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人谈起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的闻思方式主要是辩经时.许多人就会疑惑地看着我说什么是辩经啊?我就要费尽口舌地跟他们解释何为辩经.而且每次都是用一些最容易让他们更好地,更简单的更容易让他们理解的字汇好让他们能够真正地驱入.但我也每次说到辩经时,也都会在心中产生疑惑. 就是他们到底明白不明白辩经的真正意义,尤其是跟一些汉人谈到这点时就更担心了.所以我都会跟他们解释什么是辩经.虽然自己不能说能解释地多么透彻.但也许能扫去他们心中些许的迷惑.我每次最怕别人把辩经和纯粹的辩论,当成一回事.因为这样的事情不要说在汉地,连藏地也会有人认为辩经就是单纯的讨论. 和我们那些世间学校所举办的辩论赛是没有什么区别.在藏地佛学院有一个关于辩经的小故事流传许久.曾经有一位老人在经过一个佛学院时看到一群僧人在辩论,他在旁边听了一会.他能听懂得其实并不多,只是他听到最多的就是宝瓶. 随后他也看到这些僧人的面部表情.他就想这些僧人是不是在为一个宝瓶在争论, 而且甚至快要打起来了. 他就走上前跟那些僧人说:阿克,你们不要在争吵了. 不就是一个宝瓶嘛我可以给你们.当僧人们听到这句话时大家呆呆地望着这位老人,随后大家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实那些僧人只是在借助一个对象进行讨论分析 比如讨论无常或缘起时, 我们都会拿出一个事例进行分析比如宝瓶.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比如说在<释量论>中法称论师在揭示无常时,总是会用像声音,雷电等瞬间逝去的事物来做事例.龙树菩萨等一些中观宗的大师在揭示空性等教法时都会用像梦,镜中的映像等较容易理解本质上是无实有的事物做例子.所以那些僧人也仅此而已. 并不是真得为了一个瓶子而争得面红耳赤. 下面我们可以谈谈辩经与世间辩论的不同.其实在亲教师向巴普求的<因明学入门>里面已经详细地解释了何谓辩经?辩经时的动机, 动作的象征等.所以这些都是有许多的说法. 比如你一定不能有傲慢之心, 觉得自己优于他人的感觉, 也不能为了名闻利养。如果我们在辩经当中夹杂太多的杂念的话,就会成为像布顿大师所说的一样今生的辩论,来世下地狱的因.嘉擦仁波切也因为担心这个,所以在因明注解<能显解脱道>中无数次提到了动机的重要性.所以这些都不算是内道《佛家》的辩经。 内道讲究你的辩论是否自于你的悲心, 你希望通过这场辩经让对方能了解到一些真谛. 你的辩论是出自于虚心, 你希望通过这场辩论获得你所不知道的心得.其实,我们在辩经时,将右手举到头顶,让后慢慢击掌,然后右手掌心向上左手向下缓慢地上扬下压.其实这些动作所象征得就是前面我所说的那些动机.比如右手向上是祈愿答者能够生起无上的智慧,自己也能获得对方的佛学心得.向下是希望答辩者能够净除无明烦恼.自己的一些智慧也能被他所了知.还有像把袈裟系在腰间是准备随时迎接死亡,右脚向前一步是为了封住恶道的门等等.所以辩论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智慧, 而不是造口业的因.也更不是炫耀你学识的工具.另外我每次都会和别人聊到辩经时,都会跟他说其实辩经就是禅定. 就是学习中的禅定,运动者的禅定 你会发现你在辩经的那一瞬间,你是没有任何的杂念显前,只有你和你要表达的思想的点. 就算是一个人在你旁边讲什么只要你进入了辩经的状态当中, 你就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而且当我们通过辩经所领悟的那些道理是很难忘记得.我记得曾经有一位仁波切跟我谈到他曾纪辩经所了知的,都像是复印机印在心间一样,清晰明了.所以其实禅定不外乎这样.所以有时候你一个人在僧舍里学习看一些大论时心很容易飘向外尘, 所以我们学院很多的老堪布都会反复告诉我们以前好好辩过的道理现在都是很清晰的,很难忘记.还有辩经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一个理路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 你完全可以利用你自己的智慧去解释法称论师的一些观点. 只要你有圣者的教言作为这个解释的靠山.最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性, 就是符合事物的法性.所以我们在佛学院里一起上因明课<佛教逻辑或认知学>时对于一个观点会有许多的解释, 从来就很少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授课的老师从来都不会说拍案而定说这是唯一标准答案. 再者如果说了我们也都可以和老师辩论. 所以其实在辩经场上有的只是真理, 其他都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每次我看到学院里的一些年轻的僧人时都会看到一种独立的智慧所散发出的魅力.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在辩经时你想起好多的理路和教言平日里是不可能的..最后祈愿我们的生命中少一些世俗的辩论,多一些与烦恼的辩论,与我执的辩论,与无明的辩论. 这样我们的心,会少一些喋喋不休,多一些纯粹简单还有真正所谓的勇士,所谓的智者,是站在无明上的人,是了知自己心性的人.
._____色须.更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