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8|回复: 3

关于根本上师的一些概念性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本上师’的藏文是Tsawai Lama,他是我们成就无上佛果的因。

所有佛法的成就,无不源自依止根本上师。

止上师就似是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切佛法成就与证悟好比支干及树叶、果子等,它们都依靠树干而生出,全部源自大树的主干。如果缺少了主干,就不可能有支干、树叶及果实了。

"根本上师’并不是西藏独有的新概念。
不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都源出于传统印度佛教,而‘根本上师’及依止师长的概念正是佛教的基础概念。

初修持的人,不需刻意寻找根本上师,应先行好好学习皈依及因果法门等,并尊敬依止所有你曾向其学习的师长。

‘根本上师’ 就是最能令我们的心得益与进步的一位师长。

谁是你的 ‘根本上师’,不需要你刻意决定,而往往是到时你自然知道的。

你可以有多位师长,有些师长可能很有名气,但有些或许只是默默无名的僧人。

在师长之中,哪一位的教法对你最有益处,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

你的根本上师未必有名气,也不一定说法善巧,甚至可能是从未正式登座说法的一位普通僧人。

一旦你心中生起觉受,感到这个人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他就成为了你心中的根本上师,这过程并没有任何仪式,你也毋需向这位师长请求或表白,即使他不知道你视他为根本上师也不要紧。

自己的根本上师是哪一位,你要视为秘密,并无需要向人宣传。

事实上,‘根本上师’似像是一个概念多于一个人物。如果你视某人为根本上师,你就要视他为你所有师长的总体,你所有的师长你都视为是他的化现;你应想著所有师长的体性是一体,也就是你的根本上师。

透过供养承侍根本上师,你想著是正在承侍所有你的师长。你只需一位根本上师,而你要视自己的其他师长是他的化现,所以毋需多于一位根本上师,反正其他师长你一样要去尊敬侍奉。

一旦认定了根本上师,我们最好不要改变心意,否则利益不大。
---------------------------

  一个人可以有两个师父吗?

  有一个具备资格的师长就足够了,但遍礼依止一百位师长也一样没有不对之处。

师徒关系不一定是有特别仪式才建立的。如果你向一个人求法,他亦应求教了你,即使他所教的少至只是经上的一个字,你与他的师徒关系也就建立了,你必须终生视他为师长和视他与佛无异。

如果在建立了师徒关系后对师长不尊重,就成了修行成就上的障碍。

如果你有一百位师长,而你对其中一位不尊重,在其他九十九位师长处所学的都难以成就。
一般来说,虽然你也可以依止多位师长而修学,但师长太多时反而有可能令你对修持之道的理解混淆,倒不如好好依止一至数位具德师长,老老实实地去承侍及修学。

如果只是去听佛法开示,而自己并非求法的人,心中亦未生出:‘他是我的师长!’之念,则不一定要视讲者为自己师长,但当然仍要对说法者生起如佛想之正确听法心态。如果参与灌顶或自己求法,则师徒关系肯定是建立了,必须视授者为自己的其中一位师长。

在一些较多人参与的灌顶或授戒法会中,授者不一定记得所有得法或得戒者,但这不代表师徒关系就不成立。
--------------------------------

  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我们必须在依止一位师长前详加观察,不是看到报纸宣传便一窝蜂地前去依止。

世间上的学问,我们尚须择明师依止而学,何况生死、成就大事?

如果已经依止了一位师长,我们就应该看他的功德,而不是去挑他的过失。如果他有什么过失,你应该早在观察期中决定不去依止。

一旦已经在心中生起了依止心,再反悔就已太迟了。

没有人逼你去依止一位师长,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决择。如果并未好好去观察便盲目依止,只可怪自己了。

如果我们以批评及狭窄的心胸去看,世上全都是有过失的人。

即使佛陀再世,在你眼中也一样会是充满过失的。

佛陀在世时的俗家亲戚提婆达多便是一个好例子:他眼中的佛陀不但并非圆满的圣人,反而是他的敌人,所以他还处处陷害佛陀。

若透过智慧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凡夫都有值得你去学习及尊重的特质,何况自己的师长呢?

你眼中的师长之过失,极可能是你内心的反映而已,并不一定是师长真的有过失。

如果你真的肯定师长在客观上有过失或根本没有真正之不断传承等情况,最好是悄悄地疏远而另寻师长,但绝不可批评已依止之原来师长,心中仍要视他为自己的师长中之一位。

在传统中,一个修行人可以有多位师长,所以再依止其他大德是没有过失的,但谤批自己之任何一位师长则是不如法的。

如果你已与某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即使只是在心中依止而并无告知师长),就不要再批评他。

你尽管可再依止其他师长,但不要评谤原来的师父。其他人如果与他并无师徒关系,这个人又的确真的有很大的根本过失,或许还可出言以维护正信佛教的形像,但作为徒弟的你就不要插嘴了。

总而言之,依止一个师长前要观察入微,依止后就要视师如佛了

[ 本帖最后由 ckm0012001 于 2011-1-26 14:5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都视师如佛

早日遇见自己的根本上师!

