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24|回复: 20

《金光明經》漢藏英譯本簡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景宗按:我曾在格魯論壇看到一個帖子,談到一些著名佛經包括《金光明經》的藏文本係從漢文轉譯,遂信以爲真,也帶來對《金光明經》版本(包括由藏譯英本)的許多困惑。近來才發現這個表述是不全面的(見下),遂根據網上找到的資料編寫下文。  南方大旱,世界各地也天災不斷。 怙主索巴仁波切一直大力提倡誦持《金光明經》以促進世界和平安樂。經中曾講到請法師昇座誦講此經的種種功德。想來諸位法友的師長多有此經之口傳,如果能請上師給予口傳,則對自他均有極大利益。 如能請上師給予口傳,豈不等於請法師昇座誦經,想來對息止目前種種災難會大有裨益。且請求口傳要比灌頂、火供等容易準備和組織,又普被群機。一旦獲得口傳,則具有從釋尊經歷代上師傳承而來的加持力,自己再誦經,則不僅如法,力量和功德也更大。望各位俯察。

《金光明經》全名《金光明最勝王經》
I. 存世梵文本: 尼泊爾等地存有完全梵本,二十一品,與漢地涼譯大致對等,日本南條文雄、泉芳璟曾校印一本(1931年)。

II. 漢譯
1. 北涼玄始年間(412~427)曇無讖譯出了《金光明經》四卷,十八品。
2. 梁承聖元年(552)真諦再譯成七卷,改訂了北涼譯本各品,並補譯《三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四品,足成二十二品。北周武帝時(561~578)耶舍崛多再譯成五卷本,於北涼譯本各品外補譯出《壽量》、《大辨陀羅尼》二品。隋闍那崛多又補譯《銀主陀羅尼》、《囑累》二品。隋開皇十七年(597)大興善寺沙門寶貴綜合各家譯本,刪同補缺成為《合部金光明經》八卷,二十四品。
3.        武周長安三年(703)義淨譯出《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三十一品。這一譯本品目義理最為完備。

II. 藏譯
1. 法成依義淨譯本翻為藏文,僅收入甘珠爾的一種版本中(似爲北京版),并不流行,知者甚少。
2. 勝友等直接從梵本譯出的二十八品,與義淨譯本基本相同)。後又轉譯為蒙文本、滿文本。
3. 失譯直接從梵本譯出二十品,與曇無讖譯本基本相同)。

藏譯中從梵文中直接翻過來的兩種是流行本,被各版甘珠爾收錄。

IV 英譯
1. Exalted Sublime Golden Light Sutra,  Losang Dawa由藏譯漢,二十一品,FPMT  刊印,并免費發放,也有免費下載(www.fpmt.org/teachers/zopa/advice/goldenlight.asp
(景宗按:此英譯本顯係依據前述二十品之藏文本,但爲二十一品;懷疑網上資料中“廿品”或爲“廿一品”之誤。匆匆發文,無法核對, 請達者正之。)

2.  Sutra of Golden Light,R.E. Emmerick 由梵文譯爲英文, Pali  Text  Society 刊印,自1996年最晚一版後似未再印行。
发表于 2010-3-2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景宗 于 2010-3-25 12:50 发表
南方大旱,世界各地也天災不斷。 怙主索巴仁波切一直大力提倡誦持《金光明經》以促進世界和平安樂。經中曾講到請法師昇座誦講此經的種種功德。想來諸位法友的師長多有此經之口傳,如果能請上師給予口傳,則對自他均有極大利益。 如能請上師給予口傳,豈不等於請法師昇座誦經,想來對息止目前種種災難會大有裨益。且請求口傳要比灌頂、火供等容易準備和組織,又普被群機。一旦獲得口傳,則具有從釋尊經歷代上師傳承而來的加持力,自己再誦經,則不僅如法,力量和功德也更大。望各位俯察。



