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44|回复: 58

南传上座部是开许居士可以读全部律藏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利三藏》未有任何禁止居士读律的记载,上座部佛教允许居士阅读全部的律藏。南传上座部佛教僧团,也鼓励在家居士学习和了解比丘学处。

佛陀在《经藏.增支部.三集》里说:“诸比丘!这三种东西是亳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此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的经、律也。”

律藏中的记载:佛陀在《律藏.波罗提木叉》里说:“诸比丘!缘于十义,我为比丘们制定学处:为了僧团的优越,为了僧团的安乐;

为了折服无耻之人,为了善行比库们的安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为了防御后世诸漏;为了无信者生信,为了已信者增长;为了正法住立,为了资益于律。”(Pr.39)

巴利义注,在解释‘为了无信者生信’时说:“有了学处的制定,那些无信心,但却知道学处的制定,或者见到比丘们遵照学处而行的智者们,会这样说:

“对于世间上的大多数人,都有染着、秽恶、愚昧之事。这些沙门释迦子,却能够远离、离而安住,他们确实行了难行之行,确实行了重大之行。”

从而生起信心,就像看了《律藏》之后的邪见者,三吠陀婆罗门一样。所以说:‘为了无信者生信’。

为了已信者增长:那些对佛教有信心的善男子,知道了学处的制定,或见到比丘们遵照学处而行,他们会这样说:

“啊,这些尊者行难行之行,他们终生只吃一餐、行艰苦梵行、守护律仪。”从而信心越来越增长。以此故,说‘为了已信者增长’。(Pr.A.39)

从佛世尊“为了无信者生信,为了已信者增长”这两项利益,而制定诸戒(学处)来看,在家人了解和学习比丘戒,是很有必要的。

经藏中的记载:在《经藏.长部.沙门果经》里提到,当佛陀向在家人阿阇世王开示佛法时,世尊详细地向这位国王,解说了比丘如何具足戒行的“小分戒、中分戒、大分戒”。

根据《律藏.九十二波逸提法.妄语品》:“任何比丘,将某比丘之粗罪,向未受比丘戒(具足戒)者说的,除非得到该比丘同意外,波逸提罪。粗罪者是:四波罗夷罪以及十三僧残罪。”

有的人写文章,将与上述记载相应的《摩诃僧只律》等的晦涩的古文断章误读,把律藏本意是不得向未受具足戒者说某比丘的粗罪,解释为不得向未受具足戒者说律,这与上座部佛教无关。

居士读律之功德:在家居士了解比丘戒律,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五项功德:

1、增长对佛法以及僧宝的净信心;

2、佛陀的教法包括正法与律两大部分,明白戒律有助于更完整地学习世尊的正法、律;

3、懂得如何通过如法、如律的方式,去护持佛教僧团和比丘;

4、对某些比丘轻慢、违越戒律的言行,居士可进行监督和劝谏。

5、对于有心出家的居士,可先打好戒律基础,做好梵行生活的准备。如此,居士出家之后,便可以少犯戒并致力于禅修。

转载自:

http://tieba.baidu.com/p/228138514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请问过恩师夏坝仁波切,居士是不是可以看律藏,当时恩师夏坝仁波切也是拿阿阇世王的例子说居士是可以看比丘戒的,但是看了不能存寻过之心,必须要以纯净的信心观之。
应该说这个教导藏传跟南传是基本一致的,继承了佛教的传统观点。
发表于 2013-4-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22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汉地居士不能看比丘戒这种说法的依据和来源是什么?
发表于 2013-4-2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宗是允许居士阅读律藏的,这是说一切有部的传统,比丘戒中除了与居士戒重复的部分,以及只有比丘需要持守的部分(比如三衣不离身)外,其余的戒条对于居士而言都是恶作。历史上也有如是持守的人,比如仲敦巴。
汉地大概为了避免在家众看了律藏后对出家众进行诽谤而造罪,从而遮止在家人看律藏。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诃提娑迦罗 发表于 2013-4-22 16:40
我们自宗是允许居士阅读律藏的,这是说一切有部的传统,比丘戒中除了与居士戒重复的部分,以及只有比丘需要 ...


