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582|回复: 125

神通,现?还是不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里面说,菩萨离神通,就难以度化有情。

原文是:

福智为自性 资粮圆满因 一切佛共许 为引发神通
如鸟未生翼 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 所修诸福德 诸离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圆满 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若未成就止 不能起神通 为修成止故 应数数策励

五分律是遮止神通的,对于宾头卢尊者用神通去度化有情,佛说为突吉罗:

原文在二十六卷,是:

时三声闻语宾头卢言。我等已化跋提令其信乐。汝今宜行次化其姊。于是宾头卢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次到其舍。时长者姊手自作[麸-夫+并]。忽见宾头卢便低头闭目。宾头卢亦一心视钵。便语言。决不与汝。一心视钵欲以何为。宾头卢便身中烟出。复语言。举身烟出亦不与汝。宾头卢便举身火燃复语言。举身火燃亦不与汝。宾头卢便飞腾虚空。复语言。飞腾虚空亦不与汝。宾头卢便倒悬空中。复语言。倒悬空中亦不与汝。宾头卢作是念。世尊不听我等强从人乞便出去。去王舍城不远有大石。宾头卢坐其上合石飞入王舍城。城中人见皆大怖惧。恐石落地莫不驰走。至长者姊家上。便住不去。彼见已即大恐怖。心惊毛竖叉手白言。愿施我命。以石着本处我当与食。宾头卢便持石还着先处至其前住。长者姊作是念。我不能以大饼施。当更作小者与之更作小丸转反成大。如是三反转大于前。乃作念言。我欲作小皆反成大。我今便可趣与一饼。即以一饼授与。诸饼相连至于饼器亦相连着。以手捉器手亦着之。便语宾头卢言。汝若须饼尽以相与。器亦不惜何须我为。而令我手着器不离。答言。我不须饼及器亦不须汝。我等四人共议。度汝及汝弟三人。已化汝弟。我应度汝。所以尔耳。问言。今欲令我何所施作。答言。姊妹可戴此[麸-夫+并]随我施佛及僧。即便戴[麸-夫+并]随宾头卢。宾头卢即化导皆经他门使人见之。既至佛所。手自供佛及千二百五十比丘。皆悉饱满犹故不尽。持往白佛。我此少饼供佛及千二百五十比丘。皆悉饱满犹故不尽。今当持此着于何处。佛言。可着无生草地若无虫水中。彼女人便持着无虫水中。水沸作声如以热铁投于小水。便生恐怖衣毛皆竖。还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为说种种妙法。乃至得法眼净。受三归五戒。供给四众求道如弟无异。诸长老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宾头卢。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从今不听现神足。若现突吉罗。

但是,在摩诃僧祗律里面,佛又是开许用神通的:

原文在二十九卷:

佛住王舍城。尔时尊者毕陵伽婆蹉。在聚落中住。时到着衣持钵次行乞食。得食已至一放牧家食。其家女到尊者边立啼。即问女言。何故啼。答言。阿阇梨。今是节会日诸人集戏。我无衣裳独不得往。那得不啼。时尊者即化作种种衣服珠宝璎珞金银校饰。与已便去。乃至王闻。闻已即唤女问。汝何处得此好璎珞。答言。尊者毕陵伽婆蹉见与。王即唤比丘来问。尊者何处得此好金。非世所有。比丘即捉杖打壁打床。一切化成金。作如是言。首陀罗何处得金。此即是也。王言。阿阇梨有大神足还去。放牧牛女还家。诸比丘闻已见毕陵伽婆蹉现异。乃至放牧女被执。应作举羯磨。即集比丘僧。世尊乘神足来。知而故问。汝作何等答言。世尊。毕陵伽婆蹉现异乃至放牛女被执。佛问毕陵伽婆蹉。汝实现异令牧牛女被执耶。答言。世尊。我不故现异令牧牛女被执。我慈心故耳。佛言。毕陵伽婆蹉大神足故无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

