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7|回复: 16

止息嗔心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修養對有情的善念上有點想法,也就隨意寫點東西!相信對我自己會有點反省和總結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裹,常談怎樣去減壓的問題。工作、生活、感情上所產生的種種違緣,壓力和責任,常使人透不過氣來。

  世俗中人往往會運用各類欲望和享樂,去轉移或者發洩這種壓力出來。

  但對一個佛弟子,或者僅以我本身的感受來說,其實活的比一般人還更加辛苦和承受更大的壓力。

  沒有學佛的人,不知因果,被人罵一句,罵回兩句就是。對著老闆罵不出口,那就背後罵,和同事朋友一起罵,再不然背後使壞。總有一個發洩的渠道,心裹亦容易找到平衡點。

  但作為佛弟子,除了要承受外在的壓力外,還要同時調伏內心的嗔恨和煩惱。當然,如果自己修行的很好,又或者很有福份,生活上都是事事如意的話,那麼問題可能不大。否則的話,那將會活的比沒有修行佛法的,更加辛苦萬分!

  對著佛壇修行,唸經持咒觀想等等,每天不過半小時至一小時,其實是很簡單的事。

  對比起每天八九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或其餘的生活空間,實在算不得甚麼。

  如果入壇時是聖人,出壇則成凡夫。修行的利益就不會很大。

  因為這會變成修持善業的時間少,而積習惡業的時間多,我戲稱這種修行者像「零工」(casual work)一樣。

  這類的修法,是把生活和佛法修行分裂開來。在初學者而言,可能是一種正常的過渡情況,但若是學佛多年的,那麼不是變成人格分裂,就是變成偽善者。

  修淨土的,有一種稱為唸佛打成一片的境界。而學佛要達到生活與修持打成一片,也必需要長時間的反思及修持,方可達到。

  在最初接觸恩師「祈竹仁寶哲」時,第一個感覺就是,仁寶哲長期都在一種很寛容的心境裹,面上總是帶著輕鬆的笑容。言談中很有幽默感,很容易就會笑出來。後來逐漸接觸到其他的僧伽,發他們大多都擁有同樣的狀態,總是笑咪咪的,站在他們身邊,人也就很自然的會放鬆起來。

  年輕的時候,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模模糊糊的覺得恩師很慈悲。亦無法理解怎樣的修行,才會達到這樣的心境。

  直到這六七年間,我工作上的壓力很大,一方面要處理外在的壓力,同時又要調整內在的心境,實在吃不消了!

  這好幾年間,我不停嘗試著各種的方法去減壓。在面對壓力時持咒、觀想、調息、調心、放鬆等等。這些往往都會有一時之效,但當接二連三而來的壓力超過自身的修持時,往往都是敗下陣來。

  現在反省過來,這些挫折其實是好事,除了對自己的慢心有很好的調伏作用外,對道次第的修行如何去溶入生活上,與及對本身的人格成長,都有一定的幫助。

  最近這年,發覺比較有效的方法,原來是對有情及外境的善念。(我不敢用慈悲心這個名辭)

  當觀察內心面對外境的違緣時,發覺內在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態,然後再演變成嗔恨,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緊張和神經質。

  抗拒、嗔恨、緊張,演變成惡性循環,很多負面的情感就會滋生出來。

  慢慢的對人,對這個世界,就自然產生一種厭惡感!像條件反射的,看到甚麼都很不順眼。

  察覺自己這種狀態時,最初我運用直接控制的方法去處理這種嗔念。但發覺對立只會助長嗔恨。

  後來我想起恩師教授調整發心的環節,大約是這樣,當心處於煩惱中時,要生起正確的發心會很難,所以應先作九節呼吸法去使心轉為無記。

  我想起這段教法,於是當違緣至,嗔恨隨生時,把心境轉作無記。開始時有點幫助,但當在工作中,壓力持續而至,在這種動態的狀況下,煩惱生﹣轉無記﹣煩惱復生﹣又轉無記﹣﹣﹣在這樣的循環下。我發覺這是一種轉移,未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我再進一步運用理性去分析問題。在理性的分析裹,我觀察到:「如今天我對二十個客戶,有一個客戶的惡劣態度,使我生氣;但另一方面其餘的十位客戶,在我的工作後,都會對我說一聲謝謝!如果以數量而言,很明顯一個人的無理呵責,與十個人的口頭謝意,為甚麼我會只看到前者而憤怒,而完全忘懷後者的善意呢!」

  「又或再觀察別人帶給我的煩惱,與自己帶給別人的煩惱作比較。兩者比較下,驚訝的發覺,原來有十個人使我頭痛的同時,我工作上的立場,竟然導至到自己帶給煩惱於更多人。」

  數數觀察思考下,體會到自己對他人的嗔恨,原來全無立足之地,根本上就沒有任何合理性存在。

  這樣的觀修下,發覺心理的嗔念,開始受到一定的控制。情緒上的緊張,有了一定的緩和。

  情況確實好了一點,但發覺理性思維,心境必須要處平靜的況態才能比較有力。但對著違緣時,往往第一反應就是本能的衝動,理性往往都會慢了半拍子。變成了衝動之前或之後,才能出來收拾殘局。