  多多亲闻上师之教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丹真绒布仁波切开示







1、什么是根本上师

就宁玛巴而言,根本上师是传授窍诀并指引直至大圆满证悟的上师。修习密法,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师,找到具德的根本上师并依止其教言修行可以即生成就,即使因为自己不够精进,也会因为根本上师的加持最终往生佛刹,不再入轮回。



密法的殊胜加持完全依赖于上师,以至于没有上师的指引根本不可能成就大圆满。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也是依止上师才能证得佛果。所以不管我们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还是想修行成就都需要依止根本上师,像这样能指引我们最终证悟的上师通常只有一位。比如我来说,法王如意宝是我的上师,阿秋喇嘛也是我的上师,但我的根本上师是松吉泽仁仁波切,我是按照他的窍诀修行并证悟大圆满的。当然在没有确定根本上师之前可以皈依好几位上师,直到确认自己的根本上师后,便可将其视为所有上师和佛菩萨的总集,时时祈求加持。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修持成就,就算是求往生也应是一心祈祷一位上师来接引,如果临终时忆念所有的上师都来,那时候能不能往生,就真的不好说了。



2、依止不具德相上师的过患

依止具德上师有很大功德,与此相反,依止了不具德相的上师危害也很大。



世间人触犯国法,法律只会惩罚犯法的人,而不会牵连他的家人朋友。而犯了密法的戒条,不但犯的人受恶报,与其有牵连的人也会感招障碍重重,受到很大影响。大恩上师松吉泽仁仁波切也说过:“有的人没有证悟就灌顶收弟子,自己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头戴班智达的帽子,手里拿着插有孔雀毛的宝瓶放在弟子的头上加持,这种人是要下金刚地狱的。没有证悟说自己已经证悟了,不是活佛说自己是活佛,这种人肯定要下金刚地狱。而且他与他有关联的弟子也会跟着一起下地狱”。



所以必须好好观察上师,特别是如今来汉地传法的活佛太多了,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观察上师显得更加重要。


3、如何观察上师

一般我们观察上师应如理观察,当发现不当的时候,应善巧的远离,观察上师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观察:



第一、从认证来观察,传承是否清净,特别是他的根本上师是否已印证他的修证成果。如果能去藏地观察则更好,因为一位具德相的上师在当地,藏人一般都会知道。也可以观察大成就者、大喇嘛对活佛的评价如何,如果公认的大成就者说不知道、不清楚,那就要非常小心了。



第二、从是否有菩提心来观察,当然慈悲也可以装得出来,那就再观察他是否有执着,真正的菩提心是无缘的大悲,没有执着的。



第三、还可以从他的戒律是否清净来观察。



(编者注:此处千万不要片面误会成可以随便评论某些出家众、活佛等是否执着或者有无慈悲等,尤其不是以个人分别念随意指责诋毁,以至于对一些实质上的成就者升起邪见,实际上,至少应该认真学习菩提心、慈悲心的相关佛学知识,在正知正见摄持下来理解上师开示)



总之,观察上师不是见几面就能决定的,通常要花几年的时间仔细观察,《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也有更详细的解说,大家可自行查阅。


4、为何需要依止根本上师

好多汉地居士,今天来了活佛跑去求法,明天来了上师又去求法,每个活佛都去求法,这个传承也好,那个传承也好,结果跑得多了心很乱,自己也不知该修哪个法。就象小孩见了许多很好的玩具,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到底哪个好他自己也不知道。



也有人说:“有没有上师无所谓,我心好,信佛,自己在家里念佛念咒,拜佛修行就得了。”如果有这种想法,这辈子很难成佛,只能以后慢慢成佛。



如果没有根本上师,释迦牟尼佛也成不了佛。汉地居士,如果不是依止根本上师,就算灌顶再多、修行再精进,也不能成就大圆满,获得究竟佛果。所以不管根本上师有多难找,要花多长的时间,也一定要去找。


5、如何找到根本上师

有居士问如何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师?并不是随便一个活佛或出家人对你讲:“我是你的根本上师”,或者说:“你应该拜我为你的根本上师”。这种情况我没见过。



在没有找到根本上师之前,需要好好发心,发愿为了众生早日成佛,而顺利找到具缘的根本上师。通常可以这样做:



第一、忏悔业障,多修金刚萨垛法门;



第二、多修上师供(明灯论坛有仪轨,麦彭仁波切所作);



第三、祈请莲师,多念莲师心咒,回向众生尽快找到具德上师,早日证悟、广度有情。在没有找到根本上师之前,可将莲师作为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的总集来祈请。



