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善慧精进

问一个穆则玛的问题:“无缘大悲”的“无缘”怎么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也不想给你争辩什么,说这些没谱的也没有意义,也不想浪费论坛资源。

您老若愿意,互相切磋一下也可,奉陪。
胡扯的话就此打住,不再回复。
发表于 2012-2-1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第二法王无上悲智雪山善巧贤慧普闻文殊应化根本上师宗喀巴尊足下恭敬顶礼,伏请一切时处摄受
发表于 2012-2-1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发表于 2012-2-1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依"入中論"的藏文字義  悲是指 “緣眾生的悲” “緣法的悲” “緣無緣的悲” 三種  
其中密集麻的 “無緣大悲” 就是指 “緣無緣的悲”
  
由於這三種悲 都有詳細的分解
所以 “緣無緣的悲” 其是必須在這 已很具代表的分解規格下 作認知的
亦即
七世紀的月稱論師 所著的 "入中論" 與宗大師所作的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都有對此“緣無緣的悲”做很詳盡的解說  
即今第5帖 列出的 日宗仁波切 將 "入中論"中 作詳細之講解

為了說明 摘要如下
為什麼會生起緣法之悲心,以及生起緣無緣之悲心呢?
它(緣法之悲心)是一分一秒 都在改變的無常法,因為眾生不瞭解的緣故,會將無常的法則,執著為常態法。所以當我們面對這種眾生時,會覺得眾生都是非常愚癡、非常顛倒的,而對這樣的有情眾生生起悲心。
  個人理解  即這段是說 當我們 對 "無常"這個法 有更深的認識時 見眾生對 "無常"不清楚  ㄧ直執成常法下 致一再起煩惱與造業的輪迴  為此 愈緣在無常法 愈悲憫眾生的迷茫的悲心 稱為 "緣法的悲心"

相同的緣著無緣的悲心,在輪迴當中的每一個有情,在面對境界的當下,境界都是自性空的,但是眾生都會執著境界是自性有,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關係,眾生在內心 會生起各式各樣的煩惱而造業,透由這種觀修的方式 而生起的悲心,就是緣著無緣之悲心。
   個人理解  此就是在說 如”緣法”所起的悲 一樣   有 '緣在”無緣”'上 所起的悲  
   而此 '緣 "無緣”'的悲 之 "無緣” 應該依論疏所詮釋 “自性空”之意
   即如是認知  只有更開廣與更精確   我們怎可迴避或不接受呢

所以,悲心又可以分為緣眾生,以及緣法,以及緣無緣的三種悲心。
   如是細分 無非就是要我們更細緻的認知  即悲心的開發或內涵  是有很多種的
   總之  雖然漢傳比較強調 “不分有緣無緣 就是要無止盡的對眾生發慈悲”
   然若能更了知  還有這麼多樣的分法  對我們的智慧抉擇  只有增長  應不會變差 才是
   
對此 不妨說出自己的一個公案 (為例)
記得還未學藏文字前  曾問過一位會中文的藏僧 有關密集麻的 “無緣大悲”
他當時就是回我 “緣在自性空” 的悲
我想他的中文  或許有些不靈光  所以一直要他改成  我們漢人的一般說法
即 "無分親疏 無止盡的”悲

只見 本來對我很謙和的藏僧  這時變的很堅持 與很不服氣的 與我爭了二天
待我後來  會一些藏文字後  才發現自己那時 “先入為主” 與 “依文解義”的心太強
以致 與該藏僧堅持了二天  猶記當時一直懸疑  待會查藏文字時  第一個就是想將這個辭辨清

對此 密集麻之"無緣大悲"的譯文  因好奇 也曾問過許多學佛已很多年的同修  
不想  大家都是不假思索的說 “無緣大悲” 即是就 "不分親疏 或 無止盡的”悲 而言

想  現在已經有很多法師與仁波切  在翻譯與講解  所以 我們實應多面的参閱
且放開心胸的學習與抉擇  對我們應只有好處  不會有壞處的
所以  特此作解  實無輕毀何家之意

发表于 2012-2-1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下师兄所言极是,随喜,也贴一篇见悲青增格西地教授。

