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70|回复: 62

色拉寺昧院堪萨仁波切阿旺提秋师公的著作、开示和相关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P>
<P><FONT size=4>现在论坛上很零散,而且很多也没有出版印行,所以有必要在此收集、记录。</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主要分为:</FONT></P>
<P><FONT size=4>长著作&nbsp;- </FONT><FONT size=4>《遍益明鏡——勸勉修習聖教根本調伏正法》</FONT></P>
<P><FONT size=4>长著作 -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色拉麦嘉戎堪苏昂旺泰秋傳》</FONT></P>
<P><FONT size=4>短著作 - 《通用上师祈祷文及名咒》</FONT></P>
<P><FONT size=4>短著作 - 《给佛教弟子的实修指导》</FONT></P>
<P><FONT size=4>长开示&nbsp;- 《事师五十颂讲记》</FONT></P>
<P><FONT size=4>短开示 - 《皈依、发心开示》</FONT></P>
<P><FONT size=4>序言 - 《给阿扎活佛入行论讲记的序言》</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读者请注意,由于不同的人翻译,有些译名不统一的情况:</FONT></P>
<P><FONT size=4>Sera Mey,Sermey - 色拉昧、色拉麦、色拉迈</FONT></P>
<P><FONT size=4>Ngawang - 阿旺、昂旺</FONT></P>
<P><FONT size=4>Thekchok - 提秋、泰秋、腾确</FONT></P>
<P><FONT size=4>Khensur - 堪萨、堪苏</FONT></P>
<P><FONT size=4>Gyalrong - 嘉戎、嘉绒、甲绒</FONT></P>
<P><FONT size=4>Rinpoche - 仁宝哲、仁波切、仁波卿</FONT></P>
<P><FONT size=4>这些都是同名的异译而已。&nbsp;</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堪萨仁波切是现存最老那代师父之一了,而且论坛绝大多数人,都和他能拉上关系,譬如:</FONT></P>
<P><FONT size=4>帕蹦喀活佛的弟子</FONT></P>
<P><FONT size=4>阿扎活佛弟子</FONT></P>
<P><FONT size=4>祈竹活佛弟子</FONT></P>
<P><FONT size=4>夏坝活佛弟子</FONT></P>
<P><FONT size=4>永嘉活佛弟子</FONT></P>
<P><FONT size=4>果硕活佛弟子</FONT></P>
<P><FONT size=4>雪歌活佛弟子</FONT></P>
<P><FONT size=4>深圳格西弟子</FONT></P>
<P><FONT size=4>宝僧师的弟子</FONT></P>
<P><FONT size=4>观清师的弟子</FONT></P>
<P><FONT size=4>莲开师的弟子</FONT></P>
<P><FONT size=4>甚至多识活佛的师父东科活佛的转世,也是堪萨仁波切的学生。所以,确实是众人之师(或说‘师公’,甚至能数出‘太师公’辈分,譬如俗人-阿扎活佛-祈竹活佛-堪萨老方丈;或者数天青-夏坝活佛-永嘉活佛-堪萨老方丈,甚至再夸张一点,我还能数出‘太太师公’的关系出来,譬如莲开师的弟子-莲开师-阿扎活佛-祈竹活佛-堪萨老方丈。此乃按汉地情况来数而已,如果在印度和四川,轻易能数出现在有第七、八代以下甚至更多代的徒孙了)。我们论坛有很多人都是色拉昧系统喇嘛的学生,而现在色拉昧的教材,有很多正是堪萨仁波切当年编著的。</FONT></P>
<P><FONT size=4>堪萨仁波切的藏语开示基本上都有录音(不肯定有没有变印刷文字,但既然有录音纪录,就稳妥了),可是对汉人、白人的开示,或者说汉文、英文的开示,几乎完全没有,只有去年贺寿小量台湾祈竹活佛道场印刷了两本著作小范围流通而已,以后年代久远了,就会湮没,很是可惜。</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red>斑竹如果方便的话,请分开收录集成里面,留个永久的记录。以后如果我有时间,或者哪位朋友、徒孙等愿意做一个网页,把这些都列出来随便免费让人学习,照片全部贴出,还有把喇嘛的徒弟、徒孙辈的网站全部连接上,会是很有利益的一件事。</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拉昧嘉绒堪萨昂旺提秋長壽祈請文(格西益希旺秋著)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普賢文殊請示怖畏身 完全戰勝閻王黃色身 賜珍贵命悉地之天神 請賜不壞金剛壽吉祥<BR>經典論釋語之經庫門 啟後隨機根器所詮藏 指示殊勝全乘道善果 示道勝善知識我祈請<BR>三察智慧之黃金鑰匙 開解十萬教理寶庫結 滿足無量求智慧義者 理王之體性祈常住世<BR>多聞義理粘心續學者 三戒三門緊守護尊者 心荷慈悲利他增上心 究竟二利賢性請穩固<BR>無量深廣之輪回大海 業與煩惱昏沉眾有情 無誤聞思修之大船內 導航之勝上師祈常住<BR>總之上師本尊及三寶 空行護法聖者海之力 吾等及師長之障礙除 增上意樂希求皆實現</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3>跋:<BR>色拉寺昧院退任方丈嘉绒僧舍堪萨昂旺提秋格西仁波切是一位弘扬因明之道而犹如宝库的大师。仁波切是三大佛教大学所有退任方丈中资历最高者。在1960到1970年代中,作为色拉寺昧院方丈,仁波切在毕莎维护寺院传统以及后来在南印度重建寺院的事业上居功至伟。出于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的心,仁波切(在退任后)仍然每天在色拉寺昧院教授十节课目。出于我对他的事业的敬仰,同时也因为我俩在色拉寺从早年开始已经成为挚友的原因,驱使我写成这篇祈请长寿文。如果弟子每天颂读此文,对他们自己也将有很大的好处。<BR>此文乃由法友色拉寺昧院邦莫拉僧舍格西益希旺秋1990年5月3日写于罗布林卡自寓。</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3></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3>初版500份乃由仁波切众拉然巴格西弟子印成。第二版乃由色拉寺印经院昂旺南杰印成。</FONT></DIV></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昧嘉絨堪薩昂旺提秋仁寶哲所賜的通用上师祈祷文及名咒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51364>
<P align=center><BR><BR><FONT size=4><STRONG>過去現在與未來,普皈依境總攝者,祈請上師仁波切,慈悲加持我相續!<BR><BR></STRONG></FONT><FONT size=4><STRONG><FONT color=darkred><I>唵&nbsp; &nbsp;阿&nbsp; &nbsp;古路&nbsp; &nbsp;蘇瑪提&nbsp; &nbsp;牟尼&nbsp; &nbsp;&nbsp;&nbsp;班渣達那&nbsp; &nbsp; 悉地&nbsp; &nbsp;&nbsp;&nbsp;吽&nbsp; &nbsp; 吽<BR>om&nbsp;&nbsp;ah&nbsp; &nbsp;guru&nbsp; &nbsp; sumati&nbsp; &nbsp;muni&nbsp; &nbsp; vajradhara&nbsp; &nbsp; siddhi&nbsp;&nbsp;hum&nbsp;&nbsp;hum</I><BR></FONT><BR>今及來世祈加持,於汝蓮足下依止,聞汝教法一心行,三門事業令汝喜!</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應色昧阿扎仁寶哲眾漢弟子所求,色昧嘉絨堪薩昂旺提秋仁寶哲於2004年6月19日澳洲悉尼佛教顯密研修院撰此通用上师名咒及祈祷文。<BR><BR><BR><BR><BR><BR></FONT><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BR><BR><BR></FONT><FONT size=3>1。这是阿扎活佛的师父色拉寺昧院嘉絨堂堪薩昂旺提秋仁寶哲写的。<BR>2。当时是因为有很多人求阿扎活佛的名咒,而喇嘛的名咒一般由长辈所写,所以求堪薩老方丈写。可是,老方丈不很肯定阿扎活佛出家名(因为活佛的名字其实一般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同时也因为还有很多其他活佛的弟子也常常求老方丈为他们的师父(即老方丈的晚辈、徒弟)给名咒,所以索性一次性给一个通用的上师祈祷文及通用的上师名咒,让大家都可以用,所以,这个咒语虽然也是为了阿扎活佛(的徒弟)所写,但任何人都可以用,譬如如果你的师父不是阿扎活佛,而你师父没有自己的名咒和祈祷文,你就可以用这个代替,祈祷的对象和咒语的‘主角’就是你自己的(一或多位)师父。如果你的师父有自己的不共祈祷文及名咒,你也仍然可以选用这个共通的版本。<BR>3。由于是通用的,咒语里并无阿扎活佛名字在内,只有‘上师’的‘名字’在内,即‘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BR>4。guru = 上師 ;sumati = 善慧 ;muni = 牟尼 ;vajradhara = 金剛持 ;siddhi = 悉地。</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拉寺昧院嘉绒退任方丈昂旺提秋仁波切《给佛教弟子的实修指导》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51357><FONT size=4><BR><BR>衲感到如果衲把如何将最圣妙的佛法付诸实修的各个次第之纲要和基本指导写下来,可能会让你们所有的人得到哪怕一些微薄的利益,或者将会对你们的实修有某些推动。因为这些纲要是我们这些立志追循伟大的佛陀之足迹成为一个真正佛教徒的人所必需的。<BR>我们的本师尊贵的佛陀,是最上的胜者,是一切众生的伟大导师,是祂向我们开示了一条通向宁静、快乐、不伤害众生的道路。即便我们的本师、尊贵的佛陀也不是从无始以来即已一直处于觉悟的状态,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恰恰相反:佛陀最初就如同你我一样,被祂自己的业力和烦恼所驱役和折磨。结果,祂无所自主地在无数次充满痛苦的轮回中受生,在无数阿僧祗劫的时间中,遭受着这种无量的轮回共苦和六道中的种种别苦。然而,终于有那么一天,佛陀值遇了一位精神向导。这位向导向祂开示了大乘之道。佛陀听了这位向导所作的开示后,自己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抉择。在祂对其获得了一些定解时,这些教授就让祂的心倾倒了。于是祂进一步深入地凝思。突然,祂心中豁然开朗,发现关注其他众生的欲求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随着这一认识,祂发起了希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愿心:菩提心。在发心这一时刻,直到最终实现觉悟的目标,在其间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里,我们的本师努力积集成佛的善资粮。最终,祂达到了完美的、圆满的觉悟。<BR>佛陀之所以能够做这些,只有唯一一个理由,而别无其他,那就是为着关注所有无量众生的欲求。那么,“关注众生的欲求”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给予众生帮助,让众生得到快乐、消除他们所有的痛苦和令他们遭受损恼的根源。我们可以把众生的欲求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不究竟的欲求 —— 包括追求在善趣中转生。第二类是究竟的欲求—— 实现究竟快乐的目标。<BR>实现众生生于人、天善趣的目标,有特定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一个人学修菩提道次第里的共下士道。<BR>这个修学次第的第一步,是要培养自己一种至诚皈依的态度。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态度,你实质上并不能被称为一个佛教徒。虽然你可能在进行某种被认为属于佛教的修持,但其实并不可能进行任何真实佛教意义上的心灵修持。其次,你需要通过思维和理解建立对业果法则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个,你会发现想要行善止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BR>我们上面提到了关于“究竟快乐”的目标。这本身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涅槃和觉悟。实现前者 —— 涅槃的方法,要求我们学修菩提道次第里的共中士道。<BR>这里,第一步,必须培养出一种真实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的生出,基于见三苦(苦苦、坏苦、行苦)为苦的觉受。没有这个,你不可能培养出一种从痛苦的轮回中脱离的真实愿望,同样,你所尝试的任何本来可以引入涅槃的修持也不会真正奏效。此外,如果没有空性正见,你将永远不会知道应该怎样断除痛苦之轮的根本。<BR>为了获得觉悟的究竟快乐,我们必须学修菩提道次第里的上士道。如果一个人对这样的道次第缺乏理解,或者对它连最起码的一点内在体验都没有,那么永远不可能在自己的内心生出追求究竟觉悟的愿心 —— 菩提心。菩提心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渴望实现究竟的觉悟;二,期望成就究竟觉悟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的目的。如果连仅仅假装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愿心这种形式上的心都没有,那我们永远入不了大乘弟子之列。同样,你所尝试的任何心灵上的修持都不算是大乘佛法的修持。<BR>因此,在进行更高层次的实修之前,我们必须通达这些显密共通的菩提道次第,这一点极端重要。如果没有在菩提道上成为法器,那么你并不是接受金刚乘也即密咒乘灌顶的材料。<BR>如果没有具备灌顶,想获得世间或出世的无上(密法)成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在进行能够速疾获得成就的无比之道、金刚乘或密咒乘的修持之前,有些特定的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你必须寻找一个真正具格的上师,在他的足下接受清净的四灌顶来成熟自己的内心。这四种灌顶将为你播下将来成就神圣的四种觉悟之身的种子。灌顶的时候,你需要承诺守持一定的誓戒。接下来你自己进行生起次第修炼,它必须包括所有能够将你的庸常体验转化为佛的神圣三身的修行要诀。这和所有随后的修行都依赖你是否正确守护你的誓戒。之后,你必须努力求学圆满次第 —— 由此,你真正解放你自己。通常说,最快速度也要花费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才能达到佛果。如果修行进展缓慢,那么就需要三十三个无量劫的时间。另一方面你要知道,在密法中有无上瑜珈密乘。它能够让你在仅仅一生的时间内达到同样殊胜的目标——在我们现处的无浊恶世中用这非常短暂的一生成就!<BR>现在的你我,我们有机会修持这个胜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不犯任何过失,那么我们就是世上最幸运的人了。<BR>所有以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绝对必须在我们内心培养成就菩提的愿心。为此,我们必须遵循种种方法以培养这种愿心赖以生发的根本;此即慈悲心。实现这个,唯一的途径是在我们内心培养真实的出离心。而我在这文的结尾要向你们说明:培养出离心的唯一途径,是在我们内心依靠思维和理解培养对业果法则的真实信念。</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堪萨仁宝哲阿旺提秋香港讲授《皈依发心 》

<DIV class=t_msgfont><BR><BR><FONT size=4>今天衲将为你们开示归依发心,衲会以我们平时念的归依发心偈,也就是: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归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nbsp;&nbsp;为利有情愿成佛。来做开示。 这个偈子的前面两句讲是归依,后面两句讲是发心,也就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所行的一切善事,假如说没有归依的心,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都不能算是佛事,所以我们要安立归依的心来行一切善。在第一个偈颂就是"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归依"这一部分说的是我们归依的境,也就是三宝:佛宝、法宝、僧宝。这句偈说的是我们在未证菩提之前,应当一直要以三宝为真实的依靠。</FONT></DIV>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STRONG>皈依</STRONG></P></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这里衲将从五个方面来开释对三宝的归依:<BR>1、归依的因<BR>2、归依的境<BR>3、归依的仪式<BR>4、归依的学处<BR>5、归依利益</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BR>&nbsp;</DIV><FONT size=4></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1、归依的因<BR>我们这些众生生下来就注定了会死亡,并且也无法预期死亡什么时候到来,我们在死的那一天什么都带不走,只有法才可以带得走。在我们死后,肯定要重生下一世,并且我们在重生下一世所能走的路只有两条:第一是生到善趣 要不然就是掉落恶趣。我们是去善趣还是恶趣是没有自由的,也就是说不由我们自己选择,这一切都依靠业,假如说我们在生前造的是善的业,我们就会投生到善趣,假如我们在这一生造的是恶的行为,我们就会掉落到恶趣,因为我们在这一世所累积的大部分是恶业,而在善业方面我们是做的非常非常少,因此下世我们一定会堕入到三恶趣中去。<BR>我们或者会堕入热地狱的,我们将在热地狱里受到种种痛苦,比如说被火烧,或是掉入油锅里煎炸,全身的皮肤都烂掉,非常的恐怖和痛苦。或者我们会堕入寒冰地狱,全身都会结冰,然后破裂,(由于业力的关系)身体又会恢复,又再结冰,又破裂如是反复,所以我们在寒热地狱情况下,都要受着种种的痛苦,而且不是只是一次,而是长时间的遭受这些痛苦。假如说我们掉入饿鬼道,饿鬼道在十二年中连水浆之名都无法听到,只能长期忍受饥渴的痛苦。至于畜生道的痛苦,我们就更常看得见,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论是水陆空行种种畜生都不断的遭受痛苦,随时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果我们不幸堕入这三恶趣中,那么也就很难获得解脱的机会,并且还要长时间的去忍受这些痛苦,并且我们也就不可能有机会学习佛法,哪怕是听到法的名字的机会都没有。由此我们知道我们随时会死,并且死后,也没有把握不落入三恶趣去,去受种种痛苦,我们应该常常这样思维而生起对生死轮回的恐惧。<BR>我们通过思维轮回的痛苦而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和恐惧,这就是归依的因。</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BR>&nbsp;</DIV><FONT size=4></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2、归依境<BR>通过反复的思维和寻求,我们就会发现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归依三宝。当我们了解归依三宝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不再堕入恶趣中去遭受无边的痛苦的方法,因此我们就应该发起坚定的信念,一心归信三宝,坚信归依三宝可以使我们脱离轮回的痛苦。<BR>三宝里的佛陀,不但自己已经完全脱离了生死轮回的痛苦和怖畏,并且有能力救度我们脱离轮回的痛苦,同时在我们还没有脱离轮回痛苦以前,佛陀会一直坚持着救度我们行动,而且佛陀救度我们脱离轮回痛苦的大悲心是永远也不会退失的。