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2|回复: 4

有關辯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辯經時有一套標動和方式,初學者還得不斷地复練習,否則拍掌、跺腳的方式不易掌握。 </FONT><P><FONT size=4>被點到出場辯經的人,必須高聲說:『第 吉大洼卻結』,同時以雙手手心相對的方式擊掌。 </FONT><P><FONT size=4>『第』這個音,在傳統佛法的觀想,是引發文殊菩薩形象的种。顯教公認文殊菩薩聚集了佛智,在密教里他被稱為代表神聲慧的菩薩。 </FONT><P><FONT size=4>『吉大洼卻結』這句話有雙意義。一是指在辯論時的內容,必須嚴格的限於佛陀的經教﹔再者,在討論的整個過程,己身口意的行持,都應該正确無誤地守佛陀的教誠。 </FONT><P><FONT size=4>那是指在辯經意樂心態上,不應該為了取得自己的胜利而打敗對方﹔在言語上,要避免誹謗和惡口﹔行為舉止上,則必須防止瞠怒或輕蔑的表情。 </FONT><P><FONT size=4>展幵辯經時,無論詢或答辯者,都衹能針對提出的問題問或答:是?否?或一定、不一定﹔除非問者要答辯者深入解釋說理,這時答辯者才能陳述一大串,否則辯論將流於各說其道。 </FONT><P><FONT size=4>舉例來說。『皈依』是皈依投靠佛陀的意思。它具有『畏懼』(三惡道及輪迴之苦),以及『相信』(三寶具救獲之力的信心)﹔因此,有了皈依才算佛教徒。 </FONT><P><FONT size=4>在先有『畏懼』和『相信』為皈依的前提下,那麼佛陀算不算佛教徒?回答若是:『是』,那麼,佛陀也要皈依了?他有沒有皈依? </FONT><P><FONT size=4>此外,佛陀也有畏懼心嗎?他若沒有畏懼心,如何產生皈依? </FONT><P><FONT size=4>辯論時,即透過這當的矛盾,去找破淀。同樣一句經文,透過問与答、議論的方式,一層層的深入剖析,加深你對教理的認識。 </FONT><P><FONT size=4>在辯經的過程,如果答辯者被迫撤回他所立的一些較次要的『回答』,詢者就會一面以右手猛力拍掌,一面跺腳說:『哦!喳!』,你已經輸了 一個計分點。 </FONT></P><P><FONT size=4>當詢者無法再問下去時,代表他找不到答辯者的破淀﹔詢者透過找破淀來問對方,答辯者均能如理回答時,問者要接收這個答案。 </FONT></P><P><FONT size=4>同一位詢者,一旦改答辯者,碰上慧比他高的詢者時,對方會在問題找破淀。 </FONT><P><FONT size=4>找破淀的方式有多种。有一針見血,理路像刀一樣犀利者﹔也有找出前後矛盾者﹔或是否与經文相違背?當答案辯者以上述任何一种型態被問倒的話,然會再進一步地深入思維其有沒有矛盾之處。 </FONT><P><FONT size=4>所以嚴格來說,藏式的辯經度類似科學家的實驗,衹是前者用的是理路,后者采行儀器,兩者都是為了求証,求真相。因此,佛學也就不衹是單純的教,而存有哲學的成份了。 </FONT></P><P><FONT size=4>它的意趣,并不是為了要贏得一場爭論,或增長己的名望而擊敗對方。如果在辯論的過程產生負面的念頭,必須馬上止它,尤其是人身攻擊,絕對不允許。 </FONT><P><FONT size=4>有些年紀較輕,或淺的出家人,在幵始接触辨經時,難免會緊張的發抖和口吃結巴,也有人在站起來后,因為不能提出問題,而會遭糾察師喝斥﹔有時辯經過程,有人問錯了問題,或聽到錯誤的答案時,也會引起哄堂大笑。 </FONT><P><FONT size=4>整体而言,辯經院的多數喇嘛都認為,能參加在法上砌磋的辯經課程,是一种快樂。事實上,它也是不能少、逃不掉的訓練,否則也無需要進入辯經學院,接受成為一名學僧的栽培了。 </FONT></P><P><FONT size=4>辯論不是為了我贏你輸 而是為了更加深入了解其義 其實真正懂得辯論的人 要學會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 盡量去了解他要說的內涵 才有辦法讓自己得到更多的不同見解 否則真可能成為 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了!&nbsp;</FONT></P><P><FONT size=4>Tin</FONT></P><p>[此帖子已被 tin 在 2006-6-12 10:19:57 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2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關辯論

<FONT size=4>谢谢Tin兄的指教!等稍有空,我会去看您与那自称无佛可念而念佛也无有念而念之人的辩论。</FONT>
发表于 2010-1-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它转为简体;以利有些师兄容易阅读

