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21|回复: 30

日常法師-----佛法要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4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師父早年開示,福智出版2冊,最近重溫習常師父開示,網路上有人上傳,蒐集成此帖
佛法要義(皈依已如何保護)文/日常法師講述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精進共修 觀功念恩的殊勝  這次佛七共修,容或仍有少數同學未能獲得所期望的效果,但只要有信心,依著正確的方法繼續努力,自有水到渠成之日。經論上告訴我們:「資糧未聚、罪障未除之前,任作何事能得善果者,無有是處。」既然一切都是業感的,覺受生起的早晚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信心的有無。「早」「晚」其實是比較出來的,他人之所以早,是他宿世的善根及今生的努力,反之所以晚,是他因緣的欠缺,因此,不要因為「早」而驕傲,也不要因為「晚」而失望。一切佛菩薩無一例外,皆從凡夫時把握正確方法,一步一步走上成佛之路,絲毫不能勉強而行或越級而走。  大家對這個道理認識後,應該做些什麼呢?簡單扼要的說:淨罪集資。皈依是進入佛法的第一步,想要持續下去,還須繼續如法積聚資糧才能漸次產生正面的功效。以前,諸位也努力淨罪集資,但總是積集得不夠,或者被其他惡業抵銷,如今,依法了解體會個中含義,再經過這次佛七的用功,慢慢地會有所改變,也就是說:集聚的資糧會超過我們所損耗的,而得以在菩提道上順利前進。今天向各位說明這個特點,就是希望大家回去以後繼續努力淨罪集資,使這次佛七的成果不斷增上。  諸位經過這次的努力用功,再回過頭看看以前讀過的經論,對所學的教授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以前偏重於文字上的理路,一旦經過自己認真修持,得到體驗後,不再僅是一個浮泛的理路,而是刻印在心中且可以拿來使用的方法。就如別人告訴我們某一個概念,似乎聽懂卻是模糊的,時間久了,這個概念就被淡忘甚至消失,但如果我們將此概念透過實際的行持,久而久之,會深埋在潛意識裡,遇見任何事情,那個概念自然會浮現反映出來,所以目前我們要依佛的教誨去行持,使產生如此的功效。  現在,我們就回過頭來溫習廣論,先翻開第二十三頁,這之前是在說明如何聽聞、如何說法。修學佛法最主要的內容是三學--戒、定、慧,得到智慧需要靠聞、思、修;而從聽聞開始依次思惟、修持、悟證,一步一步增長,因此聽聞軌理的教授對我們特別重要。依軌理聽聞講說後要做什麼事呢?就是二十三頁告訴我們的「完結軌理」部分,在此提出三點: 一、「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回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  此句話是承續上文,告訴我們講聞後應做的事。實際上,我們做完任何事,如果有功德,都應回向,即使沒有功德,也不妨回向。經過這次努力共修後,大家重新研讀這一段話,是否有不同的感受?這幾天,在實際用功當中,應該有不少同學體會到什麼叫「猛利欲心」。「欲」就是自己的好樂心,這次共修我們好樂的是皈依,不僅是大聲念、用力拜而已,而是發自內心深處,非常強盛至誠皈投的心。於是,發乎內,形於外;拜也好,念也好,因為猛利欲心的推動,一心皈投依靠三寶,此時,才真正體會到:啊!皈依原來是這樣!大家都知道造業「意樂」最重要,這種強盛皈投依靠的心就是最好的意樂,這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是做完了要回向,使這個功德不會失去,而且更深遠更增長。已造之業不失,業增長廣大,這是業的特徵,無一例外。相反的,如果不回向呢?舉個例子說明吧!譬如我們在用功時,第一支香感覺很相應,第二支香這種感覺不見了,或者,第一天很好,第二天消失了,皈依的心有時也會如此,昨天很強勁,今天就是提不起來,這都沒有關係,因為感覺雖然過去了,但是回想起來,卻餘味無窮,乃至永生難忘!也就是說,親自去體會的感受會在心裡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這個影響就是善淨之業,為此我們要回向,如果我們不如法回向,這個影響會很快消失。  那麼如何回向呢?回向兩處:現時、究竟。為利益一切有情要圓成無上菩提是我們究竟的目標;為了達成此目標,眼前要如何希願呢?可分為「個別的」和「共同的」,個別的可依個人的狀況回向,共同的就是我們團體的同心同願,我們想把佛法如理地學,如理地弘,想把殊勝的教法在漢地流傳,就得靠教證具足夠量的師長,乃至於法王能到這裡攝受我們,有了這個「欲心」就要把所做一切事回向所希願處。 二、「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若講聞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緣,則昔所集於法法師不恭敬等一切業障,悉能清淨,諸新集積亦截其流。」  這句話給予我們精神上莫大的鼓勵。我們以七天的時間精進用功,如果能如理如法,所產生的力量,雖僅是一炷香的時間,亦定能生如經上所說所有勝利。這幾天,諸位全神貫注一心皈依,是否體會其中殊勝的利益?進一步,漸次深入其內涵,把握其精要,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由這個因緣,以前所集的種種業障一一淨除,而且,近來新集積的業障也可以截其流。以前的罪障淨除與否,我們未具佛眼,無法看見也無法知道,但我們信得過佛所說的話。那麼,諸新集積能截其流呢?業流主要的就在我們意識之流當中,可惜,我們的意識之流通常都是和煩惱相應,陷於雜染當中,因此要一心專注於佛法是很困難的。所以這次大家至心皈投依靠,當皈依的覺受生起的時候,自己是很容易截其流的,雖然根本而微細的雜染談不上截止,但是粗猛的雜染肯定暫告截止。不過,放鬆以後,這些煩惱雜染又會慢慢的現起,屆時該怎麼辦呢?經過一番用功後,再回過頭研讀經論上的教授,仔細體會其內涵,努力照著佛法去做,使正確的概念清晰的種在識田裡,遇境時自然可以引為依循,漸次淨化煩惱,不再集積罪障。 三、「現見此即極大教授,謂見極多由於此事未獲定解,心未轉故,任說幾許深廣正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煩惱助伴。」  這一段話指的是應該如何聽法、如何說法。以諸位目前的狀況是以聽聞為主,那麼,聽聞之前要如何準備呢?應該先思惟聞法的勝利,由於認真思惟,因而對聽聞產生很強盛的好樂心,因為好樂心的驅使,所以能恭敬的承事法和法師,聽聞時能斷器三過,具六種想,了解自己病了,需要找醫生,依醫服藥,得到了藥很認真的殷重修。以上所說都是「極大教授」,我們要在聽聞之前對這些道理產生正確的認識,做為修行的前行。  這些道理是用來對治煩惱的,但是,假設不能如理思惟獲得確定不移的正確了解,不但不能對治煩惱反而增長煩惱。各位這幾天,是否也有類似的體驗呢?最近,天氣很熱,流得渾身是汗,拜得腰痠背痛,很多同學起初都覺得苦不堪言,慢慢地這種感覺或者減輕,或者消失,因為自己堅定的信心,全神貫注一心一意皈投依靠,不可思議的,熱不見了,汗不見了,痛也不見了,這種現象不是講道理可以得到的,而是如法用功所得的。如無實際經驗,雖欲強詞奪理,但是,說了半天道理,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更騙不了因果,所以大家不用多開口,好好的用心去體會這個重要的概念,各位若能把這道理放在心中思惟串習,隨時都有機會受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4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日常法師圓寂前)                   「福智之聲」146~147期合刊(P.80)
圓根燈會中,日常法師傳達一項重要宣示:「棒子已交給如證法師,亦得到法王的認可。」並且交代,大家照著規矩做,好好皈依,一定得到最好的皈依體,得到一切傳承上師的加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釵師兄阿
你怎有這多的資料法本阿
隨喜此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要義(在家居士修學原則)文/日常法師講述


