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angar

依止善士,是学佛的根本。这个根本,指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一段相关的开示:


* 根本,不是上师,是法。

首先,要知道「根本上师」这个词,打哪儿来?它来自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这句话。「根本」一词指的是老师?还是法?「根本」指的是「法」。

修依止善知识,是修其他的法之前,一定要修的,因为它是一种「助缘」,但不是「正因」,大家不要搞错了。「根本」不代表正因,是「主要的助缘」之意。因此,「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的意思是,依止善知识这个法,是实修道次第的主要助缘。

主要助缘,意谓着若没有这个助缘,后面将无法实修生起证悟。失去主要助缘,实修的正因不论多么努力种,都种不下去,也长不出果实。

实修道次第,「修」才是正因。例如,修下士道,目标是为了生起下士道的证量,那么,修下士道就是下士道证量的正因(真正的因、主要的因)。助缘是给予你下士道这个法的老师,你感恩、尊敬、祈求他…等等,就是修依止善知识。

修中士道时,若是另外一位老师学,怎么办?祈求与感恩的对象,应该是谁?当然是指导修中士道的老师,因为我是跟他学的嘛,道理是这样的。

再者,指导我修学下士道的老师,突然圆寂了,下士道还没学完吧,我该怎么办?应该再去找一位上师学,然后,也要对这位上师感恩尊敬。

总之,实修的每一阶段,所学的法,从哪里来?对给予你这个法的老师,一定要感恩、尊敬、供养、祈求…等,就像对佛一样。如此一来,所修的每一个阶段中所必须具备的福德资粮,很容易齐备,逆缘也容易消除,这就是助缘。

但光是这样做,还不够,自己也必须努力闻思修,只祈求上师加持,没用的,因为,上师也只是助缘而已。有了助缘,自己好好闻思修,这才是正因!具足正因,证悟才会生起。

一开始要先了解「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的含义。道,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根本依止善知识」是,每一阶段实修的助缘,是依止善知识。对于给予我教法的上师,一定要尊敬、感恩、祈求,好好依止。

根本,是主要的助缘。不过,上师不是主要的助缘,修依止善知识这个「法」,才是主要助缘。「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并不是说,依止的这位「上师」是根本,而是,依止善知识的「行为」是根本。

这个地方,很多人都误解。第一个误解是,以为修依止善知识之后,后面下士道的证悟、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等证悟,只要全心全意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全部获得。

这不可能啊!果真如此,《广论》在依止善知识以后的内容,宗大师根本不必写,只要写依止善知识,不就成了?


——雪歌仁波切:何谓根本上师?
发表于 2013-3-12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止善知識之理從擇師,到意樂依止法、加行依止法,實已涵蓋所有修行。尤其在加行依止法中,特重依教奉行。
发表于 2013-3-12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3-3-12 01:47
依止善知識之理從擇師,到意樂依止法、加行依止法,實已涵蓋所有修行。尤其在加行依止法中,特重依教奉行。

赞同,依止法中,最要的是如法修行供养。

雪歌仁波切的解释的这个依止法,内涵显然小于《道次第广论》、小于《华严经》,后面那么多的讨论也是由这内涵的差异而引发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3-3-11 08:24
“根本”的比喻取自《华严经》,《华严经》中说:菩萨所成就的一切功德“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

不绕弯子:不能说没有,就是有了。
大地的比喻,又是另外一个意思了,是“一切的所依”之意。

说了语文老师,那就假设语文老师出题目:如果一法兼有润生、支撑二义,应该用什么来做比喻才恰当呢?