因此我们只要全心的发起对佛陀的信念,就一定能得到佛陀的救护。佛经里有一个偈颂说,意思是我们一定会有堕入三恶趣的因,而世间的那些天神是没有能力救度我们的,只有三宝才能使我们脱离这些痛苦。<BR>因此三宝就是我们归依的对境,我们应当不论是苦也好了乐也好,生死也好涅盘也好,都不放弃对三宝的信心,对三宝发起全心的信托。</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BR>&nbsp;</DIV><FONT size=4></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3、归依仪式<BR>现在衲就要开始传授三归依戒了,不管里是曾归依过还是从未受过归依,都可以参加,我们可以归依多次,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通过对归依因和归依境的了解而发起真实的归依心,也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们归依的对象是佛宝、法宝、僧宝,三宝里的佛宝是能引导我们离苦得乐的圣者,三宝里的法宝是我们的正归依处,三宝里的僧宝是我们修行的助伴。<BR>现在想受归依的人可以起立向佛陀顶礼三拜,而后向传授归依的阿阇黎顶礼三拜,然后跟着念归依的戒条。</FONT><BR><FONT size=4>(大众礼拜。仁波且开示说:)<BR>如果无法一直胡跪合掌的话,可以按汉地的跪法双膝着地,如果支持得住的话,那就右膝着地,左脚立起,合掌俯身。</FONT><BR><FONT size=4>(大众随着仁波且三次念诵归依戒条,念完第二遍时,仁波且开示说:)</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念道第三遍时,没有归依过的人,要升起自己已得到了归依的心,并且要心生欢喜,已归依但退失了归依之心的人,要升起自己的归依之心已经恢复了的觉受,没有退失的人要升起归依心增广的觉受,并且也要心生欢喜。</FONT><BR><FONT size=4>(最后顶礼三拜。归依仪式完成。大众跟着仁波且念感谢仁波且的辞句。)</FONT><BR></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4、归依学处&nbsp;&nbsp;<BR>我们已经得到了归依的戒体,现在开始开示归依的学处<BR>归依的学处分两部分来讲述:一是个别的学处、二是共同的学处</FONT><BR><FONT size=4>一、个别的学处这个部分分为:<BR>佛宝、法宝、僧宝。他们各自又分为应行和应止这两个学处<BR>佛宝学处-<BR>应止的是我们不应该归依世间天神,也就是外道以为的那些世间的创造者。<BR>应行的是对所有佛像,不论是画的还是塑,我们都要升起很大的恭敬心,要把他们当成真实的佛陀。不可以买卖佛像,也不能说这个像好还是不好,如果买卖佛像,或评论佛像的好坏,会有很大的罪业。不论佛像的质地和做工是怎么样的,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真佛,对他们升起极大的恭敬心。<BR>法宝的学处-<BR>应止的是对众生升起损害的心,也就是归依法后,我们应该远离损害众生的心。<BR>应行的是我们对佛说得经典哪怕是一句偈颂,都要升起极大的恭敬心,并且不可以买卖经典。</FONT><BR><FONT size=4>僧宝的学处-<BR>应止的是我们不应该与恶友以及外道同住。<BR>应行的是对所有的僧人我们都应该升起很大的恭敬心。不能去诽谤僧人,或者说僧人的不好,如果谤僧罪业是很大的,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观出家人的僧衣就是佛。</FONT><BR><FONT size=4>二、共同的学处<BR>共同的学处分了六个重点来讲:<BR>1、我们随时都要随念三宝的功德而增长归依的心。<BR>2、随念三宝的恩德而恒修供养。在我们饮食前应先供三宝然后才能饮食。<BR>3、我们应该引导其他众生来归依三宝。<BR>4、赞利益之门:我们应该早上三次和晚上三次念颂归依。<BR>5、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很直心的托付给三宝。<BR>6、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或遇到任何危险都不可以舍弃皈依。</FONT><BR></DIV>
<DIV class=t_msg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nbsp;</DIV><FONT size=4></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5、归依的利益<BR>在归依三宝后,我们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概括起来有八点<BR>1、归依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佛门弟子<BR>2、归依可以承担一切律仪的着依处。&nbsp;&nbsp;<BR>3、以前所积累的恶业可以减轻,并且能很快消灭。<BR>4、可以积集广大的资粮。<BR>5、人与非人不能够伤害我们。<BR>6、我们不会堕入三恶趣。<BR>7、一切时中可以成办我们所希望的事业。<BR>8、我们可以迅速的成就佛果。<BR>&nbsp;&nbsp;&nbsp;<BR>归依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了,我们要至心的去做归依,如果我们内心没有真正的归依,我们就不算是一个佛弟子,假如说我们虽然归依过但又退失了归依的心,归依的戒体也将失坏。所以我们是不是一个佛弟子是依据内心里有没有升起归依三宝的心来衡量的。只有升起了归依的心,我们才能真正的去修学佛法,如果没有归依的心是无法修学佛法的。归依的因很重要,我们应该很直心的将一切托付给三宝,如果我们只是口里念念归依文,心里没有真正感动,那么就是不算真正的得到归依戒体。我们在归依的学处里提到要早晚三次念归依,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退失归依心,因此我们至死也不能放弃归依。这样早晚三次念归依可以使我们归依的心增长广大,永不退失,如果不能坚持每天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能退失归依心。前面我们提到我们随时会死,如果我们每天串习归依的话,那么到死的那天我们也能忆念起归依,我们以这样的功德,我们就可以不堕入三恶趣。尽管我们平时又很多恶业,但如果我们临终时能很直心得把一切托付给三宝的话,这样一颗归依的心,可以令我们不堕入三恶趣,为什么呢?因为刚才已经提到的:佛已经可以说是自己已经脱离了痛苦和怖畏,并且他也具备大悲心,佛陀已经有这样一个承诺,要利乐众生,假如说我们不去做的话,那佛陀也没办法,假如我们去这样行持的话,佛陀就有这样不可以思议的能力,救度我们脱离三恶趣。假入我们死的那一刹那,善心升不起来,恶心生起,肯定会堕入三恶趣。我们早晚三次归依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早晚各念三次上师瑜伽同样重要。<BR>归依利益里人与非人不能伤害这一部分是说:当我们升起归依的心,就能得到三宝的护佑,就能够避免来自人与非人的伤害,即使我们只有造作的归依心,也能使我们避免非人的伤害。(仁波且特别讲了那个小偷念三归依而免于非人之难的故事:有一小偷,窥知有人供养一位比丘布匹,便在夜间前来行窃,比丘设计捆绑住他的双手,一边口称三宝之名,一边用棍子痛打三下。小偷逃走后,来到一座桥梁下方,那座桥上经常有非人出没。他覆诵先前比丘的话,暗自嘀咕道:"幸亏只有这三句,要是更多,我今天就死定了。"当天晚上,没有非人敢经过那座桥。 )<BR>对于学处我们也不能退失,我们要去思维黑白业,也就是善业和恶业,要断除我们不应该做的恶行。<BR>我们现在已经做了归依,我们是一位佛教徒,我们要相信我们不论是苦还是乐的果报,都是我们的善恶业所感得的,而其他的一些外道却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创造者所做的,我们那的一切苦与乐都是创造者给予我们的,这个跟佛法是根本违背的,我们佛教徒相信所有的乐和所有的苦都来自于业,因我们所造的善因和恶因而来得。<BR>我们要相信我们所造的恶因或者说是善因呢会感到乐果或者苦果,我们要对业果,要生起很大的信心,要升起定解,假如说我们对业果生起了强大的信心跟正解的情况下,这就是世间的清净法,出世间的清净法是说我们在法理上去理解空性。律经里说如果我们对世间的清净法升起信心,对我们的利益会很大。<BR>我们归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佛宝是我们的救护者,我们要把佛宝当作一位医师,法宝我们要当作药,僧宝我们要当作看护。归依佛宝的对象是佛,佛已经证得灭谛和道谛所圆满得一切功德,法宝是指灭谛,僧宝指见道的圣者。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要依止真实的三宝是很难很难了,基本是不可能了,那么目前情况下,我们的救护者就是上师,这是所谓相似的佛宝,法宝部分主要是灭谛和道谛,我们现在最应该注意的是业果,这是相似的法宝,这是属于世间的,我们那些同行的善友,一心实践断证的可以说是相似的僧宝。&nbsp;&nbsp;&nbsp;<BR>我们现在心行取舍方面应该以十善业为应取的,而以十恶业为应舍的。十善业包括:身三不杀、不盗、不淫,语四不妄语、不琦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嗔、不痴。 十恶业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因为我们如果造作十恶业的话,现世就会伤害他人,令他人不开心,究竟来讲我们也要承受由此而生的恶果,最终还是伤害了自己,因此我们如果造作十恶业的话,根本就是害人也伤害己,我们应该决心任何时候都不做十恶业<BR>以杀生为例,并不是说你没去做杀生这个业,就算受持了不杀生这个戒,关键是你要心里没有杀害众生的心才可以,依此类推,其他九个善业也要如此才行。宗大师有一个关于黑白业的偈子,主要的意思是我们的一切行为主要看我们的发心,发心是善的,身语也必然善,发心若恶,则身语也必恶。那么善和恶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发心是让众生得到安乐和利益就是善,而发心是损害众生就是恶。<BR>关于归依的开示到这里就圆满了,大家听完这些以后,要经常串习归依戒,使他坚固不退,才是有意义的。</FONT></DIV>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DIV class=t_msgfont><BR></DIV><FONT size=4></FONT>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STRONG>发心<BR></STRONG>现在衲接着开示发菩提心这部分。对于大乘来说,不论显密都要有菩提心才能安立为大乘,最低限度也要有造作的菩提心才可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发菩提心衲会分两个部分来开示:</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1、我们要升起真实的菩提心,那就是为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我愿速速成就佛果。</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2、依七因果和自他换这两种方法来生起菩提心。<BR>其中七因果:平等舍心、知母、念母、报恩、悦意慈、悲心、增上意乐,最后发起菩提</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BR>七因果里的平等舍心,跟四无量心里的舍心是有些不同的,"四无量"中的"平等舍",是由于发现众生因贪、嗔在轮回中流浪,故而祈愿一切众生远离贪、嗔而住于"平等舍"。此处所讲的"平等舍"是修心,摆脱亲、疏与贪、嗔的控制,进而对一切有情生起平等心的"平等舍"。<BR></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平等舍心的修法是这样的:</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我们要观想冤仇、亲友、中庸三类众生在我们面前,我们要通过思维,对他们生起真实的平等舍心。我们为什么会对冤仇生起嗔恨心呢,因为他们曾经伤害过我,我们为什么会对亲友生起贪爱呢,因为他们曾经爱护和照料过我,我们为什么对与我无关的众生漠不关心呢,因为他们既不曾伤害过我,也不曾利益过我,而冤仇今世虽然伤害过我,但他们并不是在所有生都是伤害我的,在过去生中,他们也曾多次作过我的亲友,也曾非常的爱护过我,照料过我,因此,我不应该对他们起嗔恨心,亲友今世虽然爱护我、照料我,但他们并不是在所有生中,都是爱护和照料我的,在过去生中,他们也曾多次作过我的冤仇,也对我做过许多伤害,因此我不应该对他们起贪爱心,与我无关的那些众生,今生虽然既没有损害过我,也没有照料过我,但他们并不是在所有生中都是跟我们毫无关系的,在过去生中,他们也曾多次做过我的亲友,也曾爱护和照顾过我,我对他们漠不关心是很不应该的,简言之,我们应思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因缘,对敌、友、中庸破除贪、嗔,漠不关心,使自己能够平等的对待他们,生起平等舍心。</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知母的修法是这样的:</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我们所要了解的是所有的众生,过去生中都曾当过我的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来思维一下,所有的众生,无始以来都在轮回当中,而我也是众生,我也是无始以来都在轮回中,众生的轮回是无量无边的,我的轮回也是无量无边,在我这些无量无边的轮回中,做过我母亲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的,如果说有一个众生未曾当过我的母亲的话,那我过去生中母亲的数目就不够了,这是不合理的,通过这样思维,我们就能确定所有的众生都曾做过我的母亲,并且佛陀也曾在很多经典里,提到一切众生曾做过我的母亲。因此无论是从推理还是教证,我们都能得出一切众生曾为我母的这个事实,我们要对此生起绝对的定解。<BR>念恩的修法:我们要思维母亲对自己的恩德,十月怀胎,母亲因为怕伤害到我,对一切饮食、住行均十分小心,生怕我有什么不测,在我出生之后,什么都不懂,就像一只肉虫,母亲却像呵护什么宝贝似保护我的。如果当时她丢下我不管,在一天甚至一个小时之内,我肯定会因各种意外而死,无论贫富,母亲都爱我胜过自己。母亲对我的恩德是如此的大,但有些人,因为他小的时候是在孤儿院长大的,他会说母亲对我没有什么恩德,但是母亲对我的恩德可以分两部分来说,一是生育之恩,一是养育之恩,孤儿在孤儿院长大,孤儿院对他有养育的恩德,但没有生育的恩德,没有母亲我们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母亲对我们有生育的恩德,我们来比较一下生育之恩和其他恩德,假如有人曾在财物上帮助过我们,我们会对他很感激,而母亲给予我生命,这个恩德就更大了,我们更应该感恩戴德,比如我们犯了罪,要受到处罚,如果让你在损伤身体和损失钱财这两方面来选择的话,我们一定会选择损失钱财而保护身体,可见我们对身体的重视,胜过财物,在比如说如果要你选择是失去生命还是失去手脚,你一定会选择,保住生命,而放弃手脚,由此我们知道生命比身体重要,而生命是母亲所给的,因此母亲的恩德真是无法比拟的,而一切众生过去都曾做过我得母亲,也曾经以同样的方式来爱护和照料我们,我们这样思维,就能对一切众生生起念恩之心,不再对他们有嗔恨,很欢喜,很悦意的对待他们,再也不会伤害他们。</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报恩和慈悲心的修法: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我们明白一切众生对我有那么大的恩德,我就会生起报恩的心。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一位朋友帮助过我,在他有困难时,我如果不去尽力帮他,那我就显得很卑鄙,很下流,何况是对我们有无比大恩的如母有情。我们要如何才能报恩呢?只有努力成办对一切众生有利益的事,断除对一切众生有损害的事,才是真正的报恩。什么是成办对众生有利的事呢?让一切众生得到安乐和自在,就是成办对众生有利的事。什么是断除对众生有害的事呢?<FONT color=red>strong&gt;堪纬磺兄谏耐纯啵褪嵌铣灾谏Φ氖隆N裁凑庋幽兀恳蛭械闹谏际怯罂炖郑挥笸纯嗟模哉饩褪俏颐怯Ω贸砂旌投铣氖隆N颐侵砸底乓磺卸皇悄骋焕嘀谏闯邪炖郑铣纯啵鞘且蛭磺兄谏级晕矣凶糯蠖鳌R餐彼狄磺兄谏枨蟮氖撬械陌怖郑皇遣糠职怖郑铣氖撬械耐纯啵皇遣糠滞纯啵虼宋颐且⑵鹫庋脑感模海敢磺兄谏芄辉独肟嗉翱嘁颍杆械闹谏寄芄坏玫桨怖旨鞍怖忠颉T敢磺兄谏芄辉独肟嗉翱嘁颍褪谴刃模辉杆械闹谏寄芄坏玫桨怖旨鞍怖忠颍褪潜摹?BR&gt;</FONT>&nbsp;&nbsp;&nbsp; </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增上意乐的修法:</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刚才我们提到:愿一切众生能够远离苦及苦因,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安乐及安乐因。我们发了这个愿,是相当相当好的,是最殊胜的,没有什么比报答如母有情更大的事啦,但是现在我们只是仅仅在发愿而已,一切众生并没有真正得到利益,既不能让他们真正的安乐,也不能让他们真正的离苦,对众生的意义是不大的,我们应该生起更深一层的心,那就是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的这个任务由我一个人来承担,祈求上师加持,让我能发起这样一个很强烈的心。但是看看现在的自己,虽然是生起了强烈的承担让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究竟乐的这个任务的心,但我现在有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件事情呢?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我现在连成办一个众生离苦得乐的能力都没有,那么谁才能承办这件事情呢?我们去找找看,声闻有这个能力吗?缘觉有这个能力吗?登地的菩萨有这个能力吗?他们都没有能力究竟成办这个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大事,只有佛陀有能力去成办这件大事。通过寻求,我们发现唯有佛陀有这个能力,唯有佛陀有这个方法,这样我们就要生起:我愿意成就佛果,才有办法去究竟的利益一切众生。对这件事,我们要生起决定的心,这就是我们每天念的那个发心所要表达的意思。除了成佛没有其他的方法去利益这一切的众生,假如我不去证取佛果的话,就没有办法去利益一切众生,过去所有的佛都是依着这个暇满人身,正确的精进修行正法来得到成佛的果位,除了是依这个暇满人身勤修正法外是没有其他的方法成就佛果的。我目前是具足这个暇满人身的,遇到了全圆的菩提道次第的教法,并且得到上师的摄受,只要真正发心去修,就一定能无难地取证佛果。我们如果仅仅是想想的话,是无法得到成就的,只有真正的去行菩萨道,才可以得到成就。我们要真正的发起菩萨行,不惧怕长劫的修行,哪怕因此需要入恶趣受种种大苦,我都愿意。我们能够不断的这样思维,功德是不可思议的。</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在菩提道次第暇满人身这段的科判讲到,暇满人身义大,难得,刹那刹那的义大,我们能够如前思维七因果,就是刹那刹那的义大 ,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有这样一个偈颂,意思是这样的:假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头痛,心里就生起非常慈悲的心,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这样发心,所得到的功德是非常大的。(若令思疗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我们现在缘着一切众生发心,希望他们离生死苦,得究竟乐,那么功德就更是不可思议了。<BR>衲刚才已开示完依七因果生起愿行菩提心的方法,菩提心的学处分两部分:愿菩提心的学处、行菩提心的学处。我们应该发心去尽力修行这些学处。</FONT></DIV><FONT size=4>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现在衲传授观修菩提心的方法:</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FONT size=4>我们要观想我们面前虚空有一个广大的法座,上面坐着相为释迦佛的上师,周围贤劫千佛围绕,自己的周围围绕着六道众生,他们都现为人相,我们应该对如佛的上师生起不退的信心,对自己周围的众生生起悲心,缘着无边的众生发起强烈地心,在未证菩提前,为了无边的众生,我愿去受持归依,受持菩提心。</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BR>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发菩提心的仪轨:</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首先对佛堂里供着的佛像顶礼三拜,我们要视他为真实的佛,接着对上师顶礼三拜,然后就像刚才受归依一样的单膝跪下,跟着上师念发心文。</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上师带着大家念归依发心文,上师在带大家念完第二遍时开示说:念到第三遍时,大家应该观想自己已经发起了真实的菩提心)<BR>我们已经得到了菩提心的戒体,我们一定要生起真实的发心:希望我能讯速得成就佛果,利益一切众生。</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上师又带大家念了谢师文)</FONT><BR><FONT size=4></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最后上师开示说:这次来了很多大陆和台湾的法友,除了明天后天可以得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大灌顶,今天也得到了归依发心这个法,大家应该生大欢喜心。这次来收获是很大的,大家要好好珍惜,好好修行,不要退失。</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扎活佛说堪萨老师父和祁竹活佛功德节录:

<H2><FONT size=4></FONT>&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我在1985年认识师公(注:活佛是在随我们称呼而已,其实堪萨老师父是他的师父)。师公是色拉寺的大师,地位极高,而且是退休的的德高望重的老堪布。近年来的三大寺历任堪布里,他算是最大贡献的。当年,师公受命建立色拉寺院昧院,而他成功建成了,然后他负责所有学僧的生活,僧袍,吃的,喝的,药物,经书等等,还要为他们授课和照顾寺务。师公虽做这么大的事业,但他自己的修行一点不少。在每天授课7,8节和处理寺务之余,他每天修胜乐,怖畏,密集,瑜伽母等长仪轨,还要打坐和供很多次曼达,以致常常不够时间吃饭。我们常以为瑜伽母长仪轨算很长了,但那比起师公的每天功课根本不算什么。师公负责的授课和寺务极多,但他每天修的功课仍比任何人都多,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他不止成为了大学者和贡献很大的堪布,而且修行完全没被影响,并完成了很多年的大闭关。在退任后,师公其实还继续帮忙寺务,后期建的色拉寺大殿,色拉寺昧院大殿和佛塔,都是他的建树。我是他的学生,师公教过我很多法。<BR>早在1984年我就认识祁竹活佛。当年我们不熟,因为他是老一辈的师父,我只是个新学僧,所以很少在一起来往,只知道他对寺院贡献大。从1984到2000间,活佛也没怎么在色拉寺院里面住,所以我没向他学法,大家也谈不上认识深的那种。到了2000年,师公建议我随活佛去大藏寺看看,我就去了。大藏寺重建的很宏伟,这都是活佛的贡献。这时我天天和活佛在一起,有机会近距离认识他。我们都知道活佛名气很大,各国弟子很多,但他就和普通和尚一样,是个很低调的老实修行人。我见过很多名气大的活佛和‘高僧’,在近距离观察时,其实很多并不如我们想象那般,但祁竹活佛不是那样的,人前人后他都一样,只是很简单地在修行,对名气,地位,钱财等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是想修行,想弘扬格鲁教法,除此外别无他念了。由于他国外弟子很多,所得供养很多,但他把这些钱全给寺院,自己其实过很差的生活。你们要知道,很多所谓的‘大活佛’,有很多供养,他们就为自己建大房子,这也无可厚非,但祁竹活佛没有那样做,他把钱全都给寺院了,自己过很普通的生活,和他的名气不成正比。<BR>大家知道藏传佛教很讲究观察老师,我对拜师也特别十分挑剔谨慎,而且我自己也挂着个‘活佛’的名位。这两位老师,我观察多年,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活佛,大师,所以我后来也向祁竹活佛求很多法,对他生起很大的信心。<BR>我们大家有幸得到有18种良好条件的暇满人身,遇上了佛法。佛法里有很小乘和大乘,其中以大乘为殊胜,而我们不只遇上佛法,且是大乘的佛法。在大乘里,以同时也具备密法的为殊胜,而我们不只遇上大乘的佛法,且是包括密法的大乘佛法。在同时也具备密法的大乘佛法里,以显密次第分明的为殊胜,而我们不只遇上同时也具备密法的大乘佛法,且是显密次第分明的格鲁派。这是很难得的。我说这些不因为我是格鲁派的,如果你们好好研究[广论]等格鲁派教法,将发现格鲁派的确很优胜。在格鲁派里,有很多称为‘师长’的,但我们遇上了像师公和师父此等真正的大师,这是很难得的。我们得到这些,是以往世作了无数善业和努力发愿所得,如果现在不好好修行,就太可惜了。这样的机会,以后是很难再得的了。同时,对这样的大师,我们一定要好好供养。我这里不是说大家要给很多钱给师公和师父。当然,如果我们能负担,钱财供养也有功德,但最大的供养是让师欢喜,这是最大的供养,能令我们事事如意,这包括了修行上的顺利和做世俗生意等的顺利。为什么会事事如意呢?这因为令师欢喜是最好的修行,所以这能得最大的功德,而当我们有大功德时,自然事事如意。这不是我自己说的。在前几天师公讲的[事师五十颂],[上师供]和许多经典里,特别是有关密法的经典里,都说令师欢喜的功德最大。如何令师欢喜呢?我们如他们教的去做就最令他们欢喜了。米拉日巴大师也说过“我无钱财作供养,唯依教行作供养”。我们都知道米拉日巴大师很穷,他没有别的东西可供养了,所以他只以依他的师父所教而行作为他的供养,结果他的成就最大。 <BR></FONT></DIV>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nbsp;</P>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FONT size=3>(因为是灌顶,道场不让录音,以上是凭记忆所写的,但应该出入不大,昨天说的而已,记忆尤新)</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师五十颂讲记(完整版) 堪萨仁宝哲阿旺提秋讲授 净明整理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BR><FONT size=4>今天衲会为你们宣说事师五十颂。这个颂的作者是以前在印度的一位圣者马鸣菩萨。是以偈颂的形式宣说依止上师方法,因为一共有五十个偈颂,所以叫事师五十颂。<BR>在听闻法理之前呢,大家先一定要安立一个正确的意乐。大家今天发心来听闻这个法是很好的一种事情。假如意乐没有安立好的话,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了。什么是正确地意乐呢?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期求今世的安乐来听闻这个佛法,假如是这样的话,你这个闻法的行为是属于世间而不是属于佛法,然后我们也不能说,期求下一世不用痛苦,而为下一世的安乐而来求法呢,当然这个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个只是说可以让我们离开恶道,将来还是要遭受轮回的痛苦,那么假如说,我希望说我一个人闻法修行而解脱轮回的痛苦,得到安乐,这个意乐未免太过下劣,因为他只是为了一个人的安乐而已,我们应该是缘一切众生,以大乘的发心来听闻佛法。所谓的安立大乘的意乐,我们就是要缘着无边无量的众生,希望所有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而自己成佛去利益他们,因为除了自己成佛外,就没有其他方法能究竟的利益一切众生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佛陀,只有成佛之后,我们才有这个能力,可以不劳自成的去利益一切的众生。那么说到成佛,如果依赖显教的方法,要很多劫才可以成办。在我未成佛的期间,所有的一切众生,还要受相当长时间的痛苦,因此我要迅速的成就佛果。而要迅速的成就佛果,必定要以修密而成就。成佛后,我们就有能力可以引导一切众生迅速的依着这个密法而成就佛果。所以所谓的大乘的意乐,就是希望说,我要籍着修学能迅速成就的法,速速成佛去利益一切众生。安立这个大乘发心,这个意乐是相当相当的重要的。并且不止是说我们今天来听闻这个佛法要安立这样的一个意乐,即使我们在家里做其他的佛事,比如说我们做日常的功课,或者说我们在家里点一根香,我们都要安立这样的意乐,这样才是佛子的行为,菩萨的行为,而且是种成佛的因。假如说我们没有安立这样的意乐去做一切所有的善事呢,这个不属于是大乘的佛法。<BR>宗喀大师有个偈颂,内容是说,任何一个众生所行一切法它是否是大乘佛法,所依的就是众生身心相续所生起的这个心。假如发起了大乘的菩提心,就算是大乘的佛法。对一个说法者来讲,假如说法者他不是依着大乘的发心来宣说佛法的话,这个法就不算是大乘的法。同样的,在弟子方面,闻法的这些人,假如说不是安立着大乘发心来听闻佛法,即使说,上师在说大乘的佛法,但是对于闻法的人来说无法得到大乘的佛法的真实利益。因此即使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生起真实的菩提心,我们也应该要以造作的菩提心来闻法,所谓的造作的菩提心也就是相似菩提心,我们要缘念所有一切众生,为了究竟的利益他们,我希望能速速成佛。这个就是所谓的造作菩提心。<BR>藏文版的事师五十颂,前面这一句,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以藏文名来讲就是事师五十颂。<BR>现在衲将分三个部分来讲说事师五十颂,在科判方面第一个部分是说,说所作之趣入。第二个是说亲近之次第形貌,第三是说所作之究竟。<BR>第一个部分,说所作之趣入:<BR>第一个偈颂:“大德金刚萨垛住得成就因 无上恩师莲下如法敬事行”,我们要以目前来讲,听闻这个佛法,先要礼赞,礼赞什么呢?就是“大德金刚萨垛住得成就因”,所谓的大德金刚萨垛,是说指的是依般若而成就智慧的金刚萨垛,也就是是金刚持的意思。所住的,要成就的金刚萨垛的因啊。什么是成就的金刚萨垛的因呢?也就是成就佛果位的因呢?就是对善知识的恭敬事奉,所谓“无上恩师莲下如法敬事行”。当然要深入的说呢,成佛的因是缘着三士道,所谓的三士道,就是广论里面提到的,下士、中士、上士,就是接下来依着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来修习这些法呢,成就佛果。这些都是修行成佛的那个因。而这些修行的法呢,来自于上师的教诲。所以,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上师是我们主要成佛的因。所以上师是非常非常重要。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总的科判分了两个部分,第一是如何去依止善知识,然后第二部分呢,是讲依止善知识之后呢,以何法来修这个心。以何法来修这个心呢,指的是以三士道来修心,当然这是本论的大部分的内容。而依止善知识部分,页数虽然比较少,但是在比较起来呢,这两个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所以说,是要成佛呢,必须要通过修学三士道,而三士道呢,必须从依止善知识而来。第一个偈颂的最后两行,就是“依多无垢相续彼之诸言教 于此所说总摄恭谨具善听”,马鸣菩萨就说,依止善知识的方法是相当相当的多,他把这些方法全部总摄在一起,造了本论,希望真心修行的人要注意听闻和修学。<BR>第二个偈颂是:“住十方世界 彼一切如来 于得灌顶师 三时咸敬礼”。这个部分是说如何礼敬善知识。所谓灌顶师,有三种,第一个就是,有于灌顶成熟中能作因相之灌顶。第二个是说能作解脱道之灌顶。第三个解脱果之灌顶,这些上师也可以称为阿阇黎,特别是能成熟我们空乐无别之智慧,被称为金刚阿阇黎。简单的说就是对于传授给我们佛法的上师,我们应当在早上三次,晚上三次,以虔诚的心来对他顶礼。佛远离一切所有的罪障,圆满一切的功德。我们要成办佛果,就离不开上师的教导,所以我们要恭敬的礼敬上师。那么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要念师的传法的恩德,而对上师三时礼敬。<BR>在第三个偈颂就是,“应三时信诚 合掌以曼茶 花等供事师 接足头顶礼”这就是说在意乐方面我们要把上师观想成佛的那个情况。在行为方面,我们就不能说,以空手的去供养顶礼上师,所以我们是依着早晚三次,以合掌供养,献曼陀罗,花等等,要具备信心去恭敬去承事上师。也就是我们每日早上三次,晚上三次的除礼拜外,同时还要以曼茶和花来供养上师,这样才是如理的在行持上师瑜伽。<BR>第四个偈颂,“师居家戒晚 避世诸疑谤 设经像于前,心理执金刚”,这个偈颂呢,主要是提到说,弟子跟上师的差别。比如说,假如自己是一位出家人,上师是在家人;或者说自己是一个比丘,上师是沙弥;或者说自己是一位比丘受戒已经很久的,戒腊是很久的,而上师是一个刚刚的新比丘。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要礼敬上师的时候呢,我们就是要把佛像,或者说佛的画像也好,塑雕像也好,我们要把佛像放在前面,还有经典,这样来顶礼上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呢?是因为我们要避免某些不明事理的人,诽谤佛法。因为出家人礼敬在家人原本是一件不应该的事情,一般来说,弟子应该是以身语意三门来礼敬上师的,但为了避免世间的诽谤,所以必须要这样做。假如没有这些所谓的外人在的情况下,就比如说,只有上师跟弟子在情况下呢,没有他人,弟子应该,即使上师是在家人,也应该说要顶礼的,就是说以身语意去顶礼。<BR>第五个偈颂,“若坐当起迎 敬承事所作 于师凡所为 除礼拜非能”,在第四个偈颂呢,是提到有人的时候不应该做的事情。而第五个偈颂就是说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说,弟子是出家人,上师是在家人呢,还是可以做的这些事项呢。就比如说, 当上师来的时候,我们应该站起来,同时还要恭敬,除礼拜外,尽力的为上师做事,另外一个说法是,“除礼拜非能”是指下劣的事情,所谓的下劣事情呢,就是说好比是去帮他去洗脚,这样的一些事情。在有人的前面呢,如果是出家人帮在家人在洗脚,有些人认为这是很下劣的一件事情,所以不能做。<BR>接下来是第六个偈颂,“师及弟子等 先应同行处 彼此互观察 否皆越法罪”,这个部分提到说,上师与弟子互相要观察的情况。在弟子和上师没有互相观察对方之前,不要轻易的传法和求法,比如说,一位弟子,他不去观察这个上师是否是具量的情况下,而去接受听闻他的佛法,然后听闻法之后,去依止这位上师。当他依止了这位上师之后呢,之后才发现他依止的这位上师有很多过失,看到上师有很多的缺点,对上师起了不恭敬的心,罪过是非常非常大的。同样的,上师也要去观察弟子,是否具足那个器,才可以将法传给弟子。所以这个部分呢,是提到说,互相观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BR>第七个偈颂,“弟子以慧择 忿恚不具悲 贪傲无防护 谄曲等非有”这个偈颂主要是说,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应该依止为自己的上师。偈子里面提到哪些相呢?这里就分了七个部分。第一个是说,上师是欠缺悲心的。第二个部分,上师的嗔心是非常非常的重。第三点提到是说,他有害众生的心。第四呢,傲慢心很重。第五呢,他贪心很重。第六呢,是不防护根门的。第七,有谄曲。所谓有谄曲,就是说,他没有这个功德,或者没有智慧呢,他不说他不懂,而是装懂的意思。就是一般我们说的不懂装懂的情况。所以说,具足这七种过失的呢,我们不应该依止这个人当作是我们的上师。所以,这个部分是说,有这样的一些特征的上师,我们不应该依止的,应该远离他们,要远离的对象是有这七种特征的。当然,这是指还未依止上师之前,我们去观察上师的时候,主要去看的事情。假如说,我们已经依止了这位上师,但并没有在依止前好好的观察,后来发现这不是一个好的上师,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舍弃这样的一个上师呢?,答案是不可以的。就是说,你已经依止了这位上师,而你发现他有这七种过患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舍弃这个上师。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以目前的阶段来讲,我们去看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依止善知识的部分,那里有一段提到“所观不定”,所谓所观不定就是说,我们所观到一些东西,是不一定对的。比如说,因为我们自身的烦恼所看的一切东西呢,是错误的,是幻化的。所以说,我们看到上师的缺点呢,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净化,所以看到上师的缺点。应该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处理好这个问题。<BR>接下来是第八跟第九个偈颂,“住调伏具慧 忍直不掉诳 悉传咒加行 悲心善论议 全知十真如 善巧曼茶业 解秘密加行 诸根皆调静”。这两个偈颂是说,我们应该依止的上师所具有的功德。刚才我们提到应当远离的上师的特征。而现在是说上师具足第八个和第九个偈颂的所描述的十六种相,我们就应该去依止他为上师。这里第八颂提到说“住调伏具慧 忍直不掉诳 悉传咒加行 悲心善论议”。第一句:住调伏具慧。这里就分了身语意的功德。“住”是指身,调伏是指语,具慧是指意,善知识要具足这三个功德。第二句:忍直不掉诳。忍分三种忍,就是安受苦忍,耐怨害忍,谛察法忍,善知识应具的第四个功德。”直“就是要对众生要有正直心。“不掉诳”,指的是不求名利,还有就是无诳的,就是我们没有这个功德没有这个智慧我们却说自己有,也就是没有这样的一个过失,这样也算一点了。第二句,就有四点了。这样就有七个。第三句:悉传咒加行。就是说就是对密咒种种的修法,上师能够解说的,乃至成就佛智的,他都能够解说的。第四句:悲心善论议。指的是有大悲心,发心救脱一切众生的痛苦。然后善论议呢,是指内明部分,就是善于讲说,这就是显宗善知识的十种德相<BR>接下来是第九个偈颂,说的是密宗阿阇黎,也就是一般所谓上师所要具备的德相。“全知十真如 善巧曼茶业 解秘密加行 诸根皆调静”。这里面提到说,要知道的上师应掌握的十真如。十真如分了内外的真如。是说内跟密上面的有十个重点。因为这里包括了修朵玛,仪轨,誓言,传灌顶,这些部分,总的有十个部分。因为是上师所要具备的条件,很复杂的,弟子不需要太多的去了解。因此衲就不去详细解释了。再接下来提到,善巧曼茶业,就是说,上师能够做种种曼茶业的各种方便善巧。解秘密加行,对于手印等等,所作的次第要善巧的要知道,要成就。最后一个是,“诸根皆调静”,主要是说,以正知正念的密护六根门的。&nbsp; &nbsp; 事实上完全具备这些德相的上师,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如果我们要等到找到这样一位上师后才去,求受灌顶和请法,可能没等找到,我们已经先死了,那么一般来说我们要依止的上师最起码应该具足以下的五个条件:第一就是说,这位上师应该具有大悲心,第二他对大乘的佛法要有非常坚定的信心。第三,对大乘的不共法,要很善巧的总的了解。第四,他要可以善巧的以次第的引导所有的众生走上菩提之道。无论这个众生他的根器是很利的,还是中等,还是这个众生是很钝的,对于这三类人他都要很善巧的可以引导他们。第五,就是说他应该说守护根门,身语意三方面都要守护。<BR>接下来第十个偈颂,是说假如我们已经依止了这个上师,而我们退失了这个信心,或者说我们去诽谤这个上师,罪过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断除轻毁,轻视,诽谤上师。“于是依怙尊 弟子若轻毁 如轻毁诸佛 长得受重苦”。我们依止了这位上师,然后我们又去诽谤他,对他不敬,所造成的的种种过失,譬如广论里面引的这样的偈颂,诽谤自己的上师呢,就如诽谤诸佛的罪过。而这个罪过呢,是要受种种的痛苦,在多劫的长时间要承受地狱的痛苦,还有我们所有的善根都会被毁掉。<BR>接下来就是第十一个跟第十二个偈颂,“由谤阿舍黎 热病诸传染 灾星瘟毒等 命终大黑暗 死王火毒蛇 水飞行盗等 夜叉倒引类 于地狱受生”,这两个偈颂主要是说,我们以不恭敬心来诽谤上师所造的过患,或者说会得到的果报。如果我们诽报谤上师,我们将会得种种的传染病,比如说去年世界不晓得是哪个地方有这种种的瘟疫之类的,降灾,还有被毒等等,还会招受火毒蛇之类的伤害,甚至还有水难,飞禽还有盗贼的这些苦难。到最后说,假如我们是故意去诽谤的情况下呢,那我们可能就会堕入地狱里面去受罪,受苦。<BR>第十三个偈颂,“以此任如何 勿使师生恼 愚昧行相违 报生大地狱”,这个主要是说,心意方面的去扰乱上师所犯的一些罪业。就是说,无论任何的事情,是有意或无意的,使上师发生心恼乱不安的情况下,他就会得到种种的痛苦,就可能会掉入八热地狱或八寒地狱(查广论),受种种的痛苦。我们不恭敬上师,我们去轻毁,去轻视或者毁谤上师,所得到的过患就是如此。<BR>翻到第十六个偈颂“于师具恭敬 随行喜舍等 病等非人难 无发生能成”,我们应该以我们所有的一切受用的财物恭敬的供养上师,并且要随喜其他弟子同样的善行。这样做的果报是:我们不会遭到病痛还有非人所害。<BR>第十七个偈颂“自誓阿舍黎 不吝妻子等 自身命常依 财物趣向审”,这个部分是说,我们一切很难舍的东西,都要舍得给上师。我们依止的根本上师跟本尊是无二无别的。比如说你所修的本尊是大威德金刚,你的上师跟大威德金刚是无二无别,自性上是无二无别。