: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花見 于 2010-3-25 14:02 编辑 ]
发表于 2010-3-2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访问
发表于 2010-3-2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光明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曾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先有零品单行,次有略本行世,后来逐渐增广,到唐时才称完备。在这一过程中曾涌现出了多种汉译本,其中三本最为著名:
其一,北凉昙无谶玄始年间(412—427)译《金光明经》,四卷,十八品。此本为较早较全的译本,且智者大师曾特作《金光明经玄义》及《金光明经文句》,故此本流传很广;
其二,隋开皇十七年(597)大兴善寺沙门宝贵等综合各家译本,删同补缺(主要是依据昙无谶译本,增补以梁时真谛译本中的四品,及新寻获梵本、隋时补译的两品)而成《(合部)金光明经》,八卷,二十四品;
其三,唐武周长安三年(703)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三十一品,略称《最胜王经》。在诸种译本中,此本最后出,品目义理最为完备,以后唐慈恩宗慧沼撰疏十卷,大事弘扬,此本遂成为了后世通行的本子。

恩师给我口传的是二十九品 这样说来 义净法师的版本最全 最接近 唯一一点是 经文里面咒语太多 实在是不能拿捏准确发音 非常痛苦。原先每天念一品 一个月念完 后来就主要念第四、五品了 主要忏悔为主

现在的最大愿望是 谁能给出准确的 咒语藏语发音 并且有某位大德对照念诵 估计这个愿望短时间内实现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本下載

二十九品! 我是看到過有說勝友本比義凈本少兩品,也就是31-2=29. 但我今天沒再找到這個數據。  總之流行的大家能得到口傳的藏文本只有兩種,一廣一略,均是從梵文直接迻譯爲藏,而非轉譯自漢文。

不能翻墻的法友請查本帖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總算找到更可靠的數據了

http://www.nlc.gov.cn/zxfw/jiang ... l/cangpin02.htm#jin

還能看各種不同文字的金光明經圖片。
发表于 2012-8-1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密续部总建立广释" 中有一段話
「此经有《金光明最胜王经》三十一品、《金光明经王》二十九品及《金光明经王》二十二品等三种」

此經是指金光明經,那這樣會跟您描述的藏譯本對不太起來,因為品數不對,藏文原文我沒去對過,不知道是不是法成、勝友等翻譯的,而且經名不知道是不是也跟廣釋中的經名一樣,可能需要再確認看看.....

經中各個咒語的發音也是一個問題,就像拉卜楞師兄提到的,希望有人能提供其中的咒語發音的語音檔,來造福大家......
发表于 2012-8-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光明经的梵文异本在当时的印度就有许多。义净就曾加译注云:「梵本既多,但依一譯,後勘者知之」。
所谓“最胜”(梵:uttara)一词,又有“最后”的含义。似有诸本中最胜、定本之意。所以若说“《金光明經》全名《金光明最勝王經》”似不妥当,早期《金光明经》无“最胜”一词故。
经中部分赞颂亦赞亦咒,虽然有译为汉语者,但颂梵文咒赞更佳。
发表于 2012-8-1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31品的藏文版,应该某一版的大藏经中有。雍和宫至尊拉西仁勤喇嘛为内蒙赤峰市宁城县法轮寺请过一套藏文大藏经,据说是十三世嘉瓦仁波切的底版印的。当时恩师拉西喇嘛特地找出了31品的金光明经,把里面的藏文转写咒文念了一遍,与汉文31品无异。
发表于 2012-8-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初白普仁尊者與《金光明最勝王經》的感應:尊者出獄後,往西山,觀國家多難,常修藥叉大將法求護國。夜夢赤面神將,告以有一部經,最協時機,宜速弘揚。醒後覺有異,起來看桌上,有經一部,開來一看,乃係《金光明最勝王經》。於是乎出私囊印了五百部,拿到乩壇善社去布施,到處弘揚。所以熱平泉的人,因為信仰尊者,而奉誦這部經的人特多。
发表于 2012-8-1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gsamwangpo 于 2012-8-14 10:45 编辑

從漢譯藏的金光明最勝王經其實也不是少人知道,我就曾經在印度寺院的圖書館看過藏文單行本,但現在只記得法成譯師似乎直接將漢文的辯才天女直譯成pob (pa lha mo),而不是譯成央堅拉莫。
发表于 2012-8-1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gsamwangpo 于 2012-8-14 10:53 编辑

為何要讀誦《金光明經》?

