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arrypotter

中阴身的七天是按哪个口径计算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雖世間名言說啥,中觀應成也如是說
但,貴格魯論壇說誰不是格魯,誰就不是格魯,那您當然沒有這種權力與資格
對吧!?呵呵

一)中有是有部(俱舍所寫)的觀念

俱舍論中總說四有,死已未生是為中有,當正受生初一剎那是為生有,從此第二剎那乃至死有最後剎那以前,是為本有,臨終最後剎那是為死有

但,其他部派可沒有也不承認"中有"的說法
中有中陰身在小乘就沒有定論,到底有沒有了

具舍當然是公認的經典
但俱舍此論中說:四大部洲鐵圍山
請問地球與現量中有嗎?

二)在密續
大惡是沒有中有的
其實修行好的人也沒有中有

另一方面,宗大師本人是中有成佛,因不用事印故

清淨的僧人以修密集金剛三遠離,身口意遠離以在中有成佛,這是格魯的傳統
當然以密集為準
並非以<俱舍>為準

发表于 2013-9-2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贊成中有四十九天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生死之輪>
在這,衲也想借這個機會順帶糾正民間的一些迷信。有些人說:「我的亡父昨晚回家,我見到他的鬼魂!」等等,其實人在死後,其中陰身已化為下一生當投之道的形相,絕不會現生前之形相,況且我們凡夫的眼睛也不可能見到中陰身,中陰身亦根本無能力報夢給前生的親友。有些時候,有的人的確見到如已亡親友的「鬼魂」,但這些只是某些具變化神通的餓鬼道眾生幻化出來,以欺騙見者施以飲食供養而已,牠們並非見者的親友之中陰身。另者,有人以為亡者會長期流連於前生住處或亡身之處,這也是不符合佛說的。中陰身之壽量至長亦不過四十九天,絕無經年累月地在某處流連的可能!

由於中陰期至長亦不過四十九天,親友若要利益已亡者,最直接及有效的期間正是這四十九天。在這頂多四十九天的期間(此期亦可能只有一、兩天),若依《集論》之觀點及格律派來說,親友若為剛亡者布施、供養三寶、修法及作善等,可以改變其中陰身,故此亦可改變其下一生之生處。如本當生於餓鬼道者,其身本如餓鬼形相,但若親友於此中陰期未完前勤作善業迴向予亡者,其中陰身仍有可能變為當生人道的人形中陰身,在其中陰期屆滿後亡者便會改為投生人道。