假如你的本尊是瑜伽母的话呢,你的上师,你就要观他为瑜伽母,跟瑜伽母是无二无别的。这所谓你的自誓阿舍黎,是指你发誓生生世世要一直依止的上师。我们一般上讲说,阿舍黎,老师可以很多位。但这里所讲的这位,给传授你发愿终生修持的本尊的那位上师。对于这位阿舍黎,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儿子,妻子等等,甚至自己的生命供养这位上师的,至于用财物来供养那就更不用说了。<BR>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种种难舍的供养呢,原因如第十八个偈颂所言“由无量亿劫 如佛难遭遇 于斯时幸逢&nbsp;&nbsp;应具大精进”。就是说因为我们在百千万劫难遇到这样的一位上师,一定要以最大的精进具慧的去做这个供养。在五浊恶世的时候,我们应该要供养这样的一个对象。我们如果不以具慧跟大精进去依止去供养这位上师的话,很难成办我们的成就。<BR>第十九个偈颂,“常护三昧耶 常供养如来 亦常供于师 如供诸佛等”,在我们死之前和我们死的时候,要坚定的守护自己的本尊三昧耶戒。我们也要恒常的以供养如来的方式去供养上师,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上师,在前面的偈颂里提到说,上师自性跟佛的自性是无二无别的。<BR>第二十和二十一个偈颂,“以此无尽欲 略微悦意等 或最上诸珍 奉献无上师 如诸佛纳受 即此恒纳受 所成福资粮 转殊胜悉地”,这是两个偈颂,是说我们只要有任何自己所悦意的东西直至非常珍贵的东西,不论是多还是少,我们都要去供养上师。上师慈悲纳受,就相等于诸佛慈悲纳受,这样就成办我们广大的菩提资粮。第二十个偈颂,就是如果我们以求成就佛果的话,自己稍微合意直至特别珍爱的物品之间尽己所有均供养上师。上师为了断除弟子的贪爱之心也应当欣然纳受。第二十一偈颂,是说上师纳受的话呢,就如同诸佛纳受,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殊胜的胜利。为什么说到,“所成福资粮 转殊胜悉地”呢。主要是资粮田的关系,我们的上师,是最殊胜的一个资粮田,那我们供养上师的时候,相等于说是供养诸佛,所以可以把所供养的福资粮呢,可以成办最胜利的一个悉地。<BR>第二十二个偈颂,“学者具悲舍 戒忍功德备 观自阿舍黎 金刚持无异”,这个偈颂是主要是说,我们应该视师如佛的道理。为什么刚才提到说供养上师,是可以得到成佛的果。在第二十二个偈颂里说了,我们弟子,假如具悲心,还有戒,忍,这些功德,而上师作为积累福德的福田,等同诸佛,因此,所有合格的弟子决不能将金刚上师与金刚持佛观为二体,应当将上师视为金刚持佛,所以供养上师相等于供佛。我们的上师跟金刚持在身体,外形,是两个不一样的身体,然而我们应该把上师和金刚持观成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两个的自性是一样的,他们心识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把他们观成两个不同的心识。在这个偈颂里,提到说我们的上师跟金刚持无异,但并没有引经论来印证。我们要去看广论,在依师的这个部分,依师规理里提到,上师与佛自性相等是提到很多理由。就比如说,在广论里面,就提到说,金刚神论(?)序论里面提到说,金刚持跟佛跟上师自性上是一体的,上师是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办佛陀事业的一位圣者,上师具有佛的身语意的功德,种种的原因来印证上师跟金刚持是无二无别的。在这么多经论里面,在其中一个部分提到说,在过去世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圣者他说,我有很大的福份能够听闻佛陀的教法,但是他很伤心说,以后,这些众生又怎么办呢?当他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是佛陀以神通了解了这个问题,就给他一个回答。他对圣者说,你不用担心,以后在五浊恶世的时候,因为众生的根器是比较下劣,没有福份去听见亲闻佛陀所说的法,但是我,就是佛陀,我将现身以一个凡夫的相来引导这些众生,所以在这一点来看,我们要把我们的老师,观成是释迦佛,这样修学那就没有问题了。这位圣者听了佛陀的回答之后,他心里面也生起了一个怀疑,他怀疑说,佛是现凡夫相的情况下,那么凡夫肯定是有缺失,还有是种种的那个不好的行为,凡夫也有生老病死的相,所以很难让人相信说,他是一位佛陀降世。佛陀就回答说,不用担心,因为只要是为众生有利益的情况下,就是说,可以引导这些众生得到安乐的情况下呢,他以什么相呢,就是以凡夫相来利益他们,假如说,这样的情况下说,只要说这位凡夫的这位圣者,他可以把正确的清净的佛法讲出来,引导这些众生的话,他就以这样的身来做这个,所以是上师跟金刚持自性上面是无二无别。<BR>假如我们对上师不恭敬,就会使我们造下很大的罪过。假如说,我们对上师恭敬,也是可以得到很大的功德的。所以就是在第二十三个偈颂说,“勿蹈于师影 履座等乘骑 若较其过失 罪衍如塔毁”,对上师的所有的一切财物和物品,我们要视它为上师的一个部分。所以假如我们对于上师所拥有的一切不恭敬的话呢,也是不恭敬于上师,也会得到刚才说的会得到种种过失。在这里用毁塔作比喻,以恶心出佛身血的话,是五无间罪的其中一个。毁塔等于间接的以恶心出佛身血,也就是间接造了五无间罪的罪过。而我们不恭敬与上师的有关的东西呢,就是相等于我们毁塔的那个罪过,相等于我们造五无间罪的那个罪过。<BR>在二十四跟二十五个偈颂,“若师有教命 欢喜具慧闻 若不能事类 彼意善启呈 悉地从师获 及得人天乐 不越师教命 彼一切殷勤”,这两个偈颂主要是说,我们对于自己上师所吩咐的事,应当悉心毕力依教奉行。如此而为并非是不情愿而是以极为欢欣喜悦的心情去做。在第二十四个偈颂说,若师所教我们做的一切事情,就欢喜的听闻。一般上师要委托我们做的所有的一切事情,我们都应该去承办的。当然说,在某一些情况下,就比如说,弟子没有办法办得到的情况下,弟子可以很善巧去请教上师说,自己的办不了的情况是如何,就是以很清楚很恭敬的心去请谒上师。刚才提到是上师让我们做可以做的事情,假如说是上师让我们做的事情是违反戒律,就比如说杀生,我们可以不用去做,但不能对上师起不恭敬的心。为什么说我们要这样子去依师要这样去成办上师的那些命令,主要是因为我们所有这些功德都是来自于上师,我们有得到这样的功德呢,可以得到殊胜的果报。在这一世可以得到安乐,乃至说可以得到说决定胜,就是成佛的悉地。因为这样,我们应该以身语意,常常的去殷勤的去修持这个依师的部分。<BR>在第二十六个偈颂,“护师物如命 师喜者若师 执事如亲等 修行者常思”,这个部分是说,我们对上师拥有的物品和上师的眷属,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在偈颂的第一句说,对上师的那些物品呢,我们要对待好象是我们的生命一样去对待,就是不能有缺失。第二句是说有些上师是有妻子的,师喜是指上师的妻子。对于上师的妻子呢,我们也应该把她看成是上师这样子去恭敬供事。第三句呢,执事如亲等,就是上师的佣人和还有侍者,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亲人一样去对待。我们应该恒常的去这样子去殷勤修习。在传统上面,一个弟子应该怎样的去恭敬上师的妻子,在师母去挤牛奶的时候,他们就是把自己当作是坐椅,让师母坐在他们的背上去挤牛奶。例如密勒日巴,在奉侍马尔巴上师的妻子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这样的视他的师母为马尔巴上师一样去侍奉。<BR>在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以及第三十个偈颂的前两句,“坐仰倚放足 覆头前行等 手叉腰弄舞 师前皆不应&nbsp;&nbsp;师起应速兴 咸皆具仪行 于恒常所作 皆善巧告成&nbsp;&nbsp;若弃涕唾等 于座伸其足 绕行诤戏语 师处皆勿为&nbsp;&nbsp;指作声弄舞 歌唱作乐等”,这是说,在上师所见的地方应持的威仪。在上师面前,我们不能坐在高高的座垫上,跟上师一起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以在上师前面走,一定要走在上师的后面。假如说,有戴头的那些女性戴头冠之类装饰的东西呢,弄上去的头发,全部要把头发放下来。我们不能在上师前面手叉腰,上师起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坐着或躺着,上师坐着,我们不应躺着。吐唾液、鼻涕等,敷设座垫时伸着脚以及大声地辩论,在上师面前都不允许做。唱歌跳舞等平时不能在上师面前做。&nbsp; &nbsp; 在第三十个偈颂的最后两句,就是不应该让上师听到到的不悦意的事情。这个偈颂是,“言谈多长冗 近师处勿为”,就是在上师的前面呢,不应该高声谈笑,很高声的说话等,都不能在上师前面做。<BR>在第三十一个偈颂,“身若起或坐 悉皆具恭敬 夜行水险道 须禀白导行”,这个部分是说,我们做的行为,在身若起或坐,悉皆具恭敬,就是在上师起来的时候呢,我们要起身。上师坐下来的时候呢,我们就要去顶礼上师,要这样的恭敬的承事上师。“夜行水险道,须禀白导行”,是说在某一些情况,就比如说,这里是提到三个部分,在晚间,就是夜晚,黑夜的时候,走路啊或者说我们要去渡过水的地方啊,还有说这些地方是比较说危险的地方恐怖的地方,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危险,我们要去请示上师可不可以做。<BR>第三十二个偈颂,“不于师见处 身现疲劳相 倚靠柱壁等 屈伸诸支节”,这个是说弟子不应该在师前面现很疲劳的相,还有我们靠着墙壁,柱子之类的,伸弄手指,这些的行为都不应该的。<BR>在第三十三个偈颂,“剃按摩诸事 澡身或濯足 应先后敬礼 如性安乐多”,替上师洗脚,洗身体,按摩的时候,我们在承事之前,要顶礼上师三拜,然后就是要请示上师。我们服侍了上师之后,同样要顶礼三拜上师。这个部分是说,对上师在身方面所行的一些承事的事相。<BR>在第三十四个偈颂,是属于在口方面承事上师的部分,偈颂是“又复于师名 设有询及者 以恭敬师故 答词应差别”,在语承事这部分,需要提到上师的名字的时候,我们也是应该以恭敬的方式来称上师的名字,比如说,上师的名字,后面提到说仁波切,某某仁波切,就比如说,某某仁波切,这样子。或者在前面呢,我们要加一些也是恭敬的名相,就比如圣者、尊者之类的。如某某尊者,不能说单单说上师的名字,要在前面后面加一些恭敬的名词。<BR>在第三十五个偈颂,是说上师给的教诫,我们要断除我慢,至心奉行。偈颂是“若求师教示 如教作所诠 合掌勿自用 当听师所明”。我们在向上师请示任何事情的时候应该合掌,并且要很恭敬的去听。<BR>在第三十六个偈颂,“若笑若咳等 应以手遮口 命作若完竟 宜细语复陈”。是说假如我们在请示上师的这段时间呢,我们有笑和咳的时候呢,应该用手遮住口。另外,上师所给的一些教示忘记的情况下呢,我们要很恭敬的去请上师再次重提。<BR>在第三十七个偈颂,是说我们在听法时应有的心态。这个偈颂是“被调于调伏 如理而守护 长跪合十指 乐闻白三称”。我们在听受法的时候,要很谦虚恭敬,衣着要很整齐,要长跪合掌,做三次的祈请。这也就是在我们很多求法的时候,都要做三祈请的原因。<BR>在第三十八个跟第三十九个偈颂,是说做一切事情,我们都要断除我慢“若行诸承事 我慢心勿行 惭畏而防护 具仪若新人 诸威猛所作 师座前不应 别余此相类 弃舍常自忖”。第三十八个偈颂是说。我们所承事所有的一切事情,我们都要去断除骄傲的心。就是要很欢喜,很开心的去承办。然后就是我们也是要生起惭愧的心,以恭敬惭愧的心去行持做一切的,还应该注意防护过失。就像刚刚过门的新娘,很恭敬的去承事的上师。第三十九个偈颂是说,我们在承事的时候,就不应该好象是在玩游戏那样。&nbsp;<BR>在第四十个偈颂,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去请示上师的,不应该自作主张。“圣住作曼茶 护摩说法徒 城聚同师居 实作应前呈”。圣住是开光,加持等,作曼茶是灌顶,护摩是火供,说法是宣说佛法的。为弟子宣说佛法。我们在跟上师在一起的时候,不应该做这些事情。如果是确实需要做的话,也应该请示上师才可以做的。<BR>在第四十一个偈颂,是说我们得到允许去成办“圣住作曼茶 护摩说法”事情,可能我们会得到一些酬劳,一些供养。这些供养呢,我们应该拿去供养上师的。偈颂“施 诸所得 悉以奉其师 若返赐给者 乐别作随应”。但是假如上师返赐给我们的话,我们也要很欢喜的接受。<BR>在第四十二个偈颂,“以同师作徒 师前受弟子 承事等所作 及礼拜不应”,上师的弟子,我们不能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弟子。这个是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是说,假如说自己已经有弟子的情况下,在上师的前面,这些弟子要顶礼你的的情况下,你应该要拒绝,不可以让弟子有上师在的地方向你顶礼。<BR>在第四十三个偈颂,就是“若以物呈师 师或有所受 应两手捧持 具慧谨所为”。偈颂里面提到,当我们去供养上师物品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欢喜心,以双手恭敬供养上师。<BR>在第四十四个偈颂,“自学修精进 不忘念转成 法友行业非 爱语相规正”。这个偈颂主要是提到说,在我们要以正知正念不忘的去精勤的去修持,对于我们的法友,我们同师的法友呢,就是师兄弟,就是所行有错误,不合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以善巧令他走回正确的方向。<BR>在第四十五个偈颂,主要是说在承事上师的这个部分,假如说有因缘,不能成办的。比如说弟子有特别的情况不能去做到的,前面提到很多我们应该去承事上师的一些事项,这个可以不用做。但是特别的情况,这个偈颂是,“设病命所作 既敬谨随行 纵诸遮止事 善心过不成”。就是说,弟子在病的时候,上师所教导的要做的一些事情啊,顶礼上师啊之类,承事上师之类的事项,因为是病的情况啊,我们可以不用去做这些事情。<BR>第四十六个偈颂,“总根本需要 一切令师喜 断诸不喜悦 如是务殷勤”。这个部分主要是提到,我们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前面提到很多很多应该做,很多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总的来说,我们依止善知识的部分,主要是说,上师喜欢的,可以令上师欢喜的所有一切事情我们都去做,令上师不欢喜的一切事情呢,我们就是不应该做。这个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这两项事情呢,我们要殷勤的去修习。<BR>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子,去承事,让上师生起欢喜心呢,主要是提到说,在第四十七个偈颂,“悉地成由师 是持金刚说 一切悉了知 全依师悦乐”。就是提到说,因为我们所成办的一切悉地,所成办的所有的功德呢,都来自于上师,所以这个部分是说,这样的说法呢是金刚持所宣说的。<BR>第四十八个偈颂,“弟子清净心 归依于三宝 事师随契入 讽诵作供施”。这个部分主要是说,我们决定依止上师,就是依止这个法的宣说的。我们说事师五十颂,我们什么时候去依止这个法去行呢,就是在这个时候来讲说的。刚才提到什么时候,就是弟子内心里面生起愿心,就是皈依的心,断除自己所要所做的行为,取随师所喜的事情,可以去成办的,去听说和实行诵的内容。我们在做的部分呢,我们要有讽诵的串习。比如说,事师五十颂,我们应该去背诵它,去思维里面的意思,了解之后我们如法如理的去行持。<BR>第四十九个偈颂,是说说与器如何相应。偈颂是,“正法器作成 乃施密乘教 根本戒十四 讽诵令受行”。这个偈颂主要是提到说,我们要以共同道次第去学习,依着上师的教言如理去修学。这里提到说,乃施密乘教。我们弟子可以有这个量,具量具器的情况下呢,上师可以为弟子传授密法,就是密咒,然后主要是分密续四部的内容。密咒呢是秘密修行的部分,所以对于说这些没有具足量的弟子呢不能传这些法。所以就是弟子成办了密教的法之后,就要应该,比如受了这个灌顶之后,应该好好的受持根本戒。<BR>第五十偈颂,就是最后,提到说五十颂的主要的究竟的意义。偈颂,“如是师及弟 无咎利乐生 积集无边善 速成佛度人”。这里提到说,积集一切的善资粮。作者马鸣菩萨有这样的愿行,依着这样修学,可以迅速成就佛法,去度一切众生。这个是属于马鸣菩萨发这个愿的部分。我们应该依马鸣菩萨所发的这个愿,愿为一切众生迅速证得成就的佛果。也发起这样的同样的愿。<BR>今天讲事师五十颂呢,到此是究竟圆满。衲事师五十颂的传承,是从法王的座下接受了这个法几次。我们依着事师五十颂,主要提到说,依止善知识所要行持的一些仪轨和法理。我们应该如理的去修持,精进的去修持。为什么呢?因为依止善知识这个部分,是我们弟子所生的道之根本。就是我们所有的一切道,所得到的一切功德,根本是来自于怎样去依止善知识。所以我们要精勤努力的去行持这个部分。宗大师有一个教诫,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去听闻这些法理。听闻法理,主要是说,我们要去了知这个法理。我们为什么了知这个法理呢,了知这个法理主要是因为我们要去行持,我们要去做,我们要去修习这个法理。那我们为什么去修习这个法理呢?主要是我们修习这个法理,是希望内心里面生起这些道,这些功德。那为什么我们要生起功德,这些道跟地呢,主要是因为我们要成就佛果。所以说,我们是从听闻道,成佛,所有这些过程呢,我们都要好好的去实行。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呢,精进的去行持。我们要视师如佛,为什么要把上师看成是佛的情况,主要是我们希望得到内心的加持。这样内心的加持呢,是我们可以迅速成办佛果的原因。上师是佛不是佛呢,我们把他观成是佛的情况下,对我们来讲呢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假如说,我们以内心去把上师观成是佛的情况下呢,我们就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我们如果视上师为菩萨的话呢,我们只是可以得到菩萨的加持力量。如果我们把上师当作是我们同等的情况下呢,我们是没有办法得到任何的加持的。在最后呢,我们要发起这个愿,大家受持了事师五十颂,让我们发起这个愿,愿一切众生能够迅速的跟我们一样生起菩提心,我们也发愿希望佛法能够长久住世,我们也发愿,我们能够生生世世遇到善知识明师的指导。把事师五十颂法理讲完之后,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把整本颂呢再从头再念一次,这个主要是一个缘起,也是我们在身心里面生起法的内涵。<BR>法会到这里结束。<BR><BR><BR>弟子:</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如果在刚刚接触佛法,根本不明确的时候,拜了上师,修了法,其他的上师告诉你,你这样修法是不合适的,我们很迷茫嘛,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又去依止了其他的上师,怎么办?</FONT></DIV>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师:</FONT></P>
<P><FONT size=4>有没有把第一个舍弃了?<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弟子:</FONT></P>
<P><FONT size=4>一个是不同教派的。<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师:</FONT></P>
<P><FONT size=4>你第一个上师是你没有看到他的过失的时候,换第二个上师,还是说?<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弟子:</FONT></P>
<P><FONT size=4>不是我看到过失,而是在修法中遇到了很多事情,遇到事情以后,别人告诉你,因为你修法没有按照次第去修,你这样修会有问题的。我并不是看上师的过失而去舍弃他,而是说,别的上师告诉,你没有按照次第去修,你这样修等于说是,在沙子里面去盖楼,这样会出问题。现在你出了问题,是因为这个。我觉得也有道理,我没有修加行呀,什么都没有修的情况下去修法,那么这样的话,我又依止了这位上师,因为我有许多许多的磨难出现,我应该怎么办?。我并没有说,我舍弃原来的上师,而是说,不同教派么,他教的方法完全不同。<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师:</FONT></P>
<P><FONT size=4>你的心里来看,当第二个喇嘛跟你讲的时候,你心里面是生起这样的心念,就是说,你舍弃他,还是说,他有这种过患。是你的心态来讲出问题,你有没有舍弃第一个上师?不管他们是同样教派还是不同样教派。<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弟子:</FONT></P>
<P><FONT size=4>不是舍弃。不修他的法,不听他的话。<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师:</FONT></P>
<P><FONT size=4>你心里是怎样想?不是说他怎样想。你自己是怎样看法?<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弟子:</FONT></P>
<P><FONT size=4>我心里面觉得他还是我的师父。<BR></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师:</FONT></P>