随喜是说,是说极善,我也记得曾在某处看到过在家人可以持出家人的戒律,当时心里还是有点疑惑的,看到您说的似乎就确定了。不过,在家人能在戒坛正式接受传比丘戒吗?如果没有正式接受传戒,在家人如何可能得比丘戒呢?如何能生起戒体呢?如果接受传戒,那是可以有选择的接受某一部分的戒律吗?(例如您说的特定部分),这有否更多教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地的说法摘录:

为什么在家人按佛所制不得阅出家戒律

大智度论卷第一
缘起论

问曰:若无时,云何听时食、遮非时食是戒?
  答曰:我先已说世界名字法有,时非实法,汝不应难!亦是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吾我法相实不可得故,亦为众人瞋诃故,亦欲护佛法使久存,定弟子礼法故。诸佛世尊结诸戒,是中不应求:有何实?有何名字等?何者相应?何者不相应?何者是法如是相?何者是法不如是相?以是故,是事不应难!
  问曰:若非时食、时药、时衣,何以不言三摩耶而说迦罗?
  答曰:此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外道何由得闻而生邪见!余经通皆得闻,故说三摩耶。三摩耶者假名,令其不生邪见。又佛法中多说三摩耶,少说迦罗,少故不应难。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众适不适合阅读律藏?】
  有关在家众能不能读出家律典,大体可从以下几点来谈:
一、严格说来“出家律典”包含“比丘、比丘尼戒”与“沙弥、沙弥尼戒”。若是“沙弥、沙弥尼戒”的话,在家众也是可以研读的。
二、佛世时已有半月半月诵戒,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分开诵。诵戒时主要分两部分:
(一)“羯磨”:如有犯戒者,必须先行发露忏悔.....等。
(二)“诵出戒文”:当时主要是靠背诵(可能还没有文字),由一人代表诵出。
三、比丘“羯磨”时,必须先清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居士等不得在场。由于在“羯磨”时已经清场,“诵出戒文”时他们通常是不在场的,因此居士等是无法听闻出家戒律。同样的,即使是出家众,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也是无法听闻比丘戒的。
四、受三坛大戒时,“沙弥戒”、“菩萨戒”都是事先讲解,但“比丘戒、比丘尼戒”则是受完具足戒之后才解说的。或许有人会质疑“未受戒前还不知道戒的内容,如何受戒呢?”有关此问题也曾请教过印顺导师,导师回答说:
    (一)在印度或南传国家,受比丘戒的仪式很简单,短时间就可完成了。也没有详细解说 250 戒或 347 条戒的开遮持犯(各律典戒条数目不一)。
    (二)“受比丘、比丘尼戒”,主要是“审核可不可以接纳这个人入僧团”,有点类似“通关的关卡”,不是单纯从“个人”能否行持来考虑;至于行持方面,都是在受完戒后在僧团里跟着大众随分学习的。
五、“比丘戒等出家律典”在家众是否能阅读,大德们有不同的看法:
    (一)有的认为在家众研读出家律典,并没有需要,有时反而会增加疑惑,甚至造成造成戒障,所以还是以“不要研读”为宜。
    (二)有的认为主要是“忏悔羯磨”时,在家众不得参与(这一点没有争议,所有部派、律师看法均一致);至于研读“出家律典”,若有心想出家或想随分持守出家戒者则无妨。(若存心找缺点批评他人者则心态可议,不该!)
【经文参考】
白衣不得闻律
“毗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说捡恶[佥*殳]非。或二百五十。或五百事。引法防奸。犹王者秘藏非外官所司。故曰内藏也。此戒律藏者亦如是。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故曰律藏也。”《分别功德论》(T25, no. 1507, p. 32, a11~a15)
“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大智度论》(T25, no. 1509, p. 66, a12~a13)
“问曰。仙人堕处有几许苾刍。答曰。强逾二万。问曰。苾刍之众其数已多。所有经典未知多少。报曰。苾刍经典总有三藏。问曰。其一一藏数量如何。报言。一藏颂有十万。问曰在家俗侣颇得闻不。报言。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T23, no. 1442, p. 672, b28~c05)
不为未受具足戒者说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四事十三事。得波夜提。说三十尼萨耆九十二波夜提。越毗尼罪。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众学威仪。越毗尼心悔。说比丘尼八波罗夷十九僧残。得偷兰罪。三十尼萨耆百四十一波夜提八波罗提提舍尼众学威仪。得越毗尼心悔。说沙弥沙弥尼十戒。得越毗尼罪。下至俗人五戒。得越毗尼心悔。”《摩诃僧祇律》(T22, no. 1425, p. 338, a22~a29)
“若为未受具足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名者。越毗尼罪。”《摩诃僧祇律》(T22, no. 1425, p. 448, b29~c01)
在佛世时,曾有人不怀好意,偷学比丘戒(包括各种僧团运作的法规,例如:布萨自恣)而混进佛教僧团(盗住),造成僧团的困扰。如下所引的律文: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檀越就精舍中饭僧。时有一人,黑色大腹,来在上座处坐。须臾,僧上座来问:汝几腊。答言:坐处食饭一种用,苦问岁为?上座威德严肃言:咄!汝下去。复坐第二上座处。须臾,第二上座来问:汝几岁。答言:坐处食饭一种用,苦问岁为?如是展转,乃至沙弥中,沙弥推排问言:谁是汝和上?谁是汝师?沙弥有几戒?沙弥应数有几?初名何等?一者一切众生皆仰食。二二名色。三三痛想。四四圣谛。五五阴。六六入。七七觉意。八八正道。九九众生居。十十一切入沙弥法,应如是数。答言:我是难陀优波难陀上众弟子。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非难陀优波难陀上众弟子。此是自出家人。若如是人比未曾入布萨自恣中,后有好心得与出家受具足。若曾入布萨自恣中者,是名盗住,不听出家受具足。若王子若大臣子避难故,自着袈裟,未经布萨自恣者,得与出家。若曾经布萨自恣者,不听出家。若沙弥作是念:说戒时论说何等,即先入上座床下盗听。若沙弥聪明,若觉知初中后语者,后不得受具足。若闇钝若眠,若意缘余念,不记初中后语者,后得受具足。若盗住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得越比尼罪,是名盗住。” 《摩诃僧祇律》(T22, no. 1425, p. 417, a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严法师的文章:

俗人能看僧律吗?

 我们在大律中看到,凡是未受具足戒的人,不得偷听比丘诵戒,否则便是贼住,便成比丘戒障,终身不得出家受比丘戒。后世的高僧,根据这一理由的推断,以为既不得偷听比丘诵戒,自也不得偷看比丘大律,并以为佛陀制定此一规矩,乃在维护比丘的尊严,尤其是在保护未受大戒者的信心,避免知道了比丘戒的内容之后,不能体察佛陀制戒的圣意,便来妄加轻视。此一观点为蕅益大师等所主张。

  但是,我们还可看出一项神圣的观点。僧团中于诵戒集合时,小众出家弟子都可参与,唯于开始羯磨法时,才将未受大戒者遣出。另有每做羯磨,皆不许小众参与,即使参与,也得遣置于眼见耳不闻处。再有菩萨戒弟子,规定半月诵戒布萨,并且七众菩萨皆可聚集一处诵戒布萨,但于举行羯磨法时,除了比丘大众,余皆必须退出,原因是只有受了具足戒的人,才有羯磨法。羯磨法之所以成为秘密,主要是在比丘诵戒中的出罪、举罪与悔过,为了防止小众及俗人对比丘的轻慢,所以不许参加。

  如以后一观点而论,未受大戒而先看大律,只要是以信敬的心看律,只要不偷听比丘的羯磨法,便不能构成贼心入道的罪名。所以在南传的泰国,不唯不禁止居士看律,并且鼓励居士们看律,当然,泰国的居士,多半也曾出过家的。他们还是可以随时再去出家。即在中国,自古以来的高僧之中,也有好多是在未出家时便看过大律的,许多在家的大善知识,阅藏之时,大律当然也是他们阅读的对象之一。佛法重在制心,若无破坏佛法之心,而来看律,自也不致成为戒障。此一观点,灵芝律师颇有见地,弘一大师亦予同意。(见弘一大师〈征辨学律义八则〉)

  不过弘一大师也曾说:「若欲觅求律中,有制未得戒者,必须学比丘律之明文,乃不可能之事」未受戒或未得戒的白衣,好心看了比丘律,固然未必即成「贼住」的罪名,但是比丘律乃为比丘所制,居士用不着研究,也不必研究。因为凡夫总是凡夫,看了比丘律,难免不将比丘律的尺度用来衡量现前的比丘生活,故也难免不会生起轻忽比丘的心理,若果真是如此,「贼住」的罪名,也就不难构成了