2.中有並不存在:
釋慧悟論文
1. 「中有」不屬於有情之類
「無中有論者」提出五點理由,說明「中有」不屬於有情之類,因此證明並無「中有」存在。這五點理由是:三有、五趣、九有情居、七識住等,是佛教對於有情的分類,這是論辯雙方所共許的前提。因此,「中有」既然非三有、五趣、九有情居、七識住所攝,則非有情之類;而且,凡是有情必有輪迴以及生命自體,但「中有」卻都沒有,一切有情之生命皆由業所感得,卻沒有可感得中有之業。 並沒有投生至「中有」處之有情眾生。一切有情皆會生老病死,乃至死後再生。而「中有」卻無生老病死及死後再生。23 三有皆具五蘊,「中有」卻不具五蘊。凡是三界中實際存在的生命狀態,如欲有、色有、無色有等,皆具備這五方面的條件。「中有」既然不具備此五種條件,當然不存在。24
2. 「中有」無存在之意義 有關「中有」不屬於有情之類的問題,在上節中已說明過「有中有論者」的看法了,基本上「有中有論者」就是認定「中有」只是為了轉生所暫時現起的存在,是往趨來世的車乘,當然不屬於有情之類。所以對「有中有論者」而言,「無中有論者」否定「中有」屬於有情之類的論證,並不能否定「中有」的存在。
「無中有論者」認為「中有」無任何存在意義,因為凡是具有存在意義者,必然有可表顯的功能作用,例如有壽限長短、老病等變化、造作善不善業、對五塵境產生愛不愛等貪著心,而且要以服飾莊嚴其身等等。但是,「中有」卻完全沒有上述這些作用,可見「中有」並無任何實存之意義。
25「有中有論者」則指出「中有」是作為從此生歿後,轉生到下一世之用的,所以並非無用的存在。26雙方這有用無用的標準,完全是由各自的學理論證系統來認定的,27
3. 非一切有情之轉生皆需「中有」。 所以註定不、會有交集可言。
南傳《論事》主張如果不是一切有情之轉生,都必須有「中有」的話,就不應說轉生一定要靠「中有」聯繫。生無色界者,就都沒有「中有」。既然這些有情之轉生不必要靠「中有」的聯繫,那麼,如何能說轉生一定要有「中有」呢?28
屬於色法的無色界,當然不需要了。上述「無中有論者」之主張,並不合理,因為並不能因在某些情況下,不存在某事物,就否定該事物存在的可能性。 有部論師認為墮無間地獄者仍有「中有」的理由,已如上述。而他們雖主張無色界無色,故無「中有」,但是卻不能因某些轉生情況不必要「中有」,就認為「中有」不存在。因為對有部論師而言,「中有」屬於色法,所以只有在欲界和色界的轉生過程中才需要此媒介,在不
4. 「有中有」將墮無窮過
「無中有論者」認為如果於「死有」和「生有」的二有之間,可以安立「中有」的話,那麼,在「中有」和「生有」之間,也可以再安立「中有」,結果將會有無窮無盡的「中有」,那就無法確立「中有」存在的意義了。29
「有中有論者」則舉佛說有「中間禪」為例,認為既然能在初禪和二禪之間確立「中間禪」,而不會犯無窮過;那麼,於「死有」和「生有」之間安立「中有」,當然也不會犯無窮過了。
30
5. 「中有」與「生有」無法區別 如果「無中有論者」接受「中間禪」,卻不接受「中有」,豈不是有落入雙重標準之嫌?
「無中有論者」認為如果要在「死有」和「生有」之間,另立一「中有」的話,「中有」和「生有」既然都是死後再生的生命存在狀態,二者根本無法區別,他們提出了四點論證:
(1)「中有」有觸,即與「生有」無別。「無中有論者」認為如果「中有」具備六根,能緣六境,產生六識,根境識三和合而生觸的話,那麼,這已是具體的生存狀態了,應該叫作「生有」。反之,若「中有」不能觸,便無受等種種生命存在之特質,也就不能算是一種生命存在狀態。所以,如果「中有」無觸,則「中有」
並不存在;如果有觸,就是「生有」,而不能叫作「中有」。
31
(2) 受「中有」形,即是受生。
「無中有論者」根據經說,主張當捨去此世的五蘊身,再受生另一五蘊身時,即名為「生」。所以,如果說眾生死後,受生具有五蘊之「中有」身,即與「生有」無異。如果未受生五蘊身,即是未生,亦無「中有」。32
(3) 「中有」有退,即名為生。
「無中有論者」以「中有」滅或不滅來難問敵方,如果「中有」會滅,就是已生起之具體生命了,因為有生,才會有滅;所以「中有」無異於「生有」。如「中有」不滅,豈不成為常住之法了?33
(4) 由業所成,即是「生有」。 有法常住,當然是所有佛弟子都反對的。
原始佛教主張業感緣起,以業力為因緣即可再生,「無中有論者」認為凡是由業力因緣所再生者,即名為「生有」。所以,如果「中有」是從業因緣生,即與「生有」無異。如果「中有」不從業因緣生,又從何而生呢?34
從這一段辯論,很明顯看到雙方都同意有死後存在的生命,但是對死後的生命存在狀態,卻有認知上的根本差異。 佛弟子當然不許有任何生命存在狀態是不從業因緣生的。「有中有論者」針對上述四點有關「中有」和「生有」無法區別的問題,所提出的答辯是從「生有」的性質中,再細分出「中有」的,所以二者性質相近是正常的,不會有上述的過失。但二者仍有不同,「中有」是在此世五陰壞滅後,能令神識轉生至下一世之迦羅羅(梵 kalala),胎內五位之初位)者,亦即是聯繫「死有」和「生有」之間的轉接者。
6. 「中有」與「生有」一異皆成過失
「無中有論者」進一步提出的問難是,「中有」和「生有」二者究竟是一或異呢 ?如果二者是一,那麼,死後所現起的,就是「生有」,而非「中有」。如果二者是異,那就是各不相干的二種存在,「中有」和「生有」無關則無法成立也過相續的關係。所以,無論主張「中有」和「生有」二者是一或異,都不能成立「中有」。「有中有論者」認為「中有」和「生有」二者既可說是同,也可說是異。如果從二者受生之處而言,二者屬同一界,所以可說二者是相同的。如果從二者的性質而言,「中有」好比是通往某目的地的車乘,「生有」則是目的地,所以二者是不相同的。因此,無論「中有」和「生有」二者是一或異,都可以成立。
7. 業力能至,不需要「中有」原始佛教的輪迴理論,主要是業感緣起,所以「無中有論者」最直接的理證,就是提出只要藉業力就能完成轉世,並不需要經由「中有」的聯繫。在《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緣品第五>中,當解釋到十二因緣的「行緣識」時,提及「最後識滅,初識續餘道生」的情形是「最後識滅已,初識即生,無有中間。」詳細的說明:謂此滅彼生,謂此終彼始。非彼命彼身,非異命異身。非常非斷。非去非來。非變,非無因,非天作。非此作此受,非異作異受。知有去來,知有生死,知有業相續,知有說法,知有緣。無有從此至彼者,無有從彼至此者。何以故?業緣相續生。(T28, no. 1548, p. 608, a26-b2)今生來世的生命,既非同一亦非別異;生命的存在,既非常住亦非斷滅。雖然明明有生死輪迴,但是,並無不滅之實體由此去彼,或由彼來此;這些看似有去有來、有死有生的輪迴現象,都是因緣所生,既非無因而有,亦非造物主所創,既非自作自受,亦非他作他受。而使生死相續不斷的因緣,就是業力。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舍利弗阿毘曇論》這部較古型的上座部論書,也同時是主張「有中有」的犢子系本末五部之本論,(印順,1981:66)從這部論書的地位來看,可以證明由業力因緣使生死相續不斷的主張,本是論諍雙方所共許的;然而,就在此前提下,卻還是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必須由「中有」來聯繫前後世,例如犢子系就是「有中有論者」。所以,我《三彌底部論》:「若中間有,共生一法者,是其生有,非是中間有。若不同法生,成別道名,如八正道。如是同法、不同法成過,是故無中間有。」(T32, no. 1649, p. 469, c13-16)《三彌底部論》:「二處生故。生中間有處、往受生處,此二處同法、不同法。雲何同法?同界故。雲何不同法?乘與生處異故。是故,不可言無中間有。」(T32, no. 1649, p. 470, b4-6)《成實論》:「以業力能至,何用分別說中陰耶?」(T32, no. 1646, p. 257, a9-10)我們似乎有必要更審慎地深入探究,才能了解雙方論諍的真正癥結所在。