民國八十二年對福智精舍僧眾開示......................

 
 目前,重要的是,在家居士既然起了步,他們現在走到哪一步,我們怎樣去輔助他們,使得彼此間不要脫節。其次,剛進來我們這裡將來準備出家的同學,這一步如果走不上來,要想進入僧團,絕無可能。簡單地說:原則上,我們學了廣論以後,了解應該走的是「增上生道」,所謂增上生道,就是使我們生命實質上改善。我們平常都說的「離苦得樂」,但這個離苦得樂,不是膚淺的、眼前的;而是深廣的、久遠而究竟的。而這個,照著佛法來說,它並不離開世間,但一定是從世間更深、更廣的角度去看。

 增上生的根本意趣何在呢?因為既然一切都是業決定的,而業又分為善、惡、淨三部分,首先要把善從惡裡面分開來,第二步,要把淨從善當中分出來。善惡之分,不在形相上面,但不離開形相。要在做事情的時候,把握住善淨的意樂和正確的知見,這兩者都非常重要。如果意樂對了,知見不對,還是不行,要意樂對、知見也對,這個方法才完全正確。而意樂跟方法上又分出:從下士只看是善是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為貪瞋癡所使,還是出於感恩以及尊敬?那就是廣論上面說的增上生,它不但順生受,而且現生受--現世就會現起果報。而這需要的條件是增上的意樂--增上的貪瞋癡,那這生就變壞;增上的報恩、尊敬三寶等,那這生就變好。這個完全在起心動念當中。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才談到從善中淨化。這就是我們第一步的下手處。要求增上生,其關鍵在業,業的中心在意樂。學廣論主要需認得這些道理,不過,那時走的只是一個理論的認識,並沒有實質的內容。等到對廣論的輪廓有了認識以後,再開始實踐。此時仍舊不離開廣論,可是跟以前所學的,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完全是兩碼子事。以前是在文字上轉,還在外頭,不是真正的「內明」,現在開始體認文字的內義,這要反省觀察自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女士為何沒出家,原來是有原因滴..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何做善行記錄

為何要做善行記錄及如何做
 接下來講,我們現在為什麼要做善行記錄?如何去做呢?
 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都是非善的,無始以來的知見是錯誤的,根據錯誤的知見所造的業,以及長期積累的習性,這個習性也必定要慢慢的才能扭轉過來,故先從知見上面改正,然後根據正確的知見,再去改正行為,這就是我們必須要行善的一個基本原則。正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非常強盛,大事情先不談,就拿平常習慣性的小事情來說,我們明明曉得不應該做,可是心裡面就好像提不起來,或者是覺得好像也沒有太大關係,就隨它去了!所以,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制約的力量,我們不大容易改得過來,因此善行記錄真正的重點,就是要很認真的檢點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把主、副(重要的、次要的)寫在「善行記錄」前面的準備工作裡。主、副怎麼分呢?這就要先談菩提道次第了。我們知道同樣一件事,因為每人的標準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這話怎麼講呢?譬如我手上拿這塊木頭,問大家「這塊木頭是大?是小?」你們怎麼回答?實際上,這個問題根本沒辦法回答。如果你也有一塊木頭看起來比我的大一點,那你一定會說我的這一塊木頭比較小,因為你心目中已經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如果木材行出身的人,因為看多了大大小小的木材,會覺得這塊小木頭像垃圾一樣,很小;或者你用玩具積木的眼光去看,你會說「這木塊很大」。所以大小都是拿自己心中一個已經存在的標準來衡量的。現在我談這個善行,也一定要有一個標準來衡量,而衡量的標準很重要,攸關我們做善行記錄的成敗,以及善行記錄會產生什縻結果。
