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65|回复: 35

现代社会中,如何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探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


在菩提道次第里面,视真正的师徒关系为从开始学佛一直到最后成佛最重要的修学内容,主要的利益有八点,即:
一者能得究竟胜果,
二者能令诸佛欢喜,
三者诸魔不能为害,
四者遮止烦恼恶业,
五者地道善缘增长,
六者生生遇善知识,
七者不堕险恶之趣,
八者成就一切利益。


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足弟子相的人,如掌中解脱第八天所说,弟子要做到五点:
(一)对自宗不贪着,对他派不嗔恚,不堕党执、住于公正:
(二)具有分辨善恶的智慧;
(三)有大希求心;
(四)对上师起大恭敬:
(五)专心听法


依止上师的方法,主要是意乐依止和加行依止,特别是要具足华严经所说的【九心】,《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能够摄尽所有亲近意乐的关要。即: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铁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舟船心。


这些都是格鲁派教法之中,经常说到的内容,此乃祖师大德所说,当然已经很完善了,然而如何具体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如何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亲密关系,则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个人以为,在现代社会建立真正的师徒关系,必须考虑以下方面:


一、以上师弘法利生事业为重,而非以个人修学为重。


上师往往都担负着弘扬佛法的重任,特别是一些大上师,每天的时间相当之紧张。如果仅为了自己私利,或者是以自己修行需要指导为名,经常去请示上师一些私人问题,这就很不恰当。如果有机缘拜见上师,一定要先具备足够的礼节,例如大礼拜、哈达,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如果有供养,也可以交给上师身边的弟子转呈。如果是私人性质的偶然拜见或者初次拜见,时间比较长,可以事先想好自己要问的问题,然后问1-2个自己长久以来最关心最重要的问题,尽可能通俗易懂表达清楚(因为上师往往是藏人,汉语不一定很好。),最好自己先做好功课,对要问的内容多方面了解以后再问,上师一般回答的都是最基本的要点(节省时间和语言能力的问题)。自己先做好功课,会顺利听懂,不然就很麻烦。


另外,如果是对上师弘法利生事业有好的建议或者提议,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跟上师说,也可以跟上师身边的侍者,以及寺院担负管理职责的僧人说,但同样在说之前,要调查清楚,考虑周详,有的放矢。说的时候要条分缕析,眉目清楚,语言明白(因为侍者、僧人都可能是藏人,语言能力不行)。


有的师兄可能以为,能经常和师父在一起,能经常和师父谈心、聊天,这样一种亲密关系,是最好的。甚至还有人幻想师父会传授给自己什么私下的,特殊的,不共的法要,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秘籍,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不是真正的师徒关系。而且,幻想和师父建立很亲密的关系,这可能潜藏着我慢而不自知,即以和上师的亲密关系来炫耀自己,增加自己的名声地位,或者以此满足自己的被关心、被爱护的感觉,这都是错误的想法。


对弟子该讲的法,上师在对大众传授的时候就已经都说过了,不会藏私,也不会为了某一个人单独再讲一回。最多只是提醒你,去找他讲的某部经论的录音,或者虽然回答一些要点,但是也很简略。从闻法的角度来说,不如集体传讲的时候清楚详细,从上师职责的角度来说,他的职责就是讲法,而且公开都已经宣讲的很完善,没必要私下再重复讲一遍。


那么上师和弟子在一起的时候,弟子除了承事起居之类的琐事(而且这些事往往是由侍者来做),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协助上师弘扬佛法,例如,整理文稿、提出传法时的一些建议、协助上师管理好网站、微博、微信的订阅号这类,制作影像光盘,诸如此类。重要的是,要以如何更好的,更广大的弘扬佛法作为上师和弟子之间相处的主要话题和中心活动,在协助上师弘扬佛法中修炼自己,积累自己的功德。如果偏离这个宗旨,师徒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上师命弟子去做什么事,负责什么事,这本身包含着一种信任关系,令上师信任你的发心,你的能力和品格,这是很难的,要和上师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彼此互相观察,慢慢才能建立起来,就像某仁波切说的那样,找上师就像谈恋爱一样,谈恋爱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彼此互相观察,然后从做一些小事上彼此慢慢接触,最后才情投意合,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一致,例如有的上师很注重在汉地弘扬纯正教典,很注重翻译重要经论,如果弟子也恰好很喜欢这一点,在重要的价值观上达成一致,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稳定的、互相信任的真正师徒关系。


二,真正师徒关系中应该避免的误区


也许有人问,我没时间,没精力,没财力,或者没有和上师建立起那种信任关系,怎么办?


首先,如果你想学习佛法,不吃苦是学不到的,不付出是学不到的,就像祈竹仁波切所说:“苦是世界的本质。就算现在科技好象很发达,发明了很多理论上令我们更舒服、生活更好的东西。可是,人类的苦不见的少了,对吗?最近,很多人说‘以后我们佛教传法、口传和灌顶就容易了,很方便,在家里用电脑象看电视那样就可以了,哪都不必去!对佛教弘扬肯定很有帮助,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衲却不那么认同。
我们求法也好,修行也好,不是光靠学问、智慧的,也要靠功德。修行和求法,应该要经历多多少少的困难、磨难,多多少少有点付出,才能有成。求法时,我们千山万水地上路,正是为了集聚功德。
大家知道拉萨有三大寺,藏地有上进心的学僧都要去那里学习。从大部分地方到拉萨,当年要用好几个月。我们当年当然没有很好的交通工具,但马总是有的。可是,不论有没有钱、有没有马,我们都没有人会骑马去拉萨学法。这不是我们没有马可骑,也不是我们爱吃苦不爱舒服,而是为了集聚功德。
现在的人,都想在家看电视学法、受戒和朝圣,然后佛陀亲自上门为我们颁予成佛的毕业证书,一点苦也不受,哪里都不必去,就能在两星期里成佛。这是不可能的!衲住在澳大利亚。那里很方便,打个电话就有pizza送上门。可是,佛法是不能这样做的。”