三)「中有身」之存在論證是十四無記的之一問題而佛陀在世不正面回答。
发表于 2013-9-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密續說法:

即身成佛:沒有中陰,無生無死!

死光明成佛:沒有中陰

中陰成佛:有中陰,如宗大師
中陰身七天後,中陰身也死去,沒有投生處:再獲得中陰身,七天內可以成佛

四十九天之後有投胎處:可以成為轉世祖古
发表于 2013-9-2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guruguri 发表于 2013-9-21 15:21
雖世間名言說啥,中觀應成也如是說
但,貴格魯論壇說誰不是格魯,誰就不是格魯,那您當然沒有這種權力與資格
...


格鲁派的观点,其实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白,这是恩师夏佛传承下来的传统说法,不是我的说法,也不是我说谁不是格鲁谁就不是格鲁。就这点而言,恩师夏佛与祈佛的观点是一致的。
总结一下,在唯识、中观及小乘部分教派中,是承许中有存在的,在杂阿含经、地藏经、中阴经、正法念处经、梵网经等佛经及杂集论、瑜伽师地论、俱舍论、发智论、大毗婆沙论这些论典,都是承许中有存在的。但是不是一切众生都有中有,这点不一定,论典上说,往生到无色界的有情就没有中有。
在格鲁派来说,是承许死有之后会有中有的,而且这种中有最长只有49天。
例如大毗婆沙论里面说:中有极多住七七日。四十九日,定结生故。
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
杂集论里面说:若过七日,不得生缘;必定命终,还生中有。如是展转,乃至七返,更不得过。
发智论里面说:云何本有?答:除生分死分诸蕴中间诸有。云何死有?答:死分诸蕴。云何中有?答:除死分生分诸蕴中间诸有。云何生有?答:生分诸蕴。
地藏经: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
梵网经: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

至于说有中阴的原因,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提到,是认为必定会有中阴身的:
问:何因得知有中有耶?
答:从此没已;若无所依诸心心所;无有道理,转至余方故。不应如响。唯惑乱故。不应如影。彼不灭故。亦不应说如取所缘。非行往故。由如是等所说譬喻,不应道理;是故当知定有中有。如是等类,应当思惟色蕴生起。

至于说中有不在六道中,所以不该有,这也是有回驳的,见大毗婆沙论:
有说:中有非趣所摄。问:若尔;善通施设论等。尊者达罗达多所说,当云何通?答:彼不须通。非三藏故。文颂所说,或然不然。达罗达多,是文颂者。言多过实,故不须通。若必须通;应求彼意。谓诸中有,似所趣形;故说摄在所向诸趣。地狱中有,形如地狱;乃至人中有,形即如人。而实中有、非趣所摄。评曰:此二说中,后说为善。所以者何?趣、谓所趣。即所至处。中有趣彼,非所至处。犹如道路,故非趣摄。复次趣非扰乱。中有扰乱。是故中有、非趣所摄。复次趣多安住。中有、不住。如风阳焰;故非趣摄。复次诸趣是果。中有是因。因不即果,故非趣摄。如因非果;作、非所作,取、非所取,向、非所向,应知亦尔。复次诸趣相粗。中有、相细。细不即粗,故非趣摄。如细非粗;不现见、非现见,不明了、非明了,应知亦尔。复次中有在彼二趣中间,故非趣摄。如田邑土世界中间,非田等摄。复次趣是根本,善恶业招。彼加行业,招于中有。因既有异;故不相摄。

总之,关于中有,虽然在佛教内部可能有各种说法,但是在格鲁派内是一致认为有中阴存在的,而且最长为49天,归根结底,中阴身是生命流转的一种过程,以此证明是持续不断的所立的分位,在格鲁论坛,以格鲁派的观点为准,这是版规早就说过的,而且与很多佛经、论典极相随顺,所以,这个讨论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发表于 2013-10-10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的人hao 发表于 2013-9-17 14:50
1.《密宗名相》(谈锡永著)
 中有的寿量,以四十九日为期。前半依前生的时量计,后半依后世的时量计。若 ...

若堕畜生道,因畜生道的时量比人为短-----求教,千年王八万年龟是怎么来计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6:30 , Processed in 0.03163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