<P><FONT size=4>你没有去诽谤他,没有对他生起恶心。那就没有关系,刚才提到,你没有犯罪啊。你现在依止了另外一个上师呢,就是前面一位,你就不要去说他的坏话,你虽不再学他的法,但不要以恶心来对待他,这样就没事。因为你那个时候不知道么。你不要去讲他的坏话,你可以继续现在的。但以前的上师你不要去诽谤他,不要以恶心去对他。</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色拉麥嘉戎堪蘇昂旺泰秋傳》--自序

<FONT face=新細明體 size=4>嗡!愿成善乐!<BR><BR></FONT>
<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細明體 size=4>娑婆世界依祜薄伽梵,诸佛智慧之身妙吉祥,身著三衣戏舞<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7%DA%BF%A6%B0%CD">宗喀巴</SPAN>,无别大恩<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9%CF%CA%A6">上师</SPAN>至诚礼。</FONT></P><BR>
<P align=center><FONT face="PMingLiU " size=4>请以大悲于我作护念,从今时起乃至菩提藏,祈请加持摄受无别离,父之足迹徒子能踵继。</FONT></P><BR>
<P align=center><FONT face="PMingLiU " size=4>未辞所请以此行传轮,愿于我有冀盼诸弟子,其心莫唯散乱今生事,三门悉行正法请加持。</FONT></P><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先作如上篇首礼赞及祈祷</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以下所说,为我-印度圣域经院初建时担任色拉麦堪布一职</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于今届龄</FONT><FONT face="宋体 ">七</FONT><FONT face="PMingLiU ">十有五</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色拉麦嘉戎堪苏昂旺泰秋之传记。之所以要约略写下我的传记,虽然弟子<FONT color=red>嘉戎祈竹仁波切</FONT>与硳瓦伟瑟仁波切、邦拉阿究仁波切,以及其他多位学僧再三劝勉,我心想,所谓的</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传记</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必须是持教之大士于佛陀圣教中作听闻、思惟、修习,及讲释、辩论、撰著,具博学、戒严、善良之德,修持<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3%C9%BE%CD">成就</SPAN>,有利于教法及众生,而令人感到希有赞叹之妙行伟业,有情众生见之,应能策励其趋向正法</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播植解脱及一切种智之种子</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我并无那样的功德可说,所以也没有答应。之后,到了一九九六年,弟子<FONT color=red>嘉戎祈竹仁波切</FONT>邀我至澳洲休假,为了向佛<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1%A7%BB%E1">学会</SPAN>的弟子们作介绍,说必须立即写一份传记寄去。我就写下一份简要的传记寄出。虽然如此,仁波切及许多位弟子再三反</FONT><FONT face="宋体 ">映</FONT><FONT face="PMingLiU ">,说传记太过简略,需要一份更详细的。因未能书,暂且搁置。之后在一九九八年,宗座莅色拉寺驻锡,我前往拜谒,尊者很喜悦地完整询问了家乡嘉戎的历史,及我年轻时尚未到印度前的情形。我也就自己记忆所及,无所隐藏地禀告。约经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心情非常舒缓泰然。<FONT color=red>尊者很慈爱地说:“今天听到你的历史,</FONT></FONT><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red>我</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 color=red>心里很高兴,最好能将这段历史记载成文。”</FONT>虽承蒙劝勉,还是因懈怠散乱而搁置。西元两千年到新加坡度假时,澳洲一位弟子,似乎是弟子们的代表,特意前来,郑重请求要我务必将传记录存于录音带,并留下录音机及录音带。不仅如此,<FONT color=red>祈竹仁波切</FONT>也再度频频劝勉。诸劝者之请盛情难却,于是不得不写下这部《黑白业报真实明镜》。</FONT><BR><FONT face="PMingLiU ">首先要对阅读的初学弟子作简单说明,这部传记中并没有任何藻辞美饰,却是将承受善恶业果,辗转经历种种苦乐的情形赤裸裸地揭露</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所学习之教典也大多各别写下年代及学门科目。请不持偏见,从头到尾完整阅读了这部传记,纵观前后文再想想:<FONT color=red>一个最初对正法之理毫无所学、一无所知,不过是人形肉身,唯有畜牲之想的人,依止了善知识,经过自己刻苦努力,在不久的时间内,就产生如此重大改变。以此类比,如果一生又一生,乃至经劫,都能持续学习,该会如何?</FONT>当能了解解脱是有的、成佛也是有的,因此也能了解并相信自己有解脱可得、有佛位可证,不要再只陷溺于今生的快乐,应尽其所能,持续不断地努力设法获得来世的增上生及决定善:解脱及一切种智之果位。</FONT><BR></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色拉麥嘉戎堪蘇昂旺泰秋傳》---生地及家庭

<FONT size=4><FONT face=新細明體>先谈我出生之地</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 "> --- </FONT></FONT></FONT><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西藏雪国三区中的一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 </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多麦马区,其中分为安多及嘉戎,我的出生地就是其中的嘉戎。嘉戎若就四大戎及四水六岗而论,是属于嘉摩嚓瓦戎及岗木雅拉岗。嘉戎一名之由来:胜乐金刚的圣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 </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廿四胜境中的哲达布山在嘉戎中央,该胜境地神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嘉摩莫兑</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其后就以之为名。《莫兑烟供仪轨》中也说:“莫兑山第一,六四小山绕</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在其东方有东螺山,嘉戎中央有自然形成的土地神念波霞惹拉则神像、绰嘉大悲观音圣像,又有阿阇黎贝若札那修行岩洞、宗喀巴大师亲弟子大亲教师昂旺札巴舍利塔等众多重要的圣地及殊胜圣像,不断地有来自安多及汉地的朝圣者前来。地方上风景秀丽,有奇形百态之岩山、土山及雪山、林山,尖端插入云天,如相互竞胜;山势高耸,适悦人心。群山环绕之中,地势平坦。春季时节,如经拂拭之碧玉曼陀罗,满地青翠油绿。夏季有种种野生花朵及蔬菜,斑烂夺目,美如仙境。秋季大地金澄,如黄丹之色。冬季像洁白羊毛覆盖大地,遍地敱敱白雪。林木种类除檀香外,无不具足,堪供食用之果实,种类丰富。森林之中,珍禽异兽,其价难量;富藏菌菇之属。所有农作、蔬菜,一应俱全,不需刻苦耕作,自然长成。特别又是现今世界知名的熊猫之故乡。八支之水,潺潺流动。夏天河水丰盛,飞泉急瀑,其声可畏。过去前辈流传说:嘉戎有十八国、十八大城,满百小城,人众百万。人民之性情,男性聪明强壮,勇敢坚毅</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擅长作战</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对社会有责任感</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努力任事</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无所迁延怠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誓必达成任务。妇女个性温婉,诚实善良,擅长家务及纺织等事。过去汉地皇帝为了债征服嘉戎,派军征讨,历时十二年而无功。皇帝叹呼:“此番征战,耗尽我国一半人财</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史有明载。以西藏为例,与廓尔喀军相战时,嘉戎派军助战,逼和敌方</FONT><FONT face="宋体 ">;又曾</FONT><FONT face="PMingLiU ">派军助汉地皇帝,战胜高丽</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光荣事迹,多不胜数。据说有部份嘉戎军留居该地,血脉延续,至今不断。</FONT><BR><FONT face="PMingLiU ">宗教方面,在佛教尚未出现之前为苯教。最初弘扬佛教者是大阿阇黎贝若札那。在阿阇黎的道歌中有说:“我今不住西藏,当往东方嘉摩戎。”其缘由是前藏憎恶佛法的人士再三向法王禀告:“此阿阇黎贝若札那之教派为外道恶咒,应予以驱逐,不可让他居住此地。”当时官员大多喜好苯教,法王也不能自主,于是将阿阇黎流放到嘉戎。在最初,贝若札那无法弘法,便设法顺著地方方言歌唱:“啦啦希摩</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啦啦永哦</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路若啦林</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啦啦永哦!”歌声美妙动听,大家都很喜悦地跟著哼唱。大家问</FONT><FONT face="宋体 ">及</FONT><FONT face="PMingLiU ">阿阇黎这首歌的内容</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阿阇黎答说:“意义是死亡无常</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等,佛法就渐渐弘扬起来</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其弟子中也出了不少大学者,其中以玉札宁颇为第一。现今旧密、萨迦、噶举、觉囊、格鲁等各派中,无所不在。每一地方都有一座小寺,虽未能形成广大寺宇,但对教派毫无偏颇,各派间均保持良好关系。</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最初弘扬妙音依怙善妙宗规者,是宗喀巴大师亲弟子</FONT><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 </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四嚓之一的麦茶谷<FONT color=red>昂旺札巴</FONT>。据说他<FONT color=red>在安多及嘉戎各地建立一百零八座寺院,最后建立了大藏甘丹伦珠林</FONT>(庆喜成就洲)</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最初所建之寺,就是称作</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色塔东噶林</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金解白螺洲)的那座寺院。</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大堪布昂旺札巴诞生于东方嘉摩戎,出身官宦世家,到前藏求学,拜在宗大师足下,成为伟大的智者成就师。一日,与宗大师一同在大昭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自生五像</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旁修禁食斋时,有一个很好的梦境。宗大师说:“你</FONT><FONT face="宋体 ">當</FONT><FONT face="PMingLiU ">回家乡进行圣教事业,你将有许多要度化的有缘众生。”</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祈请文中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color=red><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禁食斋中观察梦境时,白海螺音响遍大地等,</FONT></FONT><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垂鉴希有梦兆尊前礼。当时妙音怙主法王尊,</FONT></FONT></FONT><BR><FONT color=red><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垂教东方嘉摩戎地方,广摄具足净戒僧伽众,</FONT></FONT><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获得当来授记尊前礼。</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如师所言,昂旺札巴返回家乡,广行圣教事业,最后建设大藏甘丹伦珠林时,憎恶善法的非人众阻挠障碍,以至未能建成。昂旺札巴于是将情形禀告宗大师。当时克主杰大师示现怒容,劝请以大威德之绳</FONT><FONT face="宋体 ">鏈</FONT><FONT face="PMingLiU ">系缚这些非人,但宗大师说:“不需进行这样的威猛事业</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而送交了大威德十三尊成就法及六臂怙主的圣像、护法请托文等;之后便圆满完工。<FONT color=red>宗大师赐以《三主要道》</FONT>作为赠礼,文末写下悲悯关怀的教诲,颂曰:</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如是圣道三要义,自身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发勤力,儿速成办永久愿。</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昂旺札巴也祈请说:</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较之诸佛悲更深,一如妙音上师教,我求解脱如斯行,加持子能继父迹。</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最后,昂旺札巴在</FONT><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red>馬爾</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 color=red>康茶谷寺</FONT>,于藏历十月廿八日涅槃。</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约略说完我出生地方历史大概,再讲讲家人的大致情形:家庭户名</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觉索普</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是胜顶王辖下十领地中的</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宾京</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领地,为</FONT><FONT face="宋体 ">馬爾</FONT><FONT face="PMingLiU ">康甘丹达吉林寺的财户或牧户。生活依据是寺方及他人委托的牲畜</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连同自有者,共计有乳牛、牦牛、猵牛约一百一十五头,生活算是优裕。</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家中父亲为敦珠,母亲为慈仁拉莫,我于一九二八年出生。兄弟姊妹六男二女,共有八人。加上父母二人及祖父,家中共计十一口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祖父年约八十岁,平时都在念诵皈依及六字大明咒累积次数,努力修善。在氐宿月等殊胜节日持禁食斋,绕大玛尼堆,口中牙齿都已脱落,但<FONT color=red>六字大明咒念满一亿遍时,长出一颗新牙。念满二亿遍时长出第二颗新牙,真正印证了</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六字大明咒念满一亿将生亿齿</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 color=red>的传闻</FONT>。祖父人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觉索陇崩</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远近知名,战事之后过世。老母亲中风,卧病六年,最后过世。父亲敦珠温和谦逊,家务熟练,在我入经院五年后过世。长兄名策登,失踪于战事。老二名贝玛,女,擅长羊毛剪纺、畜牧工作,聪明勇敢,与人为善,心地善良,也颇有名气,是我的教读老师,我们成为一户人家,一同居住了九、十年左右。老三强巴图旺,男,年轻时到果洛地方诵经,历时约八年,曾诵《八千颂》约五百遍,陀罗尼集约一百遍。他在战事后回到家乡,带回二十头黑牛、一匹骑乘用马、五头驼畜,放置家中,又立刻前往经院,入籍吉祥下密院。学程结束、阿然巴结业后,他又回到家乡,在家中诵读《大藏经》佛语部一遍,《贤劫经》一百遍,为乡人生者的法会修法、亡者的回向发愿,广做利他之事。他对诸大论有广泛及深入的理解,熟悉萨迦、格鲁、宁玛三派课诵,也熟记《莲花遗教》、化身毗卢遮那贝传记、尊者密勒日巴传记等,平时直接口诵密续教典、《经集论》、密集胜乐威德三尊自生法、上师供养法等,精进于课诵行善。威仪调柔、恭谨如法,常保怡悦之态。他现今仍在世,年届八十九。老四强巴德勒师,男,是我经院中的恩师,下文会简单叙述他的生平。老五衮波,男,继承家业,身体强壮,擅长驯服牲畜及缝纫等家务。他只有一名独子名格桑。格桑子嗣众多,其中一子名叫格勒,出家为僧,现今在色拉寺,从学于我,经论学的很好,已到拉然巴格西候选班,三年后将从格鲁拉然考试结业。老六名班德塔,女,擅长畜牧,结婚成家。老七是我,居住家乡时名为拉绷。老八多杰绷,男,喜好买卖生意,成为一名商人,在安多阿坝成家,子嗣繁衍,家户众多,年届七十四。长兄及恩师两人已圆寂,其他兄弟姊妹子孙众多,我在一九九一年返回家乡时都相见会晤。</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以上大致说完家人情形,现待进入正题:</FONT></FONT><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3></FONT></FONT><BR>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色拉麥嘉戎堪蘇昂旺泰秋傳》---出生至十七歲間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42633><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从我出生至十七岁间的经历;离家后抵达色拉寺前的经历;入籍色拉寺闻思宝洲的经历(其中有许多小节:从色拉寺出发抵达巴萨宗教营区区前的简短经历;抵达巴萨后经院屯垦区尚未建设前的经历;经院屯垦区建成后在经院常住的经历);返乡探亲的经历;前往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为札仓之事前往台湾,并顺道前往新加坡、澳大利亚;再度返回新加坡度假;再度前往台湾及加拿大;附记特别的活动。以下依序叙述。