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05|回复: 46

不拜如来信耶稣!外道进军西藏,莲师授记被染污!!! ---看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才让扎西 于 2013-10-17 10:19 编辑

   信仰自由,本文仅在历史与宗教间进行探讨,大家不要过多联想!
  
      藏地的佛法,包括进藏求学的道友,历来为十二地神母等护法神所护佑,许多修行人也常念诵其祈祷文来求得加持。[size=+0]莲花生大师在来吐蕃的路上,用密咒法之威力将吐蕃的十二坚牢母(地神)等慑伏,使其不再作恶,皈依佛教,并立誓为护法。若非莲华生大士的慈悲威德,调伏天魔外道诸障,并将印度显密佛法弘传西藏,而作殊胜加持,改变了当时的吐蕃环境,把西藏转变成佛教国家,成为佛教圣地。
    由于十二大护地母的护持,外道确实无法进入藏地。后来的许多上师,包括法王如意宝及国外很多大德,也造过护地母的各种祈请文,现在各大寺院经常念诵。尽管如今藏地佛法不像以前那么纯洁,断见派的也比较多,常见派的也有一些,但外道的殿堂和传教士仍无法长驱直入,不像其他大城市一样,各种形式的外道道场遍地开花,基本上被外道占领了。而在藏地,佛教之所以长盛不衰,无不归功于护地母十二尊的护佑。
     记得萨迦班智达曾与印度外道措杰噶瓦辩论,两人当时约定:如果萨迦班智达输了,则舍弃佛教,加入他们宗教;如果措杰噶瓦输了,则舍弃自宗而皈入佛教。结果外道以失败告终,萨迦班智达准备把他带回藏地。到了尼泊尔和藏地交界处,措杰噶瓦说:“我最好不去吧,不然,护地母十二尊恐怕不会让我进藏。”萨迦班智达说:“不要紧,我带着你,应该没事。”可是快要接近藏地时,措杰噶瓦突然吐血身亡,也有说被雷劈死。(索达吉堪布:“以前我们去印度的路上,有些人介绍说:“措杰噶瓦死的地方就在这里”)萨迦班智达只好把他的发辫带回了萨迦寺,据说至今此发辫仍存放于萨迦大殿中!!!
圆宝按:几年前当我刚刚接触藏传佛教并与道友们探讨藏传佛教兴衰史时头脑中一直认为藏地不存在外道。《莲师传记》中也记载过这些都是十二坚牢地母护持的缘故!偶尔当我上网翻看西藏旅游景点时竟然发现了令我鄙夷所思的事情。从瞬间的惊讶到慢慢的石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才让扎西 于 2013-10-17 10:16 编辑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每当晨曦初现,乳白色的雾霭从大山深处的密林中缓缓升起,又或夕阳斜下,遥映着远处的雪山之时,一群藏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诵《圣经》祷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实在令人惊奇,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群众唯一的宗教。但在这个小村子里,陪伴许多藏民一生的神,不是东方的释迦牟尼,而是西方的耶稣。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方与藏族建筑艺术的罕见结合,其内部装饰是典型的哥特式高大拱顶,天花板上绘满了《圣经》题材的壁画,而外部则呈“梯”字形,是藏族民居常见式样,只有建筑外墙正中的大十字架提醒着人们这是一所教堂。天主教堂里极具中国特色和藏式风格,色彩艳丽的外墙和庭院里如火如荼开放的格桑花,显现着别样的风情,除了耶稣像、圣母像和一些装饰品外,还有传统的红灯笼和洁白的哈达。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用各自的方式祈福和祝愿,这样的场景让人看了莞尔一笑,引发思考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古老的盐井人不仅善于与人相处,似乎更善于与神沟通。今天的盐井有着多民族宗教兼容并蓄、共存发展的独特文化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才让扎西 于 2013-10-17 10:12 编辑

      教堂所在地上盐井村不到一千个村民,是这座教堂主要的信仰人群。
天主教1865年传到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自1865年至1949年历经 17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群众中已有信教的人,1865年从贡格喇嘛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教堂,有十五间的住宿。
村里新出生的小孩会被家长带到教堂,请神父取个“保罗”、“安妮”这样的“教名”,伴随他们终生,不再另取藏族名字。他们死后也是按照天主教的仪轨进行土葬。
天主教给这一村庄带来不少异国风俗,而另一方面,和藏文化的长久融合又呈现出别样的意趣:“当地不少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分别信仰佛教或天主教,家人也不会阻止他们结合。婚后,二人还是各信各的宗教,耶稣和释迦牟尼像可以共处一室。出生的孩子信仰什么,多半还看孩子本人的意愿。”40多岁的藏族修女玛丽说。
      这里的天主教信民仍然把藏历新年当作一年的起始,传教士穿的是藏装,信徒使用的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套藏文版《圣经》,教堂外部也是藏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连在圣母玛丽亚像前敬献的都是藏族传统的哈达。
       在像圣诞节这样传统的西方节日里,村里尽管没有圣诞树或圣诞老人,但教堂仍然会邀请临近省份教堂的教友,甚至当地佛教寺庙的寺主和村里的佛教信徒前来欢聚。每年藏传佛教传统的“跳神节”到来时,神父与天主教民们也会得到邀请,和佛教信徒共同欣赏“神舞”来欢庆佛教节日。
盐井被一条沟划分为上、下盐井。下盐井多为外来的纳西人,信藏传佛教,和藏族没有太大区别。而住在上盐井的虽都为土生土长的藏族,80%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藏式白塔与天主教堂遥遥相望,讲述着不同语言的民族和睦相处。世人眼中的盐井从古到今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苍白的言语描绘,远不及你带着那颗探索的心翻山越岭,一路前行去亲自触摸。