◎釋無畏/輯

如果我們內心想要祈求世界和平、國家安樂,可以消除地震、海嘯、瘟疫、戰爭;包括我們個人及家人、朋友、眾生獲得健康、快樂,以及智慧、辯才、名稱、富繞。我們除了努力降伏我們的貪、瞋、痴煩惱,廣行十善、六度之外,很快的方法,也是極具威力的方法,就是讀誦《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這是一部非常殊勝的教法,經中說到這部經是眾經之王,也說到乃至讀誦經中的一品、一偈、一句、一佛菩薩聖號,或者經題名字,都具有無比的加持。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讀誦全經,甚至經常讀誦,暸解經意,這樣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若能讀誦《金光明最勝王經》,除了諸佛菩薩護念外,包括四大天王、辯才天女、吉祥天女、堅牢地神、僧慎爾耶大將等,都將給予安樂、幸福的加持。我們平常不都是想獲得各種加持嗎?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讀誦《金光明最勝王經》,必定可以獲得諸佛菩薩、護法善神的種種加持。

漢地中文傳承的《金光明最勝王經》有不同譯本,若能讀誦其中一種譯本,都是非常好的。但最完備的中文譯本為義淨三藏所翻譯的譯本,如果能找得到這本譯本來讀誦也是很好的。
发表于 2012-8-1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gsamwangpo 于 2012-8-14 10:47 编辑

三寶感應要略錄:金光明經感應類

釋子非濁集
第一:西印度小國講《金光明經》敵國得和感應(出《開元錄》及〈摩騰傳〉)
西印度有一小國,請摩騰尊者,講《金光明經》。俄而隣國師而來,既將踐境,輒有事礙,兵不能進。彼國兵眾,疑有異術,密遣使覩,但見群臣安然,共聽其所講大乘經,明地神王護國之法。於是彼國請和求法,俱得安穩矣。


第二:中印度有一中國講《金光明最勝王經》感應(出《西國傳》)
中印度有國,名:奔那代彈那,如來滅後八百年中,國荒蕪,五穀不登,王臣士民飢餓,疾疫流行,夭死滿路。王問臣曰:「何方便將救此苦?」智臣白王言:「除國妖孽,不如佛經。」王將修行佛教,王曰:「何經典?」臣曰:「昔摩揭陀國救責難,依講《金光明最勝帝王典》。」王將講聽彼典,王即請法師,一夏講經得五返。時夢諸童子,執竹杖追打惡鬼驅出國,即時疾疫頓息,又夢有大力鬼神掘地,甘水涌出滿一切田,即稼苗殷盛,五穀豐稔。未出一年國民富,以為年式矣。


第三:溫州治中張居道冥路中發造《金光明》四卷願感應(出《滅罪傳》)
昔溫州治中張居道,因適女事,殺猪羊鵝鴨等,未踰一旬,得重病便死,經三夜活,即說由緣:初見四人來,懷中拔一張文書以示居道,乃是猪羊等同詞共訟曰:「猪等雖前身積罪令受畜身,自有年限,遂被居道枉相屠害,請裁。」後有判:「差司命追過。」即打縛將去,直行一道向北,至路中使人曰:「未合死,當何方便而求活路?怨家詞主三十餘頭,專在王門底,悔難可及。」居道曰:「自計所犯,誠難免脫,乞示一計。」使人曰:「汝為所殺生,發心願造《金光明經》四卷,當得免難。」即承教再唱其言。少時望城門,見閻魔廳前,無數億人,哀聲痛響不可聞,便唱名,王以猪等訴狀示之,居道述願狀:「所殺者乘此功德,隨業化形。」王歡喜再歸生路。聞此因緣,發心造經一百餘人,斷肉止殺不可計數矣。(更有安固縣丞妻脫苦緣,煩故不述之)


