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47|回复: 15

广论所说“能飞聚落”考(附《印度佛教史》全文Word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论所说“能飞聚落”考


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两处提到过“能飞聚落”,但俺所见之各种版本广论讲记、集注等,都未给出详细解释,故略考如下,供学人参考。

《广论》第一次提到的地方如下:“特于能飞聚落,法铠师前,十二年中听受大毗婆沙,极善根本四部教典,虽诸异部,作受食等,诸微细分,互舍取处,遍知无杂。 ”

《广论》第二次提到的地方如下:“又云:「能飞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四本部全住,尊部无傲举,摩羯陀境内,一切寺无余,成大师四众,一切顶上珠,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

《略论释》对于此语的解释云:“复特依止法铠论师,于“阿登打补惹日”至十二年之久。(寺在印度一山上,此山如供曼遮之全形,中间一峰突出,周环四院,附二小院,等同须弥四洲日月形。相传初有一内道居士,与一修起尸法者为伴侣,一日修起尸者,以密法起尸吐舌,居士割其舌,即能飞行,飞至此山,成曼遮形,因思于其上建佛寺,乃飞回交舌,取尸致富,得方便法,将尸之肉割下,不伤其骨,肉能自长,即成为金,以此建寺。寺中常有出众智者数百人,每六日来问难一次。)”

按略论释解,“能飞聚落”梵语名为“阿登打补惹日”,为一大寺院之名。

此寺名称之由来,上述虽已简略介绍,但仍有更为详细之介绍,即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此中称“能飞聚落”为“吉祥欧丹多补梨寺”

《印度佛教史》云:“在这个瞿波罗王或提婆波罗之际,吉祥欧丹多补梨寺也建立起来。此寺的缘起如下:在摩揭陀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咒力成就、本性正直的外道瑜伽行者名叫那罗陀。他为修持起尸,需要一个大力、无病、身有勇士九相、言语诚实、聪明勇敢、无有缺陷、精通一切工艺的人作为助伴,别处没有,看到一个内道优婆塞具有。向他说:“作我的修法侍者吧!”那人说:“不作外道的修法侍者!”那罗陀说:“你不需要皈依外道,因有无尽的受用产生,可以用以弘扬教法,因而是合适的。”答:“那么访问阿阇梨后再来。”请问阿阇梨后得到允许,于是作他的修法侍者,接近成就时,他说:“起尸舌头向外甩动时,应该抓住。首次(甩动)就抓住得大成就,中间一次抓住得中成就,末次抓住得小成就。三次都抓不到首先我们俩人被吃掉,之后国土趋于荒废。”首次二次优婆塞两次都没抓到,以后和起尸对着嘴不动,第三次用牙咬住,于是舌变成剑,尸身变为黄金。优婆塞持剑旋转、飞腾虚空。外道说:“我为剑而修持,请把剑给我!”优婆塞说:“我游览一番再来!”于是到了须弥山顶,须臾之间周游四洲以及小洲后,把剑交给他。外道说:“这个化为黄金的身体你亲自把肉切下,不要碰骨骼,不要作饮酒宿娼等邪行。若用作自己的生活所需或作善事,今天切下的痕迹今晚就长满,没有穷尽。”于是他拿着剑往天国去了。那位优婆塞倚靠起尸的黄金建立欧丹多补梨大寺。欧丹多是能飞之义,仿照优婆塞上升虚空后亲自所见的须弥四洲的形势而建造,那位优婆塞得到优底耶优婆塞(上升居士)之名。这个佛寺并没有国王大臣等任何人的恩惠,建寺工人、塑像工人、技艺工人等的工资、食物、功德金、物料等所有一切只靠出售起尸的黄金而成办。只靠那项黄金供给五百比丘、五百优婆塞的生活。那位优婆塞未去世之间他本人支持法产,临终时说:“这项黄金暂时不能利他,将来于众生有利。”因而隐藏起来,而将法产交付提婆波罗王。”

这即是“能飞聚落”之名的由来及大致历史,欢迎有知道更详细情况的同修补充。

另附上多罗那他所著《印度佛教史》全文Word版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2-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下载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俗人 于 2009-2-22 16:55 发表
好象下载不了


刚试过,下载没问题啊……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2-2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2-2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

发表于 2009-2-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下俗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带说一下

“能映覆戒”指的是超戒寺,也有翻译成超岩寺,也就是开始部分提到的止迦摩罗室罗寺,据说阿底峡尊者在这寺院当了四年主持,所以宗大师以此寺之释仪来解释广论,但是《集注》中说此寺指的是迦湿弥罗,似乎不确,因迦湿弥罗为国名或地名,非寺名故。从梵语也能看出来,不是一个。

后来伊斯兰教入侵,把这个大寺和能飞聚落都给毁了,一般的看法认为,这个寺院的被毁,意味着佛法在印度的正式衰亡。



附录:

敏公上师对广论的讲解:

“后时止迦摩囉室囉,”这个就是迦湿弥罗,一般我们翻译么是迦湿弥罗,这里翻道地一点呢,止迦摩囉室囉。但后来呢,迦湿弥罗的佛教大兴的时候呢,“圣教盛行,彼诸智者,”那些大论师呢,他们呢又规定了三种,“则许三种而为初要。”


“迦湿弥罗”词典的解释

【迦湿弥罗】

 (地名)Kas/mira,新称迦湿弥罗,羯湿弭罗,迦叶弥罗。旧称罽宾。国名。在印土之西北境。西域记三曰:“迦湿弥罗国,旧曰罽宾,讹也。北印度境,周七千余里,四境负山,山极峭峻。虽有门径,而复隘狭。自古邻敌,无能攻伐。国大都城,西临大河。南北十二里,东西四五里。宜稼稷,多花果。出龙种马及郁金香,火珠药草。气宇寒劲,多雪少风。服毛褐,衣白[疊*毛]。”希麟音义一曰:“罽宾西域国名,或云个湿蜜罗,亦云迦叶弥罗,皆梵语讹转也。正云羯湿弭罗,此翻为阿谁入。”贞元录十七曰:“迦毕试国,罽宾,讹也。”梵语杂名曰:“罽宾,梵,劫比舍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迦湿弥罗】

唐译罽宾,即今之克什米尔。 《土观宗派源流》

FROM:【藏传佛教辞典】

【迦湿弥罗国】

即通常所说的克什米尔,它东面与我国西藏阿里接境,南面与印度相连,西面和北面与巴基斯坦联接,人口大多数是迦湿弥罗族,信仰的宗教在释迦牟尼灭寂前是迦湿弥罗教,释迦牟尼灭寂以后不久,日中阿罗汉前来此地弘扬佛法,从此该地主要信奉佛教。例如,《唐三藏游记》中说,当时此地有一座有五千小乘比丘的大寺院,还有佛牙等物。唐三藏还曾听当地的高僧比丘讲说五明及大乘经典。从佛法在藏地初传到十二世纪末伊斯兰教的军队占领南印度以外的中印度和西印度以前,克什米尔地区主要信奉佛教,西藏许多著名的藏族大译师都曾到克什米尔学习佛法,这见于他们的传记和许多史籍的记载。此外,闻名西藏的克什米尔夏喀玛花 (即藏红花)的花瓣和叶子是藏医不可缺少的药物,此地还出产在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已闻名于世的迦尸迦布和称为透明天衣的纺绸。 《红史》

FROM:【藏传佛教辞典】

“止迦摩囉室囉”的解释:

止迦摩囉室囉

  即超戒寺,梵名Vikramasila-vihara,是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和密教学术中心。又名超行寺、超岩寺、超胜寺、戒香寺等。
  据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等典籍记载。超戒寺是在公元8世纪由波罗王朝著名君主达磨波罗所建,一直受到波罗诸王(750~1199)的保护,为国家寺院之一。位于恒河右岸山坡岩石上,其遗址已不可寻,或为河水所吞没。
  据传该寺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藏有巨量财宝、文物。全寺共有一百余座僧院,六处研究院。中心为观音殿,供奉男女诸神塑像,有六重门,每门置有守门学者接受各方问答、辩论或挑战。
  阿底峡尊者入藏前,于1034~1038年在该寺任住持。密教大师罗特纳伽罗商底、那罗帕,都曾在此学习、撰述。1203年异族入侵时,成为主要袭击和掠夺的目标。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2-2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问题出在邢肃芝的译本上面

大勇法师和法尊法师翻译的《略论》,这一段是这样子的:

如济迦麻啰喜啰寺说法之轨则,先须讲明作者之重要,法之重要,及如何说听彼法之三事。

发音虽然不大一样,但,的确和广论上说的就是一个寺院。估计,这在开头部分,是大勇法师的翻译,而非尊法师的补译。

然后邢肃芝的《略论》译本是这样的:

如迦湿弥罗诸善巧大师所许,说法之前显三殊胜:(一)造论者殊胜,(二)法之殊胜,(三)说者听者应如何作业之殊胜。

所以,大概是敏公上师看了邢肃芝的译本,因此才会误以为止迦摩罗室罗寺是迦湿弥罗。
发表于 2009-2-2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09-2-23 17:10 发表
止迦摩囉室囉