祈竹仁波切当年由马尔康的寺院依传统步行走到拉萨,度过了半年忍饥挨饿的生活,夏坝仁波切当年也是如此,后来哪怕在三大寺学习,生活待遇也非常简陋,雪歌仁波切也谈起过这个话题,三大寺的年轻僧人想买可乐,吃饺子,就被老师说成,【这么贪图享乐,怎么可能学成佛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想不吃苦,很轻松的学会佛法,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怀着这样的想法,哪怕世间法也不可能成就。


以前,在后藏所有译师和智者聚会的地方,阿底峡尊者面前的地上,有一块泥滩。种敦巴当时脱下衣服,扫除地上的污泥,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些干净的白土盖在上面,然后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做了一个供养上师的坛城。尊者笑着说:“奇哉!印度也有像你这样的人。”(这是很嘉许的说法)


种敦巴心地纯朴,他在遇到阿底峡尊者之前,从十七岁开始,曾经十九年中依止康地的大德菩提童子。最初依止上师时,他如常啼菩萨般依止师长,白天在山上放牧牛羊,晚上还骑着好马,手持弓箭,四处巡逻看顾牲畜。他是真正以奴仆般的善心依止上师。


仲敦巴在藏地被公认为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他这样的人还如此去做,那么像我辈如此顽劣,还想着不付出代价,轻松获得佛法,这不是颠倒心吗?


所以,在建立真正师徒关系上,一定是视你的付出,才有相应回报,如果没能力这样付出,那么怀着惭愧心,认真学习上师传授的教法,根据自己能力支持上师弘法利生事业,这就很好了。如果有机会为上师做事,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尽全身解数的去做好,然而,在为上师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上师的本意,不要超出上师的授权,要从弘扬佛法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发心如果有偏差,或者不自觉的以自己的私心杂念去做,一旦把事情办砸了,会对师徒关系有很大的损害。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可能弟子的时间会很紧张,而且由于空间距离比较大,有语言障碍,形成真正的师徒关系可能很难,但是一旦形成,也会非常受益,上师讲法只是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私下里或者做事情上,上师的很多做法会显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弟子如果有缘亲近,可以在这方面同样学到不少东西,甚至可能不比公开讲法所说的法要逊色,当然这仅是受益的小部分。为了能有更多时间、更多财力去亲近上师,为了拓展弟子的能力,个人觉得在家的佛教徒也要注重现世,努力经营好现世的事业,不要以学佛为借口逃避社会责任。这样对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会有更大的裨益。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说的更加生动直接,转引一些老帖子来,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版友电话约某老活佛见面被拒绝的意见

顺便也说说,有版友在msn里提过说电话约某老活佛见面被拒绝的事,我也说说意见:法师那些,特别是责任大的那些,他们天天很多大事要做的,而且就算没事,也不一定有义务接待各方来的人,对不对?想求事求见求法的是我们,不是他们,所以我们应该从他们角度看。如果我们要求什么,规矩轮不到我们订,对不?打电话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事重要,而不认为是占了师父的时间,可是这是自我中心的想法而已。如果我们打个电话,他们就接,还要谈上半天,这怎么可能应付呢?当然,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重要的人,也会认为和我们聊天就是老师们的弘法责任,问题是单单我国就已经有13亿个“自认为是天下第一重要的人”,这还没算比较‘国际化’的一些师父们的各方跨时区仰慕的人,这怎么可能应付呢?可能有些人会以为老师不热情接见就不是好师父,其实很多最好的老师父都是这样的,很正常,很能理解。我曾有幸与索巴喇嘛一起几乎24小时。这24小时中,找他的电话超过250通(真的数着的!还没算电邮和传真,而且这已是个他在旅途中暂时用的一个“保密号码”了!)。这样就是活佛的每一天。在这250+通电话的另一头,大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事重要,而不认为是占了师父的时间。祈竹活佛电话也不少,没多久前就有半夜凌晨3点来电,说的是她的猫不见了的事。对,她也是一个众生,活佛理应慈悲。对,她的猫也是一个众生,活佛也理应慈悲。这些我都知道,都承认有道理,可是如果这样下去,能行吗?
大责任的师父,名气也大,事情很多。明星名气也大,事情很多。这点上,二者不是没共同点的。可是,追星的人打电话给刘德华,他不接,我们都认为很正常,还会为他想为他解释说“他很忙的嘛!”,而且就算他们不忙而直接说“我就是不想和你聊!我又不认识你!凭什么要陪你聊天啊?”,追星的人也觉得很正常。但师父们如果不接电话或接见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很多人就认为他们不慈悲,怪倒霉的。这说明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弟子”或“久仰”的人,连刘德华的歌迷的‘敬师’程度都比不上。我们总会想师父那些人‘理应’如何如何,而没想我们自己理应如何,这是问题所在。
其实,师父们已经很慈悲了。我只是个活佛身边的人,每天就有太多电话和来信找我,我就受不了。不知道怎么找到去我单位去的人都有!幸好级别还算不低,否则工作丢了也不出奇!(如果有陌生人没预约,突然上你单位点名找你,你没在,他向你单位同事索取甘露丸,你看你丢不丢工作!)所以我是不接陌生电话的。说我摆架子也好,说什么都行,我还是那一句话,你管你自己有没有慈悲就行了,我有没有慈悲你管不着。我有没有慈悲是我的事,不是你的事!我接电话不代表我有慈悲,只代表你满意而已。我不接电话也不代表我没慈悲,只代表你不爽所以你说我没慈悲而已。我没慈悲也没什么,我一没说过我有,二没欠你什么(咦?这不是‘一句话’耶!)。现在太多人用“你有没有慈悲的啊?”来逼别人就范了!赫赫!
我们有权挑老师和观察,但他们也有权不理会和不让我们观察。毕竟,任何人都有权选择理不理会或接见不接见他人。所以,如果真有心,应该写信预先求见。这样,师父们可以在他有空时才读信,而且有权选择读或不读,回或不回。写信当然不代表他们会接见,但起码比打电话或索性按个纽发个贴网上问表示了多一点的诚意。