白言上座给孤独长者子被秋贼将去。仁夺将来其事虚实。报言是我将来。白言我先具知。上座已住静虑受解脱乐。我实不知虽有慈悲而不能普。于弟子处愍念将来。于彼秋贼令生恐怖。又他所摄物强夺令归。仁今犯罪可如法悔。答言具寿。我不见罪。是时六众互相议曰。仁等当知如世尊说。不见罪者当与此人作舍置羯磨。便往至彼知事人所。报言具寿。应鸣揵稚。今欲作舍置羯磨。授事问曰。所作为谁。报言有少欲者。实自犯罪而不悔过。我今为彼作舍置事。尔时身子为众之首。告授事人曰。无令有人于最胜法中欲作衰损。又问言具寿与谁作遍住法。或覆本遍住意喜出罪。答言更无别事。但为圣者大目连犯罪不见。欲作舍置羯磨。身子报曰。具寿勿以小缘见恼耆德。然薄伽梵是一切智见。于无上智境得大自在能断他疑。汝可咨问。如佛所教我当奉持。时诸苾刍以事白佛。佛知时而问广如上说。尔时佛告大目连曰。汝以何心现神通力取彼童子。是时目连以事白佛。佛告诸苾刍。目连苾刍作如是心现神力者无犯。

答言婆罗门子。往竹林中被贼将去。圣者毕邻陀婆蹉。以神通力夺得其子。六众报曰。汝愚痴人。我辈虽有如是神力人不敬信。然有拔发痴人露形外道。反更于彼心生敬信。若彼露形见此事者。为彼秋贼指其出路。时未生怨默然无对。时六众苾刍难陀邬波难陀自相谓言。我等且已善答其事。然少欲者今现犯罪。我等往彼令其悔过。便还住处饭食已讫。随次致敬已诣圣者毕邻陀婆蹉所白言。上座愿见容许。欲有诘问。报言随意。婆罗门子被秋贼将去。仁夺将来其事虚实。报言是实我取将来。白言。我先具知。上座已住静虑解脱胜乐。我实不知有慈不遍。于亲族处愍念将来。于彼秋贼心生不忍。又他所摄物强夺将来。仁既犯罪可如法悔。答言具寿我不见罪。是时六众互相议曰。仁等当知如世尊说。不见罪者当与此人作舍置羯磨。授事者谁。可鸣揵稚。应为此人作舍置羯磨。便往至彼授事人所报言。具寿应鸣揵稚。授事问曰所为何事。报言为少欲者实有犯罪而不悔过。我欲为彼作舍置事。尔时身子为众上座。观察其事可不之宜。告授事人曰。具寿与谁作遍住法。或覆本遍住法意喜出罪。答言更无别事。但为圣者毕邻陀婆蹉犯罪不见。与作舍置羯磨。身子报曰。具寿勿以小缘恼乱耆德。然薄伽梵是一切智见。于无上智境得大自在能断他疑。汝可咨问。如佛所教我当奉行。时诸苾刍以事白佛。佛知时而问等广如上说。尔时佛告毕邻陀婆蹉曰。汝以何心现神通力取婆罗门子。时毕邻陀婆蹉具以其事白佛。佛告诸苾刍。毕邻陀婆蹉若作此心现神力者无犯

在《菩萨戒品释》里面,佛说,菩萨应该用神通调伏有情而不用,是犯戒的:

原文是:

四三、不现神通引摄制伏。

以及:

【科】己十一  饶益应现神通调伏之有情分二
庚初  以神通恐怖
论曰︰“又诸菩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现神通力,或为恐怖,或为引摄。谓为乐行诸恶行者,方便示现种种恶行诸果异熟,谓诸恶趣,小那落迦,大那落迦,寒那落迦,热那落迦,既示现已,而告之言︰汝当观此,先于人中造作增长诸恶行故,今受如是最极暴恶辛楚非爱苦果异熟。彼见是已,恐怖厌患,离诸恶行。复有一类无信有情,菩萨众中随事故问,彼作异思拒而不答。菩萨尔时,或便化作执金刚神,或复化作壮色大身巨力药叉,令其恐怖。由是因缘,舍慢生信,恭敬正答。其余大众,闻彼正答,亦皆调伏。”
【释】现诸寒热那落迦苦,而告之曰︰汝当观此,先于人中作集恶行,感非爱果。令其厌怖,远离恶行。又有有情,处于菩萨大众会中,问责之时,拒而不答。菩萨当现执金刚神,或当化作壮色大身巨力药又,令其恐怖,信仰恭敬,善答所问。其余大众闻彼答故,亦皆调伏。最胜子等,说此是处大众之中,故于菩萨起损恼心,拒而不答。为令正答所问事故,现通恐怖,逼令正答。
【科】庚二  以神通引摄
论曰︰“或现种种神通变化,或一为多,或多为一。或以其身,穿过石壁山岩等障往还无碍。如是广说,乃至梵世身自在转,现无量种神变差别。或复现入火界定等。或复示现共声闻等种种神通,方便引摄,令诸有情踊跃欢喜。诸未信者,方便安处信具足中。诸犯戒者,方便安处戒具足中。诸少闻者,方便安处闻具足中。多悭吝者,方便安处舍具足中。诸恶慧者,方便安处慧具足中。如是菩萨,成就一切种饶益有情戒。”
【释】或一为多,或多为一。以身穿过石壁山岩,及城垣等,往还无碍。乃至梵世身自在转,或上身出火,下体出水等,现多神变。或复现入火界定等,引令欢喜。诸未信者,犯戒。少闻、悭吝、恶慧,如次安立信、戒、闻、舍、慧圆满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4)中说:

“一切法自性皆空。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由遍观空方便善巧,便能引发殊胜神通波罗蜜多,住此神通波罗蜜多,复能引发天眼天耳神境他心宿住随念,及知漏尽殊胜通慧。善现,诸菩萨摩诃萨非离神通波罗蜜多,有能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是故神通波罗蜜多是菩提道,诸菩萨摩诃萨皆依此道,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于求趣时能自圆满一切善法,亦能令他修诸善法,虽作是事而于善法不生执著。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知诸善法自性皆空,非自性空有所执著,若有执著则有爱味,由无执著亦无爱味,自性空中无爱味故。”



大乘经庄严论之神通品第八

  释曰。说真实义已。次显菩萨神通相。偈曰。
  起灭及言音  心行亦先住
  向彼令出离  六智自在通
  释曰。起灭者。谓生死智境。知诸众生生死故。言音者。谓天耳智境。随彼所起言语悉闻知故。心行者。谓他心智境。能知他人心行差别故。先住者。谓宿命智境。知彼先住善恶所集故。向彼者。谓如意智境。随彼处处往教化故。出离者。谓漏尽智境。知彼众生出离应不应故。如此六智。于诸世界六义差别。遍知无碍勇猛自在。是名菩萨神通自性。已说自性。次说修习。偈曰。
  第四极净禅  无分别智摄
  如所立方便  依此净诸通
  释曰。如所依禅。如所摄智。如所立方便。菩萨作意修习则得最上神通。已说修通。次说得果。偈曰。
  三住住无比  所住善供养
  令彼得清净  是说神通果
  释曰。神通有三种果。一胜住果。此住有三种。一圣住。二梵住。三天住。所得无比无上故。二善供养果。随所住处世间众生大供养故。三令他清净果。能令供养者得清净故。问神通有六种业。一自业。二他业。三光业。四戏业。五化业。六净业此云何。偈曰。
  世生成坏事  见彼犹如幻
  种种他所欲  自在随意成
  释曰。此偈上半显示自业。见诸世界及诸众生若成若坏。犹如幻故。下半显示他业。谓动地放光等事。随他所欲自在现故。十种自在如十地经说。偈曰。
  神光照恶趣  令信生善道
  威力震天宫  动殿令魔怖
  释曰。此偈显示光业。光业二种。一救苦。二怖魔。上半偈明救苦。谓下照恶道众生。令发信心得生善道故。下半偈明怖魔。谓上照天宫动魔宫殿令魔惊怖故。偈曰。
  游戏诸三昧  僧中最第一
  恒现三种化  以是利众生
  释曰。此偈上半显示戏业。于佛众中游戏诸定最得自在。下半显示化业。化有三种。一业化。工巧业处自在化故。二随化。随他所欲自在化故。三上化。住兜率天等胜上化故。以是三化恒为利益。偈曰。
  智力普自在  刹土随欲现
  无佛令闻佛  悬掷有佛境
  释曰。此偈显示净业。净业二种。一净刹土。二净众生。上半偈明净刹土。由智自在随彼所欲能现水精琉璃等清净世界故。下半偈明净众生。于无佛世界能令闻佛起净信心生有佛处故。已说业用。次说相应。偈曰。
  成熟众生力  诸佛所称誉
  发语无不信  如是说相应
  释曰。神通相应有三种。一成生相应。譬如鸟翅初得成就。二称誉相应。常得诸佛之所赞叹。三信受相应。凡所言说人皆信受。已说相应。次说住神通具。偈曰。
  六智及三明  八解八胜处
  十遍诸三昧  勇猛资神通
  释曰。菩萨住神通具有六种差别。一六智。二三明。三八解脱。四八胜处。五十遍入。六诸三昧。如是六义。是分别神通具差别。已说住神通具。次说神通大。偈曰。
  能安不自在  常勤于利物
  行有无怖畏  勇猛如师子
  释曰。菩萨神通有三种大。一自在大。众生由烦恼故不得自在。菩萨智力能自在安置故。二欢乐大。由常勤利益众生一向乐故。三无畏大。行三有中得极勇猛如师子故。神通品究竟。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一下:

尽管小乘戒律中,包括阿含经中,佛陀对基于慈悲利他之心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示现神通是允许的,但一般原则是不提倡的。因此偶尔有弟子示现神通,即使是象目犍连这样他非常信任和倚重的长老比丘,也会被检举弹纠,而由佛来判定他们是否犯戒。可见在佛陀时代佛教对于神通的态度是很慎重的。
但是在大乘菩萨道而言,出于饶益有情的考虑,对于用神通利他是提倡的,鼓励的,总体而言,这两者并不矛盾。
发表于 2013-5-1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是检验是否成就的标准之一。然而,神通不是成就的目的。
成就以后神通将成为一个工具,帮助衡量众生根器,在恰当的时机显示神通,更好的服务众生。
看到过的开示应该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3-5-1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雀扎吉 发表于 2013-5-1 02:43
神通是检验是否成就的标准之一。然而,神通不是成就的目的。
成就以后神通将成为一个工具,帮助衡量众生根 ...

应该是依据戒定慧吧?魔也有神通。
发表于 2013-5-1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无定法”
发表于 2013-5-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
发表于 2013-5-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神通是否值得提倡也是要看大环境的,按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的根基来说,就不适合显现(当然个别情况除外)。而在古代,神通的故事就多得多,都是天花乱坠级别的,呵呵
发表于 2013-5-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宽通 发表于 2013-5-1 06:01
应该是依据戒定慧吧?魔也有神通。

没有太明白师兄的意思:)
不仅仅魔有神通很多六道众生都有神通的。

不过是这样说,如果修行人有神通,不代表他一定成就了。
如果他成就了,却一定有神通(只是显示与不显示的区别)
发表于 2013-5-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LGX 于 2013-5-1 11:05 编辑

海公在讲道次第时,说到忍辱度时,说得很明确
自他神通忍者,神通于定中得,得定虽有神通,然不可无故卖弄。
如师有神通不必示人,或自有神通,尤不当显露。
盖神通显示,犯别解脱戒,不显示犯菩萨戒。
度生时,须对机宜显示方显示,故平时宜忍也。
西藏言打卦,即掩饰自己神通不欲人知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二四)第三分坚固经第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那难陀城波婆利掩次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坚固。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今者饬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子.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复白佛言。唯愿世尊饬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我于上人法无有疑也。但此那难陀城国土丰乐。人民炽盛。若于中现神足者。多所饶益。佛及大众善弘道化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子.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所以者何。有三神足。云何为三。一曰神足。二曰观察他心。三曰教诫。云何为神足。长者子。比丘习无量神足。能以一身变成无数。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若远若近。山河石壁。自在无碍。犹如行空。于虚空中结加趺坐。犹如飞鸟。出入大地。犹如在水。若行水上。犹如履地。身出烟火。如大火聚。手扪日月。立至梵天。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此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当复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言。我见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彼长者.居士未得信者语得信者言。我闻有瞿罗咒。能现如是无量神变。乃至立至梵天

