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2|回复: 7

怎样读懂佛经,什么是流通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的流通分是佛经正文的结尾,在佛经教义陈述完结后,还要让佛经在世间流传,进而传于后世,以便利益众生,所以,佛经的结语一般被称为流通分。


所谓“流通”,是指佛法像水一样往四处流动。譬如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就叫流通到中国。总而言之,佛法传到某地,就叫流通到某地。在许多寺院,都有供僧众交流佛经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也被命名为佛经流通处。


在佛经中,流通分大多是赞颂佛法的功德,说明修行的利益,也有的是与其他法门进行比较,赞叹佛经的独一无二,从而引起信众的兴趣。


流通分的基本形式大多是“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大家在听了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无比欢喜,恭敬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诲,并发愿依照佛陀的教导而修行。


比如《金刚经》的流通分部分:“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就是佛陀讲经完毕后,须菩提长老和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天、人、阿修罗等,因为听了佛陀的法义,无不欢欣鼓舞,诚心信仰并恭敬奉行着佛陀的教诲。


对于一些篇幅较小的佛经,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判断流通分,但对于一些篇幅较大的佛经,我们就不能简单分析判断流通分了。藕益大师在讲解《佛说阿弥陀经》时说道: “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意思就是三分科经时,一旦经文稍微涉及教义,就立刻将其划入正宗分。这样一来,序分流通分就成了套路,变成了前面说好、后面也说好的形式。因为对这个模式不满,藕益大师提出应该按照经文的功用来分科:如果是序分的功能,就应该判为序分;如果是流通分的功能,就判为流通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应该是同等重要,各有各的作用。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2011-02-09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读懂佛经,什么是正宗分?

佛教的正宗分是佛经的正文,能证明经书的要义。佛经的正宗分部分,一般包括了佛法教义的阐明、论证及修行法门,是一部佛经中最重要的部分。

  • 一、什么是正宗分正宗分是佛经的正文,所谓“正宗”,是佛的说法一定是正说,而且也是能证明经书的要义的意思。佛经的正宗分部分,一般包括了佛法教义的阐明、论证及修行法门,是一部佛经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正宗分的重要性,所以历代高僧都对正宗分非常重视,不惜花费诸多精力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佛经的正宗分的解法主要分为“佛答问题”解法及“信、愿、行”解法。


  • 二、正宗分的“佛答问题”解法佛经的正宗分一般都采取问答的体例,先是佛弟子提出问题,然后释迦牟尼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问答的过程中,佛法义理得以阐述和论证,修行的法门也能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正宗分部分的佛与诸弟子的答问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佛经进行解读。
    关于佛弟子的发问,佛经中一般分为以下五类:
    1、不解故问,道理不明而发问;
    2、试验故问,为了考验老师或长者而发问;
    3、疑惑故问,见到问题有所疑惑而发问;
    4、轻触故问,突然想起,随便提问;
    5、利乐众生故问,提问者没有疑惑,只是为了众生而发问。
    对于佛弟子的这些发问,释迦牟尼通常会予以赞叹,一般以“善哉善哉”表示,有的佛经会解释赞叹的原因,有的则就此带过。
    在赞叹后,更重要的是释迦牟尼的回答。在他传法的49年内,他一直本着因人制宜的精神,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而对于众生提出的各种的问题,释迦牟尼的回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在佛与诸弟子答问的过程中,佛法的教理得以阐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释迦牟尼富含技巧的答案,更能看到他圆满无碍、直达人心的智慧。
    释迦牟尼回答问题一般分为四种形式:
    1、一向记,对问题予以肯定的回答而不踌躇。例如对于人最终会不会死的问题,给以明确的回答,说人一定会死;
    2、分别记,如果一个问题中含有几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回答;
    3、反诘记,对问题不做正面或反面的回答,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4、舍置记,对一些与‘修行无关的问题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从《金刚经》看“佛答问题”《金刚经》是佛陀弟子须菩提向佛请教众生如何安住的佛经,是典型的问答形式。
    一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赞叹:“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一答:“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二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二答:“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三问: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三答:“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四问: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四答: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五问:尔时,惠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五答: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六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六答:“须菩提!菩萨所受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如上所述,《金刚经》通过须菩提的发问和佛陀的回答,解释了空的智慧,须菩提的提问逐层深入,佛陀的回答富含哲理,我们通过分析须菩提和佛陀的问答,本经的佛理也逐渐明了。


