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梁文道讲《路西法效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4-3-15 22:17
那么我就深入跟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您目前的态度貌似谨慎是许多,您最新变换的立场是您提出这个观 ...

欢迎探讨,不欢迎诬陷。
我的立场一直是明确的,没有变换立场,如果您说我变换了立场,请列出来立场转换前后的对比,否则,轻易扣帽子这种事就太无聊了。
您首先是说: “我觉得还是人性本恶的,阴暗面更容易暴露出来。哪怕是在寺院之中。”

请你去看看这句话所在楼层,9#
在说话之前,我先引用了舍世的话,表明我在回答他,他说的是:
  1. 舍世 发表于 2014-3-9 23:35
  2. 路西法效应的反面就是一个普通人离圣人有多近!
  3. 既然人是一种服从的动物,是一种群体动物,既然人总是对其他人有期盼,总是希望满足其他人的期盼,那么,当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不善良的小部分人,出于服从和满足他人的期盼的原因,会变得善良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寺庙里,内心会很平静、没有恶念。
复制代码
我的回复是:
  1. 人皆可以为尧舜?恐怕很难。
  2. 我觉得还是人性本恶的,阴暗面更容易暴露出来。
  3. 哪怕是在寺院之中。
复制代码
这段话,首先是针对普通人来说的,其次,我说的是人性之中固有恶的成分,而且这个成分更容易暴露出来,哪怕在寺院中也能看到,外在的环境好并不能保证说内心就会很平静,没有恶念——这是舍世的观点。
在这里我没有提及说这是哪个内道或者外道的感想,只是我个人对舍世的回应,是您把他判定为是外道的想法,我觉得我的回应是符合佛法的,你如果说我的解读不是佛法,应该说明,何处与佛法不符,而不是简单贴个标签,说你这个是外道观点,你赞同外道观点,就是错误的,这种话如何能够成立呢?
其次,您提出:
  1. 法称在《释量论》中说:心性本光明,污染非本质。”
复制代码
以此来反对我说的话,我指出了您提到的这句话,根本无法破除我的提法,完全是您自己理解错误了,您又扯了半天长篇大论,您在27#说:
  1. 众生心性本质光明,但由于受无明虚妄颠倒意识所产生的贪、恨、疑、慢、邪见等烦恼的影响,光明心变得混浊不清,就像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变得混浊不清一样。
复制代码
这不恰好是我一再反对的那种观点吗?我在25#说:
  1. 心性不是一直以来很光明,后来又被污染了。佛家说【无始无明】,无明没有开始的时候,如果心性本来是光明的,后来又被污染了,那不就是有开始的时候了吗?
复制代码
这就是很明显以正理批驳了这种错误的说法,奈何您视而不见。
你说的是【光明心变得混浊不清,就像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变得混浊不清一样。】
这完全是错误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光明心从来就没有【清】过,根本不可能是【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
原因前面已经讲过了,无始无明,无明没有开始,一直存在于心相续中,这就证明,光明心从来就没有【清】过,拿水做比喻,水完全从开始就是污水。而绝非本来是清净的,后来才被染污的。
您产生这种错误,源自对论文的错误理解。
还以水为例,哪怕我们看上去是污浊的泥水,但是,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水仍然是H2O,水的性质仍然是水,而没有变成风,也就是说,从物理层面上看来,水的性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改变其本质。
外在的变化仅仅是物理变化,混入杂质,但是却不能说水已经不是水了。
以此比喻,普通人的本性就像是这污水一样,从无始以来就是污水,没有清净过。这种染污,从因果上来说,可以称之为【恶】。这是人性中固有的成分。
而不是说:心的本质是光明的,就是原本以来一直是光明的,后来才变得有了无明!
另外,我发现你的很多回复完全是照抄的,而且不给出具体出处,这种坏毛病显然不符合佛法教导,而且是在欺骗对方诱使其犯错误,例如您上面这个错误,我就找到了出处,虽然这句话可能不是您写的,但是您赞同而且贴出来,就表明其实在您心里也还是存在这个误区,对此认识不清。
还有,我的原文是:
  1. 按照佛教的说法,证入见道位以上,就不会再做恶业,自然也不会再堕入阿修罗等四恶趣。
复制代码
可是您的解读却是:
  1. 就是说,您认为只有佛菩萨的人间化身才无法适用人性本恶。
复制代码
【证入见道位】很显然与【佛菩萨的人间化身】是两码事,前者指的是小乘证入须陀洹,大乘证入初地,后者指的是已经证得圣果的人为了救度众生而示现化身,两者根本就是不同性质,这是基础知识,这种地方您也出问题,只能说您大概需要恶补一下基本功了。

人性本恶,【本】指的是原本就有的,固有的,而不是后来才有的,这是时间方面的概念,这个【本】不是佛教说的本性、自性的意思,百度百科和搜搜百科的解释是:
  1.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复制代码
看到了吧,这里说的是时间概念,是与生俱来的,荀子自己给出的解释是:
  1.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复制代码
整段都是生而如何,生而如何,就是从生下来开始就怎么样怎么样的意思,这就说明这个【本】在荀子的原意中就是生下来就具有的这个意思,而不是本质、本性、自性这类的意思。这就是您理解的误区所在。
论坛上,很欢迎大家互相探讨,可是在探讨中,要有基本礼貌,像您这样引用而不给出具体出处,以及乱贴标签扣帽子,都属于缺乏基本礼貌之列,请通观前后文,注重基本功,考虑周详再发言,这样也许会对大家好得多。
发表于 2014-3-1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4-3-17 18:24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4-3-16 00:24
欢迎探讨,不欢迎诬陷。
我的立场一直是明确的,没有变换立场,如果您说我变换了立场,请列出来立场转换 ...

