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7|回复: 2

菩提之道  明心之道——讀《菩提道次第廣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菩提之道&nbsp; 明心之道<BR>&nbsp;&nbsp; ——讀《菩提道次第廣論》<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曲甘·完瑪多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書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洛桑劄巴大師所著。他誕生於1375年,圓寂於1419年。七歲前,跟隨噶瑪巴·乳畢多傑大師接受啓蒙教育。七歲,入夏瓊寺出家,主要從師曲傑·敦珠仁欽大師,開始進入正規學習階段。爲了尋找顯密二論的源泉,16歲入藏,對五論五明開始聞思修,對當時的西藏顯宗密乘進行爬梳剔抉,大加改革。1409年於大昭寺創立大法會,倡建噶丹寺。1415年派遣弟子釋迦益西赴京朝永樂帝,益西得大慈法王封號。同年,又倡建德慶桑喀寺,命弟子創建哲蚌寺和色拉寺,成立上下密院。一生著有19部作品,其中《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善說金珠》和《辯了不了義論》是代表作,在藏區影響廣泛,成爲典謨,鴻風遠播。<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菩提道次第廣論》主要依據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而成書,全書80萬字,分9個部分,即書首禮贊(對佛陀、菩薩和世間天神所作禮拜讚美之詞)、示誠加行、誠引學生步驟、下士及共同道次、中士及共同道次、大士之道(修心及學習佛子行)、大士之道(學習菩薩行——寂止)、大士之道(學習菩薩行——勝觀)、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乘三士,敕戒恒誥。三乘,小乘、中乘、大乘;三士,下士、中士、上士。三乘或三士,是實現菩提道的唯一途徑。只有通過這三個不同階段,才能達到上士的境界。所以,三士是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各個階段的重要環節。這三士,代表了三種人,三種社會階層,他們各自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思想狀況不盡一致,各自履行的職責也明顯不同。下士是初級階段,因能力有限,對他的要求不甚太高,只要自己區別於一般人即可。平時要感念人生,回想人身得來不易,生命短暫;要嚴格約束自己,發奮敬業,多做好事,不要沾染惡習,思想境界要高人一籌。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是弄懂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擺正思想位置,分清普通皈依和是非曲直,以次棄惡揚善,逐漸向中士之道邁進。中士是中級階段,比下士前進了一步,他的職責和思想也相應提高。主要講修德,即實施修德、修德次序、摒棄邪見,決定解脫之道。從各方面長期禪想輪回孽障,把一切浮塵幻化視爲火坑,認識愚癡和苦難之因,得到悲心;學習三學,尋求解脫之道。在這個階段,要弄懂四諦、十二因緣、道、解脫、悲心、功德、輪回、禪等問題。無論怎樣,中士仍不能解脫自己,因爲他的目標只是爲了個人,而不是爲了衆生,所以最終由佛陀來決定,將他引向大乘之道。上士是高級階段,即達到了最高境界,可謂妙靈正覺。這個階段特別重要,作者花費大量筆墨論述之,幾乎占全書三分之二。開始要修心,學習佛行,發菩薩願,發大乘心。接下來要修學菩薩行,最主要的是觀禪寂止和勝觀二大主旨,通過這二關,就解決了空慧的問題,全書通過三士這個主旋律,全面細緻地闡述了藏傳佛教中的修持理論,敕戒僧人的行爲舉止,睿智透徹,汪洋恣肆,“氣含風雨之潤,筆吐星漢之華”,發前人所未發,論前人所未論。本書有以下特點:<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辭剛義辯,博雅致遠。通過對所緣相、實住、妙觀察智、八無暇、生老病死、四諦、勝生、定勝、四攝法、本地分、等法、佛法僧、真假善惡、道、菩提心、菩薩行、因果、發心、六波羅蜜多、慧、寂止、想、意、住心、無明、勝觀、了義、不了義、我與非我、空性、真諦、法與人、有無、境、受、觸、識、異同、空、覺、二諦、二資糧、中觀、常與無常、緣起、二邊、因明、色、影像、自性、名言、十二因緣、不還、一來果、處、名相、業等宗教概念的解釋,揭示了宇宙萬有生滅的自然規律,以及蕓蕓衆生的生死、幸福、苦難、意識動因、精神體能、真善美、假醜惡的社會現象和哲學內涵。這些知識是構建本書的重要部分,是托起全書的核心力量。作者在解釋這些知識時,如數家珍,如魚得水。例如在解釋宗喀巴大師時,這樣寫道:一心向善的禪修都屬於寂止,專注一念也是寂止;無論大乘小乘,說到底是寂止和勝觀;獨自隱居山幽,端正慮念,反復思法;如是經常不斷,而得到身心輕安者,謂之寂止。所論乘一總萬,條分縷析,闡揚精微,符采相勝,理懿炳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華章高文,博來衆長。作者爲了作品的準確性和嚴肅性,從而達到駁偏力宗的目的,查閱了近百部著作,並將重要見解一一摘引,由此可見作者治學的嚴謹,知識的淵博。這些引文,是全書的砝碼,無疑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顯得渾然一體,豐厚博達。每一條引文,都出自名家名著,具有樸素、真實、可信之特色。在引經據典時,不是爲了篇幅,而是爲了證明一個重要問題才引用,使引文顯得恰倒好處,相得益彰。引文的多與少也控制得極嚴,有時上幾句話,有時是一句話,甚至有時是幾個字,以言之鑿鑿,一點及面,從不拖泥帶水。爲了增強說服力,儘量引用稀世孤本,也是本書的一大旨趣,因爲這些資料屬於“原汁原味”,可靠性強,無後世隨意加工之嫌。如此衆多的資料,足可以印證作者的見解是建立在可靠基礎之上的,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征聖宗經,匡謬補遺。宗喀巴大師所處的年代,是學派紛呈,學風雜靡的年代。各個學派互不統屬,各執其詞,奇說怪談叠出,行爲舉止出軌,佛陀的宗旨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寺規廢弛,大有江河日下的趨勢。宗喀巴大師通過著書立說,建立自己的觀點,以昭示天下。此書一經刊世,立即引起巨大反響,得到許多仁人志士的認同和擁護,可以說爲他今後建寺創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章對修持理論的各個環節,以一字見義,多元整一的手法,進行廓清厘定,如禪修中的頭、眼、鼻、鼻息、嘴、舌、身、手、腿等的姿勢和分寸;在觀修寂止和勝觀時,哪個應在前,哪個應在後,以及它們各自的含義;緣起性空的含義,應持的觀念,如何實踐等等,都作了論述。本書的出版,澄清了許多難題,開闢了一代宗風。</P><P><BR>——《菩提道次第廣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据台湾福智之声出版社修订版编辑出版</P><P>&nbsp;</P>
莲花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6-2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菩提之道 明心之道——讀《菩提道次第廣論》

三乘,小乘、中乘、大乘;三士,下士、中士、上士。三乘或三士,是實現菩提道的唯一途徑。<IMG src="images/Emotions/18.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2:29 , Processed in 0.03143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