本贴由rong于2004年7月09日03:34:37在〖朗忍论坛〗发表

写信给藏族老师,也有点要考虑的事的:
1。礼貌。其实我也不太懂,但一般都是上留4指横排的宽度空位的。我也不知道为何,反正我师父这样教我写信给别的活佛的,一定不错,但道理不明。
2。最后一般都写“附长寿哈达一条,祝如何如何。。。”。“长寿哈达”这前两个字可以换为写别的什么意义的哈达(以前我以为哈达真有那样分的,幸好没去西藏店里买“长寿哈达”,否则可出洋相了。。。长寿哈达或什么哈达,其实也就是那普通的哈达,你爱怎么叫好听都行,东西还是那同一条的白色东西)(我在这里好像其实也开示了基础+安名的空性道理)。
3。信里附哈达一条和(在有需要时)放上曼达(‘曼达’就是供养的意思,别把那三个铜圈圈和那些长了虫的米塞进信封里寄啊!)。
至于在信封里附哈达邮局寄不寄,请自己研究。我是在讲尺牍,不是在教邮政法规。
4。不懂藏文(懂藏文的人都不看我的贴的),信只好写汉文了,没办法,只好要藏族师父找人翻译或读得吃力一点了。写汉文信给西藏喇嘛当然要有礼貌,但不必把古汉文学问搬出来,也别刻意写的很文艺,否则难说明白事情,对方可能根本不知道你说什么和要什么。有礼貌地以浅白直接的方法说明要说的话就行了。
有一次,有人写信去大藏寺,3页纸。和尚虽能读基本汉字,但就是看不懂这信,所以他们不知道来信人想他们怎样,只好走路3小时找人读,又走3小时回寺院,这样很不好。
信的开头大约是这样的:
“寻寻觅觅。半生。却发现,我的心灵归处,原来在那遥远的雪域高原上的大藏啊!。。。(下略)。。。”
和尚走路3小时找人读,那藏人的汉文也一般而已,再找来很多人(当时很多宁玛的格鲁的白教的僧人也来了,别说我们不利美!),也仍然不太明白发信人要求寺院干什么事,结果找到了乡的叫‘夏甲’的那个邮电局长(藏地的乡邮电局长,每天的工作包括很多这类的事),局长看完了3页满满密密麻麻而且写得很草的汉字,然后很权威很正确地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明了来信人想说的重点 - “不就是讨甘露丸嘛!”。
我记得清楚这信的内容,是因为这是单调的寺院生活中的少有的娱乐性丰富的话题,连不懂汉文不问世事的老和尚们后来都懂背诵这旧信内容了。寺院每有汉地的来信,新信还没开,总有和尚背诵这旧信一次,大家笑上半天。最近他们笑多了,其实也不觉好笑了,但和尚每收到汉地来信时大家总会背诵这旧信一次的习惯,却像是有演变为寺院独特传统的迹象。他们是这样读的:
“寻寻觅觅句号半生句号却发现逗号我的心灵归处逗号原来在那遥远的雪域高原上的大藏啊”(注意:‘啊’字要夸张,说时连表情和肢体动作,嘴巴要呈O字型,两脚平排如肩的宽度,右掌从接近左腰部位徐徐45度往右上方移动,目光随右掌从左下往右上看。不过这样说其实也很难说明白那神韵,就如http://my.ziqu.com/bbs/665083/messages/20346.html所说:“应该是传承上师亲作示范,弟子依样随学,这样学的就比较准确。如果不看动作,只凭语言描述,实在比较困难!语言描述至多是相似,闻者的理解再打些折扣,这样下来可能与实际情况会有不小的差距”那样的情况,很难明白的。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大藏寺学,详见另贴“大藏之旅”)。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尽量不要为他们(寺院,和尚们,喇嘛们等等)添麻烦,直接但礼貌地说“听说寺院很好,听说寺院甘露丸也很好,求您寄一点给我,很谢谢!”事情就完了嘛!这样他们就不必跑6小时来回了(不过这样虽减少了麻烦,但寺院也少了个经典话题!)。二,如果对方看不懂,把信扔了,岂不耽搁你自己的事了吗?求甘露丸还好,如果求超度(别人啦!我不是说写信的人自己要求超度啦!死人要会写信给寺院的话,和尚跑6小时解读也不算冤了!),耽搁了很不妙!所以我们要记着,写信给喇嘛时,礼貌,清楚,简洁才是关键。这可不是徐志摩文凤模仿大赛啊!(其实这写的根本也不怎么样的文,大概是抄李清照4各字 + 辛弃疾感觉 + 听过李娜那些青藏高原一类的歌而已,别说我不懂!)
5。写给汉人,字草了点一般能看明白。如写给西藏,藏族的一些喇嘛汉文本来就勉强,字一草了很难看明白。记着,对方如看不懂,吃亏的是发信人自己啊!那可怜的中阴身,等了很久,怎么好像没超度我呢?
6。写去落后地区的话,在去信的信封里,多放个空信封,预先贴好邮票,写好你自己的地址(你自己的地址是收信方)和寺院地址(寺院是发信人),好处分四,今初:
(1)敬师。
为喇嘛方便着想是弟子应该的,所以如这样做的话等于提高成佛的机会率。
(2)礼貌。
求事的是你啊!对方本来就没义务一定要回信的,但他见到你这样有心,而且你减少了他的工作,会感觉好,比较愿意回信,所以如这样做的话等于提高收到回信的机会率。
(3)快。
对方草草写几个字塞信封里随便交人代扔进邮局就可以了,省了对方找,或买,或托人找,或托人买信封邮票的麻烦,所以如这样做的话等于省了他的回信(也就是你的收信)时间。
(4)无邮递出误。
假设喇嘛写汉字很差,但因为信封地址是你自己写的,这样一定会收到(你可能看不懂他的回信,但起码会收到),所以如这样做的话等于减低因对方汉字写不好而令回信寄不到你处的机会率。




本贴由rong于2004年7月09日05:45:26在〖朗忍论坛〗发表.