讨论这些,没什么别的意思,根本、源泉、基、大地这些,有些细微的差别,多想想是有益的吧?
如果说一定没有其他的意思,那也得用理由,光是教证也不足够的。因为:所有的书,都读完了、理解完全了?
发表于 2013-3-1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善圆满 发表于 2013-3-11 13:48
刚看到一段相关的开示:

后面还有一段:

* 道次第每一階段都要老實修

  因此,道次第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老實地修。《廣論》講前行、正行、結行,不是只有依止善知識才這樣做,而是整個道次第,每一個階段,都要努力精進修。

  第二個誤解是,以為「根本」一詞,指的是所依止的上師。事實上,「根本」不是指上師,而是「依止」這個法。「根本」也不是說有了這個法,其他的法也都會有。

  助緣與正因,二者要分清楚。根本,意指這個法,是一個主要的助緣,但不是正因。

  《廣論》在「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之後,接著說「依止後應如何修」,代表「必須努力精進的修行」。

  如果只要一心依止善知識就好,其餘不必修,全部會自然獲得的話,宗大師就不必再說「依止後應如何修」了,具足助緣後,還要種正因,正因與助緣都齊備了,才會有「果」的出現。

  大部分的誤解來自於誤解「根本」二字的意義。「某某是我的根本上師」這樣講,很有問題,不應該把一位上師當根本,也沒有根本上師這種詞。「根本上師」這個詞,會帶來很多誤解。

  有人誤解「根本」指的是「人」、「上師」,實際上,指的是「實修上的法」。實修依止善知識的對境(人、上師),即稱之為根本上師。是這樣的意思。

  若將根本錯解為「上師」,不僅是誤解,還會帶來很多障礙。若連接到「人」的含義,我們就會區別上師的高下,那麼多上師中,只有一位才是根本主要的上師,其他的上師,就不是那麼「根本」,那麼重要。以這種心態去修依止善知識會出問題。

  修依止善知識時,對上師們要一視同仁,不可以區別大小、高低,因為,一切上師,都是體性一,無二無別。所有上師,都要平等的放在高高的位置上,不應有高低上的差別選擇。

  若將上師做高低、上下的區分,就變成有些上師如佛,有些上師如凡夫,有些上師如…這樣子,根本就沒有「修」,這樣修依止善知識有問題,反而帶來障礙,造下惡業。

  如果在上師之間區分上下高低,一定會對某些上師不依止,使用這個詞,不應誤解原意,妄加解釋。宗喀巴大師創建的格魯派,比較少用「根本上師」這種詞,即使使用也會充分理解或說明其中的正確意義,否則,會帶來障礙。

  總之,根本有二種意義,一個是「第一個要實修的法」,另一個就是「主要助緣」的意思。
問:曾聽過每一個階段都有上師,但是,開示菩提心或引導行者獲得大證悟成佛的老師,叫做根本上師,例 如密勒日巴及馬爾巴的關係。請問要怎麼看呢?

答:將一切上師視為佛(視師如佛),是我們一定要修的。表相上,也許某人教我比較多的法,有些教的法 少一點,的確有這種情形。但是,內心上,都應該把這些上師們看成是體性一,無二無別,有的化身 這個、有的化身那個…。外相上的區分,不代表就是內心的想法。

  例如,阿底峽尊者的一百五十七位上師中,金洲大師分到最大的份量。但這也只是從表相的角度,內心 上,尊者一定將其他上師與金洲大師視為體性一,無二無別。

  修行的時候,一定要這樣子修。表面上的區分,是一般所說的「世俗」、「名言上」、「表相上」的意 思,絶不代表修行者對於上師們有高低大小上的區分。

            《取材於雪歌仁波切講授《四聖諦》20080909台東》
发表于 2013-3-13 1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见其性宣说其理
故为胜解妙说第一
如见宣解依缘所生
无能敌者向您致敬!