通过以上方法积资净障,就可较快找到具德上师,并且生起坚固信心。


6、如何依止根本上师

一旦找到根本上师,就要全心地依止他、诚心地祈祷他,也只有多多祈祷上师加持,才能令自己真正生起信心。有了根本上师,一切就按他的要求来做,先修什么后修什么,完全遵循根本上师的教言行持,在行、住、坐、卧中都忆念上师、祈祷上师,以最大的信心来依止上师,这样很容易得到加持,很快成就。我的根本上师是松吉泽仁仁波切,我每天每一个小时都会向他祈祷,一切都以仁波切的要求来做。




如何祈请上师三宝加持

1、信心与加持

上师就象雪山,信心就象太阳,雪山由于强烈的阳光照耀才能融化变成清凉的雪水,滋润行者的身心,这就是加持。没有信心,太阳就照不到雪山,如清凉雪水般的甘露加持就无从得到。



上师是加持之源。加持的关键在于行者的信心,你有多大的信心就可以获得多大的加持。信心有大小,但没有远近之分,如果你们有信心,上师三宝时刻都在你们身边。对上师具足坚定信心,经常忆念上师、祈祷上师,才能消除业障,才能在身语意上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



对一位修行人来说,树立对上师三宝永不退转的信心是成就解脱的重要保障。没有信心的话,修显也好,修密也好,都不可能成就。


2、向谁祈请加持

有根本上师的,向根本上师祈请;未确定根本上师的,向经过反复观察心里认定的最有信心的具德上师祈请;未确定上师的,那就向最有信心的佛菩萨祈请。将其视为所有上师和佛菩萨的总集,时时祈求加持。不管是平时求修行成就,还是临终求往生净土,都应该一心一意祈请一位上师或佛菩萨加持。


3、祈请加持的发心

祈祷,应该是祈请上师加持我们众生,使得我们能够有机缘多做有功德的好事,并将功德回向众生。



刚才有位居士说,她学佛后,希望儿女也能学佛,还有儿女的儿女也能学佛,自己能不能成佛都不重要。这样的发心非常的好,自己得到加持,同时希望周围的人都能学佛并得到加持。最好能扩大到所有的六道众生都能得到这样的加持,究竟解脱、速证佛果,自己成佛有没有困难都无所谓。如果能这样发心,就如同释迦牟尼佛的发心一样,能很快的得到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功德非常大。


4、祈请加持的频度

我对根本上师松吉泽仁仁波切非常有信心!当遇到困难时,我一般不当面去请求上师加持,而是在心里不断地祈祷上师。我有什么困难,上师基本上都知道了,遇到办不了的事,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有些人在有困难的时候天天求上师,情况变好后就忘记上师了,这样做不好。



莲华生大士曾经做过比喻,当我们走到不好的路时,便会请莲师加持遣除违缘,当违缘消失后,道路变得平坦了,便唱着歌走了,这样的话,以后就不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为什么呢?因为祈祷上师三宝应该是每天都不间断的。如果我们只在有困难的时候才忆念上师三宝,那得到的加持就会非常有限。并不是因为上师三宝生气不加持我们,其实上师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如果儿女有困难去找爸爸妈妈,没困难就不去见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不会生气的,只不过不能马上知道,并解决自己儿女的困难。实际上,每天祈祷上师三宝,会增长我们的信心,有了信心,佛菩萨的加持才能很快得到。如同每天与爸爸妈妈联系,爸爸妈妈便能时刻关照自己的儿女一样。



当然我们什么都不想,只是忆念上师、祈祷上师,刚开始不容易做到。但是可先从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祈祷一次做起,之后再逐步形成串习,每天不间断地祈祷上师。早上祈祷上师时能使我们每天的违缘消失,行持的善法会不断增长,自己整天都会很顺利。晚上祈祷上师能让我们很快得到上师的加持,功德圆满。时时忆念上师、祈请上师,一切都会吉祥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圆照法师:首先我们应端正自己的发心,以寻求解脱的出离心或为众生离苦得乐的菩提心去寻求善知识,这样冥冥中会得到佛菩萨或护法神的加被,令自己尽快找到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犹如《般若经》中常啼菩萨的故事,有强烈的希求心,想寻找大乘善知识,未能如愿而常常哭泣,后来感得佛陀为其指示善知识的所在。其次,我们应知道今生能遇到具德的善知识是自己莫大的福报,所以在未遇到之前,应励力忏悔罪业,积累福德,猛厉祈祷三宝。再者,自己最好要了知一些善知识的法相,这样就会在众多真真假假的善知识前,找到最殊胜的,至少他的闻思修、戒定慧的功德要超过自己。如果自己实在没有分辩能力,就依止大家公认的善知识为好,比较保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3:46 , Processed in 0.0336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