师徒关系

道次第里说的明师十德,好像没包括‘热情如火’这一条!
是不是善知识和表现得是否友好热情,是不相连的两回事。说句老实话,很多真正藏人公认修的很好的老师父,你去求见,也不见的特友好,大都是淡淡的。我的师公,和我师父情如父子几十年了,但我们表面上看上去,师公对师父像是爱理不理的。这论坛上有位师兄,他的师父是公认的‘高僧中的高僧’(汉人说这些话是没意思的,他的这外号是另一些高僧说的),但性情就显得比较冷淡不好客,也不积极与收徒传法。这位师父,连别的师父级人马都公认为是有德高僧,如果你因为一去看到他不太热情,就以为他不好,吃亏走宝的是自己啊!论坛上那位师兄拜师时,好像也花了一番功夫才确立师徒关系的。又如我们平时听说什么喇嘛是谁的徒弟,就以为他们一定会显得很亲,其实如赤江活佛那种地位的真正大师,弟子该说有好几十万!别说对弟子亲不亲了,连认不认识也难说(当然,如要从他是佛的角度来说,不可能不认识,但我这样说吧,他们‘示现’为不认得之情况)。我们有些汉人就只知道把自己的一套成见硬要套上去,认为师父应该是怎样怎样的,一遇上师父不太热情,就不满意。更甚时,师父不认得我们,我们就心里想“哇!这算什么屁师父啊?”,这样想是不对的。其实我们想想:师父的工作是教我们佛法,他教的法是好的、对的,他就已做好了他的本份工作了。师父可是师父啊!我们要搞清楚这一点!他们不是夜总会的小姐,没必要笑脸奉迎我们弟子之辈呀!(现在就连很多夜总会的小姐也不怎么笑脸奉迎了!)有些人会说“但他们如果真慈悲的话,应该按经上说的菩萨四摄那样做才对啊!”,对此,我认为说的人既然说得这么NB,竟然还能引经据论来说师辈的不对处,索性这人自己当起师父好了!(我因为是师父的助手,很多时没办法一定要帮他出主意,但当过了份时,师父知道我也是为了办好事情,我又不是为了我自己,所以他也不生气,但也会来一句“你既然好象这么懂,那倒不如你来当师父好了!”)

别说师父显得热不热情,甚至认不认得你,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要对师父好,要‘热情’,他们可以不认得我,我可不能不认他。我来引一段Rambo 在第一滴血(First Blood)第二集里说的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应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同样地,不要要求师父为你做什么,应要问你自己能为师父做什么!一天没搞懂这个,就一天难真的当个像个样的弟子。顺提一下,其实Rambo 的话也是引Robert Kennedy 的话。

有些汉人又认为,那些西藏师父应该学汉语,才能更有效地传法。这也不能说是错的说法,但只看到一方面。有师父如这么想,是我们汉人弟子走运了检了多得的、本来没应得到的便宜,但不要把这当做是师父必然的应份责任。现在是我们想学,我们不去学藏语,还怪他们不学好汉语是不慈悲、不积极弘法,哪有这道理啊?而且,说这些话的人,往往我也不见他们自己就为佛教干了点什么!我在外企打工,我可不敢对老板说“你要我为你打工的话,你真TMD应该好好学中文!”。

我认识个活佛,虽有名位,但又烟又酒又泡妞(幸好不是出家的,不然可更丢佛教的脸了!),对佛法没兴趣,也不懂,藏人后来见他走过别说躬身起立了,就连看都不看!但他却又很多汉人徒弟。汉人徒弟认为他很慈悲,很积极学汉语来弘法,真相是他根本就不懂藏语!汉人徒弟又认为他很开许,因为他说“佛教说的是心、是自在!心好就行了,喝喝酒、抽抽烟、泡泡妞不是大问题,要随缘、要自在,不要执着外相!”,当然啦,他自己是那样,只好那样说呗!反而很受欢迎。我要说的是,如硬把自己想当然的一套来衡量,以为对自己胃口的就是慈悲的师父,就难保会拜到什么样的‘师父’!好师父当然也有很多是同时也显得很热情,说话很对胃口的,但说话不对胃口的、冷淡的,也有很多是好师父。看师根本不是看这个的!

有些汉地的学法者每每觉得只要我想求法,上师就要传给我,否则就是不慈悲!这是很错的。说句世俗点的话,现在谁欠谁啦?!你来讨好东西,还要你来NB地定什么臭规矩?!这什么道理呢?世俗上,我们求份工作或拉点小生意,也是要用心求的。泡个妞,也要用尽心思,送花呀、吃饭呀、说好听的话呀,如泡的是美女的话,往往更要花心思,花很长的时间,还不一定泡得到。天下哪有是你要泡妞,但你一出场就说“喂!对面穿红衣那个女孩!今天你走运了,老子想泡你。。。怎么不说话呀?喂喂喂!你怎么不马上热情起来啊?你这态度真有问题呀!你这人真混帐!”的道理呢?没这道理嘛!拜师和事师是大事,但我们看看那些平时为了求份工作或拉点小生意或泡妞就什么难事都愿做的人,竟然会反而认为师父应该按我定的规矩来做,一见面就要说“哇!你是宗喀巴再世啊!我们有缘啊!能收到你做弟子,我是真走运啦!来来来!我马上传你无上法!”,然后这人才认为这师父很慈悲像个样了。我真不明白这些人的心态。

不过,这也没问题,现在愿意配合这些人的心态说话的‘师父’多的是!你要当师父的人走你心目中认为是对的一套,总会有人也愿意配合你,然后你就会认为这师父很好、很慈悲,他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大家多高兴呀!我自己想:可能什么心就会引什么师父吧?!市场有需求,自然有‘师父’会来对号入座配合你的喜好,形成一个末法佛教的买家主导市场,但这市场中的卖家是不是好卖家,卖的是什么,我们就要好好自己衡量了!

也有些活佛,说话较多的,而且知汉人的心理,就很会说话,几句话就把你弄得感动泪下(前几月我认识了一个教拉丁舞的女人,有个活佛对她说她是度母转世,她还真相信,很感动,送了很多钱给那活佛!我怎么看,除了她有点面泛青绿色(可能有暗病!)外,怎么看也不像度母!),所以有很多汉人徒弟,但在藏地,别人怎么看这些活佛,怎么说他们,你是不会知道的!

说了这些,估计得罪不少人了,很多人会不以为然。有人如听了觉的是这样,那很好。听了认为我不是的,就当我没说过吧,也不必烦恼,我也不回应了。


有师兄问:如果后学的师兄弟们还相信这个师父,我该劝他们离开吗?????如果该劝,应该怎么劝????


