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9|回复: 6

瑜伽王冠之顶饰——敦珠法王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敦珠法王开示

无论如何修,俗义谛和胜义谛皆是相依而存在的,就如同方便与智慧、经验与空性。修习加行即是方便。在最后上师相应法中,上师与你合而为一,禅修安于万法究竟的本质上。上师能指出道,并为修行道上的所依,因此在修习任何法之前,我们要先顶礼上师。

然后观人身是难得、自由与暇满,人身是解脱道上的根本。其次观无常与死亡,万法不离无常并趋向死亡。一个人即使死了也无法解脱,必须继续轮回,一次又一次地出生,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之苦的原因。再来我们深思这些,不管造了善业还是恶业,因果业力是不坏的。以上称之为“罗缍南奇:四种转心向道的知见”,目的在于使我们厌离轮回,转向修行。因此了解这些对于加行十分重要,就好象播种之前必须先犁田一样。此际,你所播的种子便是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献曼达以积聚福慧,修持金刚萨缍以得清净。前述四种转心向道知见的建立,就如同要是有田地才能够播种一样。

欲了达胜义谛是必须建立在俗义谛之上的。没有这个俗谛的人身做基础就无法了达心最真实的自性。同样地,没有俗谛的修持、俗谛的善巧方便,便无法理解空性的本质。俗义谛与胜义谛是无二的,了解这点非常重要。

[ 本帖最后由 居士 于 2011-1-27 12:5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皈依为例,就外而言,“昆秋素”指的就是三宝佛、法、僧。珍贵的佛是法的来源,任何佛所显示的都是珍贵的法。佛就如向导,法就如道路,全心投注于这条道上的是僧宝。因为我们尚在轮回之中,因为我们有迷惑和痛苦,为离苦所以我们皈依,由于未见自性而无名烦恼伴随而来,造就这个色身。在未了达万法自性之前,我们将这色身视为实有,将痛苦当作真实存在,亦视所皈依的三宝为实有。因此就外而言,我们要虔诚地皈依佛法僧。从外来说,佛、法、僧也是一种象征,一种引导我们超越轮回的善巧。就胜义谛而言,佛、法、僧就在我们内心之中。究竟来说,心是空性与光明的胜义空瑞格巴,具有觉性─—心本身即是珍贵的佛。就外而言,借由声音与意念传达使我们闻法后能够加以修持。从内的层次来看,它亦是空性的。本质上空性不曾有过间断,遍在无碍是瑞格巴光明的显现,是心最原始的境界。就外而言,僧宝是将心安住于佛法的人,但就内而言,僧宝是遍一切处,含摄一切的显现。

但是由于我们无法体认出本俱的圆满,所以必须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修习加行时,以殷切虔诚的“意”来观想皈依境,以谦恭的“身”做大礼拜,“语”则持诵皈依文,拜完后静坐,融入自己的观想之中,并了解到主体、客体及所做之事本身就是瑞格巴。静坐的那个人是自己,皈依境也是自己的创造,仅将心安住于瑞格巴的本质,除了瑞格巴无处可觅。佛在贤劫经中说到:“我如梦来示现,如梦来演绎佛法,究竟而言,却未曾说法,也未曾来过。”从这个观点看来,一切都只是对外境的觉受。

关于修习皈依仪轨,俗义谛就是你虔诚顶礼的皈依境,胜义谛就是不作意,融入观想安住于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菩提心的意思是,如果所行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便不是追随佛陀全知的道,并且会有障碍产生。由于一切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为了帮助他们解脱,所以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佛陀思想。众生就像虚空般不可数,他们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深受轮回之苦,欲救度他们免于轮回的想法就是发菩提心。菩萨如是誓愿:“我愿度如父如母众生直至轮回空尽”。从俗义谛来说,是有一个“我”在发菩提心,是有“众生”待救度,这个开启慈悲心的方式是由佛陀亲自宣说,这是俗义谛菩提心。

就俗义谛的方法修习发菩提心,你观想一切众生,开展你的慈悲心,欲救度他们直至轮回空尽,直至证悟成佛。依仪轨要求的次数持诵发菩提心文。另一种教授是以自己的快乐和别人的痛苦交换:呼吸时观想将自己的快乐、功德及乐因给予众生,带走众生的痛苦,使他们免于受苦。这样的修习非常重要,此法称为自他交换。若没有培养菩提心、没有免除对今生的执着,便无法证悟成佛。这是由于不对别人慈悲,对自己执着、对今生执着,所以无法解脱。以上这些是修习俗义谛的菩提心。

关于胜义谛的菩提心,佛告诉他的弟子拉玖:“一切法皆如梦幻。”因为所能表示的都会改变、消失,没有生来就恒常实有的事物。我们视这个世界为实有,欲望驱使着我们,就像是一条绳子紧紧缠住我们,因而有了种种行为,没有止尽,这便是轮回无止尽的原因。或许我们会这幺想:虽轮回亦如梦,证悟成佛才是恒常实有,但佛却说涅盘本身一如梦幻,没有任何名相足以表达,也不是任何实质可触的事物。佛说:“色即是空”。打个比方来说,月映于水,但水里并没有月亮,从未有过、无形色、是空性的。佛亦云:“空即是色”。“空”以“色”的形式显现,但你不能把“空”从“色”中分离出来,两者是不可分的,不能视为不同的个体。月虽映于水但水不是月,月不是水,你无法将映月与水分开。一旦你超越了轮回,即是波罗密多,无有涅盘,其中亦无轮回。

