫长时间内,在无数佛面前发愿成佛,并积累波罗蜜的功德。堪蒙授记之身并非无因而得,也并非不可得!

书中广讲十个波罗蜜的具体修行方法,这些波罗蜜是声闻行者也应当修习的,只是其圆满程度比不上菩萨。这些修法才是本书的最大价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0 21:56 编辑

嗯,是啊,不对啊,您认为一定能找到巴利文的《弥勒上生经》的是吧,南传说弥勒菩萨修习慈心,大概您看来他们不看经典的啦。
谁说授记之后可以选择成为阿罗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0 21:21 编辑

谁说一定要上一位佛陀授记呢?谁说只能一位佛陀授记?人家承认的过去佛序列、数目跟你不一致,一定要以你为准?
谁说一定要记得,证明?无量劫来你是不是被授记你不知道没关系啊,如果你被授记过,抉择菩萨道,一定会成功,如果你没有被授记过,修行创造条件,以后为什么不可能被授记?
人,男人,见佛不过是说授记当时的条件。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0 21:15 编辑

俺至今不能理解的是,为啥见过佛,被授记之后就不能轮回了,也不许去兜率天了?什么见过佛,活两三千岁的条件哪里来的?人间现在也不会有被过去那么多佛授记过的菩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2-8 17:38 编辑

出自《南传菩萨道》一书,其来源是英文版的《大佛史》(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第一集上下兩冊。本书电子版可以到兜率天修行林网站www.tusitainternational.net 的 e书下载专区下载。


可以看出,其中名目基本与广论、瑜伽师地论的发心四缘、四因、四力大同小异,在内容上略有不同。

这不禁引人畅想:难道当年的南传论师们,也曾聆听过弥勒菩萨的教言吗?


本书介绍以及源流:



原作者: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 The Ven. Mingun Sayadaw
緬譯英:烏哥烈及烏叮靈 U Ko Lay and U Tin Lwin
英譯中:敬法比丘

本書的作者是緬甸已故的近代三藏大師 Bhaddanta Vicittasārābhiva?sa,一般上人們都稱他為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Mingun Tipi?akadhara Sayadaw)。
他於1911年11月11日出生於Thaibyuwa。八歲時,他被送去 Min-gyaung 寺讀基本佛學。十歲時,他在那間寺院出家為沙彌,授戒師是U Sobhita大長老。
十年後,他去到 Sagaing,明昆山的法流寺深造。在1930年時,他受了具足戒。當他的授戒師,即第一代法流寺住持在1937年去世時,他成了該寺的住持。
大長老在 1953 年成了緬甸有史以來的第一位三藏持者(Tipi?akadhara)。他花了四年的時間通過了在緬甸最艱難的佛學考試。這項考試不單只要求應考者能流利地背誦三藏,更需要精通一切註釋與疏鈔。在 1985 年,大長老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一萬六千頁佛教經典的能力被列入健力世大全裡。(過後另有五位比丘通過了這項最艱難考試。目前在世的還有三位。)
在佛教第六次經典結集召開前,他被委為三藏經典總編輯。在召開經典結集的兩年期間內,他扮演了回答者的角色(即第一次結集時優婆離尊者與阿難陀尊者的角色)。其時發問者是已故的馬哈希大長老(他扮演了大迦葉尊者的角色)。
經典結集結束之後,在當時緬甸首相烏努(U Nu)多次懇求之下,大長老從1956年至1969年期間,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時間來編這套《大佛史》。這套《大佛史》一共有 ii六集八冊。第一集上下兩冊解釋如何修習菩薩道,其主要資料來源是《佛種姓經》、《行藏》、《本生經》及它們的註疏,也有些部份是引用自其他經典及論著,例如《清淨道論》。其餘五集六冊則解釋佛法僧三寶:第二至第五集細述佛陀降生人間至證入般涅槃期間的事跡;第五集的最後一章解釋法寶;而第六集上下兩冊則簡述諸大弟子的事跡,包括比丘、比丘尼及在家男女居士。這套巨著為緬甸佛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普遍受到僧伽與在家眾的歡迎與稱頌。
除此之外,大長老也成立了三藏協會以訓練年輕一代的比丘成為三藏持者。他也協助推動成立佛教大學與為僧伽特設的佛教命施專科醫院。
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大長老在明昆山法流寺病逝,享年八十一歲。
发表于 2016-2-9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南传小乘真的不够尊重,难怪世佛联上个世纪开会的时候,建议不用大小乘的称呼,而改用南北传或者用不同系语系佛教来区别。其实南佛行者非常尊敬、赞叹行菩萨道的人,只是很多行者认为自己不够条件而已。即便他们修行解脱道,也是精进地弘法利生不敢懈怠的。
发表于 2016-2-9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到底信不信所谓有第二转法轮,如此类推,他如何承认、持有第二转法轮见解的人?
发表于 2016-2-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察就观察 于 2016-2-9 22:12 编辑