印光大师的文章:



摘自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二 复徐蔚如居士书一


  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迹。遂谓如来在世,佛诸弟子多有不如法者。从兹起邪见以藐视僧伦,则其罪不小。二则律藏中事,唯僧知之。倘令未为僧者阅之,或有外道假充比丘,作不法事,诬谤佛法,则其害非小。故此严禁而预防耳。至于好心护法,校正流通,何可依常途为例。若执定此语,则律须僧书僧刻,僧印,僧传,方可不违佛制矣。天下万事,皆有一定之理。而当其事者,须秉一定之理,而行因时适宜之道。理与权相契,法与道相符,斯为得之。律中必有明文,光以目昏,未能遍阅。蕅益毗尼集要,亦有此议,亦不须检查。但无上不明远理,只据近迹。及欲知佛法中机密之事,拟欲假充比丘等过。则放心安意,校正流通。其功德无量无边,何须过虑。然须缄默,不可以律中文相,对无知无识之人宣说。及泛泛然录之于寻常文集中,以启无知人妄造口业之衅。世出世间,理皆有定,法皆无定。大而经国治世,小而一饮一啄,莫不如是。何独于律藏而板执乎哉。
大师说律藏不许未受戒人看,一是避免有不明深法之人,见经中说佛弟子有犯戒者 ,便以为当时佛的弟子多有不顺佛法者,可能生起轻慢众比丘之心。其实当时不少是大菩萨示现破戒之相,以便佛制定戒律利益将来修行者。二是律部中事,唯出家人知道,如果使非出家人看了,或许会有人假扮成出家人做违背佛法的事,毁谤佛法,破坏佛教形象,是大害!当然,如果是好心护持佛法,为了使经教流通而作校正印刷,可以作为正常的做法看待。如果执定这个“不能看”那么佛律法只能出家人刻印传播流通,才不违佛教敕了。天下万事有一个定的理,没有一个定的相,只要是顺应佛法正理,关键时刻事相也可有个应变。但是,律法中的文义不可对无知者随便说,也不能随便写在泛泛流通的寻常文集当中,以免无知人造口业。世间出世间,道理是定的,事相则没个一定,大到治国小到一吃一喝都是这样。岂唯独律藏经文?

网络文章:


一、白衣不得闻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戒本疏行踪记》(引十住毗婆沙论)云“三藏为言,律藏胜故、蜜故、为佛独说,制必僧中,不许余众之所读诵;非所学故。”《大智度论》“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律”,《分别功德论》:毗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杨仁山居士在《大藏辑要》序例中说“小乘律,声闻调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检阅。”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此经往往有律语,有些在外国不许沙弥与在家人阅读。“而今以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悔,幸勿藐藐听也。”戒律是如来秘宝,古来不轻以示人。小众不得听大众的说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认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阅读大戒,否则便成“贼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听,也不得读。《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二、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佛制黑白月,诵戒羯磨,或作如法僧事,一切不得盗听。盗听者,与五逆同科,永不许受比丘戒。众生堕恶道,一闻佛法便得拔苦。云何听戒,不言生福,而曰盗者,何也?未受戒者,如童蒙未定之天,宜深蓄之,故不使与作如法僧事。羯磨时,有不如法者,向如法僧前宣罪悔过,还得清净。若未受戒听之,如以利刀斩其信根,即断将来佛命,故曰与五逆同科,盖不止制盗而已。《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释广化)中说“沙弥不得盗阅比丘戒律,不得盗听比丘说戒,不得盗听比丘诵戒。若故意盗听者,得盗法重罪,而后永不许受比丘戒。”在佛世时,曾有人不怀好意,偷学比丘戒(包括各种僧团运作的法规,例如:布萨、自恣)而混进佛教僧团(盗住),造成僧团的困扰。《摩诃僧祗律》:若盗住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释善因在《居家学佛行仪》一书中说“凡沙弥居士,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亦不得盗听比丘诵经。”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亦说:比丘尼不得研究比丘戒,在家二众不许听诵大戒。