或许你会说:“那里明明有啊,不信你看!”但如果你真正地检查,那里并没有。然后你会问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事实上一切都是来自于因缘和合。什么是因缘和合呢?映月与水并非各自存在,月会显现在水面上就是因缘的和合。清澈的水是主因,月是次因,两者和合即为因缘的显现。这就是主因和次因相遇发生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直接来说,主因或说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一切幻化的显现是次因,和合后就是三界轮回的显现。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不离因缘和合,这点一定要确定。龙树菩萨说道:“离因缘和合,法亦不复存在。”当你进一步检查因缘和合的本质时,将发现其本质为空,因此无“空”时亦无“法”,大乘最究竟的见地就是空性的知见,空性的见地不存于小乘的教法之中。

如果你详查的话将会发现一切都是空性的把戏,所有的法门学到最后将发现他们的本质也是空性。或许你会说,如此说来,我们应该不需要任何事物。但需不需要是取决于你的心,光说空性是不足的,唯有真正地去实证才能明白。如果你的心真的空了,就不会有希求、恐惧、欢乐、痛苦、恶业;吃和穿不再是必要的,因为心已不受他们的束缚,就像是在天空里挥手,毫无一点阻碍。禅修的目的在于安住在空性的自然境界,了解外境的一切都是空性的,禅修就是为了要清净一切是空性的本质,坚固对空性的了达。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究竟为何,明白一切事物最自然的境界就是空性,并且了解空性是如何显示于俗义谛上。相对于空的本质就是轮回中一切俗义谛的显现,行者必须清楚地了知真相及它如何显现,这样的见地非常重要。若无此见地禅修将变得枯燥无味。仅仅坐着说一切都是空,就像是将杯倒立,杯内的空间是那么狭窄。了解事物的要点是必须的,究竟来说是没有受苦的众生,没有轮回,没有痛苦,一切就如清朗的天空一般,但由于因缘和合幻化的关系,相对世界中的事物产生了,而有在轮回中受苦的有情众生。

“空性是一切之母中”如是赞诵:虽欲宣说无上的智能,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是完全超越语言、思想、概念的,不生亦不灭。如果你问,它到底像什么样子?只能说是像虚空。虚空是没有极限的,你无法找出哪里才是虚空的中央。因此以虚空的特性来譬喻空性:广大无边、自在、没有深度的限制,可以无限地扩大。然后你或许会说:“原来心的自性,究竟的胜义空,就像虚空一样,没有任何局限。”但它不仅是空性的,如果你去洞察将发现有一些可“见”的东西─—“见”只是一个便于沟通的用字,你能“见”到它,加以禅修、安住。如果你“见”到了空性的真实本质,那就是“一切诸佛之母”,以上所说是胜义谛的菩提心。

接着是借由金刚萨埵法来清净。究竟来说无有需要清净的事物,没有去清净的这个人,也没有清净这回事,但我们不能就此为止,无明染污还是会生起。我执的幻化知觉只会使我们无尽地受苦,因此我们需要俗义谛的善巧方便来清净转化。金刚萨缍是从实相瑞格巴所产生,由于金刚萨埵的甘露之流,我们的染污完全地清净了,这是借由观想、持诵百字明咒来清净。所有事物最真实自然的本来面目自始就是清净的,如同虚空一般。这是金刚萨缍究竟的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说献曼达,这是为了积聚福德。为什么需要积聚福德来开显智能呢?这是因为我们执着一切幻化的外境,有虚幻就有清净虚幻的方法,因为可以清净所以也有积聚福德的方法。供养你的身、你所拥有的及荣耀是相对的、象征性地献曼达。就胜义谛的见地来说,以上这些都是不实有的,就像清朗空旷的天空。如果你能安住于本初觉性的状态,就是胜义谛的献曼达及积聚福德。

在与上师相应的修习中,由于因缘和合的关系,我们的心是迷惑的,上师的出现正是启发心清净性的来源,每当忆起上师就会感受到清净,由于我们心的染污及感受到上师的清净,上师的存在与我们对他的虔诚信仰形成一种相对。就外而言,你观想上师、诵祈祷文、领受上师的灌顶与加持,这些都只是外在层面的、俗义谛的上师相应法。到目前为止你一直在对象征性的、明显可见的上师祈求,于是你说:“上师化为明光与我融合为一。”认出自性的胜义空即是究竟的上师。

如果你问究竟的上师到底在哪里,他就在你心究竟的自性之中。绝对的瑞格巴状态即是上师的圆满成就。保持觉察瑞格巴就是胜义谛的上师相应法,就是外在的加行如何关连到内在的加行。
发表于 2011-1-2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反复阅读任然受益良多
发表于 2011-1-2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3:38 , Processed in 0.0341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