  • 三、正宗分的“信、愿、行”解法“信、愿、行”解法是净土宗独有的解经方法,所谓“信”,是指起信;所谓“愿”,是指发愿;所谓“行”,是指立行。信、愿、行,也称“三资粮”是往生净土必备的条件,也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宗要。
    起信是要深信按照佛经念佛一定能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发愿是在相信佛法的奥妙后,发愿要往生净土;
    立行是告诉众生要怎样修行,是修行的法门。
    信、愿、行出自净土宗祖师藕益大师的“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一语,对修行净土宗的人来讲,信、愿、行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三者也是净土宗典籍中必备的三个部分,所以,当我们研读净土宗的佛经时,就要按照“信、愿、行”的分类来解读佛经。
    从《佛说阿弥陀经》看“信、愿、行”《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之一,也是佛经中极少数的不是由佛陀弟子提问,而是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本经的起信部分主要宣讲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的由来与意义;发愿部分则劝导众生要立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立行部分告诉众生修行的法门,即诵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从《佛说阿弥陀经》看正宗分:
    1、起信部分,介绍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情境: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2、发愿部分,发愿前往极乐世界: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3、立行部分,怎样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2011-02-09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读懂佛经,什么是序分?

佛教的序分是指佛经中说明本经产生的因缘,序分一般位于佛经正文的开头部分。读了佛经的序分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佛经的主旨。

  • 什么是序分序分是指佛经中叙述本经产生由来的部分,序分一般位于佛经正文的开头部分。佛经的序分部分,就是为读经的人说明这部经文是因为什么事情或什么人而说,就是所谓的本经因缘。读了序分部分,我们会大概了解一部经书的产生时间、地点、缘由等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佛经的主旨。
    序分,主要分为通序和别序。


  • 序分的通分通序基本为每部佛经所共有,一般包括“信、闻、时、主、处、众”六部分内容。“六事”主要说明了释迦牟尼讲说此经的时间、地点、听众等信息,如果“六事”完全具备,则表明本经真实可信,符合佛法的,所以通序又称为“六成就”、“证信序”。此外,有的佛经为了传诵方便,有时也省略通序部分,《心经》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通序的内容,我们以鸠摩罗什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为例加以说明。它的通序部分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娑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侨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菟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如是”为“信”,指本经所记述的内容,确实为佛陀亲口所说;
    “我闻”为“闻”,指本经是我亲耳听见佛陀讲说的,这里的“我”是指阿难;
    “一时”为“时”,指佛陀讲说此《阿弥陀经》之时;
    “佛”为“主”,指说法之人,即释迦牟尼;
    “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为“处”,说法的地点,今尼泊尔南境;
    “与大比丘僧……无量诸天大众俱”为“众”,听法的弟子。


  • 序分的别分所谓别序,为每部佛经的序分部分中所独有的内容,是指一部佛经发起的因缘。由于不同的佛经,是世尊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对不同的人讲说的,所以每部经的发起因缘都不相同,所以,别序又称为“发起序”。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2011-02-09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读懂佛经,什么是三分科经?

佛教的三分科经是将佛经的正文内容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科经有助于我们对佛经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乱。

什么是三分科经
佛经的正文部分是佛经的主体,由于许多佛经卷帙浩繁,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佛经的主旨,让百姓容易接受深奥的佛理,东晋时期,道安法师将佛经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分再细分下去,就像生物学中纲、目、种、属的分类,这种将经文的内容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划分方法就是所谓的三分科经。自道安法师以后,三分科经的方法遂被僧众所沿用,迄今不衰。

到了唐代,玄奘法师学法归来,翻译了《佛地经论》,书中将佛经正文分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三个部分,这与道安法师使用的序分、正宗文、流通分的三分科经大致相同,可见当时印度在佛经分类方面也有三分科经的传统。

通过三分科经,我们大致将佛经正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读,这样可以辨明佛经的文体,并且有助于我们对佛经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乱。

古代的三分科经

古代三分科经以代表字式和目录式两种:

代表字式,是指将佛经分为三个部分,然后以十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为符号,来为经文划分层次。如果天干字数不足,就拿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补足的划分佛经的方法。


目录式,是指将三分科经编为目录,然后放在佛经的卷首,以便前后对照的划分佛经的方法。古代三分科经以代表字式和目录式为佛经分门别类地划分层次,随着时变境迁,古代三分科经的方法已不适用于现在,在大多数人看来,古代三分科经的划分方法过于烦琐,也很难理解,反而为佛经的研读增添了难度,所以,现在我们三分科经只分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一分类,并未过于细分了。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2011-02-09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读懂佛经,佛经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佛经的基本结构

一般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佛教经典虽然按内容来说有经、律、论之分,按派别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别,但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般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 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它们是组成佛经的基本元素。