  即超戒寺,梵名Vikramasila-vihara,是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和密教学术中心。又名超行寺、超岩寺、超胜寺、戒香寺等。
  据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等典籍记载。超戒寺是在公元8世纪由波罗王朝著名君主达磨波罗所建,一直受到波罗诸王(750~1199)的保护,为国家寺院之一。位于恒河右岸山坡岩石上,其遗址已不可寻,或为河水所吞没。
  据传该寺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藏有巨量财宝、文物。全寺共有一百余座僧院,六处研究院。中心为观音殿,供奉男女诸神塑像,有六重门,每门置有守门学者接受各方问答、辩论或挑战。
  阿底峡尊者入藏前,于1034~1038年在该寺任住持。密教大师罗特纳伽罗商底、那罗帕,都曾在此学习、撰述。1203年异族入侵时,成为主要袭击和掠夺的目标。


Vikramasila-vihara:这个跟藏文转写对应不起来。这个若要依“止迦摩囉室囉”的译例来翻译,可以是“毗扎摩室罗”。
发表于 2009-5-2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故乡 于 2009-2-23 18:58 发表


Vikramasila-vihara:这个跟藏文转写对应不起来。这个若要依“止迦摩囉室囉”的译例来翻译,可以是“毗扎摩室罗”。

《广论》原文中是这样写:

转写过来是Prikāmalaśīla。
正确的名字应是Vikramaśīla或Vikramaśilā。vikram意思是“超越”、“跨越”。词根√kram本身就是越过、超越的意思,前缀vi起到加强的作用。“次第”的梵文(krama或vikrama,本义:一步步跨越行进)就是由这个词根来的。后词由于长短音的关系,śīla是“戒”,śilā是“岩石”,所以会才会有超戒寺、超岩寺两种翻译。
法尊法师按藏文“pri”的拼读规则将此译为“止迦摩罗室罗”是没错的(当然按梵文最好是“钵利迦摩罗室罗”)。至于《广论》原文里的Prikāmalaśīla,我觉得可能是传误。v与b、p的替换在尼泊尔和西藏的写本里是十分常见的事,不足为奇。至于第一、第二个音节里r的倒置,我觉得可能是传误。因为没有prikāma这种词。pri不是词缀,更没有“超”的意思,与之最相近的词是priya(可爱);而kāma则是性欲的意思,如Kāmasutra(《欲经》或《爱经》)、kāmadhādu(欲界)。prikāma,不但与“超戒/岩寺”不相关,而且极其之不通顺。而且藏文里却也有写为Bi-kra-ma-śī-la的(见《藏汉大辞典》p.1826)。

[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09-5-2 15: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5-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將全部漢藏對照文本發上來嗎?


原帖由 1-asd 于 23-2-2009 10:33 发表
呵呵。
发表于 2009-5-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odrak 于 2009-5-2 15:04 发表
方便將全部漢藏對照文本發上來嗎?


论坛里有:http://www.gelu.org/putidao/guanglunduizhao.pdf(不含止观)
发表于 2009-5-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论云:又云:“能飞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四本部全住,尊部无傲举,摩羯陀境内,一切寺无余,成大师四众,一切顶上珠,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
《八十赞》又云:“于能飞城中,有二百五十名出家人,戒香寺中出家人不到一百。根本四部悉皆具足,然尊者从不傲举。时尊者成为摩羯陀地方一切寺院四众弟子之顶严宝珠,尊者贵为十八部顶严时,一切四众弟子皆于尊者座前受教。”
当时戒香寺殿堂前面墙壁上,右面画有龙树菩萨,左面画尊者像,表示尊者功德与龙树菩萨相等。殿堂左右两壁,分别画有通达五明之智者及成就者,均有尊者像在内,表示尊者具足智者与成就者德相。另按印度当时寺规,寺院钥匙皆归大智者掌管,时尊者共持十八把钥匙,后将去藏地时,钥匙已有一百零八把之多,可见当时尊者于印度宏法利生事业极其广大。
“能飞聚落”:为地名。“能映覆戒”:指戒香寺,梵语为“止迦摩啰室啰”,“室啰”即戒,“止迦摩啰”即映覆或香。“四本部”:指一切有部、大众部、上座部、正量部根本四部。“大师四众”:佛陀四众弟子。
发表于 2009-5-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的帖子

有点怪异。的确如所说有“戒香寺”这种翻译。但按“‘止迦摩啰’即映覆或香”这个注,应该是说prikāmala是“映覆”或“香”的含义。“止”只可能对应于藏文中pri的读法。这样写的词还没查到。 梵英字典上kāmala倒是有“胆汁的过量分泌或阻塞”(excessive secretion or obstruction of bile)这个含义,但是kāmala的基本含义是好色,因为它是从kāma(性欲)来的。非常怪异。
另外,又翻了翻《藏汉》大辞典。它是写为Bi-kra-ma-la-śī-la,但也译为“戒香寺”。这似乎难以对得上“止迦摩啰”。vikramala或kramala这样的词也查不到。倘若去调一个la,vikrama,那么就是“超”。我觉得从梵文看似乎还是“超戒寺”的翻译比较可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13:32 , Processed in 0.0380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