世间中的一切忧患
其根源是心智愚暗
明见此理可以根治
故此讲说依存因缘



作为伟大救世者您
受赞功德会有种种
没有一种赞美之词
胜过赞美您说缘起


伟大导师心灵救星
无比论师救堕能手
善于解说缘起之师
我今致以崇高敬意


利益众生为己任者
您为利众讲说妙法
法中精髓便是性空
断定性空最胜证据

就是众缘相合存在。
将其视为对立之因
或视其理不能成立
怎会理解您的本意。

您的否定自性存在,
就是肯定缘起之义,
物我自性空不可得,
与有作为并不矛盾。

  
  如果认识与此相反,认为性空就无作用,
  有作用者便非性空,就会落入邪见深渊。
  因在您的教义之中,觉悟缘起最为殊胜。
  但这并非物相空无,也非物我自性实有。
  非缘起物犹如空花,故无无缘存在之物。
  如果物从自性中生,就与众缘和合相悖。
  从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依缘存在之物,
  所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自性空无之物。
  自性本指不变恒性,倘若诸法原有自性,
  去染还净便不可能,虚构意识也不会灭。
  因此佛以狮吼之声,对着理性开化之众,
  再三宣称法无自性,谁能动摇推翻此论?
  自性原本丝毫也无,有此缘而却生此物,
  完全合乎逻辑二义,一体之中并存不悖。
  因视一切依缘而有,故不陷入绝对有无,
  这是救世佛陀之言,所向无敌原因所在。
  凡这一切均无自性,但从缘合生相应果。
  根本对立两种性质,互不妨碍相互依存。
  没有比这更奇妙事,没有比这更高超理。
  以您宣扬此理作赞,那是绝妙无比赞词。

  对于论说性空之言,不能接受并非怪事。
  对您胜法宝中珍宝,因缘之法坚信不疑,
  却不理解性空之义,这倒使人感到离奇。
  由此悟出性空之理,最胜法门就是缘起!
  若以名相反而生执,认定自性实有之人,
  让他开窍进入先圣,所走过的唯一途径,
  到达您的理想境地,还会有何别的良策?
  自性绝对不依作用,因缘相对作用形成。
  互不相容两种性质,一物之中如何并存?
  
       众缘和合生成之物,虽然根本没有自性,
  却能显现各种形象,所以称作虚幻现象。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  多识仁波切


发表于 2013-3-13 1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说之中缘起之说,智慧之中见缘起智,
  犹如世间崇高胜王,唯您独步别无匹敌。
  您的一切教化之言,均从理证缘起立意。
  目的只是远离苦楚,除趋寂灭别无他求。
  您的教导不同凡响,无论是谁有幸得闻,
  都能得到烦恼息灭,谁能对您不生敬仰?
  能破一切敌对邪说,义理统一无相悖处,
  众生获得远近二利,故我深爱这种教义。
  为得此法佛陀您曾,不惜舍去生命躯体,
  爱妻子女一切财产,非止一次经无量劫。
  对其崇高功德利益,向往犹如鱼上金钩。
  使您倾心爱慕之法,未能亲聆您教有憾。
  为此心中常常思念,犹如慈母失去爱子。
  沉重忧愁压在心头,朝朝暮暮难以忘怀。
  每当想起您的教导,眼前仿佛光芒四射,
  无比巍峨庄严佛身,以其悦耳梵天之声,
  如此这般谆谆教诲,心中映出佛陀形象,
  消除心中炽热烦恼,犹如一丝清凉月光。
  如此珍贵无比之法,却被学浅无知之辈,
  搞得如像马兰花草,交错倒置乱无头绪。
  见此情景于心不忍,千辛万苦探索求知。
  跟随大善知识足迹,寻找您的原本教义。
  当时研读教内教外,众多有关著作论述,
  使我产生种种怀疑,不得其解忧心如焚。
  您亲预言准确解说,无比优越大乘之法,
  排除有无二边戏论,龙树理论夜荷花田。
  清净智慧轮廓圆满,经学天空畅行无阻,
  驱散心中偏见夜色,压倒一切谬论群星。
  皎皎明月月称学说,光照深理夜荷开放。
  多亏恩师指点释疑,至此心情才得宁安。
  佛陀利众事业之中,言教事业最为重要。
  更重要者宣教缘起,智者以此纪念佛陀。


来源同上。

仅摘取几断。
发表于 2013-3-14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視自己的一切上師為同一體性,與將某一位上師當作根本上師,並不相違。就如一切諸佛同一體性,但仍可將釋迦牟尼佛視為對我等濁世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最有恩者。將自己眾多上師同視為佛,一樣可以將最有益於自心者視為根本上師。