经题
经题是佛经的题目,一般由“人”(人名)、“ 法”(教法)、“喻”(譬如)三个元素组成。这三个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共有七种命名方式:

以人名为佛经名的《维摩诘经》;以教法为名的《大般涅槃经》;以譬喻为名的《梵网经》;以人名和教法为名的《佛说人王般若经》;以教法和譬喻为名的《妙法莲华经》;以人名和譬喻为名的《如来师子吼经》;同时用三者命名的《大方广佛华严经》。

通过经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内容,也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属于经、律、论的哪一部。

经: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如《阿含经》。

律: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律》、《o o o戒本》,如《四分律》。

论: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论》、《o o o疏》、《o o o释》,如《大智度论》。

另外,从经题我们还能大概判断佛经的派别,可以看出它是显教还是密教。

显教佛经:大多能从经题文字看出教法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经》、《o o o律》、《o o o论》。

密教佛经:无法从经题文字上看出内涵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教王经》、《o o o陀罗尼》、《o o o仪轨》。

虽然我们通过经题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分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经题了解佛经的内涵。相传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时,光解释五个字的经题,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经题是经文的纲领,如果要解说经文,必须先要了解经题的含义,所以高僧大德解说佛经时,都是先从经题说起,这也是解经的第一步。


翻译者
当初释迦牟尼说法时,主要使用印度的方言俗语,不立文字,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教写成巴利文的佛经。公元4世纪,印度普遍使用梵文,佛教徒就将巴利文佛经用梵文重新编写,是为梵文佛经。

佛经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僧众所用的汉文佛经一般是由印度梵文翻译而来,由巴利文到汉文,佛经的翻译几经周转,再加上中印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文佛经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现在,我们读到的佛经大多文字优美、不可增删,这个结果是经过中外200余位译师的10个世纪的努力方才完成。在梵文佛经的翻译中,主要以鸠摩罗什玄奘所翻译的佛经流传最广。

鸠摩罗什,他一生翻译了300多卷、近300万字佛经,影响深远。在语言和文风上,鸠摩罗什和他的译经团队一改以往佛经翻译过于朴实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达原文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优美,甚至成为文学名篇。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佛经,最为流传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以鸠摩罗什为界,中国的佛教翻译被分为两个时期,在他之前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旧译,自他之后翻译的佛经被称为新译。唐代初期,因为汉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已经难以阅读了,这让当时的僧众倍感困惑。于是玄奘前往印度求法,并带回了印度佛教鼎盛时期的佛学精华,在他回到长安后,他组织了译场对这些佛经进行翻译。由于玄奘通晓中印两国语言,他和他的团队所翻译的佛经更接近梵文经书的旨意,译场所设立的润文一职也保证了经书的可读性。

正因为佛经的翻译者人数众多,水平各异,所以我们在阅读佛经时一定要注意翻译者,如果翻译者不同,同一本经书的内容就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理解。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金刚经》,从后秦到唐代,就有6种译本,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其他版本就有些默默无闻了。

正文

正文是佛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正文,佛经的教义得以阐明,因此佛经的正文也是佛经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文体
佛经的教义主要通过佛经的正文表现,而佛经的体裁就是通过佛经的文体表现。一般来说,佛经的文体通常分为长行、偈颂和密咒三种形式。

长行,是指直说佛教教义的长行散文。由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极有文学底蕴,为了便于传教,他广泛利用了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格言等多种文学形式宣说教义,因此,他的传教说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大都是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的说教。

偈颂,是指与长行相对的韵文,主要分为应颂和讽颂。应颂是以韵文形式赞颂前面的长行诗文,重复前文的教义;而讽颂则是直接以偈颂体裁显示教义,并不重复长行诗文的内容。一般来说,佛经中有二者混用的情况,并没有过于明确地区分。汉译佛经的韵文主要是五言、七言。

密咒,又名真言,是佛教诸圣的密语。因为密咒是凡人无法了解的大智慧,汉语中也没有能表达其含义的词语,所以佛经中一般只有密咒的音译,并不翻译密咒的含义。在佛门密咒中,一般人最熟悉的应该是“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咪吽”,大致意思就是“皈依观世音菩萨!希望您的大力加持,使我显现清净无染、随意变现的自性功德,到达我想去的任何境界!”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2011-02-09
发表于 2011-3-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流通分,一般是佛经的最后,介绍了念此经有什么功德,听法者有哪些,等等
发表于 2011-3-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于佛对经典的总结---这个经典的利益功德
发表于 2011-3-10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的利益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1:30 , Processed in 0.03373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