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54|回复: 14

(轉貼)河北承德13岁艾滋病毒携带者连遭学校亲人抛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2-1-19 23:05 编辑


小小

  核心提示 :一个大院。两个人。13岁的艾滋病毒携带者小小,虽然喜欢每天一个人下军棋,但他偶尔望向大门的热切眼神,还是牵出了他内心的秘密——他盼着那个内心喊妈的人从那扇门走来。李振华,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内心也有挣扎,但她却用3年的行动表白——小小早已是她的另一个孩子。

  给心灵冰封的艾滋病儿童照进内心的光亮,这是一个和谐社会最应该具有的姿态。可贵的是,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默默填充这抹亮色的最平凡的人。他们的爱与温暖的故事,让人心情难以平复。



  扬子晚报记者袁雪梅 谢民心 李立成 汪瑞华

一个空旷的大院子  一个携带艾滋病毒的男孩  一个偌大的稍显破落的院子,房门齐刷刷地锁着。惟一一个开着门的屋子,一个穿黑衣服的男孩儿自己在跟自己下军棋。他叫小小(化名),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  对于记者的来访,小小“视而不见”,依旧低着头下棋。  点头、摇头,这是记者见到小小的一个小时内,他跟记者所谓“聊天”时的所有动作。而他的眼睛和手,一直没有离开过那副军棋。  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这似乎就注定了生活剥夺小小幸福的权利。  不幸,自小小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紧紧“追随”着他的成长足迹。 


 

小小还没出生时,父亲就因艾滋病去世。几年后,母亲带着小小从老家围场改嫁到滦平红旗镇。很快,继父也被感染了艾滋病。  小小的童年,还有一些仅存的幸福。因为,妈妈还在身边。母亲的疼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是世界上无法代替的幸福来源。3年前,小小的母亲也因艾滋病去世,这一下,不知道这对母子患有艾滋病的乡亲们炸了锅。  艾滋病,这个如同瘟疫一般的字眼,让村民们开始把恐惧化作仇视,强加在这个10岁的孩子身上。  本来正在三年级读书的小小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理由是怕传染。  “找一个不知道小小有艾滋病的地方读书。”这是家里人在小小母亲刚去世后的“善良”想法。然而,半年后,小小又因为同样的理由再次被“退”回家里。  也许是社会压力太大了,也许是小小注定要经受这样的历程,小小在被学校抛弃后,也遭到了亲人的抛弃。  10岁的他,被家里人送进了养老院。半里之外,就是他的姥姥和姨家。  接连的被抛弃,尤其是亲人的抛弃,让小小体验了在这个年龄不该体验的冷漠。在无力抵抗后,他选择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周边的每一个人。  养老院的老人们知道这个新来的孩子是个艾滋病患儿,都不愿意跟他同住,甚至不愿意和他接触。无奈之下,院长跟这个孩子搬到了一个屋子,毕竟那时小小才10岁。然而,住了两年后,院长患了脑血栓,家人认定了是小小传染的,把老人接走,还想找有关部门讨个说法。 


 孩子从来没跟我叫过啥不称呼任何人、不和任何人交流,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做游戏,这是小小在明白自己携带艾滋病毒、并遭遇周围人冷遇后选择的生活方式。一般情况下,小小从来不走出这个院子。跟他一样,也不出这个院门的,就是养在院里的一群鸡。  今年冬天,为了省些取暖费,养老院的老人们集体被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养老院,这个院子里只剩下小小。只有在养老院做了17年饭的李振华每天为他做饭,而晚上,则由李振华的丈夫来给小小做伴睡觉。  歧视没有停止。  没有理发店愿意给小小剪发,没有洗澡堂允许小小进去洗澡,无奈之下,52岁的李振华自学剪发,他不想小小因为一个简单的洗澡和剪发去看别人的白眼。  由于每天和小小接触,李振华也遭到了村里人的反感。  “我会摊煎饼,以前乡里乡亲的经常来吃,可自打我开始照顾小小后,就没人敢来吃了。”说起这些,李振华满脸的苦笑。“今年收秋时,我脚碰坏了,乡亲们帮我收秋,我做好饭等着乡亲们来吃,表示表示感谢,可是一个来吃饭的也没有。”  尽量不去村民家串门和走动,是李振华面对村民的反感而选择的应对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最无力的“反抗”。  


