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全景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全景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喇嘛在寺庙的佛堂里用吸尘器来搞卫生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年轻喇嘛通过电脑整理有关寺庙历史的文字资料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喇嘛在做酥油花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全景
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全景
西藏素有“三大布达拉宫”之说,除了拉萨玛波日山上大名鼎鼎的布达拉宫,还有建在后藏日喀则的宗山堡和藏北索县的赞丹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建筑雄伟壮观,体量巨大;建筑形制相似,横空出世;都是“长在山上”的建筑奇观,均为当地人心目中仰望的制高点。
今天,我们去藏北索县的“小布达拉宫”——索赞丹寺(藏语意为“檀林寺”)看看,它距离拉萨近600公里 ,也是唯一建在草原上的“布达拉宫”。
大约下午三点多钟,拐过最后一个山头,一向沉稳寡言的藏族司机师傅次仁达杰一抬右手说:“看,那就是索赞丹寺!”尽管此前我和我的同事从国际互联网上看到过英国摄影家从与此不同的角度拍摄的一张极其壮观的赞丹寺远景,惊叹其美轮美奂的造型,仍不免在这狭小的车体里欢呼雀跃一番。
我们立即让次仁师傅把车停在山湾边的公里上,掏出长枪短炮开始轰炸,全顾不得河畔吃草的牦牛们频频抬头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好像一时忘记了填肚子的正事。
拍得兴起,意犹未尽,天色却暗淡下来。我和同行的同事约好第二天一早再去拍摄晨曦下的索赞丹寺,定好是早晨八点正出发。整个晚上我都没有睡好觉,七点钟醒来一看,满天乌云,不见一丝天光,心头不由得一沉,再也合不上眼睛。七点四十分的时候,同事发来短信:“我在楼下等你。”看来他比我还急呢。我撩开窗帘抬眼看看,简短地回了他一句:“大阴天的!不好拍呀。”同事回话:“太阳不定随时出来。”也只好如此了。
大约九点钟,太阳真的钻出乌云,露出调皮的笑脸,等来了我们希望已久的柔和光线。
我拍到一张半大的小马驹在赞丹寺前可爱地转头挠痒痒的照片,她那双秀气、灵动的眸子似乎在说我很享受在赞丹寺前的草滩上生活的日子,“我过得好着呢。哼,你们就羡慕我吧!”
赞丹寺的美怎能用一句话说清。她那高挑、俊逸的身影巍然屹立在索县县城南端的一座小山上,它的全名是索雪噶丹培杰林,俗称赞丹寺,是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该寺以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和丰富的文化蕴涵,无不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西藏那曲沿317国道东行抵达索县,雄伟壮观的赞丹寺首先映入眼帘,给第一次到达这里的客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
现在一般认为索赞丹寺是1667年开始建设的(寺庙提供的资料里记载为1232年初创,历经宁玛、噶举、格鲁各宗),座落在一座酷似白色卧象的山包上,四周环绕八瓣莲花山和清清索曲河水,尽显吉祥瑞丽之兆。其主体建筑依山而筑,由白殿、红殿和僧舍组成,建筑风格酷似布达拉宫,因此有“小布达拉宫”之称。1986年开始重建,200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后又逐年进行修缮和增补,始具今日之规模。
远远望去,它吸取尖顶密梁的碉式结构,采用依山就势,由点而面,面高为体的空间组合手法,使建筑鳞次栉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整个建筑由山下向山顶蜿蜒重叠,上下错层延伸六七层,形成较丰富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节奏感,并在视觉上加大了建筑的体量和高耸向上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与周围的雪山、蓝天和山下的索曲河水遥相呼应,收到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
百度百科记载,赞丹寺建于1668年五世DL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顶上,形态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所处的雅拉多山西面的雅拉乡,是格萨尔王的妃子的故乡。传说当时修建时完全准备依照布达拉宫样式的,但在带图纸返回时,有部分图纸丢了,所以才与布达拉宫没有完全一样。寺内珍藏大量壁画和藏印经册。寺庙分为白宫和红宫。寺内珍藏大量壁画、藏经印册,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该寺有僧人180多人。
【本文为综合网络及中国西藏杂志内容转载,特此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