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2|回复: 10

「止」「觀」的次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廣論的「奢摩他」、「毗婆奢那」為何擺在最後面?

「奢摩他」是安止,「毗缽舍那」是勝觀。在產生了造作的菩提心之後,再來正式的學習安止和勝觀是比較好的。當然在這之前,隨順的安止和勝觀早就有了。因為從廣論「依止善知識」開始,後面每一段落中,功德證悟的產生,都需要有隨順的止和觀的雙運。而現在這裡「奢摩他」和「毗婆奢那」的學習,是指集中專注在產生正式的「止」和「觀」。因此,若是尚未產生造作的菩提心,就沒有辦法做這種正式止和觀的實修。因此「奢摩他」、「毗婆奢那」這兩部份,是至尊仁波切宗喀巴,針對已產生造作菩提心的學子而作的開示。若是沒有產生菩提心,外道也有止和觀的修行。而我們若是像外道那樣,在沒有皈依和生起造作的菩提心的情況中,去修行止和觀就會引發神通,依於這樣的神通,就很容易以追求自己的利益為目標,造下利己害他的各種惡業,會有這樣的危險。但若是我們在生起造作的菩提心之後,再來作止觀的學習,就不會有利己害他惡業的問題,因為前面已經有造作菩提心為基礎之故。這就是為什麼至尊仁波切在開示完菩提心的內涵之後,才要說明止觀實修的主要原因。
发表于 2008-4-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師兄所論,還是請向具德的師長印證一番才是!
慎言!慎思!
发表于 2008-4-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是不是修成「奢摩他」、「毗婆奢那」之後,才能進入密續修行?

如前所說,在內心生起造作菩提心之後做正式止觀的學習,再以這樣止觀了悟的內涵,作為後面實修階段的基礎。那是否在尚未產生正式的止觀的情況下,就不必學習密咒乘門而慢慢等待呢?那倒也未必。雖然尚未產生正式殊勝的止觀,但在前面的學習階段已有了隨順的止和觀,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學習密咒乘門。因為在密咒乘的地道中曾經談到過,在密咒乘門中,要在內心產生止觀,較顯教的方法容易,其威力也更強大。因為有這樣的特色之故,所以並不需要花長久的時間去等待。在顯教乘門中,道次第廣論中也談到,造作的菩提心產生之後,這時雖然正式的止觀尚未產生,也不必停頓在那裡等待。因為這時候內心已有些普通的等持能力;而雖然尚未產生正式的勝慧,但內心對於空性總是已有些了解,就是了空慧。在內心有這樣簡單的了解空慧和普通的等持情況下,也是可以趣入密咒乘門的。既然在密咒乘門中,要產生正式的止觀更為容易,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運用,我們當然可以用更好的方法趣入密咒乘門。
前面所說的造作菩提心,是指菩提心的條件仍未完全齊備,如果是條件具足的菩提心,那就是不假造作的菩提心。產生造作菩提心時,並不需要等待就可以趣入密咒乘門的道路,接著再漸次的學習之後,自然會產生不假造作的菩提心。總之,在產生不假造作的菩提心之前,先要有止和觀的學習;而在產生造作的菩提心之後,就可以學習正式的止和觀。在學習不造作菩提心之前,一定要有正式的止和觀,但是在學習造作的菩提心之前,不一定要有正式的止和觀。

3、為什麼不造作菩提心的生起,須要「奢摩他」和「毗婆奢那」?

不假造作的菩提心是指,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內心稍加思惟即自自然然的流露出菩提心。因此在產生不造作菩提心之前,內心一定要有相當堅固安定的能力,必須先去除內心粗分煩惱的散亂,使內心得到一定程度的穩定,這就是是安止。而且,菩提心的內涵,是以思擇修為主,這也必須是在穩固安定,不散亂的狀態之下進行思惟抉擇才可行。思惟為何一定要去做利益眾生的事,這是勝觀;思惟愛我執有何過患,思惟自己如何能夠成就佛道的原因,這些是勝慧。在內心堅固穩定的情況下去思惟,能夠無礙的趣入各種無量無邊的智慧,這些是勝慧,而勝慧一定要由勝觀完成。因此在不假造作的菩提心產生之前,一定要先以無量無邊的邏輯推理去分析,思惟愛我執有何過失,利他有何好處,為何我要成佛原因何在。而且這是在一剎那一剎那之間去進行思惟推理分析,所以這樣的勝慧是非常廣大的,這也就是勝觀的本質。

说明:上述三个问答皆来源于某拉然巴格西的讲记:)
发表于 2008-4-6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ig9 于 2008-4-5 06:57 PM 发表
楼上的师兄可否将您认为应当慎言慎思的地方指明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或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正确的理由鉴别才能明辨是非,期待中