根本上師、三恩根本上師這些在格魯很常用,格魯派常作為日常課誦的兜率百天,其後就有根本上師一詞,該偈反覆三唱。資糧田的主尊,通常也是"體性為我根本上師",外相為釋迦牟尼佛(如道次第加行六法修皈依之資糧田),或宗喀巴大師(上師供資糧田)。提醒大家不要誤解該詞詞義,隨喜;至於為何說格魯不常用這個詞,著實費解。
发表于 2013-3-14 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3-3-12 01:47
依止善知識之理從擇師,到意樂依止法、加行依止法,實已涵蓋所有修行。尤其在加行依止法中,特重依教奉行。

这要看依止法是第一个环节还是贯穿始终。如果将师兄所言之依止善知识换成皈依三宝呢?
发表于 2013-3-1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4#
道次第談依止善知識、以及皈依,有僅限該階段修行而不貫串於後?您以為呢?

如果有人誤以為依止善知識只是找個老師,皈依只是入門儀軌,那就告訴他實質的意義不是那樣,更能夠釐清。請問依止善知識之理,道次第裏是怎麼說的?只是第一環節?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所引的雪歌仁波切的解说以及《缘起赞》,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
缘起赞中说无明是流转的根本。我们知道,流转的因是业种子,缘是烦恼,为什么说无明是根本呢?
要了解依止善士是一切成就的根本,那首先什么是成就呢?
修学的成就是如何起作用的,是怎样起到扭转生死的作用的呢?
这些修学的成就,为什么说都是来源于依止善士呢?
发表于 2013-3-1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3-3-16 21:48 编辑

不涉及具体的文字稿内容, 只就听学及阅读雪歌仁波切有关'根本上师'一词及其它道次教授后泛泛的'阅后感', 仁波切強調:
1.根本上师是法,
2.根本上师不只是一人,可以是多人
3.根本上师是最能引导你心性往佛法方向改善的师父(大概如此).

雪歌仁波切的讲解, 似确与传统的道次第依师章的讲解有点不一样, 我觉得考虑到背景因素,会容易了解一点:
这几段引文都是仁波切在2004-2005年间讲摄颂及四圣谛时提到的, 当时仁波切还是要通过翻译教授。 先不考慮翻译或抄写人有沒有误解仁波切的原意, 这兩个教授,按照仁波切的修学次第是属于'入门'课程, 对象是初学及一些别的道场转过来学习的学生。因此, 个人感觉仁波切这种强调, 是以'破'为重点。

破什么?
  '从一位上师受了大密法,他就是我的根本上师,不用去其他上师处学习了'(有密无显型根本上师); '我的根本上师是法王'(声名型根本上师);'我的根本上师最cool最帅'(粉丝型根本上师);甚至'我电话就找到他,他是我的根本上师'(情绪依赖型根本上师)等等...,这等对'根本上师'的不同'迷思', 就算在今天,在这论坛也不少见...

雪歌仁波切很強调'先显后密', '学法要反復多学,修法要按次第修' 这些概念。我觉得上面比较'激'的讲授(很多還是問答中的發揮), 主要是破除上面几种颇为普遍的錯誤观念, 引初学先向 '显乘', '学习义理' 的方向走。 印象中后来2009年仁波切用汉语讲广论时, 已'传统'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了 发表于 2013-3-16 21:35
不涉及具体的文字稿内容, 只就听学及阅读雪歌仁波切有关'根本上师'一词及其它道次教授后泛泛的'阅后感', 仁 ...

雪歌仁波切没有说“根本上师是法”,他说的是“依止善士为道之根本,这个根本是法”。
我们一开始讨论,也从未说“根本上师是法”。

雪歌仁波切,似乎在讲法上说:根本上师不是一个人。
但在文字中,你找不到这样的说法:根本上师不只是一个人,可以是多个人。

根本上师的条件,在道次第的很多书中都有。
发表于 2013-3-26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是一种行为方法。
而通常所说的根本上师,是一个人。

也许这两者只是各自表述吧?
发表于 2013-3-2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3-3-14 10:59
24#
道次第談依止善知識、以及皈依,有僅限該階段修行而不貫串於後?您以為呢?

作第一环节说也是可以的,只是此环节并不会停止,而是贯穿学修始终。第一的意思应该是强调为起始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9:10 , Processed in 0.03524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