小小爱吃带馅的东西,糖包、菜包就成了李振华常做的饭。院子里养的鸡是为了让小小有足够的鸡蛋吃。  李振华所在的乡镇由于有矿产,很多村民都去矿上打工,每个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李振华惟一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北京工作,月收入上万元,丈夫在矿上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如此的收入水平在村里也是数得着的,而李振华却坚持在养老院做饭,挣每月几百元的工资。  李振华不傻,不是不知道2000元和几百元的差别,惟一支持她坚持在养老院干下去的原因,就是这个院子里有小小,她割舍不下的一块儿心头肉。  和小小在一起3年了,可却从没听小小给她一个亲昵的称呼,哪怕是叫声阿姨,这让李振华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可小小有什么事,她还是跟当妈的一样揪心。  前几天,李振华出去办事,小小一个人从窗户跳进装煤的屋子,往外铲煤。李振华知道后,后怕得很,狠狠地训斥了小小:“你万一要是给哪刮破了咋办?流血了,谁给你包扎?”  这就是做母亲的心,伤心了、批评了,可到最后,还是心里的宝贝儿。  眼看春节就要到了,李振华给小小从头到脚都装扮一新,还准备到养老院里包饺子,“闺女不回来过年,我和老伴就跟小小一起过,这不也是一家人嘛!”  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一颗善良又伟大的心。  


心里的妈妈一直都在为了能和小小沟通,记者蹲在地上跟小小保持同样的高度,让他用平视的角度就能看到记者。一个小时后,小小终于肯和记者说话。  “为什么不用哭泣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哭没有用。”  在小小的记忆里,他曾经为了一个想吃的零食跟妈妈哭闹,可是妈妈并没有理他,而是转身就走。眼泪掉了一地的小小看见妈妈决绝的背影,只好跟上妈妈的脚步回家。  一前一后的母子,在小小幼小的脑中成了定格的画面。  小小说,从那以后,他就知道,哭,没有用。  记者想打破他脑中的画面,笑着说,“我家的小孩儿就经常用哭闹的方式换取他想要的玩具。”小小淡然一笑,说道:“以后你就让他哭,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小小说,他喜欢看动画片和《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我在家也经常看卡酷频道。”惊异于记者能说出“卡酷”这个他平时最喜欢看的动画频道,小小的眼中有了那么一瞬间的光芒,只有这个时候,记者才能在他身上读出几分孩子的味道。  《十万个为什么》的126页,是小小刚刚看过的页码。在这一页,小小用一个破烂的纸条夹着,以便下次翻看。小小说,他最喜欢看其中关于宇宙的一部分,一遍看不懂,就再看一遍。  “好好学习,以后当个科学家,科学家就能研究宇宙。”  小小低着头回答,“我现在是活一天算一天”。这个时候,记者发现找不到任何话来安慰这个孩子。这一切,他幼小的心里,都懂,已经是一块伤疤,而这伤疤不断地一次次地被揭开,流血、流脓。  对记者不再排斥后的小小说,他已经“牺牲”掉了几颗健康的牙齿,原因是总爱吃糖包,李振华给他做的糖包。“她知道我爱吃”。小小说这话时,眼睛里有着一种被爱融化了的柔软。  


