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拉卜楞

一点菩提心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出离心作为基础,一切所谓的慈悲善行不过是贪心而已’。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喜饶兄的观点正好和祈竹仁波切这句话交相辉映。
我深以为是。
还是只对喜饶兄作揖!

加上一句话给小同学:祈竹仁波切这里所说的贪心,是人天善法。不要以为仁波切反对没有出离心作为基础的慈悲善行。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叶好佛 于 2007-9-23 10:35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7-9-23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没注意看喜饶的观点 看过后仔细想想觉得也有道理

现在我的观点是 造作菩提心最严格标准同意喜饶兄,最低标准同意俗人自己 我们大概做不到最严格的 但起码要做到最低
:lol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个人也赞成喜饶老大的观点。喜饶老大回答的比较严谨(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呵呵,好引经用典来说明,很少有自己随意的想法)但是,小声的说一下,他的回答让我容易失去学法的信心。学了半天。出离心不算升起来,连造作的菩提心也不是,我的天啊……
无语问苍天
:'( :'( :'(
发表于 2007-9-2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拉卜楞:其实我也想增加你我的信心,其实你我都是未来的佛陀,呵呵,别灰心。
发表于 2007-9-23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俗人 于 2007-9-23 10:26 PM 发表
刚才没注意看喜饶的观点 看过后仔细想想觉得也有道理

现在我的观点是 造作菩提心最严格标准同意喜饶兄,最低标准同意俗人自己 我们大概做不到最严格的 但起码要做到最低:lol

行为来说,我们都应该跟俗人做法一致——慢慢做。所以格鲁大师说过座右铭:目标要远大,步子要稳健。赫赫。
发表于 2007-9-2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我要发菩提心,虽然实际上不太愿意发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是还是要发心,因为不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他就可以度化南赡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他就可以变成这样一个大菩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菩提心本来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的果报。

怎样区分造作与不造作呢?比如说你非常渴的时候想喝水,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时候,其他人却勉强你去喝,你虽然喝了,但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愿望而喝的,这就叫做造作。

如果现在不开始做,今生就这样荒废,等到下一世,我们都没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没有把握再能听大乘的佛法,没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一定要去做。不能仅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更要强调实际的、内心的修法,这不论对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修大圆满、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应该是出世间的法、是大乘的法,这已经很不错了。

你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修了五加行,那刚才讲的必须放弃的两点,放下了没有?放下也有很多层次,但能多多少少放下一些还是不错的。以前没有修五加行的时候,总是以自利为主,自从修了五加行,利他之心开始增上,就可以说有了收获。但是,如果修了五加行以后,内心还跟以前一模一样,那修五加行的利益又体现在哪里了呢?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种说法,如果认真修习,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获,一天比一天进步;中等的修行者,每个月有收获;下等的修行者,每年有收获。对照自己仔细地观察,在家人没有大的收获还能够理解,因为他们还要处理很多世间琐事,但我们是出家人,没有大的收获就应当自惭形秽了。

如果好好修的话,经过长期的串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利益众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刚才讲的要放弃的两点要逐渐地放弃,然后好好地去发菩提心。这是对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摘自《慈成罗珠在三个差别的开示》
发表于 2007-9-2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宗大師在廣論中說,如果這樣以爲,則是增上慢——未得菩提心誤以爲是菩提心的緣故。真正的菩提心是不需策勵、造作而有之菩提心,即通過修持下士道、中士道以及上士道七種因果等發心法,修至任遇何事,此菩提心都能自然任運生起,這是菩薩初發心的标準——真正的菩提心生起。
#我們在下士道沒有修持,出離心沒有生起的前提下,平時念誦發心文以及略思爲利衆生而願成佛等,隻是對菩提心種下種子而已,嚴格來說,根本不算造作菩提心。

是不是一直討論下面「菩提心」這個定義會比較清楚:

第1義:在《現觀莊嚴論》的「發心與」中,「與〔大乘世俗發心〕自身的助伴-為了利他而緣圓滿菩提的欲樂心所-相應而生,並住於大乘道入門之道類所顯的大乘最勝〔第六〕意識心王」就是「大乘世俗發心」的定義。

A(格西)「所顯的大乘」,其中的大乘,是為了遮除蔗皮式的菩提心,因為蔗皮式並未修成任運而起的菩提心。通常修習菩提心以七支因果的方式,有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增上意樂,接著是蔗皮式的菩提心,他與菩提心的量是相同的,惟未純熟至能任運而起,所以稱為蔗皮式的菩提心,指蔗皮的味相似於蔗心,惟甜份口感不及於蔗心,蔗皮式的菩提心與造作的菩提心是同義。一旦將菩提心修習至不假造作,任運而生的程度,就算入了大乘門(資糧道),也就是真正的菩提心。
B任運而起的意思是要由禪定修XXX
C師兄的第二句話有問題,當然生起菩提心前是一定要具出離心,但是不是先有任運而起的出離心後才有菩提心,大乘生起任運而起的菩提心同時也生起任運而起的出離心。小乘入道的標準才是具有任運而起的出離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菩提心这个话题,静风师兄重开了帖子,探讨范围更广,更深,大家也可以到那边说说自己的想法。
发表于 2007-9-2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的帖子

看得很累....

其實我覺得問題在於:
一定要有下中士道,才會有上士道,這個大家都知道。可是不代表要去證中士道,廣論將說共中士道的用意是,中士道是要修學的,(當然它的內容也是要證的),但是對大乘來說,是任運而起的菩提心與任運而起的出離心一起生起。沒有先生起任運而起的出離心再生起任運而起的菩提心,沒有這樣的情況。
有出離心跟有任運而起的出離心不一樣,前面沒有交代要用禪定修,後面一定是以禪定修出離心的結果。整個討論都沒有觸及「中士道的證量」是什麼?若將中士道的證量=任運而起的出離心,就會觸碰上面所說沒有先有任運而起的出離心再入大乘資糧道的情況。所以我認為,共中士道的證量就是具有出離心即可。若對修中士道的人,即想入小乘的,當然入道的標準是任運而起的出離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4#的帖子

呵呵,本身菩提心就是个深奥的话题,历代高僧大德依据师承的关系,侧重点也不同,观点也有少许差别,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其实,开这个话题,并没有非要确定下来哪位师兄观点是正确的?(也无法判定谁是正确的)只是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大家在菩提心上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1:53 , Processed in 0.03141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