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5|回复: 0

心類型/攝類學/因類學,以及藏漢翻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有名无实 于 2014-4-17 17:42 编辑

學佛很久了,可是自己思想上障礙,很久才皈依三寶,又很久也下不了決心親近善知,在格魯老論壇就請教過,也有師兄勸,但是也許那時候師兄們給的理由不足以打動我,始終沒想明白,沒下決心.
因明是特別感興趣要學的,只是沒有很好的教材也就沒學到什麼.
看過正果老法師的書,法相唯識為重點的,因明沒學過,基礎不實在,看書過程其實很多名相靠猜測.心裡面特別不踏實,但沒有辦法.也沒法在網上請教.
比如說五位百法,那時候真的很強烈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幫我指出來,八識心王善不善心所,色法,不相應行法中,每一法,其外延和內涵究竟是什麼,比如受和想,能幫我指出來,就在我這一刻的"心理活動中",從哪裡到哪裡這一段是受,哪一段是想,等等.
我知道一定有這樣清晰的界線,因為正果法師的書已經透露出這點,只是法師說因為身體原因,寫得倉促,所以沒有寫透.

就這樣的基礎,學了廣論,也是自己看書為主的,有些部分當時看得還比較熟.聽了阿嘉仁波切講廣論的音頻之一部分,還有其他法師講的廣論,比較快一點的,當時這樣聽完了.那時網上已經有日常法師講的錄音,但是我聽了幾次,覺得不適合我,就沒有再聽.
問題仍然是作為佛法大廈的每一塊磚石,在我概念體系中仍是模糊不清的,雖說仿佛看到了這座大廈巍然聳立起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想,修行很難落實.因為基點沒有落實.聞思修之前兩個慧沒有真正生起.

之後接觸到了藏傳因明學,是寶僧法師來廣州,有緣聽了一課,因為是非正式的一次法友會面,時間短,寶僧法師主要是介紹,沒有作一系列的講座當時.他提到了心類學攝類學因類學.
我之前買過青海人民出版社一本書,楊化群的藏傳因明學.選材我感覺是真的很好,可惜翻譯充滿了馬哲範疇,而不是玄奘或鳩摩羅什的名相體系.
我受不了概念上的混合物,所以實在看不下去.
因為馬哲的範疇有他的定義,如果翻譯什麼佛教名詞為物質意識,那我想知道物質意識這兩個詞,您這樣翻,原來的梵文詞,其定義是什麼.如果沒有,那讀者只能引用腦子裡馬哲的定義.這顯然是荒唐的.

後來看心類學攝類學因類學有關的文字,也會被自己這種對於文字的執著障礙,往往會想,不知這樣翻譯對不對,這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哪一個詞呢?等等.因為怕學錯,所以乾脆不碰了.

在藏傳佛教越來越多的深入漢地時,翻譯確實感覺是一個大問題.漢傳基礎要很扎實,藏傳基礎也要很扎實,並且藏語和漢語同樣要非常扎實,才行.
這樣的人要出現一個也得無限的因緣聚合了.
所以像多識仁波切提倡用現代漢語大家明白的俗語來翻譯,總是感覺會有問題.跟上面說的楊化群譯本同樣的概念體系混淆問題.

舉一個例子,苦樂捨三受,以及苦集滅道四諦,其中的苦,現在常聽到藏傳的譯者翻譯成痛苦,現在聽多了,不覺得刺耳,開頭一聽非常難以接受.
因為苦有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無一可以翻譯成痛苦.痛苦的痛,在漢語裡面不是無意義的,隨便可以加減的.所以苦只能翻譯成單字詞苦,不能隨意找一個雙字詞取代.如果可以,那就可以翻譯成艱苦困苦辛苦病苦孤苦悲苦隨意翻譯了.這樣會把千餘年建立起來的名相體系毀掉.

但是為了聽講法,也就接受了,聽多了也順耳了,但心中卻更擔心,因為概念上有點走歪了.
這還是我,一個接觸過漢傳的人,像我外甥,小時候就喜歡佛教,喜歡聽講法錄音,他的概念體系將來可能就有點亂.
可能他更習慣痛苦這個詞翻譯苦,而不容易接受三苦的精確定義.會把苦苦也限定在痛的層面,更不消說壞苦行苦.
他沒有學過心類學攝類學必然這樣對不對.
如果他學過,而心類學攝類學假設也這樣新譯,那麼他很可能很難弄明白那些名相的真實含義.聽半天不知道界線在哪裡.
因為用字不精確,有誤導.

這在計算機術語的翻譯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基本是看英文,所以理解不難.當我去看翻譯的書的時候,我發現除了混亂還是混亂.完全走樣.計算機領域生造出很多不合漢語習慣的怪詞,全然不是味兒(用雅翻譯俗,用艱澀翻譯淺易,用誰也不懂的組合去翻譯明白易瞭的意思).這其中主要原因是翻譯者漢語不行英語不行計算機領域更不行.

說到最後,最近因為本論壇的因緣,得以了解倉忠仁波切在yy講課,我先去查倉忠仁波切是誰,然後又試著去聽一下.
一開頭挺懷疑的,年齡只比我大一歲; 然後看傳承,嗯,我挺信服; 再看看學漢語的過程,我有點擔心, 才幾年呀. 此外他在台灣學的漢語,我對台灣新近的翻譯,對比法尊法師的翻譯,感覺跟很多朋友不一樣,我感覺沒法尊法師翻譯的準確.於是更擔心.

去聽了幾次課,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法師講課中,隨時出現問題,隨時就停下來回答.我感覺很多問題真的不是問的很對路,很多是離題萬里,但他都回答.語氣都差不多一樣的.
世俗中,我沒聽過這樣的課,沒遇到過這樣的老師,我覺得這也許是因為大家聽課真不容易,仁波切是照顧初學吧,所有有關的基礎問題都解答.這樣有時我感覺時間很快過去,主題好像都沖淡了.我甚至覺得仁波切的弟子現場可以打字要求不要問題外的問題了.但聽了幾次都這樣,我體會應該是仁波切的慈悲心吧.

這次是插班聽課,前面的沒有聽到,有些不太懂,加上翻譯名相,我還是覺得不踏實,所以有點不敢一下子承受下來.不過我覺得這是第一次有機會,有可能親近傳承的法脈.並且內容聽下來,發現很多基礎的名相,過去真的是猜測得偏差很大很大.才聽幾次,我想聽完后會更加受益匪淺.

以上是一點感慨.今天休息,所以就寫出來了.

裡面提到幾位大德,沒有不敬的意思,也是鼓起勇氣去談具體的翻譯名相上的想法而已,請不要引申,也不要誤會. 如果有不如法的地方,在此致歉,並懺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9:29 , Processed in 0.03149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