大悲心
何謂大悲心?與悲心有無差別?大悲心與與我們一般的悲憫心有差別。悲心很多人都有,聲聞、獨覺也有悲心,可是都沒有大悲心,大悲心是由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後,才會生起。修大悲心有二個條件,一個是悅意,一個是討厭輪迴,此二者雙管齊下就能生出悲心。厭離輪迴的部份,以《廣論》來說,就是把下士道、中士道的法類修起來,下、中士道講的就是三惡趣的恐怖、輪迴的可惡等,訓練見到輪迴全視為過患、一無是處;悅意的部份就是經由知母、念恩、報恩,產生悅意,即看到什麼都喜歡,螞蟻等也喜歡,沒有討厭的眾生。《廣論》的編排是在下、中士道說出離的部份,在上士道才說知母、念恩、報恩等,這樣的安排雖然看不出來,但是修悅意感與厭離感是可以同時並進。通常別人受傷我們會覺得他們好可憐,但是這種悲憫是和佛法無關的疼惜,一定要知道輪迴、三惡趣的過失,產生悲憫,才會成為成佛解脫的因素,由厭離與悅意感產生的悲心才成為大悲心,所以大悲心是有悅意慈之後才會有的。
    大乘是一定要修平等捨,大慈、大悲的所緣都相同,是一切眾生,二者的差別點是,大悲心是希求讓有情離苦,大慈心希望有情得樂。而慈與悲則沒有順序,因為希望眾生離苦的同時,自然會希望他們得樂,希望他們得樂的同時,自然會希望他們離苦,所以希望離苦與希望得樂是同時的。我們在修大悲心之前一定要修平等捨,再由知母、念恩等一直修上去而成就大悲心,若不是透過緣一切有情,就會變成無量悲,或其他的悲憫心。一般我們對父母、妻兒會有悅意感,他們受到傷害,我們便會受不了,這種是有過失的貪愛;對自己討厭的人受傷害,可能還會感到高興,這是顛倒的高興。在歷史上也可以看到,某些人對某個部落、某個民族而言,是民族英雄,因為對於那個民族,他可能做了開疆拓土的事,可是在佛法來說,那是一種貪。所以緣一切有情時會變成大悲心,但是當範圍縮小時,如緣一個部落、緣一個家庭等而有的希求心,或許會有功德,但也有可能變成貪。為了避免有這些過失,要先修平等捨,即對自己而言,大家都是平等的,修出平等捨之後,再修悅意感。
    聲聞、獨覺他們有四無量中的悲無量這類的悲心,其悲心遠遠勝過我們的悲憫心,但是他們的悲心仍不是大悲心,與大悲心相較,差別不只以千里計。宗喀巴大師會說,聲聞、獨覺的悲心是如母式的悲心,大乘的悲心是如父式的悲心,意思是,如果獨生子掉到深坑中,母親只會在旁呼救,而父親則會直接跳下去救助,所以說聲聞、獨覺有如母式的悲心,沒有如父式的悲心。也就是說,大悲心的程度要強烈到當看到他人的痛苦,會不計自身地想幫助他者,這種程度才稱為大悲心,以寂天菩薩所傳自他換的修法來說,就是會完全捨棄自己,拚了命的為他人。
    大悲心後會帶動引起增上意樂,增上意樂是一種有「我自己一個人來承擔」的想法,類似地藏王菩薩為了眾生,百劫待在地獄都願意,大悲心就是要能引出這樣強大的心。增上意樂後有蔗皮式的菩提心,接下來是真正的菩提心,才算是大乘。大悲心可以說是大乘的種子,將這個種子種下,好好滋潤,它可以生出大乘,但是它仍是種子階段,不是大乘,但是說大悲心是佛子因就很肯定。
    大悲心是大乘的種子,這意味大乘的種姓滋潤是由大悲心。我們心相續都有如來藏,眾生皆有佛性,可是佛性的萌芽要從有大悲心開始才算,有大悲心才稱為具備大乘種姓,才會變成「善男子」。《廣論》中會談菩提心像種子,雖然菩提心與空正見都重要,但是有菩提心之後布施等才會成為菩薩的六度,而這些都是由大悲心帶動的。聲聞、獨覺有很好的修行,具有空正見,可是為何不往菩提心發展?就是因為沒有悲心帶動。聲聞、獨覺會利益一些有情,但是為了有情赴湯蹈火的情操就沒有。所謂的種子,就是有了它之後,大乘的功德才會產生,沒有它出生不了大乘的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3:22 , Processed in 0.03055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