 第一種善行記錄,是用世間眼光去做的,並不是這裡所要談的,但是我們也不忽視世間。現在我們談的善行記錄分三個層次來談,也就是「菩提道次第」中的下士、中士、上士。認真地說,這個「下」還是世間的。那麼前面說的世間跟菩提道次第中的世間,有什縻差別呢?這是第一重要的原則,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菩提道次第的「下士」,是拿佛法的標準來衡量,而世間的標準是拿世俗一般的眼光去看。中國人談的善,跟印度人談的善不一樣;東方人跟西方人談的善又不一樣;同樣在台灣,南部人跟北部人可能也有差別;客家人跟河洛人又不一樣。佛法雖也有這樣的差別,可是佛法有一個基本的標準,就是「業」。這個標準,是以皈依三寶之有無來衡準,也就是說,凡是皈依三寶,共同的理念就必須是佛告訴我們的基本原則,這個是佛弟子的憲法。
 世間的憲法是可以改的,而佛的憲法是不能動的,為什麼這樣講?佛佛道同,沒有一個佛例外,如果例外就不叫佛了;如果是佛,一定沒有例外,所以這個「法」,是不能動的。不是它不能動,而是因為這是真理,沒有一個人例外,只要真正見到事實的真相,事實的真相都是這樣,既然是這樣,凡夫又怎麼能改它呢?前者這個「世間」的標準,是以凡夫的眼光訂立出來的,道次第的「下士」,是以聖人眼光訂出來的,所以當然不一樣。舉一個比喻來說,在一個家庭中談一個問題,老么三歲,老二五歲,老大七歲,還有一個姊姊八歲,他們幾個小孩所訂定出來的規則,跟父母一樣嗎?當然不一樣!所以我們首先要確定這個原則。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是世間的,實質上卻很不一樣。最究竟圓滿的聖者,能清楚了解整個內涵,了解我們凡夫現在只能從最基本的地方下手,所以訂出了這樣的法則,這也就是道次第當中世間的部分。而這個部分,實際上就是我們一步一步想要真正走上去的基礎。這是一個標準,依循這個標準再往上走,達到進一步的標準就是中士,再達到進一步的標準就是上士,直到最後成佛菩薩。是誰要成佛菩薩的?是我們凡夫!而現在我們的條件跟世間所有的人一樣,所以我們剛開始走的那一部分,的確是跟世間一樣,了解了這一點,所以同樣的訂善行記錄,它一定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談的。
 一般說來,做善行記錄本身已經不太容易,相較之下,善行標準的訂立,好像無關緊要,實際上它卻是一個中心,也可以說,是做善行的關鍵所在,這是我們要了解的。這個就是平常我們談的「總」、「別」問題,或者說真正去學菩提道次第的契入點就是道總建立。就好像要造一間房子並不是馬上就著手去造,而是要先對造這個房子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計劃,這個計劃需要請教一位有經驗的建築師,他會告訴我們房子整體的架構,以及如何一步一步按次第的把它建築起來。所以做一件事情如果先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構想,然後再去做,會有比較深遠的好處,不要只圖眼前。這些都是做善行記錄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法裡,在家女生是不能管理男眾僧團的..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佛必經之路─大乘增上生道
................
實際上,隔陰之迷逃得了嗎?逃不了!我們看看經論就曉得。既然如此,隔陰迷了怎麼辦呢?可怕的並不是隔陰之迷,怕的是隔陰,你再來的時候,增上生道是否做好?做好了,不要怕;如果沒做好,外面的環境是「拉下生」,再來的時候,雖然你很努力,外面的環境把你拉下去,那就沒辦法可想了!
 所以,假使我造的業是五官端正健康,造的業是投生在高雄某地,並且家庭美滿,而我卻擔心,到時候萬一我說非洲話怎麼辦?這種擔憂不是多餘的嗎?這裡除了國語﹑台灣話,根本沒有機會學別的語言,怎麼可能說非洲話!這完全是客觀環境影響你,而這客觀環境完全是業來決定的,業又是你自己造的。豈不是我們當下努力的就是這個?所以現在我們努力推展廣論的真正意義就在這裡--眼前是我的業在輾轉增上,將來得到客觀增上環境使我受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行實踐的內涵:對治煩惱的正確方法