我以前常干,但师父说如果我们是喇嘛,那人自己来问,喇嘛认为恰当,可以说,但我们不是喇嘛,所以不要加意见。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冒充喇嘛,我们知道的确是这样,而我们和他没师徒关系,说一下让别人(还没成为他弟子的人)不上当,也能说得过去。但我们不要对他的弟子那样说。那样很不好,除非我们自己是喇嘛而且又认为当时那样说恰当。
师父也说:拜到假师父但自己做的对,虽然也有问题,但也有一些好处的。。。可是,不论师父真假,如师徒关系破裂,以后在真的好的别的师父那边,也很难有好成就。所以,千万别令人师徒关系破裂。
这样的答案大概很多人有意见,但我是听我师父的。

本贴由rong于2004年5月24日18:53:39在〖朗忍论坛〗发表.


遥距授皈依

这个问题,很久前也有人和黄教里的一些派里的以戒律出名的长老们研究过。结论大概是其实没不如法的地方,因为皈依本来就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自受的,连自受也成立,所以遥距授皈依也可以成立,而灌顶就绝不可能成立,因为要求不一样。不过,长老们的反应都是“答案应该是‘成立’的,但为何要那样干呢?”
我正在翻译祈竹活佛的五台山广论讲解,里面刚好有一点题外话,和本来话题无关,但和这里的话题刚好有关:
“苦是世界的本质。就算现在科技好象很发达,发明了很多理论上令我们更舒服、生活更好的东西。可是,人类的苦不见的少了,对吗?最近,很多人说‘以后我们佛教传法、口传和灌顶就容易了,很方便,在家里用电脑象看电视那样就可以了,哪都不必去!对佛教弘扬肯定很有帮助,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衲却不那么认同。
我们求法也好,修行也好,不是光靠学问、智慧的,也要靠功德。修行和求法,应该要经历多多少少的困难、磨难,多多少少有点付出,才能有成。求法时,我们千山万水地上路,正是为了集聚功德。
大家知道拉萨有三大寺,藏地有上进心的学僧都要去那里学习。从大部分地方到拉萨,当年要用好几个月。我们当年当然没有很好的交通工具,但马总是有的。可是,不论有没有钱、有没有马,我们都没有人会骑马去拉萨学法。这不是我们没有马可骑,也不是我们爱吃苦不爱舒服,而是为了集聚功德。
现在的人,都想在家看电视学法、受戒和朝圣,然后佛陀亲自上门为我们颁予成佛的毕业证书,一点苦也不受,哪里都不必去,就能在两星期里成佛。这是不可能的!衲住在澳大利亚。那里很方便,打个电话就有pizza送上门。可是,佛法是不能这样做的。”
附上祈竹活佛当年的生平片段:
“我與舅舅便開始往拉薩行進。我們帶少許食物、一些開會期間獲派的漢成藥及少許黃金,我自己又有一百枚藏區通行的銀幣。。。本欲等待看有沒有可乘載的便車。在等了一週之後,我便豪氣萬丈大地向舅舅說:「學僧往拉薩求學,依傳統應是步行前往的,我們倒不如徒步前進吧!你看好不好?」,舅舅在考慮後同意了我的建議,兩人便開始靠太陽辨向,背馱木造的行李架,一路往西行走。。。在此寺時,我們身上的食物已用完,我與舅舅便只好硬着頭皮,在行經的村落中挨戶行乞。僧人向居士家庭化緣,其實本為佛教傳統。佛教的本師釋迦牟尼生為太子,在出家後也與眾僧人弟子一樣逐家逐戶地化緣乞食。在泰國等國家,僧人至今仍然是每天上街化緣乞食的。這種傳統其實有很多意義,對專心修行的僧侶有莫大的助緣,也可令施主積集福德。當時我們舅甥二人雖吃完了隨身口糧,但其實卻仍有現金。我們行乞的原因有一半是為着體驗一下化緣的滋味,想試一下乞食的生涯。另一半原因是,由遠地往拉薩求法的學僧,的確一向有沿途化緣的傳統。但當時的我,自幼家境富裕,出家後雖然表面上過着普通僧人的生活,但終究還是一寺之法台,從未向人乞求過些甚麼。同時又因我當時對佛法的修行及理解尚淺,總拋不過世俗面子的包袱,所以當時心中很覺委屈,與舅舅互相推搪埋怨了一番,最後還是被迫地向陌生人化緣。。。其實作為一個佛教僧人,即使不能天天學佛陀般沿門化緣,若能在一生中起碼曾效法原始佛教的這種傳統一、兩次,也是甚具意義的一回事。在西藏,雖然並沒有像泰國僧侶每日排班沿門化緣的習俗,但歷史上一直也有僧俗二眾在往遠方朝聖時一步一拜、沿途化緣的傳統。西藏人基本上是全民信佛,對僧人及發心一步一拜往遠方朝聖的信眾,一般都十分樂意積極布施。在我們上路的六百年前,我們的祖師宗喀巴便是沿路化緣,背一個背包,走差不多的路徒步去拉薩求法的。。。一路上,我們每天一直只限制自己吃用少量食物,我已半年來未曾嘗到食飽的感覺了。。。。地上有一些由農民收割的籮中漏丟的豆糧,我與舅舅當天只好拾豆而充飢。”
要说因为地方太远、没钱、没时间去比较远的地方受皈依来解释遥距皈依的话,上面的求法案例好象更远(走了6个月)、更辛苦(有危险),而且一样有没钱的问题啊!他们还不是和千千万万的僧人一样做到了?!