  於是我繼續思考:「他人、世界、壓力、煩惱、嗔恨...」

  慢慢我看清到自心真實感受:「面對這個世界,我感到不滿,我不喜歡其他人,於是我感到壓力,壓力使我痛苦,痛苦使我煩惱,煩惱使我用嗔恨去回報這世界及其他,於是我感到更加厭惡外在的世界和他人...」

  看清楚自己,感覺並不好受!我想恩師知道我的感受後,或許會說易彰還算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吧!(唉!四十多歲的好孩子!)

  在佛法上的認知,我知道這些不滿和嗔恨,這些態度和立場都是錯誤的。

  我亦知道,這需要「慈悲心」來來對治,但很老實、很不幸的,我沒有!

  問題很清𥇦,解決的方法很明白,實質上的條件我沒有!因為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

  說到慈悲心的覺受,在我前半生中,有二次的體會。

  一次是看著老婆生孩子時,很沒用的流眼淚了!

  第二次是因加持而生,那時康薩仁波哲在悉尼給白財尊灌頂,我莫名其妙的,在三四天中,沒作任何觀修,自然而然的生起一種慈悲的感受,當然,過後就打回原形,還我本來的惡劣本色。

  到了現在發覺問題嚴重,不修這個慈悲心是不成了,現在沒有沒關系,努力去修就是!

  但生活還是過的,壓力還是要每天面對。可憐的我,善念實在太弱了,遇上煩惱時,還是毫無還手之力。

  有一天我在這樣想,慈悲心是很強大的,但我是很軟弱的。未來的很長時間,恐怕都不會有甚麼成就。

  要嗔恨完全不生起,現實而言,可以說是不可能的。那麼不能防止嗔心的生起的話,必須要一種能夠淨化嗔心的證量。

  嗔心如烈火,阻止不了生起,那麼就應該想想如何在生起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去撲滅它。

  如果嗔心是源自錯覺的認為,這個世界和他人是使我痛苦的原因!

  那實在太無聊了,這也實在太累,我不想要這份令我疲累的嗔心和厭惡了!

  不知道為甚麼,我突然想著,如果我覺得這世界和他人令我痛苦,為甚麼不去原諒他們呢?

  如果能夠不合理和沒有原因的去嗔恨,為甚麼不能去原諒或寛恕使自己嗔恨的對象?

  嗔恨是一種心境,寛恕亦是一種心境,以一種善的心境去取代惡的,不是很好嗎?

  我試著這樣做,當我發脾氣後,或者看到使我不順眼的人、事和外境時。

  在心裹說著:「我原諒使我痛苦的你!」

  其實這不是一種語言,是一種心境!

  慢慢這樣做著,發覺看出來的世界好像漂亮了很多,其他人的面孔也可順眼了。

  心情也轉好,煩惱過後很快平伏下來,身心自自然然的會放鬆,對有情的善念也容易提起來。

  我希望看到這裹的朋友,都能夠原諒令你痛苦的人!

  「從來沒有人求著我們去嗔恨他們,那麼我們其實亦不需要別人來請求我們,才能去給予寛恕!」



這是一種補充的觀點:

  【另一種角度而言,也可這樣看:

  當修著淨罪法時,我們祈求著本尊的慈悲,希望得到加持和淨化自身過去所作的惡業。

  我們做惡業的對象,只可能是三寶與有情。

  當渴望得到三寶和有情的寛恕(果)時,我們是否有作過對有情寛恕的因呢?

  如果我們祈求體諒,那麼為甚麼不先去施與體諒?

  當然這不是一種說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想法而矣。

  還請體諒!!!】
发表于 2010-10-3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非常好,感谢分享。不嗔实在是太困难了
发表于 2010-10-3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向对治嗔心。

将功德回向给三宝、一切众生,不要留给自己,留给自己容易引起嗔火烧掉。
发表于 2010-10-31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供楼主参考:

如果你宽恕的对境,是别人对你的伤害,那么即意味你首肯了被伤害的结果;
如此你的宽恕只是一种容忍,充其量你只是对某种程度上的伤害的一种忍耐,而不是对伤害本身的洞察;
所以你即使宽恕了伤害你的人,那被伤害的感受依然存在。
那么我认为你内心里嗔的种子依然存在,因为你依然认为自己被伤害了,只是你暂时忍住了而已,没有显示出强烈的排斥。