</FONT></FONT><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出生后至十七岁间的经历 ---</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年八岁前,有一日与姊姊一同到山上放养牲畜,因天气严寒,烧火取暖,狂风吹卷下,火焰在山中延烧。我们唯恐牲畜灼伤,惊惶失措,还好只烧了山,并无财物损失。又有一次,姊姊去赶回牲畜,起了一阵暴风,深恐被风刮走,惊恐万分,紧紧抓著草木,失声哭喊,姊姊回来帮忙。又有一次,房屋外有一长廊,祖父在那儿念诵六字大明咒,我绕著祖父周围玩耍,头一晕,额头撞上墙边石头,撞出很大的伤口,流了许多血。祖父将许多木炭打碎,涂在额上,才稍能止血,现在额头上还留有黑色疮疤,是火炙的遗痕。有关童年之事,我只回想到这些。</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九岁时,嗯与嗯见地不合,战事暴发。嗯嗯。从嘉戎至南部甘孜间汉军充斥。两年期间嘉戎地区生活艰困,多人饿死。战事之后暴发传染病,多户人家成为空宅,我与约七家牧户自家乡逃离,步行约四天路程。牲畜虽然未失于汉军之手,但因盗匪劫夺及感染畜疫,仅余半数,损失惨重。当时父母与祖父、四位较年幼的兄弟躲藏在森林中,兄弟姊妹四人则向邻居借屋居住。我就像邻人的仆役一样,如果不看养马、羊,马羊很容易就会遭狼咬食。马、羊遗失于山间,还没来得及追上之间,心中总疑惧是否遭狼所食,边哭边随著羊群足迹追跑,饱受饥饿寒冻之苦。两年后战事平息,回到家乡。除了放养牲畜外,没有太大艰难。</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约十岁时,很想出家为僧。虽然向父亲及姊姊求请,未得首肯。邻居有懂得课诵读字的,有一天就到他那儿去,念念藏文字母。三十个藏文辅音字母大致都记在心里。但因为不认识字,以后学字时,只会念音而不识文字,挨了不少打骂。</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又<FONT color=red>有一天,家里有一个箱子,打开一看,有僧服坎肩及下裙,我取出穿上,心中欢喜莫名,到邻家表现,装作一付出家人的样子,走过来又走过去。铃杵也不知道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摇,乱摇一通。当时的喜悦之情,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不久以后,家人已确定我会出家</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姊姊贝玛遇上她的先生丹桑,他就住在家里。他很擅长课诵仪轨,所以就担任我的教读师,教我字母及拼音。家乡的风俗,出家时必须先将文字读诵及课诵仪轨背好以后,才能到寺庙入籍,传统上没有一开始就入籍的。我教读师的教派是苯教,所以我也就必须背诵苯教的课诵。</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到了十三岁,姊姊和姊夫丹桑二人离开家中,成立新户。我也与他二人一起,成为一户人家。从那以后,一直到我十七岁间,经历了不少牧人家务劳作之艰苦。简单说来,丹桑师能力很强,为社会所看重,颇负名望。他买了许多牲畜,夫妇两人就拥有约八十头牲畜,放养照看这些牲畜的责任就落在我一人身上。老师为寺务及家里的生意奔忙,无暇在家。在家的时候也都要捡拾柴火,做做家务,不会来照料牲畜。姊姊则是待在家里忙于家事,没有空到外头去。冬天时只要在山上放养牲畜,所以不怎么辛苦。二月份起,每天早上要挤奶一次。藏历四月至六月间,须早晚各挤奶一次。乳牛与牛崽必须分两处放养,令我非常辛苦。一大早就要把赶上山的牲畜带回挤奶,一挤完奶马上要将乳牛赶上山。之后将牛崽另地放养,约八点钟左右把牛崽带回栓系,再去带回赶上山的乳牛。晚上刚挤完奶,马上又须另行放养。不论暴雨倾盆也好,烈日曝晒也好,下起冰雪也好,我都没有办法休息,得持续不断工作。连下几天雨时,只能更换一次衣物,不管行住坐卧,衣服都湿答答地粘在身上,所以早上起身时,衣服都冒著蒸气。就算散发恶臭,也得自己承受,无法可施。就算只少了一头牲畜,也怕被猛兽吃掉,还是遗失了,夜晚一片漆黑,也得动身去寻找。有时顺便要到寺庙或老师家取物、送物,或寄送信件等。事情都得按时完成,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小心翼翼。挨过老师不少打骂。有时受不了殴打处罚,好几次上午逃到山里,下午又得带回牲畜返家。</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有一次,我遭到无来由的强烈处罚,几乎承受不了,好几天手脚的疼痛都没有痊愈,心中非常难过,想了很多:自己如果随自己的意思逃回家里,只会给家里带来很大的麻烦,远走他乡无法独力生活。想著想著,不禁扑倒在地,痛哭了很久。我下定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独立,就不在和他们两人住在一起。</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有一天,有一位僧人来到我们家。他与我老师同一僧班,是从拉萨色拉寺返回家乡的。有天晚上住在家里,讲了很多他在经院的故事。特别是谈到了我的兄长强巴德勒经论学得好、背得熟,在色拉麦札仓中非常出名,讲了许多很好听的话。那时我心中油然生起一阵喜悦,想著如果现在就能到那里该多好。欢喜之情及想著何时能去的企盼,不假造作,自然浮现在心。虽然已决定要前往经院,无法立刻动身。我对老师及姊姊二人的家务如教奉行、没有迁延遗误,现在想来,算是能做好加行依止善知识之理,这是值得随喜的。就算老师多少的打骂,除了恐惧、灰心、难过之外,我从未退失信心或心生恶念。老师虽然对我百般责骂,但他的内心还是很疼爱我,两人也计画由我继承家业,所以不让我入寺籍。</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有一天,老父亲叫唤我,对我作了许多劝导。主要的意思,就是入籍寺庙为何没有好处,能继承两人的家业有什么好处,父母兄弟相处在一块有多么快乐。虽然讲了很多话,我却一点也听不进去,但我一句话也没有回嘴。答是的话不是我的意愿;回答不要,又不顺他们的意。我尽作了些无关的回答,他们的期待也稍稍放缓,疑心稍起,怕我远走他方。之后斥责也逐渐减少,表情也愈来愈和善,但家务劳作和以前一样操劳,无从放松,这正是轮回的本质。</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在我约十六岁时,老师的弟弟,一名出家人,有时会来到我们家中住上几天。有次来到家中,问说他们有几个人明年要到拉萨朝拜释迦牟尼佛像,邀请我一同去。听到这么一问,我如获宝藏,极为兴奋,我答说:“正好!我当然要去,太好了。我以前就一直想去,但由于没有同伴,迁延至今,这次一定要去。”虽然心里已下决定,但如果老师二人知道了,一定不会放我走,因此我得秘密进行,准备从老父家中取行李。他们也设法带我作伴同行。因为我懂牧区话,路上自能打理;他们语言不通,怕路上会遇到困难,也没办法把我留下。以后的几个月,我没再遇到这些同伴。</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老师与他同一户人家,有一天在他们老家修一场大法会,我与老师两人前去参加。三天的法会结束后,修法者都各自回家,我们俩待在佛堂谈话聊天。老师喝醉了,三人共处一室。老师对他母亲说:“他俩人谈论到拉萨的事,我心里很遗憾,期望落空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表情很难过。他母亲说:“不会这样吧!”问我:“真是这样吗?”当天虽然没有提到动身之事,但因为以前已经预先商量,只得实话实说。就像先前所说的,老师很懂得想,所以对我没有什么责备。为什么呢?地方有个传统:如果答应要去拉萨朝拜释迦牟尼佛像,不只是家人,就算当地国王也不可阻挠,所以也就无从阻止。他就想到要设法让我在朝圣之后,不要待在经院,马上就得回乡,因此他也就决定在新年过后让我与他们一同前往,再慢慢对我多次好言相劝,说道比起亲身骨肉,对我有更深的疼爱与信任;多年以来,对他俩的家务做的有多么好,做了许多安慰及赞美。主要的意思,就是要我在朝拜释迦像后,要立刻返回乡,与以前一样和他们俩住在一起。我也不能当面违逆老师,也发誓要遵照老师的心愿。</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在过了新年以后,传统上把藏历三月当作是旅人出发远行的好时机,我们也选定在藏历三月出发。按照地方风俗,须先祭祀生神、地神。到各地朝拜,烧烟供养、插立旗帜、会见亲友,逐一依俗进行。一日,所有远行旅伴群集,会合庆祝。当时亲友兄弟莫不忧心忡忡:远行他乡,必须在不熟悉的地方,步行翻山越岭,不知是否能平安抵达,如生离死别般,忧伤难过,流著眼泪。大家都劝说:“不要在异乡久留,早点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不只不难过,还好像从牢狱脱离,要到公园郊游一样,满心雀跃。只怕被家宅的锁炼系缚,要在遥远的路途中走过许多地方,却没有任何恐惧。</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藏历三月上弦十三号前要出发,所以在十二号晚上回到家中,预计明天与同伴在名叫</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曲卓</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山脚下会合。晚上约九点钟到达山顶牧区家,家姊贝玛与小妹同在,问说:“什么时候出发?”答说:“明天出发。”他们俩都很难过。那时才感觉到只剩一天住在一起,以后就像生离死别。我心想:“家务如同水上的波纹,永无止尽,不由自主地得经常操持,现在终于能脱离了。”打从内心,生起强烈的喜悦。</FONT></FONT><BR><FONT size=4><BR></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年幼童戏放任时,与所豢养马羊畜,同行山中风雨雪,差别只在能言否,</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寒热饥渴劳怖同,如是人世历八载,四季不离如身影,自所积业非他造。</FONT></FONT></FONT><BR><BR></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遠離家門、未抵達色拉大乘洲前的經歷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42686><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一九四二年藏历三月上弦十三号早上约八点,我离开了家务,前往西藏佛法净土朝拜释迦牟尼像,一步一履地前进著。我的行李背架中有糌粑、面粉、油炸饼、茶团、酥油,和许多羊毛线及针等...还有一把牦牛尾制成的掸子和五十元大洋绑在腰间。我穿著干净的白色氆氇制成的雨衣及一顶白毡帽,手上握著一根绑著绸缎的拄杖,背上背架,与送行的两个姊妹一同步行。过了半日,我们抵达山脚与旅伴会合,姊妹返回了。我们连同其他送行者共约十五人,当天晚上住在山脚。</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在第二天,我们开始登山,<FONT color=red>晚上到大藏寺(大藏甘丹伦珠林)。这座寺庙是茶谷昂旺札巴所建一百零八座寺院的最后一座,当时他说:“完成了!”(藏语:大藏),寺院便因而得名。我们入寺朝拜,寺僧特别让我们朝礼护法殿,其主像是六臂怙主的加持圣像,其内为宗喀巴大师赠予昂旺札巴的圣像</FONT>。<FONT color=red>此寺出产牧民称为</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大藏怙柏</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而嘉戎人称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大藏薰烟</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者,这种香特别有威力,对许多类疾病都有疗效,信众会把它用来食用、饮服,或戴在脖子上。它也能防盗贼、猛兽及魔鬼的伤害。其制作方式为:在寺庙前方有座名叫嘎协玛(白面)的山,这里有很多六臂怙主的魂木</FONT><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 </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香气四溢的柏树</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在摘采取多柏枝后</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把叶子捣碎,堆积在护法殿怙主的圣座周围,僧众七天期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 color=red>修持怙主朵马法,三天过后,香气会飘漫到寺院围墙外,这便成为了此著名的香粉。这烟材非常有名,寺方会送给所有有缘者。</FONT>当时寺院也随我们的意愿送了我们许多。我们念诵了《速作》及《师怙无别》等事业请托文,尽所知多发愿。</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又走了四天,我们到达了安多阿坝,住了几天,朝拜格帝寺、色寺、囊希寺、埵丹寺等各教派寺院,作回向、发愿、祈祷。之后送行者返回,我们就朝向康区东郭前进。在那里要渡过阿坝河到对岸,我与一名强壮的年轻同伴一块涉水。到了水中央,水流湍急,河水又深,淹到胸口。同伴持长枪插入水中,撑持渡河。我用手紧紧抓住同伴的腰带,差点被水流冲浮,十分恐慌。我耳中听到同伴大声叫唤:“你可别把我放开,不然会被水冲走!”好不容易到达对岸,我一时间耳目昏聩,差点吸不上气。当天如果没有那位同伴,我已经被河水冲走了。同伴恩德很大,是救命恩人,直至现在我还怀念他的恩德。之后我变得每逢渡河,都会生起一阵恐惧。</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们循路前进,由于包袱太重,举步维艰。又由于路迳不熟,而且又是高原,我们因而常常迷路。经二十余日,我们才抵达东郭。一日,我们到达名为杂岔亚的地方,这里有一条大河,就是人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杂曲</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河流,只要当晚前进就能渡河。那里有许多牧民冬天居住的空房,我们便在此地休息。到了半夜,下了一场大雨,明天往河流看,水已高涨,河水赤红红的,十分可怕。在等候几天后,待河水退去,无处可走。河对岸有一户牧民,我们对他们大声呼叫,远远地比划手势。他们没有马匹,所以就牵来两头牦牛。他们说:“你们如果还不动身的话,雨季就要开始了,水势只会愈来愈大,不会消退,有可能要待到秋天。”两头牦牛上各骑一人涉水,牦牛沉入水中,牧民抓著牦牛的鼻绳及牛角,好不容易渡河到岸,非常可怕。牦牛来回两趟,载四人渡河,我们有六人还留在河的这边。牧民又过来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现在牦牛累了,不能再送人,你们往里走,有一户很大的人家,是我的兄弟家。他有很多匹马,就去那里吧!</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然后他们送上了口信。</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们按照他所说前往到了牧区,许多匹马就放养在山上。我们上山牵马,到那户人家门口下马,然后我们六人每人各乘一匹马。那户人家有位老先生、一名年轻人及一位僧人,也各乘一匹马要过河。我们没有马鞍,同时因为我先前曾有过渡水的恐惧,所以惊恐万分,但也不得不走。我们的马脖子以下都沉入水中,虽然快从马背摔落,但一个人也没有损伤,全都顺利抵达对岸。我与同伴们平安会合,大家都很高兴。两户牧民的恩德很大。</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到达色达,有一座牧区寺庙,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色达东噶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据说是茶谷昂旺札巴所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我们入内朝拜,其主像是金铜所塑成的释迦牟尼像,造像非常庄严;此外还有由红栴檀所雕成的千尊佛像,据说是从印度迎请而来的,我们逐一朝拜。</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有一个地方记得不是很清楚</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但还记得在多曲河旁朝拜了大多修寺及小多修寺两座寺庙。多曲河虽然有桥,但大致上还是得绕行了半日。</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们循著道路前进,到达尼达吉林寺。该寺为性相学院,此时正在集会辩经。堪布诵读传授的情形、僧众捉对辩论的情形、轮流立宗的情形、辩论性相的情形就一如色拉麦札仓。我最初就是在那里看到了性相的辩论。在轻松地朝拜大众集会、殿宇圣像后,我们在寺院约休息一周等候旅伴。在这段期间中,寺方对寺院集会大众的任何供养,也都给我们一份,没有缺减,所以我们得到很多生活顺缘,非常快活。</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在尼及东郭间,必须爬一座大山,由于有遭遇盗匪之虞,所以我们聚集了三十二位旅伴一同前往,下午就抵达了康区东郭寺。这也是一座性相学院,在辩经场集会的情形与先前相同,而僧众人数较先前更多。我们在这里朝拜了大众集会及殿宇圣像。此寺院是康区东郭霞仲仁波切的寺院,但他已前往经院,不在寺中。拉章的所有寝宫我都逐一参拜。</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其后到达霍尔甘孜寺,寺院十分宏伟。我们参拜了集会大殿、各札仓,但并未参拜大众集会。继续前进,到达霍尔达吉寺,住了一日,当时寺方正在启建新寺。又在觉惹寺住一日。之后又继续前行,攀过一座山,再攀过德格玉龙阔德格绰山,下山时经过一段狭地,山与山之间只看到一线天空。走出狭地,在开阔地稍往下走,就到达德格大寺。我们在那里住了几天,参拜札仓、护法神殿、印经院等处。</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又往下走,到达刚铎竹卡,地势十分狭窄,这就是被称作</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金沙横断</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地方。据说在水鸡年汉人战事时,此处被划定为汉藏的边界。一天晚上待在河岸这边,隔日上午渡船人到达,小小的木造船只就像浅盘一样,仅容二三人,河水近船沿,十方可怕。到了对岸后会检察翻看物品;但由于天热无法穿靴,我们当时携带了下雨时穿著的草鞋,大家说这会被说成是汉人的东西刁难,必须丢掉。同伴们都把草鞋丢弃了。我的草鞋底部有打上牛皮,非常坚实,我舍不得丢掉,就把它藏在长筒靴中,放在背架下方,上头再放置食器,光著脚丫走。到了对面河岸,虽然东西被翻查了,检查的人只看架子内,没往靴子里看,所以没被发现。</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又往前走,到了汉名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仲达</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地方,这里有西藏政府边防军一千人左右,以百人为单位,住在木造屋中,大多数是后藏人。他们上午做军事训练,就寝前射击一次。</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又经过许多地方,天气非常炎热,无法穿长筒靴,赤足行走足底却热烫。有些同伴抱怨说:“唉!要是没把草鞋丢掉,现在就可以穿了。”这时我就穿上草鞋行走,他们都很讶异。一直到工布江达间,大有用处。</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又经过了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托勒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嘉北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等地区,到了康区昌都。西藏大臣名</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多麦桑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者与夫人、部属驻在当地。我们到市集逛逛,也到寺院参拜。我们住在一间空木屋中,到了半夜,被一种叫作</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鬼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虫咬,根本睡不著觉。那是一种红色的虫,比虱子大上三倍,红通通的。它们吸血很多,但稍为触碰一下就会弹跳走开。