本贴由rong于2004年1月04日09:39:29在〖朗忍论坛〗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上善兄的帖子:



祈请上师加持

另外常见师兄们说祈请上师加持。只是一直不太明白怎样才叫祈请上师加持?是指念上师驻世祈请文,修兜率天上师相应法吗?不是这样的。祈请上师加持并不一定是一个仪轨,就这样心里祈求也是,但兜率天上师相应法或很多别的法,如上师会供(lama chopa)、贤士颈严等也都包含了祈请上师加持的元素在内。尤其您修道次第,都是要用到如贤士颈严等六加行法本的嘛!这里面都有祈请上师加持的元素在内。
上师驻世祈请文也有很多种。祈竹活佛的驻世祈请文就有包含祈请上师加持的元素在内,所以其中一版本(他有两种驻世祈请文)就叫“加持速入”,也就是这意思。别的师父的驻世祈请文,很多也有包含祈请上师加持的元素在内的。
看有的著作里引密续言“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又“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肢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对此不太理解。感觉好像作其他修行远不如祈请上师,那是否就不需要作其他修行了呢?为什么?
祈请上师的确很重要而且有效,但这并非说不需要作其他修行了,而是说做别的其他修行时,如果离开了祈请上师,就很难成就。譬如说本尊法,如不视师父为本尊(本尊为师父),就很难有大成。



回应网上求法

家师有很多导修放在网上,主要是在他在别的地方传了法后,他说这些也可以让没传承的人看、修,所以放到网上。是这样的情况而已。不是在网上传法!也不是认同网上传法!
最近这些帖,我觉的是求法。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
如果你们是想求一个文殊法,应该找一位好师父求。没有的话,可以见活佛自己求。在网上留言叫我转达,不是很恰当的方式。
世俗上,你向熟人求点小事,尚要亲身带点水果去说一遍、求一求。向一位从没见面、你对他也未经观察的活佛求成佛的法,在论坛上叫对方的弟子传达一下怎么会算恰当呢?在无间道II 里面,王秋生说“人,不应该是这样的。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也说一句“求法,不应该是这样的。传法,不应该是这样的。”求法、传法等事,可不是网上问答呀!要说亲身求法难,对,是难。可这是必须的。不单求法人要付出、认真、慎重,传法人也是。有正在坐牢的前黑社会老大和杀人犯要想学诵嘛尼,师父到了香港时,行程密密麻麻的,还是去了来回2小时、混在几百个也是去探望牢中朋友、老大的江湖小混混(他们都长的很恐怖的,不是像蛊惑仔电影里郑伊建那类模样的。郑伊建那类的美男黑社会形象,是我们香港人拍电影骗内地而已。真的黑社会分子,长的都不怎么样!)里面排队站了3小时,也就是为了见求法人一面,传那一句咒,半分钟的事。
Virtual 的求法人、Virtual的求法过程、Virtual的传法过程,大概只能出Virtual 的成就吧?!没别意思,就想说说这而已。


病态‘密乘弟子’的几大类



有很多人自以为是弟子,其实不是,他们真实的身份(不自觉)是:

1。活佛的fans club 会员
不怎学法修法,但盲目迷上师,整天要腻着师父,常会争风吃醋。法会时,他们也不好好听,跑来跑去拍照。常会炫耀自己收集的师父精选照片册。这种女的较多。
2。施主
虽可能自以为是弟子,但实际上如施主关系,师父们对这些是客客气气的。他们有时还会不自觉间说话像是师父的老板或恩人。这种男的多。
3。朋友
师父们人好,他们在比自觉间就把师父只当朋友了,而不再像师徒了,还以为这样很正常。
4。西藏迷
身上挂10条念珠(每天还是不同的10 条!天天更换的!不同的珠配当天心情、衣服等等),在家喝酥油茶吃摩摩,想吐(其实根本不喜欢吃!)但还假装很喜欢,穿的汉不汉、藏不藏的,家搞的象座庙(有必要吗?!),开口闭口是‘扎西德勒’(其实也不懂藏语)。法,倒没见他们怎样修。
5。好奇者
不是真学的,就是好奇而已。
6。自命不凡者
总会以为自己很特别,自己的小孩全都是灵童,师父说的话他们会不自觉间歪曲,以为师父说他很特别。人疯时,总会听到自己想听到的话的(不论对方说什么)。这种大陆特多。
7。连谊会会员
他们来佛教中心学,是为了有一班朋友常聚会交际,为的是被人认同和社交生活,并不真想学。这种海外特多,我去好几次看到气氛就如‘海外华人联谊会’似的,变的没人真的在学佛。
8。讨便宜者
没病没事永不来,来时一定是问事,把师父当江湖相士。
9。收集法如收集邮票者
来就是求法,平时当师父是陌生人。给了他们也不修的,
10。收债人
总认为师父欠了他什么似的,不给他所要的就是“不慈悲”,也不懂感恩,要什么就逼师父给。利用了师父们的善良。
这样的心态,一进入了,自己也不自觉的,很难回头,往往跟了多年还没什么进步。偏偏汉人内很多这类人,我们看大家都如此,也以为很正常,不知错。 不要以为他们是‘坏人’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修的很好。他们也不想的,很多时是气氛和圈子影响他们变这样的。
我以前很看不起这些人,后来,师父有次说“你怎知道你前生不是当了很多辈这种人,才得到今天的因缘呢?”,我很惭愧,后来对他们都很好了。看来,就连我们自以为没这些病态的人,也会有另一类的“我是已开窍者’的心态而不自知,这也不妙!




