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32|回复: 117

因为什么要三相?- 试用集合方法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4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量分宗、因、喻。其中因是关键,因用以证明宗的正确。
我们用数学集合论方法,看为什么因要具有三相。这对熟悉数学的人来说,是捷径吧。
当然,本文本身不依赖数学。

所用符号

任意一个: "
存在一个: $
包含于: ⊆
属于、存在于: ∈
非集:
等于: =
则: →

符号的优点:简洁、无异义。

基本定义

如果 A ⊆ B,其实就是说, 对"x ∈A → x ∈B
如果 A ⊆B 并且 B ⊆ A → A = B

宗的解释

首先,分析一下宗。
宗有如下格式:A是B。用集合表达就是:A ⊆ B 。
如:声无常,(A = 声, B = 无常)。

因三相的解释

因有如下格式:是C。
也就是A是C,用集合表达是:A ⊆ C
如:所作性故,(C = 所作性)

因三相如下:
遍是宗法性,说明宗中的主词(有法),都具有因的性质(遍是),也就是:A ⊆ C。
同品定有性,说明因中性质的事物(如所作性),必然有宗中法的性质(所立法,极成能别,如无常)(定有)。
也就是:C ⊆ B
异品遍无性,说明任意无所立法性质的(极成能别之异品),必不包含在因中(遍无)。
也就是:B ⊆ C

实际上,B ⊆ C → C ⊆ B。
证明:
如果B ⊆ C,
则对"x ∈C,必然不会有x ∈B,因为如果这样,根据条件,则x ∈┐C。
所以"x ∈C,必然会有x ∈B,即是C ⊆ B。
所以,B ⊆ C → C ⊆ B。


当然,还可以证明:C ⊆ B → B ⊆ C。


这样说来,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理论上是等价的,因为它们互为充分条件。

如此,可以看出,因为三段论的小前提。
故宗的证明方法,类比三段论相同,为:
A ⊆ C 并且 C ⊆ B → A ⊆ B

由于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同,故此,只用一个也可以,但由于认识规律来说,需要两方面才能精确了解。
从两个方向逼近,套出所求的目标,是常用的方法。
发表于 2010-5-5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说 同品定有性 和 异品遍无性 了。
那个是汉传的说法。
藏传里面应该是: 唯同品有性,  异品遍无性。
发表于 2010-5-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0-5-5 09:49 发表
千万不要说 同品定有性 和 异品遍无性 了。
那个是汉传的说法。
藏传里面应该是: 唯同品有性,  异品遍无性。

你是在说玄奘大师的旧有译文不准确吗?呵呵。
不过,因的两个遍及性,的确如你所说更精确些。白话一下,就是:因,仅在同品上有,在异品上绝对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以后看如何统一吧

师父在讲解现观时,用的是:同品遍,异品遍,后干脆简称同遍、异遍。
说“定有”,“唯有”,有精确性差异吗?
不过,用集合方法分析,本质都是:造作 ⊆ 无常。

三段论所用的 包含关系 的传递性:A ⊆ C 并且 C ⊆ B → A ⊆ B
最好能想出证明,这样就了解了集合方法的运用。
发表于 2010-5-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如你所说,“声无常,无常故,如声”应该也是成立的了。
发表于 2010-5-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同品定有”与“唯同品有”是不一样的。
光说“同品定有”时,并不限定异品中的有无。所以是无法导出C ⊆ B,只能导出C与B的交集非空。
而若“唯同品有”,则限定异品一定是无的。这时才会有C ⊆ B。

汉传说“同品定有”。“同品定有”与“异品遍无”是不等价的,则三相不可缺一。
藏传说“唯同品有”。而“唯同品有”与“异品遍无”是完全等价的。故而藏传的“因三相”其实上是“因二相”。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明白了。

了解师父所说的认识过程了:) ,其中:
首先,要了解无常,以及其直接相反(异品),
确定了解声决定不是常,
故此才能确定了解声决定是无常。
发表于 2010-5-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忙毕业论文要疯了,没来得及细想。先抛个砖,大家来讨论吧
使用⊆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不能区分全称、特称,还有周延的问题。似乎使用形式逻辑中的A E I O比较好
为了不和全称肯定的A冲突,我把有法用S表示,宗用M表示,因用P表示,那么有:
三支式:
宗:SAP
因:M故
喻:MAP,如Q
       ┐PEM,如T
因三相:
遍是宗法性   SAM
唯同品有性*  PIM
异品遍无性   ┐PEM

所谓汉传藏传因明的差别,其实就是陈那和法称的差别。貌似两位大德对“同品”的定义不一样,所以一个需要三相,另一个只要两相就够了。还有法称连喻也不要了,因为貌似有的东西没有同品,比如空性……
发表于 2010-5-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不是說,要先通過對異品的檢查,才能確立「唯」同品有?