我们的被子被血染得一片殷红。我完全没听过所谓的</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鬼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但一些同伴说这就是</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鬼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早上起床以后继续前行。称作</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夏南索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及</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疆噶惹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地方是强盗土匪的地盘,必须趁夜色爬山。又须经过乞苏山及饿鬼山等众多地区。像这样,我们得在一天当中行经六高山、六平地、六下坡。黎明天色未亮,就得与商人骡夫一同前进。我们的鞋子里必须垫上鞋草穿著,因为找不到鞋草,黑夜中就随手抓了湿草放入。走了半日,脚底剧痛,一直走到太阳下山。在一棵树下升火休息。我两个脚底除了拇指外都肿起来,虽然非常疼痛,还是不得不继续行走。所有物品都由同伴们代背,我就背著空的背架,手撑著长枪,只用脚拇指抵著地慢慢行走,大约落后三小时。七天之中,我备尝艰辛,无从痊愈,还得爬过乞苏山及饿鬼山两座山。两座山间有个深谷,一条大河从中流过,大概是多曲河,现已不太记得。那条河的桥叫作</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右足桥</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必须给一银元过桥费,说就是在拉萨大愿法会时西藏政府发给僧团大众每人一银元的那份斋衬。</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而后在快到汉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洛日宗</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前,我遇到一位要返乡的直霍格西。格西给了我们许多密咒加持物,是用来涂敷及服用的。到了洛日宗,就只能待著等到双脚痊愈。晚上睡前以温水洗脚,以密咒加持物涂敷,也服用了不少,才躺下来;大约半夜就不再疼痛了,过了几天就完全痊愈。我们不须停留多日,病痛就康复,心里很开心。怀念著格西的力量及恩德,所谓</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经院格西</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殊胜,我就是在当时知道的。</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们休息了几天,在寺院中参拜大众集会及殿宇圣像,也获得不少僧众的残羹剩肴,随后又攀过一座山,继续前进,到达寂托寺,入寺参拜后再度前进。因夜里月色分明,我们就夜间赶路,<FONT color=red>行经道路的对山有一座寺院,我们未能参拜,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清清楚楚地听到寺院楼上一位声音嘹亮的僧人背诵经书的声音,心中油然生起净信及强烈的喜悦。我也在心中发愿:“愿我也能像这样到寺院背诵经书,该有多好!”当时所听到的背诵声调,现在还余音绕梁。常说我们平时背诵经书时必须大声背诵,我想应该就是考量到这个用意。</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而后又必须翻过许多山,经过许多地区,包括如人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天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东贡山、人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地梁</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西贡山等名山。山势极为高耸,如同直插入天,十分陡长。我们还路经克萨寺、瓦惹寺、嘉惹寺、坝瓦寺等。我现在只记得这几座寺院了。我们参拜了这几座寺院,而后又经过阿匝般达山、阿扎绰沃山等高山,然后就到了阿扎寺,在那里待了一天,参拜殿宇圣像。这里有湖称作</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阿扎长湖</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沿著湖边走要走上半天。</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们到达山景优美的拉山山头,然后又爬过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绰沃山</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高山,下行后就到达工布江达。田地农作丰收,耳闻鸡鸣之声,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家乡。当地人士的衣著服饰及生活方式,就像嘉戎。在休息几天后,我们又继续前进,越过工布山而到达</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卫藏</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之</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卫</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前藏)。这座山据说就是</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卫</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边界。</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往下走,我们到达了仁钦萨,并在拉摩寺殿门抱厦之下住了一天,朝拜了殿宇圣像。抱厦的屋顶椽木是藏式火枪。传说以前廓尔战事时,嘉戎派兵助战,回乡之时,为忏悔胜战屠杀生灵之过,将火枪献给寺院。我们逐渐地就<FONT color=red>到达了大经院甘丹尊胜洲。从寺院下方向上攀登时,恰逢寺内吹起悦耳的海螺及唢呐声,据说征兆甚吉</FONT>。之后我们前往嘉戎康村,那里有很多同乡,我们也拜见了<FONT color=red>嘉戎强孜堪苏仁波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 color=black>(上善注:<FONT face="PMingLiU ">嘉戎强孜堪苏仁波切,似乎就是後來祈竹活佛的剃度師父)。</FONT></FONT></FONT></FONT><BR></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一天<FONT color=red>强孜堪苏仁波切</FONT>寮房迎请了甘丹墀仁波切伦珠尊俱(甘丹墀巴)</FONT></FONT><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用斋,我们前往拜谒。能在甘丹寺中谒见墀仁波切</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缘起非常好</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据说平时墀仁波切并不驻锡在甘丹寺,只是最近适逢结夏安居时期,墀仁波切才驻锡于甘丹寺。我们住了几天,参拜经院内外所有殊胜圣像,也绕行寺院,<FONT color=red>又参拜了夏孜、强孜两座札仓辩经场中的辩论,心中感到希有殊胜,生起了强烈的净信。忘了是在那一座札仓,我见到一位立宗答辩的僧人处身中央,如超迈于众人之上,立宗时手足拍击的姿态、手印作法、高亢声音、端肃气派,我现在还历历在目。当时他的句义我一点也不懂,但仅仅看到他辩经得身体姿态就带来安乐,心中生起莫大的愉悦。我们平时辩论之时,说要保持很好的仪态,我想也是考量到有这样的利益。</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我们当中有些同伴就留在甘丹寺学习了,其他人则继续前往色拉寺。我们在路上担搁了一天,走过许多山峦,色拉寺出现了。如果到了朗钦山(象山),就会清楚见到色拉寺大乘洲。走到寺院围墙旁,真正到了著名的三大寺的一支-色拉寺大乘洲。“到了!终于到了!”,我像是到了净土一样,心中感到无比欢喜。我是从藏历三月十三日从家乡启程的,于藏历七月十二日约五点终于到达寺院。</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色拉寺有四座札仓,其中的色拉麦闻思宝洲札仓又有十六康村,而我们必须到其中的嘉戎康村。在我们探询时,在围墙外遇到嘉戎一位叫</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图登策秋</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僧人。他问说:“要去谁那儿?”,我答说:“要找强巴德勒师。”,他就说:“跟我来吧!”他很高兴地带我们去。我们一行人全都前往强巴德勒师的寮房,互相介绍寒喧。</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以上是离家后至色拉前的简略经历。</FONT></FONT><BR><FONT size=4><BR></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家宅劳务似水纹,无有止尽恒须行,视如粪石弃于后,面朝清净解脱洲,</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欢喜趋行真善缘!虽须度越群山境,目的无误心无倦,涉水病苦虽艰辛,</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见为恶业果报尽。圣教泉源甘丹寺,绍佛墀钦金刚持,谒见缘善希有兆。</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大寺色拉大乘洲,宿来美名所牵引,初谒示道胜知识,如逢宝藏心庆悦。</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唉嘛霍!善缘言思难诠议!</FONT></FONT></FONT><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上善註:</FONT></FONT><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 color=black><FONT face="PMingLiU ">嘉戎强孜堪苏仁波切,似乎就是後來祈竹活佛的剃度師父。見以下祈竹活佛自傳段落(文中的‘<FONT face="Helvetica ">堪薩</FONT>’即‘堪苏’;‘’‘<FONT face="Helvetica ">蔣孜</FONT>’即‘强孜’,只是音譯的不同而已):</FONT></FONT></FONT></FONT><BR><FONT size=4>家父與家母迫於無奈,便只好把我送至堪薩仁寶哲洛桑占巴(Lobsang Jinpa,意為「善慧布施」)大師處剃度。堪薩仁寶哲曾任拉薩甘丹寺(格律派之祖庭,公元一四零九年由宗喀巴祖師親建)蔣孜院之方丈,極有名聲。他老人家在一九四五年的僧團結夏安居期間,在大藏寺堪康樓中為我一人特別舉行剃度及授沙彌戒儀式,為我賜出家法名「洛桑登度」(Lobsang Dhondup,意為「善慧義成」)。</FONT><BR></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色拉麥嘉戎堪蘇昂旺泰秋傳》---拉萨色拉寺学习情况1

<FONT size=4>以下简单谈谈我到达经院后,一直到‘披单’班,约十二年间衣食生活的情形。<BR>强巴德勒师不论就法、财两方面而言,对我都有著很大的恩德。我不仅能待在经院中完成学业、自主独力,还能对别人有稍许帮助,这都是老师的恩德。但因为生活的依据都只能靠斋衬,所以如果不能善巧过活,很难在经院待得下来。学僧学习的生活依据,糌粑、烧火的木柴干粪、私用茶叶,这三样都不可或缺。这三样只要稍无匮缺,就得知足了。糌粑及谷物虽然可在寺中购得,但非常昂贵,买也买不起。因此在个别法会期间所得稍许的斋衬麦子混掺著豆子,我都收集起来,向同班同学及同一康村的、诸位格西、没有学生的年老僧人、经济富裕者买些斋衬,一点一滴累积,至取得两三斗时,就拿到磨坊磨为粉末,以豆粉糌粑为食,而且食量要斟酌,随性的话就不够吃了。所以,我的生活主要就是要靠存积斋衬。烧火用的粪柴,寺里随自己意愿要买多少有多少,但也是很贵,没办法买,因此必须上山头采买。我习惯在天色未亮前就动身,约中午可到达名为‘沙水头’的牧民地。那里买柴比较便宜,我就用从家乡带来的晒垫缝成的大袋子,装满背回。背负太重,头差点碰到地面,弯著身子慢慢带回,大约晚上太阳快下山前能回到寺里。负担太重,隔天筋疲力竭,只能躺著休息。每次出去所得,大约够用两三个月,之后又要和先前一模一样,上山取柴。私用茶叶只能在拉萨买。茶叶及糌粑刚好够用而已。十五天内如果没有一顿好餐,虚火上扬,非常难受,得买些肉及面粉,做顿好餐吃吃,吃了肉及酥油以后就好多了。如果买不起酥油,我就买大骨敲碎熬煮出油脂,或者向格西们买他们存下来的茶油。吃了肉、酥油,对降虚火很有帮助。如果没在茶水中加酥油,嘴唇会皲裂。在茶碗里要加少许酥油,在茶水还没饮尽前,设法让油脂还浮在茶水上,不能用完。有时如果要用茶叶作成火种,得去借捻茶的杆子。<BR>衣服同样没有能力买新的。乞木休假时,围墙外会摆上许多僧服卖。我在五六年间,都趁这个时候买低价的旧僧服,用水洗净,裁掉裂损的部份,把还有用接缝起来。从家乡带来的黑羊毛线,在缝制僧服时非常管用。因为我会缝衣,一直都是缝补旧衣来穿。鞋子也是旧的,铺盖也是旧的,不知足也不行。<BR>冬天天气严寒,正夏时天气酷热,跳蚤虱子让人受苦。如果顺缘不错,寒热、饥渴、住处都有办法处理,不会有什么辛苦。没钱的话就没法了。如果希望生活资具、住处环境等顺缘良好,身体舒适健康的话,就根本无法在经院待上这么长的时间。然而,就算有上好的顺缘,能在经院中长期安住,成为一位大学者,品格良好能帮助他人,还是由对性相正理教典之义有所领会而养成的。内在心地的生活一好,就会变的不太观待外在身体生活的良窳。如果对性相正理有了喜好,心地海阔天空,宽广而深邃,就更不用说了,心中也会有很大的喜乐。<BR>我到了披单班时,就脱离了生活衣食的艰困。霍尔康萨退任官员,名为‘霍苏’的贵族,有个孩子出家作我的学生,他家里常送来糌粑及烧火用粪柴,因此就不再需要收集累积斋衬中的麦、豆杂食,也不须到山头取粪,又有了一间很好的寮房。之后到了第二班,嘉戎墀经师转世入经院,经师墀江金刚持任命我为他的经师。山南直谷地方名为‘囊苏巴’的一位贵族,为贾荣仓的世系,也把一个小孩送来作我的学生,因此送来许多食具。此时,即便饮食可以随心所欲,但這也没什么好喜悦的,因为责任变得更为繁重了。<BR>我在嘉戎康村所作,在还未到第四品班前,所有年轻僧人的差事,不论在总寺、札仓、康村中应该做的,都无所延误,逐一完成。同样在所有乞木立宗中,从不缺席,认真立宗。每年藏历十二月廿一日开始,四天期间须在康村新年集会,就像札仓的小正理会试一样,须起身会试,我到第四品班之前都认真参与。不仅如此,新来的僧人如果无力担任,可推代表,所以我也曾做过许多新僧的代表。到第二品班后,对低年级班,就我所知,尽力作经书教导。参予大小正理会试的起身者,到康村立宗时,要对小正理会试中经书好的学僧呼名立宗,十分辛苦。这些立宗答辨我得特别承担。较长的僧人渐渐考取格西时,这些责任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是由经书学问不错者来承担责任。当时还未考完格西者中,没有人比我好,一些同班同学就称我为嘉戎康村的‘主神’。担任康村维那约两年,梵呗唱诵除了札仓的作法外,不能有别的唱法。<BR>嘉戎康村有六个米村。大愿法会两次集会供养法会时,在拉萨须各别集合在一起。我属于墀巴米村。担任米村老师时,我必须到拉萨向嘉戎商人募款。募集到约一千大洋,作为米村的基金。在小正理起身会试时,供养康村、施茶并发予每位出家人衬金一银元。大正理起身会试时,施茶并发予每人两银元作供养。此时家乡送达三百大洋,对我很有助益。<BR>以上简略谈我的生活情形及在康村中的经历。</FONT></FONT>
<H2></H2>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拉萨色拉寺学习情况2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42691><FONT size=4>学习般若教典的情形</FONT><BR><FONT size=4><BR>第一春季学期结束,三大寺僧众必须在拉萨共同集会,称为‘集会供养’,共须集会十二天。那段期间格西措然巴须立宗答辩,其他集会作法都与大愿法会相同。衬金并不丰厚,参与的僧众也并不多。此时须住宿在拉萨,所有的干会、湿会(有放茶的称作‘干会’,没有放茶的称作‘湿会’)都须参加,与大愿法会完全相同。藏历二月三十日集会供养竖金法会的大活动完成后,一日早上回到各自的寺院住。<BR>三月八日,即‘春法大会’或称作‘辩试法会’的会期首日,该期法会须集会一月,除了会期首日及乞木休假四日外,其余辩经场的正式辩经须每日集会四次,唱诵及辩经情形与先前所说完全相同。格西立宗大会有两天,集会作法同前。我们班级课程中就辩论教本有关‘大乘轨辄开辟者’在听讲经本解释及辩论结束后,仍持续努力做经论正文的记持、背诵及听讲、辩经。我在康村就经论正文做立宗答辩。立宗时不管每位僧人逐一来做了多少辩难,仍然还必须在老师面前应试。在该会期中,大小正理的众中起身应试两个班级,须新入辩经场,所以辩经场中集会场面十分浩大,辩经时间很长,辩得也非常使劲,是一年中辩论最有力,法会也最盛大的一个会期,慧力会大幅提升。该会会期也是学僧就一年所学作辩论大考及进行大小正理起身会试之时。堪布仁波切每日都须前往辩经场作经书诵授,并于逐班举行辩论考试。每一班各由一位格西拉然巴大学者担任立宗者立宗,同班的每一人都须对他辩难,新参予者会非常恐慌,比起平日与自己同班学僧辩论,辩论考试时要在堪布仁波切面前对大格西作辩难,会受其威德所懔。<BR>考试完毕之后,藏历七月四日或五日任择一日,堪布仁波切会完成诵授,而由纠察师将起身会试的教典交给大小正理起身会试的两个班级。七日会期结束,至十五日间休会。十六日夏法前期半月法会首日在辩经场集会一次,乞木休假二日,辩经场正式活动集会每日四次,作法完全与前述相同。<BR>我们这一班在结束一天的听讲、辩论及记诵后,仍继续努力就弥勒教典作听讲、记诵、辩论及闻思研学。我于康村乞木立宗时,就弥勒教典安立。该会期称作‘道次第会期’,又称作‘严入会期’(现观庄严论、入中论)。该会期中堪布仁波切须讲道次第法,在札仓集会放僧茶时必须念诵《现观庄严论》及《入中论》,所以得名。我也去听法。班级中大小正理众中起身应试者前往立宗时,须对他们辩难。<BR>三十日该会期结束,在五月一日起至十五日间休会,主要作记持、背诵及听讲。晚间那些起身应试者会前往康村立宗,须就各别教典辩难,有十五天的立宗。<BR>十六日是夏法大会单月会期首日,首日、乞木休假、及会期正式活动集会作法与同前。有四天格西立宗大会,理然巴正式立宗及夏季林格西干释为期两天。每一班起身应试者都会去立宗,随在哪一处辩经场用午斋。我们班必须从“声闻求寂”开始进行听讲、记诵、辩论及研讨。<BR>六月十五日辩经场活动结束,须到色拉寺总殿进行结夏安居的前行仪轨,受持布萨。十五日至十八日间开始札仓内的小正理众中起身应试,每天都须进行四次的起身应试。<BR>七月一日至十五日间在总殿举行正理大会,每天集会两次。每次集会都须有一对进行众中起身辩论,称之为‘大正理众中起身’。众中起身应试者,是由色拉杰、麦二札仓相互对辩。色拉寺总殿及各札仓都须对僧团放众茶,早上供养丰盛的油炸饼,中午须供养糌粑两升,其油炸饼非常有名,与其他不同,格外特殊。风味浓厚,也常被带到各地,当作是薰烧物,据说对畜病、障难都有益。<BR>八日至十六日间,在札仓须进行学僧一年的夏天背诵考试,作法与冬天背诵考试相同。但夏天背诵考试只有约五十页,没有背诵太多页数的习惯。<BR>三十日解夏,八月一日僧众全体都须前往诺布林卡(摩尼宝园)谒见佛王。佛王在不到十八岁前有摄政,也须一同拜谒。<BR>藏历七月十二日抵达色拉寺后,简略记下的一年活动经历,也代表以后几年的经历。沐浴会期、药师会期两会期中,新论班就‘离一多’进行记持、背诵、听讲及辩论。于秋法大会,本班辩论教本从‘涅槃’开始学习,冬法大会从‘法轮’开始学习。隔年春法前后二期学‘正边际’、‘目的等四法’、‘般若波罗蜜多’,第一品深究之全文记持,相关的总义等亦须完成听讲及辩论。<BR>总结来说,一年中单月会期有六,半月会期有二,共计八大会期,其余时间则为休会。会期期间辩经场正式活动每天集会四次,须经常到辩经场,以辩论、研讨为主。休会期间,则以听讲、记持、背诵为主,并不是说毋须在会期及休会都作记持、背诵、听讲。自从入学辩经场开始,直到尚未完成格西立宗答辩之前,须持续无间地集会学法。所谓的‘集会学法’的‘集会’,是指要参加总殿的众茶、札仓的僧茶、康村的聚茶、大愿法会的集会供养等集会,为先亡及在世的诸施主回向发愿,领取衬金等作为自己学习时的生活依据。所谓的‘法’,就是指会期须常到辩经场(‘辩经场’藏语直译为‘法场’)。