盐井:
盐井也是著名的盛产井盐之地,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澜沧江两岸长近3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铺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江边的数十口盐井蒸汽腾腾,井周雾气弥漫,走到井口,可见温热的盐水在深约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声。淡绿色的盐池,雪白的盐田,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互相映衬,美不胜收。
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

交通:
  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入藏的门户,有滇藏公路纵贯境内,北接川藏公路。如果走滇藏公路入藏的话,盐井是进入西藏的第一个乡,也是滇藏线上著名的景点之一。从丽江到盐井约300公里,从德钦到盐井103公里,从另一个方向——芒康到盐井111公里。
  离开德钦后,沿着河谷行驶,山路崎岖,而公路就在悬崖中开盘,山上的巨形沉积岩,随时会倒下来;加上路面狭窄,碎石满布,山下却是万丈深渊,真是一步一留心;盐井就在这条公路中段的小丘上。在到盐井前3公里处,是一块树立在公路旁的省界石牌,方便的话,不妨停下拍照留念。
  盐井是西藏省内第一个小镇,镇口是检查站,如外籍人士,需在此出示入藏纸。盐井的气候良好,植物繁茂,以盛产井盐出名。十分奇怪,澜沧江水流经此处便变成红色,与红色的山坡,绿色的梯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附:
名称:芒康县上盐井村天主堂(圣母进教之佑堂)
省份:西藏
市县:昌都地区
地址:西藏东南部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
邮码:854500
主管:鲁仁第神父
电话:
道路:
描述:芒康县天主堂座落在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第一站--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乡上盐井村。这是西藏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因而具有特别的文化价值。“正是茶马古道造就了西藏这一另类的文明。正因为高山深谷之间有这样一条古道,当年的传教士才得以进入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上留下西方文明的印记。茶马古道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中西方文化、各民族文化都在这条古道上交汇、碰撞,在西藏,也只有在这条茶马古道上才能见到这别样的风景. 鲁仁第是第一位藏族的天主教神甫,教友850人
据说开始时候盐井并没有多少户人家,很多地方是未开垦之地,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至此这两位神父在上盐井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处,这也成了二位神父传教生涯中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后来又盖起了非常壮观的西式教堂(当时用英文传教),从此教徒们慢慢聚集在上盐井落户,教堂也随之逐步扩大,但在文革期间教堂原貌被毁。传教士们不仅在灾难之中度过难关恢复了教堂,而且还解决了群众住房等问题,让群众安居乐业,使他们逐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文化内涵。经过岁月的蹉跎,盐井不仅在传教上取得了成果,而且与巴黎教会区域的教士取得了联系。因当时四川甘孜的康定、道浮、芦霍、巴塘等都有了属于巴黎教会的传教区,也有他们的同道,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人员和物质上的帮助,后来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三省一区(藏区一带)所有的教堂融合为一个教区,教区设立在巴塘,后因多种原因教区搬到康定,教区专门设立藏文学校,让传教士上学学习藏文,这样可以更好地为藏族同胞传教。上盐井教堂第四位本堂神父叫尼德龙,他的成绩最显著,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书,而且设立了夜校,聘请本地的老师为信徒授课,让他们认字,自己翻译藏文经书,他的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信徒的素质,而且增加了信徒的数量,从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天主教在盐井蓬勃的发展起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10-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啥都有
发表于 2013-10-1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师授记的藏区范围有多大,包不包括盐井地区?文章里也说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既然三省区交界处很难说完全属于藏区吧
发表于 2013-10-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看见拉萨好像还有座清真寺呢?晚上在寺门口吃过烤串。
发表于 2013-10-1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奇怪啊,那回回在四川青海那么多寺院,人们也不是习惯了。
发表于 2013-10-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奇怪吧,藏传佛教也在欧美这些传统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国家里弘扬着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zergaron 发表于 2013-10-17 11:43
不奇怪吧,藏传佛教也在欧美这些传统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国家里弘扬着

但莲师的授记又如何解呢?
发表于 2013-10-1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貼濃濃戾氣。
发表于 2013-10-1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让扎西 发表于 2013-10-17 11:46
但莲师的授记又如何解呢?

不了解莲师授记的具体情况,师兄不妨给介绍下
发表于 2013-10-17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萨好几个清真寺。尊者许可的。
活佛那头有拜天主的习俗,有了很多年,起码上百年,以前还有教堂。
发表于 2013-10-1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让扎西 发表于 2013-10-17 11:46
但莲师的授记又如何解呢?

苯波也一直存在啊。
发表于 2013-10-1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护 发表于 2013-10-17 12:30
苯波也一直存在啊。

嘉绒还有许多道教道家类的。祈佛小时候就有很多和此相关的轶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5:34 , Processed in 0.0368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