据我所知,泰国大多数僧侣比较相信大乘经论,僧王僧正有推荐过六祖坛经,越南北部甚至有净土宗和部派思想相互影响交融的情况,柬埔寨有些来自汉地属于禅宗和净土宗的子孙庙,唯独缅甸的上座部有不少不是很认同大乘小乘等说法,,,,但是前不久来华的僧正还是面子上尊重了汉地佛教的
其实大小乘的分法来自于古印度,例如阿底峡尊者就说过大小乘以菩提心来区别,内外道以皈依三宝为区别,而且大小乘这个说法并不是出于贬义,而是出于见、修、行、果这些方面来判定的,,,某些人望文生义,看到大乘小乘,,,,就师心自用认为这是看不起声闻缘觉道。。。。。。但是一问他为什么这么判定,判定的原理在哪里的时候,就茫然不知了,,,,
举例来说,
见解方面,大乘不论是缘起方面,还是空性方面的经论都比小乘的声闻缘觉道经论更为深广
果方面,大乘最后证悟的是佛果,当然比声闻缘觉道的小乘的果大
所以就好比世间说的大车小车一样,乘者,载具也,就像世俗中凭什么说大车比小车大呢?是贬义吗?不是的,是因为大车体形比小车大,载重比小车大,零配件比小车大,,,,
从大小乘说法的理解来看,就知道很多人学习佛法是望文生义,按照自己的意思或者理解来解说
达摩祖师在血脉论里面批评这类人的时候说的很尖锐深刻: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当然,现在是末法时代,见性的人没正法时代多,,但是最低程度还是请不要把佛经的意思望文生义去理解去解说,,,,正如四十二章经所说: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要到证悟阿罗汉的时候,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发表于 2016-2-1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有菩萨道传承,可以成佛果,何以见小呢?
不过是学者多数觉得菩萨道需要久远劫积累巴拉密,于是自己抉择解脱道而已。据说目前斯里兰卡龙树林还有长老发愿修学菩萨道的。
发表于 2016-2-10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说,大乘说的的“菩萨”和目前南传所谓“菩萨”在实质上是两回事。就如“成佛”一样。
发表于 2016-2-10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0 00:02
既然有菩萨道传承,可以成佛果,何以见小呢?
不过是学者多数觉得菩萨道需要久远劫积累巴拉密,于是自己抉 ...

问题是我没有说菩萨道是小乘,,,,我说的很明白,指的是声闻缘觉道,而且,还是按照阿底峡尊者的观点,如果没有菩提心,就算修大乘法,甚至金刚乘,照样不算大乘,阿底峡尊者时代,有人修金刚乘的喜金刚,但是因为没有菩提心,虽然最后成就了,但是却是小乘的灭定
而且南传菩萨道要求之严格,根本和北传菩萨道的定义是两个概念,,,,,按照南传的菩萨道的标准,基本都算在说最后身菩萨或者下一位当来成佛的菩萨了,而北传按照阿底峡尊者或者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只要有了真正标准的菩提心,就算菩萨道中的资粮道了,虽然还是凡夫,但是因为有菩提心,也算菩萨,不过只是凡夫性质的贤位菩萨而已
而南传菩萨道可以说否定了释迦牟尼佛初发菩提心到修道最后阶段之间所有的修行,,,,,因为按照南传那么苛刻的菩萨定义,那么请问,佛祖是三大阿僧衹劫中的修行中,初次发菩提心到修道的最后一地的这些阶段算个什么????阿罗汉?那肯定按照南传的定义不算,因为阿罗汉一旦圆寂,就进入无余涅槃,不会转世,那佛祖可是三大阿僧祗劫里面转世了很多次,阿罗汉转世这么多次的话还算阿罗汉吗?同理,不算辟支佛,,,,,那么这些阶段佛祖算什么修行人???
按照南传菩萨道的定义,那只有佛祖最后身或者当来下生像弥勒菩萨那样才算菩萨道的标准菩萨,那么释迦摩尼佛在没有达到这么高标准之前的修行算是什么?算声闻缘觉道???说不通嘛
发表于 2016-2-10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传某些人为了自圆其说,认为阿逸多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还是不修禅定的凡夫,只是按照佛祖授记,递补释迦佛而在未来成佛,也就是说把弥勒菩萨这样的修行人还算成凡夫,,,,,换句话说,那么在前一位佛,也就是迦叶佛的时候,本尊释迦佛还是按照南传的说法是个凡夫而已,只不过递补迦叶佛而成佛,按照北传佛教来说,,,哪个法门会认为弥勒菩萨是凡夫的???同理,北传哪个宗门认为迦叶佛时代的释迦佛的前身只是个凡夫的????所以南传和北传的菩萨道定义相差非常之大
发表于 2016-2-10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南传菩萨道的定义,释迦佛在最后身可以解释,当来下身递补成佛也可以解释,但是在释迦佛初发菩提心到菩萨道最后一地之前这个很大的阶段无法解释,那这些阶段的佛祖这么多的前世算什么修行人?凡夫????北传不这么认为,但是按照南传苛刻的菩萨道的定义,应该算
如果解释成声闻缘觉,那肯定南传北传都说不通,因为一旦成为罗汉或者辟支佛,如果不发心回小向大,那一般就在无余涅槃里面不转世的(当然,南传声闻缘觉道没有详细谈无余涅槃的阿罗汉回小向大怎么转世的问题),,,,这肯定无法解释佛祖在三大阿僧衹劫中这么多次的转世
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是解释为凡夫,因为凡夫可以轮回很多次,这样解释的话,至少三大阿僧衹劫的转世可以解释的通,但问题也来了,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这样的行为哪个凡夫可以做的出来?找的出几个?南传也有释迦佛的本生记载,里面也记载了菩萨很多次的前世,而那些前世明显不是描述凡夫的境界嘛,因为很多本生事迹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啊,,,所以南传菩萨道其实说服力不大,因为佛祖在三大阿僧衹劫里面很多的前世根本无法解释的通,尤其是按照凡夫这样去定义的话,实在是难以服人
发表于 2016-2-1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9 21:10
其实说南传小乘真的不够尊重,难怪世佛联上个世纪开会的时候,建议不用大小乘的称呼,而改用南北传或者用不同系语系佛教来区别。其实南佛行者非常尊敬、赞叹行菩萨道的人 ...