佛复告长者子坚固。彼不信者。有如此言。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饬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此即是我诸比丘所现神足

云何名观察他心神足。于是。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诸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能识知。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识知。便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曰。我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能知。彼不信长者.居士。闻此语已。生毁谤言。有乾陀罗咒能观察他心。隈屏所为皆悉能知。云何。长者子。此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比丘现观察神足

云何为教诫神足。长者子。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若长者.居士闻已。于中得信。得信已。于中观察自念。我不宜在家。若在家者。钩锁相连。不得清净修于梵行。我今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具诸功德。乃至成就三明。灭诸闇冥。生大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乐独闲居。专念不忘之所得也。长者子。此是我比丘现教诫神足

尔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颇有比丘成就此三神足耶

佛告长者子。我不说有数。多有比丘成此三神足者。长者子。我有比丘在此众中自思念。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比丘倏趣天道。往至四天王所。问四天王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由何永灭

长者子。彼四天王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由何永灭。我上有天。名曰忉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彼天能知四大由何而灭。彼比丘闻已。即倏趣天道。往诣忉利天上。问诸天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忉利天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灭。上更有天。名焰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彼天能知。即往就问。又言不知

如是展转。至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皆言。我不知四大何由而灭。上更有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名梵迦夷。彼天能知四大何由永灭。彼比丘即倏趣梵道。诣梵天上问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梵天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永灭。今有大梵天王。无能胜者。统千世界。富贵尊豪。最得自在。能造化物。是众生父母。彼能知四大由何永灭。长者子。彼比丘寻问。彼大梵王今为所在。彼天报言。不知大梵今为所在。以我意观。出现不久。未久。梵王忽然出现。长者。彼比丘诣梵王所问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大梵王告比丘言。我梵天王无能胜者。统千世界。富贵尊豪。最得自在。能造万物。众生父母。时。彼比丘告梵王曰。我不问此事。自问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

长者子。彼梵王犹报比丘言。我是大梵天王。无能胜者。乃至造作万物。众生父母。比丘又复告言。我不问此。我自问四大何由永灭。长者子。彼梵天王如是至三。不能报彼比丘四大何由永灭。时。大梵王即执比丘右手。将诣屏处。语言。比丘。今诸梵王皆谓我为智慧第一。无不知见。是故我不得报汝言。不知不见此四大何由永灭。又语比丘。汝为大愚。乃舍如来于诸天中推问此事。汝当于世尊所问如此事。如佛所说。善受持之。又告比丘。今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汝可往问

长者子。时。比丘于梵天上忽然不现。譬如壮士屈申臂顷。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来至我所。头面礼足。一面坐。白我言。世尊。今此四大。地.水.火.风。何由而灭。时。我告言。比丘。犹如商人臂鹰入海。于海中放彼鹰飞空东西南北。若得陆地则便停止。若无陆地更还归船。比丘。汝亦如是。乃至梵天问如是义。竟不成就还来归我。今当使汝成就此义。即说偈言

 何由无四大  地水火风灭
 何由无粗细  及长短好丑
 何由无名色  永灭无有余
 应答识无形  无量自有光
 此灭四大灭  粗细好丑灭
 于此名色灭  识灭余亦灭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世尊。此比丘名何等。云何持之

佛告长者子。此比丘名阿室已。当奉持之

尔时。坚固长者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发表于 2013-5-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宽通 于 2013-5-1 16:11 编辑
明雀扎吉 发表于 2013-5-1 10:24
没有太明白师兄的意思:)
不仅仅魔有神通很多六道众生都有神通的。