有关辩论--蒋扬仁钦

辩经时有一套标动和方式,初学者还得不断地复练习,否则拍掌、跺脚的方式不易掌握。
被点到出场辩经的人,必须高声说:『第 吉大洼却结』,同时以双手手心相对的方式击掌。


『第』这个音,在传统佛法的观想,是引发文殊菩萨形象的种。显教公认文殊菩萨聚集了佛智,在密教里他被称为代表神声慧的菩萨。


『吉大洼却结』这句话有双意义。一是指在辩论时的内容,必须严格的限于佛陀的经教﹔再者,在讨论的整个过程,己身口意的行持,都应该正确无误地守佛陀的教诚。

那是指在辩经意乐心态上,不应该为了取得自己的胜利而打败对方﹔在言语上,要避免诽谤和恶口﹔行为举止上,则必须防止瞠怒或轻蔑的表情。


展幵辩经时,无论询或答辩者,都只能针对提出的问题问或答:是?否?或一定、不一定﹔除非问者要答辩者深入解释说理,这时答辩者才能陈述一大串,否则辩论将流于各说其道。


举例来说。『皈依』是皈依投靠佛陀的意思。它具有『畏惧』(三恶道及轮回之苦),以及『相信』(三宝具救获之力的信心)﹔因此,有了皈依才算佛教徒。

在先有『畏惧』和『相信』为皈依的前提下,那么佛陀算不算佛教徒?回答若是:『是』,那么,佛陀也要皈依了?他有没有皈依?


此外,佛陀也有畏惧心吗?他若没有畏惧心,如何产生皈依?
辩论时,即透过这当的矛盾,去找破淀。同样一句经文,透过问与答、议论的方式,一层层的深入剖析,加深你对教理的认识。


在辩经的过程,如果答辩者被迫撤回他所立的一些较次要的『回答』,询者就会一面以右手猛力拍掌,一面跺脚说:『哦!喳!』,你已经输了一个计分点。


当询者无法再问下去时,代表他找不到答辩者的破淀﹔询者透过找破淀来问对方,答辩者均能如理回答时,问者要接收这个答案。
同一位询者,一旦改答辩者,碰上慧比他高的询者时,对方会在问题找破淀。


找破淀的方式有多种。有一针见血,理路像刀一样犀利者﹔也有找出前后矛盾者﹔或是否与经文相违背?当答案辩者以上述任何一种型态被问倒的话,然会再进一步地深入思维其有没有矛盾之处。


所以严格来说,藏式的辩经度类似科学家的实验,只是前者用的是理路,后者采行仪器,两者都是为了求证,求真相。因此,佛学也就不只是单纯的教,而存有哲学的成份了。

它的意趣,并不是为了要赢得一场争论,或增长己的名望而击败对方。如果在辩论的过程产生负面的念头,必须马上止它,尤其是人身攻击,绝对不允许。

有些年纪较轻,或浅的出家人,在幵始接触辨经时,难免会紧张的发抖和口吃结巴,也有人在站起来后,因为不能提出问题,而会遭纠察师喝斥﹔有时辩经过程,有人问错了问题,或听到错误的答案时,也会引起哄堂大笑。


整体而言,辩经院的多数喇嘛都认为,能参加在法上砌磋的辩经课程,是一种快乐。事实上,它也是不能少、逃不掉的训练,否则也无需要进入辩经学院,接受成为一名学僧的栽培了。


辩论不是为了我赢你输 而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其义 其实真正懂得辩论的人 要学会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尽量去了解他要说的内涵才有办法让自己得到更多的不同见解 否则真可能成为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了!




[ 本帖最后由 花見 于 2010-1-28 17:13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看见TIN了,怀念之------

辩论的目的很重要,如同我们在听闻之前纠正动机一样,否则很容易陷入个人情绪,脱离了探究法理的原则,剩下的也就多半是个人意气地宣泄罢了------

事实上最难的是,已经知道对方的某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同意对方;往往我们并不表示同意,而是绕着圈子攻击对方另外的观点,虽然这两个观点未必有什么联系。
论坛上很多情况就是如此,明明在说这个事情,却绕到其他的事情上纠缠不清,其出发点也不过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不过这也不算太坏,辩不赢的人如果能回家多看点书,下次再来挑战,也是在进步;而那种辩不赢却还要继续辩的人,那就确实令人乏味了------

什么时候老TIN再来,也不辩论了,一起喝杯茶吧;
世间的人,若能在网络上交流的,也应有前世的缘。

老TIN,珍重!
发表于 2010-1-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龙师兄
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8:37 , Processed in 0.0334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