第四:則天皇后供養金光明最勝王經感應(出《皇后傳》)
三藏法師義淨,齊州人,姓張字文明,志遊西域,所歷三十餘國。天后證聖元年,還至河洛,天后受佛記敬法重。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金光明最勝王經》)畢。沙門婆崙、惠表、惠治等筆受。同月十五日,即於西明寺而供養,即施百尺幡二口,四十九尺幡四十九口,絹百疋香花等供具,皆用七寶而為莊嚴。爾時紫雲蓋寺,經卷放光,大地微動,天雨細花。自非受佛記,誰後五百年中,得此感應矣。


发表于 2012-8-1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gsamwangpo 于 2012-8-14 10:51 编辑

金光明經感應記(上)
明  鹽官安國寺比丘(受汰)重輯

光明一經。大藏具存三譯。惟此北涼所翻。文成四卷者。其感應若桴鼓焉。余自崇禎辛未冬日。既集科注。以疏解經王矣。茲癸酉夏。復念義理淵玄。解入匪易。倘其就一事。而即能使人。怖果修因。遷善改惡。則亦惟感應之說。為得其要已。於是即見聞所及。聊錄數則。附之卷末。竝垂流布云。


敵國交歡
漢沙門摩騰。中天竺國人也。美丰儀。解大小乘經。常以游化為任。往天竺附庸小國。講金光明經。會敵國侵境。騰曰。經云能說此法。為地神所護。使所居安樂。今鋒鏑方始。曾是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勸。遂至二國交歡。繇是顯譽。豈非金光明經之力與。


江魚化雀
隋天台智者大師。居台州修禪寺。開皇中。率勵徒眾。貨衣資什物。就土民孔玄達等。贖[竺-二+(一/(尸@邑))](這個難字,讀音是「戶」,字意是「取魚器」)梁為放生池。一時感化。至捨魚梁五十五所。甞於其上講金光明經。忍一日法堂前。見黃雀無數。翔集半日。悲鳴而去。大師見之曰。乃江魚化為黃雀。來謝吾恩耳。


金人入夢
隋釋彥琮。趙郡柏人。李氏子。開皇年間。駕東巡。詔扈從。時煬帝在晉邸。出總河北。旋途并部上謁。講金光明經。秦王俊鎮太原居其宅。一夕夢人身金色。長三丈餘。授玻瓈酒碗。曰可飲爾。辭以律。遮不敢。至是見王所事像如之。


燈焰自續
隋僧法純。姓祝氏。扶風始平人也。住大興善寺日講金光明經。嘗歎曰。身命無常。何可愛保。檀供難消。吾其行金光明懺法乎。更四十五年不廢。除飲食便利。不出道場。遂感燈無油而光燄相續者七晝夜。或聞道場中。有演說教授聲。就視之則寂然。忽一日閉室靜坐。弟子惠進。見白衣童子。手捧金光明經。侍立純右。問曰。此是何人。答曰。第六天頻來召我。我以著樂。妨於修道。終不許也。若無佛法處。我則願生以化迷類。久之雙鴿集於衣桁。注目視純。都無懼色。春秋八十五。無疾端坐念佛而終。火化獲舍利無筭。


至心泉涌
唐釋空藏。住京師會昌寺。誦金光明經三百餘卷。說化為業。遊涼川原。有緣斯赴。又往藍田負兒山誦經。賷麫六斗。擬為月料。乃經三年。日噉二升。猶未能盡。又感神鼎不知自何而來。又至玉泉寺以為終焉之地。時經亢旱泉竭。合寺眾僧將散。藏乃至心祈請。泉即應時涌溢。道俗動色。驚歎不已。


詔講太極
唐僧智聚。俗朱姓。出家蘇州虎山寺。至德二年。詔於太極殿。講金光明經。天子躬御法筵。臣僚咸集。於時雲興瓶瀉。莫不歆艶。


黃雀翔集
唐釋文舉。婺州東陽人。張氏子。溫粹而玉。動靜以時。視聽之官有守。言行尤謹。此固律範之出於自然者。嘗誦金光明經。兼通法華金光明義疏。化王天台。至登講訓。儔侶日填。詔為國清寺主。初智者大師。嘗立金光明道場。每年九月。集四眾熏修懺法。期滿七七。當時檀施雲臻。供養豐厚。自大師之沒。世亦變更。道場寖以寂莫。至是幾絕。舉乃罄己衣資。重建金光明道場。檀施四遠復集。感黃雀翱翔而來。眾皆歎異。舉曰。金光明力也。後知事僧清蘊。謀之於舉。置莊田十二頃。以給金光明會飲食之費。


