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91|回复: 15

收集佛陀年代造像的漢傳、南傳三藏中的依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集起來有時候會有用,不必到處找。
參加者請貼經文、戒律原文。這包括王造像,或佛陀說造像利益等等。
发表于 2013-12-30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利三藏中沒有依據。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伐折羅伊喜伐羅 发表于 2013-12-30 01:11
巴利三藏中沒有依據。

有心理準備不會多,但可能是有的,譬如佛陀鼓勵造像、說造像功德等等。不過哪怕沒有,漢傳的肯定很多。
发表于 2013-12-3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12-30 15:06
有心理準備不會多,但可能是有的,譬如佛陀鼓勵造像、說造像功德等等。不過哪怕沒有,漢傳的肯定很多。

巴利巴利三藏有没有被系统地翻译成汉文还是个问题呢
发表于 2013-12-3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12-30 15:06
有心理準備不會多,但可能是有的,譬如佛陀鼓勵造像、說造像功德等等。不過哪怕沒有,漢傳的肯定很多。

巴利三藏中不要說沒有“鼓勵造像、說造像功德等等“,哪怕很中性地提及佛像(比如寫“某某地方有一尊佛像”之類的話)都沒有!
漢傳的相關部分,應該都是大乘經。聲聞乘教法中唯一提到佛像的是在律部中,談到造輪迴圖,而生死輪迴輪圖中有佛像。但這出有部律,巴利文律部中似無此。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利文律部好像有提輪迴圖,但里面好像却没提图里有佛像。
发表于 2013-12-3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嘉江悲祥 发表于 2013-12-30 15:49
巴利巴利三藏有没有被系统地翻译成汉文还是个问题呢

有啊,元亨寺版本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全譯本。
发表于 2013-12-3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3-12-30 22:54 编辑

其实还是有一处的,但经文本身看不出来,需要靠注疏来理解。

《南传本生经  四七九 迦陵识王菩提树供养本生谭》中提到作为供养对象的三类支提(Cetiya):
1.佛舍利
2.与佛有关系的佛日常使用、接触之物,如佛钵、菩提树
3.本身与佛无关,但可用以纪念佛陀之物,依注释佛像就属于此类
三类的具体说明可参考以下Wikipedia条目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tiya


提到此三类支提的经文(汉译元亨寺版)如下——
阿难承诺,向如来讯问:「世尊!支提 1有几?」「阿难!此有三种。」「世尊!彼为何名?」「即:舍利利伽 2、巴利保吉伽 3及乌提西伽 4。」「世尊!如是世尊在世时,能否供养支提?」「阿难!舍利利伽不能供养,此非诸佛入灭后不能供养;    而乌提西伽因不具体而以念为礼拜;然而,诸佛使用之大菩提树,则无论佛之在世    或灭后,皆是支提。」
其注4云  乌提西伽为佛所营造建立之纪念的建筑物,与狭义之支提相当,如塔、精舍、法轮等,然,注释家以此类为佛之尊像。但,依此一本生谭所说之状为建造之物,勿宁可视为纪念圣地之意义。

英译No. 479.KĀLIṄGA-BODHI-JĀTAKA.The Jataka, Vol. IV, tr. by W.H.D. Rouse——
"How many shrines are there?"—"Three, Ānanda."—"Which are they?"—"Shrines for a relic of the body, a relic of use or wear, a relic of memorial 2"—"Can a shrine be made, Sir, during your life?"—"No, Ānanda, not a body-shrine; that kind is made when a Buddha enters Nirvāna. A shrine of memorial is improper because the connection depends on the imagination only. But the great bo-tree used by the Buddhas is fit for a shrine, be they alive or be they dead."
注2云 See Hardy, Eastern Monachism, 216 f. The last class is said to be images of the Buddha.


发表于 2013-12-3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伐折羅伊喜伐羅 发表于 2013-12-30 22:21
有啊,元亨寺版本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全譯本。

这工程量太巨大了吧,真是太神奇了
发表于 2013-12-3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嘉江悲祥 发表于 2013-12-30 23:27
这工程量太巨大了吧,真是太神奇了

雖然工程量比較大,但並不難,因為不是從巴利文直譯的,是從日文譯的。作為日本前殖民地的屬民,台灣人將日文轉成漢文,應該沒什麼困難的吧。
发表于 2013-12-31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notwind 发表于 2013-12-30 22:50
其实还是有一处的,但经文本身看不出来,需要靠注疏来理解。

《南传本生经  四七九 迦陵识王菩提树供养本 ...

