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阿扎仁波切二三事(巨坑,慎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洛桑丹尊 于 2012-2-29 18:30 编辑

《影尘回忆录》是谈虚老和尚的回忆录,他在书中说,他小时候,母亲是信佛的人,每当有出家人来化缘时,他母亲总是恭敬地供养,而当出家人致谢时,他母亲总是拉着他躲到一边,不接收出家人的致谢,并且告诉谈虚——出家人功德福报很大,我们在家人受不起他的致谢和作揖。这一幕,也成为谈虚老和尚出家的缘起。

但是,在藏地似乎没有我们汉地的某些想法和作法——

阿扎仁波切总是对我们说谢谢,我们起初还回复说:没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次数多了,我们也马虎了,有时也回复说:“嗯”,或者“好”。

在2010年4月,我们去曲岭寺拜见阿扎仁波切时,他在寺院里请我们吃饭,我们吃完后,各供养了十元钱,因为在汉地,寺产属于十方僧的,我们受用不得。但是,阿扎仁波切坚持不收这十元钱,甚至还使了个眼色,让侍者师父坚持还给我们。后来,我们只好收下了这供养出去的十元钱。我想,可能在藏地,阿扎仁波切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弟子、或者施主的感谢吧!

看了《掌中解脱》,我们明白了,这也是师父对弟子的一种恩德,叫做“以财物摄受为眷属恩”。修学格鲁教法,当然需要先学道次第,阿扎仁波切也常常要求我们修学道次第。道次第的第一个次第就是“视师如佛”,生起这个觉受的要素,需要我们对师父了解,知道师父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关怀。有鉴于此,阿扎仁波切才在很多方面都对弟子关爱有加,这样即是阿扎仁波切办事方式和处事作风的体现,同时,也使我们在修学道次第时,特别是在生起“视师如佛”的觉受时,有观修的“素材”。

因此,我们常常顶礼阿扎仁波切,感谢他无时不刻对我们的关心和提携。
发表于 2012-2-2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觉得汉地的人了解到因果、功德的教言后常常在细节上计较,怕吃亏、不合算。
这是不是一种贪心呢?
发表于 2012-2-2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处卑位 发表于 2012-2-29 19:54
有时候,我觉得汉地的人了解到因果、功德的教言后常常在细节上计较,怕吃亏、不合算。
这是不是一种贪心呢 ...

增壹阿含经护心品第十     (goodweb.cn)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莫畏福报。所以然者。此是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所以名为福者。有此大报。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此名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无有爱乐。此名无福。比丘。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复过七劫不来此世。复于七劫中生光音天。复于七劫生空梵天处为大梵天。无与等者统百千世界。三十六反为天帝释形。无数世为转轮王。是故。诸比丘。作福莫惓。所以然者。此名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是谓名为福。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此名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快哉福报  所愿者得  速至灭尽
  到无为处  正使亿数  天魔波旬
  亦不能娆  为福业者  彼恒自求
  贤圣之道  便尽除苦  后无有忧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厌。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承顺一法。不离一法。魔波旬不能得其便。亦不能来触娆人。云何为一法。谓功德福业。所以然者。自忆往昔在道树下。与诸菩萨集在一处。弊魔波旬将诸兵众数千万亿。种种形貌。兽头人身不可称计。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等。皆来云集
  时。魔波旬而语我言。沙门速投于地。佛以福德大力。降伏魔怨。诸尘垢消。无有诸秽。便成无上正真道。诸比丘。当观此义。其有比丘功德具足者。弊魔波旬不能得其便。坏其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有福快乐  无福者苦  今世后世
  为福受乐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惓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贪心薄当然好。无贪才最好了。可是贪心,凡夫肯定有,毕竟谁也做不到三轮体空,下地之圣者也没有完全断除贪心嘛!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没必要“苦.逼”自己,更没必要说 ** 与 ** 都是贪心之类的话,不假观察而作类似言论,容易流于诽谤方便分!
如果说行善业时于得福 1 N 还是 1.1 N 而生分别执着,愚以为这是贪心,而且太贪婪计较,不好;如果说行善业时于得福 1 N 还是 1亿亿 N 而生分别执着,愚以为这是贪心,但也是聪明善巧,有什么不好?
愚以为,不管怎么说,对于凡夫,乐总比苦好,常生人天总比常落恶道好,贪色界总比贪欲界好,去净土总比处轮回好,当然,即生证道乃至即身成佛最好不过了,但这个很难啦。三士道,也要从下士道修起(求来世人天果),至于求来世常作人、常作天还是常住净土,这是个人意愿了。
贪心乃至贪心太重当然不好,但是因果上来说,作福莫惓,为福莫厌,是为智者嘛


补充内容 (2012-3-3 00:25):
注:“皆来集”原文为“皆来集”。
发表于 2012-2-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教证
不过我的意思是在了解了这些以后,对于自己可能沾点因果的事都尽可能避开,这会不会对以后发菩提心度众生的事业有障碍呢
发表于 2012-2-2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2-29 21:58 编辑

您说的那个倒是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3:41 , Processed in 0.03050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