对于您25楼和28楼的发言理解有误这没啥好说的了。 不过您说:
【光明心变得混浊不清,就像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变得混浊不清一样。】
这完全是错误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光明心从来就没有【清】过,根本不可能是【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

这结论还需谨慎些,那句话仅仅是多佛的一个比喻而已,怎么轻易就说是完全错误的呢?这是比喻光明心受染了嘛!而且后边多佛也说明了,这种受染是无始的——“光明心的这种受染状况称做“带垢光明心”(即受染光明心)。因这种无明烦恼污染不是后来才有的,而是无始以来与原本光明心同在,所以将原本光明心分为染分和净分。”
所以,那只是个比喻而已。而且还得抠抠字眼:多佛的话中从来都是“众生心性本质光明”,并没有如您所说的“一直以来很光明”这种字眼。
弥勒以九种比喻说明了受染心,九喻如下:
  1.被莲花包着的人们看不见的佛像;
  2.蜜蜂腹中藏的蜜汁;
  3.被糠皮包裹着的精米;
  4.掉在粪坑里的金块;
  5.藏在地底下的宝藏;
  6.可成大树的小小树种;
  7.破衣裹着的佛像;
  8.贫妇腹中的转轮王;
  9.泥模中的金佛等。
如果还是按您相同的逻辑,您肯定还说第四种比喻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那个比喻您可能会理解成一个好好的干净的金块,后来掉在了粪坑里。

欢迎探讨,不欢迎诬陷。
我的立场一直是明确的,没有变换立场,如果您说我变换了立场,请列出来立场转换前后的对比,否则,轻易扣帽子这种事就太无聊了。



关于人性本恶,我觉得(主观没有诬陷之意,顶多算是误解)您基本有两种立场四次解读:
首先,站在佛法的立场您说人性本恶:

第一次:“佛法里面说,人皆有烦恼,每个人还没生下来就是有无明的,这是烦恼的因,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本恶是顺理成章的推断嘛。”
第二次:“既然说众生都有【无始无明】,就说明人或者其他有情,不包括证入圣位者,在生下来的时候就是有无明的,也就会生起烦恼,造作恶业,从这个角度讲,人性本恶不是很正常吗?



其次,站在外道的立场您说人性本恶:

第三次:“ 这里性本恶的【性】,不是指佛法意义上的自性,而是指西方哲学意义上的人性,即生下来,人性中就固有恶的成分,而且占主要地位。”
第四次:“性本恶,是荀子提出来的,意思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人性中就是恶占主导地位。
西方也有类似说法,无论是荀子的说法还是西方的说法,如果不考虑原本的语境和出处,直接拿佛教的说法往上生搬硬套,肯定都会理解错误啦。
字面上都有个【性】字,但荀子、西方的理解,肯定不会是佛教的定义啦。”


这个对比您怎么看呢?
尤其是您第四次的解读,给人的理解(主观没有诬陷之意,顶多算是误解)就是:性本恶是外道观点,并非佛教定义,不能拿佛法生搬硬套来否定。可是您之前第一次第二次解读确是明明拿佛法来肯定性本恶的呀!用您自己的话说就是:“直接拿佛教的说法往上生搬硬套”。您不觉的比较矛盾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您的回帖,发现有些误解还蛮严重的,正好今日有空,继续回驳一下:

1、多佛无论后面怎么说,您引用并且强调的部分,正好就是【一潭清水中混入了污浊泥水】,我觉得这是正常在讲道理,完全和多佛无关,请不要先不加标注的引用,后无下限的歪曲,就这个比喻和您的表达来说,正好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概念性的混乱,您在27#说,
众生心性本质光明,但由于受无明虚妄颠倒意识所产生的贪、恨、疑、慢、邪见等烦恼的影响,光明心变得混浊不清,就像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变得混浊不清一样。
联系前后文,您这说的是到底是本来光明后来被污染,还是无始以来就一直有无明,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吗?这种概念性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您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2、我始终是站在佛教立场的解读,没有转换过立场。
在您认为的第一立场的两种解读,完全是同一种立场同一思路,唯一区别就是第二段加个简别,证入圣位的不能适用,但就此语本来的语意共许,也是针对凡夫而言,加上针对圣者的简别,只是更加严密,而不是立场有转换。
在您认为的第二立场,我也同样是用佛理来解读,而不是用外道理论来解读,事实上,就语意而言,是采取和外道共许的语意,但就解读而言,两种立场完全都是站在佛教立场,语句的基本含义和解读立场,完全是两回事了,这很好分辨,丝毫不存在立场转换的问题。

重申一遍,我不认为这个解读有问题,也不认为是站在外道立场上,因为外道根本不会用无始无明来解读此语,也不认为佛教所说的无明是性本恶的理论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9:35 , Processed in 0.03120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