無疾示終
唐釋廣修。東陽留氏子。居禪林寺。日誦金光明經。每歲建金光明懺法七七日。後台州刺史韋珩。迎講金光明經大義。壽七十三。無疾而終。葬於金地道場。門人良汶。發而茶毗之。獲舍利千餘顆。


天神擁衛
唐釋玄策。會稽魯氏子。幼隨父賈至天台。見鄉里為誦金光明經會盛甚。蓋隋智者大師所創始也。其法於每歲九月。合遠近僧俗之眾。無慮千萬人。而策心獨偉之。遂依禪林寺僧廣智師出家。日誦金光明經一部。修禮懺法。始終不倦。感天神常來聽法。現形擁衛。四遠檀那。愈加信向。


大雨如注
唐釋從禮。襄陽人。居台州平田精舍。慎重莊默。喜怒不形於色。平居必虔誠持戒。梁乾化年中夏旱。知事僧以園蔬枯悴。請禮祈禱。遂誦金光明經。未畢而大雨如注。三日乃止。四境霑足。時武肅王錢氏聞之。召入府建金光明懺法道場。所得施利隨散。寒暑惟一衲。日惟一食。常坐不臥。世壽七十九。無疾端坐念佛而逝。火化收舍利無筭。


浮舟放生
宋釋義寂。溫州永嘉人。姓胡氏。太平興國年間。居台州黃巖縣海門靈石寺。昔智者冬居道場也。眾請寂乘舟泛海。講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品放生。以為常法。寺為一新。上聞之。詔遣高品衛紹欽等入山。重建壽昌寺。為所在官僚。請法受戒。壽六十九。無疾垂誡曯後事。奄爾而化。


白光自出
宋僧晤恩。姑蘇常熟人也。俗姓路。母張氏。夢僧入其室而娠。孩童時。見僧必迎拜。年十三時。聞誦阿彌陀經。有所感悟。因求出家。漢開運間。依錢塘慈光院志因師。受天台三觀六即之說。窮覈法華金光明等義。日誦法華金光明經各一部。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覩白光自出。明滅不恒。謂其徒曰。吾報盡矣。自是專念阿彌陀佛不輟。忽夢祖師灌頂。執金罏焚香。三繞其室。曰吾來迎汝。及覺猶聞香氣馥郁。面西端坐而化。茶毗獲舍利無數。


天王聽法
宋釋岑闍黎。姓楊。臨原人也。戒行端謹。布衣乞食。於繖蓋寺西山泉側。造誦經室。誦金光明經三千餘部。每誦經時。感得四天王來。擁護聽法。凡施飯食。鼠雀馴伏。競來食噉。竝無畏懼。


口齒不灰
宋釋惟渥。錢塘人也。姓金氏。幼年離俗。即預法流。立志深靜。杜門謝事。平生誦金光明經五千餘部。念佛不輟。所有善因。莊嚴淨土。臨終坐亡。火化口齒不灰。


莊嚴淨土
宋釋若觀。湖州烏程縣烏鎮人也。俗姓錢氏。居嘉會院。立行卓爾。四方欽之。嘗結緇素輩。修行淨業。其勸化牓云。某伏念生死無際。輪迴不息。唯安養之歸。則無退轉。日誦金光明經一部。始終不倦。繫念阿彌陀佛。晝夜不輟。誓與法界眾生。莊嚴淨土。臨終趺坐。茶毗獲舍利無數。


乘力遷職
晉陳堯咨。泊舟三山磯。有老叟曰。來日午有大風起。舟行必覆。宜避之。來日天晴。萬里無片雲。舟人請解纜。公曰。更待。同行舟一時離岸。公托以事。日午天色恬然。俄黑雲起於天末。大風暴至。折木飛沙。怒濤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驚歎。又見前叟曰。某實非人。乃沿江之遊奕將也。以公他日當位宰相。面當奉告。公曰。何以報德。叟曰。吾不求報。貴人所至。龍神禮當衛護。願得金光明經一部。某乘其力。薄有遷職。公許之。至京以金光明經三部。遣人詣三山磯投之。夢前叟曰。本祇祈一。公賜以三。今連陞數秩。再拜而去。