敬师若佛 敬师若父

     《香港佛教》杂志1986年左右

   在佛教之不同派系、法门之修行当中,都强烈流露出“依止明师”之重要性。在历代宗师史传里我们都可读到佛门泰斗们的游方参学、依仗明师的过程,尤在禅宗及天台大师传记中更为详尽。在西藏弘传之宗派中,更要求行者首先了悟“敬师事师”之必要性及正确态度,方能开始修学。在宗喀巴祖师著作“菩提道次第论”中,事师及以正确态度依师而持学更被视为一切修持法门中最重要的一门,同时为一切法门及成就之根本;另有马鸣祖师所著之“事师五十颂”,在同一见解上更阐述详尽;故此可见,敬持上师在西藏弘传之派系里,实同时为修持之入门基础,修持之本体及成就证悟之根源。
目前的世界上,“个人主义”普及为人所信纳,此趋势在西方及西化国家尤为显著;一向有强烈的“尊师重道”传统的亚洲地区也续渐因西化之步伐而受这种思想所影响,导致一向靠亲密之师徒相传的技学普遍地被“整顿改革”成“更有效率、更符合现代步伐”、有“统一体系”的“课堂式”教育体系中之一门课程。无可否认,新式教学的确有其可取之优点,包括效率之增长及保证、教学内容之整体系统性及在某种程度上能令对毕业者之资格核定上有公认之统一准则可循;但传统之师生授受方式是否就无其价值呢? 传统之师生授受方式是否单单为“已落伍的旧社会阶级观念”,从此倍受唾弃?还是仍具重要性,甚至为必要的呢?对于一向重视师从传系之佛教而言,在普遍之教学课堂化之潮流中,应何去何从?在佛徒个人层面上,亦应正视自己现循之修学方式属哪一种、是否足够或可靠等种种问题。  笔者希望在以下章目中,能令我辈察视传统授受学问之教育方式所具的优点及必要性,与单独依靠集体课堂讲学之教育方式之不足。
观察东方(及过去的西方)传统的学习体系,我们可见不论在医、武、文哲、形上宗教及音乐艺术方面,都有一种传承的观念在内。不论习医、学武、访道、参儒、琴棋书画及较“草根阶层”之技学如耕、厨、唱戏甚至行乞,无不各有其祖师、规仪及传系,学者皆必依师而敬而学、重视其独有传统(包括普遍被现代小说、电影等贬为“拘泥不化”之种种帮规祖训)。传统的学者必须追随明师门下、侍候左右。为师的必加以考察及磨练,至对弟子之信心、耐性及根器都被认定或被提升至适合程度时方会正式地传授。但在这个侍候及考验过程中,为师的往往间接地教授不少重要的基础训练,甚至诀要;弟子往往单在此段时期中获益不浅。在这种关系中,金钱并不为师者所希罕,为师者可能付出的多于弟子所付出。此种关系一旦建立,则终生维持不断,并非止于徒众之肄业,师待徒如子,徒事师若父,故有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传统之师徒关系并不限于授受学问,而扩展至分享、真诚、感恩及互相依赖之层面,是一种理性及感情并容之亲人关系。传统之授受技学的核心在于弟子之从侍候及与师共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被锻炼成大器。真正之成就来自师者之引领弟子长期于生活里实验所学之技能。
这里所述之师徒关系模式并不局限在传统佛教范围内,在印度的婆罗门教义上、中国的儒学、道学内,武学、医学、方术、文哲乐艺、东洋之茶道、剑道、花道,甚至西方古代之神学及玄学及亚洲绝大部分的江湖伎俩,无不单靠依此模式传授;很多更认为只有这套方法为准确无误的。可悲地,在西方几乎早完全没有这种观念的延续了;而在日渐西化的东方,亦正迎头赶上潮流,实施现代化之教育方式及否定传统教育之适用性。
   大部分受现代(西方文化及个人主义)思想所教育影响的人都误以为知识只是资料之单纯累积,而此资料之授受方法则倍受忽视。世俗上,欲求学的人付出一笔金钱,以得一份速成之学识;整个授受过程是机械性、理性及买卖性的。授者得钱、受者得技,此种知识上之授与受,等同买卖。在课余(在买卖过程进行以外的时间)师生等同陌路,在生活上、思想上及体验上都互无干系。在现代教学方式中,“学者”(不同于“徒弟”)只需付出金钱,“授者”(不同于“师父”)即有责任于固定地点、固定时限内以固定之方式把知识传授(或可称为“传售”吧?!);这种关系不涉及感情、恩情、共同体验及生活;学成以后交易则告完毕,互不相欠也互不相干,从头至尾师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这种教学体系无可否认地可以在固定期限内传授一种学问之粗概,尤其在一些纯机械性之技学方面;但却忽视了一个异常重要之学习因素——一种学问之精粹往往非限于知识之积累,而在于生活中之实际体验;故此,在一些超越纯机械层面的技学之授受上,这种方式明显地欠缺了某种因素。明显可见,今天大部分具悠久传统之学问一代不如一代,例如武学、文哲学、艺术与宗教学问等等。现今之教学方式核心为“学”与“术”之本体,而忽视了“传”与“承”的重要。传统上,师徒关系是教学内容之一环;在现代教学体系内,师生关系只为教学的过程,而单只学术本身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得出的成果:医者缺医德、武者缺武德、文哲学者欠其应有而固有之气量,艺术渐渐只剩粗枝而欠神韵,宗教方面则越来越少见一代宗师出现了。


       此种机械性的学术交易体系,实非现代独有,也不一定涉及金钱。在汉地,很久以前已有“书斋”之存在,但这始终只是辅助教学方式或无可选择之情形下所采纳的学习方式,并非被推崇之教学体系。在今天的社会,授者不一定为了金钱而出售技学,但其课堂讲学式及集体教学之特式仍然存在,所以现代教学方式之不足之处仍可以具足。
佛教传统教育方式