李振华跟记者聊天的时候,小小就像个跟屁虫一样,看似无意地拿个玩具在摆弄,其实,他左顾右盼地瞄着李振华,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徘徊在李振华身边,宛然一个贪恋母亲的孩子。  小小说,每天早晨李振华来给他做饭的时候,他都跑出去接她,而每天晚上李振华走的时候,他也默默地送她到大门口。这个习惯了不表达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其实早已经无数次地喊李振华“妈妈”,只是,一直在被拒绝的环境下,他幼小的心灵选择了隐忍和退缩。  对于内心深处的呼唤,他更希望别人能通过感悟听得见。  本版照片摄影袁雪梅










发表于 2012-1-19 2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好可怜,那个李振华真是好人。好感动……
发表于 2012-1-2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孩子根本没法选择,生下来就带有艾滋病病毒,可怜!
发表于 2012-1-2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拉卜楞 于 2012-1-20 12:25 编辑

孩子现在在一个县城福利院 据悉 某佛教慈善功德会近期正在联系 设法帮助此孩子
发表于 2012-1-2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帖必須頂
发表于 2012-1-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孩子!随喜善心人!
发表于 2012-1-2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所有人的血都是红色的,所有人的眼泪也都是咸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发表于 2012-1-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ki 于 2012-1-22 08:51 编辑

西藏古代社会对麻风病人也是如此的 ,对麻风病人和艾滋病人进行隔离应该是对健康人的保护吧,没有必要把大家对恶性传染病的恐惧,一概斥责为歧视吧。西藏古代很多人得了麻风病都会自觉的到远离人群的地方生活,以防传染,前一段新闻有个得了艾滋病的人考教师体检不合格被拒之后告教育局,认为这是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发表于 2012-1-2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个可怜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和宽容
发表于 2012-1-2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了两位著名的艾滋病大使:濮存昕 彭丽媛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卜楞 发表于 2012-1-20 12:25
孩子现在在一个县城福利院 据悉 某佛教慈善功德会近期正在联系 设法帮助此孩子

太好了。 有進一步的消息嗎?
发表于 2012-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拉卜楞 于 2012-2-6 16:14 编辑
景宗 发表于 2012-1-25 06:31
太好了。 有進一步的消息嗎?


我同事已经看过回来了 小孩被照顾得不错 媒体一曝光 很多政府机构 民间团体纷纷献爱心 几乎没有后顾之忧
发表于 2012-2-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正义的舆论导向还是很强大的。
发表于 2012-2-6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醫學是小弟的本行,所以來插個嘴。
古代對痲瘋的隔離跟艾滋病的恐懼,事實上都是對疾病的認識不夠造成的。
痲瘋病是傳染病,但並不容易傳染。
網路上摘錄的醫學資料:
"除了: 一、長期、密切的﹔二、與未治療過的多菌性癩病患者接觸﹔三、受感染者又是極少數不具免疫能力或抵抗力較弱者。三項因素齊具,才有可能受感染發病﹕因此,它是一種傳染性相當低的疾病。人體也有可能感染了痲瘋桿菌,而因自身的免疫功能而沒有發病。"

艾滋病也一樣,只有體液交換才可能傳染,甚至親吻都不會傳染(研究指出,愛滋病毒在口腔的環境不容易傳染)。雖然感染者的血液沾到未感染者的傷口有可能感染,但是已經投藥治療控制的感染者,血中病毒量很低,可說是不會傳染。

可惜的是,人對於病的恐懼往往是超乎理性的,當初跳水王子阿多尼斯跳水撞到東西,頭流血,他公開承認染病,結果當天在同個游泳池的選手都大為緊張。記者訪問醫生,醫生哈哈笑,說因為在那個游泳池游泳而染病的機會可說是零。超乎理性的恐懼也許是人之常情,但是因為這種沒道理的恐懼而去歧視無辜的人,壓迫可憐的感染者,可以說是人性的黑暗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卜楞 发表于 2012-2-6 16:13
我同事已经看过回来了 小孩被照顾得不错 媒体一曝光 很多政府机构 民间团体纷纷献爱心 几乎没有后顾之忧 ...

看來媒體曝光是有效的,隨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3:14 , Processed in 0.04461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