这个并不是事实,起码说不是事实的全部。
有许多南传宗派根本就不认为汉、藏传是佛教,大概如一些汉传认为藏传是喇嘛教、双修印度邪教的态度立场一样。“小乘”在佛经里应该已经有,并不完全是汉、藏传在后世为了攻击他们自己发明的侮辱性称谓。我不是说你不尊重我所以我也应该不尊重你的意思,也并不抗拒甚至支持称为“南传”“上座部”等等而不称“小乘”,避免矛盾,和谐社会。然而,如果要说尊重,他们的许多教派对我们岂止不尊重?是彻底不承认啦!
发表于 2016-2-1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0 18:31 编辑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2-10 02:55
问题是我没有说菩萨道是小乘,,,,我说的很明白,指的是声闻缘觉道,而且,还是按照阿底峡尊者的观点, ...

我想您搞错了吧。
本生故事中,释迦牟尼成佛前轮回是被称作菩萨的啊,南传并不认可《法华经》回小向大之说,从来不认为成了阿罗汉会继续转世。发菩提心之后就不是凡夫了?菩萨那么多阶次,都是圣贤?本生故事中释迦牟尼佛除了您说的伟大的事迹,还有一些不光彩的事迹吧,甚至在佛陀成道之后还有果报呢,您说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是圣贤所作?FLG分子为了自己的信仰还把自己给烧了呢,这看上去似乎也不像普通凡夫所为是吧?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有三种菩萨,分别是:慧者菩萨、信者菩萨与精进者菩萨。慧者菩萨需要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来圆满波罗蜜;信者菩萨需要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精进者菩萨需要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
圆满波罗蜜的最短期限是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中等的期限是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最长的期限是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以上的期限是从被授记为菩萨之后算起。(只有在固定的期限里修习了诸波罗蜜,波罗蜜才能达到圆满,然后菩萨才能成佛。)
发表于 2016-2-1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6-2-10 16:20
这个并不是事实,起码说不是事实的全部。
有许多南传宗派根本就不认为汉、藏传是佛教,大概如一些汉传 ...

我的意思是,既然南传有菩萨道,可以成佛道,统称为小乘似乎也不太合适。
发表于 2016-2-1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0 18:16
我想您搞错了吧。
本生故事中,释迦牟尼成佛前轮回是被称作菩萨的啊,南传并不认可《法华经》回小向大之 ...

不错,按照您的说法,释迦佛算什么时候被称为菩萨呢???请您回答一下,是被燃灯佛授记开始算,还是弗沙佛那里发菩提心开始算???
发菩提心就不是凡夫????我什么时候说过啊?我可说的是发菩提心就开始算作菩萨,不过是凡夫性质的资粮道菩萨啊。。。。。什么时候说发菩提心就变成圣位菩萨了?
您是想当然呢还是自己认为我是这么想呢?
发表于 2016-2-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0 18:38 编辑

您何必纠结于何时算是凡、何时算是圣,这与讨论的中心没有什么关系啊。何时成为菩萨重要么?各自标准不同奇怪么?菩萨的阶次在北传也有不同的算法,也不统一。
无论如何算,怎么称呼,南传有菩萨道修行的传承,可以修行成为佛果,这能称作小乘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3:56 , Processed in 0.0389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