伏法特原
隋計詡。任台州郡守。開皇年中。甞請智者大師。於江上講金光明經流水品。漁者聞法。皆好生惡殺。不復業漁。詡後還都。坐罪下獄。臨當伏法。詡遙祈大師伸一救護。乃夜夢羣魚吐沫相濡。明旦降勑。特原詡罪。


集僧轉誦
唐孔恪。為遂州總管府記室參軍。武德年中。暴病卒。一日而甦。自說被二人引至一官府。官問曰。何故殺牛兩頭。恪云。不殺。官曰。汝教弟殺牛。何謂不殺。因呼恪弟。弟死已數年矣。既至。形容枯槁。官語之曰。已追汝兄至矣。初殺牛時。誰之意也。弟曰。牛實某所殺。兄不與焉。官曰。汝雖殺牛。罪歸造意。汝欲代兄受罪。固是善事。然冥司與陽間不同。凡有罪者。雖父子不容相代。況弟兄乎。恪曰。彼時殺牛。實某宴客。故使弟殺之。官語弟曰。汝便無罪。放汝受生。言訖。弟忽不見。官又問恪云。何復殺兩鴨。恪曰。前任縣令殺鴨供官客耳。豈恪罪也。官曰。官客自有供。無鴨。汝何以鴨供之。將以要譽。非罪而何。又問何故復殺雞卵六枚。恪曰。平生不食雞卵。唯憶幼年九歲時寒食日。母與雞卵六枚。因煑食之。官曰。今欲推罪於母乎。恪曰。不敢。但說其因耳。此是恪殺之也。官曰。汝殺他命。當自受之。官遂命主司。取恪善惡籍來觀之。既而謂恪曰。人生於世。所作罪福。冥司悉皆錄之。如福多罪少。先令受福。如罪多福少。先令受罪。今汝殺生之罪如此。汝一生善行。略不見有。福少惡多。宜即受罪。恪甚恐懼。無以應對。時有鬼卒數十。竝在階下。將欲執恪而去。官顧主司曰。更考此人壽命當盡否。主司取籍視之。對曰。尚有七月壽命未盡。官曰。壽命盡日。罪報尚在。宜且放還。語恪曰。我更放汝歸七月。可勤修福。因遣卒送出復蘇。恪乃大集僧眾。轉誦金光明經。修崇功德。精勤懺悔。至七月。與眾辭訣。俄而命終。


課經脫罪
宋紹興年間。淮陰民家喪其女。經寒食節。欲作佛事薦悼而無財。其母截髮賣得錢六百。出街請僧。忽遇五僧過門。迎接作禮。告其故。皆推避。良久。一僧始留。曰適不擕經行。能自假借否。其母訪諸隣。得金光明經以授僧。方展卷。母涕淚雨傾。僧惻然有感。曰吾當就市澡浴。為汝盡誠看誦。經畢。具疏如法回向。受嚫而去。遇四僧於市。索其所得錢。邀往買酒。已就座。未及舉杯。忽聞牕外有女聲叫號。曰轉經僧莫吃酒。我是看經家亡女也。淪滯冥途日久。今蒙師課經功德。方得脫罪超生。師若飲酒破齋。令我依前沉墜。言已不見。僧慚而罷。其後五僧謹持齋戒。念佛看經。皆證極樂。


发表于 2012-8-1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gsamwangpo 于 2012-8-14 10:52 编辑