       依西藏宗喀巴祖师所著“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述,一位具德明师应具足十项资历条件:
(一)戒行清严
(二)禅行精湛
(三)智行具足
(四)佛学了悟高于弟子
(五)尽心力育扶弟子而不求名利供养
(六)精通三藏佛学
(七)证得真如之道
(八)说法演示清楚
(九)力行实修不辍
(十)具大悲心救渡有情不生倦厌
由此可见,在佛教传统中“尊师”,并非一种盲目之“偶像崇拜”行为或“阶级主义”;一位行者在未依止一位上师(“上师”一词非狭指西藏之法师)前,必须依前述之“明师十资”,求学观察至确定一位长者之师资及其的确可令自己进步时,方决定依止。
一位“明师”。在密乘之修持中尤为重要;因上师即佛、法、僧三宝之总持及人间化相:上师之意念与佛心相合,体验如来功德体性,故为佛宝;上师之语宣示妙法,使令弘传,为佛法之弘扬代表,故为法宝;上师为力行佛法者,并具教中历代之传承及为有德量之师范圣者,又大多为具足戒之比丘长老,故为僧宝。故上师合佛、法、僧于一体。没有上师住世,众生无缘得戒(虽经中有示自受戒之方便,一般而言仍须有僧中长老传戒方为如法),如何持戒断恶?佛法故为胜妙,如无长老阐示弘传,何以依法修善?(虽有佛经可以因循。,但于精微之处自行推鼓臆测,在个人层面上可导致错邪知见,颠倒邪生,在佛教大体层面上,集体性之无师自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传承,佛法变质;故传承明师之开示阐释,对佛经之了悟是必须的。)
一旦接受了一为具德明师为根本依止,必须生大信念,若观藏传佛教之皈依偈文:“……由今至悟道时,皈依一切具德上师……”即可明瞭依止之程度。偈中非曰“由今至形寿尽”而言“由今至悟道时”,清楚明示所谓依止明师,非止一生皈敬,而为多生多世之不退皈命。虽云藏传佛教在三皈之上另有“皈依上师”(共四皈依)而汉图无此传统,但藏土佛子之敬师程度仍足以作我们之借镜,以明敬师之道及其对修佛之必要性。
要找一位能具十资之明师固然不易,但欲成为一位合格之弟子则更难,必须毫无保留地开启心灵,接受上师之任何之传授方式(未必与想象中之适当方式相符),决心历“见闻、思研、力修”之三步序(未必如想象中之易行)。故此弟子不单须努力磨练,还要完全信任上师,坚持皈命不退。事实上,上师是否完美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师徒关系之维持——修行之一个基础法门。即使上师在某情况下未必表现如弟子之想象及期望,或似过分苛求,但作为弟子必须紧记侍随参学此历程中,自我提升改进为宗旨,而非上师正式的授予有多少。一位上师之责任并非是去令弟子心境愉快满意,而是令弟子进步。故此,无情地以种种方便去揭露弟子之缺点有时是必须的。若因上师之严苛而退缩转投他师,始终也一样会遇到同一情形的;而在修持上言,此弟子根本在停滞不前。真正之学习通常在弟子不察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弟子为学习的一方,必须完全处心,除却成见地甘心接受上师任何之开示内容及上师所认为适当之开示方式;到能虚心接受上师对己之严苛时,真正的学习方为开始。有祖师曾言:“上师明瞭弟子之内心往往更甚于弟子本身”。一时弟子未必能察知明师所开示之内文,甚至不知上师正在有所开示,至后方知上师之苦心及远见。此点可见于西藏一代宗师密勒日巴之史传中:大师依止明师后,十二年里受尽了表面上为挑剔留难及上师之揶揄苛求种种,但经过此十二年之非人能承之磨练,大师却在首次正式受法时即生证悟。
由于佛法异于俗世中之技学(可以单靠脑子领解思忆),而为真妙智慧(必须配合以心体悟),故佛法中之精妙之处不易在讲堂中授受,必须由私人性及非纯理性之体验上摄受领悟。在密法中,大部分之开示都须师徒应机而传,不可能集体传授。在汉土的禅宗、天台各宗各派亦同一情况,真正之“授”与“受”常在师徒之间共同起居生活中进行;上师之行、住、坐、卧以至举手投足都可能在默默开示一些不宜(或不易)以讲学方式传授的体验。西藏有一个小故事:某弟子多年来每天都求师授以无上心法,上师每每答允,多年后弟子以为上师故意不传以心法,质问上师,上师答曰:“我多年来不断以坐、站、睡、食等等事业授尔心诀,何时不在开示心法?你却天天跑了去讲经堂等我升座,从无时间来看我开示!”
一点结语
       佛法之延续不变,不单只是把一套理论交给下一代,令其脑海中有此理论之记忆,而在于令下一代成为一个完美之佛子,与历代祖师之体悟同等同量,毫无偏差。上师如同版刻,弟子则于敬师之同时,被净化为白纸,能被印成与上师一般。上师亦可被譬为一道桥梁,把弟子与佛陀连接起来,上至本师释迦牟尼及诸佛,中为历代祖师,下至弟子与日后弟子之弟子各未来辈直接联为活生生之直系传承,无间断、无错漏及无变质。弟子、上师、诸祖师以至诸佛必须溶合为同一体性,传承方可算为清净地延续下去。故此,这种整体性之传继不能单靠讲堂中进行,必须依赖历代师徒双方之不留付出,整个学程方为完全,方可称为“清净传承”。在另一方面,敬侍上师并非为佛法授受中弟子所付出的一项代价,敬侍上师本身就是修持佛法的一部分。讲堂式的教育系统固然有可取之处及一定的辅助学习作用,但我辈必须重视师徒关系对修持佛法之必要性,重视此传统没落之严重性,在参学于佛学班、讲座、研经班、佛学院之同时,亦不忽视从师而侍而学的必须性。
       补充:笔者参学佛教藏传派系,故所引之论述主要为藏传宗师所述,但希望拙作仍可普遍地并适当地述出佛教之教学系统。藏土佛子之见地及态度只作为一个例证,并非用作一个汉地佛子之模范。但事实上,汉土之佛子在过去世纪中,敬师之程度亦绝不亚于藏土佛子。有误解藏传佛教为个人崇拜者,因藏土佛子除三宝皈依外另有“上师皈依”,事实上,上师并非狭指一位西藏的法师,而指佛教中所有的具德长老都是三宝之一体,令众生凭他们,经过他们可以连接到三宝,故皈依上师并非高于三宝之皈依,而根本就是皈依三宝;在汉土虽无将此概念具体化,但在古代对大德长老之皈敬程度也相若。


本贴由rong于2002年12月24日16:10:32在乐趣园朗忍论坛〗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的是很多年前的帖子了,当时觉得醍醐灌顶一般,现在看起来仍然觉得很生动,翻出来与大家共享。
发表于 2014-3-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发表于 2014-3-5 1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是在纪念我的荣休??!
发表于 2014-3-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14-3-5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到位了~!
发表于 2014-3-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4-3-5 11:29
难道是在纪念我的荣休??!

刺激您多写点!
发表于 2014-3-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好贴 好贴!!!
发表于 2014-3-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为了纪念。。。。
发表于 2014-3-5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4-3-5 11:29
难道是在纪念我的荣休??!

祈请速速回!
发表于 2014-3-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到位,我们也很受益,谢谢上善和笨帚!
上师不是随便的关系,不可以掉以轻心。
发表于 2014-3-5 1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很多  谢谢上善
谢谢笨版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4-3-5 11:29
难道是在纪念我的荣休??!

你没到退休年龄吧,我们这儿改成65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17:51 , Processed in 0.0404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