是嘛?本生注里将第三支提解释成佛像?我手头没有Jatakatthakatha,网上好像也没有在线阅读本(可能我不懂搜?)谁有的话好心帮查一下,将具体的段落贴出来好不好?谢谢啦!
发表于 2013-12-31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3-12-30 22:18
巴利文律部好像有提輪迴圖,但里面好像却没提图里有佛像。

其實就是沒有提“佛像”嘛。其實我確實比較傾向於相信,不管佛世客觀上有沒有佛像,至少巴利那一支傳承在初期根本不知道有佛像這麼回事(不然很難想像,如果一開始巴利傳承就和今天泰國緬甸的上座部一樣到處是佛像,卻會刻意無視、不提)。
发表于 2013-12-3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伐折羅伊喜伐羅 发表于 2013-12-31 01:23
是嘛?本生注里将第三支提解释成佛像?我手头没有Jatakatthakatha,网上好像也没有在线阅读本(可能我不懂 ...

去查了下,发现南传本生经严格来说只有偈颂。上面引用佛说的因缘就是属于义注(atthakatha)中的。所以在觉音尊者的《本生经注》里面其实只是提到了三种支提的名字。

另外,在觉音尊者的《法句经注》释偈195,同样提到三种支提的名字。但南传的法师在解释的时候也同样把其中的uddissa cetiya视为佛像,如达摩难陀长老《法句经》故事集——
佛陀也指出有三种塔:
(1) 装遗骸的骨塔、
(2) 供奉肖像或模仿肖像的肖像塔、
(3) 供奉袈裟、钵等遗物的遗物塔。菩提树属于遗物塔。

真正明确解释三种支提的应该是在觉音尊者的《小诵经注(胜义光明)》中的《伏藏经注》,玛欣德尊者的汉译如下——
此中,可被堆积为「塔」,即应被供养〔礼敬〕而说的;或者被堆积的为「塔」。这(塔)有三种,即受用塔、指示〔代表〕塔及舍利塔。此中,菩提树为受用塔;佛像为指示〔代表〕塔;有舍利室(且里面放)有舍利的塔为舍利塔。
巴利文段落——
Tattha cayitabbanti cetiyaṃ, pūjetabbanti vuttaṃ hoti, citattā vā cetiyaṃ. Taṃ panetaṃ cetiyaṃ tividhaṃ hoti paribhogacetiyaṃ , uddissakacetiyaṃ, dhātukacetiyanti. Tattha bodhirukkho paribhogacetiyaṃ, buddhapaṭimā uddissakacetiyaṃ, dhātugabbhathūpā sadhātukā dhātukacetiyaṃ.
发表于 2013-12-3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伐折羅伊喜伐羅 于 2013-12-31 22:51 编辑
notwind 发表于 2013-12-31 12:28
去查了下,发现南传本生经严格来说只有偈颂。上面引用佛说的因缘就是属于义注(atthakatha)中的。所以在 ...

經之原文說“於塔及僧伽”,在尊者覺音註中提到的“buddhapaṭimā ”可謂關鍵。這個詞,的確字面來說就是“佛像”。但這是否可以構成“巴利三藏中明確提到佛像”的證據呢?我覺得還是不能夠成立。
原因一:經文原文只是提到塔。註解則說塔有三類,其中一類是“佛像表徵塔”。故而此條證據出自註解,而非藏經本身。
原因二:尊者覺音是西元五世紀的人,又是一個旅行家(生於印度,坐船到過斯里蘭卡、中國,又去到緬甸、泰國、高棉),在他的時代,佛像早已普及,而且他應該對大乘佛教也有相當的認識(至少不會沒見過)。他的著作提到佛像不足為奇,但並不能證明巴利三藏集結的時代,集結巴利藏經的人們也知道佛像。
原因三:即使我們接受“buddhapaṭimā uddissakacetiyaṃ”這個表述,並認為這一表述在巴利傳承中自初就存在,還是無法證明最初的“buddhapaṭimā”就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受希臘文化影響而產生的)佛像是一回事。這裡所說的佛的巴蒂瑪,我更傾向於認為在初期其實是指布達巴達(Buddhapada佛足跡)之類的“形象(巴蒂瑪)”,並以此為“指示”而起塔供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1:19 , Processed in 0.03714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