金光明經感應記(下)
明  鹽官安國寺比丘(受汰)重輯

賣莊造經
宋鄧成。豫章人也。年二十餘。忽暴死。經三日蘇曰。使者領至判官。判官即成之表丈刺史公黃麟也。見成悲喜。具問家事。成語丈人曰。悉皆無恙。成因哀求。麟曰。我亦欲得汝歸。傳語於我諸弟。遂入白王。既出。曰已論放汝。言訖。王出召成。問曰。汝在生作何罪業。至有爾許冤對。然筭猶未盡。當得復還。無宜更作地獄業也。尋有畜生數十頭來噬成。王謂曰。鄧成已殺爾。爾復殺鄧成。無益之事。我今放成回。令為汝作功德。皆使汝託生人間。不亦善乎。悉云不要功德。但欲殺鄧成耳。王曰。如此於汝何益。殺鄧成。汝亦不離畜生之身。曷若受功德。即改為人身也。諸畜多有去者。唯一驢頻來誻成。一狗囓其衣不肯去。成曰。為汝造金光明經四卷。驢狗遂去。王遣原追成吏送之出。見麟。鱗謂成曰。至喜莫過重生。汝今得還。深足忻慶。吾雖為判官。然日日恒受罪。汝且住此。少當見之。俄一牛頭卒持火來。從麟頂上然至足。麟遂成灰。俄一卒持水噴之復生。悲涕良久謂成曰。吾之受罪如是。不可忍也。汝歸可傳語我諸弟。努力為造金光明經四卷。作諸功德。令我得離此苦。然非吾本物。雖為功德。終不得之。吾先將官料。置得一莊所。今可貨此造佛經。即當得脫。或恐諸弟恍惚不信。汝可持我玉簪。還以示之。因拔頭上簪與成。麟前有一大水坑。令成合眼。推入坑中即活。其父富於財。喜其子重生。數日之內。為造金光明經。作諸功德。成既愈。遂往黃氏家。為說麟所託。言造經事。以玉簪還之。黃氏識簪。舉家悲泣數日。乃賣莊宅。為造金光明經。

臨流建講
宋越州諸暨縣令潘華。敬奉三寶。勤誦佛經。謹依天台智者教法。每請僧臨于江湖上。講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品。仍禁約不許諸人於江湖內捕魚。是年奉詔還京。夜夢江湖內魚化為人形者數萬。號泣拜謝。皆云相公去矣。吾眾不免死矣。華異之。乃作夢魚記。以囑後來宰邑者。


冤家自釋
宋張居道。滄州景城縣人。任溫州治中。未蒞職日。因嫁女。恣意屠宰猪羊禽獸之類。未滿一旬。忽得重病而死。唯心尚暖。經三日復活云。初見四人來一人持棒。一人執索。一人持袋。一人著青。騎馬戴帽。至門下馬。懷中取文書一紙示居道。乃是猪羊等同詞共訟居道。其詞曰。猪等雖前身積罪。合受畜生之身。配在世間。年限未滿。遂被居道枉將屠殺。更歸畜生。再遭刀杌。有騎馬者。即令從人縛居道去。直行一道向北。行至半路。使人即語居道。吾被差來時。檢汝壽筭。元未合死。但坐汝殺生過多。眾冤共訟。今冤家盡在閻王殿前待汝。居道聞之。彌增驚怕。告使人曰。必作何計。可解此冤對乎。使人曰。但能為所殺生命。發願造金光明經四卷。當得免脫。居道自發願言。願造金光明經四卷。虔誠供養禮誦。願冤家解釋。少頃。望見城門。使人引向東入。轉向北。見閻王殿前。無數罪人。問辯答欵。著枷被鎻。杻手鐐足。鞭撻狼藉。哀痛叫號。不忍聽聞。使人即過狀閻王。王曰。急喚訴者來。使人走出諸處巡問。曹府咸悉稱無。即帖五道大神。撿化形案。少時有一主者報云。世人張居道。為殺生故。願造金光明經四卷。依科。其所遭殺者。竝合乘此功德。化生善道。王乃語居道曰。再歸生路。當宜念善。多修功德。遣人送出城。如從夢歸。後居道發心造金光明經四卷。合家大小。戒葷止殺。終身行善。勸化百餘人。斷肉止殺。持誦此經。