而如果你宽恕的对镜,是别人的无知,那么这种无知所构成的伤害将不再是一种伤害;
甚至根本不用宽恕这个概念,在你理解对方无知的当下,被伤害的感受也就消失了。
唯有如此,你才可能拔除内心的嗔,因为那种被伤害的认识本身已经被消除了,你不再是宽恕地忍耐,而是直接地释怀。
发表于 2010-11-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这样的来自切身体会的分享,您说的很多烦恼的情况,都是我已遭遇和正在遭遇的,想想,真是痛苦啊。
发表于 2010-11-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话,心里话,难得难见
谢谢师兄的分享
发表于 2010-11-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这类结合切身修行体会的交流。贡献点自己的小心得:在看隆莲法师的《百法明门论》释(论坛法宝精华区有)的时候下面一段话“击中”了我--“十数唯欲界”,有十个心所只欲界才有,得了色界定就没有了,这十个指的是什么呢?“谓嗔、忿、恨、恼、覆、嫉、悭、害、无惭、无愧。”这些都算是恶法,都是从嗔心引起的。嗔心到了色界上就没有了,入定的人就不能有嗔心,这十数都是以嗔为体,所以只有欲界的人才有。原来嗔心只是个“下界的烦恼”!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富贵之人一般嗔心都比较少,所以单从世间法角度讲,想要过得好也应该努力将自己从具嗔的下界拔出来。
发表于 2010-11-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11-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轮回苦 不愿意再呆

看众生苦也好 乐也好 顺也好 逆也好 都不离轮回总别苦 非常同情

不再计较他们的对自己 对他人糊涂行径

我自己是这样调整心态的
发表于 2010-1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有个过程
有段时间我也快神经了
我觉得自己是两面派
一方面慈悲啊 天天觉得自己和大仙一样 一方面自己的心也非常歹毒
不过有一次我受伤了 心里狠狠的受伤 那个时候我几乎想伤害我身边所有的人 控制不住的那种,后来我平静下来的时候我想大家找我事情的时候应该也是这样的状态
我的上师和我说 你怎么会对那些看起来面目狰狞的人不好呢 他们是最痛苦的人了。。。
(⊙o⊙)哦 其实越学越发现佛法的好处 自己好坏啊。。。是个大坏蛋 我都不知道怎么描述那个状态
不过 我记得希拉荣博堪布有篇文章 说出离心的很好 转给大家看看:loveliness: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感謝大家的回應!

上文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想寫點東西,想著寫著,不知不覺就弄出這樣的一篇文字來。

所以行文間可能比較自我,僅僅是一種很個人的,十分淺薄的體驗。

不過既然寫好了,我想也就貼上來,當作一種分享也是不錯的主意吧!

在居士身而言,每人個所處於的位置不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煩惱。

我是這樣相信的:

「能夠發現煩惱,總比煩惱存在而不自知好。

發現了煩惱,能努力去面對和對治,比視而不見放任不管好。

對治煩惱時,能善巧審察,

於煩惱未生時,當如何作,使其不生,

生起時當如何平伏,起後又怎樣使其止息。

這又勝於不善觀察,盲修瞎練式的蠻幹方法為佳。

而當有少許進益,更應戒懼,不使自滿,知煩惱無盡者,莫以少為足,恣生我慢。」
发表于 2010-11-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宽恕的对镜,是别人的无知,那么这种无知所构成的伤害将不再是一种伤害;
甚至根本不用宽恕这个概念,在你理解对方无知的当下,被伤害的感受也就消失了。
唯有如此,你才可能拔除内心的嗔,因为那种被伤害的认识本身已经被消除了,你不再是宽恕地忍耐,而是直接地释怀
发表于 2010-11-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怨敌多观想为亲人,自己对他生起喜悦的心,常供花,当下的喜悦心回向怨敌,有效果,一点体会。
发表于 2010-11-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嗔心是一位「好孩子」,
他時時刻刻無有間斷盡心盡力地保護這個「我」,
「我」有多大,便有多容易受傷,
一受傷,「好孩子」便立刻出動替「我」擊退敵人,
他比「我」還要勞累......
但「我」卻從來沒想過要瘦一瘦身,
只埋怨「好孩子」不受管教......
发表于 2010-11-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才是“老修行”?

傅老师说:
有人说,某人修学几十年了,真是老修行。错!感觉自己很顺,没有被烦恼打败过,或者没有反败为胜的,都不是老修行,因为他没有胜烦恼的战斗经验。

大格西说:学那么多,遇事用不上,那有什么用?(因为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所以,遇到问题,我们应该绞尽脑汁,在不伤害他人的方向上,想办法解决。
积极一些的,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积功累德的机会来了!这是学《入行论》了解到的一点知识。
分享一句:仇敌功德如三宝,敬之速积资粮故。

建议: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读一读祈竹仁波切的《修心剑轮》解释,应该会大有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5:56 , Processed in 0.0338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