其實我並不想對別人的想法或觀念,去作批評或否定,因為這樣除了引起紛爭,並無任何利益可言!
對清涼劍師兄所貼的這篇文內的一些觀點,我是感到很疑惑,總是覺得難以明瞭。而且行文中,語氣和句法,是以一種結論性的語氣來說,並沒有提出足夠的論據來支持。

『在沒有皈依和生起造作的菩提心的情況中,去修行止和觀就會引發神通,依於這樣的神通,就很容易以追求自己的利益為目標,造下利己害他的各種惡業,會有這樣的危險。』
難道發了神通,就會引發造成利己害他的各種惡業?
那麼發了財,豈不是會更容易窮奢極侈,造更多惡業?那是不是要修了造作菩提心,才可以工作做生意發財呢?
止觀=發神通=『容易』造利害他的惡業!
那麼是否也這樣看
止觀=發神通=『容易』利益更多有情眾生?
「這就是為什麼至尊仁波切在開示完菩提心的內涵之後,才要說明止觀實修的主要原因。」
這是宗喀巴祖師親說的,還是作者自己想的,我實在很想得到印證!
至於是否某位格西所說,那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我並不想去否定甚麼!我只是想去肯定,是否如法,若是如法,我全心恭敬領受。若不如法,便就不用去想了。這裏不存在不敬或其他甚麼情緒。
发表于 2008-4-7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學習不造作菩提心之前,一定要有正式的止和觀。。。
按照楼主所帖来看,生起真实菩提心必定要止观作为基础,那么就是说没有止观无法进入大乘资粮道。但按照地道来说,止观是加行道才需要的。这个问题我有些疑惑,能否请楼主继续贴一些依据?
发表于 2008-4-7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冈波巴大师<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生起菩提心的方式不同..是否这是一个可能的契入.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08-4-7 02:41 AM 发表
在學習不造作菩提心之前,一定要有正式的止和觀。。。
按照楼主所帖来看,生起真实菩提心必定要止观作为基础,那么就是说没有止观无法进入大乘资粮道。但按照地道来说,止观是加行道才需要的。这个问题我有些疑惑, ...


“生起真实菩提心必定要止观作为基础”  此说曾有闻,但目前依据暂缺,且我也在期待中:P
发表于 2008-4-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生起真实菩提心必定要止观作为基础”  此说曾有闻,但目前依据暂缺,且我也在期待中

1.「止觀」之觀若指勝觀,那麼入大乘資糧道不需要以止觀懂空性,不然就不必分利根菩薩與鈍根菩薩了。
2.「觀」的內容可以有很多,得止之後,以此修菩提心,具有任運而起的菩提心是入大乘資糧道的標準。
3.用語的標準沒有統一(如下),看起來是紀錄者的問題。仁波切如果可以閱讀一點中文,可以試試請仁波切直接校閱,可能會比較好。(雖然不一定有時間)

----
帖一:「奢摩他」是安止,「毗缽舍那」是勝觀
帖四:思惟為何一定要去做利益眾生的事,這是勝觀;思惟愛我執有何過患,思惟自己如何能夠成就佛道的原因,這些是勝慧。在內心堅固穩定的情況下去思惟,能夠無礙的趣入各種無量無邊的智慧,這些是勝慧,而勝慧一定要由勝觀完成。
发表于 2008-4-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1.「止觀」之觀若指勝觀,那麼入大乘資糧道不需要以止觀懂空性,不然就不必分利根菩薩與鈍根菩薩了。
---------------------------------------------------------------
这明显说生起菩提心,止观懂空性不是必须条件。
发表于 2008-4-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鄭易彰 于 2008-4-4 05:17 PM 发表
師兄所論,還是請向具德的師長印證一番才是!
慎言!慎思!


初看清凉剑师兄的第一帖也有与上同修一样的感觉。

如果是对具体某一类修行人而言,就像我们平时师兄讨论具体修行次第时,根据个人境况而言,也不为过。毕竟佛法喻为药,以对症为妙。然以宗大师旨趣而概论,则有失偏颇。

止观二篇列于《广论》之后的因缘,在上士道六度中已经有说明,此处不多说。但并非全如师兄所言。至于由于师承问题,应当说明,不可过宽。如能海上师在《清凉记》中就说明了“本论三士道平行”,本门弟子自解其意。当然也不会与其他传承相诤。

不过,从初修学《广论》而言,历经三士道磨炼而后正规修习止观,进而止观双运入近分静虑,不失为修习之稳当的办法。本人走的就是这条路。因为我毛病多故。然而我大师兄走的路与我不同,但都是在上师的指导下依《广论》进行的。故海公上师有“科班”与“非科班”之说。

因此,《广论》喻如药方,应在上师这个“药王”的指导下“服用”才妙。

至于师兄关于“仁波且”止、观、止观双运及与菩提心生起的开示的理解中的出入问题,是由师兄未深修故,可以理解。

最后,对师兄的好学与认真随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13:51 , Processed in 0.03751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