上次我們談過,眼前最重要的不是馬上去對治煩惱,這句話要加以解釋,因為根本來說,對治煩惱沒有錯,但是為什麼說現在要去對治煩惱變成錯了呢?「對治煩惱」本身有三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錯的,一種可能是不圓滿的,最後一種才是正確的。哪一個是錯的?哪一個是不圓滿的?哪一個才是正確的?下面說明。

 對治煩惱有它的理論根據,可是因為沒有把理論根據弄清楚,所以會產生誤解,覺得修學佛法以後就要對治煩惱,並沒有把煩惱應有的內涵了解。或者雖然多少曉得一點煩惱的過患,但是煩惱的正確行相是什麼、如何對治,還弄不清楚,就急著去對治,這樣的對治,根本是一個大錯誤!

 任何一個人,只要還沒有如理對治產生功效之前,皆被煩惱所使,絕無例外;假如有例外的話,佛法的涵蓋面就不完整,如果不經過對治,煩惱居然會自己消失不見的話,那佛就不是一切智者。一般凡夫是在「異生位」上,一定自然而然為煩惱所使,所以一對境煩惱就會起來。可是,不對境的時候難道沒有煩惱嗎?不是沒有,而是由於任何一法的生起都一定有它的因緣,沒有對境的時候,煩惱的現行沒有生起,可是煩惱的種子跟習氣完完全全蟄伏在那裡,一點都沒有動。以喻來說:冬天時草的種子全部在,只是因為沒有暖氣,沒有水分,或者放在石頭上,所以這個種子當然不會發芽。實際上面對境(引發煩惱的這種緣),就相當於草的種子遇到暖氣、水氣、養料。