师兄心里非常明白。
我倒是觉得神通基本没多大用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是可以有的,清净道论是南传的经典,也专门讲了修神通的办法,而且是比较多的篇章,不是一页两页。
但是,对于传教而言,利用神通传教,会让人对此产生误解,引起诽谤,会让人把注意力放在神通上,而不是佛法上,这是佛陀所不取的。
有了神通,利益众生,这点佛是开许的,就像摩诃僧祗律29卷,和根有律5卷所说的一样,但是用神通引生众生的【大恐怖】,例如宾头卢尊者所为,这点佛是不赞成的,说为突吉罗罪。也就是【恶作】,但这个罪在比丘戒里面是比较轻微的,不算大罪。
如佛陀所言,【若有功德,当自覆藏。】有了神通,应当隐藏,不应当拿出来大肆宣扬。但是该用神通度化有情,令有情在菩提道增上的时候,就该用神通,虽然用,也该隐秘的使用,避免带来负面效果。
如果说僧戒里面对显现神通是完全禁止的,恐怕是不对的,佛在僧数,佛本身就曾经多次运用神通度化众生,历代祖师,印度和西藏的,也都有很多神通的事迹,所以说戒律完全禁止现神通,这并非正确。只是要选择好时机,观察好因果,对神通本身应该采取一种中道的态度,不过分推崇,但也不能鄙夷,认为现神通就是错的,这态度也不对。
拿神通作为衡量上师功德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肯定是错误的,观察善知识的十种德相,没有观察是否有神通这条。不过,观察【定】的方面是有的,而【定】的功德之一就是神通,所以,有神通并不违背善知识的十种德相,但并非主要而已。
发表于 2013-5-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

这个副产品, 是会让人们信心大增的 (当然不是刻意示现)
发表于 2013-5-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宽通 发表于 2013-5-1 16:02
师兄心里非常明白。
我倒是觉得神通基本没多大用处。

= =我真心不明白。
对不住啊。
发表于 2013-5-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戒二十摄颂
敬礼曼殊师利童子
1.至心恭敬而礼供,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十方三世中,诸菩萨众所住戒。
2.广大无量福德藏,以此胜妙之意乐,
从彼具有胜智力,具戒上师而受之。
3.尔时一切佛菩萨,以彼受者所修善,
恒时生起亲善意,护念眷愍如爱子。
4.于自或于他有情,有乐有利正应作,
苦而有利亦应作,乐而无利非应作。
5.谓若猛利烦恼生,即能毁坏一切戒,
当知其罪有四种,佛密意说等他胜。
6.为贪利养恭敬故,便尔自赞而毁他,
于彼有苦无怙者,悭诸财法不施与。
7.他来谏谢不忍受,内怀忿恨复捶打,
背弃大乘菩萨藏,爱乐宣示相似法。
8.上缠犯戒应再受,中缠应向三人悔,
余诸下缠悔于一,如染非染自心悔。
9.不以三门供三宝,心于大欲而随转,
于诸耆德不恭敬,他来语问不答复。
10.于他延请不受许,他施资具拒不受,
于来求法不施与,舍彼破戒不饶益。
11.不等修学令他信,于利他中少事业,
由具悲愍非为悪,味邪命法持不舍。
12.掉举纷聒不寂静,一向心不生厌离,
于恶声誉不护雪,于他烦恼亦不治。
13.于他骂等辄还报,于他忿疑不往谢,
他来悔谢拒不受,怀忿恼心相续持。
14.贪求供事而御众,懈怠懒等不遣除,
贪说无义无利语,不求请住三摩地。
15.不舍五盖静虑障,见味静虑为功德,
轻谤声闻诸法教,舍自法藏修小乘。
16.未精佛教勤外论,勤修外道而爱乐,
憎背毁谤菩萨藏,复自赞扬而毁他。
17.闻说正法不往听,毁师所说不依义,
于应助伴不往助,见他有病不供事。
18.于他有苦不为拔,不于放逸说正理,
不于有恩作酬报,于他忧恼不开解。
19.于求财物不给施,不行利益徒众事,
不能恒随他心转,他有德誉不赞扬。
20.不称他缘作调伏,不现神通作怖摄
具足悲心与慈心,及善心者悉无犯。
吉祥圆满


《菩萨律仪二十颂》,印度月官论师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06:18 , Processed in 0.03722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