所谓的‘学’,是指经书的记持、背诵、听讲、辩论、研讨、自习、读诵,以及冬季夏季的背诵考试、辩论考试,康村各自的立宗答辩论议,大小正理众中起身应试等,‘书僧’或说‘学僧’的一切活动,都包含在‘集、法、学习’四字。<BR>第二年升上旧论班,一年的学习教材为第一品中段深究,及相关的总义,对于‘发心教授’、‘二谛’、‘四谛’、‘三皈依’等完成记持、背诵、听讲、辩论、研讨。<BR>第三年升旧论进阶班,其学习教材为第一品深究下册,及相关总义,学完‘五眼六通’、‘加行道’、‘二声建立’、‘所断分别’、‘总持’、‘种姓’、‘断治行’、‘了不了义建立’、‘种姓断诤’、‘正行所缘’、‘刻意目的’、‘正行区分’、‘擐甲正行’、‘趋入正行’等。<BR>第四年升第二品班,辩论教本为第二品深究、总义,内容为第二品结合文、道种智支分、三乘建立、观察轮回边际、声闻缘觉阿罗汉如何趋入大乘之理、转轮王、了知声闻道之道种智、其因顺抉择分、缘觉之道种智、其因抉择分、具利益之见道、大乘修道作用、总明大乘有漏修道、胜解修道、回向修道、随喜修道、正行修道、清净修道、极净修道等,将第二品正文学习完毕。该班也须学第三品正文,教材为第三品深究、总义,内容为‘有寂边及彼二能断’、‘果佛母远近基智’、‘逆品与治品基智’、‘菩萨基智加行’、‘不亲示修道之能立’等,第三品的正文也都须学习。<BR>第五年升第四品班,该班辩论教本为第四品总义、深究,科目为表征圆满加行之十一法、基智廿七相、道种智三十六相、一切种智一百一十相、加行二十、加行功德十四、加行过失四十六,性相名相有智相十六三组、差别相十六、作业相十一、体相十六,资粮与加行道、断三道重覆之诤、不退转相、有寂平等性加行、破四魔法等,均须学习。记持第二品以下深究,及第四品总义。就第四品总义作完整记持、背诵,在这基础上听讲、辩论、研讨、读诵等,完成第四品正文之学习。<BR>第六年升附记班,从附记班开始每班皆须待两年。第一年须学习辩论教本第五品至第八品,以及阿赖耶识。内容为第五品表征顶加行之八法、第六品表征究竟加行之十三法、第七品表征刹那加行之四法、第八品表征法身之四法、阿赖耶释本颂及释论、总义、深究等均须学习。<BR>附记班第二年,辩论教本为宗大师的《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唯识章及‘了不了义’之总义、深究,‘廿僧’总义、深究,‘静虑无色’总义、深究,‘缘起’总义、深究等,作听讲、辩论及研讨等,完成附记班之学习。<BR>从旧论班开始,根本的讲授老师除了长时亲近的强巴德勒师及与老师同班的邦拉康村罗桑图登师,有时在嘉戎图登曲桑师及邦拉丹巴坚赞师两位老师处听讲。经论讲释很难求得,如果不是一个合量的学者,所说不能令人满意。而已稍嫌稀少的学者,也有许多人高低班级挤著去听讲,时间无从确定。早到的先听,晚到的晚听,所以前去听讲却没能听到课,多次空返。辩经场集会时,老师们也得去参加,所以讲课又更少。但是在还无法自己阅读经书、理解其义前,不能不听讲。有机会就尽量听,不能倦怠。无论如何,每年的辩论教本都得全部学习过。<BR>般若阶段辩论教本以札仓教材为基础,再加上宗喀巴大师父子的教典:《善说金鬘疏》、《心要庄严释论》、《难悟明释论》等。教典虽多,除了稍微阅览《解释心要庄严论》、《善说金鬘疏》及《阿赖耶识根本颂释》之外,还是就教材学习。学习的方式在我身上是这般情形,人寿六年期间,学习般若教典,算是结业了。<BR><BR><FONT color=red>般若本释教论海,听闻思惟历六年,集会学法如河流,是诸师长同学恩,<BR>个人精勤双运故,大海彼岸虽难达,如鹅水中汲乳汁,认真承担自本份,<BR>非饰诗韵俚俗语,其前未能先熟习,心有所忆顺手书,智者讪笑错在我。</FONT></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拉萨色拉寺学习情况3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42692><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3></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关于量论的学习</FONT></FONT><BR><FONT size=4><BR></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关于量理大论的学习方式:因为在经院中除了摄类学、心类学、因类学之外,没有机会学习量理大论,所以像是课余学习。在拉萨西方步行路程约一天半的地方,有座高耸的山岭,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蒋央拉日</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FONT><FONT face="PMingLiU ">妙音上山)。山的这一面,约半山腰处,有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达仓拉瓦堆</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的讲院,以学习量论为主。三大寺中有意学习量论者,都会集合在该寺,须利用一个半月期间学习,称之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妙音冬法</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十一月七日首日集会,至藏历十二月廿日间,每天必须在辩经场集会四次。辩论处特别是在午斋及晚间两次立宗。到达该寺的学僧中午全都在辩经场,约两三个小时进行激烈的辩论。这是由札仓各别聚会立宗,外面也有人会来立宗,必须对他们辩论攻难。</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晚上总殿的立宗称之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散法</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有释量班一、因类班一,共计二班,由三大寺七个札仓及拉瓦堆寺僧轮流立宗。不论由哪一个札仓对立宗者发起攻难,其他札仓均可助守。轮到知名学者担任立宗者时,其他知名学者们会发起长时间广大而又深入的攻难,非常有威摄力,慧力大为提升,颇有可观处。是否为知名智者,名声就是从那里传开的。如果辩论精彩,约费时三个钟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散法</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散会后</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札仓的立宗又开始,须对外地前来的立宗者攻难,会拖到十二点。</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自己六年间前往妙音冬法,学习量理大论。在旧论班及旧论进阶班两个阶段,待在因类班学习因类学,跟著老师罗桑图登及从外地来的知名学者贝玛坚赞师两位听受讲释。在总殿</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散法</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中曾有过一次因类立宗,平时则参予辩论。而后在甘丹强孜札仓、色拉杰札仓、哲蚌米亚康村等作因类立宗;在总殿、札仓等各处极其努力地苦修学习。有好的机会能与多位聪明有智慧的学者捉对辩论时,大大提升慧力。第四品班及附记班两阶段,又前往妙音冬法,待在释量第一品班,如前学习第一品正文。辩论教材以下述诸书为主:陈那阿阇黎的著作《集量论》、法称阿阇黎的著作-七部量论、甲曹法王的著作-阐明上述诸书意趣的《解脱道明释论》、佛王根敦主的《量理庄严大论》。须记持、背诵《释量论》本颂第一品全文及《解脱道明论》约五十页,在贝玛坚赞师及知名格西益西旺曲跟前听受讲释,也获得《释量论》根本颂口传。辩论及听讲大致到</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名言境</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刚圆满。于强孜札仓、色拉杰札仓、总殿散法等处就《释量论》第一品立宗,在散法立宗中做了很好的回应,也有机会对散法立宗者攻难。得到与多位聪明学者作辩论对手的机会,慧力大为增长。奋力苦修,付出极大的努力。妙音冬法集会地寒气逼人,风沙滚滚。攻难之时须将披单系于腰间,手足拍击,所以手掌关节及手腕全都皲裂。由于击掌的缘故,虽然血液溅洒,因沉溺于辩论中,也不觉疼痛。天寒地冻,加上长时间辛苦辩论,回寺之时身躯消瘦、面色黧黑、手指关节间及手腕处处皲裂,清楚揭示了努力学习的辛劳。</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之后又在中观新班朗年中,也如前前往妙音冬法,待在《释量论》第二品班,记持、背诵第二品根本颂全文及相关之《解脱道明论》约五十页论文,精进苦行学习,一如先前所作。于前述两位老师处听受讲释,在嘉戎背诵师蒋贝桑佩处也稍作听讲。讲释相较于以前而言稍减,自习及辩论稍增。就第二品作散法立宗,也至夏孜札仓立宗,辩论进度到第二品</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逆还</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当年麦札仓启建新殿,前往妙音冬法者约一百三实余人,由我负责监察维护纪律,担任堪布代表,责任重大。我很尽职地在维护纪律,商请课诵者供养也颇丰厚。由于诚心劝导、认真照顾,所有僧众都很用功学习。</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虽然前往妙音冬法共有六年,若计算日数,则只有八月。但是因与众多学者一同辩论、立宗及听受讲释等许多的善妙因缘,再结合自己的殷重努力,比起在寺院中与同班同学多年间一同学习,慧力更为提升。因此,虽然在短短的时间内未能善巧量理论义,似乎可以算得上有所领会理解。</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量理大论如何学习之情形讲述完毕。</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伴同聪慧智者友,精进学习诸量论,三相正理断增益,四谛取舍前后生,</FONT></FONT></FONT></DIV>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業報真實明鏡》---拉萨色拉寺学习情况4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4269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3></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关于中观教典之学习</FONT></FONT><BR><FONT size=4><BR></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学习甚深中观教典的情形:我抵达经院后第七年,到了中观新班,待了两年。中观辩论教本以入中论本颂及自释二书为主,还有理聚六论、《四百论》、《佛护释》、《明显句论》、清辨父子及静命父子之根本慧论诸释论、《入行论智慧品》、正确诠释以上诸论之宗喀巴大师根本、入中二大疏释、《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克主杰大师《中观千座大论》,及阐明前述诸论密意、弥勒怙主变化人身的成就智者丹巴达杰所造教材《总义善显密意灯论》、《深究正理海论》等,全部阅览力所未逮,记持、背诵《入中论》及《总义善显密意灯论》,再就《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及《善说藏论》学习。两年中要完成从</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礼赞</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开始,</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中观总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中观悲心</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中观远行</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第一发心至第六发心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二谛</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之前内容的记持、听讲及辩论。</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我在强巴德勒师及图登师二人处听受讲释,每年八大会期中,会期正式活动期间,每日经常须前往辩经场四次。辩经场的集会作法、冬夏的记诵大会试及辩论大会试,都不可中断。康村内部须集会举行大小正理众中起身立宗,须前往大愿法会集会供养,须布萨、结夏、解夏等,须谒佛王喇嘛,皆如前说,不须一一重述。</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升中观新班时,有特别的活动,称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般若喜宴</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其作法如下:到了中观新班,一方面作为五大论中般若大论学习完毕的回报,也为了进一步学习中观大论的除障法会,从藏历十月三日开始,十三天期间须举行般若喜宴。举行的方式如同色拉寺麦札仓</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慈愿冬法大会</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每天集会四次,梵呗的唱法、施主各别供养的方式、纠察师的一切作为都须由班上的背诵师执行,堪布的一切作为都须由班上的转世活佛执行,称之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般若上师</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班内如果有在札仓中嗓子不错的便为维那,没有的话就会及早另外任命一位嗓子好的担任。又分派六位嗓子好的,其中最年长者在讲嵌字诗及绕烟当天担任甘丹墀巴的代表;其余五人轮著领唱。事务长一人,职事二人,奉茶一人,供侍一人。同班同学在十三天中可名之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般若札仓</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可以到总殿及札仓领取衬金,也有权吹长筒号角号召集会。到诺布林卡谒见佛王时,诸执事及特别的供养者还可以骑马而行。由于有许多特别的开许、特权,我们都非常开心。集会中喝茶时,须两两起身对辩。中间还有名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喜庆纠察师</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者,有特权可以穿著各种服装唱歌。口中嚼著美食,目观好看的节目,确实是场喜宴。</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一日要在色拉寺绕烟,当时我作甘丹墀巴的代表,我穿上了墀巴的服装,一名随行者穿内寝侍从的服装,还有一名内务总长、一名膳食总长、一名执伞堪布和四位助手。我们五人必须盛装打扮,我戴上长鼻智者帽,头上竖立一柄金黄色伞盖。绕烟时必须在辩经场讲经,当时所有该做的,无增无减,我都圆满完成。我最初担任班上的背诵师,但两个附记班并班时,转由年级较高的背诵师担任。</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中观新班时期课程的学习情形及特别活动大略讲述完毕。第九年又到了中观旧班,在该班须待上两年学习。辩论教本如上,必须完成中观下册全文的记诵、听讲、辩论,两年间辩经场集会方式及活动同前。由于两位讲释师已回家乡,我就在嘉戎堪珠仁波切(嘉戎帕绷喀转世仁波切之经师),以及邦拉师图登楚臣二人跟前听受讲释,但还是以自习为主。</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虽然最初到达色拉寺以后十五天内,经过仔细考量,我已决定在强巴德勒师一完成格西立宗后就与老师一同返乡,但老师在动身时并没有带我走,他嘱咐我说:“你在经院好好地完成学业;不要去赶经忏,已到僧众集会处就别做其他事;就算生活艰难也不要叫苦。”他好像留下遗言一样,给予我三句教诲。老师返回家乡,只留下我一人,多年来共同相处,如今分离,难过的心情持续了三个月没有散去,也作了许多可怕的梦,没有办法像往常一样学习。在这之前我已寄信回家,说会与老师一同返乡,家乡修了许多法会,祭拜生神、地神,可能是世间神祈作祟。老师刚回到家乡,这些障难就平息了,心情的苦闷也解除了,之后又能像以往一样继续留下来学习。</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现在穿插一段,稍微讲讲老师的生平:老师与我同一父母及出生地,年幼时就入籍家乡寺院,该记持的课诵都完成记诵考试,在巴康寺担任唱诵师。师在十八岁时背上包袱,持著手杖,步行前往大经院,在色拉寺入籍。以意乐、加行如理依止许多善知识,生活简陋。五大论学习究竟,记诵考试拿到多次第一名到第五名的名次。由于记持得多,他多次被指派当众背诵。冬季严寒,太阳下山后到天亮前,背诵经书,声不间断。声音悦耳、清晰分明,远远的就能听见,引发众人的净信。师学问渊博,辩论极有态势,自然具足博学、戒严、贤良之功德。所有念诵仪轨他都记持在心,《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总颂》、《俱舍根本颂》,平时都能完整背诵,对许多学生讲释经书。平时在色拉寺麦札仓,特别是嘉戎康村中,师广受大众人信任,不分老少,字写得又好,公正无私,没有人不爱戴。师对任何人都无喜恶,赞美、毁辱都不动于心,少欲知足,数十年如一日。三门敬慎不放逸,如法自持,虽共同相处十余年而不曾见到任何过失。三门之行贤善持恒,行持能如此贤善持恒者极为难得。师于举行般若喜宴时担任纠察师;在小正理阶段,与康东郭霞仲仁波切为辩论对手,众中起身对辩</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法轮</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大正理第一次众中起身,与洛巴普觉强佐为对手,辩论</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中观悲心</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PMingLiU ">。第二次众中起身与喇瓦噶达转世化身为对手,辩论第四品。第三次大正理众中起身与喇瓦嘉吉曲瓦为对手,就</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戒律事</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PMingLiU ">下册作众中起身应试。格西拉然巴考试时,师考试的表现非常好,因此法王的正侍读师虽然安排老师为喜庆大会众中起身应试者,及神变大愿法会拉然巴排名,但老师却未接受。侍读师仁波切很讶异地说:“其他格西都请托颁给名次、安排喜庆大会众中起身应试,奉上厚礼,主动要给强巴德勒,他却拒绝,真是奇特!”神变大愿法会八日当天,在三大寺如海智者大众中央,师作拉然巴立宗。《俱舍论》、《戒律》应答完善,广受众人所称赞。大愿法会结束以后师返回家乡,除了随身衣物,什么物品都没带。老师说:“以前从家乡前来人境,什么生活依据都没有,至今都过得去。现在从人境回到自乡,两手空空也行。”回到家乡后,师虽然受命为巴康达杰林寺住持,却秘密隐避山林,约三年间修行道次第,之后又作大威德闭关三年,最后圆寂时现出奇特的虹光,遗体流生舍利,有许多善妙的征兆。</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PMingLiU ">以上附带讲述老师的生平大略,回到正题:在四年间,对于甚深中观教典,我尽其所能努力学习,算是暂且完成辩论研学。</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FONT face="PMingLiU ">研学甚深中观论,圣教心要离边空,如理精进闻思修,诸法自空名量成,</FONT></FONT></FONT><BR><FONT face="PMingLiU "><FONT size=4><FONT color=red>相互无违成助伴,断我执根理甚奇。妙音上师无垢论,稍得定解上师恩!</FONT></FONT></FONT></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0:47 , Processed in 0.0394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