若是,則「唯同品有」和「同品定有」有一很大的不同:

-「唯同品有」需要同時檢查同品異品才能成立

-「同品定有」只需檢查同品,而對異品的檢查則是第三相「異品遍無」的工作

我這樣理解有沒有問題?
发表于 2010-5-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诃提娑迦罗 于 2010-5-5 13:33 发表
最近忙毕业论文要疯了,没来得及细想。先抛个砖,大家来讨论吧
使用⊆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不能区分全称、特称,还有周延的问题。似乎使用形式逻辑中的A E I O比较好
为了不和全称肯定的A冲突,我把有法 ...

法称认为因具有二相就够了吗?这个倒是不知道。不过,在一般的因类学中,好像都把“具有三相”作为有效正因的定义(附带说一下,严格来说,译为“因三相”也不十分精确,应是“因三性”。多识仁波切说,性是属性、性质,而相虽然有属性、性质的含义,但也有名相的含义。只有具备三种属性或性质的因,才是有效正因。),没见过正因是因二相的说法。
发表于 2010-5-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10-5-5 15:05 发表

法称认为因具有二相就够了吗?这个倒是不知道。不过,在一般的因类学中,好像都把“具有三相”作为有效正因的定义(附带说一下,严格来说,译为“因三相”也不十分精确,应是“因三性”。多识仁波切说,性是属性、 ...


现在汉地很多学者把 玄奘所传的因明 和 陈那因明 划等号,这个是否成立还需要研究呢。所以汉传因明 不一定等于 陈那因明, 汉传因明 和 法称因明 有区别,不一定等于 陈那因明 和 法称因明 在这方面有差异。

另外,藏传里面后二相的名字应该是 随遍 和 返遍, 可能有其他译法。“唯同品有”等等是各相的含义。
发表于 2010-5-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藏传里面后二相的名字应该是 随遍 和 返遍——
也有翻译为:正遍(后遍)和反遍。
返有回转的意思,不知道这里是否适用。似乎用“反”较好吧?
发表于 2010-5-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的帖子

正因是三相没错。但是正如楼主所说的,第三相和第二相貌似是互相周遍的,这一点有很多学者做过论证,这里还涉及九句因中第五句的问题。法称安立三相大概有别的原因,但仅从逻辑的严密性来说,两相就够了,是不是从人的认识角度考虑的,末学就不知道了。
至于翻译的问题,我查了一下《正理滴点论》的梵文,因三相的梵文是trirūpa, tri就是英语的three,三,rūpa的英译一般是form,中文翻作“色”。我查了一下梵和大辞典,“色”、“相”、“形”,没有“性”。我怕不保险,又查了一下《瑜伽师地论梵藏汉辞典》,里面rūpa大部分翻作“色”,部分翻作“相”,我没有见到翻作“性”的。我想,多识佛爷从意义的角度说,也很有道理,但是从直译的角度,玄奘也没有过失。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的定义如文:A ⊆ B,其实就是说, 对 "x ∈A → x ∈B

"”,“$”,这两个谓词很关键。由于有这精确描述方法,所以数理证明中,不必要很多名词。
谷歌了下A E I O,比如,AE,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其实就是交集为空。

在看师兄们的讨论中,更深入了解了汉传各家之说,以及与藏传的区别。试论如下:
1. 窥基法师,将同品分宗同品、因同品,说同法喻时,用的是因同品,这样等同小前提。但同法喻,不能完全与因的第二相吻合。
2. 吕澄等现代学家,认为窥基法师理解错误,只有宗中所立法的同品,同法喻只证明“存在一个”即可。这样,论述是顺利了,但同法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这样的论述,明显是说“"x∈所作,...”,如说:只是为了证明“$”,感觉太勉强了。
3. 藏传,因三相说法,与同法、异法二喻,完全吻合。这样,宗因喻三支论述感觉很顺。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0-5-6 12:29 编辑 ]
发表于 2010-5-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问题,关于藏地的第二相,唯在同品中有和汉地的同品定有性。
如果放在因三相中去,同品定有性和异品遍无性,不是就有“唯同品中有”的意思了吗?异品遍无,同品定有===》唯同品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4:55 , Processed in 0.0361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