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在大城市里看到越来越多的手上戴佛珠和车上放着经纶的人, 佛教现在被许多的人接触到, 佛陀的心灵教育也为在这五浊的时代中受苦的众生带来了一丝丝的清凉。 被各种欲望之火包围着的我们即使是佛的一句话, 也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得到片刻的安详。 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其实给这个社会带来了许多的心灵福利。 但是也有一些人稍微接触了一些佛法后以为自己明白了人生不过一场戏, 人生当中充满了许多的痛苦。 为此许多人放下一切, 进入佛门。就像以前在藏地有位非常殊胜的大德在给一些贵族揭示轮回当中的不完美, 以及我们一定要修持正法的重要性后, 许多人都自己要求去出家, 去深山里面苦修。 但是在深山里面待了一段时间后就受不了了就想起尘世中的种种, 许多人也就放弃了修持回到了俗世。和这些人一样现在的许多人以为自己有了佛教徒的这个标签以后自己就不在戏中了,但是许多人只是换了个环境或换了个身份, 我们还是继续饰演着佛教徒, 饰演修行, 忙着用佛教徒这个名分去装饰自己。 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以后, 好让自己去饰演佛教徒。从这份饰演当成获得一种成就感 ,一种可以让自己误认为自己是一个修道之人。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只是让他进入了一个游戏中, 一个非常可怕的宗教游戏中,游戏的筹码是精神 。 玩的是让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借口, 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可以不去做一些事情, 可以忘记实修 ,这些人比装睡的人更可怕。 因为你跟他讲一些佛的法语, 大多他都已经听过了。 所以很难对他真正的起到作用, 他也自己沉迷在自己给自己设计的这个游戏中。 可悲的是他自己会认为自己的状态很好 他们最会玩的就是跟汉地的茶道和现在的奢侈品一样玩说法, 一套又一套, 有头有尾、 谈玄说妙、 一切都能被他缓缓道来, 如何放生、 如何回向、 何为出离心、 何为菩提心、 都能被他解释。会解释甚深的无我之理、 但仅仅是沉迷于这样的解说 并且觉得很牛逼 。这种信佛的人, 很难真正的称为佛教徒 也许可以叫他们为佛教的爱好者或者佛教的支持者, 他们的床边一定会有许多的佛教书籍。 他们会有一点的认同佛教的价值观 ,会有一定的精神认同感。但是实践在他们的身上很难见到, 一直都未开始实修或趋向于这方面, 在修心的大道上他们从未留下自己的脚印。真正实践的人你很难看到他在卖弄什么, 你只能在他的生活的点滴中看到修行的影子, 你可以从他的谈吐、 行为、 甚至是吃饭中、 都能看到修行的力量。只有这些形式主义者才会刻意地塑造某一种理想的模式, 以此来赢得信徒的心。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就是看上去修行很好的僧人还俗的概率反而很高,倒是那些整天跟你开些玩笑的僧人会一直坚持下去的要多的多。也许是他们无法直面自己的缺失, 又或者说他们担心自己的实修会对自己现在这个保护圈造成冲击, 甚至对自己的身边的人也一样。 当他们准备去信仰一个宗教, 或者是追寻某一种的精神价值时, 周围的人都会想尽方法把他带回原来的那个世界。就像《复活》里的男主人公想要赎罪 ,想要逃离现在的世界时所遇到的困难一样他们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担心自己会受到影响。其实他们自己也是一直都在潜意识里面否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不敢醒来, 只能一直装睡。所以他们只能在表面上做一些形式, 以获得一些成就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像是一个既无艺更无道的茶, 仅仅停留在茶的表面上。 无法从这个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中获得一丝茶的真正精神, 无法从你的身上渗出茶的内涵, 我平时很喜欢“渗”这个字, 就像气质一样, 就算你有多少的外在你若没有内在很难拥有气质一样。 你的茶再怎么有花样如果没有在内心中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联想, 对于山野 对于大自然的简约哲学没有产生感悟与精神美感的话你的茶只是单纯的解渴行为,只是一个无道之茶 俗气太重失去了茶的清雅。 就像一个人拥有知识并不代表他拥有智慧一样, 而这些古老的传统却是最提倡智慧的, 所以我们不管是信仰拿一个宗教, 都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研究和知道的层面。 永远无法真正地从这些的文化中个获得一些内心的财富, 现在这个社会知道家很多, 知识家相对来讲很少了。 但是智慧家如白天的星辰屈指可数, 所以我们可以在个社会上看到许多的大学的教授, 做得一些败坏道德的事情, 这些教授跟一个一直在深山古寺里的老僧人比起来 在知识的层面上肯定有天壤之别 但是在日常的行为 内心的思维两人谁更加的幸福安详就很难说。而且一个在优秀的大学里教授宗教的教授比他知道佛教的教理肯定更多 但是从佛这里谁获得更多就很难说了。所以我们这些喜欢玩这些说法的人应该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为什么入得佛家这个门 永远不要把指月的工具当成一切 这就像你到了苦海的彼岸你还背着这个行舟在走一样 你是要懂说法 你是要闻思,但是你不能把过程当成一切 当成结果 过程固然重要不是最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再某一个次第停留 沉迷与他 或者在次第忘记最终 想要真正地获得觉醒 一种真正的幸福 我们绝对少不了任何一个次第 这也是印度智者在般若的注解《明义论》最强调的一点 你要先玩说法 再去思维 然后熟悉你的对镜 也就是熟悉无我 熟悉空性 熟悉无常 缺少任何一个次第 就像萨迦班智达说的一样犹如没有手的人去怕悬崖 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摔下了 尤其是密宗真正的是爬悬崖 要么爬到山顶要么粉身碎骨。这是在密宗的经典里也是有提到的这就像一条蛇在一个竹筒里一样要么上去 要么一直掉下去 只有两个选择 前进与后退 所以在你进这些时, 一定要大概了解到他们的一些基础知识, 不要因为现在佛教受到许多人得热捧自己也随波逐流 没有主见。在精神信仰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 负责污染的不仅仅是你的外在而是你的精神。 你要明白正是因为为了清除这些精神垃圾我们才去追求一个信仰, 而不是为了添加这些精神的垃圾而去拥有信仰。做一个既有茶 又同时具备艺与道的茶者 才是一个不落入任何一边的的茶者 追求千利休提倡的去除一切的人为的装饰, 追求一种至简至素的情趣的茶者, 才是一个真正的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