冤化為人
宋溫州安固縣縣丞。妻染病經年不瘥。獨自狂言。口中叫痛叩頭。狀有所訴。治中張居道聞之。為丞言曰。如此之狀。多是冤家所苦。皆緣殺害生命之過。可急為造金光明經。請僧轉誦。求哀懺悔。病可却。縣丞遵其教。即便請人書寫。未畢。妻便醒悟云。似夢中惛惛。常有猪羊鵞鴨之類。每日三次。競來囓噬。痛不可忍。後皆化為人身。來與我別云。雖是冤家。遭汝屠宰。今汝為我敬造金光明經功德。所以令我得化為人。今咸解散。不復相尋矣。言訖即去。病亦漸瘥。由是溫州一郡。家家斷殺。人人向善。雖因居道之指示。實金光明經之力宏大也。


得經受生
宋張龍圖。無盡張公之子也。有僕舟行。見婦人行岸上。提一油缾。僕熟視之。乃家故婢招喜也。呼之不應。而行愈疾。停舟追及而問之。婦人遙指岸側一古木曰。吾居於是。復問用油何為。曰。吾遍體創裂。藉以膏潤。則痛少差耳。因謂僕曰。郭門外精舍老僧。戒行嚴潔。每日持誦金光明經。若為我誦十部以資冥福。當即往生也。僕歸為訪僧誦經。還過其處。擊木呼之。見白衣叟自木穴中出。曰招喜得經。已受生矣。煩公為我誦十部。僕方問爾何人。忽不見。


天王救難
宋崔紹。從其父直。宦遊南海。其家甞奉事一天王甚謹。隣家李氏。蓄一母猫。甞往來紹家捕鼠。南土風俗惡。他舍之猫產其家。以為不祥。李之猫。產二子於紹家。紹甚惡之。因命家僮縶三猫盛於筐。以繩固筐口。加之以石。沉之於江。後不逾月。紹忽得熱病。一夕遂重。忽見二人。手執文帖云。奉命追公。紹云。平生履善。不省為惡。今有何事。被此追乎。二人曰。公殺無辜三人。冤家上訴。遂展帖示紹。文字分明。紹頗畏懼。頃刻間。見一神人來。使者俯伏禮敬。神謂紹曰。爾識我否。紹曰。不識。神曰。我爾奉侍天王也。常為汝供養久矣。今爾有難。特來相救。紹拜伏求救。天王曰。爾但共我行。必無憂患。天王遂行。紹隨之。使者押紹于後。至一官府。天王先入。使者先引紹見判官。判官顧紹曰。爾筭未盡。判官領紹見大王。大王與天王對坐。大王曰。有冤家訴汝。手雖不殺。口中處分。令投於江中。大王令喚崔紹冤家來。少頃。有一判官。領一婦人至。兼領二子。皆人身猫首。號泣不已。稱紹非理相害。天王向紹言。速開口與作功德。紹遂發願各寫金光明經一部。言訖不見婦人。大王曰。汝既能作是功德。又陽壽未盡。且放汝還。紹拜大王而回。紹與天王同歸。行至半路。見四人皆人身而魚首。臨一峻坑立泣。拜謂紹曰。性命危急。欲墮此坑。非公不能相活。紹曰。僕何力以救公。四人曰。公但許諾則得。紹曰。灼然。四人拜謝。又云性命已蒙公放訖。更欲啟難發之口。有無厭之求。肯許之乎。紹曰。但力可及者。盡力而應之。四人曰。懇公寫金光明經一部。則度脫罪身矣。紹復許之。言畢四人不見。却見本身偃臥於牀。以被蒙覆手足。天王曰。此則公身也。但徐徐入之莫懼。如天王言入。本身便蘇。問家人。死已三日矣。惟胸及口鼻微暖。蘇後一日許。猶依稀見天王在眼前。又見階前水盆中。蓄四鯉魚。紹問此魚何來。家人曰。本買充廚膳。以君疾亟。不及修理。紹曰。得非臨坑四人乎。遂命投之於陂池中。即發願寫金光明經四卷。以酬解冤之誓。自是合家不殺生命。蔬食齋戒。持誦金光明經。終日勸人念佛行善矣。


光明入室
宋秦氏淨堅。家松江。厭惡女身。精持齋戒。每日誦金光明經一部。禮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面西念佛。安坐而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02:44 , Processed in 0.04890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