 由於我們不了解這個特徵,也就是說對整個的煩惱對治的方便完全不知道,對境時煩惱生起來,而沒有對境時,並沒有粗猛的煩惱現行,就以為我們要這樣來對治。所以,他不是從拿掉煩惱的種子上面下手,而是不要外面引發煩惱的境,把它轉掉而已,本末完全倒置。說得實際一點,做事情一對境,煩惱起來,就說:「我們修行人要對治煩惱!那怎麼辦?不要去對這個境!」這種情形非常普遍,甚至不少出家同學也產生這樣的誤會,所以就縮回去了,不敢對境。假定理論上學到了圓滿的教法,覺得我們要好好地學,而且還發願要把教法弘傳開去,可是就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誤解、誤導,結果自己學歪了,養成非常可怕的惡習慣,又去誤導別人,產生的效果是自害害人。所以「我要修行,因此我不要做事情」,或者「我要反省內觀,內觀的結果,便不能做事情」,這就是第一種錯誤。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於我們不了解這個特徵,也就是說對整個的煩惱對治的方便完全不知道,對境時煩惱生起來,而沒有對境時,並沒有粗猛的煩惱現行,就以為我們要這樣來對治。所以,他不是從拿掉煩惱的種子上面下手,而是不要外面引發煩惱的境,把它轉掉而已,本末完全倒置。說得實際一點,做事情一對境,煩惱起來,就說:「我們修行人要對治煩惱!那怎麼辦?不要去對這個境!」這種情形非常普遍,甚至不少出家同學也產生這樣的誤會,所以就縮回去了,不敢對境。假定理論上學到了圓滿的教法,覺得我們要好好地學,而且還發願要把教法弘傳開去,可是就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誤解、誤導,結果自己學歪了,養成非常可怕的惡習慣,又去誤導別人,產生的效果是自害害人。所以「我要修行,因此我不要做事情」,或者「我要反省內觀,內觀的結果,便不能做事情」,這就是第一種錯誤。

一定要去深入研究接班的事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皈依的內涵

世間的光明最主要的來源來自三處,太陽、月亮和燈。太陽的光是無比的,月亮的光是清涼的,這兩樣的光明,雖然不是燈所能比擬的,但是燈的光明也有個特點,燈有無限個,在任何地方我們可以運用它得到光明,而太陽只有一個,月亮也只有一個,很多時間、很多地方都受到限制,而使我們看不見它們的光明。學佛更是需要光明,外是破除世間的黑暗,內是照亮我們自己的心路,儘管我們有眼睛,如果沒有光明,還是看不見。那這個光明來自於何處呢?智慧的光明都來自佛陀,然後由師長們代代傳承下來。所以「點燈」的意義,除了供養「三寶」以外,我們也希望能夠接受世尊傳下來的智慧光明,希望這個光明照亮我們自己,照亮自己以後,我們也能繼承佛菩薩的事業,安立所有眾生,使這個光明照亮整個宇宙,照亮一切眾生。所以點燈的時候,一盞盞的相傳下去,就是表示薪火相傳、燈燈相續,受著佛法的智慧,這個象徵的意義,有這樣深遠的特別的內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日常法師圓寂前)                「福智之聲」146~147期合刊(P.80)
圓根燈會中,日常法師傳達一項重要宣示:「棒子已交給如證法師,亦得到法王的認可。」並且交代,大家照著規矩做,好好皈依,一定得到最好的皈依體,得到一切傳承上師的加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29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以三法印鑑別正統佛法
今天要介紹佛法的一個基本概念--三法印。佛法的內涵無非是三法印,以三法印的內容為標準,衡準世間的一切,讓我們認清楚該走的路。實際上要徹底了解三法印,不是一生兩生的事情。為什麼要談這個問題呢?因為現在有人假藉佛法之名行詐騙之實,使得很多原先不信佛法的人,對佛法產生更深的誤解,乃至於很多對佛法有一點信仰的人,也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我想向大家說明,做為一個學佛的佛弟子,我們是否有比較簡明的方法可以來分辨是佛法還是非佛法?如何以佛告訴我們的三法印,來辨別是佛法還是非佛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7-3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0:27 , Processed in 0.04588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