三、不为未受具戒者说

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比丘戒法关系僧轮,为防贼住,故一切具遮。菩萨戒法,普收五道,解义发心,事非所禁,但诵戒时,恐有发露忏悔之事,不合令未受者知,故云不得说也(明智旭大师《毗尼后集问辩》)。《式叉摩那尼戒本》:不得与未受戒人共诵法。准本律,不听与未受大戒人共诵经法,余律不听向未具人说大戒法。今此式叉戒,亦不听向沙弥尼及在家说。《四分比丘戒本》“和合僧集会,未受大戒者出。”《弥沙塞五分戒本》“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经并诵者,波逸提。”《解脱戒经》:众僧和合坐,未受具戒者出。“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同诵,波逸提。”《鼻奈耶》:“未满五岁非持律人,未勿与之也。”时六群比丘向沙弥说毗尼语,诸比丘见白佛,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者说一句戒法,犯可悔罪。《摩诃僧祗律》: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为未受具足人说五众罪。后比丘入聚落中,俗人言:长老,汝犯某罪,诸比丘闻已惭愧,以是因缘白佛。佛言:汝等云何为未受具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罪?从今日后,不听向未受具足人说,若为未受具足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名者,比丘犯违教罪。《根本萨婆多部律摄》“有五种人不应为说毗奈耶藏:性无所知、强生异问、不为除疑而发于问、试弄故问、求过失故问。”

四、受戒后俾可学律

比丘等出家律典,有大德认为在家研读,并无必要,有时反而会增加疑惑,甚至造成戒障,所以还是以不要研读为宜。弘一律师在《律学要略》中说“又若想将来学律,必先挂名受沙弥、比丘戒,否则以白衣学律,必受他人讥评、”“以现在人情习惯看起来,我总劝诸位受戒,受后俾可学律;不然,定遭他人诽谤之虞。”参禅者,不得先看语录;未受戒者,不得先闻律藏。因此起七参禅时,一切经书,置之高阁;诵戒说戒时,严查未受戒者,必先遣出。可见初入禅律之门,古法尚在。凡今爱乐合参,须发心受戒,然后阅律,亦未为晚。如违,得罪先圣,自取殃祸。

发表于 2013-4-2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戒体”的说法,不惟自宗,印、藏佛教里似乎都没有听说过,藏文好像也无“戒体”这个词;也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了,烦请指正。
发表于 2013-4-2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世时,佛典以经有文字记载了吗?听说没有。律藏也未结集,所以似乎只在半月比丘布萨时,才会将律从头诵一遍,而诵前羯摩也要令未受具戒者出,因为如此或许是龙树智论说白衣不得闻的原由?白衣无从看文,布萨又不能列席,如何能看能闻?如此,巴利三藏中找不到不许白衣阅律的文也很正常吧,要么佛世即有文字三藏可供阅读,若无,佛当然不会讲可不可阅的事情,因为根本无阅藏这事吧?

发表于 2013-4-22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地众生分别心实在强烈,在别人身上找毛病的习气甚深。比如我。。。
发表于 2013-4-2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缅甸曾经观摩过沙弥达上成为比丘的仪式,确实就是一个资格审查通过的简单仪式,允许旁观,但是不许越界,南传佛教对于结界非常重视,对于管道、电线、彩旗线穿越结界,便认为无效。
同时我也在缅甸听过上座部半月颂戒,同样只是禁止进入界内。
但是上座部僧人忏悔、出罪等程序,确实禁止俗人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3-4-22 19:34
僧人忏悔、出罪等程序,确实禁止俗人参与。



这点哪里都一样了,跟是不是允许阅律无关,是因为僧人过失,俗不合闻的缘故,汉传藏传南传都不允许俗人在旁边听的,但这不是因为不能看比丘戒的缘故。
发表于 2013-4-2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 发表于 2013-4-22 17:15
“戒体”的说法,不惟自宗,印、藏佛教里似乎都没有听说过,藏文好像也无“戒体”这个词;也可能是我太孤陋 ...

印藏虽不用【戒体】这个词,但表达的基本是一回事:【色法】中的【无表色】或【法处所摄色-受所引色】中的【别解脱律仪】。这在律藏课程和俱舍课程(第一、第三品)中是很大一块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4:18 , Processed in 0.0363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